重庆主城区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重庆主城区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重庆主城区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价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意义及内容 1.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健康的土地生态功能是维系寂静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安全。现如今,土地资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导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安全成为一大严峻的挑战。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都极为重要,其建设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世界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库区蓄水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其现今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敏感,并且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腐强度低,易风化,雨水易软化、泥化,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问题。同时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土地利用方式将直接威胁水库安全运营的生态脆弱带,所以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系统详细的评价并提出各生态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2.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所谓土地生态安全,其确切的含义还没有科学的界定。一般认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受或少受来自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没有遭到破坏:其次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功能不受损害。生态系统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生态安全的一个显性特征。当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出现异常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对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而言,它研究区域乃至周边地区人们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统一的目,是由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方面组成的安全复合体系。如果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对上述自然系统安全的影响,显然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动力和出发点,而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石和核心。因此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要分别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考虑,选取各自不同的评价影响因素,共同构成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和2010年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口、GDP等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两个时期评价结果,分析结果为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等定级;对比三峡库区09年和10年的生态安全转变趋势,并对三峡库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意见及建议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渝环…2010?341号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市环保局北部新区分局: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我局制定了《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列入《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见附件,以下简称《豁免名录》)的建设项目,不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免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 二、列入《豁免名录》的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及我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 三、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以及废气、 —1—

噪声等可能扰民的建设项目,不予以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 四、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豁免名录》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环保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验收管理。 五、《豁免名录》由市环保局负责解释,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特此通知。 附件: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环保建设项目豁免名录△通知 抄送:环境保护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市政委、市交委、市农委、市建委、 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中小企业局,重庆市环境工程 评估中心,各环评单位。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10年11月26日印发—2—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1概述 1.1生态安全的概念 1)生态安全的背景 “生态安全”这一概念是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背景下提出的。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及结构变化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安全保障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生物物种的加速灭绝、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水土六十、土地沙化、环境污染、酸雨加剧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胡宇:在我们人类决定师姐各地德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环境后果。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人类还迫切感受到生态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星与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一个里程碑,以这次大会标志,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国际政治的一部分。2002年9月,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进一步商讨生态安全大计。当前,关注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特点 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肖笃宁将生态安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符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狭义: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整体水平的反映。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内容和新目标,通常认为,功能正常的生态系统可称为健康系统,它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为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处于受威胁之中。 生态安全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安全的定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认识,这些生态安全的定义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方面,仅考虑了生态风险,而忽略了脆弱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仅把生态安全看成一种状态,而没有考虑到生态安全的动态性。针对这一局限,人们认为, 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应是指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并使得系统的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生态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人与自然不收损伤、侵害或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够持续,自然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另一方面,生态安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通过脆弱性的不断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处于健康和有活力的客观保障条件。

探究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探究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滥垦滥伐等加上不当的开 发利用土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次生盐碱化、土地退化等一系列土地问题。对此,通过编制并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此类事件的发生,但还远 远不能做到完全趋利避害。因此,借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关键环节及 主要内容,以期为今后的土地规划环评提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目标;环评预测评估;减缓措施; 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方案 每个战略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或明确或模糊。土地利用规划也 不例外,首先,列出一系列的目标,然后通过与政府机关、公众协商以及借鉴国 内外相关的经验,结合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得出最终的目标。由于不是所有的战 略行为都是能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而且,就算需要,其需要评价的深度和等 级也是有区别的,因此,需要从环境影响的显著性以及环境影响受体的敏感性等 方面对战略方案进行筛选。筛选出战略方案以后,需要对方案进行描述,一般要 说明清楚两件事情,其一就是阐述清楚我们所要评价的是一个什么要的战略;其二,我们要如何贯彻实施这个战略。同时,我们还需要将战略实施的时间范围等 给予说明,战略规划实施时间越长,越能将可持续性以及可承载性等问题整合出来,而确定评价范围的目的是为了辨识对决策产生影响的一些关键的环境要素, 并可用来指导如何有效的评估这些要素。 战略评价范围的确定其过程要比具体的项目或者工程的评价范围要复杂,因 为战略包含多个行为,其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而且受到更多的政策法 规的影响。当然,尽管战略行为可能产生很多方面以及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起 决定性影响的也只可能是其中某一些。因此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要确定环境影响 指标,尤其是那些起关键影响的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衡量并用来描述环境发展 趋势的工具。 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指标可用来衡量和描述环境现状、预测环境发 展趋势以及用来比较备选方案并检测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一般的环境指标包括 如下三种:一种是环境状况指标,其被用来描述环境现状;另一种是影响以及压 力指标,被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一种是行为指标,被用来 判断人类活动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无论选择何种指标,这些 指标都必须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这些指标既具有单项指标的意义,又具有综合 指标的意义,可以被用来分解也可以被用来综合。第二,既能反映出国家的方针 政策,也能体现区域的发展特征。第三,易被获取,便于统计,具有现实意义且 能体现出关键问题;第四,易被理解,能衡量出环境问题且能被用来预测环境问 题以及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测;第五,所有被选定的环境指标得具备可重复性 和可再现性。 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与环境目标分析 环境影响识别是环评的初始环节,环境影响识别所选因子,直接关系到后续 评价工作的进行。首先要找出影响环境的各个方面,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并分 析影响的性质、强度、范围、程度,找到相关因子,使评价更具针对性。根据建 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影响分为多种:有直接、间接之分,全面、局部之分,

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14741U/2020- 20577 [ 发文字 号 ] 渝环〔2020〕57 号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体裁分 类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发布机 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0-06-19 [ 发布日 期 ] 2020-06-19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万盛经开区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0〕13号)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减缓疫情影响,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结合重庆市实际,研究形成了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一、列入《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的项目,以及属于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项目(仅包括总库容小于10万立方米的山坪塘、窖池等小型蓄水工程)、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基本医疗用房项目(仅包括20张床位以下的卫生院、所、站)、住房安全保障项目,不需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

关手续,以上项目均不免除业主应当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属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的项目,按相应要求执行排污许可制度。 二、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急服务保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0〕56号)执行。 三、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主动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要求,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自觉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管理。 四、各区县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宣传,主动指导、服务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告知,加强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有关建议反馈市生态环境局。 五、本通知自2020年6月27日起实施。 附件:《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几个误区

土地管理与制度改革? 国匕賓圾情报'---------------------------------------------------------?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儿个误区 熊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现有三大主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和分析,指出了当前基于概念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的误区,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思考。研究表明,现有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过于依赖概念模型,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未能体现出与其他类型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性和自身的独特性;未来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准确把握土地生态安全科学内涵为前提,以概念模型为参考依据,注重指标体系的时效性,强调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误区思考 土地生态安全作为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础工作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通过评价形成对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演变过程和危害程度的基本判断。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愈发紧迫,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相关评价正当其时。 现有土地生态安全相关评价主要包括两类: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在未来时段的延续巴二者都需要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来开展相关研究。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科学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到底需要构建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已有指标体系多采用概念模型或框架模型,但对模型存在的问题欠缺考虑和论证,直接影响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信力。本文尝试对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所采用的主流指标体系进行剖析,试图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1指标体系分类概述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指标体系以概念模型和框架模型为主,包括三大类:压力-状态-响应(PSR),经济-环境-社会(EES),混合类(PSR和EES等综合)。 1.1PSR模型,包括PSR、DPSR、DPSIR、IDRIS等模型 PSR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最初应用于土地质量评价叫后演变为DPSIR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应用于环境质量和可持续评价⑴。2002年后,国内学者在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时,对PSR模型进行了部分重构,形成了DPSR模型巴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8XNHO17) 收稿日期:2018-09-08 作者简介:熊建华(1988—),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评价、生态环境效应。E-mail:jhxiong2014@https://www.360docs.net/doc/845544810.html, 田《2019年第4期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对规划区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标准,分析规划方案的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识别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提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从而能够保证规划实施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 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涵盖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包括管理、法制、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能力建设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体系,各项能力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有效管理、严格立法、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等,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因此规划环评作为联系政策与环境影响的重要纽带,需要时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视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规划环评的基础性指导作用,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系统科学理论 对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研究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影响的中介,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且又能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合,统一表现出一定的功能,从而成为一个大的系统。土地利用系统涵盖耕地、园地、林地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与此同时,土地利用系统又同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相联系。因此,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要运用系统方法着眼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其间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 (三)生态经济协调理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部分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土地开发利用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放到重要位置,确保经济活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最终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协调理论为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分析和方法支持,是规划环评的重要理论之一。 (四)景观生态学理论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Abstract: Ecological security is the core of the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he concept and basic objective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regional land resource was describ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security of regional land resources was explor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taking Shijia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 was made. Base on the situt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land resource in this city was dividied into 3 types,low-resk region,mid-rist region and high-risk region. Further mor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ensur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Shijiazhuang city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objectively reflect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Shijiazhuang city, which had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地非农业化进程持续进行,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资源显著减少?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出现诸多问题,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威胁? 对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内涵与基本目标 1.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的内涵 土地生态安全,是指陆地表层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受破坏,同时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1]?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指在特定研究区域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或少受威胁与破坏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土地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土地生态环境处于没有或很少污染的健康状态?而且,土地资源也只有在这种生态安全的状态下,才能维持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具体来讲,区域土地资源安全包含两重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未受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示例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P1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2、土地生产率分析: 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 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建立有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最大、更好的利用效益。 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建议分析 (1)人均耕地拥有量、耕地增减状况、原因,如何保护耕地; (2)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生产率与利用率与同类地区比较处何种水平,

土地利用及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及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也是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管理和评价也越来越重要,人类逐渐认识到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更重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渐加快,在对环境管理过程中环境的土地利用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 标签:土地利用环境评价 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情况十分令人担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多年以来,国家和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生态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主要表现在:①水土流失面积仍在不断扩大;②土地荒漠化面积继续呈扩展趋势; ③水资源紧缺且开发利用不合理;④湿地保护力度不够;⑤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区域生态能值下降;⑥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耕地质量退化,数量减少等等。这些问题与我国的土地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 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评价过程中除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原则外,针对土地规划的特点,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目的性原则区域环境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特定的功能要求其有特定环境目标,因此进行任何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其目的性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内容。②跟踪评价原则由于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跟踪评价,及时修正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③可操作性原则土地规划涉及众多因素,其评价过程较为复杂,在能说明问题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数据的取得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力求内容简单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④区域生态系统的演化始处于可持续性的原则,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满足正递增、协调和稳定发展的判据。⑤区域环境总效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最优性原则。 2 土地利用的环境评价方法 2.1 专家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包括个别地、分散地征求专家意见的方法和结构化的或组织健全的专家咨询法,如“智暴法”和“特尔斐法”。在用这种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以匿名方式当面反复征求专家们对拟定规划方案的意见,确定各方案中规划活动对综合环境影响大小、重要性排序或对不同性质影响按价值判断作归一化处理。对每一轮专家进行统计,经过多次反馈,使专家们分散的评价意见逐步收敛。最后集中在比较协调一致的评价方案上,从而得出可信度较高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基于物元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第26卷第3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6 No.3 316 2010年3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Mar. 2010 基于物元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黄辉玲1,2,罗文斌1,吴次芳1,李冬梅2 (1.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杭州 310029;2.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7) 摘 要:针对综合指数评价存在的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研究采用物元分析法对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在诠释土地生态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经济-环境-社会”模式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分析方法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评判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5-2007年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整体上呈现出由临界安全向较安全跃升的趋势,2004年之后的河北省环保政策和措施绩效明显;人均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成为制约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从而得出结论: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物元分析方法适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关键词:生态,土地利用,数学方法,生态安全,物元分析 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0.03.054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0)-03-0316-07 黄辉玲,罗文斌,吴次芳,等. 基于物元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316-322. Huang Huiling, Luo Wenbin, Wu Cifang, et al. Evaluation of land eco-security based on matter element analysis[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0, 26(3): 316-32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土地生态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来源于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安全”的研究。关于生态安全,其确切的含义还没有科学的界定。一般认为,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受或少受来自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的状态[1]。它包括双重的含义,其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未受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生态安全包括国土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系统安全、环境与健康安全等[2]。诸多生态安全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是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的结果[3]。 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草场退化和森林减少等土地生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众多学者对土地生态安全展开了研究[4-8]。综合以上的研究,笔者认为土地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土地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受或少受威胁的状态,同时,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从而达到土地环境、社会和经济复合体的长期协调发展。可见,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已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9]。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已对某些区域的土 收稿日期:2009-03-23 修订日期:2009-10-20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80430210) 作者简介:黄辉玲(1973-),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济。杭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0029。Email: huanghuiling00@https://www.360docs.net/doc/845544810.html, 地生态系统造成冲击与破坏,某些破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土地的生态承受能力,因此,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科学评价,准确掌握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环境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建设、土地生态安全预测和预警的重要依据[10]。 目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尚属起步阶段[7,9],相关研究的主要不足体现在:第一,目前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定性分析多,定量研究少;第二,传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评价等级的判定都是先求评价对象的评价综合值,然后主观确定等级取值范围并划分若干等级,各等级取值范围一般取0~100或者0~1之间的若干均等分,最后根据评价综合值归等评级,这种方法的主观性较强;第三,定量研究较多使用综合指数分析方法,其方法是将分散的信息通过模型集成,再进行综合值分级来评价研究对象的综合水平,但该方法无法识别单指标、总体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隶属程度,也会遗漏单指标之间的一些评价信息[11]。而本研究所采用的物元分析法的关联函数属于(-∞,+∞),极大地拓展了它的研究范围,能提示更多的分异信息;在等级确定上结合某些客观标准先对评价指标的经典域进行区间界定,然后通过单指标的关联函数计算得到单指标状态,再通过模型集成得到多指标的综合水平,提高了等级判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许多研究证明,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12]、农用地分等定级[13]和土地项目决策[14-15]等方面。目前将物元模型应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较少[16]。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探讨物元分析法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并对2005—2007年各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对各单个指标提供的分异信息进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学号 1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3班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单位农业大学 课题性质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 生产? 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省市丰宁县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题目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容、研究方案、进度安 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 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等方面的分析,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与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可以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土地系统功能,又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起点,是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2.研究意义: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丰宁县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土地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从而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整体功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整体优化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丰宁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研究现状:

1.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 2.国土地利用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持续利用概念的出现和国际上研究的蓬勃展开,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也开展了大量研究。综观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主要研究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农业土地持续利用;城市及其边缘区土地持续利用;土地持续利用驱动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持续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中的应用;土地持续利用综合研究模型。结合丰宁县土地利用的数据,丰宁县一级土地类8个,二级地类38个,三级地类3个。土地总面积8738.0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1082427.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58%;非农用地2282811.7亩,占总面积的17.42%。 三、研究容 1.引言 1.1丰宁县总体概况 1.2丰宁县土地资源要素概况 1.21地质要素 1.22地貌要素 1.23土壤要素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的通知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的通知 (渝环〔2020〕57号) 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万盛经开区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0〕13号)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减缓疫情影响,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结合重庆市实际,研究形成了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一、列入《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的项目,以及属于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项目(仅包括总库容小于10万立方米的山坪塘、窖池等小型蓄水工程)、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基本医疗用房项目(仅包括20张床位以下的卫生院、所、站)、住房安全保障项目,不需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手续,以上项目均不免除业主应当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属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的项目,按相应要求执行排污许可制度。 二、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急服务保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0〕56号)执行。 三、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主动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要求,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自觉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管理。 四、各区县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宣传,主动指导、服务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告知,加强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有关建议反馈市生态环境局。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收稿日期:2003209;修订日期:200321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20010305) 作者简介:蔡玉梅(1970-),女,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1 文章编号:100726301(2003)0620567209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蔡玉梅,郑伟元,张晓玲,贾克敬,杨枫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29) 摘 要: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相关 方面的研究已有30年之久,但我国刚刚起步。对于评价内涵及内容的探讨是开展这一领 域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出发,在综合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 经验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建 议。 关 键 词: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F 301123;X 144 早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把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法律制度确立下来。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发挥了积极作用[1]。但是随着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规划和计划的实施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而言,后者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针对政策、规划和计划等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 )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国外的战 略环境影响评价,起源自1970年生效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并不断发展,目前已为 包括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并应用于决策领域[2]。尤其是欧盟(EC )和世界银行(W B )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出发,主要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内容及基本步骤。 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可看作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广义的环境评价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的方面,狭义的环境评价仅指环境方面。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方面缺乏深入研究的状况,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第22卷第6期 2003年11月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 GR ESS I N GEO GRA PH Y V o l 122,N o 16N ov 1,2003

浅析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浅析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最近这几年,伴随着国内对策划等级秩序环评的探索更加深入,土地使用情况对环评的思想探索增加。研究土地使用情况的改变对环境的作用开展探索,不仅能够说明土地使用情况的改变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还能够为此地域内土地永续使用以及推动环境的状态更加完善提供有用的科学根据。文章主要讲述了土地使用的环评展开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标签: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伴随着现代化以及工业化发展越来越迅速,使用土地的方法以及强度也一起跟着有所改变,工业单位形成的污染垃圾积累的越来越多,土地生态变得越来越差,对以后很长时间内土地、环境产生影响。人类在社会中能够存活以及发展需要依靠较好的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对人类发展前进有着重要作用。保护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对土地的使用情况产生阻碍,但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以及永续发展,一定要保护好环境,既要发展自身生活水准,也要把爱护环境放在首位,完成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对广东省惠州某地区为例,进行土地使用环评探索,能够为有效的帮助保护环境以及经济建设供应科学根据,为土地使用整体的计划提供科学、合适、符合真实情况的科学根据。 1 土地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1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个别重金属元素有上升且超标的现象 土壤环境质量是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质的能力,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土壤作为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承担着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水、固体废物、农药化肥及大气降尘和酸雨等各方面90%的污染物。该区土壤重金属大多数含量属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但土壤中铅含量较高,上升幅度较大,受到铅中度污染;土壤锌含量相对较高,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表层土壤锌含量低于底层土壤,底层土壤锌含量绝大多数均远远超出背景值。 1.2 工业废水达标率高,城市生活污水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来源 用水较多的工业主要是造药业、造纸业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业,这三类产业用水量能够占到此地区总工业用水量的百分之八点七二、百分之三十点零七、百分之四十三点七四,共占此地区总工业用水量的百分之八十二点五四。主要是生产化学物料、造药业、造纸业、非金属生产业排除生产废水,这四类产业排出废水量能够占到此地区总工业废水量的百分之六点九三、百分之九点八、百分之二十五点四六、百分之四十一点零六,共占此地区总排废水量的百分之八十三点二六。此区域排放的废水全部符合能够排放的标准,标准率达到百分之百。伴随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