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含量的测定

配制1mg/ml 半乳糖醛酸标准液,之后分别吸取0,2,4,6,8,10mL ,分别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然后于8支20mL 刻度试管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20,40,60,80,100ug/mL 的半乳糖醛酸标准液1mL ;然后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6mL ,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20min ,冷却至室温后;各加入0.5mL 0.15%咔唑乙醇溶液摇匀。在暗处放置2小时,在530nm 波长处测定消光值,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测定:称取样品2.5g(不需研磨),置于50mL 三角瓶中,加入40mL 95%乙醇,在沸水浴上加热30min ,除去糖分及其它物质。用滤纸过滤,弃去滤液,沉淀放入原三角瓶中,加水30mL ,在水浴上50℃保温30min ,以溶解可溶性果胶。过滤,用少量水洗涤滤纸和沉淀。滤液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此为可溶性果胶液。沉淀放入原三角瓶中,加40mL 0.5mol/L 浓硫酸,在沸水浴上加热1小时,以水解不可溶性果胶,冷却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加0.5mol/l 硫酸定容,此为不可溶性果胶测定液。吸取可溶性果胶液和不可溶性果胶液各0.1mL ,加入0.9mL H 2O 到20mL 的刻度试管中。接着按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然后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6mL ,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20min ,冷却至室温后,各加入0.5mL 0.15%咔唑乙醇溶液摇匀。在暗处放置2小时,在530nm 波长处测定消光值,绘制标准曲线。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含量,按进行计算。重复三次测定。

果胶=不可溶性果胶+可溶性果胶;

果胶含量(mg/g)=Vc

W V C *10*t

*3

C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半乳糖醛酸含量(ug/mL )

Vt ——样品的最终体积(mL)——可溶性果胶为100mL ,原果胶为100mL Vc ——测定时所用的体积(mL) W ——样品重量(g )

0.15%咔唑:0.15g 溶于100ml

1mg/ml 半乳糖醛酸:0.1g 溶于100ml 0.5mol/L 硫酸:28ml 定容到1000ml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报告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综合性实验报告 1.香蕉催熟生理 2.果汁果酱加工 3.面包蛋糕制作 学院:农学院 班级: 2012级青年农场主班 学号: 12101705 姓名:永吉 组别:第五组 指导教师:董明

2015年 5 月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香蕉催熟生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 实验目的 1.1.1理解乙烯利催熟香蕉的原理; 1.1.2熟悉香蕉催熟的处理流程,掌握商业化催熟香蕉的方法与技巧; 1.1.3观察香蕉催熟过程中的变化,学习香蕉催熟过程中含糖量、果肉硬度、果皮颜色、呼吸强度等各种理化性质的检测方法,并认知其变化规律; 1.1.4掌握基本根据甜度、硬度、颜色、呼吸强度等各种理化性质评价香蕉等果蔬品质的能力。 1.2 实验要求 1.2.1分组独立完成香蕉催熟全过程; 1.2.2检测香蕉的呼吸强度、果皮颜色、果肉硬度和含糖量; 1.2.3每两天检测一次数据,预约开放实验室。 二、实验原理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乙烯是与呼吸高峰出现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果实组织代释放的乙烯,对果实成熟具有刺激和反馈调节自身合成的作用。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化学成分为2-氯乙基磷酸,微酸性。乙烯利与水或含羟基的化合物反应释放出乙烯,植物体含有一种称为乙烯受体的糖蛋白,乙烯与其受体结合后进一步通过代然后起生理作用,如加速果实的呼吸,促进有机酸和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从而促进香蕉的成熟。[1]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从树上采下的香蕉是绿色的,质地坚硬,含有单宁,味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与后熟作用,使果体中的叶绿素转化为胡萝卜素,果皮由绿转黄;香蕉中含淀粉转化为糖,生涩转变为香甜,才能销售和食用。同时为了使果实后熟程度一致,在短时间供应黄熟可食香蕉上市,必须进行人工催熟。因此催熟处理是香蕉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直接影响香蕉上市品质。[2] 三、实验设计 3.1 供试原料 10kg香蕉,产,未成熟,青色 催熟剂-香蕉专用催熟剂 3.2 实验仪器 GT-2000型多功能CO2气体分析仪 3051H红外果蔬呼吸测定仪 多可必(TOKEBI) 2000手持料理棒(搅拌机) GY-4型数显台式式水果硬度计 FA1004N民桥分析天平 BSA2201-CW赛多利斯天平 日本Atago爱宕PAL-1数显糖度计 CR-400色差计日本柯尼卡 玻璃棒,切菜板、刀等工具 3.3 催熟处理方法步骤 取下香蕉包装盒盖,打开包装袋,将一小包香蕉专用催熟剂放入一盒香蕉的中心位置。在透明包装袋两侧用手指抠两个稍大的洞,取出一根香蕉供第一次检测,然后将包装袋口系好,盖上包装盒。 3.5 检测容与方法 3.5.1香蕉的呼吸强度的测定将之前取出备用的香蕉不任何处理放入GT-2000型多功能CO2气体分析仪的玻璃瓶中,盖上瓶盖轻轻旋转使其密封,开始测定香蕉呼吸强度,记录稳定两分钟不变的数据。 3.5.2 取出香蕉用CR-400色差计日本柯尼卡测定香蕉果皮不同位置的色泽,记录L、a、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 的测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一、引言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桔皮,苹果等; 试剂:%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LHCl,%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 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三、实验步骤 (一)果胶的提取 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HCL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如果柑橘皮漂洗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二

果胶的测定(方案一): 黄晓钰,刘邻渭等.食品化学综合实验[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158~159 实验原理:果胶经水解,其产物——半乳糖醛酸可在强酸环境中与咔唑试剂产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呈色深浅与半乳糖醛酸含量成正比,由此可进行比色定量 测定果胶。 实验试剂:1.化学纯无水乙醇或95%乙醇。 2.精制乙醇:取无水乙醇或95%乙醇1000ml,加入锌粉4g,硫酸(1:1)4ml, 至于衡温水浴中回流10h,用全玻璃仪器蒸馏,馏出液每1000ml加锌粉和氢 氧化钾各4g,并进行蒸馏。 3. 0.15%咔唑乙醇溶液:称取咔唑g,溶于精制乙醇并定容至100ml。 4.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先用水配置成浓度1 g/L的溶液,再配制成浓度分别为 (0、10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60 mg/L、70mg/L)的 系列半乳糖醛酸标准溶液。 5.优级纯浓硫酸。 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 总果胶提取:(鲜样)研磨新鲜样品50g,放入1000ml烧杯中,加入L HCl 400mL,放置沸水浴中加热1h,加热时应随时补充蒸发损失的水分。冷却后, 移入500ml容量瓶,定容摇匀,过滤,滤液待用。(干样)磨细的干燥样品 5g,置于250ml三角烧瓶,加入L HCL 150ml,装上冷凝器,与沸水浴中加热 回流1h,取出冷却甚至室温,用水定容至200ml,摇匀,过滤,滤液待用。 水溶性果胶提取:新鲜样品应尽量研磨碎,干燥的样品应磨细后过60目筛。 样品中存在有果胶酶时,为了顿化酶的活性,可以加入适量热的95%乙醇, 是样品溶液的乙醇最终浓度约为70%,然后于沸水浴中沸腾回流15min,使果 胶酶钝化,冷却过滤后,以95%乙醇洗涤多次,再用乙醚洗涤,以除去全部 糖类、脂类及色素,最后风干除去乙醚。 2果胶提取:水溶性果胶的提取:将样品研碎,新鲜样品标准称取30~50g,干 燥样品准确称取5~10g至于250ml烧杯,加入150ml水。加热至沸腾,并保 持此状态1h。加热过程随时填补蒸发损失的水分。取出冷却,将杯中物质移 入250ml容量瓶,用水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容量瓶,最终定容至刻度,摇匀 过滤,记录滤液体积。 3标准曲线制作:取试管8支,各加入12ml浓硫酸,置冰水浴中冷却后,分别 将各种浓度的半乳糖醛酸2ml 徐徐各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再置冰水浴 中冷却,然后置沸水浴中加热10min,迅速冷却至室温,各加入1ml %咔唑试 剂,摇匀,与室温下静置30min,用0好使观众的溶液调仪器零点,在530nm 波长下测定各管溶液的A530nm值,以A为横坐标,半乳糖醛酸浓度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4测定:取果胶提取液用水稀释至适量浓度(含半乳糖醛酸10~70mg/L)。移 取12ml 冰水冷却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2ml 样品稀释液,充分混 合后,至于冰水冷却。取出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1mL % 咔唑试剂,摇匀,于室温下静置30min,用空白试剂调零,在530nm波长下 测定A530nm值,与标样对照,求出样品果胶含量。 计算:

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分光光度计;2)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3)研钵;4)棕色容量瓶; 5)小漏斗;6)定量滤纸;7)吸水纸; 8)擦境纸;9)滴管。 (三)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v丙酮:v乙醇=2:1的95%水溶液);2)石英砂;3)碳酸钙粉。暗中2h,0.5g,25ml 三、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 0.2g ,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 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 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 = 12.7 ? OD 663 – 2.69 ? OD 645 叶绿素a的含量 = 22.9 ? OD 645 – 4.86 ? OD 663 叶绿素a、b的总含量 = 8.02 ? OD 663 + 20.20 ? OD 645

植物凝集素提取工艺

植物血凝素也称为植物凝集素(PHA),可自制也可购自商品。自制的方法常用生理盐水提取法。 (A)干品制备法(1)选广东鸡子豆10g,用蒸馏水冲洗,置培养皿内用75%酒精一次性浸洗,倒掉酒精留间隙置37℃。恒温箱内24-48小时;(2)在无菌条件下研碎鸡子豆,加生理盐水30ml,摇匀后放入4℃冰箱24小时,第二天再加生理盐水70ml,再置4℃冰箱内24小时。每8-12小时摇荡一次。(也可一次 (3)无菌条件下移入10-50ml离心管内,3000-4000rpm30性加100ml生理盐水); 分钟。在无菌箱内把上清液分装于10ml小瓶,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每100ml培养基加PHA约2ml。注:若整个过程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装时用G5玻砂漏斗除菌即可。 (B)鲜品制备法:(1)选择完整无破皮鲜菜豆20g,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2)在净化工作中用无菌盐水或蒸馏水漂洗二次,然后置无菌乳钵中捣成糊状,用100ml无菌盐水浸泡封口;(3)移入4℃冰箱中置24小时,中间摇动数次,次日3000rpm30分钟,在无菌情况下分装上清液于10ml小瓶内,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正式使用前先用一定量作效价测定,按效价使用。 青豌豆的.提取:取青豌豆100克,加含0.15M氯化钠的0.01M pH7.0磷酸缓冲液200ml浸泡过夜,经膨胀后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倒入布袋中压榨出水提液,在沉渣中再力0入磷酸缓冲液100ml搅拌,浸泡1时,压榨出水提液,合并水提液,量出总体积。加0.01%叠氮钠防腐。 2.蛋白质沉淀:边搅边加入固体硫酸铵达80%饱和(每升溶液加硫酸铵561克)冷藏过夜。吸取上清液,沉淀再用二层滤纸抽气过滤至干,即得粗制青豌豆素蛋白沉淀物硫酸铵糊。置冰箱保存。 3.亲和层析分离 (1)装柱:取直径为1.0 cm,长度为25 cm的层析柱,按(实验十五)操作,自顶部缓缓加入稀薄的Sephadex G25悬液,待凝胶上升至距顶柱约3-5 cm即可,用1M NaCl溶液平衡10分钟。 (2)加样并收集:称硫酸铵糊0.3克溶于 3 ml IM氯化钠中,离心3000rPm10分钟,取上层悬液上柱,用1M NaCl洗脱收集每管 3.5 ml,在280 nrn紫外光上比色检测,直至吸光值下降到接近零为止。此洗脱峰为不与葡萄糖亲和的杂蛋白峰。 改用含0.2M葡萄糖的1M NaCl进行洗脱。收集每管 3.5 ml,也在280nrn处检测、直至吸光值下降至接近零为止。此洗脱峰为青豌豆素峰,再用1M NaCl 洗脱,再生柱,约需10分钟。 4.青豌豆素生物活性测定。 取新鲜兔血l ml于抗凝管中,离心去除血浆,血球用生理盐水洗涤离心1000rpm /5min三次,直至洗液无血色为止,加生理盐水稀释20倍制成兔红细胞悬液,

果胶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2.探究不同 ph 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3.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生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处于最适温度时,活性最高。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 度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成正比。 2.果胶酶的活性受ph影响,处于最适ph,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此值活性均下 降。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成正比。 3.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果汁的体积增加;当酶浓度达到某一数值后, 在增加酶的用量,果汁的体积不再改变,此值即是酶的最适用量。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苹果、果胶酶、盐酸溶液、榨汁机、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试管、漏斗、温度计、玻璃棒、滤纸、滴管、三脚架 四.实验步骤 (一)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1.制备果汁选取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 约 200g) 洗净后,不去皮,切成小块,放入榨 汁机中,加入约 200ml 水,榨取 2min,制得苹果泥。量取一定体积的苹果泥, 不同条件下处理后,用滤纸进 行过滤即可得到果汁; 2.取9支试管编号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汁和果胶酶; 3.将9支试管分别放入30℃、35℃、40℃、45℃、50℃、55℃、60℃、65℃、70℃的水 浴锅中保温10分钟; 4.过滤果汁用量筒测量果汁的里量,并记录数据。 (二)ph 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1.制备果汁; 2.取5支试管编号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汁和果胶酶; 3.将5支试管放入4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 4.待试管内温度稳定后在5支试管分别加入ph分别为5、6、7、8、9的盐酸溶液; 5.恒温保持10min; 6.过滤果汁用量筒测量果汁的里量,并记录数据。 (三)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生产的影响 1.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准确称取纯的果胶酶1mg、2mg、3mg、4mg、5mg、6mg、 7mg、8mg、9mg,配制成相等体积的水溶液,取等量放入9支试管中,并编号1~ 9。; 2.在9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苹果汁; 3.将上述试管放入恒温水浴加热一段时间。 4.将不同浓度的果胶酶分别迅速与各试管的苹果泥混合,然后再放入恒温水箱中。 5.恒温水浴约20分钟 6.过滤后测量果汁的体积 四.实验结果 五.分析与结论篇二:果胶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报告 篇三:果胶的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海南菠萝蜜果皮中果胶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琼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2013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Hainan jackfruit pectin extrac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skin Department: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Chemistry Grade: 2009 Student’s Name: Student No.: Tutor: Li Finished by June, 2013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琼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琼州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琼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琼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摘要 果胶是一种新型,天然,功能型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推荐的公认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果胶作为凝胶剂广泛用于生产果酱,果冻,果脯,蜜饯,软糖,烘烤食品与饮料,还可以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此外它还可能被作脂肪替代品,菠萝蜜果皮中富含果胶类物质是较好的果胶资源,从菠萝蜜果皮中提取果胶可以起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变废成宝,这对海南菠萝蜜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文中以海南菠萝蜜皮为原料采用乙醇沉析法在料液比为1:10,pH分别为1.00、2.00、3.00、4.00,提取时间分别为1h、1.5h、2h、2.5h,提取温度分别为65℃、75℃、85℃、95℃。通过控制因素确定最优的工作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为1.00、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2h。通过控制因素确定最优的工作条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实验提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果胶得率不断增加,但温度过高会造成果胶降解,同时果胶溶液颜色逐渐加深,因此提取的最佳温度为75℃。 (2)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果胶产率不断增加,本实验中在2h提取率最高,2.5h后果胶得率逐渐不明显,说明时间过长果胶会分解。 (3)pH值对果胶产率影响显著,pH值过高使得提取率较低,本实验表明最佳pH值为1.00。 (4)同时通过实验得菠萝蜜果胶在pH值为2时溶解度为80.2%、pH值为4时溶解度为83.7%、pH值为6时溶解度为86.7%、pH值为8时溶解度为81.5%。也测得果胶的酯化度为84.5%。 关键词:菠萝蜜;果胶;溶解度;酯化度

原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3113 规格:100管/48样 原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分为水溶性果胶和不溶性果胶,即原果胶。因其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和凝胶作用,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测定原理: 原果胶在稀酸中水解为可溶性果胶,并进一步转化为半乳糖醛酸,产物在强酸中与咔唑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530 nm处有特征吸收峰。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研钵、常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浓硫酸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一:液体100mL×2瓶,4℃保存。 提取液二:液体100mL×1瓶,4℃保存。 标准品:液体1mL×1支,4℃保存。 试剂一:浓硫酸,自备。 试剂二:液体2mL×1支,4℃保存。 试剂三:液体3mL×1瓶,4℃避光保存。 样品处理: 将组织样品捣碎,按照样品质量(g)和提取液一体积(mL)为1: 20的比列(建议取约0.05g样品,加入1mL提取液一),置于90℃恒温水浴锅中浸提30min,取出冷却后于5000g、 25℃离心10min,去掉上清,沉淀中再加入1mL提取液一重复操作一次,离心后去上清,沉淀中加入1mL提取液二,置于90℃恒温水浴锅中水解1h,取出冷却后于8000g、25℃离心15min,取上清液待测。 第1页,共2页

注意:空白管和标准管只需测定一次。 计算公式: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原果胶含量(mg /g 鲜重)= (C标准×V标) ×△A2÷△A1÷(W×V样÷V样总) = 0.25×△A2÷ △A1÷W C标准:标准品浓度,0.25mg/mL;V标:反应体系中加入标准品体积,0.02mL;V样:反应体系中加入样本体积,0.02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W:样本鲜重,g。 b.用96孔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原果胶含量(mg /g 鲜重)= (C标准×V标) ×△A2÷△A1÷(W×V样÷V样总) =0.25×△A2÷ △A1÷W C标准:标准品浓度,0.25mg/mL;V标:反应体系中加入标准品体积,0.02mL;V样:反应体系中加入样本体积,0.02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 W:样本鲜重,g。 注意事项: 1.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操作时需特别注意,90℃加热取出后冷却再打开盖子,以防液体飞 溅烧伤。 2.若吸光值超过1,可将样本提取液进行适当稀释再进行测定,并在计算公式中乘以稀释倍 数。 3.最低检出限为10μg/g。 第2页,共2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如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叶绿体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是研究它们的特性以及在光合中作用的第一步。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是反眏叶片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植物光合生理、发育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也是指导作物栽培生产和选育作物品种的重要指标。 ● 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长下的吸收系数即可计算叶绿素含量。 ●利用分光光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A=Kbc 式中: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 ●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叶绿素a 和b在663nm处的吸光系数(当溶液厚度为1cm,叶绿素浓度为g·L-1时的吸光度)分别为82.04和9.27;在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A663和A645)与溶液中叶绿素a、b和总浓度(a+b)(Ca、Cb 、Ca十b,单位为g·L-1),的关系可分别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A663=82.04C a+9.27C b (1) ●A645=16.76C a+45.60C b(2) ●C a=12.7 A663—2.59 A645(3) ●C b=22.9 A645—4.67 A663 (4) ●C a十b=20.3 A645—8.04 A663 (5) ●

植物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测定

第11周 2011-5-3/4 植物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测定 分离纯化工艺策略: 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来选用各种纯化技术。工艺次序的选择策略包括: 1.应选择不同机理的分离单元组成一套工艺; 2.应将含量多的杂质先分离出去; 3.尽早采用高效分离手段; 4.将最昂贵、最费时间的分离单元放在最后阶段。也就是说,通常先运用非特异、低分辨的操作单元,如沉淀、超滤和吸附等,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尽量缩小样本体积,提高目的物浓度,去除最主要的杂质(包括非蛋白质类杂质); 5.随后是高分辩率的操作单元,如具有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色谱和亲和色谱,而将凝胶过滤色谱这类分离规模小、分离速度慢的操作单元放在最后,这样可以使分离效益大大提高。色谱分离的次序。一个合理组合的色谱次序能够克服某些方面的缺点,同时很少改变条件即可进行各步骤之间的过渡。 如: ◇在离子交换色谱之后进行疏水作用色谱,不必经过缓冲液的交换,因为多数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下与疏水介质结合能力较强。 ◇凝胶过滤色谱放在最后一步又可以直接过渡到适当的缓冲体系中以利产品成形保存。总之,蛋白质的纯化大至步骤为:样品经初步提取筛除部分杂质后,选择不同的层析手段相互配合进一步提纯。 第一部分离子交换层析 1. 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以特定的含离子的溶液为流动相,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各类化学物质或生物大分子因电荷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结合力,从而将混合物中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的层析技术。 Cation exchanger(阳离子交换): 层析介质本身带负电荷,交换带正电荷物质 Anion exchanger (阴离子交换):层析介质本身带正电荷,交换带负电荷物质–当缓冲环境 pH > pI, 蛋白质带负电 –当 pH < pI, 蛋白质带正电 –当pH = pI, 蛋白质不带电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为例: 将阳离子交换树脂(本身带负电荷)颗粒填充在层析管内,带正电荷的蛋白质(pH

果胶提取实验报告1

桔皮中果胶提取技术的试验分析 【摘要】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控制、提取率较高等特点,用盐酸浸提、乙醇沉淀法进行了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试验。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其适合的工艺条件是:液料质量比为20;浸提液pH值为2;浸提温度为90℃。 关键词:桔皮果胶提取工艺工艺参 引言: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属于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的细胞壁中。通常人们所说的果胶系指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的总称,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介于20 000-400 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D一吡喃半乳糖醛酸,以1,4甙链连接成的长链,其中部分半乳糖醛酸被甲醇酯化 [1]。 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随着功能性多糖的开发研究,果胶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必定会越来越广泛[2-4]。我国是柑桔的主要产地,柑桔皮中果胶含量可达10%~30%。从桔皮中提取果胶不仅有极大的工业价值,而且对综合开发、利用柑桔资源,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4,6]。果胶的提取一般有酸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微生物法和微波加热处理法等方法[5-9],由于酸提取法具有快速、简便且提取率高的优点,国内外大多采用此法。果胶分离沉淀主要有乙醇沉淀法和盐析法。国内主要采用乙醇沉淀法,而国外多用盐析法或不经沉淀直接喷雾干燥。针对我国情况而言,对乙醇沉淀法已有大量研究,而本实验也是在总结

别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对比以及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桔皮采用成熟新鲜、无病虫果害的晚熟蜜桔,人工取皮,在40℃下干燥,粉碎至1~3 mm,待用。 盐酸、乙醇、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冰醋酸和甲基红,均为化学纯。1.2 果胶提取方法 果胶提取工艺为:原料→洗涤→失活→干燥→粉碎→酸提取→过滤→浓缩→冷却→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干燥→称量→粉碎→果胶。 剔除腐烂变质、发黑的桔皮,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烧杯中,加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捞出桔皮,将桔皮在40 ℃下干燥,切碎。将20 g原料加入用HC1预先配制的、具有一定pH值和温度的酸溶液中,维持所需的温度达到一定的提取时间,并不断搅拌。趁热用布氏漏斗过滤得果胶提取液。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在60-70 ℃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为止。果胶浸提液冷却至常温后加入1倍体积的95 乙醇,搅拌、静置2 h,使果胶沉淀析出。用布氏漏斗过滤得粗果胶。在60-70 ℃干燥,粉碎即得果胶粉。随后进行提取物中果胶含量的测定和提取率的计算。 1.3 试验方法 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不同液料质量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浸 提液pH值3、温度80℃、浸提时间45 min);不同浸提液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浸提液温度80℃、液料质量比10、浸提时间45 min);不

果胶的检测技术

3 果胶的检测技术 在对果胶的研究中,通常以含量、酯化度、相对分子质量、凝胶度等作为评价指标。3.1 果胶含量的测定 目前,测定果胶含量的方法主要有:质量法、咔唑比色法、果胶酸钙滴定法和蒸馏滴定法。果胶酸钙滴定法较适于纯果胶的测定,对于例如柑橘果皮这种有色样品,不易确定滴定终点;而蒸馏滴定法在蒸馏的时候部分糠醛会发生分解,影响回收率,故而运用较少。所以,果胶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质量法和咔唑比色法。近年来新的果胶含量检测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m,IEC)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常用的色谱柱和检测器见表3。 吴玉萍等[1]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果胶含量。烟草中的果胶先采用盐酸水解,水解产生的半乳糖醛酸以Waters Sugar-Pak1钙型阳离子交换柱为固定相,0.05g/L EDTA钙钠水溶液为流动相,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测定半乳糖醛酸含量,由半乳糖醛酸含量换算为果胶含量。B.M. Yapo等[2]以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HPAEC-PAD)技术测定果胶含量。采用脉冲安培检测器,离子色谱以CarboPacPA-100柱(250mm×4 mm i.d.)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1 mol/L NaOH 和0.17 M NaOAc,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测 表3:检测果胶含量的离子交换色谱法 3.2 果胶酯化度的测定 自然界果实中天然存在的果胶都是高酯果胶,经酸或碱处理高酯果胶降低酯化度后可获得低酯果胶。果胶中含甲氧基的最大理论值为16.3%,若该值以酯化度来表示是100%,则甲氧基含量与酯化度的转换计算式应是: 酯化度= 甲氧基含量/16.3%。 果胶酯化度的检测技术由最早的比色法、滴定法发展到80年代的高效液相和气相、90年代的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而近几年,拉曼光谱分析果胶的酯化度的方法也有报导。Synytya等[4]用拉曼谱不仅可测定甲酯化程度,而且还可测定乙酰化程度。果胶钾盐的甲酯和乙酰化化合物在拉曼谱中有特征吸收,它在857 cm-1处的强吸收对果胶的甲酯和乙酰化程度十分敏感。甲酯化程度增加波数减少(最小值:850 cm-1);乙酰化程度增加波数增加(最大值:862 cm-1)。

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试剂盒说明书(分光光度法

离子结合型果胶(ISP)含量试剂盒说明书 分光光度法50管/24样 正式测定前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果胶是构成细胞初生壁和中胶层的主要成分,主要由原果胶、果胶酸甲酯和果胶酸组成。果胶中含有半乳糖醛酸、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等,是许多高等植物细胞壁中含量最丰富的多糖成分,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着植物源食品的口感和品质。果胶间以Ca2+桥及其他离子键、氢键、糖苷键、酯键和苯环偶联的方式交联,通过不同的抽提方法可以提取各种形式的果胶,如水溶性果胶(WSP)、离子结合型果胶(ISP)和共价结合果胶(CSP)。测定原理: 利用带有螯合剂的酸溶液提取离子结合型果胶(ISP),采用咔唑比色法测定果胶含量。果胶水解成半乳糖醛酸,在硫酸溶液中与咔唑试剂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物质在53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80%乙醇、丙酮、浓硫酸(不允许快递)、研钵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50mL× 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50mL× 1瓶,4℃保存。 试剂三:标准液1mL× 1支,4℃保存。 试剂四:液体5 mL× 1瓶,4℃保存; 样品的前处理: 1、细胞壁的提取:取约0.3g样本,加入1mL 80%乙醇,室温快速匀浆,95℃水浴20min, 冷却至室温,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加入1.5mL80%乙醇和丙酮各洗一遍(涡旋振荡2min左右,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即可),沉淀即为粗细胞壁,加入1mL试剂一(去除淀粉)浸泡15小时,4000g 25℃离心10min,弃上清,将沉淀干燥,称重得细胞壁物质(CWM)。 2、ISP的提取:称取烘干的CWM 3mg,加入1mL试剂二,充分匀浆。8000g 4℃离心10min, 取上清液待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30nm处,蒸馏水调零;试剂三和试剂四37℃预热10min以上; 别记为A1、A2、A3和A4。若A大于2,需将待测样本用蒸馏水稀释(可稀释10倍或20

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

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II-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设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 2. 学习利用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 3. 掌握分光光度计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的原理与方法 二、原理: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 成叶绿体。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 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 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均 易溶于乙醇、乙醚、酒精和氯仿。 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a、b在长波方面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且两吸 收曲线相交于652nm处。叶绿素a、b的比吸收系数K为已知,可在663nm和 645nm测定试样吸光度(两组份混合试样测定,双波长法),根据Lambert-

Beer定律,列出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式: A 663 =82.04c a+9.27c b (1) A 645 =16.75c a+45.6c b (2) (1)、(2)式中的A 663、A 645 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3nm和645nm时的吸光度 度。 c a 、c b为叶绿素a、b的浓度,单位为g/L。 82.04、9.27为叶绿素a、b在波长663nm时的比吸收系数16.75、45.6为叶绿素a、b在波长645nm时的比吸收系数。解方程式(1)(2),则得经验公式: c a =12.7 A 663 -2.69 A 645 (3) c b =22.9 A 645 -4.68 A 663 (4) c T =(c a + c b)=20.2 A645+8.02 A663...... (5) 此时,c T为总叶绿素浓度,c a、c b为叶绿素a、b的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a、b总叶绿素的浓度。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棕色容量瓶(如使用白玻容量瓶,可用报纸遮光)、小漏斗、滤纸 试剂:95%乙醇 三、实验步骤 1、试材的采集 采集新鲜植株叶片(或含叶绿素的其他组织),夹于双层报纸中,风干(不能置于太阳光下晒)。将风干材料处理成细小颗粒,装入封口塑料袋,避光保存。 2、待测液的制备 (1)叶绿素的浸提 精密称定风干后的样品(约0.1g)于20mL 95%乙醇中,在室温浸提36-48h。 (2)叶绿素浸提液定容

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果胶的一般性质。 2、掌握提取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熟悉萃取、蒸馏、升华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果胶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存在于植物组织内,一般以原果胶、果胶酯酸和果胶酸3种形式存在于各种植物的果实、果皮以及根、茎、叶的组织之中。果胶为白色、浅黄色到黄色的粉末,有非常好的特殊水果香味,无异味,无固定熔点和溶解度,不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中。粉末果胶溶于20倍水中形成粘稠状透明胶体,胶体的等电点pH值为3.5。果胶的主要成分为多聚D—半乳糖醛酸,各醛酸单位间经a—1,4糖甙键联结,具体结构式如图1。 图1 果胶的结构式 在植物体中,果胶一般以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形式存在。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可溶性果胶,最后分解成不溶于水的果胶酸。在生产果胶时,原料经酸、碱或果胶酶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形成可溶性果胶,然后在果胶液中加入乙醇或多价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析出,经漂洗、干燥、精制而形成产品。 三、主要仪器和药品 仪器:恒温水浴锅、真空干燥箱、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纱布、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小剪刀、真空泵、。 药品:干柑桔皮、稀盐酸、95%乙醇(分析纯)等。 四、实验内容 1、柑桔皮的预处理 称取干柑桔皮20g,将其浸泡在温水中(60~70℃)约30min,使其充分吸水软化,并除掉可溶性糖、有机酸、苦味和色素等;把柑桔皮沥干浸入沸水5min进行灭酶,防止果胶分解;然后用小剪刀将柑皮剪成2~3mm的颗粒;再将剪碎后的柑桔皮置于流水中漂洗,进一步除去色素、苦味和糖分等,漂洗至沥液近无色为止,最后甩干。 2、酸提取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的提取与果胶含量的测定 一、引言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中含量为—%(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达7%-17%)。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连接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铵离子结合成盐。 在果蔬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通过金属离子桥(比如Ca2+)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桔皮,苹果等; 试剂:% HCL,95%乙醇(AR),精制乙醇,乙醚,L HCl,%咔唑乙醇溶液,半乳糖醛酸标准液,浓硫酸(优级纯) 仪器: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分析天平,水浴锅,回流冷凝器,烘箱等三、实验步骤 (一)果胶的提取 1、原料预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20g(或干样8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mL 容量瓶中,加水120mL,加热至90℃保持5-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切成3~5mm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必须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在进行下一次的漂洗)。 2、酸水解提取:将预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约60mL % HCL溶液,以浸没果皮为宜,调pH至~,加热至90℃煮45min,趁热用100目尼龙布或四层纱布过滤。 3、脱色:在滤液中加入~%的活性炭,于80℃加热20min,进行脱色和除异味,趁热抽滤(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为助滤剂)。如果柑橘皮漂洗。干净萃取液为清澈透明则不用脱色. 4、沉淀:待提取液冷却后,用稀氨水调pH至3~4。在不断搅拌下加入95%乙醇溶液,加入乙醇的量约为原体积的倍,使酒精浓度达到50%~65%。 5、过滤、洗涤、烘干:用尼龙布过滤(滤液可用蒸馏法回收酒精),收集果胶,并用95%乙醇洗涤果胶2~3次,再于60~70℃干燥果胶,即为果胶产品。(二)果胶含量的测定 果胶含量的测定包括重量测定法和咔唑比色法。 # 1、重量法测定果胶含量 原理:原料先用乙醇回流加热以除去非果胶成分(可溶性糖、脂肪、色素等),并用乙醇、乙醚洗涤数次,风干乙醚后的样品,再提取果胶,以相应的沉淀剂使果胶物质沉淀析出,干燥,即得到果胶产品。 果胶沉淀剂可分为电解质沉淀剂(如氯化钠、氯化钙等)和有机溶剂沉淀剂(如酒精、丙酮等)两类。前者适用于低酯化度(20%~50%)果胶的沉淀,沉淀前还需以L NaOH溶液对果胶进行皂化;后者适用于高酯化度(50%以上)果胶的沉淀,并随着酯化度升高,所需有机溶剂的浓度加大(如上以柑橘皮为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