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3春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3春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来源:广州电大课程责任教师陈海明

导言

一、配伍题

( A )生产力

( B )生产关系

A、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 C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

A、产品归谁所有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生产力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D)。

A、人们不能认识它

B、人们不能利用它

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社会生产

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生产资料

D、生产力

6.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D )。

A、研究生产力

B、研究社会形态

C、研究人们之间的关系

D、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三、多项选择题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 DE )。

A、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

B、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具有反作用

C、分配决定生产、消费、交换

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E、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2.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B )。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

E、生产方式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D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4.经济规律的类型有(BCD )。

A、社会化大生产规律

B、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

C、几个社会所共有的规律

D、某一社会所特有的规律

E、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四、判断正误题

1.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对)

2.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

3.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对)

4.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对)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错)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错)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错)

8.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对)

9.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错)

10.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错)

第一章

配伍题

( D )使用价值( B )价值

( C )通货膨胀( A )通货紧缩

A、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B、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C、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D、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A)。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3.商品价值是( B )。

A、使用价值的内容与基础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B )。

A、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

5.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是( B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B、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C、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

D、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B)。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高于价值

D、价格低于价值

8.社会分工是指( A )。

A、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

D、企业内部的分工

9.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 B )。

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

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10.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 C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B.国家的干预来实现

C.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

多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BD )。

A、科学技术进步

B、社会分工的产生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社会产品的增多

2.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C )。

A、使用价值

B、具体劳动

C、价值

D、抽象劳动

E、社会劳动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AB )。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复杂劳动

D、简单劳动

E、个别劳动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BC )。

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

5.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C )。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6.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B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7.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DE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E、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8.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AD )。

A、社会的需求结构

B、社会的产业结构

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D、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E、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

9.价值规律的作用有(ABC )。

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B、自发调节部门比例关系

C、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

D、引起货币贬值

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ABC )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C.产品的社会化

D.生产资料占用的社会化

E.消费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判断正误题

1.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方面的性质。(×)

4.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5.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7.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8.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9.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1.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社会分工是指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14.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章

一、配伍题

(B )不变资本(A )可变资本

(D )相对剩余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

(F )资本积累(E )资本积聚

(H )固定资本(G )流动资本

A、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B、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C、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D、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E、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

F、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G、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H、由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部分资本

二、单选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带来剩余价值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A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 )。

A、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4.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直接目的是追求( B )。

A、相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

D、年剩余价值

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B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

6.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B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7.同时属于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A )。

A、设备

B、原料

C、燃料

D、辅助材料

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 )。

A、剩余价值

B、交换价值

C、商品的价值

D、社会产品

9.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B )。指导P92 28

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生产资料

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

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

10.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C )。指导P91 21

A、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C、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 )。指导P85 21

A、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B、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C、对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所付的报酬

D、劳动的价格

1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C )。指导P94 38

A、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利润

13.生产价格的构成是(C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D、全部预付资本

14.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 )。指导P94 40

A、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15.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可以获得(B )。指P95 48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绝对剩余价值

16.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是(A )。指P96 50

A、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B、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D、垄断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社会化大生产规律

D、竞争规律

18.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A )书P48

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C、在劳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在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19.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B )。

A、价值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成本价格

三、多项选择题

1.超额剩余价值(CDE )。

A、是高价出售商品的结果

B、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D、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

E、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相对剩余价值是( ADE )。

A、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E、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ABCD )。书P52

A、对劳动力的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E、科学技术的进步

4.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是(DE )。

A、资本积聚

B、国家干预

C、资本积累

D、竞争

E、信用

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BC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业资本

6.成本价格是生产中消耗的:(CD )。Ppt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BC )。指P100 20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D、投入资本的大小

E、资本积累的规模

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BC )。Ppt

A、劳动力的补偿

B、价值补偿

C、物质补偿

D、消费资料的购买

E、生产资料的购买

9.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ABCE )。书P66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有机构成

C、不变资本的节省

D、资本的集中程度

E、资本的周转速度

10.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E )。Ppt

A、成本价格

B、社会价值

C、利润率

D、平均利润率

E、生产价格

11.垄断利润包括以下部分(ABCD )。指P104 37

A、以垄断低价购买生产资料而获得的额外利润

B、由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垄断而获得的一般超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以垄断高价销售产品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

E、成本价格

12.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BC )。

A、资本有机构成状况

B、利润率

C、借贷资本的供求

D、银行信用

E、与劳动生产率无直接关系

13.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有(AB )。指P105 44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垄断地租

D、矿山地租

E、建筑地段地租

14.资本主义工资(A B )。Ppt

A、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B、在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

C、是工人的劳动报酬

D、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E、是劳动者出卖劳动的一种收入

四、判断正误题

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对

2.剥削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之比。(错)指P107 10

3.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错)是超额

4.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的价值。(错)(劳动力价值)ppt

5.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对)书P66

6.平均利润就是产业资本家平均所获得的利润。(错)ppt

7.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对 )ppt

8.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对)

9.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对)指P106 3

10.利润率总是大于剩余价值率的。(错)是小于

11.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对)指P108 17

第三章

一、配伍题

( B )经济体制(A )市场机制

(C )金融资本(D )金融寡头

A、市场上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行

B、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C、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D、极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 C )。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

B、国家的干预来实现

C、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

D、剩余价值规律调节来实现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的、基础性的作用,这种资源配置体制就是(B

A、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经济体制

C、产品经济体制

D、自然经济体制

3.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D )。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缓和了竞争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和竞争并存

4.垄断产生以后(C )。

A、完全消灭了竞争

B、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仍决定作用

C、改变了竞争的条件、形式、内容和后果,形成了垄断竞争

D、只存在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是(D

)。

A、自由竞争模式

B、垄断竞争模式

C、完全垄断模式

D、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6.货币资本买卖的市场价格是(C )。指P128 9

A、利润

B、利润率

C、利息率

D、平均利润率

7.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个新作用是( A )。

A、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B、银行垄断资本可以去吞并和排挤小银行

C、银行成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中介人

D、银行的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能发放更多的贷款

8.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是(D )。

A、领导者阶层

B、中间阶级

C、资本家

D、金融寡头

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是通过(B )。

A、“个人联合”实现的

B、“参与制”实现的

C、金融联系实现的

D、制定垄断价格实现的

10.股票控制额是指(B )。

A、所有股东掌握的股票数额

B、达到能控制公司的股票数额

C、股东掌握的股票数额

D、所有股东掌握的股票面额的总和

11.经济体制是指(D )。

A、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

B、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

C、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上层建筑

D、和资源配置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有(AB )。

A、计划配置

B、市场配置

C、企业配置

D、自然配置

E、供给制

2.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主要有(ABCDE )。

A、资本主义企业

B、资本家阶级

C、雇佣劳动者阶级

D、中间阶级

E、资产阶级政府

3.按所有制在形式上的差别,企业可分为(ADE )。

A、独资企业

B、中小型企业

C、垄断企业

D、合伙企业

E、股份制企业

4.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AC )

A、垄断组织之间成立价格协议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进行协商

C、由实力强的垄断级实行领价制

D、非垄断组织对垄断组织施加压力

E、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定价

5.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ABC )A.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B.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C.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D.完全垄断的市场经济模式

E.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模式

6.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的垄断竞争模式,其主要特征有(ABCDE )A.国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

B.在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中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

C.主要经济部门出现了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

D.垄断限制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E.垄断组织有实力制定垄断价格,同时垄断与竞争并存

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的新作用表现在(BCDE )

A.银行是存款贷款的中间人

B.银行可以通过信贷来影响工业企业,甚至决定其命运

C.银行可以通过人事结合去控制工商企业

D.银行和工业发生固定联系,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E.银行从普通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四、判断正误题

1.经济体制,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错)

2.垄断的形成并不能消灭竞争。(对)

3.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寡头。(对)

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行的。(对

5.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错)

6.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错)

7.垄断大公司的经营者阶层,实际上也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对)指P132 2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支出政策的是( A )。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B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

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D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

2.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C )。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B增减政府直接投资

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D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3.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C )。

A增加货币的发行B减少货币的发行

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D确定货币的投资方向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和维护的是(D )。指P140 8

A劳动者的利益B小生产者的总体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D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5.在当代,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D )指P137 2。

A公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B全民所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家利益的经济成分 D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是(D

A自由竞争模式B完全垄断模式

C垄断竞争模式D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多项选择题

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成分形成的途径主要有(ACE )

A.继承传统的国有企业B.通过居民联合投资

C.通过政府投资兴建国有企业D.通过私人资本合并

E.通过实行国有化,将私人垄断企业转化为国有企业

2.以下属于“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是(ACD )。

A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C降低再贴现率D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E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3.以下属于“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是(BCE )。

A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C提高再贴现率D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E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政策来实施(CD )。

A推行公开市场业务B调整再贴现率

C财政收入政策D财政支出政策E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判断正误题

1.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对)

2.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资产阶级政府的干预是可有可无的。(错

3.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对)

4.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是一种“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对

5.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指P142 3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错)指P143 7

7.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错)

第五章

配伍题

( C )贸易差额(D )贸易顺差

(B )贸易逆差(A )外汇

A、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对外支付手段

B\、又叫入超,指输入商品大于输出商品

C、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输出和输入商品总值之比的差额

D、又叫出超,指输出商品大于输入商品

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C )。看书P144

A各国劳动时间决定的B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发达国家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国际市场上,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B )。指P149 2

A生产商品最少的国家的国别价值决定的

B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生产条件最好的国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条件最好的国家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时间决定的

3.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 )。

A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利息B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C与其他国家争夺市场D寻求新的投资领域

4.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A )。书P150 指P140

A国际分工的发展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C经济全球化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DE )。

A是商品的国别价值B是由一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就是家际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D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E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2.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有(ABCE )。书P148 ;指P151 5

A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B一国国际收支

C利息率D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

E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3.国家为促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同时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必然采取以下措施(ABCDE )。

A关税壁垒B非关税壁垒

C鼓励出口政策D倾销E贸易谈判

4.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 DE )

A.商品出口B.技术出口

C.劳务出口D.生产资本输出E.借贷资本输出

判断正误题

1.贸易顺差就是输入大于输出,贸易逆差就是输入小于输出。(错)

2.一般来说,贸易逆差会造成一国国际支出增加,本国的产业发展受到打击。(对)

3.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国际市场价格。(错)书P144

4.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对更大利润和利息的追求。(对

5.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对)指P148 12提示

6.当代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对

)指P152 5

7.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对)

第六章

二、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C )。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D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C资本主义阶级矛盾 D垄断组织与中小企业的矛盾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相对过剩指P157 2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不足

C生产的产品相对于资本增殖的需要的过剩 D社会生产混乱

4.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性的阶段是(A )。

A危机B萧条

C复苏D高涨

5.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和经济实质是(D )。指P158 10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B垄断消灭了自由竞争

C国家干预经济D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6.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既是上一个周期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起点的阶段是(A )

A危机B萧条

C复苏D高涨

三、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CDE )。Ppt、指p159 2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E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BCD )。

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E滞胀阶段

3.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点是(DE )。指P161 10

A两者都是计划经济为主B两者都是私有制

C两者都是公有制D两者都是商品经济

E两者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经济

四、判断正误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错)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对)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产品太多了。(错)指P162 3

4.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对)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调整,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的。(对

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没有任何共同点的。(错)

7.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对)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对)

第七章

配伍题

( B )合作社( A )股份合作制

( C )个体经济( D )私营经济

A、采用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B、劳动者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济组织

C、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税后收入由劳动者自己所有

的一种经济成分

D、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D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2.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 B )。

A生产力水平发展高B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不平衡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比较平衡D生产力水平发展高,并且发展不平衡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B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C生产的社会化程度D生产方式

4.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属于(B )。

A私有制B公有制

C合营经济D合作经济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C)。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不平衡D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

A控制力上B规模方面

C效益方面D生产关系方面

7.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 D )

A集体经营B国家经营

C个体经营D家庭承包经营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CD )。

A社会主义公有制B按劳分配

C四项基本原则D改革开放E国际合作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AB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

B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还不成熟的一些特征

C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高

D大力发展生产力

E生产关系相当完善

3.我国经济按所有制来划分有两大类型,即(AE )。

A公有经济B私营经济

C集体经济D国有经济E非公有经济

4.目前我国集体经济的形式有(BCE )

A.外资企业经营B.合作社

C.股份合作制 D.股份制E.家庭承包经营

四、判断正误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错)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对)

4.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错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是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对)

6.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

错)

7.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

8.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对)

9.股份合作制是采用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经济的特征。(对)

10.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必然是对抗的。(错)

11.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对)

第八章

配伍题

( C )有限责任公司( D )股份有限公司

( B )市场体系( A )价格体系

A\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B\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C\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D\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B )

A.无限公司 B.有限公司

C.合伙制企业 D.个体企业

2.国有企业要实现其行为的合理化,从企业内部来说,最主要的是应该( B )

A.加强经济核算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治理机构

C.由国家直接掌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D.进一步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3.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B )。

A职工代表大会B股东会

C董事会D监事会

4.公司制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是(D)。

A.股东会B.经理

C.监事会D.董事会

5.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特点是( B )。

A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B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C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股票不公开上市

D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在清偿债务时负无限清偿责任

6.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来划分的。

A所有制的性质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C企业的规模D企业的经营方式

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C)。

A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B放活国有小型企业

C企业法人制度D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

8.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标是( B )。

A产值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

C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D产量最大化

9.市场体系是指由( A )。

A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B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所构成的市场整体

C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D同种商品的差价和不同种商品的比价所构成的整体

10.市场体系由两大类市场构成,即( C )。

A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C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金融市场和技术市场

11.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 D )。

A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

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

12.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方向是( B )。

A形成由国家不断调整价格的价格机制

B建立在国家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C形成由国家指导的价格机制

D建立完全由市场自由决定的价格机制

三、多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表现在(ABC )。

A优化资源配置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C激励创新D有利于资源的计划配置

E有利于克服经济危机

2.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的主要特征是(ABCDE )。

A市场统一B市场结构完整

C市场组织良好D市场决定价格

E市场保障健全和宏观调控有效

3.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 CDE )。

A生产者责任制B厂长负责制

C企业法人制度D有限责任制度

E科学的组织制度

4.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因素有(DE )。

A企业成本B企业盈利

C企业订价D企业的治理结构

E企业外部环境

5.价格体系包括( CE )。

A统一价格B固定价格

C商品的比价D浮动价格

E商品差价

6.企业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 ABCDE )

A营销行为B投资行为

C生产经营决策行为D收入分配行为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心得:马政经的复习最主要的是搞清每个概念所包含的意 思。 把老师讲的习题和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做会,多做几套练习题就没啥大问题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是() ①购买、生产、销售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③循环、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④危机、萧条、复苏、咼涨 2.马克思说,()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劳动价值②剩余价值③劳动二重性④平均利润 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 盾 4.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因此() 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少,价值总量不变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总量增加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不变 ④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 5.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价格是以() ①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为基础②商品供求关系为基 础 ③商品的效用大小为基础④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和直接动机是() ①追逐相对剩余价值②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7.“1只绵羊= 5克黄金” ,从价值形式发展阶段来看,它属于() ①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的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①以暴力剥夺小生产者,把社会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 ②不断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资本家通过节制享受欲望来发展社会生产 ④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①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③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④消费资料的实现问题 10.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①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③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④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1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①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②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③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④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12.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 ①总资本的大小②不变资本的大小 ③可变资本的大小④生产规模的大小 13.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①厂房、设备②原料③燃料④劳动力 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②商品的自由交换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职能 15.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价值中() ①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②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③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④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16.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②人口增长的必然规律③资本主义的产业后备军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容和要: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本学期所讲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商品理论与商品经济 ●第三章货币理论与通货膨胀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剩余价值的创造 ●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六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 ●第七章经济运行机制 考试题型及分值安排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复习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共33个)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国际储备货币 ●剩余价值率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成本价格实际工资 ●产业资本生产价格 ●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 ●商业利润通货膨胀 ●自然垄断行政垄断 ●虚拟资本有价证券 ●政策银行投资银行 ●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消费者均衡边际产量 ●边际成本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均衡宏观调控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二)各章节复习要点 ●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最早提出“经济”一词的人、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人、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思想。 ●2。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 ●3。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4。货币的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6。现代纸币制度的主要特征。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0。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1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12。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13。商业资本独立存在的作用。 ●14。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 ●15。生产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16。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7。生产集中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18。垄断形成的根源。 ●19。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20。垄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可能性。 ●2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 ●23。当代资本主义生命力延续的原因。 ●24。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6。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27。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类型及表现。 ●28。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与主要手段。 ●29。中央银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作者:Jessie已被分享19次复制链接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般用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包括的内容更丰富,它除了收入水平的变动,还涉及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市场范围等方面的变动。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是指国家境内投资的生产资源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个概念都是衡量一国一年内经济总量变动的指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的生产总量,其中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一个国家的投资

最新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 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使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大一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

大一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政治经济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资料【】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卷(B)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卷(B)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有六大题,47小题,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全部按规定填写到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相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西就是商品的() A 供求关系 B 使用价值C价值 D 效用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经济规律 D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资本总公式是() A W—G—Wˊ B G—W—Gˊ C G—W—G D G—Gˊ 4、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按照顺序先后采取了() A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5、垄断资本在国外设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是 A生产资本输出 B 对外经济援助 C 政治上控制输入国 D 借贷资本输出 6、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 生产 B 交换C分配 D 消费 7、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流通中货币量持续地严重过多或过少现象直接原因是() A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能使货币在世界范围内 B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能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C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D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自觉地对货币需要量进行科学预测流通,从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赢利,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 A必要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B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D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10、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而规定的市场价格是 A 生产价格 B 成本价格 C 垄断价格 D 内部价格 11、以下属于某一社会经济制度特有的经济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货币流通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2、资本周转速度与() A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1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 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

浅谈企业定额中材料消耗量的确定

浅谈企业定额中材料消耗量的确定 任何施工过程,都必须有劳动,同样,也必须有将劳动加于其上的、包括建筑材料在内 的劳动对象。 、劳动的对象性和劳动对象的可加工性 (一)劳动的对象性,是指劳动力支出的同时,必须存在着与这种支出相对应的被加工物。 任何一种被加工物,在与人类的劳动接触以前,只是潜在的、或可能的劳动对象。正象静置千年的煤层,不经开采,则永远是可能的被开采物;不经燃烧,则永远是潜在的能源一样口物 质在与人类支出的脑力、体力相结合的第一秒钟开始,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物质而变成了 劳动对象。随着活劳动量的增加,劳动对象被加工的程度也在加大。当劳动对象发生预期变化的时候,劳动即停止,劳动过程宣告结束。 (二)劳动对象的可加工性是指工作物对象在劳动力的作用下,改变形态、性质和产生位移的性质。 1 、劳动对象的可加工性,是它在充当劳动对象之前由过去劳动或由自然力形成的潜在的、可能的使用价值决定的。"潜在的、可能的使用价值"是指通过追加劳动就、能实现的使用价值。譬如:钢坯或钢链,是由铸钢工人生产的,它具有的轧制成各种型钢和线材的使 用价值,必然通过轧钢工人的劳动才能实现。同样,各种型钢和线材只有通过建筑安装工人的追加劳动,才能实现在建(构)筑物中承受荷载的潜在的使用价值。 2 、不同的劳动对象,具有不同的可加工性既然劳动对象的使用价值,是由过去劳动创造的,那么,过去劳动采用的不同的方式,也必然生产出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正是这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才决定了它们作为劳动对象时具有不同的可加工性。 3 、劳动的目的决定劳动对象的选用,劳动对象的可加工性决定对它加工所采取的劳动 方式。当生产什么已经确定,选用什么材料做劳动对象,要看该材料本身潜在的使用价值是 否能满足生产既定产品的需要。而材料的可加工性,对选用具体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机具 起着决定作用。例如:焊接不锈钢栏杆,则需要不锈钢管材或型材做母材,采用与母材同材质、同强度的不锈钢电焊条,由焊工焊接操作制成。忽略了这一点,就象把电视广告中"步步精彩"的V力裤,穿在《水浒传》中的武大身上,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矫正腿部三围的作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A)

广东金融学院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A) 出卷老师:蔡赛男 使用班级:1015211,1015212,1015213,1015214,1015221,1015222,1015223,1015224, 1015231,1015232,1015241,1015242,1015251,1015252,1015311,1015312,1015313,1015314 1015321,1015322,1015323,1015421,1015422,1015423,1015424,1015425,1015811,1015812 1015813,1015814,1015815,1015816,1015821,1015822,1015841,1015842,1015843,1015844 1015111,1015112,1015113,1015114,1015115,1015116,1015117,1015118,1015119,101512 1,1015122,1015123,1015131,1015132,1015133,1015151,1015152,1015511,1015512,1015 513,1015514,1015515,1015516,1015517,1015541,1015542,1015543,1015544,1015551,10 15552,1015553,1015711,1015712,1015721,1015722,1016211,1016212,1016221,1016271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ADD 6----10 DDCDD 11----15 CADAD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二、多项选择题 1----5 AE、ADE、ADE、BCD、BCD 三、辨析题(请先判断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是制度安排,二者没有区别。 答:错。(1分)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性质的基本性制度,它反映着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虽然两者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者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者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3分) 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答:错。(1分)劳动生产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3分)

材料消耗量定额确定方法

材料消耗量定额确 定方法

材料消耗量定额确定方法 根据材料使用次数的不同,建筑安装材料分为非周转性材料和周转性材料。 非周转性材料也称为直接性材料。它是指施工中一次性消耗并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瓦、灰、砂、石、钢筋、水泥、工程用木材等。 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重复周转但并不构成工程实体的工具性材料。如:模板、活动支架、脚手架、支撑、挡土板等。 1、直接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常见的制定方法有:观测法、试验法、统计法和计算法 (1) 观测法——最适宜制定材料的损耗定额 观测法是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完成产品的数量进行现场观察、测定,再经过分析整理和计算确定建筑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最适宜制定材料的损耗定额。因为只有经过现场观察、测定,才能正确区别哪些属于不可避免的损耗;哪些属于能够避免的损耗。 用观测法制定材料的消耗定额时,所选用的观测对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建筑物应具有代表性 ②施工方法符合操作规范的要求 ③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符合技术、设计的要求 ④被观测对象在节约材料和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成绩。 (2) 试验法——主要制定材料的净用量定额 试验法是经过专门的仪器和设备在试验室内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在试验室条件下进行测定的塑性材料和液体材料(如砼、砂浆、沥青玛帝脂、油漆涂料及防腐等)。 例如:可测定出砼的配合比,然后计算出每1M3砼中的水泥、砂、石、水的消

耗量。由于在实验室内比施工现场具有更好的工作条件,因此能更深入、详细地研究各种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从中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可是,在实验室中无法充分估计到施工现场中某些外界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因此,要求实验室条件尽量与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施工条件一致,同时在测定后用观察法进行审核和修正。 (3) 统计法——仅作参考数据 统计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分部分项工程所拨发的各种材料数量、完成的产品数量和竣工后的材料剩余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来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组织专人观测和试验。但应注意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系统性,要有准确的领退料统计数字和完成工程量的统计资料。统计对象也应加以认真选择,并注意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所拟定额的准确程度。 (4) 理论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块状、板状、和卷筒状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 计算法是根据施工图纸和其它技术资料,用理论公式计算出产品的材料净用量,从而制定出材料的消耗定额。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块状、板状、和卷筒状产品(如砖、钢材、玻璃、油毡等)的材料消耗定额。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材料的计算方法: (1)砖砌体材料用量的计算: 2×墙厚的砖数 每m3砌体中砖的净用量(块)=墙厚×(砖长+灰缝) ×(砖厚+灰缝) 每m3砌体中砂浆的净用量(m3)=1-砖的净用量×砖的长×宽×厚砖(砂浆)损耗量=净用量×损耗率 例1:计算标准砖一砖外墙每一立方米砌体砖和砂浆的总消耗量(砖和砂浆损耗率均为1%)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汇编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1 15:29 共3021人浏览[大] [中] [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其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D. 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B. 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 C.决定商品生产者的投资方向 D. 决定商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3.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 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4.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5.资本主义再生产是() 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B.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 资本循环和资本资本周转的统一 6.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7.I(v+m)=Ⅱc是()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D.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8.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特征是必然()。 A.有效增长 B. 逐步增长 C.缓慢增长 D. 优先增长 9.平均利润率是()。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 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C.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 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10.借贷资本是()。 A.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生息资本 B. 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C.暂时闲置的货币 D. 高利货资本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 A.人人都成为有产者 B. 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C.垄断资产阶级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 D. 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①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②产品分配关系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①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③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④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③生产力和生产方式④某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与赊购商品有关的货币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支付手段④贮藏手段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①不同商品生产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②同一商品生产中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过程 ③商品生产中同一劳动的两重属性 ④劳动过程中两种不同职能的分工 7、在商品价值中() ①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②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③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④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①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④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9、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②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③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④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1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 ①可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②流动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③不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④固定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11、资本积聚是() 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②小资本联合成大资本 ③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资本总额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大一 导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

材料的消耗定额

材料的消耗定额 (一)材料消耗的构成 (1)净用量的消耗。指在完成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应用到工程实体上的材料消耗。它是实际的有效的消耗,是材料消耗的主体部分。 (2)材料损耗。指材料在运输、保管、加工或调剂、操作及事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损耗。但在保管过程中出现的损耗可能是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这是可以避免的。 (二)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 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和材料消耗的构成基本相同,差别是在材料消耗中剔除了一部分不合理的损耗而组成的材料损耗定额。 (三)施工企业内部预算定额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标报价必须是量价分离,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生产要素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企业的先进定额带来的是生产的高效率,报价会低,容易取得项目的承包权。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企业内部定额编制,应依据企业的实际,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建筑安装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及各项技术规程》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 (四)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 1.确定材料净用量:材料净用量是加工到实物产品上的实际用量,可用计算法确定。

一种是,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只采用一种主要材料时,可按工程设计要求测算一个单一产品或一个计量单位的材料用量。也可以计算一个平方米的材料净用量。 另一种是,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采用多种主要材料,混合使用,先求得这几种混合性材料的配合比,作为计算材料净用量的依据。 2.确定材料损耗率:材料损耗率是个较小的量,损耗率确定时,除了认真测量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各种损耗,去掉可避免部分,保留不可避免部分之外,还应该同责任成本管理挂钩。 材料总耗用量=材料净用量+材料损耗量 材料损耗量=材料总耗用量×材料损耗率 材料消耗定额 摘要 材料消耗定额简称材料定额,它是指在节约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生产合格产品所需要消耗一定品种规格的材料,半成品,配件和水,电,燃料等的数量标准,包括材料的使用量和必要的工艺性损耗及废料数量。制定材料消耗定额,主要就是为了利用定额这个经济杠杆,对物资消耗进行控制和监督,达到降低物耗和工程成本的目的。 组成 定额材料消耗量,既包括构成产品实体净用的材料数量,又包括施工场内运输及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损耗量。即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另损耗率=损耗量/总消耗量×100% 则总消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为了简化计算预算定额中采用如下公式:损耗率=损耗量/净用量×100% 总消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所以,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关键是确定净用量和损耗率。 类型 在机械制造和其他装配式生产的企业中,由于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材料消耗定额又可分为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单项定额一般是指制造某一种零件的材料消耗定额;综合定额实际上是单项定额的汇总,一般中指整机产品(如电视机、机床等)的材料消耗定额。这两种定额既互有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作用。单项定额主要作用于为小生产车间发送材料的依据,又可以用来核算和分析实际消耗与定额消耗的差异,综合定额主要用于编制材料物资的供应计划。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导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 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他们共同的体现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前者是表现商品价值,后者是实现商品价值。由于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买到一切商品,它就成了社会财富的代表,由此形成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出现的,它们反映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价格: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它代表着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 纸币:纸币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工具。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量的决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如果用P表示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用Q表示商品的数量,P*Q就是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用V表示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通速度,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G可表示:G=(P*Q)/V. 假定延期支付的商品价格总额为C,本期到期支付的债务总额为D,互相抵消的交易总额为E。则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公式就调整为:G=(P*Q-C+D-E/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