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下工业互联网安全隐患初现

物联网时代下工业互联网安全隐患初现

物联网时代下工业互联网安全隐患初现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

2018网络安全产业创新论坛上,来自政府、芯片专家,安全领域,研究领域

的学者共同探讨了工业互联网来临前国内正在面临的安全威胁。

?

?

?工业互联网安全隐患初现

?

?

?

?

?2018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可实现无人操作的智能精梳机

?

?

?最近,国内一家纺织企业尝试将生产线上的纺织机从PoC(工业控制系统)联网控制向消费网开放,技术人员直接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网和互联网连接,

让内部和外部设计师将图纸直接发送到PoC,通过这一系统来自动启动纺织

机生产。结果,这套开放式的控制系统很快被黑客攻破,纺织机成了黑客远

程操纵的工具,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印制了一大批废弃旗帜,为企业带

来损失的同时,也让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充满忧虑。随着2020年工业互联网实现年的到来,如何确保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已成为迫不及待需要解

决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导论论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作者:李佳倩 学号:2014301500243 院系:计算机学院 班级:14级8班 指导老师:王骞 2015/1/24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 中文摘要 大数据(Big Data)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正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工作习惯及思考模式。但目前,大数据在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大数据所导致的隐私泄露为用户带来严重困扰,虚假数据将导致错误或无效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该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产生原因、发展概述、主要特征及大数据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并针对现有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本文编者:山东正舟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849790032.html, 山东正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文案)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信息安全 Abstract Nowadays big data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both the academic and the industrial research.It is regarded as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 and think.However,there are many security risks in the field of data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when collecting,storing and utilizing big data.Privacy issues related with big data analysis spell trouble for individuals.And deceptive or fake information within big data may lead to incorrect analysis resul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ra of big data, development overview,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g data information security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safety problems. Key words: Big data;Big data era;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big data era

第十九章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_梁炜

第十九章 1 物联网技术改变工业 以感知和智能为特征的新技术的出现和相互融合,使得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人类信息主导的互联网向物与物互联信息主导的物联网转变。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无线通信、传感器、RFID 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1,2]。“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 收稿日期:2010-02-08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04046, 60804067);863资助项目(2007AA041201, 2007AA04Z173) 作者简介:曾鹏(1976-),男,辽宁省沈阳市人,博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工业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方面的研究。[编者按] 以感知和智能为特征的新技术的出现和相互融合,使得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人类信息主导的互联网向物与物互联信息主导的物联网转变,对工业生产与管理主要的影响体现在信息和智能的泛在化。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是工业现场级的传感器网络、面向物流管理的RFID网络、工厂控制网络和企业信息Internet网络的集成与融合,是未来制造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信息交互的主要手段。 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我国在工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EPA、WIA等一系列自主技术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为我国进一步发展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通过本专题向大家介绍我国工业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相信通过大家对这个专题的关注会加速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推动我国工业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 of Industri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专家认为,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和重视物联网的研究。 物联网发展离不开应用,未来一定是结合各个行业应用来发展。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物联网将大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显著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是以泛在网络为基础、以泛在感知为核心、以泛在服务为目的、以泛在智能拓展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性一体化信息处理技术。所谓泛在网络,主要是指工厂范围内泛在的物物 【摘 要】【关键词】Abstract: Industry is one of the main application trade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fluences of Internet of things on industry are describe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rnet of things oriented industrial autom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some classic application domains for future Internet of things oriented industrial automation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i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主要行业之一。本文描述了物联网对工业的影响,总结了面向工业自动化 的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未来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的几个典型工业应用领域。 物联网 工业自动化 技术 应用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Chapter 19: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riented Industrial Automation 梁炜 曾鹏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市 110016) Liang Wei Zeng Peng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不断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好处,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了安全隐患,那就是计算机信息系统 安全问题。其中信息安全是主线,它贯穿于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之中。正是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如何来保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最近的,美国白宫近日确认其400万政府雇员信息遭到泄露,而这仅是近来众多网络安全事件的一个缩影,信息安全问题更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预示着,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在强大的互联网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正如有一部电影所说“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讲述的是马克斯,本杰明和神童斯蒂芬以及保罗私人组建了黑客组织CLAY,并且为了正义入侵国际安全系统。他们凭借高超黑客技术的所为引起了德国秘密警察组织、欧洲刑警组织的重视,并且一个邪恶的黑客将他们视作威胁,想要将他们除去。本杰明因此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并且他们的目标似乎不值得他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相信没有一个人敢打包票说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安全的。特别是对于很多“宅男”或者“宅女”来说,每天上网聊天、发帖子、逛论坛灌水、网上购物……泡在网上的时间都不短,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就更大了。由于很多网站需要实名注册,往往要验证手机号码或电子邮件,很多人在注册后不久就会收到莫名其妙的垃圾邮件、骚扰短信、推销电话。除了各种漫无目标的“轰炸式”信息外,严重的是个人的网上银行和支付宝的财产安全,个人银行卡被盗刷资金被盗的例子数不胜数。不仅如此,,这些年来,诈骗短信、电话层出不穷,互联网上也时有交流通讯工具被盗号的情况出现。而如果骗子掌握了姓名、电话、居住地这些个详细的个人信息,再冒充朋友借钱、谎称家人住院,通常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得手的几率也要高得多。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因此,为了减少我们的信息泄露,保障我们的信息安全,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下面是一些构建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的方法。 第一,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 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按 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确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根据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可将它分为:包过滤型、地址转换型、代理型和监测型。包过滤型防火墙采用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地址转换型防火墙将内侧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时,对外隐藏了真实的IP地址。外部网络通过网卡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程123代理型防火墙也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 电气信息学院医信42王薷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即“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计算、处理、知识挖掘,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物联网应用系统是运行在互联网核心交换结构的基础上的。在例如智能交通、物流、公共安全、设备检测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可以使未来的世界变得更智能。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着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沟通问题;物联网则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解决的是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和决策控制问题。物联网比互联网技术更复杂、产业辐射面更宽、应用范围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更强。

互联网与物联网在终端系统接入方式上是不相同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端系统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阅读新闻;写博客或读博客;通过网络电话通信;在网上买卖股票,定机票、酒店。而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结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结点接入互联网;RFID芯片通过读写器与控制主机连接,再通过控制结点的主机接入互联网。因此,由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不同,所以接入方式也不同。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接入互联网。 从互联网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功能来看,无论是基本的互联网服务功能(如Telnet、E mail、FTP、Web与基于Web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还是基于对等结构的P2P网络新应用(如网络电话、网络电视、博客、播客、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出版、网络存储与分布式计算服务等),主要是实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因此在互联网端结点之间传输的文本文件、语音文件、视频文件都是由人输入的,即使是通过扫描和文字识别OCR 技术输入的文字或图形、图像文件,也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下完成的。而物联网的端系统采用的是传感器、RFID,因此物联网感知的数据是传感器主动感知或者是RFID读写器自动读出的。由此可见,在网络端系统数据采集方式上,互联网与物联网是有区别的。

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1-31T14:54:21.3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作者:邓华1 廖丹2 吴波3 [导读] 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已经表现出了其优越性,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各个行业已基本实现了工业自动化,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工业自动化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打破了局限于人力劳动的局面。就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给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 关键词: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运用 1导言 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已经表现出了其优越性,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自动化技术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现阶段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已经运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中,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2.1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涵义 现代工业的最主要的生产经营依靠的就是工业自动化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保证了企业的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率。工业自动化系统当中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生产过程之中的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是对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各系统的内容进行整合和控制,是对工业企业的整体的协调和管理的有效支持,能有效的解决点击自动化系统分散、设备的操作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远程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设备的生产流程以及生产中的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处理,实现企业的远程控制信息化建设 [1]。 2.2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原则 2.2.1适应不同层面的需求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决策以及操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变得更为的顺畅和正常发展。所以,要想将远程控制应用到工业的自动化当中就必须要适应不同层面的人员的需要,必须满足决策人员的远观要求,管理人员的综合要求以及操作人员的具体作业时的要求等等。 2.2.2安全性 安全问题一直是各个行业中最为重视的问题。安全的问题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所以,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远程控制,就一定要满足生产控制系统的安全进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2.2.3真实性 在自动化的发展和技术使用过程中,其生产的现场,还需要适当的被监控,这样才能够保证生产的阶段与现实的信息存在着一致性,同时也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观察都信息的真实性,这也是物联网以及远程工作在工业中使用的主要目的。 2.3工业自动化中远程控制的应用 2.3.1对生产设备的控制 针对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的技术,远程使用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整体的生产阶段,设备能够对生产和所有工作进行集中的管理和监控。同时在整个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相关的人员也能够通过远程对于自动的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有利于人员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予以解决。同时通过远程设备,相关的人员也能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进行准确的判断,避免由于判断失误造成工业生产中的损失,这些情况都是对工业生产设备的控制,也是工业生产设备和人员正常运行的保障。 2.3.2对自动化系统的调控 在自动化系统中进行远程控制,可以真正的做到无人监督生产过程,计算机可以准确的进行总体的操作管理,在操作管理的过程中,远程控制反馈回来的信息会比较的真实和清晰,会比人工的检查方便和快捷的多。这种反馈回来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对结果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 2.3.3对生产过程的监控 在工业自动化的生产过程是非常的复杂的,这在实际的生产控制当中存在的非常大的困难,人工的操作如果有一些疏忽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后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工业自动化的生产中实施远程控制,通过一体化的管理可以实现对每一个生产步骤都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监控,从而确保了生产的正常实施,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3.4远程控制创造出的利益 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应用远程控制技术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及时的排除掉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并且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的投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降低企业的成本的投入,这样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另外,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原本非常复杂的控制系统变得非常简单和快捷,对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远程控制给工业的自动化生产创造了很大了的社会效益。 3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 3.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以各种信息传感技术为基础,对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进行信息采集,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之间的网络连接,极大的方便管理和控制。该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和通信网技术的外延,是将多项技术与应用结合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具有实现全面感知、信息传送、智能处理的特征。所谓全面感知就是利用各种信息传感器和识别工具对物体进行相关的信息收集;信息传送就是通过互联网和通信网络对信息进行传递和共享;智能处理就是将这些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分析处理,最终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决策。物联网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感知、传输、应用。感知层是物联网中网络和现实的枢纽;传输层就是对数据进行传输和交

互联网与物联网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互联网与物联网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概念和分层结构,接着分析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最后展望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层次结构两者关系发展趋势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互联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互联网的定义 (4) 2.2互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 (4) 3物联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物联网的定义………………………………………………………….…5. 3.2物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 (5) 4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 (6) 4.2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6. 5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8) 5.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8) 设计心得体会 (9)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介绍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介绍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一种结果。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落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城市。 2018年7月,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3月,“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并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物联网与云技术获得认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

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云计算技术体系结构分为4层:物理资源层、资源池层、管理中间件层和SOA构建层,如图所示。物理资源层包括计算机、存储器、网络设施、数据库和软件等;资源池层是将大量相同类型的资源构成同构或接近同构的资源池,如计算资源池、数据资源池等。构建资源池更多是物理资源的集成和管理工作,例如研究在一个标准集装箱的空间如何装下2000个服务器、解决散热和故障节点替换的问题并降低能耗;管理中间件负责对云计算的资源进行管理,并对众多应用任务进行调度,使资源能够高效、安全地为应用提供服务;SOA构建层将云计算能力封装成标准的Web Services服务,并纳入到SOA体系进行管理和使用,包括服务注册、查找、访问和构建服务工作流等。管理中间件和资源池层是云计算技术的最关键部分,SOA构建层的功能更多依靠外部设施提供。 “两化融合”成企业发展新思路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问题思考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问题思考 隐私OR便利 互联网上的“透明人” “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今年3月,一位知名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在公开场合谈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然而,这一言论迅速击中了网民的痛点:在大数据时代,普通网民究竟还有没有隐私?我们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面临“选择”:是否同意获取个人信息。使用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注册一个网络账号,都会让用户提供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 安装一个新的APP,使用前先要收到一连串的提醒:“允许发送通知”“允许访问位置”“允许获得手机通讯录”“允许启用电话、短信、相机”……尽管用户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但用户一旦选择了“不同意”,很多APP便自动退出不再提供服务。 甚至发在个人朋友圈中的照片,都有可能被他人恶意盗取。近日有媒体曝光称,大量来自朋友圈、QQ空间或者微博上的私人照片,正在被放在网上低价出售,甚至被非法用于商业广告或婚恋网站。对此,有网友感叹:“原来,我们一直在互联网上‘裸奔’!” 网上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成为精准诈骗的帮凶。一些人把个人隐私信息当成赚钱的工具,通过售卖越权获取的用户信息获得巨额利润,并由此形成了黑色产业链。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核心关切。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传统问题向互联网延伸,线上向线下延伸,人类空间向虚拟空间延伸。人们在互联网上变成了“透明人”,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互联网“记录在案”,导致人们在网络空间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何运用好“大数据”这把双刃剑 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数据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而言具备了更多的商业价值,但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将愈加复杂,也更难以管理,个人隐私无处遁形。回顾2014年,全球各地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出: 2014年3月22日“携程网”出现安全支付日志漏洞,导致大规模用户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类别、银行卡卡号、银行卡CVV等信息泄露。 2014年5月13日,小米论坛用户数据库泄露,涉及约800万使用小米手机、MIUI系统等小米产品的用户,泄露的数据中带有大量用户资料,可被用来访问“小米云服务”并获取更多的私密信息,甚至可通过同步获得通信录、短信、照片、定位、锁定手机及删除信息等。 2014年12月2日乌云漏洞平台公开了一个导致“智联招聘网”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黑客可通过该漏洞获取包含用户姓名、婚姻状况、出生日期、出生日期、户籍地址、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各种详细的信息。 2014年12月25日,12306网站用户数据信息发生大规模泄露。 2014年8月苹果“iCloud服务”被黑客攻破,造成数百家喻户晓的名人私密照片被盗。 …… 这些信息安全事件让人们开始感受到“数据”原来与我们的生活接触如此紧密,数据泄露可以对个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大数据时代,如何构建信

息安全体系,保护用户隐私,是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企业和个人用户正视数据的运用的意识缺一不可。 数据安全技术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大数据的存储,传输环节对数据进行各种加密技术的处理,是解决信息泄露的主要措施。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后,即使数据被泄漏,数据的盗取者也无法从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尽管对于大数据的加密动作可能会牺牲一部分系统性能,但是与不加密所面临的风险相比,运算性能的损失是值得的。这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间的协调,重要的是企业要有将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目前数据加密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发布匿名保护、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数据水印等几种。此外,除了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外,也有许多可以运用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以及发生数据泄露之后的相关保护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1、数据发布匿名保护技术 数据发布匿名保护技术是对大数据中结构化数据实现隐私保护的核心关键与基本技术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静态、一次发布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 2、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技术 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技术包括两部分:一是用户标识与属性的匿名,在数据发布时隐藏用户的标志与属性信息;二是用户间关系的匿名,在数据发布时隐藏用户之间的关系。 3、数据水印技术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加速深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实施落地与生态构建的关键载体,正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和产业界布局的关键方向。以GE、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巨头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日趋成熟,并加速在全球范围推广。 全球正处在产业生态构建的关键窗口期,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伟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这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质、特征和架构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平台为核心的产业竞争正从ICT产业向制造业拓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苹果iOS、谷歌Android等为代表的移动操作系统主导了全球ICT产业的发展。 当前,以GE Predix、西门子MindSphere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全球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必争之地。无论是iOS、Android,还是Predix、MindSphere,其实质均是基于操作系统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巩固企业垄断地位。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 首先,从技术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工业物联网平台。GE、西门子推出Predix、MindSphere其实是顺应万物互联发展趋势,将设备管理和工厂运营作为发力方向,打造设备互联、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的新制造体系。西门子将MindSphere定位为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GE主导的工业互联网联盟(IIC)2017年1月发布《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V1.8》,开始强调“工业物联网”这一概念。 其次,从发展阶段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云平台2.0阶段,上云对象从软件上云拓展到设备上云。传统工业云平台强调CAD/CAE、PDM等研发设计类工具和ERP、CRM、SCM等核心业务系统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强调生产制造全流程上云、设备上云,比如,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9790032.html,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问题 作者:沙蕊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数据量在迅速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同时,数据安全问题不可避免的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安全措施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传感器,成为数据来源和承载方式。根据估算,互联网的数据量呈现每两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然而这些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据很大比例,往往不能被传统的数据库所采用,但是,这庞大的数据仍旧是我们所珍惜的“宝藏”,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它们将会成为“新石油”。大数据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信息的开放程度,这样导致了隐私数据或敏感信息时常出现泄露,使得用户数据得不到安全保障,因此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并与大数据发展的新特点、新挑战相适应,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大数据的相关知识概述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 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时代,无论是传感器、移动设备,还是智能终端和网络社会等都在无时不刻的产生数据,数量级别由最早的TB发展至PB,甚至是ZB,统计数据量成千倍级别上升。据统计,2015年全球產生了接近8ZB的数据量,预计到2020年全球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而在2015年年底,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全球数据量已经达到了7910EB。如果将这些数据都刻在DVD上,那么把这些DVD碟片堆叠起来就可以从地球到月球6个来回还要多。 2.数据类型多样。当前大数据的发展不仅在数据量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数据类型多样上也越发丰富。根据数据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可大致上分成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过去数据多以二维结构呈现,但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视频、音频、图片、邮件、HTML、RFID、GPS和传感器等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已经占据了数据总量的80% 以上,而这些多类型的数据需要更高要求的数据处理能力。 3.产生价值密度低。分析大数据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价值。大数据本身类似于“金矿”,通过人们的融合分析可以从中获取意想不到的价值信息。尤其是目前商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理论研究 无线通信技木ofIndustrialWirelessCommunication〔编者按】以感知和智能为特征的新技术的出现和相互融合.使得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人类信息主导的互联网向物与物互联信息主导的物联网转变.对工业生产与管理主要的影响体现在信息和智能的泛在化。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是工业现场级的传感器网络、面向物流管理的RFID网络、工厂控制网络和企业信息Internet网络的集成与融合,是未来制造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信息交互的主要手段。经过“十五一、“十一五”的发展,我国在工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EPA、WIA等一系列自主技术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为我国进一步发展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通过本专题向大家介绍我国工业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相信通过大家对这个专题的关注会加速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推动我国工业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第十九章面向工业自云nlI-’BU物联网技木与应用Chapter19: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andApplicationOrientedIndustrialAutomation 梁炜曾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市l10016)LiangWeiZengPeng(ShenyangInstituteofAutomation,ChineseAcademyofSciences,Shenyang110016)【摘要】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主要行业之一。本文描述了物联网对工业的影响,总结了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未来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的几个典型工业应用领域。工业自动化技术one【关键词】物联网Abstract:Industryison应用industryaremainapplicationtradesforInternetofthings.TheinfluencesofIntemetofthingsdescribed.ThekeytechnologiesofIntemetofthingsorientedindustrialautomationaresummarized.ofthearesomeclassicapplicationdomainsforfutureIntemetofthingsorientedindustrialautomationIndustrialAutomationKeywords:IntemetofThingsTechnologyApplicationAndintroduced.1物联网技术改变工业以感知和智能为特征的新技术的出现和相互融合,使得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人类信息主导的互联网向物与物互联信息主导的物联网转变。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无线通信、传感器、RFID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专家认为,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互联网进化论》一书中提出“互联网的未来功能和结构将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也将具备互联网虚拟感觉,虚拟运动,虚拟中枢,虚拟记忆神经系统” ,并绘制了一幅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尝试分析目前互联网最流行的四个概念————-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之间

的关系。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物联网对应了互联网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 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萌芽。 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数据海洋),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包括物联网,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大数据层汇聚数据和接受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近几年大数据一词的持续升温也带来了大数据泡沫的疑虑,大数据的前景与目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是分不开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大数据与这些热点的关系。 大数据市场格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数据仓库之父”的Bill Inmon便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之所以在最近走红,主要归结于互联网、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快速崛起,全球数据量大大提升。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热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数据产生的原因。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几方面应用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几方面应用 尽管社会各界对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的概念众说纷纭,但人们普遍认为,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类传感器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按需的信息获取、传递、储存、认知、分析和使用。 物联网的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全面感知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是指对海量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相比互联网具有的全球互联互通的特征,物联网具有局域性和行业性特征。 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

1、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几方面应用 从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来看,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造业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应用于企业原材料采购、库存、销售等领域,通过完善和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空中客车(Airbus)通过在供应链体系中应用传感网络技术,构建了全球制造业中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供应链体系。 ?生产过程工艺优化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决策、智能维护水平不断提高。钢铁企业应用各种传感器和通信网络,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加工产品的宽度、厚度、温度的实时监控,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优化了生产流程。 ?产品设备监控管理 各种传感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实现了对产品设备操作使用记录、设备故障诊断的远程监控。GE Oil&Gas集团在全球建立了13个面向不同产品的i-Center,通过传感器和网络对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和实时监控,并提供设备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解决方案。 ?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 物联网与环保设备的融合实现了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各环节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在重点排污企业排污口安装无线传感设备,不仅可以实时监测企业排污数据,而且可以远程关闭排污口,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电信运营商已开始推广基于物联网的污染治理实时监测解决方案。 ?工业安全生产管理 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矿工设备中,可以感知危险环境中工作人员、设备机器、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状态信息,将现有分散、独立、单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系统、开放、多元的综合网络监管平台,实现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快捷响应、有效控制。 2、物联网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体现的领域 与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是物联网应用的生命力所在。 物联网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新一轮制高点,正在工业领域广泛渗透和应用,并与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形成新的智能化的制造体系。这一制造体系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概括起来,物联网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主要体现在8个领域。

大数据时代下的安全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的安全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的安全问题 摘要: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各类信息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变大。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新的服务和机遇。随着数据结构不断变化和数据格式的日趋复杂化,安全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尖锐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字资产 1.关于大数据的概述 1.1发展大数据的意义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资料量规模大,巨大到无法通过人脑甚至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据将成为一切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对大数据时代我们赋予它比土地、人力、技术、资本更高的战略地位。我们正在进入真正的数据技术时代,在这个时代,掌握了数据资源,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有效转化利用数据的应用模式的行为体,将为人类的发展获得巨大的优势。一个国家拥有的数据的规模和分析运用数据的能力将逐渐成为

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拥有和控制也成为国际上国家间新的争夺焦点。 1.2大数据的发展背景 科学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每天都在产生数量巨大的数据碎片,数据计量单位已从先前的Byte、KB、MB、GB、TB发展到PB、EB、ZB、YB甚至BB、NB、DB来衡量。数据来源和数据的承载方式都来自于手机、平板电脑,PC等的传感器。这些数据绝大多数是“非结构化数据”,这就导致了传统的据库不能满足这类数据的存储要求[1]。各类数据的迅速膨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都给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行了深层铺垫。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已经渗透到如今的每个行业每个业务领域。 2.大数据的安全面临的问题 大数据安全的意义不仅仅单指各人的隐私泄露。它更多的指向数据的存储、处理、传输等过程中面临的危险,具有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两种需求。 2.1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面临的隐患 2.1.1非结构化数据带来的隐患:相对于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而言,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即称为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库是指其字段长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