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菌种保藏效果的评价

金针菇菌种保藏效果的评价
金针菇菌种保藏效果的评价

金针菇菌种保藏效果的评价

摘要:研究利用保藏在-70℃超低温冰箱的5个金针菇菌种(保藏期2年)和保藏在4℃冰箱的5个金针菇菌种(保藏期为6个月)为材料,比较和评价两种保藏方法:(1)在pda平板上两种保藏方法在菌丝的宏观形态、微观形态上的差异;(2)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比较其子实体的分化情况;(3)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比较其子实体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种不同的保藏方法金针菇在菌丝的宏观形态、微观形态上都没有差异。菌丝的分枝、锁状联合及横隔都非常明显,说明金针菇菌株没有发生变异。(2)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一致。(3)在固体培养条件下,所有菌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子实体外观形态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可以说明没有发生变异。通过拮抗实验观察到不同保藏条件下的菌种之间没有出现拮抗现象,表明在-70℃低温冰箱保藏2年后的菌种没有发生基因的变异。

关键词:金针菇菌种保藏保藏效果评定

中图分类号:t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90-03

1 前言

1.1 金针菇概况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pes),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蘑菇目、口蘑科、类火菇属,是世界上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和观赏菌。

1.2 营养价值

菌种传代与复苏修订稿

菌种传代与复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菌种是从事微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在医学领域中,诊断制品的制备,菌苗的生产、微生物致病性研究,药物的抑菌试验及药品微生物检验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菌种、微生物具有生命活力,在传代过程中易发生变异甚至死亡,因此菌种传代与保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菌种代号 国内药品微生物检验所用的菌种代号是CMCC(F)或CMCC(B),CMCC--中国医学菌种保藏中心,、,B——代表细菌,F——代表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杆菌CMCC(B)44102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传代和接种 菌种冻干粉复苏 把冻干菌种管、灭菌1ml滴管、双碟、镊子、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斜面数支,移入接种室或净化台。 先用砂轮将冻干菌种安瓿瓶颈部挫出挫痕,再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75%酒精擦洗消毒,稍干,用75%乙醇棉擦净,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点燃酒精灯,将菌种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用灭菌滴管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滴在灼热的菌种管封口一端,是骤冷而炸裂。 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双碟内,领取一只灭菌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营养肉汤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分别接种至营养琼脂斜面及普通肉汤内,并将滴管及菌种管投入消毒液内,将已接种的营养肉汤及营养琼脂斜面进行培养。 菌种斜面传代操作

培养基应新鲜制备,如斜面已无冷凝水者,不宜再使用。标签上注明菌种名及菌种编号。至冰箱取出的菌种斜面,应在室温放置约30分钟,待温度平衡后再移入接种室或超净工作台。 点燃酒精灯,用左手握住菌种斜面,将管口靠近火焰旁,右手拿接种棒后端,将接种环烧红30秒,随后将全部接种棒金属部分在火焰上烧灼,往返通过3次。左手将管口在火焰上旋转烧灼,右手无名指,小指及掌部夹住棉塞,拨开棉塞,将接种环深入管内先在近壁的琼脂斜面上靠一下,稍冷却再移至菌苔上,刮去少量菌苔,随即取出接种环,并将菌种管口移至火焰旁。 堵上棉塞,左手将菌种管放下,取营养琼脂斜面一支,照上述操作打开棉塞,将接种环深入管内至琼脂斜面的底部,由底向上,将接种环轻贴斜面的表面曲折移动,使细菌划在斜面的表面上。 取出接种棒,在火焰旁将培养基管棉塞堵上,然后将接种过细菌的接种棒在火焰上烧灼灭菌。菌种的培养与保存 大肠杆菌35-37摄氏度培养48小时金黄色葡萄球菌30-35摄氏度培养48小时枯草芽孢杆菌30-35摄氏度培养48小时白色念珠菌23-28摄氏度培养7天黑曲霉23-28摄氏度培养7天 将培养物管自培养箱取出后放入冰箱(2-8摄氏度)保存,一般2个月转种一次。菌悬液的制备 取上述培养好的菌种斜面移入接种室或净化工作台,放置室温后,用接种环取菌苔少许接种至营养肉汤中(10ml/支,已灭菌),将已接种毕的细菌管置35-37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取出备用。一般于冰箱中保存可用两周。

金针菇种植技术

金针菇种植技术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⑴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 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 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 在实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⑵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 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 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 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 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 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营养】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白质和 核酸的原料,在栽培配料中麦麸、大豆粉等原料含有大量的氮素养料。糖类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它是金针菇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构成细 胞的主要成分。金针菇可利用培养料中的淀粉、纤维素、木质素。 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以20∶1为好,子实体生长阶 段以30~40∶1为好。金针菇需要的矿质元素有磷、钾、钙、镁等,所以在培养中应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等矿质 养料。金针菇也需要少量的维生素类物质,由于在培养料中如麦麸、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新技术 金针工厂化栽培主要是反季节栽培,其实际意义就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金针 菇那就必须遵循金针菇生长的规律,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本人把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做一介绍。 一、制冷设备(日产250kg金针菇所需设备为例) 1 、接种室:30 ㎡,3P空调一台 2 、培养室:90 ㎡,10P制泠机组一台 3 、催蕾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4 、抑制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5 、出菇室:100 ㎡,10P制泠机组一台 以上温室上下四周都需要安装7-10cm泡沫彩钢板保温和便于消毒清洗;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用木 材或不锈钢制成5-7层培养架:宽0.8m,长视温室而定,层距0.4m,架距0.5m;出菇室制成4层培养架,宽0.8m,层距0.5_0.6m,架距0.5m,这样能充分利用制冷设备,温室上方中间各安一台轴流式风机,内连接分风桶,下方平地面前后或左右每隔一米开一个直经0.2米的孔。 二、常规设备 拌料机、装袋机、灭菌灶、周转筐等 三、原材料 棉籽壳石膏粉白糖石灰玉米粉菜籽饼折角袋橡筋大颈圈等 四、栽培技术 1、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77 石膏粉1 白糖1 石灰2-3 玉米粉18 菜籽饼5 (没有菜籽饼可增加同量玉米粉),石 灰气温低时少用,气温高时多用,含水量65%。 2、拌料装袋(23cm*30cm折角袋1000袋计算) 称取(公斤)棉籽壳640 石膏粉18 白糖18 石灰54 玉米粉125 菜籽饼45 水1 080 将原料拌均匀及

时装袋,套上大颈圈中间打孔插入直经2cmPVC管双层报纸橡筋封口,灭菌温度达10 0度保持12小时,闷锅6—8小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冷却。 3、接种 料温度降至30度内,先将接种室连同菌袋喷洒克霉灵消毒,30分钟后接种:去掉封口报纸,拔出PVC管,将菌种拔入孔中并盖满料面,再双层报纸橡筋封口,接种完成后及时搬入培养室。 4、菌丝培养 培养室温度16—18度,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0分钟,此期间尽量不翻动菌袋,但应尽早选出病虫袋 定期向菌袋表面空间地面喷洒克霉灵消毒,15—20天可长满菌袋。90%左右满袋即可进行催蕾。 5、搔菌催蕾 将已长满菌丝的袋子去掉封口纸手动或电动搔去颈圈中2—4cm老菌皮,搬入催蕾室,表面喷洒克霉灵消 毒,控制温度10—12度,湿度90%,光照2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 0分钟,7—10天现蕾,菌柄1—2cm时转入抑制室管理。 6、抑制 抑制室温度3—5度,湿度80%,每天换气4次,每次30—40分钟,经7—10天抑制,菌柄长至3—5cm长时转入出菇室管理。 7、出菇室管理 出菇室温度5—7度,湿度85%,光照3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60分钟。及时套袋(23*43筒膜)将筒膜套在颈圈上再挽下低于子实体,待菌盖0.6—1cm时提起筒膜,再套一个橡筋圈并留一通气孔,根据市场需求,柄长15—20cm(大约7—10天)采收,此时子实体洁白鲜嫩,头潮菇平均重500g左右,用双层草纸和双层塑料袋定量密闭包装及时上市销售,抑制室可储藏10—15天不降低质量。一般头潮菇平均每袋可产500g左右,只采一潮菇淘汰,其菌料可用来栽培平菇、鸡腿菇等,留二潮菇不利于泠库利用且子实体商品价值低。

金针菇种植技术范文

金针菇种植技术范文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Mushroom”。学名为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___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栽培金针菇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作用。金针菇在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 ___、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型,是一种异养,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江苏灌南、河北、安阳、林州等。河北石家庄灵寿大量白金针菇,每到十一二月份当量产销各地。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 菌丝体)和繁殖器官( 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⑴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实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⑵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营养】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4、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二、实验容 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 2. 培养基的灭菌 3. 接种 三、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食用菌:香菇、平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 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 3 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 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

金针菇生产工艺流程

金针菇的介绍工艺流程 一、金针菇的介绍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英文为:"Eniki Mushroom ",是一种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的食用菌. 据分析,金针菇中含有18种氨基酸,每100克干菇中氨基酸的总量为20.9克,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占44.5%,高于一般菇类,尤以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成分最高,分别为1.024克和1.231克,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被誉为“增智菇”或“智力菇”。另外,金针菇中含有的抗癌活性物质扑菇素,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智力发育。经常使用金针菇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治疗肝脏及胃肠道溃烂等疾病。 二、金针菇的生物学 (一)形态特征 金针菇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 1、菌丝体 金针菇的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锁状联合。 2、子实体 金针菇子实体丛生,极少单生。单个子实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等部分构成。人工栽培菌柄细长,直径0.3—0.4cm,长15—20cm,脆嫩、淡黄或白色,无绒毛或少绒毛。 (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 1、幼蕾期 金针菇的子实体刚分化形成,大小像米粒,一般成堆或成团。 2、菌盖分化期 子实体大小像绿豆粒,圆形,长度1—2cm。 3、菌柄分化期 菌柄在菌盖下面逐渐形成,子实长度3—5cm。 4、成形期 菌盖、菌柄逐渐生长,菌盖直径5—10mm,子实体长度5—10cm。 5、商品期 菌盖半球形,菌盖直径10—20mm,子实长度8—18cm。 6、开伞期 菌盖平展。 7、老化期 菌盖完全平展,菌肉组织老化,散发出大量孢子。 (三)生长发育条件 金针菇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主要有营养度、温度、湿度、光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度等方面,这6个方面对金针菇栽培产量及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作为生产者认真掌握这些生长条件,对栽培成功、稳产、高产

金针菇生产工艺详解

金针菇生产工艺 食用菌按其栽培所需的原材料可分为草腐菌 料为阔叶树的木屑和棉籽壳。草腐菌类主要有双 孢蘑菇、高温蘑菇、棕色蘑菇、姬松茸、草菇和 灵芝和猴头菇等。 金针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 伞菌目,白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等)。 金针菇生产时,产地环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远离 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应符合 NY5358-2007标准执行。金针菇一般采用工厂化层架式培养,因为它 的生物学特性是喜阴暗、耐二氧化碳。 由于金针菇属于低温型菇种, 工厂化栽培由于采用设施控温, 所以可以实现周年化生产。 一、生产概况 日本:1928年,森木彦三郎发明了瓶栽法,现已实现了工厂化、 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周年生产; 中国:原始栽培起始于唐代,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选 木腐菌 和木腐菌,草腐菌所需栽培主要原料为作物秸 秆,以及禾木科秸秆原料,木腐菌栽培的主要原 鸡腿蘑等。木腐菌有金针菇、香菇、木耳、平菇、 草腐菌

育出了三明1号,从20世纪80年代始用塑料袋栽培法,80年代未 以前,栽培的主要是黄色品种,现栽培的有黄色和白 色两大系列。 二、生活条件 白色金针菇弱木腐菌:木屑应陈旧、发酵; 喜高氮:用麦麸、玉米面等补充; 2.温度 低温型,菌丝体:23C左右;子实体:8?14C(因种而异) 3.湿度 喜湿性菌类:培养料湿度:65%?70%;子实体生长空气湿度: 85% ?95%。 4.空气 因CC2可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故菌丝生长期、子实体分化期要注意通气;子实体生长期要控制通气。 CC2含量对子实体的影响 CO?含量(%)子实体形态 0. 03 0.1-0.15 0. 195 菌盖似针头、菌柄纤细 0.5 子实体形成困难

金针菇菌种怎样制作

金针菇菌种怎样制作 金针菇是目前我国种植量比较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无论是工厂化栽培还是大田栽培均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局面。在这里,笔者仅从制菌种方面谈一谈多年来的几点经验,以供参考。 母种的质量金针菇的产量高低,与引进的母种质量好坏关系很大。正常母种的菌丝应该生长整齐,呈现淡白色或较浓白色,菌丝长满后应该呈现白色,菌丝较纤细。在保存母种时应该在菌丝快要长满时放入冰箱,不要待母种菌丝完全长满后才低温保存。若待母种菌丝完全长满后才低温保存,极易使母种在低温环境下快速现蕾,导致母种失去使用价值。在扩繁母种时应该选用没有现蕾的母种,如果母种现蕾,应该选用没有开伞的小菇蕾,完全开伞的母种应该坚决弃之不用,否则可能引起金针菇产量的大幅度降低。 原种的消毒灭菌金针菇的原种制作可以采用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高压灭菌一般采用高压锅,很多菇农在高压灭菌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压力越高、灭菌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高压灭菌的关键在于锅体内的冷空气是否排尽。正确的做法是在加热开始就将高压锅的放气阀打开,待锅内水沸热气大量从放气阀排出时开始计时,小锅维持10-15分钟,较大锅维持20-30分钟,然后关闭放气阀,待升到1.5个压强时维持90分钟即可达到要求。常压灭菌是目前菇农普遍采用的方式,如果采用玻璃瓶制作菌种,灭菌的时间可以稍短,如果采用塑料袋制作菌种,并且常压锅内没有隔层,那么灭菌的时间就应该适当延长,总的原则是时间宁长勿短。 鉴别原种的质量原种的质量好坏一般从菌丝上判断,质量好的原种菌丝浓白,气生菌丝明显,打开后有明显的蘑菇香味。若打开后有异味,菌丝黄白萎缩,应坚决弃之不用。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有的原种表面可能会有菇蕾,这类原种的质量没有问题,可以继续使用。如果用玉米粒作原种,在原种顶部及侧面可能会出现爆花现象,经验证明,这种原种一般是产量高而稳定的好原种,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 提倡用二级原种接种一般菌种可以做如下分级:母种是一级种,用母种繁殖的菌种是二级原种,再用二级原种繁殖的菌种称之为三级生产种。经验证明,用一级母种繁殖的二级原种直接接种生产金针菇,菌丝发育良好,成功率高,污染率低,后期的金针菇产量明显高、质量明显好。而用三级生产种接种生产金针菇,其各方面的表现都明显不如前者。究其原因,一是一级母种的纯化程度很高,菌龄很短,一般10天左右即可长成,没有隐性污染,不存在老化情况,用它接种的二级原种菌龄一致,再接种生产金针菇,效果自然很好;二是用二级原种再接种三级生产种时,如果挑选不严,极有可能选入带有细菌等隐性污染的菌种,极有可能造成细菌性污染的扩大化,严重影响金针菇的产量。因此在这里建议广大菇农采用二级原种接种生产的方式。

菌种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检验室用菌种的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工作的管理,以确保菌种和检验人员的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质量部菌种的管理。 3 责任人 3.1QC负责菌种的日常管理工作。 3.2QC主管负责对菌种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4 内容 4.1 菌种的定义 4.1.1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4.1.2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4.1.3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4.1.4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如无特殊说明)一般为第0代。 4.2菌种的购买 微生物检验员根据检验需要量,提出购买计划,填写《采购申请单》,报质量部部长、管理者代表及副总审核,经总经理批准,由物流部购买。 4.3菌种的接收 4.3.1菌种买回后,由微生物检验员负责与物流部交接,检查其名称和数量是否与采购申请一致,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清晰、文字完整、易于辨认。

4.3.2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菌种接收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代数、来源、接收人、接收日期等。 4.4菌种的贮存 4.4.1标准菌种保存在-20℃的冰箱中,2年内使用即可(或者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 4.4.2传代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保存在-20℃的冰箱中,1年内使用即可。 4.4.3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转移至2~8℃冰箱保存,一个月内有效。 4.4.4上述所有菌种均需要填写相应的保存台账及取用记录。 4.5菌种的使用 从标准菌种复苏、确认、传代一直到工作菌种的使用都应有记录,且菌种的使用一般不能超过5代。 4.5.1菌种复苏 将标准菌种(干粉以1ml无菌氯化钠完全溶解后)转种至对应培养基上复苏(选用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参考《2015版药典》通则1105,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转种至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培养时间18-24h;白色念珠菌转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黑曲霉转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5-7天)。 4.5.2菌种确认 4.5.2.1菌种以液体培养基复苏:用接种环挑取1-2环培养物至洁净的载玻片上,不需要涂布开,空气中自然干燥样品液;菌种以固体培养基复苏:用接种环挑取1环蒸馏水至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取一个单菌落与蒸馏水混合均匀,尽可能均匀的涂布载玻片上,且不要太厚,空气中自然干燥样品液。 4.5.2.2涂布经火焰固定,加结晶紫溶液,染色1分钟,水洗。 4.5.2.3加碘液,染色1分钟,水洗。 4.5.2.4加脱色液,不时摇动载玻片10-30秒,至无紫色脱落为止,水洗。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 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 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 5.1菌种的申购 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的接收 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的保存 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 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

最新富硒金针菇菌株的选育

富硒金针菇菌株的选 育

毕业论文 富硒金针菇菌种的选育 摘要 目的:食用菌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药理作用和简易高效的生产工艺等优势备受青睐。金针菇(Flammnlina velutipes)作为食用菌中的一朵奇葩,更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抗癌治溃疡等作用。目前对金针菇的营养成分报道较多,本文对金针菇菌丝体及其紫外诱变体的最佳富硒能力的培养基硒含量、菌丝生长特性、平板富硒培养与液体富硒培养、菌丝体硒含量等做了探讨。方法:本实验配置马铃薯综合培养基、紫外菌丝体诱变、富硒CM培养基培养金针菇201和白色金针菇;针对固体平板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半径,使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将菌丝染色,测其菌丝直径;针对液体发酵,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菌丝球直径,收集菌丝球于称量瓶,在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用电子分析天平称其干重;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菌丝含硒量;对实验数据的处理采用EXCEL制图、SPSS统计分析处理。结果:白色金针菇、金针菇201及其诱变菌种均能在含硒量为20~35μg/L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达到最快,富硒能力最强的状态。结论:相对于固体平板培养,液体发酵培养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及富硒能力达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金针菇;硒;紫外诱变;固化富硒培养;液体摇床培养

The Breeding of Selenium-accumulating Strai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s Abstract Subject: Edible fungi is extremely popular for its unique nutritional value, high-efficiency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Flammulina velutipes, as a delicious and eutrophy fungi, also have the curative effect to anti-cancer and ulcers. At present, the nutrition constituent of Flammnlina velutipes is reported mostly, this research is about to discover the fittest one for mycelium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and its UV-irradiation in selenium-accumulating media conten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between flat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liquid selenium of selenium- accumulating mycelia, and selenium content of mycelium. Methods: This research configure potato integrated medium, ultraviolet radiation mutagenesis on mycelium, and Se- accumulating CM medium for training Flammnlina velutipes 201 and white Flammnlina velutipes. In the plate culture, I measure colony radius by cross cross method, lactic acid carbolic acid cotton blue dyeing liquid will be used in mycelium dyeing, measuring its mycelium diameter. In the liquid fermentation, calculate mycelium ball diameter by Vernier caliper. Mycelium ball in the bottle, drying to constant heavy in the electric thermostat dry box, calculate its dry heavy with Precision electronic balance. Using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determinates of selenium content of mycelium. The excel mapping and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will be used in the processing of experimental data. Results: When selenium concentration of culture is 20~35 μ g/l, the fastest growth rate and selenium status of the most powerful of Flammnlina velutipes 201 and white Flammnlina velutipes and mutation strain will be achieved in the culture.Conclusions: Comparing with the plate culture, mycelium growth rate and capacity of Se-accumulating reaches new standard in the liquid fermentation. Key words: Flammnlina v elutipes;Selenium;ultraviolet radiation mutagenesis;Se-accumulating plate culture;Se- accumulating Liquid training

学金针菇种植技术

学金针菇种植技术 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针菇,很多人不懂什么事熟料栽培,熟料栽培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 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原料配比: ①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 求新鲜、干净、无霉变。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 2~4小时,即可装袋。 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 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 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 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 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 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 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①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②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④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 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半期发

金针菇的种植技术是什么

金针菇的种植技术是什么 ⑴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江南诸省通常以10~11月间接种,经过1个月左右发菌培养,到11~12月间进入出菇。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种,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⑵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⑶原料配比 ①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 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⑷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 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 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⑸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 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 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 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 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⑹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①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②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④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 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

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栽培技术 栽培金针菇的方法有瓶栽、袋栽和床栽等多种方式,其中以瓶栽最为普遍,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瓶栽或袋栽 1.培养料配方 (1)木屑培养基 木屑70%米糠或麦皮27%蔗糖1%石膏粉15%碳酸钙0.5%水适量 (2)棉籽壳培养基 棉籽壳75%米糠或麦皮22%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水适量 (3)甘蔗渣培养基 甘蔗渣75%米糠或麦皮20%玉米粉3%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

(4)玉米芯培养基 玉米芯70%米糠或麦皮25%蔗糖1%石膏粉2%过磷酸钙1%碳酸钙1% 水适量 2.培养料制作按上述配方任选一种,称取各原料混合后加水拌匀,含水量掌握65%左右,然后装入广口瓶或塑料袋内,揩净(袋装的袋口套塑料圈竹圈),塞上棉塞,移入高压锅或蒸笼中灭菌。高压锅灭菌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保持15小时;蒸笼或上消毒灶在水烧开后保持6~8小时。 3.接种培养料灭菌后搬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料温降到25℃左右时,就可以无菌操作,将菌种接入瓶子或塑料袋内的培养基中,每瓶菌种可接60~70瓶(袋)。 4.培养管理 (1)菌丝培养接种后将瓶或袋移进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5℃,菌丝生长蔓延后,由于菌丝的呼吸作用会产生发酵热,比室温

高3~4℃,所以室温比菌丝生长的适温可低3~4℃。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就开始萌发,10天后就能向料内纵深蔓延生长,约经一个月左右,菌丝就能长满全瓶。由于金针菇栽培过程容易发生杂菌,在发菌阶段要认真检查,发现杂菌感染应及时处理或捡出,防止扩散蔓延。 (2)出菇后的管理菌丝长满后,要立即进行搔菌(即将表面的老菌种刮掉),以促进原基和子实体形成。这时要加强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散射光进行催蕾培养。 子实体长出后,温度控制在8~14℃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95%,并进行缓慢的通风换气。由于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位是清脆的苗柄,以菌柄长而嫩的品质最高。因此当子实体形成后,在瓶口或袋口套上15厘米高的牛皮纸袋或用黑布遮住栽培房的门窗,促进菌柄生长,以获得小菌盖长菌柄的金针菇。 (3)采收一般菌柄长至13~14厘米,菌盖直径2~3厘米时就可采收。采收时,先取下纸袋,轻握菌柄,轻轻摇动拔起,要防止折断菌柄或带出培养料。采收后,整平瓶面或袋面,按同样方法管理,可继续长出第二批菇。待第二批采收后,将培养料挖出,铺于地面或床架上,做成厚10厘米的床畦,稍压实,覆盖塑料薄膜,经20天左右又可再长l~2批菇。

菌种管理规程

菌种管理规程 目的 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 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验收、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责任 ●质量控制处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 ●微生物检验人员:负责菌种的验收、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质量控制处经理:负责菌种申购计划的审核及日常督促检查。 ●质量管理负责人:菌种申购计划的审核。 ●制造中心总监:菌种申购计划的批准。 相关术语 ●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 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 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 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 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相关文件 无 程序 1菌种的申购 质量控制处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申购计划,由质量控制处经理、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审核,制造中心总监批准后,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

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和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同时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严格按照保存条件要求进行。 2菌种的验收 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质量控制处微生物检验人员验收,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菌种接收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新购入的0代原始菌种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从上级药检部门购买的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应检查菌种管是否完好。储存于2~8 ℃,有效期为3个月。新购进的菌种斜面应在一周内完成传代。 3 菌种的传代:菌种的传代因冻干菌(标准菌种)与传代用菌种而不完全相同。 3.1标准菌种的复苏、确认、传代 3.1.1 标准菌种的复苏步骤如下: 把冻干菌种管、灭菌毛细滴管(1ml)、双碟、镊子、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培养基)数支,移入接种室或超净工作台。 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碘酒擦洗消毒,稍干,用75%乙醇棉擦净,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点燃酒精灯,将标准菌种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 烧灼红热,用灭菌毛细滴管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 基),滴在灼热的菌种管封口一端,使骤冷而炸裂。 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双碟内,另取1支灭菌毛细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 养基)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块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 管内菌液,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内,并根 据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于相宜的温度下24~72h(细菌需要 24~ 48h的培养物,酵母菌需要72h的培养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则宜保 藏孢子)。最后将毛细滴管及菌种管经高温灭菌(121℃,30分钟)。 黑曲霉的菌悬液先室温待菌悬液融化后用无菌吸管吸取管内液体1~2 滴滴在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上,用吸管涂布均匀,置23~28℃培养5~7

菌种传代与保藏作业指导书

菌种传代与保藏作业指导书

菌种传代与保藏作业指导书 1.标准菌的来源 标准菌株必须购买具备资质的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0代)(提供菌种证书)。 2.标准菌的验收 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的原始菌种管是玻璃安瓿装的冻干菌,接收同时应检查是否有随菌种附有的相关资料。接收菌种时应检查安瓿的数量和名称,和每一支安瓿的完整性。在相应的菌种接收记录上记上所有的关于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在菌种安瓿及菌种管上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接收日期、接收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新购入的0代原始菌种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购买的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应检查菌种管是否完好。储存于2~ 8 ℃,有效期为3个月。 3. 标准菌的复苏、复壮及标准储备菌株的制备 3.1物品及试剂:接种针、酒精灯、移液管、75%酒精及75%酒精棉球3.2培养基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复苏、复壮. 营养肉汤培养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

余作为储备管。黑曲霉的h项下洗脱液按h项下方法进行复壮,制成复壮后的孢子悬液20ml。以无菌技术向复壮后的菌种中加入20ml 、30%的无菌甘油混匀,1-2ml/管封存于冻存管。制备10支,按顺序进行编号,最后一支做为质控管进行质量控制,即进行相应的确认。其余作为储备管。将上述制备好的冻存管逐支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编号、代次、制备日期、制备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等。 i.储备菌种管制备成功,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 3.4菌种确认 用无菌接种环从质控管中取细菌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细菌生长的鉴别平板上,划线分离出单个菌落。然后在30~35℃下培养2~3天;同样的方法取真菌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并在23~28℃下培养7天;培养后,观察其菌落形态,应符合该菌种形态特征。 3.5污染处理 假如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他菌落生长,则说明或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菌处理。可寻找原因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作为第四代。并重新制备储备菌种管 3.6菌种的传代与保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