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探讨信息管理》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探讨信息管理》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探讨信息管理》精品教案

《探讨信息管理》教学设计

【适用教材】中国地图出版社

【适用单元】第三章科学管理信息第一节《探讨信息管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管理的思想和重要性,从而形成对身边信息进行管理的意识。

2.了解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有效管理身边的信息。

3.了解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的特点,并能够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比较各种信息管理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工具管理身边信息。

2.归纳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并能够表述和付诸于实践。

3.能够对他人信息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可以通过电子学习档案袋记录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主动学习和选择信息管理工具,形成管理身边信息的积极态度。

2.通过管理身边的信息,体验有效管理信息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能够合理地管理信息。

二、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

第一节的内容是探讨信息管理,使学生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具有信息管理的意识,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有效管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信息。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能对不同信息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并将比较表以附件的形式存放入电子档案袋中,接着进行信息管理实践,并能够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合理地管理信息。

对学生的要求: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积极思考,勤于实践;

(2)根据课件、课本以及其他共享资源自主学习,培养小组协作、探究能力。

三、学生分析

学习特点:高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信息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只要学会上课所教的知识,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就可以了,缺乏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引导他们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很重要,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习惯:高一学生对怎样管理信息,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去管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交往:高一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讨论的意识比较弱,学习交往往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

四、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任务驱动,演示实践,辅助教学。

五、教学资源

1. 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音响设备等。

2. 软件资源:①教材②学科教学平台③教师自编教学课件④预设资源(针对教学内容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创设任务所需的资源,如歌曲、图片等)⑤学习范例(教师可把自己的管理资源方式及方法展现给学生看)。

六、评价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然后展示交流学生的成果,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教师可以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能深刻体会到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管理身边的信息;

·能根据课件中的步骤自主学习;

·有很好的合作意识,能主动和组员探讨问题;

·能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能实现利用网上邻居共享资源,并能把文件存到对方的计算机上;·对他人的信息管理有自己的见解。

七、教学过程

附:发给学生的“探讨信息管理”资料

探讨信息管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注:本节课所用的资料全部在D盘的“上课资料”文件夹中。

一、完成任务

任务1:管理身边的信息

1.确定主题:音乐管理,照片管理,个人光盘管理,个人图书管理,个人财务管理或自定。

2.填写“上课资料”→“任务1”中的“不同信息管理方法比较表”。并互相交流,体会对信息进行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体会如何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信息管理。

拓展任务(可选):请将完成的表格以附件的方式上传到电子档案袋中,标题、类别自定。(注意文件名为英文或数字才可上传)

任务2:资源管理器对文件的管理

组长任务:

1.在本机上新建一个文件夹,以“第小组共用”为文件名。(自己决定放置文件夹的位置,如放在D盘里)

2.将该文件夹共享。(共享的方法参考课件中的“自主学习”)

3.填写“上课资料”→“任务2”中的“小组活动记载表”,并另存到“第小组共用”文件夹中。

组员任务:

1.每个组员将教师提供的“上课资料”→“任务2”中的“我的文件夹”重命名为“xxx的文件夹”。(xxx表示姓名,举例:张三的文件夹)

2.对“xxx的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3.将该文件夹共享。(共享的方法参考课件中的“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交流,组员通过网上邻居访问组长文件夹,并上交“xxx的文件夹”到组长文件夹里。小组成员互相检查。

(2)请访问其他小组各成员的文件夹,结合本节课探讨的信息管理,得出你的见解并发表到电子档案袋“我的感受”里。标题自定。

二、自我评价(请在自评下面栏填上“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中的一种或几种)

三、你对本节课的建议?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一)教案

§2.1.1 指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指数幂和根式的概念; (2)掌握分数指数幂和根式之间的互化; (3)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进而学习指数幂的性质. 3.情态与价值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分数指数幂和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及根式概念的理解 三.学法与教具 1.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类比分析法及发现法 2.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立方根呢? 归纳: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若2x a =,则x 叫做a 的平方根.同理,若3x a =,则x 叫做a 的立方根. 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正实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如4的平方根为2±,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如―8的立方根为―2;零的平方根、立方根均为零. 二、新课讲解 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归纳出n 次方根的概念. n 次方根:一般地,若n x a =,则x 叫做a 的n 次方根(throot ),其中n >1,且n ∈N*,当n 为偶数时,a 的n 叫做根式.n 为奇数时,a 的n 表示,其中n 称为根指数,a 为被开方数. 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猜想:当n 为偶数时,一个数的n 次方根有多少个?当n 为奇数时呢? n a n a n a n ???±??为奇数, 的次方根有一个,为正数:为偶数, 的次方根有两个,为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探究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教学 学习者分析: 1.需求分析:在研究指数函数前,学生应熟练掌握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通过本节内容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实数,为学习指数函数打基础. 2.学情分析: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正数指数幂的运算,但是这对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指数幂的运算和理解更加深入. 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推广思想,逼近思想,教材充分关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教学重点:根式的概念及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性质;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3.教学难点: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阐明:

1.知识与技能:理解根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够熟练的进行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推广和逼近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来加深对n 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理解,而具有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一)本章知识结构介绍 (二)问题引入 1.问题:当生物体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此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含量P 与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 (1)当生物死亡了573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 的值为 (2)当生物死亡了5730×2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 的值为 (3) 当生物死亡了6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 的值为 (4)当生物死亡了10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 的值为 122 12?? ???6000 5730 12?? ???100005730 12?? ? ??

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幂的运算(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初一下学期数学第八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所用教材为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底数幂的推导法则,会用同底数幂的法则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会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难点:会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幻灯片,引出问题: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计算机每秒可进行2.57×1015 次运算,问它工作一个小时(3.6 ×103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2、提问温故:①什么叫乘方? ②乘方的结果叫做什么? 3、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57× 3.6×103×1015=9.252×?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到底是多少,通过今天的学习——同 底数幂的乘法,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8.1,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根据乘法的意义)

定义:底数相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幂相乘成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22 × 23=(2 ×2 ) ×(2 ×2 ×2) (乘方的意义) = 2 ×2 ×2 ×2 × 2 (乘法结合律) =25 (乘方的意义) 前面的例题:1015×103=(10 ×· · · · · ×10) ×(10×10 ×10) 15个10 = 10 ×· · · · · ×10 18个10 =1018 思考: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底数和指数有什么关系? 2、怎么求a m· a n(当m、n都是正整数): a m·a n =(aa…a)(aa…a)(乘方的意义) m个a m个a = aa…a(乘法结合律) (m+n)个a =a m+n(乘方的意义)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有什么规律吗?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运算性质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m· a n = a m+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逐层推进,巩固新知 本节课学习的幂的运算法则1只使用于同底数幂相乘,不能乱用,用该法则需要判断两点:

集体备课教案精选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 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以往往过分注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李东平:那么怎样让学生感悟地球急需人类保护呢?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爱护地球之情。从而懂得: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学内容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的情感。 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 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 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 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 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五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姓名:曾小林学科年级:必修一教材版本:人教A版 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探究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教学 学习者分析: 1.需求分析:在研究指数函数前,学生应熟练掌握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通过本节内容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实数,为学习指数函数打基础 2.学情分析: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正数指数幂的运算,但是这对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指数幂的运算和理解更加深入。 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推广思想,逼近思想,教材充分关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教学重点:根式的概念及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性质;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3.教学难点: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阐明: 1.知识与技能:理解根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够熟练的进行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推广和逼近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来加深对n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理解,而具有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 教学流程图: 本章知识结构的介绍 新课引入 探究根式的概念 探究n次方根的性质 例1加深对n次方根的理解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规定 指数幂运算规律的推广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一)本章知识结构介绍 (二)问题引入 1.问题: 当生物体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此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含量P 与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 5730 21t P ? ? ? ??= (1)当生物死亡了573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 的值为 2 1 (2)当生物死亡了5730×2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 的值为2 21?? ? ?? (3)当生物死亡了6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 的值为5730 600021? ? ? ?? (4)当生物死亡了10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 的值为5730 1000021?? ? ?? 三.学习过程: ? ?? ????? ?????????? ?幂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也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指数函数基本初等函数

8.1幂的运算(第5课时)-教案

8.1 幂的运算(第5课时)-教案 滁州市第六中学柴树云周言祥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基础上,探究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规定的意义。教材的关键是让学生把握几两种指数幂的定义,能进行指数运算,目的是对数学的后继学习,以及学习物理和化学的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的了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和正指数幂的科学记数法,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从心理认知规律上看,学生在学习了几种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后,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学习本节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过程,进一步体会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存在的条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 学会利用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会利用负指数幂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4. 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进行运算,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会利用负指数幂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难点:深刻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 教法指导: 回顾导入新课时,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复习插在零指数幂概念形成和它的合理性验证等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建

立零指数幂概念上来。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是通过规定来明确其意义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做出这样规定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学法指导: 教学中要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小问题来认识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考察下列算式: 223355551010a a ÷÷÷; ; 设计意图: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方面,如果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得 2222033330 55550555510101010(0)a a a a a ---÷==÷==÷==≠ 另一方面,由于这几个式子的被除式等于除式,由除法的意义可知,所得的商都等于1。 由此启发,我们规定: .a a ===≠0005110110, ,() 这就是说: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我们再来考察被除数的指数小于除数的指数的情况,例如考察下列算式: 2537551010÷÷; ; 一方面,如果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得 2525337374555510101010----÷==÷==; ; 另一方面,我们可利用约分,直接算出这两个式子的结果为 223325 375233734455110101551010555510101010÷===÷===?+; ; 由此启发,可以得到: 3434115 10510 --==;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正式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认识人民币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重、难点: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认识人民币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高中必修一教材《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设计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分数指数幂和根式之间的互化; (3)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得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指数幂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分数指数幂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 1.经历由利用根式的运算性质对根式的化简,注意发现并归纳其变形特点,进而由特 殊情形归纳出一般规律. 2.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后,进一步推广到实数范围内.由此让学生体会发 现规律,并由特殊推广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回顾初中时的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 ,1(0) n a a a a a a a =?????=≠, 0无意义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习 新知前的 简单复

1(0) n n a a a -= ≠;()m n m n m n mn a a a a a +?==(),()n m mn n n n a a a b a b ==什么叫实数? 有理数,无理数统称实数. 习,不仅 能唤起学生的记 忆,而且为学习新课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复习 引入 观察以下式子,并总结出规律:a >0① 105 10 252 55 ()a a a a === ② 884242 ()a a a a === ③ 12 12 34 3 44 4 ()a a a a === ④5 10510 252 5 ()a a a a ===小结: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写成分数作为指数的形式,(分数指数幂形式). 根式的被开方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是否也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如: 23 2 3 (0)a a a ==> 1 2 (0) b b b ==>55 4 4 (0) c c c ==>即:*(0,,1) m n m n a a a n N n =>∈> 老师引导学生“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 式可以写成分数作为指数的形式,(分数指数幂形式)”联想“根式的被开方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是否也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 式.”.从而推广到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数学中引进一 个新的概 念或法则时,总希望它与已有的概念或法则是相容的 形成概念 为此,我们规定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为: 学生计算、构造、猜想,允许交流讨论,汇报结论.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经历从“特殊一

幂的运算 优秀教案

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幂的运算性质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论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育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验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做到步步有据,正确熟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会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的形成过程 2.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与整式加法容易混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育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与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下面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①a3+a3=?②a3+a5=? (2)①进行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②不能继续进行运算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这几个问题的目的是以题的形式开始,结合问题,从而复习整式加减的内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步骤等内容,为

(3)a n表示什么意思?可写成什么形式? 如果将上面的“+”符号变成“×” ①a3×a3=?①a3×a5=? 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在生活和其它领域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做108次运算,那么103秒可以做多少次运算呢? 根据题意得:108×103=? 要丈量一块长方形地块的长是56米,宽是54米,求长方形地块的面积? 根据题意得:56×54=?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解决这类问题。 二、导入与创设情景 做一做: 计算:102×10=____ 103×105=____ 22×23=___ 观察试说出每个运算步骤的根据,并观察条件与结论中的指数与底数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关系。(同学们展开讨论) 例如:102×10=10×10×10=103 2个10 1个10 通过同学们亲自操作我们会发现,算式的底数相同,其结果的底数仍然是这个底数,而结果的指数则是两个因数(幂)的指数之和。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根据这一规律,请计算一下的算式: a2·a3=____ a3·a5=_____ a5·a6=_____ 例如:a2·a3=a·a·a·a·a =a5 2个a 3个a 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提出质疑,使学生感受到这部分知识是生活,生产所需要的,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内部驱动力,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简便的方法进行求解和表示。 设计这一步骤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和特殊情况的运算,发现规律,猜想一般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并结合结果,为强调同底数幂这一条件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作准备。有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小学数学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课时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展示:3.5 3.5 3.5=10.5(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 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姚璐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Ⅰ)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姚璐 课程名称: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一节) 教材分析: 1. 数系的扩充 众所周知,人类对于数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Z 到Q ,从Q 到R ,从R 到C ,乃至扩充到四元数等等。虽然每一次数的范围的扩大往往伴随着质疑,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能够接受越来越多的数,而且寻找到了许多新的数背后所蕴含的实际意义。 数系扩充的动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生产生活的推动 就本节课所涉及内容而言,指数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能较好的刻画许多自然现象(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在模型中变量t 显然是连续的,因此要求我们将指数推广到实数范围内。 (2)数学本身的推动 许多数的出现都与方程有关(如负数,分数,复数等),根式也不例外。当我们将数系扩充后,我们任然希望新的数系能较好的继承原有数系的一些性质。 事实上,如果我们假定指数运算拓展到实数范围内后,仍然继承下述性质: (1)m n m n a a a +=?(0a >,,m n ∈R ) (2)当1a >时,若m n >,则m n a a >(0a >,,m n ∈R ) 当1a =时,若m n >,则m n a a =(0a >,,m n ∈R ) 当1a <时,若m n >,则m n a a <(0a >,,m n ∈R ) 则指数n a 的定义是唯一的 2. Cauchy 法 从Z 到Q 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将一个疏集上定义的函数延拓到了一个稠密集上的函数,依靠的是,,<+?>Q 是,,<+?>Z 的分式环;从Q 到R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将一个稠密集上的函数延拓到了一个连续集上的函数,依靠的是逼近的想法。 这种方法即为Cauchy 法. 事实上,如果附加上连续性条件,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函数的“特征性质”如: (1)()f x 是正比例函数或零函数()()(),,f m n f m f n m n ?+=??∈R (2)()f x 是指数函数或零函数()()(),,f m n f m f n m n ?+=??∈R

初一幂的运算教案

初一幂的运算教案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顾禧性别女年级初一学科数学授课教师林桑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共()次课课时: 课时教学课题幂的运算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幂的四个运算法则。 2、能灵活运算幂的运算法则进行相关计算。 3、注意法则的逆向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1、幂的四个运算法则 2、法则的逆向运用教学过程幂的运算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①什么是幂、底数、指数?什么是同底数?例:1、 2、注意:底数可以是一个数或字母或单项式或多项式例:下列哪些是同底数幂 1、与 2、 3、 4、5、②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公式:例: 1、 2、

3、 4、 5、 6、例:已知,求得值。 【巩固】 已知,求x、③关于负数的奇次幂、偶次幂注意:负数的奇次幂为负,偶次幂为正。公式:例:⑴ ⑵ ⑶ ④底互为相反数的幂的乘法。 【例1】 ⑴ ⑵ 练习: 1、在中,括号中应填的代数式是 【巩固】 已知,求的值 2、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⑴;⑵;⑶ 【巩固】 已知,,,则的结果是 3、已知:,求:的值 【巩固】 已知,求:的值知识点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I 幂的乘方①幂的乘方的概念:②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公式: 【例1】

XXXXX:计算:⑴;⑵;⑶;⑷ 【巩固】 计算的结果是 【例2】 若,,求的值为多少? 【巩固】 若,,则幂的乘方的逆运用 【例1】 已知,,求的值 【巩固】 已知,,你能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吗? 运用幂的乘方的公式比较大小 【例2】 比较,,的大小 【巩固】 你能比较与的大小吗?II 积的乘方①形式:②运算法则: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公式:【例1】 计算:⑴ ⑵ 【巩固】 计算: 【巩固】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优秀教案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课时) 第一课时 根式 教案目标:1.理解n 次方根、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正确运用根式运算性质和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培养学生认识、接受新事物和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根式的概念、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 教案难点:根式概念和分数指数幂概念的理解 教案方法:学导式 教案过程: (I )复习回顾 引例:填空 (1)*)n n a a a a n N =?∈个(; a 0=1(a )0≠; n n a a 1 = -)N n ,0a (*∈≠ (2)m n m n a a a +?= (m,n ∈Z); ()m n mn a a = (m,n ∈Z); ()n n n ab a b =? (n ∈Z) (3)_____9=; -_____9=; ______0= (4))0a _____()a (2≥=; ________a 2= (II )讲授新课

1.引入: (1)填空(1),(2)复习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其中:因为m n a a ÷可看作m n a a -?,所以m n m n a a a -÷=可以归入性质m n m n a a a +?=;又因为n b a )(可看作 m n a a -?,所以n n n b a b a =)(可以归入性质()n n n ab a b =?(n ∈Z)),这是为下面学习分 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性质做准备。为了学习分数指数幂,先要学习n 次根式(*N n ∈)的概念。 (2)填空(3),(4)复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这两个概念。如: 22=4 ,(-2)2=4 ?2,-2叫4的平方根 23=8 ? 2叫8的立方根;(-2)3=-8?-2叫-8的立方根 25=32 ? 2叫32的5次方根 … 2n =a ?2叫a 的n 次方根 分析:若22=4,则2叫4的平方根;若23=8,2叫做8的立方根;若25=32,则2叫做32的5次方根,类似地,若2n =a ,则2叫a 的n 次方根。由此,可有: 2.n 次方根的定义:(板书) 一般地,如果n x 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n th root ),其中1n >,且n N *∈。 问题1:n 次方根的定义给出了,x 如何用a 表示呢?n a x =是否正确? 分析过程: 例1.根据n 次方根的概念,分别求出27的3次方根,-32的5次方根,a 6的3次方根。(要求完整地叙述求解过程)

幂的运算教案

《幂的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 mnmn aaa2a.+.能熟练地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会逆用公式= 3.使学生掌握幂的乘方的法则,并能够用式子表示; 4.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明确幂的乘方法则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法则推导出来的,并能利用乘方的法则熟悉地进行幂的乘方运算; 5.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积的乘方的法则; 6.使学生通过探索,明确积的乘方是通过乘方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以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推导而得的; 7.让学生通过类比,对三个幂的运算法则在应用时进行选择和区别; 8.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注意运算顺序. 教程方法:经历法则的探索过程,感受法则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通过法则的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感悟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 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法则推导过程的理解及逆用法则; 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 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的理解;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填空. 122222aaa=,( )( ) ··…·()××××=m个2指出各部分名 称.)(

2.应用题计算. 51110千克煤所产生的热)(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量.那么 51l03279×(米/秒,求卫星绕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30秒走过的路程?新课教学一.探索,概括53212,=×( ).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之后,再提问让学生直接说出6733=( )×,由此可发现什么规律? 35( )2221,( )×)=×=(( )34( )5525,( )=×=( )(×)34( )aa3a.=×= ( )(( ))mn43ana34m2anam的结果分别换成字母为正整数和和.如果把)(×,你能写出.中指数吗?你写的是否正确? mnmn+manaa为正整数)即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举例及应用 11计算:.例 343353aaa11010a2a )×(·(())··三.拓展延伸(公式的逆用) mnmnmnmn++aamanaaa为正整数.,可得(=由) .=mmmn+aa8a23==例已知,则=,( ) 提问:通过以上练习,你对同底数是如何理解的?在应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中,应注意什么?课堂小结 1.在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题时,必须知道运算依据. 2.“同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3.不是同底数时,首先要化成同底数. 【二】.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 2.口述幂的乘法法则. 二.计算观察: 试一试: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 3233()2?2??(22)1 ())23222(33?3?)?3?(32 ())34333(3aaaaa(?)?a3 )( 问题:上述几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对学生对这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三定:定主备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即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 2、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3、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二、纪律集体备课期间,所有教师均需参加备课组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三、制定集体备课的四个基本环节: 个人初备(个案)集体研讨(共案)修正教案(特案)课后交流与反思(修订案)。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 1、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教材上没有或概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

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2、该环节完成时间:寒假期间,春季开学之前。 3、各年级主备人员安排:一年级:陈发贵二年级:廖小兰,三年级:张平,其他非主备教师同样要将自己所带班级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各教师除将自己主备年级的教学设计设计得科学合理之外,还应研读同组其他年级的教材,以便与其他年级教师进行研讨。 (二)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1、在集体备课时,按照分组,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2、集体备课不是教师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名师的意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以敢说“不”的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正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1 幂的运算 教案

8.1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认识幂的相关概念; 2.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次幂和负整数次幂的运算性质; 3.掌握归纳的方法,领会“特殊-一般-特殊”这一认识的基本规律; 4.会进行幂的运算,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重难点: 1.幂的运算 2.科学计数法 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重点;掌握) 知识拓展:(1)底数既可以是数或字母,也可以是多项式,但必须相同; (2)底数相同,并且是相乘,是法则的前提; (3)同底数幂的乘法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 (4)一般地,n为偶数时,(x-y)n=(y-x)n,n为奇数时,(x-y)n=-(y-x)n 例1.计算下列各式。 (1)(-x)2·x5 (2) a·a6 (3)-b11·b13 (4)y·y2m·y2m+1

例2. 计算 (1))()(2 1-21- 2 2 (2)103·104·105; (3) a 10·a ·2a ; (4)(a-b)m+3·(b-a)2·(a-b)m ·(b-a)5 知识点二:幂的乘方(重点;掌握) 知识拓展: (1)运算性质中的底数a 既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2)运算性质成立的条件为底数是幂的形式,结论是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而不是相加; (3)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即[(a m )n ]p =a mnp (m,n,p 都是正整数) (4)幂的乘方的运算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n )m =(a n )m (m,n 都为正整数) 例1. 计算下列各式 (1)(a 3)6; (2)[(m-n)2]3; (3)(53)4; (4)(-x 3)2·(-x 2)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幂的运算讲课教案

卓育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幂的运算 教学目标 1、了解同底幂的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0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整数,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小于1的整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1、同底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理解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的意义。 知识讲解 知识点: 注意: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和负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负次幂等于它正次幂的倒数。 知识点1 同底数幂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重点) 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如如32与52或32)(b a 与5 2)(b a 等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 n mn a a a ?=,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典型例题】

1.计算(-2)2007 +(-2) 2008 的结果是( ) A .2 2015 B .22007 C .-2 D .-2 2008 2.当a<0,n 为正整数时,(-a )5 ·(-a ) 2n 的值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3.(一题多解题)计算:(a -b )2m-1 ·(b -a )2m ·(a -b ) 2m+1 ,其中m 为正整数. 知识点2 逆用同底数幂的法则 逆用法则为:n m n m a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典型例题】 1.(一题多变题)(1)已知x m =3,x n =5,求x m+n . (2)一变:已知x m =3,x n =5,求x 2m+n ; (3)二变:已知x m =3,x n =15,求x n . 知识点3 幂的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法则(重点) 幂的乘方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 幂的乘方的法则:()m n mn a a = (m 、n 是正整数) 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典型例题】 1.计算(-a 2 )5+(-a 5) 2 的结果是( ) A .0 B .2a 10 C .-2a 10 D .2a 7 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整理

星火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 三年级

主讲:叶娟娟教学目标: 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出示口算题) 66 ÷6=0 × 6=8 × 0= 28 + 0=0 ÷5=50 × 7=0 ÷2= 48 -9=0 ÷7= 4 × 0=178 ÷2 ≈ 1600 ÷4=700 × 8=900 × 2= 3 × 800= 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

3、提出问题: (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 (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 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 (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 二、探索新知 1、探究309÷3的算法 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 (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 ①并强调简便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 (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 (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 (5)出示练习402 ÷2=609 ÷3=808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