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建立
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实验心理学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标志。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变迁和发展,经历了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科学实验三个阶段。哲学只能给心理学提供思想、观点和方法论,不能提供科学心理学的材料、理论和实验技术。因此,没有科学实验方法的发展,心理学只能作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如何理解冯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冯特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怎样认识冯特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及其局限?
4.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有哪些贡献和问题?
5.什么是无意象思维?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6.试述布伦塔诺与冯特在心理学基本观点上的区别及其在心理学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实验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进步的产物。
2.哲学背景 实验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是自17世纪以来的欧洲机械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具体分析其渊源则有三个,即法国笛卡儿的机械主义,英国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主义,以及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
3.科学背景 19世纪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科学基础。
二、冯特的生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形成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
1.19世纪60年代,心理学思想形成的时期
主要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灵的讲演录》
2.19世纪70年代,心理学体系初步确立的时期
主要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
3.19世纪90年代,心理学体系完全确立的时期
主要著作:《心理学原理》
4.20世纪初,民族心理学研究时期
主要著作:《民族心理学》 (共10卷)
三、冯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和民族心理学(folk psychology)的统一体。就是说,冯特心理学体系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1)以个人意识过程为对象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2)以人类共同生活为基础的高级精神过程为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
四、冯特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在他看来,心理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以经验为研究对象。不过,它们是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同一经验。 冯特认为, 经验包括

经验的主体(或自身)和经验的客体(或对象)两个因素。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这是心理学的对象;从经验的客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间接推论而认知的,是间接经验(mediate experience)它是自然科学的对象。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之为“直接经验之学”。
2.心身关系的理论 冯特在心身关系上主张心身平行论(parallelism)。他认为心理过程和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协调,但不存在因果关系。冯特把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视为相互平行、独立存在的心身平行论,由于否认心理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把心理和身体看成是同一精神实体的两个方面,因而是一种很明显的唯心主义二元论。
3.心理学的方法
(1)实验内省法 实验内省法(method of experimental introspection),就是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
(2)民族心理学的方法:民族心理学的方法(或心理产品分析法)(method of folk psychology)是冯特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特殊方法。
4.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和规律。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三个课题:一是心理有哪些元素?二是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如何?三是心理复合体形成有哪些规律?
(1)心理元素的分析
冯特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mental element)构成的。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是心理学首要回答的课题。在他看来,心理复合体是心理元素的联合,心理元素是最终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的单位,它包括感觉和感情两个元素。冯特指出,感觉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单位,呈现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而感情显示人的经验的主观内容,是感觉元素的主观补充.
⑵心理复合体的结构
冯特认为,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他把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而观念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忆象(或记忆表象)(memory image),即非直接起因于外在印象的观念;另一种是知觉(perception),即由外在感官印象形成的观念。
(3)心理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基本规律
各种心理复合体既然是由心理元素组成的,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冯特认为它们是通过联想和统觉而形成的。冯特继承英国联想主义思想,用联想来说明心理元素的结合。他认为,联想有四种基本形式:
①融合(fusion):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为一体。
②同化(assimilation):即两个差异很小的物体处于一种彼此熟悉的关系中往往会产生等同性的观念。
③复合(complication):即不同感觉之间的联想。冯

特的这一概念取自赫尔巴特。
④相继性联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即记忆的联想,如再认、回忆等。
冯特通过对心理复合体的分析研究,认为心理复合体的形成有三个基本规律或原则。
①心理产物的原则(principle of psychic resultants)或创造性综合的原则(principle of creative synthesis)
②心理关系的原则(principle of psychic relations)
③心理对比的原则(principle of psychic contrasts)
五、关于冯特的争论
在对冯特的认识方面,心理学家内部存在着一些争论。传统上,冯特的标准形象是:(1)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心理学流派?a?a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建立者。(2)冯特的主要目标是使用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元素,寻找心理的构成成分。(3)虽然在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包含着作为文化心理研究的民族心理学,但是冯特更重视的是研究感知觉的实验心理学。
(4)铁钦纳是冯特忠实的学生,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是冯特内容心理学的继续。(5)冯特的观点更多地受到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把心灵看做是被动的、消极的。
六、评价
1.冯特的历史功绩
⑴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一个新领域”⑵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
⑶培养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2.冯特的历史局限
⑴具有内省主义的倾向 ⑵具有元素主义的倾向
第二节 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
一、生平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欧洲反构造主义运动心理学家之一,是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历程的心理学家。
二、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
艾宾浩斯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记忆开展实验研究的人。由于受到了英国联想主义思想的影响,艾宾浩斯批判了古典联想主义者缺乏科学论证的推论,创造性地运用实验法来研究记忆。
1.创造了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 艾宾浩斯在实验中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的方法,最大限度保证了实验研究的客观性。无意义音节是用两个辅音中间加上一个元音所构成的,是一个没有任何语义的音节。如ZOG,NOZ,GHD 。
2.创造了节省法 艾宾浩斯在测量记忆效果时采用了两种方法: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
所谓完全记忆法就是根据一词完全记忆所需要的重复学习次数来计算分数的方法。
艾宾浩斯为了更好的从数量上测量每次记忆的效果,还创造了节省法。节省法就是要求被试在第一次完全记忆之后,隔一段时间后再学再背,然后对比前后两次学习记忆所花时间的长短,计算出两次记忆过程中所节省的时间和记忆次数。
节省的练习学练次数=(初习次数-再学习练习次数)/初学练习次数×100%
三.评价
1.贡献:
①对记忆做了定

量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发现
②发现了人类记忆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③创造了填充测验法
④对联想开展了实验研究
2.局限
①只对记忆做了数量上的分析,而没有涉及到记忆内容的性质
②在记忆研究中过分依赖无意义音节,这与现实生活有相当的距离。由此得出的结论难免脱离现实生活,适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③第三,回避了人类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记忆简单地看作是机械重复的结果。
④对心理学理论和体系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没有形成正式的体系。
第三节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一、布伦塔诺的生平
布伦塔诺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掀起欧洲反构造主义运动最早的一位心理学家,是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初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的先驱。


二、布伦塔诺的生平的理论体系
1.意动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意动心理学(act psychology)有两个思想来源一个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机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另一个和近代自莱布尼兹以来传统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有关。
2.关于心理学的性质
布伦塔诺和冯特都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且他们都从经验主义出发,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冯特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关于物理现象的经验,这种经验同外部世界相联系,通过外部知觉获得;布伦塔诺是用经验的方法研究关于心理现象的经验,这种经验同内部世界相联系,通过内部知觉获得。布伦塔诺还认为,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3.关于心理学的对象
从心理学对象来看,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活动或意动。在布伦塔诺看来,内容属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意动才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4.关于心理的分类
布伦塔诺把心理活动(意动)分为三类:
(1)观念活动(ideating),包括感觉和想象等;
(2)判断活动(judging),包括承认、拒绝、知觉和回忆等;
(3)爱憎活动(loving and hating)或称兴趣,包括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等。
5.关于心理学的方法
布伦塔诺认为,意动不是静止的心理状态,而是可经验的活动过程。根据意动心理学对象的这一本质的特点,他指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应是内省而应是反省(retrospection)。他认为,心理现象不断变化,以直接观察正在进行着的心理过程为对象的内省即内部观察(inner observation)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反省即内部知觉(inner perception)是对刚刚成为过去的在记忆中仍呈鲜活状态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的观察和体

验,则是完全可能的。
三、评价
(一)贡献:
首先,布伦塔诺是一位心理学理论家,而不是一位实验家。他的主要影响是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而不是解决心理学的具体问题。
第二,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意动)与心理内容相对立的思想,对20世纪心理学有很大影响。
第三,布伦塔诺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冯特的心理学研究取向。
(二)局限
首先,布伦塔诺只是确立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没有对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作较为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像冯特那样建立一个完整庞大的心理学体系。
其次,布伦塔诺把心理活动(意动)的内容与作为心理的源泉的客观现实混为一谈,进而把心理内容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
第四节 屈尔佩与符茨堡学派
意动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动,内容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的内容。它们相互对峙,造成了心理学发展中的僵局。于是,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意动和内容的二重心理学便应运而生。符茨堡学派的领袖屈尔佩推动这一运动的产生,麦塞尔则是提出二重心理学主张的第一人。符茨堡学派关于无意象思维的实验研究则是促进以上两人提出二重心理学主张的重要动因。
一、屈尔佩的生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是符茨堡学派的创始人,是出自构造学派而又反对构造主义思想的心理学家,也是完形心理学思想的先驱。
屈尔佩整个学术生涯,共分为两个时期:
(1)符茨堡大学以前时期,深受冯特内容心理学的影响。
(2)符茨堡大学以后时期 ,日益倾向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二、无意象思维的研究
1.马尔比的重量判断研究
马尔比(K. Marbe,1869-1953)让被试先后举起两个重物,要求被试判断孰重孰轻,并报告在重量比较时的意识过程,但是不能根据内省来发现“判断产生的心理条件”。结果发现,被试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却不知道判断是如何作出的。被试在判断时并未出现判断所依据的明确的意象,只有那么一种模糊的、无法描述的状态。马尔比把这种既非感觉又非观念的新的非意象的元素称为“意识的态度”。
2.瓦特的控制联想研究
瓦特( H.J.Watt,1879-1925)1904年做了控制联想实验,如种-属联想(植物-树)或整体-部分联想(房屋-门)。他把联想分为四个阶段:预备期、刺激词呈现期、寻求反应词时期、反应词的出现时期。他要求被试分期及时反省,说出当时的心理活动。一般认为,对前三个时期的内省可以揭示反应词出现的心理条件。结果发现从刺激词呈现到反应词发出,这中间并没出现什么意象。
3.阿

希的思维研究
阿希(A.Ach,1871-1949)于1905年首创系统的实验内省法对动作和思维进行研究。他把瓦特的预备期所发现的那种特殊的期待态度称为“决定倾向”(determining tendency),认为刺激词的思想反应(即说出反应词)和动作反应(即按压反应)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受这种非意向的“决定倾向”所指引的。
4.彪勒的思考研究
彪勒(K. Buhler,1879-1963)在1907年采用一些需经过思考才能解答的问题作为实验材料,并用问答法,要被试报告在解答问题时的意识过程,结果和瓦特等所发现的相同。他更明确地指出,思维不能归结为感觉和意象。在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一种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即思维元素,也就是“无意象思维”。
三、心理定势的研究
四、二重心理学
二重心理学的产生有其特殊历史背景。首先,和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的对峙有关。其次,和胡塞尔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项:一为内容,一为机能,两者同属心理现象,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屈尔佩认为,内容与机能有下述五点区别:
(1)内容和机能在经验中可以分离; (2)内容和机能可以各自独立变化 ; (3)内容和机能在性质上各不相同; (4)内容和机能的属性各不相关;(5)内容和机能各有自己的规律
五、对屈尔佩与符茨堡学派的评价
(1)发现了无意象思维
(2)首创了系统的实验的内省方法,打破了冯特的高级心理过程不能实验的偏见。
(3)抛弃了把联想主义作为合理解释心理的传统做法,提出了“定势”、“决定性趋向”、“意识的态度”等概念,用来解释思维过程。
第五节 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西方心理学思想初步传播(1840-1920)
1.早期教会学校与心理学的传播
颜永京 约瑟?海文(Haven)《心理哲学:包括智、情、意》(Mental Philosophy: including the Intellect, Sensibilities and Will)《心灵学》 于1889年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心理学译著。
2.早期西方心理学译著
王国维 1907年翻译了丹麦海甫定的《心理学概论》(Outlines of Psychology)。
1910年,王国维又从日文重译了美国禄尔克所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3.日本在传播西方心理学思想中的桥梁作用
二、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时期(1921-1937)
1.1917年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创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 1918年陈大齐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自己编著的大学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大纲》 。
3. 1920年南京高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4. 1921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
5. 1922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杂志
6. 1929年创建我国第一个心理研究


三、中国现代心理学的低落时期(1921-1937)
四、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1.学习改造阶段(1950-1956年)
2.初步繁荣阶段(1957-1965年)
3.停滞不前阶段(1966-1976年)
4.重新恢复阶段(1977-1980年)
5.稳定发展阶段(1981年至现在)
第二章 铁钦纳与构造心理学
构造主义(或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或构造心理学(structur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也是在19世纪末由冯特在德国奠基、铁钦纳在美国发展成的一种严密的心理学体系。
1.试析构造心理学的实质和特点。
2.怎样理解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体系?
3.铁钦纳与冯特在构造心理学上有何异同?
4.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有哪些贡献与缺陷?
第一节 构造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哲学背景
1.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主张摆脱宗教神学的玄思,将经验世界作为哲学的对象,把知识置于经验的基础之上。虽然经验主义认为观念和经验还有其他来源,但它强调人类所有知识和观念都来源于感觉印象。经验主义对铁钦纳的影响表现在,他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意识,分析为元素,指出人的意识和心理现象就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2.联想主义
联想主义通过17-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的努力,成为哲学中用来解释心理的一个主要概念。英国联想主义的基本理念是,心理事件是由联想规律控制的,在意识中发生的一切是由心理事件彼此之间的联系所决定的。从联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心理学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心理事件能产生联想?控制联想形成的规律是什么?心理事件经过联想之后是否发生了变化?铁钦纳构造心理学所提出的基本任务与之十分相似,表现出了联想主义的痕迹。
3.经验批判主义(实证主义哲学的第二代)
实证主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哲学观念,它主张关于世界的正确知识必须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为基础,那些超越客观事实的宗教和哲学思辨性的概念是无效的。
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是实证主义的第二代。在马赫看来,物质不是第一性的,而要素,即感觉,是第一性的。物质以及自我都是要素的复合。
阿芬那留斯是一位马赫主义者,不过,他没有继承马赫的要素概念,而是提出了一个纯粹经验的概念。这个纯粹经验既可以是物理的东西,又可以是心理的东西。他声称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清除经验的客观基础和主观内容。阿芬那留斯又将纯粹经验分为两种,即从属经验和独立经验。
马赫和阿芬那留斯对铁钦纳的影响表现为,其一,他们以感觉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铁钦纳则以感觉为其心理学研究的起点,并把它视为心

理的基本元素。其二,铁钦纳用阿芬那留斯的从属经验和独立经验,代替冯特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二.心理学背景
构造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冯特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对立更加明显,在美国出现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争论的情况下形成的。
构造心理学是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化,只注重心理内容、注重人类心理一般规律的研究,而机能心理学则继承了意动心理学的思想,特别注重心理活动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注重个人的心理能力差异的研究。
第二节 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
一、生平
英籍美国心理学家,是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的嫡系弟子,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实际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史上因为学术思想不获共识,而招致众多反对的心理学家。
二、构造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1.构造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机能心理学的区别
在铁钦纳看来,构造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元素及其结构的科学,区别于研究意识的活动或功能的机能心理学。
2.构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铁钦纳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经验,物理学和心理学也都是如此,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各门科学的唯一区别仅在于对待经验的看法上有所不同而已。
铁钦纳很赞赏经验批判论者阿芬那留斯把经验分为“从属经验”和“独立经验”,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而物理学则研究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
3.心理学的性质
铁钦纳认为,科学有两种,一种是纯科学(pure science),另一种是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在他看来,心理学不属于应用科学,而是一门纯科学。为此,他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论证。
首先,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看,铁钦纳反对研究心理的意义或功用,主张只研究心理过程或心理内容本身。
其次,从反对机能心理学来看,铁钦纳认为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技术,不是心理学本身。在他看来,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是它必须建立在构造心理学基础上才行。
4.心理和生理的关系
在心理和脑的关系上,铁钦纳和冯特一样,坚持心身平行论的观点,认为神经过程和心理过程是两种并行、相互对应的活动。
“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身体,仅仅是同一经验世界的两个方面。它们不可能相互发生影响,因为它们并不是个别的和独立的东西。可是,正因为如此,所以不论这两个方面在什么地方出现,其中一个方面所发生的任何改变一定会伴以另一方面相应的改变。……这一身心关系的学说,就是人所共知的心物平行论的学说。”(

Titchener, 1921, p.13)。
5.构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心理学方法上,铁钦纳继承冯特的基本思想,坚持采用实验内省法。
在运用实验内省法上铁钦纳和冯特也有区别。一是在应用的范围上,冯特只用于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如感知觉、注意等,而铁钦纳则打破了冯特的限制,他推广运用到高级的心理过程中如思维、想象等。二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上,冯特的观察比较容易,注意的时间短,报告的时间也不长,与日常生活和生理学观察没有多大的区别,而铁钦纳则要求较严并有许多限制。
6.构造心理学的任务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和说明心理过程构成的元素以及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和规律。在他看来,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心理学必须研究和解决三大课题:
(1)什么(what) 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
(2)怎样(how) 寻求这些元素如何结合的规律
(3)为什么(why) 用与一个心理过程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这个心理过程
铁钦纳在解决心理学任务的具体看法上和冯特还有所区别:
(1)在心理元素的数量上,冯特主张有感觉和感情两种元素,而铁钦纳则认为有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
(2)在心理元素的属性上,冯特主张心理元素均有性质和强度两种基本的属性,而铁钦纳则认为心理元素的基本属性除性质和强度外,还有持久性、清晰性和广延性。
(3)在感情的维度上,冯特主张感情三度说,即感情有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三个向度,而铁钦纳则认为感情只具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类别。
(4)在注意和统觉上,冯特重视统觉,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除具有选择性外,还有创造性的建造机能,而铁钦纳不讲统觉,用注意代替统觉这个概念,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5)在心理复合体的构成上,冯特用“联想’和“统觉”来说明心理复合体的建构,并把知觉之类的心理复合体也都包括在“观念”的范畴之内,而铁钦纳则认为知觉和观念是两种不同的复杂经验。
6.构造心理学的具体研究
构造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和情绪与情感。
(1) 将注意归于感觉,认为注意是感觉清晰性的一种表现,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把注意分为被动的与主动的、有意的和无意的以及初级注意和次级注意两种类型。
(2)对联想的研究有三个特点:
将所有的联想律都归结为接近律;
排除了情感在联想中的作用,认为情感过程要在联想中发挥作用,必须有感觉和意象的参与;
以联想解释意义的形成。
(3)铁钦纳将情绪和情感分为三类,即情感、情绪和思想情感。
第三节 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1.创建第一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心理学派
2.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资料
3.从负面推动其他心理学派的发展
二、主要缺陷
1.研究过于狭隘并带有哲学思辨的痕迹
2.具有鲜明的元素主义和内省主义的倾向
第三章 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 psycholog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本土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广义机能主义包括早期机能主义和哥伦比亚机能主义,代表美国心理学的根本倾向。狭义机能主义则专指芝加哥机能主义。
机能心理学(或功能心理学)(functional psychology)和构造心理学(structural psychology)相互对立的名称是铁钦纳于1898年在《构造心理学的基本公设》一文中提出的,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则是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把机体适应环境的心理功用规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一观点成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杜威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1896)一文中把心理机能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论断,通常被认为是美国狭义机能心理学派诞生的标志。1904年安吉尔在《心理学》一书中,有系统地提出机能心理学的主张,并于1906年在题为《机能心理学的领域》的演说中阐明了机能心理学三个基本观点。卡尔于1925年出版的《 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研究》是机能心理学晚期倾向和完成形式的代表作。
由于机能心理学重视研究意识的机能、重视研究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因而有人将机能心理学称为适应心理学(adaptive psychology)。
机能心理学有四个主要特点: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epi-phenomenon),强调心理的适应机能;
(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是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4)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研究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1.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实质及其主要特点。
2.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3.芝加哥机能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
4.哥伦比亚机能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
5.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有哪些主要贡献和局限?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介绍德国新心理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成为新潮
二是改变传统心理学的模式,开辟了适合美国国情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新取向
二、哲学背景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以代表“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

为其哲学基础的。詹姆斯和杜威不仅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而且也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和创始人。 作为一种现代哲学流派的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叶的美国,其共同特征是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人的行动、信念、价值当作哲学研究的中心,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的目的。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就在于,突出心理功用,把心理看作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工具或机能。
三、科学背景
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其自然科学基础的。
“它已经从德国的实验主义那里继承了躯体,又在达尔文那里得到了精神。美国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心理的用处” (杨立能等译,1981,136页) 可见,美国机能心理学是英国达尔文进化论精神的体现和化身。当然,它也受达尔文以前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一)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
(二)斯宾塞的联想进化论思想
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早期进化论者。
1.从生物进化历程解释心理学
2.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
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三)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是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其进化论的创意,引起了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与神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一向以哲学观点解释人性的传统心理学,受其影响而趋向科学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提出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心理机能的连续性思想,影响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使心理学的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心理学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
(4)导致了以个别差异为代表的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一、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
英国科学家、探险家和“差异心理学之父”。也是心理测量学上生理计量法的创始人。
高尔顿对心理学的影响:
1.开创个别差异心理学
2.首创智力理论
3.创造一种数学统计的方法
二、比纳(Alfred Binet, 1857-1911)
比纳是法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代表,被誉为“现代智力测验之父”,是现代特殊教育研究的先驱,也是未曾专攻心理学而对心理学的发展有杰出贡献的学者。
1.长期研究独创测量智力方法
2. 完成第一个智力测验
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
(一)生平
19世纪末美国第一位本土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教育家,是实用主义的倡导者,也是美国机能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二)詹姆斯的心理学理论
1.心理适应观
心理适应观乃是詹姆斯机能心理学思想的出发点与核心。1892年他在《为作为自然

科学的心理学请命》一书中,既反对把心理学变成宣扬“道听途说和神学故事总汇”的伪科学,又反对把心理学变成脱离现实生活的纯科学。詹姆斯主张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科学。
2.意识流学说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詹姆斯反对当时流行的元素主义所提出来的一种关于意识的学说。詹姆斯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他认为,意识主要有四个特点:
⑴意识是私人的
⑵意识是常变的
(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
(4)意识是有选择性的
3.本能和习惯理论
本能和习惯说是詹姆斯机能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本能是一种趋向一定目的的、自动的、不学自会的动作能力或冲动行为。他把本能分为三种:(1)感觉冲动;(2)知觉冲动;(3)观念冲动。 在本能的问题上,詹姆斯与前人有两点明显的区别:
(1)强调本能受心理活动的调节,强调本能受经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2)扩大本能的范围, 把一切心理起因都归结为本能冲动
詹姆斯认为,习惯是神经系统的机能。
习惯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简化达到一个既定目的的行为,使行为更加精确、更加省力。
2.习惯可以减少行为所需的意识性注意。
3.习惯具有社会功能。
与习惯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记忆。詹姆斯将记忆分为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
4.情绪理论
情绪说是詹姆斯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学说。1884年,詹姆斯发表了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的论文,引起了大量的评论和争论。作为对此的回应,于1894年,詹姆斯又发表了《情绪的生理基础》一文。在《宗教经验种种》一书中,再次对这个问题作了阐述。他认为情绪是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身体变化的感知。一般认为,人先有情绪如惧怕,然后才有情绪的生理和身体表现,如发抖、逃跑。詹姆斯则认为人遇着某种情境时,先有身体的反应如发抖、逃跑,然后这些反应所引起的内导冲动传到大脑皮层时所引起的感觉就构成情绪。
5.自我理论
自我理论是哲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作为具有很明显哲学倾向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概念也非常重视,并对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唤起了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这也是詹姆斯对心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1)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 (2)社会自我(social self)
(3)精神自我(spiritual self) (4)纯粹自我 (pure ego)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内省法 (2)实验法 (3)比较法
7.意志理论
詹姆斯认为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其意义从概念上很难界定清楚,但

可以在与愿望(wish)的对比中加以把握
(三)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关系
1.反对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将进化论的适应观引入心理学。
2.强调心理活动,变“静态”心理学为“动态”心理学。
3.实用主义为机能主义发展应用心理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四)对詹姆斯的评价
贡献: (1)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确定了基本的方向;
(2)扩大了心理学的范围;
(3)在研究方法上,提倡一种自然与开放性的朴素现象学方法,对意识进行真实的描述。
局限: (1)主观唯心主义、外在目的论、神秘主义和生物主义的倾向;
(2) 理论和方法缺乏一致性,甚至存在着矛盾。
四、霍尔(Hall,Granville Stanley,1844-1924)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将精神分析引介到美国的第一人,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
1.美国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组织者和创建者
2.美国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
3.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4.精神分析在美国传播的有力支持者
第三节 芝加哥的机能心理学
一、杜威
杜威是身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是20世纪影响东西方文化最大的人物。
杜威的贡献可简单分为心理学和教育学两大方面:
1.以反射弧概念揭开机能心理学思想的序幕
2.创新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安吉尔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20世纪之初美国机能学派的代言人,是反构造主义者之一,也是著名心理学家中未获博士学位而获荣誉博士学位最多的人。
1.更加明确系统地提出了机能心理学的主张
①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古代源于亚里士多德,而近代可以追溯到斯宾塞和达尔文的思想中。
②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但心理学不只研究意识内容,主要研究心理操作,即心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③认为心理学有两项研究任务:描述和解释
④认为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
⑤心理学的方法: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
2.明确提出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区别
①机能心理学与构造主义主张的元素主义的内容心理学相反,它是心理操作(operation)心理学。
②机能心理学是关于意识基本效用的心理学。
③机能心理学是研究心物关系的心理学。
三、卡尔(Harvey A. Carr, 1873-1954)
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晚期代表,安吉尔的学生和继承者.
1.把心理活动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剖析了适应性行为的构成
3.把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看作是一种心理物理过程
4.主张心理学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有:①内省法(或主观观察法) ②客观

观察法(objective observation method) ③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④活动产品研究法(activity product research method)
第四节 哥伦比亚的机能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具有机能主义总倾向的心理学派,简称哥伦比亚学派。 哥伦比亚学派虽然同芝加哥学派在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性质和方法等方面具有机能主义的共同特点,但是它也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1.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转向个别差异问题,着重对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2.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只注重意识的功用.
3.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不再把内省法当作主要的方法, 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等级法及统计法等.
4.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为什么”问题, 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
5.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把芝家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一、卡特尔(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学派的领导人,是全世界第一位正式脱离哲学范畴而纯属心理学的教授,是最早将心理学研究结果统计量化的心理学家,是应用心理学家。也是第一位因被怀疑对政府不忠而遭到大学解聘的著名心理学家。
1.在机能主义基础上发展了现代应用心理学
2. 首创心理测验研究个别差异
二、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者,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也是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
1.首次用实验法取代自然观察来研究动物心理,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2.创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
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三条学习主律,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3.创建了教育心理学
4.设计很多心理测验,成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
桑代克的局限:
(1)强调动物和人之间的连续性,而抹煞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将从动物实验研究中得到的结论用于解释人的心理和学习行为
(2)具有机械论倾向,认为动物和人的学习不需要观念的参与,把尝试-错误式的学习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作为人类学习的基础,否定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迁移的共同成分说强调,在学习迁移活动中如果不存在共同成分,迁移就不可能产生。这种观点缩小了迁移产生的范围,降低了迁移在学习中的作用。
(4)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他认为决定个体差异的因素是遗传,教育等社会

因素对个体差异的形成和改变没有什么作用,只有优生才可提高人口质量。
二、吴伟士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之一,是动力心理学理论的倡导者。
1.心理学研究上倡导折衷取向
W-S-Ow-R-W,意即所有刺激来自环境,肌肉反应对环境起效应,并且个体本身具有对环境的定势(或心向)。其中,W代表环境,附于O下面的小w代表个体对环境的调整,以及对情境和目标的定势。
有机体在接受环境中的刺激时,经过个体过去经验的作用,然后对环境做出反应。
2. 提倡动力心理学(dynamic psychology)理论
1958年,吴伟士提出了机制与内驱力二者交互作用产生行为的理论。机制(mechanism)是行为运作方式,内驱力(drive)是内在促动行为的原因。吴伟士自称他的心理学是动力心理学( dynamic psychology)。
第五节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重要贡献 1.开创了美国的科学心理学 2.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3.推动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二、主要局限
1.意识观的内在矛盾性 2.具有生物主义的倾向 3.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的倾向
思考题:1.试析行为主义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2.为什么说行为主义是最彻底的机能主义?
3.试评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四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影响西方心理学很大。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first force)。行为主义的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
(1) 1913-1930年为早期行为主义或称古典行为主义(classical behaviorism)
(2) 1930--1960年初为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狭义的新行为主义,通常指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的行为主义。而广义的新行为主义,还包括第二代行为主义者的助手和学生对新行为主义的发展,又称为新的新行为主义。
第一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1.行为主义产生的时代正置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行为主义是美国民众在理想世界中所追求的
3.行为主义是进步主义的产物
4.美国的反理智运动为行为主义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二、哲学背景
1.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
(1)把人与动物相混淆,只承认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不承认人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如否认人类思维的特点。
(2)割裂意识和行为,否认意识的存在及其可知性,否认心理的认知功能,把心理与行为等同起来,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简化为S-R的活动和单纯的适应功能。
(3)否认行为的遗传,单纯强调学习和训练的作用,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

论。
2.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
“整个行为主义精神是实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行为主义乃是实证主义的心理学。”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1778-1857)创立的一种科学哲学。它主张用实证的方法取代抽象思辨,认为只有经验证实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孔德认为:实证意味着必须是实在的,一切知识必须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出发点。实在、确定和实证是实证精神的要素。 实证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给心理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乃至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华生之所以提出研究行为而抛弃意识,就是因为根据实证的原则,意识是不可观察的、不确切的、不实用的、玄想的概念,不能用精确的方法加以研究,只有直观观察到的行为才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实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影响
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第一个称得上美国人自己的哲学。实用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基本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标。 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尊重实验,观察事实,把人的实践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把有效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目的,以方法为中心等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新实在论产生于1910年,坚持要以科学的精神来处理哲学问题,反对主观思辨的方法。新实在论者认为:认识是一次性的完成,它没有一个过程,任何认识都包含了认识对象的全部内容;认识是认识者和环境的直接关系,感觉和观念都是客观实在,心理活动同身体活动是同一的,因此心理和行为也是同一的。在方法论上,新实在论强调还原的逻辑分析法,主张把含糊而复杂的问题分析为十分明确的问题,用较低级现象的研究代替较高级复杂现象的研究。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纲领同新实在论的这些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三、自然科学背景
1.物理学的楷模作用
近代科学以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的物理学革命为标志。一时间物理学成为所有科学仿效的楷模。尤其是牛顿实现了对物理世界的伟大综合,他所创立的物理研究方法,很好地实现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统一。牛顿的科学创造,既重视观察实验,又重视归纳概括。西方近代科学一直以牛顿科学研究方法为楷模,并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审视着整个世界。华生的行为主义就是运用刺激-反应间遵循机械因果论的法则以达到控制行为、控制环境的目的。
2.生理学的作用
如果说,机能主义与生物学的关系最为密切,那么行为主义则与生理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其中,俄国谢切诺夫、巴甫洛夫和别赫切列

夫的生理学成了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根据。
(1)谢切诺夫有关反射的研究 2)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3)别赫切列夫的反射学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该中性刺激也引起了无条件反射。
四、心理学背景
1.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
心理学独立后的发展初期,心理学一直以意识为研究对象,故称为意识心理学。无论是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还是其后发展的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莫不如此。但是在对意识的具体理解以及如何研究上,意见分歧且对立,造成心理学派别纷争,先是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之争,接着是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对立。
2.动物心理学的发展
华生曾明确宣称,行为主义是20世纪前十年动物行为研究的直接结果。这表明行为主义与动物心理学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英国动物学家摩尔根提出“吝啬律”,认为在动物研究过程中,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解释活动,就绝不用更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
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华生作为机能主义心理学集大成者安吉尔的学生,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意识作为适应环境的工具,这样也就抹杀了人在意识指导下的行为与动物本能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异,把人的行为等同于动物的行为,为华生提出行为主义原则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生平
华生是20世纪初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因家庭婚变而导致其学术颠峰跌入谷底的传奇人物 。
二、华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1.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坚持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遗传反应 (2)内隐的遗传反应 (3)外显的习惯反应 (4)内隐的习惯反应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对内省法的批判
第一,心理学不再研究意识,因此不需要内省法
第二,内省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
第三,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内省法无助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
第四,内省法排斥了来自动物心理学研究的事实和资料
(2)心理学的客观方法
①观察法 (observational method) ②条件反射法 (conditioned reflex method)
③口头报告法 (verbal report method) ④测验法 (method of testing)
⑤社会实验法 (social experimental method)
三、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观点与主张
1.本能理论 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的作用,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能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丐、小偷。”
2. 情绪理论
情绪和本能都是遗传的,不易划分,但也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情绪活动于体内,包括整个身体尤其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它是内隐的、混和不清的,而本能表现于外以适应环境,其动作是专一的。
(2)情绪可以离开外显的本能动作而发生,但本能动作基本上总有情绪相伴随。
3.思维理论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思维是发生在大脑内部的心理过程,但华生却认为思维就是一种内隐的感官运动。 思维与言语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可归结为语言习惯,两者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不同而已。言语是一种外部的语言习惯,是大声的思维;而思维则是一种内隐的语言习惯,是无声的谈话,并且内隐的语言习惯是由外部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化而来的。
4.人格理论
在华生看来,人格是个体整个行为模式的总体,是个体一切动作的总和。他给人格所下的定义是:“通过对能够获得可靠信息的长时行为的实际观察而发现的活动之总和。换言之,人格是我们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5.关于心身关系
(1)心身互动论。身体影响心理,心理也影响身体,两者交互作用。
(2)心身平行论。身体和心理是平行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互的影响。
(3)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认为心理事件是生理过程或身体事件的副产品,虽然心理事件总是伴随着生理事件,但是心理对生理没有任何的影响。
(4)物理一元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心理事件,精神、意识和心灵等都是一些虚假的概念。实际上只有物理事件的存在。
四、对华生的评价
(一)贡献:
1. 使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二)局限
1.生物学倾向 2.客观主义倾向 3.还原论倾向
第三节 其他早期行主义者
一、霍尔特的非正统行为主义
霍尔特(Edwin Bissell Holt,1873-1946)赞同华生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可以算做一个行为主义者,但是霍尔特的行为观比华生的更广阔、更富哲学性。他既是一位实在论哲学家,又是一个优秀的实验家,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才被称为非正统的行为主义者。 霍尔特从新实在论哲学观出发,认为心理学应研究“特殊的反应关系”即行为,而不直接研究意识,意识包含于行为之中,研究行为就是研究意识。

霍尔特认为他所研究的特殊反应关系或行为是整体的、有目的的。也就是,任何反应动作都是完成某种目标的整体行为。在这一点上他有别于华生的分子行为,却深刻影响了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
二、魏斯的生物社会行为主义
魏斯把心理学界定为“研究个体在其所属并确定其地位的社会组织中的那些身体运动或反应发生、发展的科学”。为说明其心理学所研究的人类行为的特点。魏斯创造了“生物社会的”(biosocial)一词,进而把人类行为区分生物物理反应和生物社会反应。因此,人们把他的心理学称为生物社会行为主义。
三、亨特的人类行为学
亨特从新实在论观点出发,极力否认心物差异,认为在解释心物关系时,既可以坚持唯物一元论,也可以坚持唯心一元论。因为就一元论看来,心物无本质区别。进而把心理活动等同于身体活动,意识等同于环境(意识对象)。正如亨特本人所说,“心理学家所说的意识或经验只不过是其他人所称为环境的另一名称”。 亨特认为,为了更准确地说明研究人类行为这一新学科的特性,应该用另一新术语。因为“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的“灵魂”(Psyche),也就是所谓的“心灵”(Soul),带有心灵色彩而易使人产生误解。所以他创造了“人类行为学”(Anthroponomy)一词来取代心理学,其中"Anthro"是指人,"Nomes "是指支配人之行为的法则。这样,人类行为学就是一门研究支配人类行为之法则的科学。
五、拉什利的大脑机制论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是生理心理学的先驱,是最早尝试从大脑区域化的观点探究学习神经生理基础而被誉为神经心理学之父的人。
拉什利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生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以下两项:
1.探索大脑的神经生理机制
2.大脑分区功能研究 拉什利在1929年出版的《大脑机制与智能》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脑功能的两大原理:
(1)整体活动原理(principle of mass action):指在个体从事学习时,大脑皮质的各部位是一起参与活动的,而不是某一特别区域发生作用。
(2)等势原理(principle of equipotentiality):指在学习时,大脑皮质的每一部位是一样重要的,对个体学习发生同样的作用。大脑皮质某些部位切除后,其他部位照样可以发挥各该部原有的作用。
第四节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一.行为主义的贡献
1.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
2. 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二、行为主义的局限
1.生物学化倾向
2. 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环境决定论的倾向
第五章 新行为主义
思考题:1.新行为主义的特点是

什么?
2.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3.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4.班杜拉社会认知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5.怎样理解新行为主义是对古典行为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它是当时美国社会历史条件和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产物。首先,因为古典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完全排斥人的意识,遭到人们的反对和责难。其次,因为30年代后出现美国布里奇曼的物理学操作观点、石里克和卡尔纳普等人的维也纳学派的操作实证论(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动物心理研究的一般操作方法,三者汇合成一股操作主义的思潮渗入心理学一些新行为主义者认为只要用科学的操作来规定心理学上一些术语的意义,使心理学体系建立在客观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争论。
新行为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行为主义,通常指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的行为主义。这些第二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虽然理论体系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已不像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
而广义的新行为主义,还包括第二代行为主义者的助手和学生对新行为主义的发展,又称为新的新行为主义(new neo-behaviorism)。虽然这些第三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没有根本摆脱经典行为主义的理论架构,但是他们已经大胆地把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于门外的心理学概念,诸如意识、思维、心象等,回归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以趋向认知、整合吸收和突出社会内涵为其主要特征。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特征:
(1)强调中介变量的研究 (2)重视操作分析的客观方法
(3)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动物被试的广泛应用 (4)注重对学习的研究
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哲学背景
1.逻辑实证主义(logic positivism)
一切科学命题皆源于经验,对经验进行逻辑分析就是要把命题分解为各个概念,之后将各个具体概念归结为更基本的概念,将各个具体命题归结为更基本的命题。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能为经验所证实。
2.操作主义 (operationalism)
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探讨有关科学概念的精确定义标准,而操作正是一切概念的基础。所谓操作,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非分析的概念,是客观的、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概念或命题不能用客观的、可观察的操作来验证,那它就是虚伪的、没有意义的。
“一般地,我们所说的任何一个概念,只不过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