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思考【教育技术学论文】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思考【教育技术学论文】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思考【教育技术学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探索与实践工作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对于教育技术学重新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本文主要就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培养现状、建设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认真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现状;方法

就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建设来讲,它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发展与价值观多样化的情况下,进行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建设与重新的定位、思考就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一个非常艰难与复杂的工作。但是,为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了使教育技术学学科对于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对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现状、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方法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全面推动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的进步。

一、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现状

1、招生与就业的现状

从整体上而言,我们通过大量的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工作,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招生与就业现状非常不容乐观。其主要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全国各个学校的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招生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学生的规模、质量、学习的热情、积极的程度都与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从就业情况看、全国各种类型的企业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就业生普遍持一种不重视的态度、而这些学生普遍的就业方向为信息教育的课程教育工作。即便是这样,由于一些学校对于相关录取名额的限制、这方面的工作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在毕业后、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对于就业的选择呈现出一种五花八门的状态,其就业邻域非常广泛。

2、学科课程设置的现状

教育技术学学科的设置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按照课程分类来讲、主要有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课程、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总之都是与教育学、信息化知识有关方面的知识[1]。

二、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方法

1、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目标要具有时代性

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目标要具有时代性,这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原因在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学科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时代的内涵。比如:第一,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相关教育学学习的能力,无论是技术知识的教学、学科主干知识的培养、专业的选修课等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网络信息应用方式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第二,就教学应用方法而言,微课教学、智慧课堂、大规模开放课程等方式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积极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2]。

2、打造专业课程培养的特色

打造专业课程培养的特色对于提升学生教育技术学学科的专业素质,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第一、学校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与今后的发展方向打造具有专业特色与发展前景的教学课程。第二,通过专业特色的课程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实践方式与能力的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与技能。第三,紧紧围绕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教育影视创作三个方面注重学生信息化知识的培养,可以进行实践化的学习[3]。

3、夯实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又一个建设的方法是夯实理论基础。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思考、应用能力的形成是进行教育技术学学科学习与应用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其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一,对于专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素养。第二,应用网络多媒体、图片、信息、文字、声音等各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工作。第三,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思维方式,通过生动的语言、直观性的讲解以及对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充分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知识进行交流与讨论、取长补短,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4]。

4、注重学科实践

注重学科的实践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方法。让教育技术学学科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进行专业特色课程的打造、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这些都是进行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前期工作。而注重其实践的应用才是进行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关键。比如:首先,号召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积极运用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在这种培养中,使学生发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等回到学校后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全面提升自己的水平[5]。其次,学校应该转变办学的风格、积极与相关的企业与社会组织展开相关的务实合作,打造具有企业发展需求的培养内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实效性。同时,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的介入可以与学校就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建设工作开展联合办学的模式,参与到学校教育技术学未来的规划教学中,提升其课程的实践性。除此之外,学校与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实训化基地的方式进行实践化的教学,使学生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科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学习中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为自己未来的学习以及职业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6]。

三、结论

对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现状以及建设方法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思考,有利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可以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来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的一个完整概念。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谓源远流长,但那主要是针对它所涉及的教学媒体而言的。以下是我们为你提供的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你论文的选题。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 2、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3、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 4、教育技术学本科“视觉素养”课程设计研究 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6、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 7、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 8、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 9、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 10、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 11、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

12、PBL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3、基于知能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14、基于电子双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5、教育技术学主题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 16、基于电子双板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研究 17、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学科知识图谱构建 18、我国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基于五所师范大学的案例考察 19、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比较研究 20、教育技术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1、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 22、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3、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4、生涯教育融入《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行动研究 25、基于电子双屏白板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26、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7、面向用户需求的百度百科词条的序化研究 28、教育技术学之专业学习环境研究 29、开放课程的应用效果研究 30、混合学习模式在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1、我国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研究

2018年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填空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二AECT94定义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知识管理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信息素养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

对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一)

对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一)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育实现、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信息化教育实现进程,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我国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日渐增多。本文就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一般普通高校的开设情况做了了解,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一般普通高等院校 一、一般普通高校的定位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一般普通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笔者文中提到的“一般普通高校”,是指由于所处地域、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国家重点普通高校和“211工程”高等院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差异的普通高等院校。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多为省市级属院校,由于上级机构的投资、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历史等因素影响,在基础设施、教师员工、科研成果等方面与重点院校存在差距,这些院校大都为二批、三批本科院校。 二、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般普通院校大多为本科师范院校及部分大专院校,有些院校在不具备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条件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盲目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加之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一些欠缺,致使目前教育技术界问题百出。2002年10月在北京师范

大学举办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班”的57所高等院校的66名骨干教师及相关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些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和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按其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科定位模糊,教育理论与技术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资金支持不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人员知识结构单一”。1]结合专家提出的问题和笔者了解的现状,笔者对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定位模糊,学生认识不清 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论述并不少见,但并没有因此而使从事教育技术工作和学习的人能够很好地认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很多新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院校,由于对教育技术学的解读不到位,专业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开设在师范类和非师范这两种专业性质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学校都是定位为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各类院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以及各级教育技术机构、高校和普教的教育工程技术人员,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毕业颁发的学位证书为教育学士。而新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某些院校,定位为非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却和师范类相同,颁发的证书依旧为教育硕士,这给本来就迷茫的同学们又一个疑问:既然是培养教师,为什么又是非师范专业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

《教育技术学导论》模拟试题一 一、翻译并解释术语(每题5分,共20分) 例如: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种思维方法,提倡用多重的、动态的和复杂的观点与方法代替现代研究中的一般的、静止的和简单的方法。 1、程序教学—— 2、教学媒体—— 3、绩效技术—— 4、课程整合—— 二、填空(第1-4题每空1分,第5-6题每空2分,共33分)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2、现在应用最广泛的电子讲稿制作软件是Microsoft办公室系列中的﹍﹍﹍﹍﹍。 3、按评价功能,教学评价可分为﹍﹍﹍﹍﹍、﹍﹍﹍﹍﹍、﹍﹍﹍﹍﹍。 4、支持教育统计的软件:Microsoft Excel和﹍﹍﹍﹍﹍。 5、将下列人物前面的字母,写在匹配的横线上 a.泰勒 b.桑代克 c.加涅 d.布鲁纳 e.乔纳森 f.戴尔 g.布卢姆 h.华生 i.罗杰斯 j.斯金纳 (1)﹍﹍﹍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并据此设计制造了教学机 器,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2)﹍﹍﹍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作 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 (3)﹍﹍﹍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又称试误说,此理论来源于他对猫所做的“疑难笼”实验;并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4)﹍﹍﹍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5)﹍﹍﹍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代表作有《学习的 条件和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等。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试题汇总

试题一 一填空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二AECT94定义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知识管理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信息素养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

教育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概述 本专业是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思路,具有形成具体的解决培养与教学环境开发方面的能力,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训练,教育信息处理及视听技术和摄录像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可从事高校电教中心、省市电教馆、电大系统、师范院校、中等学校的有关课程的教学、教材开发和教师培养工作,也可从事企业、工厂、军队、公司的相关工作,还可以从事电视教育栏目的开发、制作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 ◆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主干学科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主要课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 5、实践教学 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教育技术学导论思考题

从技术的本质阐述教育技术的本质 主体技术、客体技术 为什么说教育技术是主体技术? 教育技术(94、2005)定义及其理解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哪几大范畴?每个范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试述本科阶段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及其自己的努力方向。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及其相应的培养目标有哪些? 视听教学 个别化教学 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 阐述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的。 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英国是开展播音教育较早的国家,1924年美国韦斯顿公司试制成功有声电影,1946年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1947年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正式更名为视听教学部。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 1925年普莱西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斯金纳发起新的程序教学运动。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推动了程序教学的发展,被誉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原理、要素、模式)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的起源、发展和教学开发 我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概念 我国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学者华生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是美国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述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1967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为标示。P82 加涅的学习过程模式及其过程P8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述 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出自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述评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罗杰斯的学习理论观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的观点、原则、优缺点 巴班斯基的教学优化理论的观点、标准、原则、及评述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观点、原则、评述 暗示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方法 从传播学角度看,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有哪些? 教育传播过程有哪六个阶段? 香农-韦弗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图 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 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有哪些?如何理解?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整体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 系统方法采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什么是媒体?教学媒体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教学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教学媒体有何特性? 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有哪些?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最新版】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根据 1、选题来源及意义 1.1选题来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现代生物等新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技术素养是现代青少年的最基本素养,而技术类课程也是普通高中生的必修课程[1]。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于2003 年正式颁发,其中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这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首次正式进入国家课程[2]。通用技术课程于2004年9月在我国的四个普通高中首次开展试验,开始实施试验通用技术课程[3]。2004年至2008年是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课程实验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不同省市的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已逐渐开设了此门课程[4]。到2010年,四川省作为最后一批课改省份进入高中新课程的改革,2011年通用技术课程正式进入课堂[5]。截止今天通用技术课程已开设10多年,通用技术课程经历了从实验区试点到全国全面推进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通用技术课程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近年来,随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人们对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研究的论文不断涌现,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和多样化,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和科学化,尤其是近五年来通用技术课程研究已进入繁荣时期[6]。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及分析,笔者发现自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以来,多数研究者对高中阶段通用技术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教学理论与方法、课程实施等不同方面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但是在我国还没有研究者专门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因此,笔者通过整理现已发表的有关通用技术课程的文献进行定量研究,以期填补通用技术课程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缺。 1.2选题意义 本论文研究通过对我国2004年-2013年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已研究课程内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出通用技术课程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分析出其进展及通用技术课程发展的规律,探索出通用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为通用技术课程研究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研究水平,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者指明今后课程发展的方向。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 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1、本专业发展历史 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校、企业、军事、社区和远程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代码

040104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臵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契合点,建立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本专业典型岗位分析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学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 、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学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原文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的全部外在因素。 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 媒体的几大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最大价值率:价值(V)=功能(报酬)/要付出的代价 微格教学系统组成:微格教室、控制室、观摩室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地面接收网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是指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的明确阐述。 认知领域:按智能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教育目标情感领域:注意、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化和价值五个等级 动作技能领域:模仿、操作、精确、联接四个等级 诊断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前是否具有新的教学单元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的,它是评价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知道哪些教学目标尚未达到,哪些方面还存在难点,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本阶段的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通过形成性测验调节学习活动 2.通过学习成果的确认而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目的后得到满足感,对 学习起促进作用。 3.可判断学习上的难点,提供矫正学习的方法,使今后的学习方向更为明确。

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0735478.html, 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教育技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问题再审视. 《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1期.孙立会.李芒. [2].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年会综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3期.谢云.郭伟.邱娟. [3].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5种教育技术学术期刊10 年论文的分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管会生.王玉珏. [4].中国教育技术三十年透视与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1期.张 晓娟.张龙革. [5].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再思考:方法、实践与理论. 《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王美.任友群. [7].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12月底在哈尔滨召开. 《远程教育杂志》.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灵青. [8].欢迎申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课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 [9].中国教育技术青年研究者小生境研究及潜在应用——以2007年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为例. 《开放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4期.张海.王以宁. [10].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召开.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期.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二、中国教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被引次数:19 作者:汪基德.教育技术学西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教育技术学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 1 学分: 2 学时:34 核心课程: 是 拟使用教材: 黄荣怀.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国内(外)现有教材: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李思维.教育技术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李芒.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学习参考资料 1. 专著教材类 李艺.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报纸期刊类 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 3. 网络资源类 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技术微课堂(微信公众号:vclassroom) 二、课程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5个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到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①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②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基本特征。 ③了解本学科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④能够设计本学科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⑤提高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 ⑥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反思能力,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未经授课教师允许,不私自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如下: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3阶段练习题

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教育技术学导论》第四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包括、、、、和评价六个层次。 2、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一个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把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建立在信息加工心理学基础上,得到广泛认同。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以及等多种因素。 4、、、和是教学系统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5、是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6、两种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和。 7、认为利用“先行组织者”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等人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哪几个层次? 2、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哪几种学习结果? 3、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4、“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是什么? 5、“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述两种不同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2、试比较分析“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2、加涅 3、身心发展状况认知结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外部环境 4、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5、系统方法 6、肯普模型史密斯—雷根模型 7、奥苏贝尔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答: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接受:这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先有感知,才能产生注意,然后,才能选择所要注意的刺激。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 (2)反应:这是指主动的注意,如果学生对某学科知识表示有兴趣学习,即属于反应的层次。 (3)价值判断:这是指对于接触到的事情、现象或行为感到有价值,因而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对该事物表示欣赏。“态度”和“欣赏”即属于此层次的行为。 (4)价值的组织:当个人以不同的程度评价许多事物的价值时,他就开始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将这些不同的价值系统组织起来,使其具有一致性,即为价值的组织。学生能确定其人生观或处世哲学,就是此层次的行为。 (5)价值的个性化:这是将价值系统内在化,成为个性或信念的一部分,每个人皆依其信念行事。 2、答: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或陈述的事实性知识或事件信息。 (2)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学习者通过符号系统与自己所处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反应能力,加涅把智力技能细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每一类智力技能的学习都是以第一级的智力技能为先决条件。 (3)认知策略。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技能,可用于实现学习者对自己行为的修正和调节。 (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以此为基础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 (5)态度。态度是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心理状态,它带有情感和行动,而不需要很多知识的参与。

教育技术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09级本科生) 题目: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学生姓名:李杰 学生学号:09009053 学院名称:教育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 2011年06 月27 日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学习风格理论是当今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教育实践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也使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及其效果和价值进行反思,发现无视学习者特征所进行的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各学习者的潜能和价值,不能再每一位学生身上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于是教育界提出必须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个别化教学。 关键字:教育心理学教学学习风格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什么,答案是形形色色的。古今中外的许多教学理论研究者,由于所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自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的差异,他们对“教学”这个概念的阐述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此,首先我先对已发表的教学理论中对教学的意义进行剖析。 (1)西方国家关于教学的基本概念 在西方国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观点是《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和《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1中的教学概念论述。1)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2)教学即成功。即学生学习教师所教的东西应有一定的成效。3)教学是有一项有意向的活动。这种观点强调教师如何在一个特定环境中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某事。4)教学是一项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理性和判断,遵循某些道德准则,友善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及为学生理解作出探索的活动。5)在教育科学中,它的含义是由有关教师工作效果的语词来定义的。 (2)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 在这些国家比较典型的有影响的“教学”界定有以下几种:1)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关于教学,通常认为这是教师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以掌握知识体系、技能和技巧为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活动的总和”。○22)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是教育、教养的统一过程,而不是只包含其中一个的过程。○3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达尼洛夫等就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性格、思维和活动是不可分割的○4。3)教学与发展的观点,“教学,就是旨在加速个人心理发展,加速掌握对周围世界已知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3)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

如何撰写教育技术论文及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如何撰写教育技术论文及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一、教育技术论文的含义 教育技术论文属于学术论文。凡是针对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表达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就叫做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只限于在教育、教学领域里探讨规律、阐发真理;它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观察和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并经过反复实验和充分论证,从中得出新的发现和见解。 教育技术论文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所以又称为“科研论文”,也称为教育科研成果。 教育技术论文需要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成果,所以又称为“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一般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文章摘录、资料汇编,甚至一般的书评简价和综述都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 总结出一份优秀的教育学术论文,主要的因素有:①作者的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研究的科学化问题;②作者的写作问题。二者缺一不可。 前者需要研究者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研究素质。而后者,即写作方法与技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连成果总结的基本格工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楚,绝不可能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撰写教育技术论文必须以认真深入分析研究为基础,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性、雄辨的说服力。和其它的学术论文一样,教育技术论文必须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这三大基本要素。 论点:就是一篇教育技术论文所要阐明的观点,也就是论述的中心,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是明确讲什么的问题。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必须用一定量的有说服力的材料为依据,才能使文章具有客观性,论据一般用理论和事例两方面的材料。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有了论点,有了论据,如何安排材料,如何进行说明,如何进行分析,使自己的论点为人所信服,使中心的推导符合严密的逻辑性,这就是论证过程中所应考虑的。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 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美国是教育技术开发应用最早,研究也最为深入的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并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70年代,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给教育技术所下的定义才逐渐增加了软件的制作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同时,也开始了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来定义这一领域。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教育技术,标志着人们对教育技术内涵的理解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也标志着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成熟性。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给出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的内涵做出的最科学的解释。

关于教育技术学导论这门课,很不好意思又把它拿出来提一遍

图 1 教育技术学导论 图 2 教育技术学导论 图 3 师大环境地学

从师大的《环境地学》和沈阳药科大学的《分析化学》两门 课的截图,以及我们平常使用的网络课程平台中,我们可以看到 网络课程平台的一般框架是差不多的,大抵包括有: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提供的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资源,还有 最后的来自各个方面的一些评价。我们暂且不说里边的功能是否 完全实现并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之中,但是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模 式的原理,一个传统课程完整的教学过程在网络课程中同样需要 得到体现。先说教学目标吧,一般情况下少有老师把教学目标明 明白白地列举在自己的教学平台上,大多数都是通过课程内容的 组织和安排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然后就是教学经验的选 择和组织,这是整个课程的主题部分。最后的评价环节,我想说 的是这部分应该是区分网络课程和传统课程最大的不同的部分, 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是教师可能不能和学生面对面地交 流,学生更多的可能就是以自学为主。这时候网络就是一个很好 的工具,它便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所以在活动环节 的设置和教学评价的部分应该是网络课程明显优于传统课程的地 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体现。 图 4 分析化学(沈阳药科大学) 图 5 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

图6教育技术学导论 本来我以为有不少的互动与反馈活动的,但是最后当我想进入相应的界面的时候才发现,在这三个比较能够体现互动与反馈特色的地方,居然只有“学生评教”可以进去,其他两个根本就是摆设神马的!

图7 学与教的基本理论 图8 远程教育基础开放和远程教育 第一次用“学与教的理论”的课程平台的时候还是很不习惯的,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界面设计不是很美观。但是仔细分析它的教学平台,还是有很多可取的地方的,它可能是我找的这么多的案例中惟一的一个正面的例子。首先,可以看出李芒老师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一个网络课程不应该是各种信息资源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有丰富的合理的活动环节的设计。模拟教学、读书汇报、学生作品、专题报告、专题网站、外文论著读译等活动贯穿了整个教学之中。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老师开设了在线答疑的版块,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在上面发帖,而老师会给出及时的反馈,这一点是非常好的,也是很多网络课程平台做的有所欠缺的地方。 整个平台就是知识的 讲授,没有教学活动的 设计,没有评价与反馈 的部分。这可能是一门 很好的传统课程,但是 以网络课程的标准来 说,它确实不够好。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Array 应用 学号: 090801005 姓名:谢海龙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 09级一班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的途径由直接获取逐渐发展为间接获取。从以往口头传信到现代的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到现在网页浏览。速度在加快,信息也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形式,不断丰富多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大批现代化教育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实际简要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做一个简要分析。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传统教材学生学习兴趣 目录 1、引言 (4) 1.1、课题背景 (4) 1.2、课题任务 (5)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6)

2.1以数列的极限概念为例谈谈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设计 (6) 2.2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8) 3、总结语 (11) 4、参考文献 (12)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1课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的途径由直接获取逐渐发展为间接获取。从以往口头传信到现代的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到现在网页浏览。速度在加快,信息也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形式,不断丰富多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大批现代化教育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当务之急。 另外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是通过教学媒体学习他人和前人的实践经验--间接经验。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课间)、时间(课时)打破地域界限去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低耗、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 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图像压缩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象、活动画面信息。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物,大大地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解释有所不同、设疑思辨、动作示范的作用。 此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