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学案及答案

有丝分裂学案及答案
有丝分裂学案及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编号9

课题:(1-9有丝分裂)

制作人:王芳审核人:赵志玲时间:2013年9月19日(开学第3周)

一、复习目标

1.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2.能描述各期染色体行为特点,会识别细胞分裂图像

3.能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

二、方法指导

比较学习植物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种物质数量变化曲线。

三、扫除盲点

三、扫除盲点

1.常见的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有如下几种。请据图回答

图1、2、3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分别是哪一部分?图4中2C、 4C、 2C~4C分别对应什么时期?

1.答案:图1中乙→乙;图2中B(D)→D(F);图3 d→i;图4中2C、 4C、 2C~4C分别对应分裂结束和间期的G1期,分裂期,间期的DNA复制期。

2.哪些细胞具有连续分裂能力?试举例。

答案:对于人和动物来讲,只有体内的各种干细胞具有连续分裂的能力,如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已经分化的的体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如神经细胞、肌细胞等。

对于植物来说,只有分生区的细胞具有连续分裂的能力,如根尖分生区、芽的生长点、茎的形成层等。

3.列表表示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核DNA数(2n) 2n→4n 4n 4n 4n 4n→2n

染色单体数0→4n 4n 4n 4n→0 0

染色体数(2n) 2n 2n 2n 2n→4n 2n

同源染色体对数n n n n→2n n

染色体组数 2 2 2 2→4 2

4.绘出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5.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在动植物的有丝分裂中有何不同的生理作用?

细胞器名称细胞类型时期生理作用

核糖体动物、植物整个时期,但是主要

是间期

各种蛋白质(组

成染色体的蛋白

质和细胞内的蛋

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

高尔基体植物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线粒体动物、植物整个时期提供能量

6. 动物细胞区分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特点?

间期:中心粒倍增;前期: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放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中部向内缢裂进行分裂

7.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问题:

A.漂洗和染色能否颠倒?

A.先漂洗再染色,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B..漂洗的目的?

B.(1)防止解离过度,根尖过分酥软;(2)洗去盐酸,防止与碱性染液发生作用,便于染色。

C.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

C.(1)解离,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2)制片时用镊子捣碎;(3)压片。

D.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连续分裂的细胞?

D.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四、名师点拨:

1.细胞周期:只有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早期胚胎细胞、分生区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均没有细胞周期,不分裂的细胞(如神经细胞)无细胞周期。

2.诱变育种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时间是作用于分裂间期。

3.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4.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

5.有丝分裂全过程各个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不配对也不分开。

6.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7. 区分动、植物有丝分裂图像:

(1)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也与中心体有关;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不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植物细胞,也有可能是进行无丝分裂或者二分裂的细胞;

(3)区分动、植物有丝分裂最可靠的方法——子细胞形成方式和细胞板结构,纺锤丝、星射线、中心体都不可靠。

五、思维导图:

细胞增殖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生长 有丝分

概念 分裂的细胞,从

一次分裂完成 ,到下次分裂 时为止的过程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

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之前的过程

间期

DNA 合成前期(G1期) DNA 合成后期(G2期) 前期

分裂期(M 期)

染色质转变成 ;

解体, 消失;形成纺锤体 着丝点排列在 中央,染色体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 中期 分裂,染色单体分裂,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

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内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中,从而使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

关系 细胞增殖的意义

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减数分裂 与产生 细胞相关的一种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过程

特点 实例 核先延长,然后分裂为二;细胞质从中部缢裂开完成分裂

无纺锤丝和染色体

蛙的红细胞 细胞周期

(S 期)

后期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

六、好题精炼

1.细胞增殖过程中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

的DN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 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 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2.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内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NA 数目加倍发生在A 中的2时期

B .细胞周期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G 时期

C .在H 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出现C 过程

D .用射线处理,可阻止A 中3时期的细胞进入2时期 3.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 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 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 .处于图3中B

C 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

D 段变化的细胞的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 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a 可对应图3中的BC 段;图4中c 可对应图3中的AB 段

4.(2011·江苏卷)洋葱(2n =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 、36 h 、48 h ;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 、12 h 、24 h 、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 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 h ,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 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 实验步骤:

末期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________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数分裂专题训练带答案

减数分裂专项训练 1.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A. 马蛔虫受精卵 B. 鸡肝脏 C. 小鼠睾丸 D. 洋葱表皮 2.同源染色体是指()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特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3.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子D.男性的骨骼肌细胞 4.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个四分体具有() A.4条染色体B.4条染色单体C.8个DNA分子D.4个着丝点 5.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6.下列哪一过程发生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A.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着丝点分裂 D.同源染色体分离 7.下列哺乳动物细胞中,一般不存在成对基因的细胞是() A.精细胞 B.肌肉细胞 C.受精卵 D.神经元 8.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可能是() A.精细胞 B.卵细胞 C.极体 D.体细胞 9.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10.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80、80、40、40 B.40、40、20、20 C.40、80、40、20 D.80、80、40、20 11.显微镜下观察到果蝇(2n=8)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4条。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A.有4个DNA分子B.有8条染色单体 C.没有非同源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 12.某种雄性蝗虫(2n)的染色体数为23,性染色体仅有1条。下列关于该种蝗虫精原细胞 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11个四分体

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教社版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一册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的。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习内容包括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进一步认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深入分析有丝分裂变化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分裂的整个生理过程是复杂而抽象的,学生仅凭借书上的几幅插图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难度较大,教师要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模型或电教手段把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再现出来。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2)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3)说出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排列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形成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的观点。 三、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以及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五、重难点突破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采用“情境-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冠军西瓜”、“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等图片入手导入新课。 通过设问:“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引出有丝分裂。 图形分析:细胞周期的含义,并通过习题巩固,展开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告诉学生这是一堂生物美术课,考验大家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形前后对

《滕王阁序》理解性默写(最全)

《xx序》理解性默写 (一) 班级姓名 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 2.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 ,。_________,。 3.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4.直接描写xx壮丽景观的句子是: ,,,。 5.王勃《滕王阁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 6.写景表现虚实相映之xx四句是: ,;,。 7.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8.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9.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 10.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 ,; ,。 11.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12.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 ,。 13.《滕王阁序》中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则是从历史上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接着用两个四六句来拓展这层意思,;,,并以,作结,总束上文。 14.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 ,。 15.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 ,? ,。 16.表达自己乐观xx情怀的两句是: ,。 17.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珍惜眼前岁月为时不晚的句子是: ,;,。 18.用古人的典故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的句子是: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时期染色体特点其他特点图像数目变化规律 间期 2 N 呈细丝状染色质 状态,每条染色体经复 制后,就含有2条姐妹 染色单体 ①合成了大量的 蛋白质②时间比分 裂期长很多③细胞 有适度的生长 前期2N 由细丝状染色质 变成染色体,排列散乱 ①出现纺锤体 ②核仁解体、核 膜消失 中期2N 每条染色体的着 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 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 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 稳定,数目清晰 ①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实际不存在②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 时期 后期4N 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 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 细胞两极运动 纺锤丝缩短,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 相同 末期2N 染色体变成丝状 染色质 ①核仁、核膜重新出现②纺锤体消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适度的生长,参与的细胞器都是核糖体、线粒体;染色体都 在间期复制,后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 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周期的理解 1.定义: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 成时为止。 2.产生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细胞等等。 3.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4.表示方法和图解

(1)图示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A,a+b或c+d,a→f,A+B+C。其中表示分裂间期的是A→B,a或c,a+b。表示分裂期的是B→ A,b或d,c→f。 (2)柱形图中,B组DNA含量在2C到4C之间,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分子的复制时期;C组细胞中DNA含量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于G2期和分裂期。 (3)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4)分裂间期:是指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它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如下图所示)。分裂间期分为三个阶段:①DNA合成前期(G1期),此期为DNA复制作准备,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细胞较快地生长,体积随着细胞内物质地增多而增大; ②DNA合成期(S期),此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使DNA含量增加一倍; 期),此期DNA合成终止,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③DNA合成后期(G 2 形成微管蛋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为细胞分裂期作准备。\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含答案第2课时.doc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班级: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1、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卵细胞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3、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学习重点:1、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卵细胞与精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2、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 学习难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学习过程: 预习﹒交流﹒评价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在______中形成的,其中的原始卵细胞叫做___________。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__________,主要区别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____个卵细胞和____个______。不久,三个极体都___________。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___个卵细胞。卵细胞不再进行变形。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种类及数量变化: 1个精原细胞→___个__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细胞→___个_____ ___个_______细胞 ___个_________细胞 1个卵原细胞___个_________细胞___个_______ ___个_________ ___个_______ 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目的要求: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 2.方法步骤: (1)低倍镜观察装片,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____的细胞。 (3)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绘制减数分裂_________的细胞简图。 三、辨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 第 - 1 - 页

高中第章第节 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学案教案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随堂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番茄果实(B)洋葱鳞片叶(C)洋葱根尖(D)叶表皮细胞 2、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据图回答: (1)A过程叫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 。 (2)C过程叫__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 (3)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_______ 。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 区,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5)观察时,在一个视野里往往找不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此时可以慢慢地移动,从邻近的区细胞中寻找。该区细胞的特点 是。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②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65%③使用的龙胆紫染 液的质量浓度为0.01g/mL④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⑤解离的时间为10~15min ⑥漂洗的时间约为10min⑦染色的时间为3~5min (A)①③④⑥⑦(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⑦(D)②③④⑥⑦ 4、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漂洗→解离→染色→制片(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5、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色的是 () (A)整个细胞(B)整个细胞核(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看到解离后的根尖变酥软,原因是() (A)龙胆紫使细胞变软(B)酒精使细胞变软 (C)盐酸使组织细胞分散(D)根脱水变软 7、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在同一个视野里数目最多的是处在 的细胞。因为。 8、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是() 9、下表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所看到的一些状况,分析回答: (1)该细胞是根尖部位的细胞。 (2)这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期。 (3)若要把这个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请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按顺序排列。 A.朝右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B.朝左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E.开大光圈,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F.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滕王阁序学案

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其中“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奇特,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历千载沧桑而,6岁善文辞。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唐朝初年,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638—?有《骆宾王文集》)、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 此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 5、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本义即是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苏教版 必修二 减数分裂 学案 (4)

第二课时生殖细胞的形成 【目标导航】 1.结合减数分裂,说出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通过比较,说出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一、精子的形成 1.场所 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睾丸中形成。 2.过程 (1)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4个精细胞; (4)精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能形成精子。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和输卵管中形成的。 2.过程 (1)分裂间期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 (2)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一个小的细胞,大的细胞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极体; (3)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体积较大)和一个极体(体积较小),与此同时,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 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其他三个极体退化消失)。 判断正误 (1) 所有动物的精子都在睾丸中形成。( ) (2)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3)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完全相同的精子。( ) (4)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体积增大。( ) (5)卵细胞减数分裂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 ) (6)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极体内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 (7)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 答案(1)×(2)×(3)×(4)√(5)√(6)×(7)√ 1.精子的形成场所

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精巢)中形成的。睾丸里面有许多极度弯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含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当雄性动物性成熟以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再经变形形成精子。 2.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稍微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能形成精子。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含有细胞核,尾很长,能够摆动,利于受精作用的完成(如下图所示)。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分配到两极的两组染色体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答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精子与精细胞有何差异?这有何意义? 答案精细胞是减数分裂的直接产物,它经历形态变化,其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细胞质浓缩并最后脱落,某些结构演变为精子尾部,从而形成具有较长尾部的精子,如此的变化可使得精子体积小,游动灵活,易与卵细胞结合。 1.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分子含量分别依次是( ) A.24、12、12和24、12、12 B.24、24、12和24、12、12 C.48、24、12和24、24、12 D.24、12、12和48、24、12 【问题导析】 (1)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n;DNA分子含量变化为4a→2a→a。 (2)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24条,则n=12,_a=12。 答案 D 解析这是一道以水稻为例,检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含量变化的题目。解题时只要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n;DNA分子含量变化为

《滕王阁序》学案及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 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当为重点,同时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典故的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导读】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蓬莱阁》清·陈葆光 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滕王阁名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介绍 略,见文章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初唐四杰:、、、) 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综观王勃的一生,我们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五、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即其临死前的两个多月,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那么,王勃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 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 文体知识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一生物乃至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它解释了有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大致过程。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和另一大分支,又是更好掌握第一章中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这一节的新名词较多和知识点繁多,教材内容微观,与生活联系不大,使其内容非常抽象,并且此节的图形众多和相似度高,向来是学生头疼的章节。但是减数分裂这节内容的知识点却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特别是减数分裂各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及行为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高考的热点考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已经接触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且对生物生殖部分内容相当感兴趣。所以他们对减数分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完全陌生和难以接受。而且在高一第一学期已经详细地了解过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对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由于减数分裂跟有丝分裂的所学重点都差不多,所以在减数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的理解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但正因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一定的相似点,所以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

更是难点。但又因为这是高考的重点,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给予的耐心指导和时间。又由于减数分裂过程较烦琐,内容抽象,图形多,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这些都必须老师用各种教学方式去给予形象化的引导和梳理,需要老师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并且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和发觉,理解,并转化为课本的知识。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通过设计各种形式(如多媒体,挂图,游戏,故事,诗句,比喻等),或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把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 1)引导-探究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蝗虫生殖细胞形成的探究实验,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符合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2)合作-构建模型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通过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完成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3)角色扮演法:学生角色扮演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深刻印象,并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演示出来,

有丝分裂学案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 命制人:袁庆红审核人:付强日期:2011-12-6 【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预习学案】 一、生物体的生长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______,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________,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_____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二.细胞增殖 1.意义: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2.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连续的过程。 3.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___________的细胞,从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分裂间期:主要变化:完成_______的复制和______________的合成。 四.无丝分裂 1.特点:没有出现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实例:_____________的分裂。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关试剂及作用 ⑴解离所用药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______和体积分数为95﹪的________按1:1混合,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 ⑵漂洗所用液体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便于染色。 ⑶染色用0.01g/ml或0.02g/ml的_________溶液,能使________着色。 2.装片制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装片的步骤 ⑴先放在________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________,排列紧密。 ⑵再用_________观察。⑶统计视野中__________的细胞数。 预习检测: 1、下列生物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看不到染色体的是() A.大肠杆菌、蓝藻 B.酵母菌、草履虫 C.洋葱、黑藻 D.蚯蚓、蛔虫2、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出现发生在() A.间期B.前期C.后期D.末期

《滕王阁序》学案(附答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梳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今存有《王子安集》。 2.传记评价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3.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

减数分裂学案及答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 第1课时精子的形成过程 【课前复习】 1、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 2、细胞周期:指的细胞,从时开始,到完成时为止。 3、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课堂探究】 一、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或)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次,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1)对象:进行的生物。 (2)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都相同,一条 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号和号。 (2)联会: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一个四

分体中有 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 DNA 分子, 染色单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 ,是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2、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间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 细胞变化: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 。 ②分裂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 a 、联会: 两两配对的现象。 b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 条染色单体。 C 、交叉互换: 中的 发生。 d 、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 分别移向____________。 结果是1个 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 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 (2)减数第二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后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①染色体不再__ ___。 ②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___分开,分别移向_____________。 整个过程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与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_______,DNA 数________。 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_______。 三、精子形成过程回顾 精原细胞(1个)??→?复制 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分开等 联会四分体 ???→?_____________( )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 ???→?_______________( ) ??→?变形________ ( ) 四、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 【课堂巩固】 1.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复制—联会—四分体 B .复制—四分体—联会

有丝分裂导学案 - 2

第六章 第1节《细胞的增殖》导学案2 编写人:李师登 审核人:高一生物组 编写时间:2018-2-4 班级: 组号: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画出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并描述各时期的特征; 2.能根据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分析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3.能说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能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知识链接】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有丝分裂过程,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 → → → → →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两个子细胞 【学习过程】 一、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 → → → →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二、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___________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___________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1: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细胞器 作用时期 作用 核糖体 主要在间期 中心体 前期 高尔基体 末期 线粒体 各时期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 中心粒在间期___________,形成两组。 高等植物无中心体的复制, 低等植物存在中心体的复制。 分裂前期 (纺锤体形成 方式不同) 移动到细胞两级的___________周围发出许多 形成纺锤体 细胞两极发出 ,形 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分裂末期 (细胞质分裂 方式不同) 没有形成 , ,把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在细胞的 处形成细 胞板,向细胞四周扩展成新细胞壁,将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滕王阁序》导学案(苏教版)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学习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骈体文】:

2.1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Ⅲ) 学案(含答案)

2.1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Ⅲ) 学案(含 答案) 第第4课时课时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目标导读 1.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归纳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规律。 2.概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阐明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重难点击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规律。 一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特点对细胞分裂图像进行判定。 1思维导图2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方法“三看法”归纳提炼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判定集中于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对这三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1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无核被膜.核仁。 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前期A1;若有联会现象,为减数分裂前期A2;若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则为有丝分裂 A3。 2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

若出现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则为减数分裂中期B1;若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中期B2;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中期B3。 3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内陷。 若含有染色单体,则为减数分裂后期,均等分裂的是初级精母细胞C1,不均等分裂的是初级卵母细胞C2。 若不含染色单体,则观察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若有同源染色体则是有丝分裂后期C3;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后期,均等分裂的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C4,不均等分裂的为次级卵母细胞C5。 活学活用1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B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D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问题导析1图中为有丝分裂后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中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图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1。 3图中产生的子细胞中无有/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D解析为有丝分裂后期,为减数分裂后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不正确;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12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官林中学任圆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客观的认识生命现象,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对细胞分裂图象的观察、学习以及绘图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能力方面 通过对细胞周期内染色体变化图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视图、分析、判断等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3)有丝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2)以动态观点去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共分为2课时。“细胞增殖”是一种生命现象,也是细胞生命历程的起点,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本节是历年来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后面几节内容如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及癌变的基础,乃至为学习必修二模块遗传和变异的中减数分裂和选修课程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已经学习过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换关系,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以其所知喻其不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细胞增殖的了解非常少,对于由受精卵发育成人体,一个细胞增殖为1014个细胞,学生知道其中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但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是不同的概念,应给学生解释清楚。 四、教学方法和教前准备 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分析教学法提问法比较教学法,图形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的方法 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制的染色体一组 五、教学模式 问题-概念-题组互动-生成参与-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高三一轮复习_滕王阁序复习学案

《滕王阁序》复习学案 编制:孙文波、沈子芳审核:付志鹏 一、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重点掌握实词、虚词,复习巩固文言知识点。 2.把握作者描写滕王阁写景角度,归纳写景角度。 3.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熟练运用于写作中。 二、《滕王阁序》高考名句集锦 1、(2004年天津卷)云销雨霁,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5全国卷) 3、(1),上出重霄,下临无地。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2007年湖南卷)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2007年四川卷) 4、(1)云销雨霁,__ __________。(2011年福建卷) (2)渔舟唱晚,__ _______ __ 雁阵惊寒,。(2011年安徽卷) 5、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全国卷) 三、文言文知识积累 1.重点字词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2.一词多义 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④既克,公问其故 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④聊乘化以归尽 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