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教案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决定本节内容采用:自主合作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又学习了氧气、水之后,再学习碳,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是为学习高中的有机物做准备。本节内容通过介绍碳的几种单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有关物质的较完整的认识,而且对于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和甲烷等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和特点

本课题介绍碳的化学性质,该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2)知道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与石墨元素是不同的物质但其化学性质相同。

(3)认识碳单质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高温条件的复杂性,解释几种改进的原因。

(4)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理解的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实验、勇与探索的能力。

(2)寻找有用信息,并且初步学会对信息分析、归纳。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还原性还原反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的石灰水蒸发皿镊子滤纸玻璃棒火柴数字化传感器等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投影教材第2页图片翠绿色的孔雀石等矿物上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你知道原因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了解其中的秘密。

二、推进新课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

[设问]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古画或古人真迹。这些字画都已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纸或布都已破损,但黑色(墨中含有碳)仍然不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一些古建筑被埋入地下且被火将表面烧成黑色的柱子。如果将这种木头柱子直接埋入地下,你们认为有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上述两个现象都与碳的化学性质有关,说明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

[讨论]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呢?能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总结]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稳定结构,得4个电子或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

[过渡]如果升高温度,碳是否会发生反应?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反应的现象。

[回答]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CO2,实验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介绍]当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2C+O22CO

[提醒]CO俗称“煤气”,有剧毒。生活中烧煤取暖时,若燃烧不充分就会生成CO,使人中毒。为了防止CO中毒,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使碳完全燃烧。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吗?

(3)还原性

演示课本P111[实验6-9]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实验]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分析:产物为二氧化碳、铜。请同学观察现象,投影,为什么效果不佳呢?查阅资料高温,利用数字传感器测试管内的温度,测加了酒精灯网罩后的温度。改进实验,请同学用蒸发皿与滤纸作实验,观察。测纸张燃烧时温度。观看视频改进实验。

结论:化学方程式:2CuO+C高温2Cu+CO2↑

[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

[小结]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夺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碳、氢气都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以用于冶金工业的还原剂,例如高炉炼铁的反应。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4Fe+3CO2,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拓展延伸]①单质碳不但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还能夺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例如C+CO22CO。

②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它和还原反应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中,例如在2CuO+C2Cu+CO2↑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碳与氧化铜中的氧结合,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氧化铜被还原了,氧化铜属于氧化剂,碳被氧化了,碳属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三、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知道了什么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四、课堂训练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充分燃烧:C+O2CO2

不充分燃烧:2C+O22CO

(3)还原性C+2CuO2Cu+CO2↑

3C+2Fe2O34Fe+3CO2↑

注: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方明珠》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xx》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xx。 2.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准确了,还认识了许多的生字宝宝,还记得吗?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开火车读,齐读)一座一个一颗 xxxx广播电视塔 头顶xx脚踩大地巨人 夜晚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3.读得真好。上节课,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了上海广播电视塔,这节课,我们可有足够的时间来好好地欣赏这亚洲第二,世界第四高塔的高塔,她就是——东方明珠。 二、新授 ★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请小朋友先认真读读这一段话,读完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2.小朋友可真会读书,那你能按照这样的句式来说吗?东方明珠在(),是一座()。 或者这样说也可以:东方明珠是一座(),它在()。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来说一说。 3.这段话我们读懂了,那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1人) 4.你觉得东方明珠这个名字好听吗?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美丽) 这么好听的名字,该怎么读呢?(指名读2-3人,男女生读。)师评价(她的名字真好听。这个名字可真美。看来,你也喜欢这个名字。真是个好听的名字。多好听的名字呀!) 5.是啊,这么好听的名字,就让我们美美的读课文的第一段了。 ★学习第二段 1.拥有这么美丽的名字广播电视塔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东方明珠? ☆请听老师的读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数数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读得通顺、流利。 2、全班交流,你喜欢哪一句? 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1)先出示句子: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就请你来读一读。为什么喜欢这句? (2)看见过巨人吗?你是在哪儿看到的?你看到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 (3)是呀,东方明珠这座塔就像巨人一样高大无比。出示图片。

柳树醒了教案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柳树醒了》,题目已散发出诗意。 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 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玩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又长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们又投入新的学习中了。那读书声,那欢笑声,给春天的乐谱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要相信孩子,孩子的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生字的呈现 (1)出示课题时,留下“醒”字,引导认读,注意读准后鼻音。

(2)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出现“春雷”、“洗澡”、“柳枝软了”、“梳头”、“柳梢绿了”、“玩耍”等词句,引导认读“雷、澡、枝、梳、梢、耍”等生字,注意分清平、翘舌音。 2. 生字的识记 (1)本课涉及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生字较多,要注意读准。“澡”是平舌音,“枝、软、梳、梢、耍”都是翘舌音。另外,注意“醒”是后鼻音,“雷”是边音。 (2)“柳、枝、梳、梢”字形上的联系,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3)“醒、雷、澡、耍”可引导学生通过偏旁分析、新旧字联系、偏旁组合等方式记住字形。 (4)“梳、梢、耍”与其它生字相比,使用率较低,学习难度较大,要重点识记。 3. 识字的巩固 (1)利用课后图标“我会读”,引导学生自己读词语,巩固认读和识记生字。 (2)做词语连线练习,巩固识记生字。如: 春雷柳树说话醒 春风柳梢洗澡长高 春雨小朋友梳头软 春燕柳枝玩耍绿 4. 写字指导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中有两个带言字旁的字(说、话),可作为重点指导: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得高一点、靠右一些,与“折”对齐,“折”画可以写得略向坐斜。“春”字的书写,关键是上半部分:三个横不宜长;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面的日字。 (二)朗读感悟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1单元 课时2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初步学会定量的研究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 三、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 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 生学好这一节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节课通过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我们熟悉的知识来理解物质 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 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在进行关于摩 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因为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 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化学方程式H 2 + Cl 2 ==== 2HCl 的含义有哪些 物质的转化: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微观粒子的数目: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 质量关系:每2g 氢气和71g 氯气反应生成73g 氯化氢。 点燃

根据微观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g氢气和71g 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数目是多少呢由于这些微观粒子的质量都很小,这个数字很大,经测定约为×1023个,科学家将其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为×1023 mol-1。 符号为N A 如此庞大的数字使用和计算都不是非常方便,因此科学家将×1023个微粒作为一个集合体,称为1 mol。这样就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练习] 1 mol H 约含氢分子。 2 1 mol H约含个氢原子。 2-约含个硫酸根离子。 1 mol SO 4 从上面的练习可知,摩尔是一个单位,可以用来衡量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那么摩尔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呢这个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多少,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1023个。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物质的量只规定了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但并没规定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氢×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 B. 1 molCO 2 C. 1 mol小米×小米不是微观粒子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含多少摩尔氢分子 (1)×1024个H 2 (2) 5 mol O 中有多少个氧分子 2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6燕子专列第二课时-人教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1、细读课文,“看看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2、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体会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全班总结。 A、感悟燕子面临的“麻烦” 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l) 汇报。 (2)指导朗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借以体会燕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3) 想象成千上万只燕子瘫痪在雪地里的场面。 B、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 师: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划出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明白,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举动。) (1)题目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坐上了专列。(2)“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起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在这句话中,“漂亮舒适、站满了、送行”这三个词语值得体会,透过这三个词的表面上的意义,还应该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 (3) 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去寻找燕子。 C、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6.东方明珠教案(2)

6、东方明珠 教材简析: 东方明珠》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她的没美丽的名字,第二自然段写广播电视塔的雄伟高大,第三自然段写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插图反映了上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突飞猛进的新风貌,黄浦江畔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外滩马路上车水马龙,高高耸起的广播电视塔给上海这个大都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 个生字,理解生词。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重难点:读背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读法、表演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精彩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 板书课题:6、东方明珠

齐读课题,正音:明 --- 后鼻音,珠---- 翘舌音 二、看图,简介“东方明珠” 她坐落在上海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 个圆球,就像11 颗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踏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三人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正音。 (2)出示生字词认读 东方有广电头了是 3、范读课文 4、领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反复拼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方式读、齐读。 3、书写指导 东:第二笔是“ ” 方:第三笔是横折钩头:第一、二笔不要平写,应这样写“ ” 了:两笔写成。练习:学生对照笔顺提示在书上学生把每个生字写两遍,再评比。

柳树醒了

柳树醒了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呀,飞了。 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课本教案《柳树醒了》,题目已散发出诗意。 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 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 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 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 她不就是春姑娘吗?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 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 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又长高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们又投入新的学习中了。 那读书声,那欢笑声,给春天的乐谱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

象的大门。 要相信孩子,孩子的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 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一)识字写字1.生字的呈现。 (1)出示课题时,后写醒字,引导认读,注意读准后鼻音。 (2)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出现春雷洗澡柳枝软了梳头柳梢绿了玩耍等词语。 引导认读澡、枝、梳、梢、耍等生字,注意分清平、翘舌音。 2.生字的识记。 (1)本课涉及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生字较多,要注意读准。 澡是平舌音,枝、软、梳、梢、耍都是翘舌音。 柳树醒了另外,注意醒是后鼻音,雷是边音。 (2)枝、梳、梢字形上的联系,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3)醒、雷、澡、耍可引导学生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等记认字形。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教案:物质的量教案

高一化学第一单元教案:物质的量教案 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 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 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物质的 式量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1摩尔物质含有的 粒子数(个)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的式量是23。

燕子专列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课 6 燕子专列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本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首先,“燕子专列”这个题目即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激起读者疑惑,引发阅读的兴趣。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一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饿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四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饿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饿意识。 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饿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制作课件。查找一张春景图片,导入新课。在出示课本插图时加入风声的音乐。结尾处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 教学程序

柳树醒了 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1、柳树醒了 一、教材分析 “醒”字富有灵动性和生命力,寓意春天的到来,并且使得柳树富有诗意。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和小朋友们与柳树的互动,展现一派欢乐和生机的景象;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使得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春天的变化。书中插图丰富、到位。注意课后问题“还有什么也醒了呢?”,打开学生想象与说话之门。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澡”等8个字,会写“说、话”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来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词语卡、生字卡、挂图、头饰(春雷、春雨、春风、春雨)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谜语导入:三个人同一日去玩(猜一个字)——春。问:想想上节课学了那些词来描绘春天?<复习上节课内容>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给“春”组词 3、展示课文插图: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老师配乐范读;说说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边读边想:柳树在睡的帮助下醒了? 3、分节自读课文(同桌互读) 4、齐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三)分节读,理解课文并识字 1、读第一节:板画春雷(闪电)。生字:雷、醒。问:怎么记住这2个字?(雨下到田里<雷>) 2、读第二节:板画春雨、柳枝。生字:澡、枝、软。提醒:“澡、枝”的偏旁,问:同偏旁的你还认识哪些?怎样记“软”这个字?(组合法) 3、读第三节:板书春风。生字:梳、梢。问:这2个字有什么特点?(同偏旁)

4、读第四节:板画春燕。注意:读出春燕的活泼、调皮、可爱 5、读第五节:板书小朋友。比较“要”和“耍”2字的不同,如何记“耍”字?(组合法) 6、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名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分节读(表演) (四)巩固并学写生字 1、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开过车) 2、出示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3、老师指导写生字: ①观察字形(结构、位置、起手笔) ②老师示范,学生用手指跟写并说出笔画顺序 ③学生在底下自己写 ④请学生上黑板展示 (五)读背课文 1、再读课文、词组、生字 2、背诵课文(借助板书背诵、男女生背) (六)扩展 1、说一说: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 2、仿照: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并组词 (八)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小朋友——玩耍——长高了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燕子专列 (第二课时) 广东省佛山市同济小学花园校区陈晓燕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学习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学习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对人们奉献爱心和关系。感受这样进行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4 制作课件、课文带朗读的动画。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燕子”,齐读。 2、齐背《燕子》第一自然段。 激情导入:每年春天,燕子都经过长途跋涉,从南方飞往北方,为春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但有一年的春天,在欧洲的瑞士,人们特意为燕子开出了一列专列,送他们到温暖的地方。(板书:专列板贴火车) 3、齐读课题。师问:你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读课文,理解送燕子的内容。 1、出示课文朗读(电脑动画)。 2、小组讨论,“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划出相关的句子) 3、指名回答,出示相关段落。(点出饥寒交迫、濒临死亡两词,体会情况很紧急) 4、指导朗读,(读出情况很紧急) 三、再读课文,理解人们是怎样救助燕子的。 1、出示最后一段内容,学生齐读。 过渡:车站上,一列漂亮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沾满了送行的人。(电脑画面显示)理解“致谢”。 2、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感激之情) 3、同学们读得不错。燕子本是一种平常的动物,今天它的表现似乎有些反常,似乎与人类心心相连。它叽叽喳喳地仿佛在向人类致谢,你觉得他们应该会向哪些人致谢呢? 出示问题: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致谢;

东方明珠教案

《东方明珠》教案 关于东方明珠的知识 浦东新区陆家嘴的标志性建筑,高468米,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塔体从下而上由塔基、下球、中间小球及环廊、上球、太空仓、发射天线桅杆构成。巧妙地融合了宇宙空间、飞船火箭和原子结构的形象,创造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塔内设有观光环廊、镭射枪战、梦幻太空城、旋转茶室、餐厅、可容纳1600人的观光平台和高空豪华宾馆。天线桅杆长达118米,供9个电视频道、10个调频频率使用。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矗立在外滩对面的黄浦江边,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玉盘,与黄浦江对岸的“万国建筑”群相应成辉。东方明珠塔的建筑造型新颖别致,有深厚的东方文化韵味。整个建筑由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串落到绿茵草地上,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意境。 塔体由两颗晶莹夺目的巨大圆球和一颗小巧玲珑的小圆球组成。光彩夺目的上球体观光层直径45米,高263米,是鸟瞰全市景观的最佳处所。登上位于90米下球体室外观光廊,263米上球体主观光层和350米太空舱俯瞰上海市容,浦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礼品展、空中邮局、神奇数码照片、各类大型展览等精彩的内容将给您增添更多的乐趣,悬空三根巨大立柱之间的全透明三轨观光电梯,让您可以360度全方位随心所欲地观赏梯外美

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东方明珠空中旋转餐厅位于267米上球体,是亚洲最高的旋转餐厅,她以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不同凡响的饮食文化、宾至如归的温馨服务,傲立于上海之巅,是海内外游客理想的食府。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热点。 乘上电梯,只需四十秒钟,便可到达263米高的球体内。从这里极目远眺,上海景色尽收眼底:蜿蜒的黄浦江上,巨轮如梭,连绵入海;分列两边的杨浦搭大桥和南浦大桥,如两条巨龙,腾飞于黄浦江上,巧妙地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面。 东方明珠游船码头外形犹如一只凌波汲水、展翅欲飞的海鸥,清新自然、富有时代气息。乘坐东方明珠浦江观光游览船沿浦江航行,可以让游客饱览两岸现代化都市风景线。

第3节 物质的量 第2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

物质的量 第2课时 ◆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摩尔体积的微观意义的学习,从微观上理解不同状态的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影响因素,进而延伸至宏观物理量对摩尔体积的影响,理解从微观到宏观的辩证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利用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建立研究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基本模型,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推理过程,理解微观粒子模型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概念的哲学思想。 ◆ 教学重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计算。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一瓶氢气,我们应该如何得到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呢? 【设疑】我们在上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两个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A N N =n 和M m n =,应用上面的公式能不能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呢?(不能,因为既不可能得到氢气的分子数,也不可能称量出氢气的质量)那么我们能得到氢气的什么物理量呢?(体积)如果已知氢气的体积,能否求解氢气的物质的量? 二、讲授新课 【板书】气体摩尔体积: 一、摩尔体积 【投影】气体摩尔体积: 一、摩尔体积 【设疑】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同学们觉得摩尔体积的概念是什么?(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体积)

【讲解】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 m ,单位为L/mol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也能得到公式m V V n =,V m 代表摩尔体积,即物质的量等于该物质的体积除以其摩尔体积。但是这个公式的应用依然取决于物质的摩尔体积是否容易得到。那么,怎么才能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呢? 【设疑】摩尔体积就是每1mol 物质的体积,例如,铁的摩尔体积就是指每1molFe 的体积,那么1molFe 的体积为多少呢?(1mol 铁的质量为56g ,其体积可以用质量除以密度得到:56g ÷7.874 g ·cm -3 = 7.112cm 3) 【讲解】根据上述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摩尔体积的公式ρM V m =,即物 质的摩尔体积等于其摩尔质量与密度的比值。但是这种计算方法显然不是很方便,因为物质的密度并不容易得到,如何才能比较方便的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呢? 【过渡】如上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无法比较方便的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了,下面我们换一个思考的方向,从微观粒子入手,研究物质的摩尔体积。 【设疑】宏观上讲,一个物质的摩尔体积就是每1mol 该物质在空间上占据的体积,同学们能不能从微观上理解,什么是物质的摩尔体积?(微观上讲,物质的摩尔体积就是指N A 个物质粒子在空间上所能占据的体积) 【板书】气体摩尔体积: 一、摩尔体积: 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 【投影】气体摩尔体积: 一、摩尔体积: 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 【学生活动】摩尔体积就是每1mol 物质的体积,或者说是大约6.02×1023个粒子在空间能占据的体积,这么多的粒子在空间上能占据多大的体积由什么决定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讲解】通过讨论我们能得到,从微观上讲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大小,首先受到粒子堆积方式的影响:如果是固体或者液体,其粒子之间的间距很小,所以影响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因素就是粒子大小。例如,铁和铜的摩尔体积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是因为铁原子和铜原子的大小不一样。显然我们不可能再根据粒子的大小来取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所以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摩尔体积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文章关键词句,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积累优美词句和段落,写几句感谢的话。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章关键词句,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 积累优美词句和段落,写几句感谢的话 一角色扮演,引导悟情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是“这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麻烦的燕子。现在你们被救了。”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由疑入境,品词解情 1.请同学们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现在作为小燕子的你要感谢谁?为什么? (师提示:读书思考在书中用“——”划出) 2.交流: A感谢贝蒂: 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默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你能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3)贝蒂她不在乎什么?

师反复引读,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谁又能带着这种感情去读读呢?指名读。 (4)(引入图,让生观察)师引: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小结:人类崇高的爱心在展现无疑,你感受贝蒂什么?(红字板书:关爱)(5)带着体会到的感觉,谁愿意来读读这些句子。(读出冷,读出贝蒂的勇敢、爱心) B 感谢居民们: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谁愿意来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2)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 体会“冒着、顶着、踏着、四处” C瑞士政府: 政府都做了哪些事? (出示政府段落,让生读) 做决定:什么决定? 呼吁:政府会怎么呼吁呢?你来当当播音员,学着呼吁一下。师启发:各位听众,…… 专列:怎么样的专列?指名说后,再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指名读,师说:从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这是列温馨舒适的列车。还有谁要读?

《东方明珠》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明珠》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 2.巩固温习汉语拼音,学会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候:2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东方明珠塔的宏伟绚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变化。 第一课时 1.发言揭题 小朋友,你们晓得吗?有了播送电视塔,咱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播送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一.出示课题:六东方明珠 二.指名认读,齐读。 三.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甚么?请你介绍一下。 2.简介“东方明珠”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老师简介这就是锦绣的上海播送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天下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十一个圆球,就像十一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花八门,锦绣极了。(假设前面小朋友讲到,教师可以不重复。) 三.下面咱们来读课文,看看这锦绣的播送电视塔是怎么样的。 3.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高声诵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搜检自学情形。 (一)指名分自然段诵读课文。 (二)听课文录音。 (三)教师领读 4.学习本课的生字。 黄浦江边有东方明珠这脚踩大地伟人五花八门特别很是悦目像颗明珠 (一)门生自由拼读 (二)指名读 (三)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誊写笔顺。 3.指点誊写。

(一)剖析结构,记忆字型。 (二)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三)门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二课时 1.温习搜检 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二.指名读第一句话。思索:这句话奉告咱们甚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甚么)。 (甚么)在(什么地方)。 门生实习语言 3.指名读第二句话。 (一)“她”指的是谁?(上海播送电视塔) (二)第二句话又奉告咱们上海播送电视塔叫甚么名字?(东方明珠) (三)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谁人词也能看出来?(锦绣) (四)这么好听的名字,咱们该怎样读呢?指点读第二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竞赛读。 6.尝试背诵。 7.小结:这1自然段奉告咱们上海播送电视塔的位置和锦绣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本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介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直观思维在他们的学习中仍占据重要部分,所以对微观世界的计量这个新的知识点比较陌生,并且比较难以理解,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联系宏观人是微观的能力,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能解释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从已有的相似概念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 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问题——建构的模式,化静态为动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形 成过程,学会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 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养成求真务实、 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 概念及相互转换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五、教法方法 教法:实例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媒体与课型 教学媒体:完全相同的回形针若干(300枚以上)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第2课时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1)□中学(2)学科:语文(3)年级:三年级 2、课时:本课计划用2课时新授完毕,选送参评教案为第2课时的教案 3、互联网应用: (1)孩子利用互联网了解瑞士国家的地理情况、气候知识。 (2)孩子利用互联网认识燕子,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 (3)孩子利用互联网了解关于保护鸟类的法律常识。 教学课题:6、燕子专列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孩子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途经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发现这一险情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的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本文体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营造起来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说话训练,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孩子深入认识燕子遭遇的险境:恶劣气候导致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课堂拓展训练让、演练法让孩子感受人们关爱燕子的真挚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2)增强孩子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3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位置、组成等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 3.使学生理解港澳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组成、人多地狭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营造学习氛围,激情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本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 探究活动一:特别行政区 1、出示自学问题,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 1.了解香港回归,香港区旗的含义;澳门的回归,澳门区旗的含义 2.什么是“一国两制”? 3.港澳的位置,组成?面积,人口?人地特点? 4.香港如何拓展生存空间的? 5.谈谈你对寸土寸金的香港拥有大片绿地的看法 2、教师结合课件图片,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加深印象,形成记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点拨指导。提问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对其中的问题、疑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探究活动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出示自学探究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1.认识维多利亚港位置,优点。 2.了解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含义。 3.港澳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 4.分析香港的经济地位和澳门的产业构成。 5.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香港和祖国内地是怎样具体进行经济合作的? 这种合作模式被称为什么模式? 6.目前,最新的“粤港合作模式”是什么意思?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师生一起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利用图让学生在叙述中理解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特点,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认识祖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 ⑴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在“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提供了哪些优势条件,这种合作模式对双方各有什么好处。(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而港澳则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香港这个自由贸易港珠三角地区和世界各地进行了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港澳地区贸易事业的发展。) ⑵阅读线面的图文资料,说说目前广东省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模式与“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的主要差异。(“前店后厂”合作模式基本上是一种自发的、小规模、分散的、短线的互补合作,目前广东省和香港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粤港澳区域合作的联动效应和聚集效应,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⑶从前店后厂到目前的粤港合作模式,反映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请试讨论这种变化的原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提升粤港跨行行政区域之间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前店后厂”模式,探索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是摆在粤港澳三地,尤其是广东省面前不可回避的紧迫形势。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广东省产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更是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客观要求;而以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为特征的粤港澳区域合作,则从多方面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基础。

2021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柳树醒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柳树醒了 【 - 新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柳树醒了》是为大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设计理念:架设生活与教材 ___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 ___学生的内心 ___,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 ___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学习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游戏题板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 ___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二)初读,了解短文 1. 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师总结: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 板书课题:1.柳树了 (2) 谁来读课题,柳树怎么啦?(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 (3) 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分节读文,了解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树说话,柳树就醒了) 教师板书:说话醒了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柳树春雷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又是什么样?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春雨洗澡柳枝软了春风梳头柳梢绿了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着急了的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③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