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_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_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_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通用版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的宠爱下长大,娇生惯养,很多事都是由家长代劳,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差,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利用科学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水”这课时,课上让学生交流有关水的认识,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来,争着发言。他们根据自己对水的了解,有的说水是无色的,还有的说水是无味、会流动的液体。我夸奖学生说:“你们知道得可真多”,接着导入正题:“我们国家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水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所以要保护水资源。为此,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再度高涨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解决办法。各组纷纷行动,交流得十分热烈,提出了一些好建议:不往水里扔垃圾;不将污水排到江河里;要在有水的地方种树,防止水土流失等。针对他们的讨论,我总结说:“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保护水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保护水资源出分力。如果你见到了谁在破坏水资源,就要制止他,并告诉他破坏水资源是犯法的行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思想品质,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科学学习态度的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不但要以科学探究为中心,还要具有积极的科学探究兴趣,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本着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我时时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我主要是利用通学探究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例如:三年级“种植我们的植物”的单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播种教学开始,让学生掌握播种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上完成绿豆的种植,接下来是观察绿豆从发芽、生长、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坚持按时观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掌握绿豆的生长过程。在学生的观察中,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做指导和批阅,掌握学生观察的准确性。由于观察时间较长,学生持久性差,多数学生很难坚持,为此,我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鼓励他

们坚持观察,克服困难,培养其严谨的科学学习的态度。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科学课的德育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在教学六年级“桥的设计”一课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古代赵州桥的坚固、美观,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伟大。在“设计桥梁”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借助图片、上网查阅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从古到今我国在建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当学生把一幅幅精美的设计图展现在我面前时,我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因为搜集的过程,也是他们被民族精神感染的过程。再如讲“各种各样的材料”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古代造纸的发明者和造纸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造纸的理解,课上我带领学生利用纸巾、卫生纸、报纸等材料,自己学习造一张纸:将材料撕碎泡在水中,搅拌均匀,然后铺在布上,压出水、晾干,一张纸就做好了。如果在材料中添加颜料,就做成了彩色的纸。亲历了造纸活动,学生体会到造纸的过程,感受了造纸的重要意义。适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巨大的鼓舞,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无比的自豪。

四、重视环境保护教育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重在落实,取得实效。因为学生的课上活动很多,所需要的材料也多,材料又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养成节约的习惯非常重要。

1.渗透环保教育。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现在我们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小学科学课关于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较多,所以,我就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六年级“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是让学生真实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在我们家乡黑河市,学生熟悉的水域有黑龙江、卧牛湖、西沟电站等。学生以这三个水域为调查对象,先自己设计考察计划,然后制作考察报告,最后实践调查,了解家乡的水资源情况。学生比较调查的水样与自来水、生活用水有什么不同,判断家乡的水资源是否被污染。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知道了家乡水域受污染的情况,并写出可行性的建议,然后全班交流,把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行整

理,制定出具体的对策张贴出去,让每个游人都知道在水域区应该怎样做。

2.利用科学课建立环境保护档案。内容包括本地应保护的野生动物、植物;生态保护对学生行为的要求,让学生知道那种做法是正确的,那种做法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

3.开展校园环境保护活动。通过手绘环保手抄报、专题讲座等宣传环保知识;校内窗台摆放绿萝、楼外建立绿色植物园作为科学学习的实验园区,让学生体验校园环境保护活动的重要性。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科学课教师,只有将上述几方面贯彻在科学课教学的始终,才能真正把科学课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 【篇一】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到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和温厚的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言文

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至今,教师便被人们称赞为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是老师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责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求:一、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温暖,耐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古往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身教重在示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对学生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感化作用,更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宋成荣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宋成荣 发表时间:2016-04-05T10:18:58.0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作者:宋成荣[导读] 善于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导之以行”上做文章,巧施德育的最佳渗透法,实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宋成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藏南镇高戈庄小学266000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课的优势,善于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导之以行”上做文章,巧施德育的最佳渗透法,实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动之以情”——善找德育的最佳结合点,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科学学科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实施德育不可缺少的凭借之基。只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育人因素和独特的表现力,就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从而达到“出虽浅而寓意深”。 1.情境创设。 运用科学中的生动情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科学课生活化、趣味化的体现。小学生对新颖、奇特的事物异常感兴趣。一个演示,一个故事,一种现象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从不同角度进行激发。如教学《桥》一课,先可引导学生阅读李春设计建桥的故事,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科学态度,再组织学生进行平桥和拱桥的比较实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和创造的精神。如学习《一片完整的叶》时,从已知入手,启发学生从描述一课大树引入描述一片树叶,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感受树叶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研究兴趣和热爱情感。我们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将有关法律法规等精神贯穿其中,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自我保护》等教学中,教师可自然而然地渗透法制教育和环保教育,养成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和自护能力。 2.借题发挥。 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发挥插图的作用,利用这个 “留空”处,触发学生思维活动,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讲解《养鱼》一文“养鱼的过程”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文中的插图,并指导演示,从而加深掌握饲养小金鱼的过程以及注意的事项。又如在《怎样认识岩石》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四幅插图,认识观察岩石特征的方法有看、摸、刻等。这种形象、具体、直观的情境教学,必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3.气氛渲染。 遵循教材中的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教材中的有关事物和情景,增强直观性,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潜移默化,深受教育。如《张衡和浑天仪、地动仪》一文,教师出示投影片——浑天仪、地动仪,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直观地认识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基本构造。从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刻苦钻研科学的兴趣。 二、“导之以行”——巧施德育的最佳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渗透不是孤立地、抽象地、静态地进行,而是应做到“内应外合”,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延伸、拓宽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之中去,构成一个全面教育的整体,使学生在玩中受益,在玩中求知,真正做到“行虽微而旨趣远”。 1.联系相关学科。 常识教学不仅本身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相关的联系。如教学《动物怎样过冬》一课,学生回顾语文课文《冬眠》中学过的方法。科学课文《太阳和太阳系》与语文课中《太阳》有相似之处,教师用不着多讲,这样课堂教学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类似的课文与语文有联系的还有:《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植物妈妈有办法》、《动物的进化》与《鲸》等。 2.凭借榜样力量。 科学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不少具有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好榜样。而小学生模仿性强,仰慕名人和英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榜样的示范效应,充分运用这些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去教育学生。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程序认识水、空气、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同时,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以此教导自己的行为实践。除此之外,教学《重力》、《热气球》等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牛顿、蒙特戈菲尔等科学家的故事,做相应的科学实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科学精神。 3.运用激励机制。 观察、实验是打开自然科学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开展一些科学知识竞赛、实验操作竞赛、科技制作展评等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如学了《物体的弹性》一课,教师可布置课外继续研究物体弹性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弹性的应用。如观察一辆自行车,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还可让学生学完《物体能传播声音》,做土电话;学完《压缩空气》,自制空气枪;学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寻找惯性现象等等,从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识。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 (70)

创设生本课堂 【摘要】:生本课堂强调要以生为本,要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做到教师眼中有学生,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并为不同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平台,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不断地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并逐步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这也是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很好的诠释。本文主要围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理念,真正在教学中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进行探讨。 【关键词】:个体差异生本课堂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好成绩,我们的老师往往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不重过程,只讲结果;不讲学生学习状况,只求答案标准统一。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保持教学的高分、高效,往往不舍得放手让学生表达个人的思维过程。而对于那些有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教学成绩的学生更是恨铁不成钢,会带着某些负面的情绪看待那些学习有一定困难,或者是与自己教学步调不一致的孩子,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全发展的。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早在古代社会,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他指出他学生的特性:子路果敢决断,子贡通情达理,冉求多才多艺,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因此,教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

开发。而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何采用相应的方法,既要发现他们潜能的优势,也要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以点带面,帮助每个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心,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了解学生树立公正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若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而对于学生的了解、把握,必须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对待,随时关注其发展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方法、教学评价等等,适应了不同类别学生,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二、梯度设计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差异,顾名思义是学生之间的不同,包括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知识基础等等,既然有差异,就不能一刀切,就要做到分类要求。在备课时,就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地显示优、良、中、差的层次梯度,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力所能及的桃子(有不同的收获)。这才能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这里,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是教学中必须做到的: (一)问题设计有层次

小学老师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提高威信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小学班主任面对6--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对班级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威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以“爱”生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有热爱学生的慈母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病,小到问寒问暖,促膝聊天,班主任心里必须时刻“装”着学生,尤其是能关心、爱护后进生。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叩响学生的心门。 二、以“情”辅威 传统观念认为管理就是控制,现代观念则认为管理就是服务。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环境,营造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也是素质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此,班主任仅作为具有爱心的“长者”出现是不够的,

还应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应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可通过“感情”这条纽带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以便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多挤出点时间参与同学们的活动,多渠道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三、以“德”树威 班主任的威望与号召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道德修养。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大,而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等时刻处于学生监督之下,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已。”班主任要自觉提高道德修养,要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施以正面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四、以“才”强威 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之所以巨大,学生之所以尊敬和依赖班主任,除了班主任的“德”之外,还与其“才”密切相关。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精通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做到业务过硬,又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如三字一话等)。试想,一个连自己担任的课程都不能胜任的班主任,怎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迎呢!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充电”,不断地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才”源不断。作为班主任,还应努力做到既专又博,涉猎广泛,具有多方面才能。比如你在联欢会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其实不然。在数学学习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如:认真细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本文首先从数学阅读的现状分析入手,然后探索了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接着阐述了数学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什么原因呢?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 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①对已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在阅读的新情景中的重现;②对新情景中的数学语句进行分解和组合;③对新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理解和记忆;④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现代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展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进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doc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 第1篇: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比例尺教学例谈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比例尺教学例 谈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比例尺教学例谈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王家镇小学刘元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没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发挥聪明才智及主动性,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设计尽可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学资源尽可能生成在预设之内。 片断一:情景创设 在比例尺一课的教学设计前,我了解到学生在社会课上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地图,因此就将教学从地图着手展开,使学生感受比例尺的由来、用途。 教师边问学生边出示一份中国地图:你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

生: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千米。 师:老师这里的是什么? 生: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师:那咱们的祖国画在这份地图上怎么这么小呢,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按照一定的比缩小了再画才这样的,不缩小是不可能画得下的。 片断二:“小小设计师” 比例尺的概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如果教师直接揭示,学生显然也能接受并理解,但这明显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探究的教学思想,因此我设计了“小小设计师”的教学环节,预设由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数据揭示比例尺的概念。 教师出示问题:“学校新建了一个游泳池,长是50米、宽是30米,你想不想一试身手,做个小小设计师呢?把这个游泳池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下的白纸上。 边讲边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并确定图纸上的长和宽;再绘制成平面图。 (2)分别写出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图上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并化简。 (3)完成后参加4人小组交流,重点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学生在老师宣布完要求后纷纷跃跃欲试,动手制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针对图纸的布局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设计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同的比例尺,即使相同的比例尺,效果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16开、32开和64开三种不同规格的白纸。 果不其然,学生的设计丰富多样:大部分图的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即比例尺)是1:1000或1:500,也有小部分图的比例尺是1:XX、3:500;一样大小的白纸上的平面图有大有小、不同的白纸上的平面图有一样大的;有的平面图显得比较美观,位置大小都适中,有的在白纸上只占了一个小角,有的平面图又显得顶天立地……这些都是我所期待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论文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创造性的人才。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的胜利军,培养新一代知识型劳动者是知识经济未来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儿童根据自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再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加强“双基”和思维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我的做法是: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实施主体性教育,主动性是创新精神的本质反映。而浓厚的兴趣是发展创进思维的促进剂,学生学会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并发出创新性思维的火花,有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例如:学生学完数的整除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游戏: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任意三位数,请第二名学生在这个三位数后面重写一遍,使之成为六位数。这时,让全体学生先用7去除这个六位数,在用11去除,在用13去除。“能整除吗?”学生们都在心里打上问号。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使他们大为诧异,这个数不但能使这些数整除,最后的商竟是开始的那个三位数。这时偶然吗?是什么原因呢?强烈的求知欲激励着他们。终于有举手了,三位数后面重复一遍得到的六位数正好是原来三位数的1001倍。1001分解质因数为7x11x13。所以那六位数肯定能被7、11.和13整除,而且最终商一定是原来那个三位数。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这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是科学发现的前凑。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课堂中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例如在讲完圆锥体体积的计算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长方体,体积是30立方厘米,若把横截成五段,表面增加48平方厘米。长方体的高是多少?”让学生自己讨论、想象,得出:把长方体横截成五段,共截了四刀,每截一刀就增加两个面,四切共增加八个面,由此得到底面积是48÷8=6 (平方厘米),所以长方体的高应是30÷6=5(厘米)。我们应多创设这样的问题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小学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工作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教师通过导入时设疑,新授时释疑,读书时质疑等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这几方面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导入时设疑,诱发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因为出于对某一问题的好奇,想急于求得解决,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时采用了猜数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开始上课,我要求学看图说出图意,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并独立完成,这时恰当设疑:“我是怎样猜出来的呢?你们也想掌握这个本领吗?”这样就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所在,从而以高度的积极性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授时直观释疑,引导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具体形象思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根据这一思维特点,我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利用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情趣,自我发现规律。、 三、读书时质疑,促进思维 在教学中,我通常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本,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对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从而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习惯。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后,我让学生看书阅读其内容时,有个学生质疑:“老师,被除数和除数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质疑后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行不行,而是引导他们用“具体数字试试看”,这样通过试验、讨论,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问,从而对商不变性质的外延和内涵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思维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做到了练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启发性,使学生能练一题,议一组、会一串。如在学商不变的性质,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开火车。 60-10( ) +30 ()-70()+60()-20() 80-40()+50()-70()+30()+20() 2.算一算。 20+20+40= 10+20+30= 10+30+50= 20+30+40= 80-10-50= 50-10-10= 90-60-20= 60-20-40= 70-50-10= 3.在括号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一、前言 近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我们的原定研究目标展开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我校生命教育具体体现为四句话:呼唤知识的生命态,彰显学生的主体位,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拓展课堂的时空度。最初申报“概念教学”课题时,我们也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全体数学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有意识地把本课题作为学校的总课题时,我们的研究一下子引起了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变得鲜活起来,凸显出更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来。近年来,围绕概念教学怎样让知识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来,让方法灵活起来,课题小组的实验老师们认真研讨探索,达成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的生成过程”。 (二)研究共识 “体验”“建构”“内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词汇更多地以一种实践的积极姿态出现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的角色任务、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充实。 (三)探讨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

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初步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们归纳为下面五句话: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因此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列兴趣,很有研究的必要。 2.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我们总结出下列几种主要引入方法: (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 (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观察引入。这种引入通常适用于揭示概念的属性、基本法则中。 3.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灵武二小徐晖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一、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用薄材实验再换成厚材,循序渐进,寻找规律。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校园搜索大行动”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

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电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电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三、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之学科整合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之学科整合:《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将复杂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 正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标准》为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把教学时难讲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一、引“趣”导入,唤醒情感触发点 赞科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

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巧妙而新颖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起学习的情感欲望,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与导入环节进行整合,在课的一开始就可以紧紧抓住孩子的眼球,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如《数的整除》复习课,我用课件出示:警察叔叔在一次围剿毒犯行动中发现了一个密码箱。为了收集证据,尽快让罪犯认罪,要用最短的时间破译密码。你们愿意根据提示帮助他们吗?提示:第一个数字是10以内的最大质数;第二个数字既有约数3,又是6的倍数;第三个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四个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谁能用最短的时间里破译密码,并说说你是怎样破译的?随着屏幕上出现的画面和解说,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境体验,营建探究畅游地 1、与问题情境整合,从问题延伸到数学 信息技术与问题情境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从问题延伸到数学。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展现森林中的小动物分别骑着装有圆形、方

中学德育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用心爱心专心 1

最新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标倡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喜欢玩,喜欢唱歌,喜欢表演与游戏,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想象。而以往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的单调,枯燥,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还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布置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成为他们的负担?那要真正从学生出发,注重实践性,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 【关键词】英语作业趣味性创造性 一直以来,我校学生英语家庭作业地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多数是应付式的完成。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英语家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不满意,因此就谈不上认真完成了。 目前,英语已成为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除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学活动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作业正是有效的手段,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就布置了大量的作业。但是因为作业形式的单调,枯燥,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放在首位。因此,如何设计好家庭作业,让作业有针对性、趣味性、复现性及层次性,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语言兴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存在问题及建议。 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的单调,枯燥,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的英语家庭作业失去兴趣,甚至是应付了事。 1.1学生学习方式未改变,作业习惯差 人本主义认为,自身具有学习能力,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可我们的部分学生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无法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有的甚至意识不到学习就是自己的责任。加之小学生好玩的天性情况就更糟了。只要开始玩,就一发不可收拾,把自己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抛到了九霄云外,即使有人提醒,也是身在桌旁心在外。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的素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范文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农村小学生解答应用题难的分析及解决方法学生姓名: 杨红学号: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学习层次: 本科年级: 12秋指导老师: 高井坪职称: 副教授教学点: 湖口九江广播电视大学论文目录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1三、论题的研究方法……………………………………………………………2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2五、参考文献……………………………………………………………………2六、论文提纲……………………………………………………………………5七、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81.宣传自己的事自己管的思想………………………………………82.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班规的自觉性……………………………8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94.制定学生自主管理机制…………………………………………………11八、建立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121.要建立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全员制…………………………………122.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123.树立典型…………………………………………………………………13 论文提纲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能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 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则必须依靠良好的班级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段丽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段丽 发表时间:2019-10-17T09:40:44.0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作者:段丽[导读] 乳山市畅园学校山东威海264500 小学科学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意味着科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德育、美育等多方面的重任。因此,在深入挖掘科学教材内容、寻找智育与德育结合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生极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好胜”“要强”“以我为中心”“散漫”,缺少应有的团结合作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也没有爱惜、整理器材的好习惯……这些德育问题无疑成了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教育任务。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我粗浅地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有渗透 小学科学在具体的教材编写中就渗透有大量的德育内容。如:讲授生活中的材料单元中《纸》这一课,当学生从书本中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后,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又通过课件展示了解到造纸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和水,同学们又感受到纸张来之不易,从内心发出要珍惜、节约用纸的呼声,并借此内容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发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教材中还有大量认识小动物的学习任务,如:《蚂蚁》《猫和兔》《它们都是鸟》《多样的动物》等等。我们经常会把小动物带进课堂学习研究。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它们的身体构造,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且要让学生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要珍爱生命、关爱周围的小动物。一个对小动物有爱心的孩子,必定会爱他的父母、老师、同学,爱他的班集体,将来也定会爱家乡、爱祖国。 二、注重探究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方法上,绝大部分内容都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特别要重视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以起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1.在探究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爱情器材、整理器材的好习惯。 对这些“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爱惜实验器材,觉得今天敲碎一支试管或烧杯,明天从家长那里拿钱来赔偿便了事了,针对学生这种不良的思想状态,教师不能放松,切不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反复对学生讲清爱护器材的意义,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器材。教师要以身作则,平时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学生养成爱惜器材的好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还会发现,在每次实验课后,虽然器材没有损坏,但实验桌上器材摆放乱七八糟,由此可见孩子们缺少整理器材的良好科学实验习惯。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在实验中爱惜器材,实验完毕后整理器材的好习惯。这些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也是我们科学课更好开展的基础和有力保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相互评价、共同进步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实验课后,小组之间根据实验纪律、仪器摆放、合作交流等方面互相评价,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发放流动小红旗,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会非常爱惜器材,也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实验结束,学生能自觉协助老师清理或清洁实验器材,整理放置好实验器材,渐渐地就会发现学生的实验习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实验课后,实验桌上实验器材摆放井然。当然,这些行为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 2.在探究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成了一条虫。”这句顺口溜,对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来说都有刺心的酸痛,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深思:我们的教育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呢?我们不仅要扪心自问。究其原因: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缺乏是我们长期教育中过于追求功利所致。新课程改革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不仅是种行为表现,而是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行为的综合体,给学生提供了协作交往与实践的情景与机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由于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以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们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智取瓶中球”的比赛,让同学们在玩中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设计一些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探究项目,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共同探究、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共同讨论实验结果,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自身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只要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永久效应。但目前我们的社会现实与学校的德育在很多地方存在着矛盾,如进重点中学、大学更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社会上很多人做了好事自己受伤却得不到社会相应的保障等等问题,都是造成当前学校德育事倍功半、成效甚微的状况。这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极力配合与统一,为学校德育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样才会使学校德育及各科德育渗透工作成为有效之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