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

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
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二、端脑的结构

层、内颗粒层和内锥体层,最后是多形层。重要的是第三层和第五层。

从他的结构上可看到里面有大个的锥体细胞(图中黄色区域),形状似锥体形。锥体细胞的神经细胞所发出的长轴突构成锥体束,这是运动神经元所具有的标志。

大脑皮层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的。它的进化过程分为3种。一种是原皮质,原皮质主要分布在海马和齿状回。另外比较古老的部分叫旧皮质,是嗅脑皮质的组成部分。原皮质和旧皮质,都是由3层细胞组成的,只有新皮质是由6层细胞所构成的。

2.大脑皮质的分区

从大脑半球的外侧面看,大脑的外侧部分有中央沟,在中央沟的前面,用红颜色标志的区域叫做中央前回。在中央沟后面的区域叫做中央后回。

在额叶有两个横回,分别是额上沟、额下沟,这两条沟将额叶分为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在颞叶的外侧叶的下方有两条横行的浅沟,分别叫颞上沟和颞下沟。这两条沟把颞叶分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在颞叶和枕叶的交接部分有一个缘上回,在他的后方有角回,这里面都有重要的功能定位。

从大脑半球的内侧面看。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向内侧翻转的区域叫中央旁小叶。大脑内侧面的最里面有一个非常坚韧的部分是胼胝体。与胼胝体的形状相类似的区域用黄颜色所标志的叫做扣带回。在顶叶与枕叶之间有一条很深的用深颜色来标记的一条沟叫做距状沟。在颞叶的内侧面叫做舌回,再向下、向前翻转,所看的区域叫做海马,然后再翻转过来的区域叫做钩,这就是海马、海马旁回以及钩的结构。这是从大体上看,他们的这些个分,分叶和分区。

3.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1)躯体感觉区:包括第一躯体感觉区,定位于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即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第二躯体感觉区主要是感觉痛觉的,定位于中央前后回下面覆盖皮质。

(2)视觉皮质:在距状沟两侧皮质是视觉皮质中枢。这一区域也叫做第11区。

(3)听觉皮质:定位于颞横回,包括第41区和42区两个区域。

(4)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皮质区:如图显示,第一是运动性语言中枢,俗称说话中枢。它定位于额下回的后部第44区。第二是书写中枢。它定位于额中回后部

第8区。如果额中回后部发生损伤,可能造成失写症。第三

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定位于角回,如果此位置受到损伤,

可能造成失读症。第四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它定位于颞

上、中回的后部第22区和缘上回第40,如果这个区域损

伤,就会出现感觉性失语。

(5)躯体运动皮质:从下图可看出,位于中央前回第

4区和第6区是躯体运动的皮质中枢。投射至上丘、脑桥网状结构,凝视中枢,眼球运动核的是头眼运动区。定位于额叶内面、第8区是补充运动区。

下图显示的是运动性和感觉性皮质中枢。A侧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B侧是运动中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足部位于大脑的内侧面,翻转一下,在大脑的外侧面分别投射到大脑的中央前回和中央。感觉性的是在中央后回,运动性的是在中央前回。

(二)大脑白质

大脑白质由神经纤维来构成的,由神经胞体发出的不同长短形成不同的神经纤维,他们聚集形成了不同的神经纤维束。

根据形成的不同,长短的不同,大脑白质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连合纤维,那么什么是连合纤维呢?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它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3部分。第二类是联络纤维,位于大脑半球内,包括不同的有钩束、上纵束、下纵束和扣带。第三类是投射纤维,是上、下行的纤维。它的行程比较长,从大脑皮质可以一直向下传达的脊髓,也可从脊髓向上一直传达到大脑皮质。

1.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

(1)胼胝体corpus callosum:位于居大脑纵裂底,由连合纤维构成,呈厚板状。 从下图正中矢状切面看,可包括 嘴、膝、体(干)、 压四部分。

(2)穹窿 fornix:从下图可看出,它是由成对的束状结构构成的,为投射纤维。位于丘脑、第三脑室上方呈X形。它包括一体四柱(松果体、2个前柱、2个后柱)。

2.联络纤维 associationfiber

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它由长、短纤维组成。短纤维叫弓状纤维,就是相邻大脑沟回的神经纤维,长纤维由钩束、上纵束、下纵束和扣带组成。

如下面的示意图,从大脑的外侧面看,在同侧大脑半球之内比较长的神经纤维束,在前方额叶到颞叶之间的叫做钩束。从额叶向后一直到枕叶的部分叫做上纵束。其中还有一部分神经纤维向下与颞叶相互连接,叫做弓状束。从大脑的内侧面看,在大脑的颞叶和枕叶之间形成的一个纤维束,叫做下纵束。与胼胝体的扣带回同行的神经纤维束叫做扣带。另外还有更短的神经纤维束,叫做弓状纤维,相邻的大脑沟回的联络纤维是由钩状,弓状纤维组成的。

3.投射纤维 projectionfiber

投射纤维是从大脑皮质到下面各个脑区的,以及一直到脊髓的这些纤维,这些纤维相互的来回行走,经过一个特殊的位置叫做内囊(internal capsule)。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它分为前肢、后肢和膝部三部分,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区域叫前肢,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区域叫后肢,前、后肢之间的拐点叫膝部。内囊在横断面上呈“><”形,如下图显示。

那么内囊所通过的投射纤维包括哪些呢?从下图可看出,内囊通过的投射纤维包括上行纤维和下行纤维。其中上行纤维包括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视辐射(内囊后部)、 听辐射(内囊后部)及其它纤维束,下行纤维包括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皮质脑干束(内囊膝部)、 皮质桥束 (前肢)、顶枕颞桥束(后肢)及其它纤维束。

(三)基底核 basal nuclei

根据基底核的形态,基底核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

状核和杏仁核。如图显示,蓝颜色的核团,形状像个豆瓣

似的叫做豆状核。绿颜色的拖着一个常常的尾巴叫做尾状

核。尾状核包括核头、核体和核尾三部分。在尾状核的尖

端,有一个很小的黄颜色的结构是杏仁核,另外像屏障样

的结构是屏状核。

从下图的断面图可看出,位于中间区域呈绿颜色的,

有两道纤维分隔的部分是豆状核。尾状核在断面上被切

断,显示出两个绿颜色断面。在豆状核的外面,有一个很

薄很薄的结构,就是屏状核。

基底核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与豆状核之间,杏仁核位于钩的深面。纹状体又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尾状核包括头、体、尾三个部分。豆状核分为3个部分,最外侧的叫做壳,里面的两个部分叫做苍白球。苍白球又叫做旧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最外面的壳统称为新纹状体。

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在大脑不同区域,基底核他们所发出的神经纤维。首先豆状核最外面的壳它所接受的神经纤维是从丘脑发出的本体感觉、躯体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的神经纤维,到达相应的区域,主要的躯体感觉神经纤维到达中央后回,广泛的联系以后,再从大脑的不同区域发出神经纤维达到壳。在豆状核内侧的两个区域叫做苍白球,内侧苍白球、中间区域及外侧苍白球它们发出的神经纤维可直接到达丘脑。

除此之外,在基底核的神经纤维联系当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中脑的黑质,由中脑的黑质发出来的神经纤维到达壳,到达壳以后经过他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来分别控制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进而调节整个躯体的锥体外系运动。如果这个区域发生一些障碍,我们最常见的巴金森氏病就是由于多巴胺能的神经

元退化,造成多巴胺递质降低而出现的一些症状。

导致巴金森氏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下图显示的是整个的蛛网膜、从脑脊液的产生及它的循环途径。脑室里面存在有脑脊液,脑脊液是由脉络膜产生的,脉络膜是由脉络丛所产生的。脑脊液是透明清亮的液体。由脉络膜产生脑脊液可经过两个侧脑室,然后经过室间孔进入到第三脑室,进入到第三脑室后,经过中脑髓管到达第四脑室。通过第四脑室的3个孔、2个外侧孔和一个中央孔进入到蛛网膜下腔。进入到蛛网膜下腔以后,脑脊液就形成一个水样的囊泡,充满了蛛网膜下腔,对大脑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然后经过蛛网膜下腔以后,到达大脑顶端的蛛网膜颗粒,再由蛛网膜颗粒回流到静脉。

(五)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加上与它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如杏 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和中脑被盖等组成。它的特点是发生上较古老,纤维联系复杂。从下图看出黄颜色所示的区域就是边缘系统。

下图是大脑内侧面图,图中显示的是边缘系统的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

三、端脑断层的解剖学结构

首先在下图的小图上面做个定位。如果在这个定位上面,做一个水平切面,就能看到大脑的切面结构。首先看到的是额叶,前面的额脊和后面的枕脊。在这里面中间的区域都是白质。外面的带有沟回的、颜色比较深的区域都是灰质。那么在这里面要进行定位,定长轴的位置。

我们再向下切一刀可看到里面的结构,如下图,中间的这个区域就是胼胝体。我们可看到胼胝体的体部。两个空腔是侧脑室,然后在侧脑室的深层,我们看到这里面有一个神经的核团区域,就是尾状核,这里面只能看到尾状核的核体。

下图是核磁或者CT上所能显示到的。中间的白色区域是脑室。还可看到胼胝体。

再向下一个断面,如下图,我们可看到侧脑室、胼胝体、胼胝体的膝部。中间的部分是透明隔。还可看到尾状核的大部分(包括尾状核的核头、核体)、背侧丘脑,带颜色的就是在脑室里面形成脑脊液的脉络丛。然后我们可看到两侧结构是一样的区域是丘脑。

然后我们再向下做一个切面,如下图,我们可看到更多的结构。包括上图看到的一些结构(侧脑室、脉络丛、透明隔和胼胝体)的延续。还有基底核的一些结构(尾状核的核头)、侧脑室、胼胝体前面的膝部和后面的压部。

再向下一个切面,如下图,我们可看到豆状核已经全部显示出来,包括内囊,可看到内囊的结构,包括内囊的前肢、膝部和后肢。后面显示的是视辐射。如果内囊出现了损伤,就会出现对侧的躯体感觉障碍,对侧的全身运动障碍,以及对侧视野的偏盲。还可看到侧脑室、胼胝体、中间的后丘脑和尾状核。

再向下一个切面,可显示出豆状核的壳、内囊、内侧苍白球和外侧苍白球,里面显示的是岛叶、颞横回、侧脑室。在侧脑室的前方有很小的一个核团是尾状核的核尾、核头,从上面跨越过来的两个断面是侧脑室。

再向下一个切面,如下图,内囊的结构非常清楚的显示出来,在里面侧脑室的前方已经看到的很少了,在后方显示的是后面的后角,还可看到内囊的前肢、后肢和膝部、视辐射。后丘脑及松果体。

再往下一点,可看到基底核、豆状核的壳、位于外面的屏状核、位于壳的内侧的是苍白球,分别是内侧苍白球和外侧苍白球。另外还可看到尾状核的核头、尾状核的核尾、岛叶、连合纤、穹窿和海马。

四、小结

出它们的结构,这有助于掌握CT或者MRI图像。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六)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眶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2 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3岛盖:额叶,顶叶,濒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 2基底核的位宜: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内,有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4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为新纹状体 腓肮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而上呈弓形宽厚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嘴,膝,干,压部丿并腮体嘴向下连于终板,耕臆体纤维呈辐射状向前后及两侧分别形成额釘?,枕gan,半卵圆中心的主要纤维联系左右侧大脑半球的额叶,枕叶,顶叶,顺叶 5前连合:位于穹窿柱前方的终板内,呈“X”形,构成第三脑室前臂的一部分 6穹窿: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朿,分为脚,体柱三部分 内囊: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为。 7辐射冠:投射纤维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称为辐射冠 8半卵圆中心:横断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丿并肮体的辐射线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组成 3间脑分布: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侧临内囊,内侧而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脳,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1松果体位宜:位于耕肮体压部的下方,以柄附着于第三脑室后部 临床意义:松果体偏离正中线是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信号 9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 10小脑延髓池: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侧部,向前连通第四脑室, 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下后动脉经过

11桥池:又称脑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而与枕卄斜坡之间,扁且宽阔,向上连通脚间池,向后连通小脑延髄池,内有基底动脉通过 12大脑大静脉池:位于第三脑室后方,向上至耕肮体压部,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等 21中脑周囤的脑池有脚间池,四叠体池,环池,鞍上池 13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 14大脑外侧窝池:又称大脑侧裂池,为额叶,顶叶,额叶,岛叶之间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隙,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深静脉通过 15虹吸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为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16空蝶鞍:在II型或III型蝶鞍,若蛛网膜下隙异常扩张并突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则垂体被压与鞍底.CT 或MRl 图像上岀现空蝶鞍 17蝶鞍:位于颅中窝中央部,包括前床突,交叉前沟,鞍结节,垂体窝,鞍背和后床突 20大脑深部的白质包括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纤维 4下丘脑包括的结构: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 5脑室系统组成: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中脑水管 6侧脑室分布: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 8视交叉与蝶鞍及垂体的关系:①正常型(87%)视交叉直接位于垂体和鞍膈中部的上方②前宜型3%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或及前方③后置型10%视交叉的后缘位于鞍背上方或后方 2侧脑室中央部境界:顶壁为耕砥体,内侧壁为透明隔,下壁是穹窿,背侧丘脑,侧脑室脉络丛和尾状核 3第四脑室位宜: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连通:向上借中脑水管连通第三脑室,向下连通脊髓中央管 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近似五角形,前方为脑桥,后外侧是小脑上脚和齿状核:中部呈五角形,可见三角形或新月形;下部常呈棱形或三角形,前方是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4海绵窦的位宜: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在垂体窝前后方各有海绵间窦相连,形成彼此交通的环状窦

系统解剖学口诀(整本书全部的)

-----运动系统-----全身骨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 分开记;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各部椎骨特点椎骨外形不规范,各有特点记心间;颈椎体小棘发叉,横突有孔很明显;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胸骨歌诀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刀尖;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是特点。颅骨歌诀颅骨二十三块整,脑面颅骨要分清;脑颅八块围颅腔,腔内藏脑很适应;额枕筛蝶各一块,成对有二颞和顶;面颅十五居前下,上颌位居正当中;上方鼻骨各一对,两侧颧骨连颧弓;后腭内甲各一块,犁骨膈于鼻腔中;下颌舌骨各一块,全部颅骨均有名。鼻旁窦歌诀鼻旁窦骨内藏,都有开口通鼻腔;内含空气减额重,发音共鸣如音箱;上颌窦腔最为大,开口较高引不畅;各窦名称要熟记,开口位置莫遗忘;病人有了鼻窦炎,请你诊断心不慌。脊柱的韧带歌诀脊柱韧带,三长两短;腰椎穿刺,棘上棘间;再透黄韧,进入椎管。脊柱形态歌诀前观脊柱有特点,上细下粗尾部尖;粗粗细细有道理,承受压力密相关;翻过脊柱后面观,棘突连成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伸,大椎棘突有特点;前后观过侧面观,四个弯曲很明显;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身体直立减震荡,线条大方又美观。胸廓歌诀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隔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吸气下降呼气升;各经随着年龄变,肋间增宽有毛病。肩关节歌诀肩关节有特点,肱骨头大盂较浅;运动灵活欠稳固;脱位最易向下前。肘关节歌诀肘关节很特殊,一个囊内包三组;肱桡肱尺桡尺近,桡环韧带尺桡付;屈肘三角伸直线,脱位改变能查出。手腕骨歌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钩骨;摔跤若易折,先查舟月骨;掌骨底体头,指骨近中远。膝关节歌诀膝关节最复杂,全身关节它最大;内含两块半月板,前后韧带相交叉;下肢运动很重要,能屈能伸实可夸。跗骨歌诀一二三楔骰内舟,上距下跟后出头。颅底内面歌诀内观颅底结构多,分为前中后颅窝;高高低低象阶梯,从前向后依次说;前窝中部有筛板,鸡冠下对鼻中隔;筛板有孔眶坂薄,颅部外伤易骨折;眼窝出现瘀血斑,“血脊”①鼻漏莫堵塞;中窝中部有蝶鞍,上面有个垂体窝;窝内容纳脑垂体,颈动 脉沟两侧过;两侧孔裂共六对,位置对称莫记错;蝶鞍前方有“两个”②,都与眼眶连通着;卵圆棘孔加破裂,蝶鞍两侧各一个;中窝易折有特点,血脊耳漏破鼓膜;岩部后为颅后窝,枕骨大孔很清楚;大孔外侧有三洞,门孔加管各一个;枕内隆凸两侧看,横连“乙”③状象条河。注:①血液和脑脊液。②指视神经孔眶上裂。③乙状窦沟。新生儿颅骨歌诀新生 儿颅骨有特点,头大脸小颊饱满;额顶骨间有前囟,闭合约在一岁半;哭闹生病细观察,高低变化很明显。膈肌歌诀膈肌圆圆顶臌隆,上下分隔腹和胸;收缩下降胁吸气,舒张呼气向上升;腱①肌②三个孔,想想各有谁贯通?注:①腱:膈肌中心腱。②肌:膈周围 部为肌质。-----消化系统-----咽歌诀咽部分三鼻口喉,前壁开口气食流;上通鼓室下通喉,吞咽闭气不用愁。食管与胃歌诀食管三段颈胸腹,三个狭窄要记住;胃居剑下左上腹,二门二弯又三部;贲门幽门大小弯,胃底胃体幽门部;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断莫延误。小肠歌诀小肠弯又长,盘曲在腹腔;上段十二指,中下空回肠;全长约五米,空回二三量。

断层解剖学测试题

断层解剖学测试题 Neuropil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In neuroanatomy, a neuropil is a region between neuronal cell bodies in the gray matter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 consists of a dense tangle of axon terminals, dendrites and glial cell processes. It is where synaptic connections are formed between branches of axons and dendrites.[1] White matter, which is mostly composed of axons and glial cells, is generally not considered to be a part of the neuropil.[citation needed] On a coarse scale, nervous tissue (ignoring blood vessels etc.) is composed of the cell bodies of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and their processes or protrusions. For neurons, these are dendrites, dendritic spines and axons. Dendrites collect input from other neurons, which is processed by the neuron (in both its dendrites and its cell body) and propagated to other cells via axons, which act as long-distance cables. At the end of an axon synapses are formed, serving as chemical junctions to other cells. In neuroanatomy, a neuropil is a region between neuronal cell bodies in the gray matter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 consists of a dense tangle of axon terminals, dendrites and glial cell processes. It is where synaptic connections are formed between branches of axons and dendrites.[1] White matter, which is mostly composed of axons and glial cells, is generally not considered to be a part of the neuropil.[citation needed] On a coarse scale, nervous tissue (ignoring blood vessels etc.) is composed of the cell bodies of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and their processes or protrusions. For neurons, these are dendrites, dendritic spines and axons. Dendrites collect input from other neurons, which is processed by the neuron (in both its dendrites and its cell body) and propagated to other cells via axons, which act as long-distance cables. At the end of an axon synapses are formed, serving as chemical junctions to other cells. 第一章 头部 1、什么是断层影像解剖学? 2、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有那些? 3、什么是CT值? 4、什么是伪影? 5、什么是空间分辨力? 6、什么是窗位和窗宽? 7、什么是部分容积效应? 8、什么是周围间隙现象? 9、什么是T1和T2加权像? 10、绘图说明脑室顶部层面的断层影像解剖。 、绘图说明大脑大静脉池层面的断层影像解剖。 11. 12、绘图说明鞍上池层面的断层影像解剖。 13、小脑幕的CT图像有那些表现类型?画简图说明。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六)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 眶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2 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3 岛盖:额叶,顶叶,颞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 2 基底核的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内,有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4 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为新纹状体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宽厚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嘴,膝,干,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胼胝体纤维呈辐射状向前后及两侧分别形成额釬,枕gan,半卵圆中心的主要纤维联系左右侧大脑半球的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5 前连合:位于穹窿柱前方的终板内,呈“X”形,构成第三脑室前臂的一部分 6 穹窿: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脚,体柱三部分 内囊: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为。 7 辐射冠:投射纤维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称为辐射冠 8 半卵圆中心:横断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线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组成 3 间脑分布: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侧临内囊,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1 松果体位置:位于胼胝体压部的下方,以柄附着于第三脑室后部 临床意义:松果体偏离正中线是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信号 9 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 10 小脑延髓池: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侧部,向前连通第四脑室,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下后动脉经过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眼球纤维膜 A.是眼球壁的最内层 B.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C.全层均透明 D.前1/6部分为角膜 E.后5/6为睫状体 2.对角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富有血管 B.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C.无色透明 D.占纤维膜的前1/6 E.微向前凸 3.角膜 A.色白半透明 B.无屈光能力 C.表面盖有一层球结膜 D.富有感觉神经未梢 E.富有淋巴管 4.巩膜 A.占纤维膜的后5/6 B.透明 C.棕黑色 D.前方与晶状体相连 E.具有屈光作用 5.对巩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致密坚韧 B.占纤维膜的后5/6 C.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巩膜静脉窦 D.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功能 E.是脉络膜的一部分 6.关于眼球的描述,哪项错误 A.位于眶内,借筋膜连于眶壁 B.其后部经眼神经与脑相连 C.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 D.略呈球形 E.具有屈光成像和感受光刺激的功能

7.眼球血管膜 A.位于眼球最外层 B.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C.富有神经、血管和色素细胞 D.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E.呈棕黑色 8.虹膜 A.为血管膜的最前部,位于角膜的后方B.虹膜内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骨骼肌C.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 D.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E.呈圆盘形 9.沟通眼球前房和后房的是 A.虹膜角膜角 B.巩膜静脉窦 C.瞳孔 D.泪点 E.前房角 10.睫状体 A.位于虹膜的外后方 B.是血管膜最肥厚的部分 C.是吸收房水的部位 D.睫状肌的舒缩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E.睫状肌属平滑肌 11.脉络膜 A.位于血管膜的前部 B.外面与巩膜疏松相连 C.薄而柔软 D.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 E.有营养眼球内组织的作用 12.具有感受强光和辨色能力的是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节细胞 E.视细胞 13.看近物时,使晶状体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睫状小带紧张 B.睫状肌收缩 C.晶状体具有弹性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 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 血液循环中心,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 较多。 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 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个指头并列长度,命名为“十二指肠”。他还命名了“前列腺”、“睫状体”、“视网膜”、“乳糜管和淋巴”。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 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 这部书是16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公元1457-1519年)解剖过3O多具尸体,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他将空气吹人肺,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他 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 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 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 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 1578-1657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 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 , 1628-1694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 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 基础。 19世纪,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 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等巨著问世,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 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 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 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 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线计算机断层成 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 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 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 等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推动了对心的内部结构、心段、肺段、肝段、肾段等器官内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随着器官移植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习题

第三章运动系统【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骺 2. 骨髓 3. 椎间孔 4. 椎管 5. 胸骨角 6. 肋弓 7. 关节腔 8. 椎 间盘9. 黄韧带10 . 腹直肌鞘11. 腹股沟管12. 斜角肌间隙13. 乳突 二、填空题 1. 运动系统包括(),()和()三部分。 2. 成人全身骨共有()块。按其所在部位分为(), ()和 ( )。 3. 根据骨的外形,可将骨分为 ( ), (),()和()四类。 4. 骨的构造主要由 (),(),(),血管和神经组成。 5.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的()三部分。 6. 骨髓位于()的()间隙内。可分为有 ()功能的() 和失去 ()功能的()两种。 7. 躯干骨包 括24 块( ),1 块 ( ),1 块 ( ),1 块 ( ),和 12 对 ( ) 。 8. 脊柱是借 7 块 ( ),12 块 (),5 块(),1 块(),1 块()和 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9. 胸廓是 同 12 个 ( ),12 对 ( ),1 个 ()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10. 每块椎骨由位于前方的()和后方的 ()结合而成,它们共同围成( ) 。 11. 从侧方观察,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其中 ()曲和()曲凸向前,而() 曲和()曲凸向后。 12. 脊柱有很大的运动性,可做 ( ), (),(),()和()运动。 13. 脊柱有(),()和()功能。 14. 胸骨自上而下分为(),()和 ()三部分。 15. 胸骨柄与体之间向前微凸的角称 (),两侧接(),该角作为()的标 志。 16. 关节面覆盖有(),它和关节囊的()共同围成关节腔。 17. 连结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叫 ( ),其中央部分称 (),周围部分称 ()。 18. 不成对的脑颅骨包括(), (),()和()四块。 19. 成对的面颅骨有(),(),(), ( ), ()和()六对。 20. 上肢带骨是()和()。自由上肢骨包括 (),(),(),( ) , ()和()。 21. 下肢带骨即()。自由下肢骨包括(), (),(),(),( ) , ()和()。 22. 骨盆由 2 块(),1 块 ( )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 成。 23. 肩关节由)和肩胛骨的()构成。

人体解剖学试题与答案+人体解破图图解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转载自う沐馨ル゜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D )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C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2.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B )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口 C.借环甲膜连与舌骨 D.下角与杓状软骨形成关节 E.以上说法全错 3.右主支气管的叙述何者正确:(B) A.细而长 B.粗而陡直 C.异物不易落入 D.前方有下腔静脉 4.胸膜腔:(A) A.呈负压状态 B.完全位于胸腔内 C.两侧胸膜腔相通 D.内容纳肺 E. 胸膜腔只有一个 5.喉腔最窄处为:(B )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口 D.与气管相连处 E. 前庭襞 6.喉室是:(C )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 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7.肺尖和胸膜顶突入颈根部的位置是(C ) A.高出锁骨外侧份以上2-3厘米 B.高出锁骨中份以上2-3厘米 c高出锁骨内侧份以上2—3厘米 D.高出胸锁关节以上2厘米 E高出第一肋以上2~3厘米 8.在直立姿势下炎症的脓液最不易引流的鼻旁宴是(E ) A.筛窦前群B.筛窦后群C额窦 D.蝶窦E上颌窦. 二、D型选择题 1.声韧带连于哪两者之间(AE ) A.杓状软骨声带突B.会厌软骨下端C.甲状软骨下角D.喉结 E.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 2.下列哪两种胸膜转折处形成较深隐窝(AC ) A.膈胸膜B.纵隔胸膜C肋胸膜D.脏胸膜E. 胸膜顶

3.前庭裂界于哪两者之间(BC ) A.咽腔B.喉前庭C. 喉中间腔D. 声门下腔E. 口腔 三、填空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呼吸道__和_肺__两部分组成。 2.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是_上颌窦_, 并开口于_中鼻道_。 3.覆盖在固有鼻腔内的粘膜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_____嗅部____和_呼吸部__两部。 4.肺和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处,分别于____第6肋___和___第8肋____相交。 5.喉腔内有两对粘膜皱襞,下方的一对称____声襞_, 此对结构间的裂隙称__声门裂_。 6.鼻旁窦包括额窦___筛窦____蝶窦、上颌窦四对,其中___上颌窦___最大。 7.下呼吸道包括___气管__、支气管_及其分支。 8.肺内侧面的中部有一长圆形的凹陷,称__肺门_,出入此处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__肺根__。 四、名词解释 1.肋膈隐窝 2.胸膜腔 3.肺门4.肺尖体表投影5.声门裂6.气管权 五、简答题 1.喉腔分为哪几部 2.简述鼻旁窦及其开口部位。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B 6、C 7、C 8、E 二、D型选择题 1、AE 2、AC 3、BC 三、填空题 1、呼吸道肺 2、上颌窦中鼻道 3、嗅部呼吸部 4、第6肋第8肋 5、声襞声门裂 6、筛窦上颌窦 7、气管,支气管 8、肺门,肺根 四、名词解释 1、壁胸膜不同部分,在移行处呈锐角转折,在转折处形成间隙,深呼吸时,肺也不能充满其间,胸膜腔的这些间隙称胸膜隐窝。其中最大的胸膜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2、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潜在的浆膜腔隙,称胸膜腔。两侧胸膜腔互不相通,腔内为负压。 3、肺内侧面中部有一长圆形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在肺门的附近还有支气管肺淋巴结。 4、经胸廊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处。 5、喉腔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它可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部分。 6、气管从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第4、5胸椎之间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权处称气管杈。 五、简答题 1.答: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2.答:鼻旁窦共有四组,它们分别是: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皆与鼻腔相通。额窦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3、端脑 期末重点整理

端脑 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前脑泡演化而来。组成:左右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大脑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 (1)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主要的沟和裂: 裂:大脑纵裂、大脑横裂、胼胝体 面: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 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5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脑岛 1. 外侧面 3沟: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4回: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2、内侧面 3、下面 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是脑的最重要部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1)第Ⅰ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 中央前回最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下肢肌肉 中央前回中部→上肢肌肉 中央前回下部→头部肌肉 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 ③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2)第Ⅰ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3、1、2) 中央后回中部→上肢躯体感觉 中央后回下部→头部躯体感觉 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③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3)视觉中枢距状沟周围的枕叶皮质(17区) 一侧半球视区:接受同侧半视网膜;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 一侧视觉中枢受损:会引起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4)听觉中枢颞横回(41、42) 一侧半球听觉中枢:接受两耳的神经冲动 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会引起全聋 (5)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临床:此区受损,手运动正常,但不会写字——失写症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1/3(44、45)临床:此区受损,发音正常,不能用语言表达——运动性失语 听讲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22)临床:此区受损,听觉正常,但不理解语言的含义,答非所问——感觉性失语 阅读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9)临床:此区受损,视觉正常,但不理解文字含义——失读症 平衡觉区:中央后回下部;嗅觉区:海马旁回钩内侧部及附近;味觉区:中央后回下端;内脏活动皮质中枢:边缘叶 3、 .端脑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髓质:表层下的白质;基底核:埋在白质深部的灰质团块;侧脑室:端脑的内腔 I、基底核 豆状核苍白球旧纹状体 ⑴纹状体壳 尾状核新纹状体 ⑵屏状核⑶杏仁体 2. 侧脑室 4、 大脑半球髓质3种纤维组成 (1) 联络纤维 连接同侧半球各叶与回之间的纤维 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各叶:上纵束、下纵束、钩束、扣带 (2) 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 ①胼胝体②前连合③穹隆和穹窿连合 (3)投射纤维 连接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白质板)“V”字形,分为前肢、膝、后肢 (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主要有额桥束和由丘脑背内侧核投射到额叶前部的丘脑前辐射 (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有皮质核束,该束纤维是从中央前回下 1/3(躯体运动区头面部代表区)发出的纤维下行到脑干各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 (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经丘脑豆状核部的下行纤维束为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和顶桥束等,上行纤维束是丘脑中央辐射和丘脑后辐射(图17-78)。其中皮质脊髓束是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的至脊髓前角运动核的纤维束。而丘脑中央辐射是丘脑腹后核至中央后回的纤维束,传递皮肤和肌、关节的感觉,如此区受损,则导致对侧半的躯体感觉障碍。经豆状核后部向后行的纤维有视辐射及枕桥束,前者由外侧膝状体到视皮质;后者由枕叶至脑桥核。经豆状核下部向外侧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 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 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 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孔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蝶窦 D. 筛窦中小房 E. 筛窦后小房 6、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群 D. 筛窦中群 E. 以上都是 7、在直立姿势下,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 ) A.额窦 B.蝶窦 C.上颌窦 D.筛窦 E.以上都不对 8、下列何骨属于长骨( ) A.第八肋骨 B.舟骨 C.趾骨 D.跟骨 E.椎骨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 A.消化系统B.脉管系统C.免疫系统D.内分泌系统E.感觉器10、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 A.位于骨骺内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啊 12、胸骨角( ) 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 C.两侧平对第2肋D.两侧平对第2肋间隙 E.两侧平对第3肋 13、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 ) A.骶前孔B.骶后孔C.骶岬D.骶角E.骶管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 ) A.肩峰B.肩胛冈C.肩胛下窝D.喙突E.滑车切迹 15、桡神经沟位于( ) A.肱骨 B.桡骨 C.股骨 D.胫骨 E.尺骨 16、蝶窦开口于( )

断层影像解剖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human sectional anatomy)是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影像解剖学有以下特点:①能在保持机体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准确地显示其断面形态变化及位置关系;②可通过追踪连续断层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③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是断层影像技术对疾病作出诊断并进行介入性治疗的形态学基础。 发展历史 断层解剖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早在16世纪初就被用于人体解 剖的研究。当时,意大利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Vesalé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17世纪,一些学者分别展示了脑、眼和生殖器等的断面。18世纪,Haller、S.Soemmering和Vicq d’Azgr绘制了脑的各种断面图;Camper镌印了盆部的纵断面图;Scarpa则用盆部的断面来表达取石手术途径。16~18世纪,阻碍断层解剖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使尸体变硬以维持结构于原位的方法。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是人体断层解剖学发展的重

要时期,一是完善了断层解剖方法,再一个是出版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荷兰解剖学家Riemer(1818)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 并出版了图谱。Gerota(1895)将5%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从而完善了冰冻切片法。目前,仍沿用这个原则制备人体断层标本。Huschke(1844)利用18个月的女孩尸体发表了10 幅颈、胸、腹、盆的横断面图,这些精美而有用的断面令他兴奋不已。伟大的俄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Pirogoff于1852年至1859年间以天然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断层解剖学著作。这部巨著包括五卷:一卷八开本的描述资料共796页和四卷包括213幅断面图的特大对折本,其断面含有头部横断面、胸部横、矢状断面、男女腹部的横、矢、冠状断面和四肢的横断面。法国人Gendre(1858)用石膏包埋尸体,制备了含有25个断面、自然大小的全身各部的横、矢和斜状断层解剖学图谱,每个断面伴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德国人Braune(1872)完成了人体各部三种基本断面的解剖学图谱,并仔细描述了器官的毗邻和评述了前人的工作。他的著作再版两次,并被译成英文。Henke在读到其第二版时便注意到了通过断面来进行结构重建的问题,他重建了心脏并将其轮廓投影至胸壁。Rudinger(1873)、 Dwight(1881)和Symington(1887)分别研究了儿童的断层解剖。Dalton(1885)出版了三卷脑断层解剖学图谱,横、矢、冠状断面各1卷,图片由离体脑断层标本黑白照片与相应线条图组成,文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试题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试题 人体解剖学, 运动 绪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2.胸骨线 3.冠状轴 4.正中矢状面 二、问答题 1.试述腹部的常用分区。 2.试述解剖学姿势与立正姿势的区别。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腿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为沿胸骨外侧缘最宽处所作的垂直线。 3.又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的轴。 4.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等的两半。 二、问答题 1.通常用2条水平线和2条垂直线将腹部划分为9个区。上水平线为经两侧肋弓最低点(第10肋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两侧髂结节的连线;2条垂直线为经左、右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线。腹部9个区包括:上腹部的腹上区和左、右季肋区,中腹部的脐区和左、右腰区和下腹部的腹下区和左、右髂区。 2.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腿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立正姿势的区别为足后跟并拢,足尖呈45°角向前分开;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内 骨学练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骺软骨 2.骺线 3.骨密质 4.骨松质 5.板障 6.骨膜 7.骨髓 8.胸骨角 9.肋沟 10.肋弓

11.翼区 12.颞下窝 13.泪囊窝 14.翼腭窝 15.蝶筛隐窝 16.鼻旁窦 17.颅囟 18.桡神经沟 19.弓状线 20.髂耻隆起 二、选择题 A型题 1.属于枢椎上的结构 A.齿突凹 B.上关节凹 C.肋凹 D.侧块 E.齿突 2.关于胸椎 A.第1胸椎呈环型 B.椎体上有肋凹 C.棘突呈板状 D.椎孔最大 E.有椎体钩 3.骶骨和髋骨都有的结构 A.月状面 B.耳状面 C.弓状线 D.粗线 E.髋臼 4.不成对的面颅骨有 A.腭骨 B.额骨 C.舌骨 D.鼻骨 E.泪骨 5.成对的脑颅骨有 A.颧骨 B.犁骨 C.枕骨 D.顶骨 E.筛骨 6.颅后窝有 A.颈动脉沟 B.乙状窦沟 C.外耳门 D.三叉神经压迹 E.筛孔 7.参与构成人字缝的颅骨有 A.额骨 B.额骨和顶骨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分支之一,是以断层影像为导向,以人体断层结构为学习研究内容,分解剖析断层中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面,以岛环状沟与额叶、顶叶、颞叶相分界,此三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扣带回向后延伸,位于距状沟前部前方的缩窄部分称为扣带回峡。 嗅三角由内侧嗅纹、外侧嗅纹和嗅结节围成,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旧纹状体:豆状核的内侧部,即苍白球。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称为新纹状体。 屏状核位于豆状核的外侧,其内侧面平坦,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 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下方行向前并相互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两侧穹窿,呈三角形的薄白质板称为穹窿连合。 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为内囊。 透明隔腔: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又叫第五脑室。 背侧丘脑:呈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其外侧面被大脑半球所覆盖,且与内囊相邻;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侧壁,上(背侧)、后面各有一部分暴露于侧脑室底。 在枕的下外侧有隆起的内、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 内囊后支后部两个重要的传导束:视辐射投射到距状沟上下皮质,听辐射投射到颞横回。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部分人还可见到发育变异的第五脑室和第六脑室。 侧脑室:侧脑室前角为室间孔以前的部分,深入额叶;侧脑室中央部位于室间孔与胼胝体压部之间;侧脑室后角伸入枕叶;侧脑室下角最大,进入颞叶。 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有两个纵行隆起,背侧者称为后角球,由胼胝体枕(后)钳形成;腹侧者较大称为禽距,由距状沟前部的皮质陷入而形成的隆起。 侧脑室下角的底壁上有两个隆起,内侧部的隆起称为海马,由海马沟底的皮质陷入脑室而形成。 侧脑室下角外侧部的隆起称为侧副隆起,由侧副沟深陷入侧脑室下角形成,其后端呈三角形膨大,称为侧副三角。 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终板:前连合和视交叉之间的薄层灰质。 穹窿室:又称第六脑室,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干呈水平位的腔隙。 大脑镰:呈正中矢状位,前窄后宽,似镰刀状,分隔左、右侧大脑半球。大脑镰的上、下缘分别有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 小脑幕:呈帐篷状架于颅后窝上方,分隔端脑与小脑。小脑幕的后部附着于横窦,前外侧附着于颞骨岩部上缘,前端连于前床突和后床突;前内侧缘游离,呈U形称为小脑幕切迹。硬脑膜窦:硬脑膜窦为颅内静脉的一部分,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难于止血,主要由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窦汇、枕窦、海绵窦及其他颅底诸窦组成。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向后注入窦汇。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下缘,向后至小脑幕前缘与大脑大静脉汇合形成直窦。

系统解剖学大题

试述肝门静脉的组成、特点、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部位。行经肝十二指肠韧带入肝门。肝门静脉在结构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肝门静脉起始和终止两端均为毛细血管;二是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内没有静脉瓣。主要属支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肝门静脉系与上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是胃左静脉的食管支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食管静脉在食管壁内吻合成食管静脉丛;肝门静脉系与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是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与髂内静脉的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在直肠壁内吻合成直肠静脉丛;附脐静脉分别与脐以上、以下的腹前壁浅、深静脉在脐周吻合成脐周静脉网。 内囊:1)位置和形态: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在水平切面上呈开放的V字形,分为前肢,膝,后肢三部,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的上下行纤维组成。2)通过内囊的纤维束主要有:a、内囊前肢(豆状核、尾状核之间):额桥束,丘脑前辐射。b、内囊膝:皮质核束。c、内囊后肢:豆丘部有(下)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桥束,(上)丘脑中央辐射、丘脑后辐射;豆状核后部向后行有视辐射和枕桥束;豆状核下部向外侧行有听辐射和颞桥束。(3)一侧内囊受损,患者出现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策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对侧偏盲(视辐射受损)的“三偏”症状。简述脑脊液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由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侧脑室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产生的汇合→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产生的会合→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 某病人口服黄色药物,试诉药物经尿道排出的途径。黄色药物→口腔→咽峡→口咽→喉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肠系肠上静脉→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左右肺→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升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实质→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试述膈的起止、位置、重要结构和主要功能。膈是位于胸腹之间的骨骼肌结构;膈的肌纤维起于胸廓下口的边缘和腰椎前方。其形态特点:向上膨隆,是一呈穹隆形向上膨隆的扁薄阔肌;该肌的周围为肌腹部分,中央为中心腱。形态构成上分为三部:胸骨部、肋部和腰部。其上的裂孔有三个,即主动脉裂孔:T12 水平,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T10 水平,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T8 水平,内有下腔静脉通过.其作用是收缩时使穹隆下降进而导致胸腔体积扩大,有助于吸气;松弛时使穹隆上升而导致胸腔容积缩小,以利于呼气。简述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人体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解剖学教研部 - 1 - 实用断层影像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重要分支。目前,人体断层解剖学已成为识别多种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基础科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科学,属于应用解剖学范畴。本世纪70年代以来B 超、CT、MRI和ECT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给断层解剖学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要想提高医学影像的分析能力和诊断准确率,应具有扎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否则将无法胜任用现代化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临床工作。因此,学习和研究断层解剖学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需要,我们利用自制的实物标本和CT图像、MRI图像,制作了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视听教材。由于本学科正处于飞速发展之

中,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以求改进和进一步完善。(一)颅脑部断层影像解剖(1)颅脑正中矢状断面(图1):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六个部分组成,通常,中脑、脑桥、延髓合称脑干。胼胝体分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和胼胝体压部,透明隔,第三脑室,前下方有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是视交叉周围的蛛网膜下池。脚间池是大脑脚之间的蛛网膜下池,交叉池和脚间池合称鞍上池,鞍上池向下与脑桥池相续,内有基底动脉。第三脑室后方分别有中间帆腔、松果体、大脑大静脉池、中脑四叠体,背侧有四叠体池,向上与大脑大静脉池相续。小脑幕位于小脑与端脑枕叶之间,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枕大池也称为小脑延髓池。颅脑正中矢状层面MRI图像: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胼胝体,胼胝体膝,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脚间池,脑桥池,中间帆腔,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四叠体池,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小脑幕,枕大池,位于延髓、小脑与枕鳞之间。(2)眶耳基线断面(图2):是以眶下缘与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