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与就业名词解释

名解

1,职业: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3,技工学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同时开展各类长短期培训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培训工作的主体力量。

4,就业训练中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诞生的以实用技术和适应性培训为主,是为新生劳动力和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培训基地,是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向社会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培训机构。

6,就业前培训:为帮助初次求职人员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7,职业资格培训:哪找国家职业标准所进行的培训

8,岗位培训:职工按岗位需要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为目标的定向培训

9,岗位练兵:企业根据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素质的需要,在生产现场中有组织地对职工实施以提高生产服务技能和工作能力为重点的训练活动

10,转岗转培训:为需要转岗或者转业的人员创造新的职业技能条件所进行的一种专门训练

11,学徒培训:在生产现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青年培养成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方法

12,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有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13,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14,复合技能型人才: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15,知识技能型人才: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交公安的操作技能水平,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人员

16,再就业培训:对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事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

17,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

18,岗位: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协作和组织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本单位

19,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

观的测量和评价

20,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

21,职业资格: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22,就业标准(准入)制度: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23,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级。

24,职业技能竞赛:依据《劳动法》,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生产实际以及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开展的有组织的群众性技术,技能比赛活动

25,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26,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27,季节性失业: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而形成季节性失业

28,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长生周期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29,隐性失业: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等于或小于0的人员现象

30,自愿失业:虽然有就业愿望,但与有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儿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

31,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2,失业:在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耽误职业的劳动者。一般来说,失业在中国指的是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两部

33,劳动力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人口的比例。

34,就业弹性:它是衡量经济总量对就业的影响指标。是指某以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的就业量的变动率,自变量可以使国民收入指标,消费指标,投资指标

等。

35,货币政策;政府利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剂总量需求从而调节货币收入水平,以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活动,促进就业

36,财政政策:利用政府预算(税率和支出)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37,收入政策:有两成含义;一是通过控制工资和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二是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实现社会收入公平的政策。38,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贸易战略,即实行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的战略;二是引进资本的政策;三是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

劳务输出政策

39,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

40,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平所做的规定,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

41,知识要求:是指胜任本工种本等级工作应具有的知识结构与水平的要求

42,技能要求:是指胜任本工种本等级工作应具有的实际技术业务能力的构成与水平的要求

43,工作实例:是根据工种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列举胜任本工种本等级工作应该会做的典型工作或工作项目

44,中华技能大奖:是我国设立的优秀技术工人的最高奖项,是国家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5,全国技术能手:是我国设立的优秀技术工人荣誉称号,是国家技能人才评选表彰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6,人口结构:根据劳动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将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分为增长型、老龄型、和均衡性。

47,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预算(税率和支出)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促进从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48,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在16岁以上,由劳动能力,参加或需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49,劳动预备制:是对青年劳动者就业前应该经过培训的制度

50,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资源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

理配置的机制

51,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劳动力供求机制、劳动力流动机制、工资决定机制等方面的应用

52,劳动力供给机制:表明的是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动机数量的供求关系。即相应于工资率(劳动力价格)的增加和减少,市场将会提供多少劳动数量。

53,就业服务:是劳动力市场的载体,连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满足双方的需求,直接为促进就业服务

54,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中介服务组织,是公益性的事业组织,是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的窗口

55,职业介绍:是指一定的主体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中介服务的活动

56,职业指导:是指职业介绍机构(或培训教学机构)对求职者(或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其进行职业选择,帮助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活动

57,公共就业服务:是指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

58,下岗职工:是指1986年全国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企业正式职工(不包括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合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合同期未满的合

同制职工中,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

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

59,并轨: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简称

60,积极的就业政策:是按照市场就业机制的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就业服务和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行为等措施,调整、重组劳动力供求,促进就业再就业

61,消极的就业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生活救助为主,不注重在增加就业岗位和强化就业服务方面的投入和政策引导

简答论述

第四章

1、再就业培训的特点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

2、再就业培训的意义和作用?

1,、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有利于转变下岗失业人员择业观念,提高其再就业能力。

2,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有利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3,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

3,再就业培训的实施的内容。

1 搞好摸底调查。制定再就业培训计划。

2 发动社会,确立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

3 立足市场需求,组织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

4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

5 加强创业培训能力,培养一批小老板。

6 落实培训经费,实施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7 搞好就业服务,密切培训与就业的衔接。

4 再就业培训机构资质认定的原则:条件公开、申请自愿、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5《2004—2005年再就业培训计划》的主题是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

主题是:提高你的再就业能力

内容是:

1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完善社会化培训网络。

2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引进琪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开发实用好培训项目。

3 进一步落实和使用好培训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

4 大力开展创业培训,群面提供创业服务。

第五章

1 创业培训的对象可以是下岗失业人员,也可以是院校毕业生、军队复转退伍军人、农村准备向非农村产业转移的人员或返乡创业人员。

2 创业的几种形式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

3 创业培训的目的

1通过创业培训,培养、提高“创业者”的心理、管理和经营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

2 通过创业培训,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3 通过就业培训,推动非公司有制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

4 创业培训的意义

1 创业培训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2 创业培训是促进社区服务业和小企业就业的一项新举措

3 创业培训是职业培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训与就业最直接的结合点。

5 创业培训包括四种模式 SYB 培训模式“三段式”培训模式各地自创模式远程创业培训模式

6 国家创业示范基地的八大功能模块是什么?

开展政策宣传实施创业培训开发创业项目提供开业指导解决创业场地落实小额贷款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加强跟踪服务

7 如何科学评估创业培训的效果?

创业效果只要体现在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一是培训促进企业开办的效果。即对原来没有经济实体的学员,应综合考察开办企业学员数占培训合格的这部分学员数的比例,以及员工的规模、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新开办企业正常运营半年以上的比例等。二是培训促进自谋职业的效果。即培训后成功实现自谋职业的人数占培训的人数占培训合格学员的比例。三是培训对促进企业发展的效果。即原来已是企业主或拥有经济实体的学员,通过培训后原来企业在员工规模、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等方面的变化。

第六章

1 职业需同时具备的特征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

2 什么是职位分类?我国职业分类的原则和结构是?

职位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只要进行的统一划分与归类。职业分类通过职业代码,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所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等,描述出每个职业类别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为劳动力社会化管理为就业和培训,为国民经济信息统计和人口普查提供依据。

我国的职业分类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即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

我国职业分类的原则大类划分原则中类划分原则小类划分原则细类划分的原则

3 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1整体性原则 2 等级性原则 3 规范性原则 4 实用性原则 5 可操作性原则

4 什么事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分为哪几个等级?

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平所做的规定,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部分,其中工作要求为国家职业标准的主体部分。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共五个等级

第七章

1 什么是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2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经历了那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1 第一阶段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的初创

2 第二阶段工人考核制度的恢复

3 第三阶段工人考核制度的发展

4 第四阶段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确立。

3 什么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

4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1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战略举措。

2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3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

5 我国实行就业准则制度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对劳动者就业世俱备的职业资格进行规范,是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素质结构现状和就业形势考虑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从长远考虑,对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并使其纳入良性发展轨道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行就业准则控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使我国的就业从安置型就业转为依靠素质就业,也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造平等竞争就业环境。从现实考虑。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对初次就业的青年劳动者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要求其就有前必须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呢,在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后再进入就业岗位,可以延缓新生劳动力进入就业年龄,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

6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细做好,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强做大。围绕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强化质量,创新模式,扩展规模,。直接有效地为企业和劳动者服务。

具体目标是:重点抓好200个从业人员多、技术要求高的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带动企业、行业和教育培训机构鉴定工作的全面发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鉴定数量比上年递增20%,技师、高级技师新增50万人。

工作原则:坚持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相结合,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

与企业认可相结合,行政指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第八章

1 什么是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

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是培养、选拔和评价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广大技术工人努力专研技术业务,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的措施,对树立优秀技术工人也是现代化建设重要人才的科学人才观,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形成全社会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2 我国技能竞赛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 把学、练、赛融为一体,比赛促培

2 与技能鉴定、业绩考核相结合,比赛促考。

3 与生产相结合,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4 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想结合,激励先进。

3简要叙述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评选表彰情况?

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是国家队全国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实行的一项表彰奖励制度,这一制度包括“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两个奖项。国家从1995年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活动,每次评选表彰1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100名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

4 论述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是培养、选拔和评价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广大技术工人努力钻研技术业务,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对树立优秀技术工人也是现代化建设重要人才的科学人才观,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形成全社会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

2 有利于调动广大工人钻研技术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工人队伍的稳定。

3 有利于推动职业培训的广泛开展,促进工人队伍素质的提高

4 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5 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分为哪三类?每类是如何冠名的?

职业技能竞赛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赛制。国家级和省级又分为两类跨行业的竞赛为一类,单一行业的为一类。

国家级一类竞赛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组织,可冠以“全国”等竞赛活动的名称;国家级二类竞赛由国务院有关行业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举办。

第九章

1 就业的概念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2 失业的定义。测量和类型

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

对失业的度量要用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失业的类型只要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形失业自愿失业

3 就业总体形势及主要问题

形势

1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素质有所提高

2 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3 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

主要问题

1 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

2 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的质量。

3 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的不充分和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并存。

4 就业能力较弱的特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要压力日益明显

6 市场导向的就要机制尚未完善

4 今后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 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协调推进,扩大就业容量

3 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就业

4 建立和完善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政府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就业机制。

5 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使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6 合理安排社会保障与就业,对困难群体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援助

7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5 失业造成的影响

1经济系统的紊乱和大量资源浪费

2大量社会问题出现

3 失业者的精神损失后人物质损失

6 理解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

首先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劳动力要素通过与其他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生产和消费其次就业具有社会性。劳动者不但是劳动力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就业是劳动者生存后人发展的手段

再次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就微观层面而言,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择业意识和劳动技能等是决定其就业的关键因素;从宏观层面来讲,社会经济状况。教育科技状况。就业体制、就业政策等对就业起决定作用。

7 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制度特点?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对劳动力的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具体表现在

1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

2 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统一招收、统一调配。

3 劳动力城乡分割,农村劳动力被限制流动

第十章

1 影响就业的因素?

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额配置方式三个方面。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主要是人口和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教育和培训。

2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特点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人口的比例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劳动力参与率有如下特点:

一是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偏高

二是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较高并且不受结婚、生育等的影响

三是青年劳动力参与率偏高

3 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战略内涵和内容是什么?

内涵

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战略思路的重点是:

1 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上确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地位,并使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都能对就业形势的变化积极适时的做出反应

2 使各地发热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都能按照“就业最大化”原则去进行选择;

3 加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尽量避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过早出现“资本代替劳动”的问题

内容

1 提高就业弹性,促进就业增长

2 重视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

3 缩小二元经济城乡联动就业

4 优化工业化技术路线,适当兼顾就业

5 坚持市场导向,适度政府调控

4 在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什么政策对就业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我国应采取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就业弹性;重视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优化工业化技术路线,适当兼顾就业;坚持市场导向,适度政府调控。

2 货币财政政策:通过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就业;通过公共工程、政府购买、减低税收等财政政策手段促进就业

3 国际贸易政策: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外贸和对外劳务输出时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4 劳动力市场政策:积极地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一系列旨在达成以下目的的各种行动:提高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或者是改善劳动者与工作之间的匹配程度等等。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失业者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或者是使那些就业不充分的劳动者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率和劳动收入水平。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为失业者提供收入支持的措施

此外,收入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等在促进就业方面也有巨大的潜能

第十一章

1 劳动力市场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是什么?

概念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

特征

1 劳动力供给者与劳动力需求者双方,都是理性的,有共同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准则,即寻找利益最大化

2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有互相选择的自由,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

3 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由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对比状况决定

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来实现劳动力资源咋合理配置。

2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机制包括的内容?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劳动力供求机制、劳动力流动机制、工资决定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3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

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发育过程中,必须以建立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模式,并以此为导向,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有序发育。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在载体建设方面,其目标是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4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在载体建设方面目标

培养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在载体建设方面,其目标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5 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目标与途径有哪些?

目标

1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地位真正确立

2 劳动力市场机制灵活,功能完善

3 政府促进就业扶持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形成,建立起对劳动力市场中弱

势群体的托底机制。

途径

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其次,要强化企业和劳动者在就业市场的主体地位。

第三,要进一步理顺工资分配关系,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工资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要建立覆盖所有从业人员的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要重视积极引导就业机制的转变,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

6 论述推动劳动力市场载体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在载体建设方面,其目标是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就是要认识和掌握市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劳动力市场建设;同时在实践中体现科学化,对市场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对劳动力资源是我开发利用和配置进行科学指导。规范化是指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划和管理制度,规范劳动力供求双方和中介的行为,保证市场运行的统一有序;同时,还要自觉遵守市场运行的规则。现代化是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武装劳动力市场;

同时,还要掌握先进技术,更好的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改善服务手段和工作方法,提高市场的服务项质量和服务效率。“三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劳动力市场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提高到新的水平,是为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7 简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机制

劳动力供给机制,表明的是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对应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提供的劳动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十二章

1 就业服务体系(四大支柱)

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待业保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2就业服务作用

1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2 促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相互选择,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 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4 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保持社会稳定

3 职业介绍含义及内容

含义

职业介绍是指一定的主体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中介服务的活动。

内容

1 对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进行登记。

2 为求职的失业人员,需要转换职业的在职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其他人员提

供职业需求信息,推荐用人单位。

3 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为其推荐求职者。

4 对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开展对求职者素质的的测

试和能力评估工作,帮助其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指导用人单位正确招聘用人和按规定招聘用人。

5 向职业培训机构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推荐需要培训的人员。

6 为特殊群体人员和长期失业者提供专门的职业介绍服务。

7 通过组织劳务输出、举办洽谈会,以及提供劳务承包、劳务协作等活动,根据需要

开展推荐临时用工、家庭服务员等服务,为求职者提供直接的就业服务。

8 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资源库,开展劳动力供求情况预测、预报、进行劳动力供求信

息咨询服务,收集,整理和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

4 职业指导含义及内容?

含义

职业指导是指职业介绍机构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其进行职业选择,帮助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活动

内容

1 调查分析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2 开展对劳动者,包括青年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特点测试,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3 帮助求职者了解职业状况,了解职业分类、职业性质、特点和对求职者素质的要求,

使求职者全面了解职业,认识职业。

4 向求职者传授求职方法和技巧,使求职者掌握求职艺术,增强择业能力。

5 向求职者提出培训建议,并推荐培训机构。

6 对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人员提供专门的职业咨询服务

7 对下岗职工开展全方位的职业指导。

8 对从事个体劳动和开办私营企业的劳动者,提供开业和经营方面的职业咨询服务。

5 公共就业服务含义及特征

含义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

特征

一是有国家建立,在国家领导或监督下开展业务,国家应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

二是就业服务机构由中央主管部门、地区性就业服务机构和地方就业服务机构组成,上下形成的网络,有足够的数量覆盖全国各地理区域。

三是就业服务机构的职员应是政府公务人员性质应保证其职业稳定

四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求职者和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向雇主提供的基本就业业服务也应免费。

6 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简称“三化”的理解

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是人本服务,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整个就业服务的宗旨。

所谓制度化,就是要将强化就业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职责,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所谓专业化,就是围绕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特别是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从而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求职者和用单位的满意度。

所谓社会化,就是面向社会服务。动员社会资源、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在全社会普及提高,建设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的劳动力市场

7 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

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待业保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8 什么是一站式服务

就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档案管和失业保险申请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第十三章

1 下岗和失业的区别?

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主要区别在于劳动关系上,下岗职工虽然在原企业没有岗位,但是好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而失业人员则是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社会上又没有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下岗职工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企业要想其发放基本生活费,还要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而失业人员则是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其发放失业保险金。

2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认真负责、尽力而为、突出重点、加强调控、坚定不移的实行减员增效,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基本思路:

1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工作当成头等大事,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2 做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首先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在工作部署上以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重点。

3 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和分流安置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4 加强宏观调控,从总体上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防止一哄而下。

5 促进下岗工作再就业,政府要切实负责,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但不能包下来,只要靠市场配置,竞争就业。

工作目标

1 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和改革目标的需要。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各项改革措施中,减员增效是关键,而实施再就业工程,则是解决职工下岗分流的最终出路。

2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最多,比例最大,下岗职工的问题也就基本缓解了。

3 国有企业及下岗职工,多年来为经济建设和国有经济发展做出了最大贡献,现在企业遇到了困难,一些职工下岗分流,党和国家理所当然的要给予更多的关心,采取一些必要的应急措施和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度过难关。

3 三条保障线?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 并轨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

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简称。并轨工作是以生活保障为依托,以再就业为推动和拉力,目的就是使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逐渐实现向规范是我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平稳过渡。

意义:

1 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 有利于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5 并轨的指导思想?

1 坚持协议期满出中心的原则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方向,政策上不改口。

2 要按照分类处理、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搞一胆切。

3 要认真做好出中心人员的生活保障,保险关系接续和再就业工作,不能推动去不管。正确处理好并轨与保生活的关系,在并轨过程中,要防止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出现滑坡,确保稳中求进。

4 此外在并轨过程中,还要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较多数量的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出中心,将形成集中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职工债务的问题,如资金不能及时筹措到位,将会影响并轨地区的社会稳定,也会阻碍并轨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四章

1 积极就业政策概念、指导思想、主要特点?

概念:

在实施宏观经济社会政策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采取扶持政策手段和有效措施,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促进企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政治稳定。

指导思想:

1 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

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2 正确处理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关系,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协调

推进。

3 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减员增效和促进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

分流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4 正确处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把引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三农”问题紧紧联系起来。

5 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关系,通过实行两个确保解决保障基本生活

的当务之急,通过促进再就业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根本出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主要特征:

1 在统筹考虑就业与再就业的基础上,以再就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2 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就要机制前提下,政府制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3 既考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又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

2 积极就业提出、形成、发展三阶段情况?

1 再就业工程的提出和实施阶段

2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阶段(1998-2002)

3 积极地就业政策产生发展阶段(2002至今)

3 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扩大就业六大领域?

1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

2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 发展中小企业。

4 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

5 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流资产和闲置资产,通过多种方式分流和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对破产企业利用其有效资产安置职工。 6鼓励灵活就业。

4 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政策内容?

1 税收减免政策

2 收费减免政策

3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4 场地安排政策

5 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内容?

1 加强失业调控。

2 统筹兼顾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6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政策内容?

1 基本生活保障政策。

2 社会保障关系接续政策。

3 灵活就业人员的有关政策。

7我国积极地就业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

1 以提高促进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为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

2 以重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取向的扶持政策。

3以实现劳动力与就业需求合理匹配为取向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4 以减少失业为为取向的宏观调控政策。

5 以既能有效地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又能积极促进再就业为取向的社会保障政策。

8 积极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1 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

2 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政策。

3 鼓励企业吸纳的政策。

4 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政策。

5 对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援助政策。

6 就业服务政策

7 再就业资金政策

8 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

9 社会保障有关政策

第十五章

1 妇女就业主要法律法规?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劳动法》为保障,以《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等法规、规章为手段的一整套保障妇女劳动权益和促进妇女的法规体系,有效地维护了妇女的劳动就业权益。

2 促进妇女就业政策?

1 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女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2 强化针对女性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努力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

3向女性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再就业帮助。

4 不断完善生育保险政策,逐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女职工生育保障制度。

3 残疾人就业的方式?

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自谋职业和个体就业

4 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措施?

1 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青年劳动力素质。

2 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和就业服务措施,促进城镇失业青年就业

3 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4 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促进下岗青工再就业

5 组织引导农村青年流动就业。

5青年就业的特点?

面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都是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1 我国正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

有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

2 青年劳动者中,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最具竞争力,但必须转换就业机制。

3 青年就业的增长点理当顺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趋势。

6 促进少数民族就业的措施?

1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2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3 提供就业服务

4 引导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第十六章

1台湾、香港、澳门就业的政策界定?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的界定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的就业是指:台、港、澳人员依法应聘受雇于内地用人单位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行为。

2 外国人就业原则?

1 引进外国人来中国就业,要以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维护我国公民的就业权利、促进社会稳定出发点。

2 统筹考虑国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和就业状况,积极鼓励外国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来中国就业,严格控制一般劳务人员来中国就业。

3对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实现严格的就要许可制度,制定具体标准和范围,作为合法就业的依据。

4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出入境管理,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十七章

1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总量大 2 技能素质低 3就业环境不宽松

2 农村就业三阶段

1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从控制流动到允许流动

2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从无序流动到规范流动

3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从城乡有别到公平就业

3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形势?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张趋势

1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2 各地发展不平衡

3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消除,消除了劳动力流动就业成本。

4 农民在家务农与外出务工在收益上仍然差距悬殊,外出务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4 怎么样改善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环境?

1 坚持清理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

2 结合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服务

3大力开展跨地区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能力。

4 强化区域协作,实行输出输入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

5 加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6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

就业与培训简答题

就业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形式,涉及到劳动力资源开发使用和配置问题。 劳动力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具有活力的要数,决定了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 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发展可以为就业提供基础条件 2、就业就有社会性 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 理论上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可以被认为是就业者实现就业: 1、在法定的年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 2、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 3、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 实际操作中凡在劳动年龄内,具有以下条件的认为是就业: 1、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2、有职业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业等原因暂时 没有工作 3、自己当雇主货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 有报酬 理论上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失去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 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是短暂的正常性失业与充分就业状态并存 主要原因: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信息的不完整,不对称性,使求职者拥有岗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时间2、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3、季节性失业: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性变化,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 主要原因:a、一些行业由于受生产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季节性的特点,造成对劳动力需求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动 b、一些行业的产品需求受购买性,社会习俗的影响 4、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运行总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的波动 5、隐性失业:指经济部门中存在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6、自愿失业:指虽然有就业,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展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 系等自愿放弃就业机会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反映在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有多大,从而反映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公式: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对失业率的更为准确的度量要用年失业率指标,年失业率取决于改年中有失业经历的人数,以及他们失业时间的平均长度,公式: 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数占劳动总数的比例*(失业的平均数/52周) 失业的影响: 1、经济资源浪费和产出减少 2、消费需求减少

劳动就业概论名词解释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得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市场化:是职业培训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引导培训,使培训促进就业。 3、职业培训社会化:是要着眼与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培训力量共同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前培训:是指为帮助初次求职者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5、学徒培训:是指在生产现 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 青年人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熟 练程度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方 法。 6、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 和服务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 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 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 产操作难题的从业人员。 7、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 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 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 业的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 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 的培训。 8、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 愿望和相应的条件的人员所 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 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必备 能力培训。 9、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 的同一性为原则,对社会职 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 10、技能:是指完成给定工 作所涉及的任务和职责的能 力。 11、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 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 所需的能力水平所作的规定 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 12、岗位:是指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协作和组织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本单位。 13、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水平活动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 14、职业资格: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技能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15、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16、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 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 合法社会性劳动并获得相应 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 济活动。 17、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 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 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18、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 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 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获得有 报酬、自由选择的,生产性 就业的就业水平。 19、失业:是指劳动年龄内有 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 业的劳动。 20、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 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的 人口比例。 21、就业率:就业人数占劳 动适龄人数的比例。 2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 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 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 成。 2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 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 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 业和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 业现象。 2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 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循环 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 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25、隐形失业:是指经济部 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 等于或小于零的人员现象。 26、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的 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通过 这一体制中活动的人的具体 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是权力 机构、运行机构和经济行为 的行为目标三者的有机统一 体。

培训与就业名词解释

名解 1,职业: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3,技工学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同时开展各类长短期培训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培训工作的主体力量。 4,就业训练中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诞生的以实用技术和适应性培训为主,是为新生劳动力和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培训基地,是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向社会举办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培训机构。 6,就业前培训:为帮助初次求职人员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7,职业资格培训:哪找国家职业标准所进行的培训 8,岗位培训:职工按岗位需要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为目标的定向培训 9,岗位练兵:企业根据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素质的需要,在生产现场中有组织地对职工实施以提高生产服务技能和工作能力为重点的训练活动 10,转岗转培训:为需要转岗或者转业的人员创造新的职业技能条件所进行的一种专门训练 11,学徒培训:在生产现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青年培养成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方法 12,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有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13,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14,复合技能型人才: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15,知识技能型人才: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交公安的操作技能水平,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人员 16,再就业培训:对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事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 17,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 18,岗位: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协作和组织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本单位 19,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 观的测量和评价 20,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 21,职业资格: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22,就业标准(准入)制度: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人事培训名词解释

人事培训名词解释 培训:指对员工进行系统、有目的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 人事:指负责企业员工与组织关系的管理职能,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入职、员工培训、员工薪酬、员工绩效等方面。 名词解释: 1. 需求分析:它是指针对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员工现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找出培训的需求和改进点,为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2. 培训计划:是制定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具体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以确保员工接受到全面、有针对性的培训。 3. 培训师资:是指从事培训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以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4. 培训评估: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对员工在培训后的技术、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培训的成效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培训方案。 5. 岗位能力模型:是指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和梳理,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岗位能力模型,方便企业对

员工进行培训和绩效考核。 6. 360度评估:是指采用多源评估的方式综合评估员工的能力和绩效,包括员工自评、上司评估、同事评估、下属评估以及客户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员工的能力和表现。 7.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的过程,通过对员工工作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情况的评定,以及对员工关键行为和能力的评估,从而确定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薪酬激励。 8. 培训需求调研: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例如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收集、分析和总结员工对培训的需求和意见,以及企业的培训需求和发展方向,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9. 远程培训:是指利用互联网、电视、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对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员工进行培训,以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覆盖面。 10. 继续教育:是指员工在完成学历教育后,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职前培训名词解释(一)

职前培训名词解释(一) 职前培训 定义 •职前培训是指为了帮助及准备应届毕业生或即将进入职场的人士,在正式就业前提供的一系列培训活动和课程。它旨在提升个人的 职业素养、技能和知识,以适应特定职位或行业的工作要求。 •职前培训通常由专业培训机构、大学、企业或政府等提供,并通过学习课程、实践操作、模拟情境等方式进行。 相关名词 1.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个人在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 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 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帮助个人获得特定职位所需的技能。例如,对于某个行业的职位,技能培训可以包 括操作特定软件、使用特定工具、掌握特定工艺等。

3. 行业知识 •行业知识是指特定行业的基本概念、业务知识和行业发展趋势等,它在职前培训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金融行业的职前培训中,会学习金融市场原理、证券交易流程、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 4. 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职前培训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对特定工作场景的模拟情境进行操作和实践,帮助学员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 程。例如,在酒店管理职前培训中,学员可能会参与模拟接待客 人、处理投诉、安排房间等实践操作。 5.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职前培训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职业规划的指导,个人可以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市场需求、自 身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等,从而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目标的职业规 划。 6. 实习机会 •实习机会是职前培训的补充,通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个人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并与业界 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

培训的名词解释管理学

培训的名词解释管理学 培训,是一种针对个人或团体,通过教育和训练,提升其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活动。在管理学中,培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提高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质量,推进组织发展和个体成长。 一、培训的意义 培训在管理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和生产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组织必须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培训帮助员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变化,增强竞争力。 另外,培训还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增加 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培训可以增加员工的自信心和职业素质,使其在组织内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组织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训的类型 在管理学中,培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形式来实施。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培训类型: 1. 专业技能培训:这种培训主要关注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例如,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培训,针对技术人员的新技术培训等。 2. 领导力培训:这种培训旨在培养和提高员工的领导才能,使其能够在组织内 担任更高级别的管理职位。该培训注重培养员工的管理技能、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3. 团队合作培训:这种培训旨在提高员工之间的协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培训课 程和团队项目活动,使员工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4. 职业发展培训:这种培训重点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职 业规划,提高职业技能,为员工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三、培训的管理 在管理学中,培训的管理是指组织如何有效地规划、组织和实施培训活动以及 评估培训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培训管理的关键方面: 1. 培训需求分析:在进行培训之前,组织需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 目标和内容。通过与员工和管理层的沟通,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培训计划和预算:在确定培训需求后,组织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和预算。培训 计划包括培训的内容、方式、时间和地点等。培训预算则用于安排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设施和培训材料等。 3. 培训实施:培训实施阶段是将培训计划付诸实践的阶段。组织需要确保培训 的顺利进行,包括培训师资的选择和培训材料的准备,以及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4. 培训评估:培训评估是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过程。组织可以通过问 卷调查、员工反馈和绩效评估等方法来评估培训的效果,以及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提升情况。 四、培训的挑战与发展 尽管培训在管理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其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首先,培训成 本较高,包括师资费用、培训设施以及培训材料等。此外,培训的效果也难以量化和评估,对于某些软技能的培训效果更难以衡量。 然而,培训仍然是组织发展和个体成长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 的普及,在线培训和移动学习等新形式的培训逐渐受到关注。这些技术可以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覆盖面,为培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培训名词解释

培训名词解释 1.咨询式培训 是指将咨询与培训各自优点结合起来的一种培训,根据强调点和落脚点的不同,又可称为培训式咨询。 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是咨询式培训的核心。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发展和改善企业的绩效。培训的作用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传递知识;第二,启发思路;第三,解决问题。相比较一般的公开课等通用培训课程来讲,咨询式培训能够深入企业的独特实践,帮助企业强化培训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执行力和生产力,增强培训的效果落地生根。咨询式培训以“问题导向、关注企业、关注执行、关注长期、关注绩效”为主要特点。 优点:利润空间大,实力竞争者少,容易实现品牌效应 缺点:实施难度大,对培训机构、机构人员能力要求高,项目周期长,做不好砸招牌 2.培训成熟度 企业培训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内基麦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开发的,它从培训组织机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队伍建设、培训支持体系等四个纬度,对企业培训的成熟度由低到高从一级到五级进行了描述。使用这个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培训管理现状,找出不足和差距,为企业改善其自身培训管理提供了指南。一级水平:没有明确独立的培训组织机构:培训管理通常由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兼任,培训重点放在培训的实施上,忽略或完全没有开展培训体系建设;没有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基本从外部采购;暂时没有内部讲师,培训基本依赖于外部讲师而且不能很好地选择外部讲师。没有或缺少培训支持体系。

二级水平:设立了培训部门和专职人员,全面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初步具备培训体系建设和培训项目实施等专业能力,培训重点由单纯的培训实施有意识地转移到培训体系的建设上;开始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开发一些培训课程,但培训形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比较单一;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内部讲师,但内部讲师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内部培训的需求;培训支持体系如教室、设备等基本能满足培训实施的需求,培训信息系统开始建立,开始建立培训制度、课程体系,并能依据培训管理流程开展培训工作。 三级水平:培训组织机构开始分为“培训体系建设”和“培训项目实施”二级,培训重点在系统的培训体系建设上;能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规划课程体系,企业内部具备开发中级课件的能力,但高端课件还需要外购;企业内部具备了一定数量的讲师,基本能满足内部员工培训的需求,外聘讲师数量减少;培训支持体系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多种形式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制度可自成体系,培训流程更加完善,培训部能够切实按照流程实施培训管理工作。 四级水平:部分企业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大学,肩负起向公司内部、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提供培训和服务的职责,培训重点逐步向学习型组织建设转变;公司内部有能力开发高端课程,各个专业类别都包含不同层级的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内部讲师队伍日趋壮大,多数培训课程以内部讲师为主;培训支持体系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合理地设置培训中心,配置培训设备,同时能从公司的战略规划、远景目标和人力资源战略出发,清晰制订并描述培训战略,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培训制度和培训流程。 五级水平:培训组织或企业大学能根据公司的发展和公司战略的变化在各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内部开发的精品课程不断增多,无论在体系规划、资源开发和课程质量,以及课程配置等方面,都能够根据外部的变化和公司内部战略目标的调整而进行持续的改善;具有包括内部和外部各行各业的讲师队伍,内部讲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及授课水平具备了专业水准;公司可根据发展的需要,投入资金,对培训支持体系进行不断的持续改善。 思考:河北建投的成熟度在一级,国网省电、省邮储在二级水平。对于成熟度一级的客户,师资匹配时,首选课堂效果好、气氛活跃的。对于二级水平的客户,进行TTT培训时,可以匹配一门讲培训行业现状、培训理论的课,帮助内训师确立培训者的角色。 3.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指的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培训结果好坏的测评。效果评估的几个可用指标: ①认知成果。可用来衡量受训者对培训项目中强调的原理、事实、技术、程序或过程的熟悉程度。认知成果用于衡量受训者从培训中学到了什么,一般应用于笔试来评估认知成果。 ②技能成果。用来评估技术或运动技能,以及行为方式的水平,它包括技能的获得与学习及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两个方面。 ③情感成果。包括态度和动机在内的成果。 ④绩效成果。用来决策公司为培训计划所支付的费用。 ⑤投资回报率。指培训的货币收益和培训成本的比较。培训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

培训名词解释

培训名词解释

⑤投资回报率。指培训的货币收益和培训成本的比较。培训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收益指公司从培训计划中获得的价值。 几种评估方法:①目标评价。通常情况下,企业系统化的培训都是由确定培训需求与目标、编制培训预算及计划、监控以及效果评估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好的培训目标计划与培训效果评估密不可分。目标评价法要求企业在制订的培训计划中,将受训人员完成培训计划后应学到的知识、技能,应改进的工作态度及行为,应达到的工作绩效标准等目标列入其中。培训课程结束后,企业应将受训者的测试成绩和实际工作表现与既定培训目标相比较,得出培训效果。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根本依据,企业应制订出具有确切性、可检验性和可衡量性的培训目标。目标评价法操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确定培训目标。企业通常有两种方法确定培训目标:一是任务分析法。企业的培训部门可以设计出任务分析表,详细列明有关工作任务和工作技能信息,包括主要子任务、各任务的频率和绩效标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等等。第二种方法是绩效分析法。这种方法必须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确定标准绩效。 ②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法是由绩效分析法衍生而来的。它主要被用于评估受训者行为的改善和绩效的提高。绩效评价法要求企业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有受训者培训前的绩效记录。在培训结束3个月或半年后,对受训者再进行绩效考核时,只有对照以前的绩效记录,企业才能明确地看出培训效果。绩效考核一般包括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目标考核是绩效考核的核心。目标可以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培训经理在选取目标时,应注意选取能体现岗位职责的指标——目标达到了,基本上就履行了岗位职责。过程考核是绩效考核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是绩效的保证,没有好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过程考核能反映员工的工作现状,它通常包括考勤、服务态度、工作饱满程度等指标。将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结合起来,就能够反应一个岗位的绩效。 ③关键人物评价。所谓的关键人物(Key People)是指与受训者在工作上接触较为密切的人,可以是他的上级、同事,也可以是他的下级或者顾客等。有研究发现,在这些关键人物中,同级最熟悉受训者的工作状况,因此,可采用同级评价法,向受训者的同级了解其培训后的改变。这样的调查通常很容易操作,可行性强,能够提供很多有用信息。同其他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一样,同级评价法也有缺陷,尽管同级间相互很了解,但由于存在竞争,有时会导致评估结果失真。而让上级来评估培训效果同样避免不了局限性,因为有的上级不太了解全面情况,或者会主观臆断。因此,学者设计了一种360度的评价法——由上级、下级、顾客、同事,甚至培训管理者等从不同角度来评估受训者的变化。这种方法对了解工作态度或受训者培训后行为的改变比较有效。 ④测试比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将员工通过培训学到的知识、原理和技能作为企业培训的效果。测试比较法是衡量员工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实践中,企业会经常采用测试法评估培训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没有加入任何参照物,只是进行简单的测试。而有效的测试法应该是具有对比性的测试比较评价法。测试比较评价法有多种不同方案。其中,事前、事后测试法,主要是在参加培训前后,对受训者分别进行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测试。这样可以体现出被测者受训前后的差别。但这也不乏缺陷——不能体现参加培

就业培训内容

就业培训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求职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就业培训。就业培训是指为了满足求职者就业需求,提供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课程。下面将从就业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机构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就业培训的内容 1. 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培训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求职者,需要学习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等技能;对于销售行业的求职者,需要学习销售技巧、市场营销策略等技能。 2. 职业素养培训:除了专业技能外,职业素养也是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职业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领导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培训,提升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更好的职业竞争力。 3. 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培训还应包括职业规划指导。通过帮助求职者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目标,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提供求职技巧和就业指导,帮助求职者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二、就业培训的形式 1. 课堂培训:课堂培训是就业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专业的讲

师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员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课堂培训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学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实践培训:实践培训是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形式。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情境,让学员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3. 在线培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培训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培训形式。在线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在线培训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和互动来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三、就业培训的机构 1.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服务。这些中心通常会组织就业培训课程,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信息发布等服务。 2. 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专门提供各种职业培训课程,通过雇佣专业讲师和提供实践机会,帮助求职者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培训机构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提供各种热门职业的培训课程。 3. 政府就业服务机构:政府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是指个体或组织在经济市场上找到工作并从事有薪职业活动的 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人们实现经济独立和社会认可的一种重 要方式。然而,就业领域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行业术语,下面将对 其中一些常见的就业名词进行解释。 1. 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指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自己 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进行评估并制定一系列目标和策略的过程。职 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职业选择。 2. 就业市场(Job Market):指供求双方进行招聘和求职活动的总 体环境。就业市场的状态通常会对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产生影响。例如,就业市场紧缩时,求职者会面临更大的竞争,而在就业市场宽松时,求职者则有更多机会选择。 3. 简历(Resume):是求职者向潜在雇主展示自己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和成就的一份个人简介。简历通常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和兴趣爱好等信息,帮助雇主了解求职者的背景 和能力。 4. 面试(Interview):是雇主与求职者见面交流,以更深入地了解 求职者的能力、素质和适应能力。面试通常包括口头提问、技能测试 和情景模拟等形式,雇主可以通过面试来评估求职者的能力和适合度。

5. 实习(Internship):是指学生或毕业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工 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实习通常是短期的,并在学校或公司的指 导下进行。实习对于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和发展职业技能非常有益。 6. 技能培训(Skills Training):指通过培训获得和提升特定技能的 过程。技能培训可以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 旨在提供特定行业或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而软技能培训则注重培养 求职者的沟通、领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自我推销(Self-Promotion):指在求职过程中积极展示自己的能 力和潜力,以吸引雇主的注意。自我推销可以通过简历、面试和个人 陈述等形式进行。它强调了个人的独特之处和价值,让雇主认识到自 己是一个合适的候选人。 8. 晋升(Promotion):是指在工作中获得更高职位和更大责任的过程。晋升通常是根据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估决定的。晋升可 以给予员工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同时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9. 薪资谈判(Salary Negotiation):是求职者和雇主在就职过程中 商讨工资水平和福利的过程。薪资谈判可以帮助求职者获得公平的薪 资待遇,并展示自己的交涉能力和价值。 10. 职业发展(Career Development):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过程中 不断学习、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职业发展包括个人职业规划、学习新 技能、拓宽社交网络和适应变化等方面。它有助于个体实现职业目标 并提升终身职业竞争力。

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

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 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劳动就业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使劳动力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稳定。而职业培训则是为了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就业竞争力。 劳动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稳定的就业机制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人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劳动就业也是实现劳动者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工作,人们可以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然而,劳动就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劳动力的供给过剩导致了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另外,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部分行业和岗位需求减少,增加了劳动者就业的难度。 为了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国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首先,加强政府的就业服务和指导。政府加大对就业机构的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就业服务。其次,推动创业就业。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贷款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再次,加强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提高他们的就业满意度和稳定性。

职业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备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技能储备越来越成为劳动者就业的关键。通过职业培训,劳动者可以学习到与岗位需求相符的实用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然而,职业培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培训机构的不规范和培训质量的参差不齐。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监管不到位,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培训质量,给劳动者带来了许多困扰。其次,培训的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由于行业发展的快速变化,一些培训课程内容滞后,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给劳动者带来了不便。 为了解决职业培训问题,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完善培训机构的监管制度。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其次,加强与行业之间的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行业的最新需求,并根据需求开展相关培训课程。再次,创新培训方式和手段。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在线培训平台,方便劳动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培训。 总之,劳动就业和职业培训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加强劳动就业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可以实现劳动者的自我价值和国家经济的繁荣,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都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下面将从劳动就业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性、挑

就业服务名词解释

就业服务名词解释 就业服务是指为帮助个人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而提供的一系列专业 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市场的变化,就业服务在现代社会中起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就业服务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1.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指通过系统的职业咨询和辅导,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优势,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就业指导包括职业咨询、职业测评、职业规划等内容,旨在帮助个人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 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2. 招聘服务 招聘服务是指为雇主提供寻找和筛选合适员工的服务。这种服务通 常包括发布招聘广告、筛选简历、面试、背景调查等。招聘服务的目 标是帮助雇主尽快找到适合岗位的人才,提高招聘效率。 3.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为帮助个人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提供的教育服务。职 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岗位培训、职业认证等内容,旨在增加个人竞 争力和适应职场的能力。 4. 实习与实践

实习与实践是指通过在工作环境中的实践经验,帮助个人了解并适应不同职业领域的工作要求。实习与实践通常是对在校学生或毕业生提供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建立起相关的工作经验。 5. 职业中介 职业中介是一种将求职者与雇主之间进行匹配的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提供招聘信息、帮助求职者寻找工作机会,并为雇主推荐合适的人才。职业中介的目标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提高就业率和人才配置效率。 6. 就业创业政策 就业创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就业和创业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就业补贴、培训补贴、创业支持等,旨在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7. 就业市场分析 就业市场分析是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趋势进行的研究和评估。这种分析包括就业机会的调查、行业职位需求的预测、人才供求状况的分析等,旨在提供给求职者和雇主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信息。 8. 职业交流与网络 职业交流与网络是指通过在线平台、专业社交网站等途径,与其他求职者、雇主和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建立联系的活动。职业交流

社会培训与社会就业的关系

社会培训与社会就业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培训被看作是获取就业机会和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培训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离开教室去学习实践技能和知识,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备更多竞争力。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培训与社会就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首先,社会培训能提高个人的职业竞争力。社会培训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去了解和学习各种职业技能。无论是技术类还是管理类的职位,只有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例如,一个年轻人想要从事计算机编程的工作,通过相关的社会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编程语言和技能,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还增加了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 其次,社会培训有助于填补职场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鸿沟。在当前的全球化 和技术进步的时代,人才市场上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新兴行业和技能不断涌现,而传统教育体系却不能及时满足这些需求。社会培训的出现弥补了这种不足,为人们提供了获得新技能的机会,进一步开启了个人的就业之门。 然而,社会培训并不是银弹,它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培训质量的不稳定性。由于社会培训市场的快速扩张,存在着一些不正规和劣质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宣扬虚假的培训效果,吸引学员报名,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教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劣质培训给学员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降低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培训与真实工作环境之间的差距也是一个问题。许多社会培训机构只注 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一些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无法灵活应对。因此,社会培训机构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提供更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案例演练,帮助学员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总的来说,社会培训与社会就业之间密不可分。社会培训为个人提供了获取职 业技能和知识的机会,从而提高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社会培训的

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就业

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就业 职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和操作技能培养的教育形式,其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技能培训、实践经验和就业导向是三个重要的方面。 一、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中的技能培训是其核心内容之一。这些培训通常包括一系列的课程和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可以是特定行业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等,也可以是通用的技能,如沟通、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是职业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实习、实践项目等方式,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同时,实践经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网络,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就业导向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校通常会与企业合作,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以便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技能和培训。此外,学校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制定合适的职业目标。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职业正在被自动化和数字化取代。而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适应这些变化,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职业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总的来说,职业教育通过技能培训、实践经验和就业导向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技能和能力在各行业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关系备受关注。技能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就业机会。本文将从技能培训对就业的影响、技能培训的类型、技能培训的优缺点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能培训对就业的影响 技能培训对求职者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专业技能 和能力的求职者更容易被用人单位看中。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很多企业却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这时,如果你恰好拥有这个企业需要的技能和能力,你的求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在现代社会中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这意味着许多已有的技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因此,不断接受新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己,这在就业市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技能培训的类型 技能培训的类型包括公益性培训和商业性培训。公益性培训是指由国家或政府 出资或组织的为大众提供免费培训的活动,通常包括各种零基础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而商业性培训则是指由企业、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提供的收费培训活动。商业性培训的好处是能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覆盖面更广,培训的内容也更加细致和专业化。但是相比公益性培训,商业性培训的费用通常较高,有可能会对求职者造成经济负担。 三、技能培训的优缺点 技能培训具有许多显著优点,例如: 1、提高职业竞争力。技能培训有助于你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 高你的职业竞争力。

2、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技能培训,你的职业方向可以更加广泛,就业渠道也 会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3、增强自信心。熟练掌握一门技能可以增强个人的自信心,使你更加有信心 面对挑战。 但是,技能培训也存在一些缺点: 1、时间和收费问题。技能培训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对于一些 已就业或经济条件不佳的人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 2、培训机构质量问题。市面上存在一些顶嘴套现的培训机构,对于求职者来说,应该多加辨别。 3、培训内容落后问题。由于技术快速更新,一些培训机构可能并没有及时更 新课程,使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是指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兴趣方向、职业发展时间安 排等进行规划和策划。如果你希望通过技能培训来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和就业机会,那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将会对你很有帮助。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潜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目标;其次,你需要了解自己缺少哪些技能和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形式和机构进行补充;最后,则需要在职业发展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综上所述,技能培训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求职的 过程中,技能培训不仅可以让企业更加信任你,也可以让你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从而实现个人职业成长和价值的提升。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是指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从事相应的劳动活动,以换取收入和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涉及到劳动力供求、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就业相关名词的解释。 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地方,包括个人、企业、政府等参与者。劳动力市场通过招聘、求职、面试、签约等一系列活动,连接需求方和提供方,实现劳动力的配置和流动。 2.就业率: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已经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率。就业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就业率通常表示经济状况较好,同时也意味着较低的失业率。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高失业率可能表示经济不景气或结构性问题等。 4.兼职:兼职是指尚有一份主要工作的劳动者,同时从事另一份工作的情况。兼职一般是根据个人的需要和能力来选择,并可以增加个人收入、扩展社交网络、提升技能等。 5.自由职业者/自由工作者:自由职业者指不依赖于任何雇佣关系,自主从事各类职业活动的个体或组织。自由职业者通常是以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媒体创作等服务为主,具有较高的

灵活性和自主性。 6.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并进行 跨国经营活动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7.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为了提高劳动者技能、知识和能力而 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职业培训旨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使其更具就业竞争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8.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组织或经济体中具备劳动力的 人员,他们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招聘、选拔、培训、激励等措施,合理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实现组织和员工共同发展。 9.创业:创业是指个人或团体在获得资源和资金的情况下,自 主开展商业或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个人价值。创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10.职业发展:职业发展是指个人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学习、培训、工作经验积累等手段,提升职业技能和能力,实现事业成功和个人成长的过程。职业发展帮助个人在职场中取得更好的职位、薪水和社会地位。

就业有关的名词解释

就业有关的名词解释 就业是每个社会成员为了谋求生活所必需的一种经济行为,是指个体通过找工作来获得经济报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名词,这些名词对于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非常重要。 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双方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地方。它由就业者(劳动力供应者)和雇主(就业需求者)组成。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2.就业率: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处于就业状态的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市场紧张程度的重要指标。较高的失业率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不足,而较低的失业率可能反映就业市场的强劲发展。 4.下岗失业:下岗失业是指原有单位因各种原因致使劳动者丧失劳动岗位,且暂时无法找到新的工作的状态。下岗失业往往与经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以及企业的技术升级等因素有关。 5.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结构性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状态。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劳动者所具备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或者是由于行业结构的调整而导致的。 6.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指在劳动市场上,由于个人某种特定的身份特征或者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而导致其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这种情况违背了平等就业的原则,对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劳动力市场非常不利。

7.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是指不依附于任何特定雇主的人,通过从事个体经 营或从事临时性、合同性工作来谋求生计。自由职业者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就业模式相对自由灵活,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个人创造力。 8.弹性就业:弹性就业是指劳动者根据个人的意愿和需求,选择灵活、自主的 工作方式和就业时间。弹性就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选择,也有助于适应现代经济的快速变化和个人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9.退休:退休是指劳动者因年龄原因放弃原有的工作并且停止从事收入性劳动 的状态。退休是老龄化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合理的退休安排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上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就业市场的运作和就业机会的 变化。无论是对于个体来说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业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相关名词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