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1节分物游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1节分物游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1节分物游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1节分

物游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1节分物游戏教案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分一分与除法”是学生初次学习除法,而且除法部分的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除法的学习应该像学习加减乘一样,需要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材从简单到复杂,安排了四次分物活动,重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除法概念,每一次的分物活动重点不同,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通过四次分物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第1节分物游戏

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尝试利用图示方法或语言表述法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会用图示或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能看懂平均分的不同的表示方法。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既然喜欢,那么你们了解它们爱吃的食物是什么吗?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了,敢不敢接受挑战?熊猫喜欢吃什么?(竹子)猴子

呢?(桃子)同学们,现在猴子兄弟俩遇到了难题,大家能帮助它们解决一下吗?(能)(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1.分桃子。

师: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谁看出了猴子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

生1:分桃子的问题。

生2:我看到图上有2只猴子,还有4个桃子,它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分桃子了。

师:那么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呢?现在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分一分吧!可以借助学具盒里的小圆片来代替猴子,用小棒代替桃子,动手试一试!

预设:

生1:2只猴子都分到2个桃子。

生2:分给左边的猴子3个桃子,分给右边的猴子1个桃子。

生3:分给左边的猴子1个桃子,分给右边的猴子3个桃子。

师:你们说了三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能让2只猴子都满意?(第1种)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分得的桃子一样多。

师小结:是呀,2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这样分桃子才公平。瞧,分完之后2只猴子笑得多开心啊。所以,我们在分东西的时候,可记得要公平哦。

设计意图:通过分桃子的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分到的东西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很公平。

2.分萝卜。

师:分桃子的问题解决了,小兔们听说后很开心,因为小兔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正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呢!我们快去帮帮它们吧!观察大屏幕(出示兔子、萝

卜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看到了3只小兔和12根胡萝卜。

生2:我知道它们的问题是: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

师:真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它们的问题,同学们就来动手解决一下吧!

师:我们要用圆片代替小兔子,要用到几个圆片?代替萝卜的小棒需要多少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动手操作)

预设:

生1:我用三个圆片来代表小兔,用12根小棒代表萝卜,每只小兔先分1根萝卜,然后再分一次,这样1根1根地分,直到把手里的12根萝卜分完,得知最后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生2:我是先让每只小兔分2根萝卜,然后再分2根萝卜,这样分2次就分完了,也能知道最后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生3:我是先让每只小兔分3根萝卜,然后再分1根萝卜,这样分了2次也分完了,同样也能知道最后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生4:我是让每只小兔分4根萝卜,结果分1次就分完了。因此最后也能知道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刚才我们给猴子分了桃子,给小兔分了萝卜,虽然我们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让它们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他们分得的食物都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桃子和分萝卜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物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分法,具体感受平均分。

3.分骨头。

师:同学们这么聪明,一定也很乐于助人吧!瞧,那边有3只为了分骨头吵得不

可开交的狗,你能不能当当小法官帮3只狗分骨头呢?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只狗的骨头一样多)快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

师:“平均分给3只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每只狗分得的骨头一样多),我们在小组里分一分,用15根小棒代替15根骨头,用3个圆片代替3只狗,小组合作分骨头,分的时候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小组里面每个人分的方法最好不一样哦。

生1:第一次每只狗分1根,第二次也分1根,……总共分了5次。每只狗能分到5根骨头。

生2:第一次每只狗分2根,第二次分1根,第三次也分1根,……总共分4次。每只狗能分到5根骨头。

生3:第一次每只狗分3根,第二次分1根,第三次也分1根,总共分了3次。每只狗能分到5根骨头。

生4:第一次每只狗分4根,第二次分1根,总共分了2次。每只狗能分到5根骨头。

生5:我把15根小棒5根5根分成一份,总共分出了3份,每只狗能分到1份,也就是能分到5根骨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想把你们说的方法记录下来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把这些方法画出来。(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

教师出示圈一圈和连线的记录图,让学生观察后,分析、描述记录图的意思。(他是怎么分的?他分了几次?)

(自己介绍自己画的过程;叙述别人画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仅能够说出自己画的过程,也能够看懂别人画的过程。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动物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分好了食物,虽然同学们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动物们对分的结果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他们得到的食物数

量都怎样?(一样多)

设计意图:结合为狗分骨头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能够通过动手动脑解决很多问题,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有许多难关要闯,同学们愿意帮助别人闯过难关吗?(愿意)

1.第一关——送花入瓶(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1题)。

9枝花,3个花瓶,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瓶插( )枝花。

2.第二关——让笔归家(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2题)。

14支铅笔,2个笔盒,平均每个笔盒放( )支铅笔。

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明确平均分的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用平均分来解决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分物游戏,一样多平均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可能分一次就分完了,可能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分完,但不管分几次,到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动手自主进行分一分,引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人教版]

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1.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2、记录分的过程,将有剩余时,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的初步感知的渗透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学挂图、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你会怎样分呢? (二)合作探究 1.摆一摆。 请同学们用学具盒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把小圆片分成2堆。 2、说一说。 (1)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2) 发散学生思维: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3) 学生汇报操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出示数字卡片。 1 2 3 4 8 7 6 5 4 3.想一想。 提问:怎样分,两只小猴子会既高兴又满意呢?为什么?

4.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让两只猴子都满意的分法 5、说一说。 看自己摆的或者是画的,说明为什么两只猴子都满意。特别要强调“平均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8的分解,体会到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是“不平均分”在分类和比较中体会到“平均分”的真正含义。在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帮助学生弄清除法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除法”的鲜明表象。 (一)分类理解 一、分一分 1、把6个木块分成2堆,怎么分? 二、圈一圈,分一分 1、 有()双筷子,还剩()根 2、 3、 4、

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一分与除法 1教案 沪教版

分一分与除法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31、3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除法的实质是重复取走。 2. 通过等量划分(装袋)、度量、平均分来理解除法。 3. 将划分、度量、平均分三种行为用除式来表示。 能力目标: 1. 初步理解探究“0”的除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 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除法的实质,会根据情景列出除法算式,培养、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难点: 理解除法的实质。 教学准备: 1. 教具:盘子、袋子、教学卡片、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每组准备6只苹果,12块饼干,18粒糖。 3. 认知的准备: (1)知道一个数等于几个另一个数的乘积。 (2)初步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一、等量划分(装袋)。 1. 动手操作:

(1)师出示:把盘中的6个苹果,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请学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分组进行操作,老师做适当巡视指导。(出示课题分一分) (2)组织学生汇报(操作与描述相结合)。 教师板书:6里有()个2。 6=()×2 2. 组织学生看书(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并把自己看懂的和不懂的做一下交流: 12个胡柚,4个装一袋,…… 装一袋:12-4=8 装二袋:12- - =4 装三袋:12- - - =0 12里面有()个4。 12=()×4 教师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重点强调:重复取走的数量相同,几次取完,就是12里有几个4。 二、度量(量绳)。 1. 大胆猜测: (1)教师出示:用3米长的卷尺,去量一根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 请学生分组探究,大胆猜测需要量几次。 (2)交流汇报:交流猜测结果并说出理由、依据。 2. 看书验证,请学生观察图上告诉我们什么,再验证自己的猜测。出示31页图,适当提问。 重点:每次量的都是3米。 板书:18里有()个3。 18=()×3 三、平均分(分饼干)。 1. 任意分: 出示:6个人把桌上的12块饼干分一分。 组织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操作,再交流怎么分的及分的结果。 2. 组织学生看书32页分饼干图,请一同学看图说说故事情节。 引出“平均分”。板书:每人分到的数量相同,叫做平均分。 3. 平均分: 如果有的小组每人分的不一样。要是要学生也像小胖他们一样每人分的一样多,(把上题补充成)把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二年级〈分一分〉教案(详案)

分一分 教者:杨梅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第五单元教科书7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4、在课堂中渗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安全及整理物品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磁性教具(葡萄串、盘子)。学生用学具(五角星、小棒、葡萄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预备三分钟,进教室)你们好,今天非常高兴能给在座的小朋友上课,你们高兴吗?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何,那你们可以叫我….(何老师),我是二年级三班的数学老师。何老师知道我们四班的小朋友呀特别听话,特别能干,是不是呀?那这堂小朋友们就好好地表现给老师们看一看,好

不好?一二三(坐端正)老师喊123的时候,小朋友们应该怎么样呀?(坐端正)对了,好,等会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最守纪律表现最好。先静息好准备上课。 (上课问好)小朋友们,大家是不是都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呀,这非常好,但老师也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到宽敞的地方参加活动,就像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指着图)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30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5人一组,可以分几组?该怎么分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理解平均分, (一)教学例1 1、先看这道题,(出示例子和6个五星图)读题,有6个五星分成2 堆,有几种分法?分成2堆也就是分成2份,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老师帮大家准备好的)六个五角星,动手分一分。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分法最多。 2、小朋友们很快就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说的在 投影仪上演示,(分成3个和3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举手给老师看看。还可以怎样分?(可以分成1个和5个,)哪些小朋友是这样分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可以分成2个和4个)真不错,是这样分的小朋友举手? 3、孩子们真能干想出了三种分法,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特殊? 为什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情境,知道将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 1.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安排了“分一分”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生一旦明白除法算式不过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符号表示,体会这是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除法的意义. 2.学习内容上要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弄清两者的区别,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 3. “倍”不作为数学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不下概括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 1.落实“分一分”的具体活动,逐步丰富、加深对平均分的体验. 2.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4.用乘除法混编的情境,培养分析问题与选择算法的能力. 1 分物游戏1课时 2 分苹果1课时 3 分糖果1课时 4 分香蕉1课时 5 练习五1课时 6 小熊开店1课时 7 快乐的动物1课时 8 花园1课时 9 练习六1课时 分物游戏.(教材第58、59页)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重点:体验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学情分析: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解决措施: 在数学情境中学习,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参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知识体系与课时分配:解决问题 -----------------------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注意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较多的生活实践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第一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

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学情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动手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体系与课时分配: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注意问题: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还要合理组织教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西师大版《分一分》教案设计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分一分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期数学,第六单元教科书 66—67 页例 2、例 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平均分。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判断那种分法是平均分?(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要怎样分才是平均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板书:平均分) 3、学习目标:学会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一) 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 1、分葡萄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现葡萄) 师:一共有多少串呢?你怎么知道的?乘法知识学得真好,这就是我们要分的总数。(板
书:总数) 师:现在要将这 18 串葡萄放到盘子里,如果(课件展示:每盘放 6 串,可以放( )盘?)
每盘放 6 串,也就是把 6 串放成一盘,这就是我们要分得的每份数。(板书:每份数)猜一 猜可以放几盘?我们用 18 根小棒来代替葡萄分一分。
老师用 18 根小棒动手先拿 6 根小棒分 1 份,再拿出 6 根小棒又分 1 份,还剩下 6 根小棒, 刚好可以再分 1 份。看,分了 3 份,刚好把 18 根小棒分完,说明可以分几盘?(3 盘)我们 把分的结果写在这张记录表上。观察记录表,第一排一共有 18 串葡萄,(指着第二排)每盘 放几串,写在这一排的格子里,(写 6 看第三排)可以放几盘?就写在这一排,并且要写在 相对的下面,(写 3)那实际上我们就是把 18 分成了几个几?
师: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分的?有 18 串葡萄,每盘放 6 串,可以放 3 盘。3 盘就是我们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

最新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知道它们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地应用。 教学难点:比、分数除法它们三者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百分数二的内容(学生边说,师边板书在黑板的最右边。) ⑴、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我们怎么列式?) ⑵、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又怎么列式?) ⑶、乙比甲少几分之几呢? 2、复习比、分数与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了比,分数,除法,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能用一个关系式表达式出来吗?(学生回答之后师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它们的关系式)。 ⑴、学生讨论交流比、分数与除法的应用题中哪种题是最难做的。 师:我们学习了比的应用题,也学习了分数就应用题,还学习了除法应用题,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你在做哪种应用题时是最难做的,做哪种应用题又 是最容易做的呢? 生:A、我喜欢做比的应用题, B、我不喜欢做分数应用题,因为它比很难理解。 (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提出把它们灵活地转化) ⑵、找到难理解的一句话。 师:你们说做分数应用题时,难做是其中的哪一句话最难理解呢?请把难理解的话说出来听一听。 生:(举例说明:如甲比乙多二分之一,或者是甲比乙少四分之一,或者是甲是乙的1.5倍等等。) 师:有的学生说分数应用题难做,也有的说比的应用题难做,也有的说除法

应用题难做,当然也有的说,做比的应用题比较容易,所以我们今天这 节课就想把平进你认为难做的题中难理解的一句话展开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复习课:板书课题-----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用做好的卡纸帖在黑板上) 二、比、分数与除法三者关系的应用。 看图说话:甲: 乙: 出示这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对学生说的话,师有意思地按次序排列出来,做好事先做好的每一 句话的卡纸,同时展示课件,这样学生看得特别清楚。) 1、甲与乙的比是2:3 2、乙与甲的比是几比几?(3比2) 3、甲是乙的几分之几?(三分之二) 4、乙是甲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三) 5、甲是甲乙和的几分之几?(五分之二) 6、乙是甲乙和的几分之几?(五分之三) 7、甲比乙少几分之几?(三分之一) 8、乙比甲多几分之几?(二分之一) (同时师把同样的课件打开,方更学生看清楚) 1、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几句话中,哪句话你是最难理解的? (师有意思地引出这两句话来,如:甲比乙少几分之几?乙比甲多几分之 几?) (有意引出画图帮肋理解,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指名学生上黑板来画一画图。 (师规定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地方,便与黑板的排版的整齐有序) 2、让学生看图再来说一说每句话,(让学生完全明白,画图对我们的帮 肋很大,我们学生也要养成画图的习惯。)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_《分一分》例题1

例题 例.看图列除法算式,再把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补充完整. 6个, . 。 6,每 个 分析:第一幅图的意思是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里 放2个苹果.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第二幅图的意思是求6里面有几个2. 解:(1)66,平均分成 (2)66个 ,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 ?个 ?个 ?个

乘法口诀 1.☆☆☆☆☆ ☆☆☆☆☆☆☆☆☆☆ 每份是()个☆,有这样的()份,一共有多少个?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 2.一共有几个◎?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 这是()个()相加。 3. 要付()个()元,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4. 每组有()名同学,有这样的()组,一共有()名同学。 □×□=□ 5.填空 (1)81、72、63、54、()、()、27、18、9 (2)1、4、9、16、25、()、()、64、()、()(3)7、14、21、28、()、()、49、56、()

(4)5+5+5+5+5+5=(),这表示()个()相加。 (5)一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一共有()天。 6.□+□+□=15 ○+○+○+○+○=20 □+○=()□-○=() 《乘法口诀》答案 1.3个,5份;3+3+3+3+3=15,3×5或5×3=15(个) 2.2+2+2+2+2+2=12(个);2×6=12(个);6个2相加; 3.5个7元;7×5=35(个); 4.5名,3组;3×5=15或者5×3=15; 5.填空 (1)81、72、63、54、(45 )、(36 )、27、18、9 (2)1、4、9、16、25、(36 )、(49 )、64、(81 )、(100 )(3)7、14、21、28、(35 )、(42 )、49、56、(63 ) (4)5+5+5+5+5+5=(30 ),这表示( 6 )个( 5 )相加。 (5)一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一共有(28 )天。 6.□+□+□=15 ○+○+○+○+○=20 □+○=(9 )□-○=( 1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 1 单元单元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 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红黄蓝白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分一分 3 教学设计

分一分 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认识除法》第一节,分一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教材30—31页的例1、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3题。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让学生充分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学习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3. 懂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教学过程: 把桃子图片分给学生,师:纸片分好了,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谈话:课前曹老师把小纸片分给了每个小组,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分过东西? 可不要小看了分东西,这里面可藏着许多的数学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有哪些秘密?(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概念 1. 初步感知平均分 (1)分小组操作

先来看看小天使今天带来了什么?(展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噢!原来是仙桃呀!有几个?小天使说了什么?分成几堆,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可以用水彩笔直接在小纸片上画出来,也可以用圆片分一分后再画,看看哪组的分法最多。(教师巡视,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分法,收集上来后要编上号) (2)交流,抽象出平均分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老师这儿挑选了六种分法。 这些分法中你觉得哪些分法是公平的呢?左边的分法为什么不公平?(一个个说说为什么不公平?每份是不一样多的)右边的分法为什么公平?每一份都怎样?(在说右边的分法时,教师板书:每1份分一个,分成了6份……) 像这种分法,每份都有1个,或者每份都有2个,每份都有3个,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完成板书“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那你们能把小组里是平均分的找出来并说说是怎么分的吗?(小组里再分一分) (3)判断,加强平均分的感知 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接下来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⑴萝卜图:(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的不是同样多。如果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生:左边添上一个。每份有五个,但这样是把几个萝卜平均分了?这儿只有9个萝卜,怎么办呢?(让学生思考后再交流) ⑵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同学们真会观察,各个都是火眼金睛。 2.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完成“试一试”。 谈话:刚才我们分了6个桃子,现在有8个桃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你会分吗? 在分之前,谁来说说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每份分得同样多,或是平均分)对了,可不能像刚才那样,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啦。 好!现在动手用8个圆片来代替桃,平均的“分一分”。分好以后把自己的分法讲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名上黑板摆出自己的分法。) 交流黑板上的分法,用语言表述。如“8个桃,每几个分一份,分成了几份。”8里面有几个几?(多请几位学生说说)

二年级数学下:分一分 教学设计资料

二年级数学下:分一分教学设计资料 1、知识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能熟练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分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分数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两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谈话:小红和爸爸刚从果园度假回来。看!这是她亲手摘回的苹果,真是又大又红,香脆可口。小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自己的小伙伴来尝尝鲜。(播放录像) 思考:她们是怎么分苹果的?每个人分到了几个?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镜头1:桌上有4个苹果,小红和小明正准备平分着吃。

生:4 2 = 2 镜头2:这时从门外来了两个同学,4个小朋友各拿了一个苹果,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生:4 4 = 1 镜头3:小红刚准备吃,小强蹦蹦跳跳地进来了,小红想了想就把自己手中的苹果平分了一半给小强。) (突然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学生列不出算式。但是有几个同学说出:每个人分到了半个或0.5个。) 师:怎样列式? (有部分同学说道):12 (有几位同学小生嘀咕)被除数怎么比除数小,答案怎么算? 师:被除数真的不能比除数小吗?结果怎么表示呢? 【意图: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利用一段录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背景,让学生凭着生活经验去体会半个,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现象,去寻觅数学的存在,感悟数学的魅力,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2)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第三册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第 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1. 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 使学生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初步体验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4. 使学生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了解惩罚和除法的关系。 5.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13~17课时 教材32~33页 使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成就感。 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材34 ~35页 使学生进一步会等分的含义 1. 让学生看懂图意 2. 明确两次苹果的不同要求。一是把几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 果;2是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3.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在经历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挂图、20个圆片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材36~37页

1. 在具体环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 2. 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 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2.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1. 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 2. 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快 小棒,图片,每组一杯黄豆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材38页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鱼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每人20根小棒 小组合作学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一分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葡萄、盘子、盒子。学具:五角星、小棒、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 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 教师:把8个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是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点评: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找出每份同样多的情况,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 (1)分葡萄。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 教师:小朋友,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法记录在记录单上。分18串葡萄每盘放几串放几盘把学生的记录单按每盘放的串数多少整理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

二年级数学 分一分

第九讲分一分 月日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平纠纷的含义。 2、掌握求平均分技巧和方法。 3、掌握有余数的平均分。 【知识要点】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多的几份,叫做平均分。 2、有余数的平均分:当把一些物品进行平均分时,直到分的每份都同样多,有时还有剩 余。 3、平均分的技巧: (1)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这种分法方法很多。比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当被分的总数比较多时,很难一次分得每份同样多,可以分几次完成。可以每次给每份分一个,直到分完;也可以每次给每份分2个(或3个、4个……),再给每份分1个(或2个、3个……),直到分完。 (2)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用圈一圈来进行平均分。 (3)如果物体数量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最后算出结果。 【课前预习】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12 (2)2×()=10 (3)4×()=8 (4)()×4=16 (5()×6=24 (6)()×()=9 (7)5×()=20 (8)()×6=30 【典型例题】 例1、填空 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 例2、填空

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例3、写出除法算式: (1)16除以4等于4。 (2)被除数是24,除数是4,商是6。 (3)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4)30里面有5个6。 例4、9米长的木棍,截下多少米后,能平均分成2米的2段? 例5、有一堆糖,比10块多,比20块少,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正好分完。这堆糖有多少块?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出示情景图,谈话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 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如果要求“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估计有的学生采用分步计算,有的采用综合算式计算) 2.组织学生想一想。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 (29+25)÷9 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29+25÷9,这样列式,对吗?”,进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几条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号才能先算。

教师小结:因为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独立计算: (29+25)÷9 请三位学生板演,引导说说算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完成。 1. 比一比,算一算。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2. 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1 7×9-7〇7×7+7 30÷5+1〇30÷(5+1) 9-2×4〇(9-2)×4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今天,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坐船过河的问题,回想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08七 分一分与除法-07花园-教案07

花园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内容,练习六第5~8题。 教学分析 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倍”的知识及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法的意义。 2.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倍”的知识和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 正确理解和解答有关“倍”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课本第73页的情景图。 师:这是一幅春天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有关倍的问题: 蜻蜓有12只,蝴蝶有4只,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小鸟有9只,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蜜蜂有几只?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最后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提示: 1.根据除法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2.求几个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所以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可以用12÷4=3。 求蜜蜂有几只,可以用9×3=27(只)。 3.教师强调: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结果后面不写“倍”。求蜜蜂有几只,结果后面要写单位“只”。 4.画一画,并举例说一说什么是“2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