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高考考点解读

启蒙运动高考考点解读
启蒙运动高考考点解读

启蒙运动高考考点解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启蒙运动高考考点

二、启蒙运动高考考点解读

1、启蒙运动的背景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3)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启蒙运动的性质

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启蒙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

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4、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和学说

5、启蒙运动的影响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启蒙运动与其他考点的联系

1、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

(1)相同:实质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注重人的价值,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不同:①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②内容不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政治构想。③方式不同。文艺复兴时许多思想家借用宗教的外衣,启蒙运动则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④影响不同。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运动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封建主义的世俗统治,引发了欧洲及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2、启蒙思想与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1)产生的社会条件

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

(2)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3、启蒙运动与中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继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专利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州特权和等级制度。号召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他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许多启蒙思想的名著

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鼓励了中国的志士仁人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2)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思想的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纲领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树立起民主共和的旗帜,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可见辛亥革命是与欧洲的启蒙运动有联系的。

(3)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思想文化运动;②都对封建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主张用民主取代专制。

不同点:①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早期革命时期,后者发生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的时期。②产生的条件不同,前者是发生在西欧的一些封建国家,后者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③具体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在思想政治领域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后者还包括道德和文学领域的革命。④结果不同,前者被新兴资产阶级作为思想武器,指导了资产阶级和革命运动,后者被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代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附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

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4.(2018.4·浙江高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观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错误。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要揽

高中物理考点分析揽要 一、力、物体的平衡 【考点分析】 [考点方向] 1、求共点力平衡时某力的大小。 2、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尤其是摩擦力)及该力的方向。 3、判断动态平衡过程中力的变化情况。 *4、比较或计算力矩的大小,求转动平衡时某力的大小。 [联系实际与综合] ①斜面或水平面上叠放物体的平衡。②绳或弹簧悬挂物体的平衡。③支架、转轮、吊桥、起重机等平衡问题。④根据物体平衡求气体压强。⑤电场中的物体平衡(尤其是与库仑定律的综合)⑥导线切割磁感线匀速运动的计算。 [说明] ⑴主要以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或中偏易。 ⑵主要内容: ①平衡情形: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瞬间平衡(例振子在平衡位置等), *有固定转轴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F合=0) *有固定转轴物体平衡(F合=0)(保持静止时) (M合=0)(或M逆=M顺) ③能力要求: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 ⑶其它要求: ①熟练分析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大小、做功情况 ②熟练掌握动态平衡问题的矢量图解分析方法 ③三力平衡处理方式:a.任意两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b.三角形矢量图解。 c.相似三角形。d.拉密定理。e.正交分解。f.三力汇交。 ④“缓慢”→v≈0(平衡),“轻质”→m≈0(G≈0),“光滑”→μ≈0(f≈0) ⑤*力矩 磁场中N匝面积为S的线框通有电流i时所受安培力力矩为 M=NBiSsinθ (θ为面与中性面夹角) 二、运动学 【考点分析】 [考点方向] 1、平抛运动 2、v-t图象描述运动。 3、追及问题。 4、联系实际的运动学规律的简易计算。 [联系实际与综合] ①体育竞技。②交通运输(车、皮带轮、扶梯的运行)。③水上运动(含船过河)。④动物奔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启蒙运动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启蒙运动解 析版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 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 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人的权威下解放〞应该是指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D项正确. 应选D、 此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所谓理性,就是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处理;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17~18世纪,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启蒙时代〞,把他们提倡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那么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 人文主义 B. 民族主义 C. 天赋人权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C 此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旨在考查正确掌握相关历史概念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反对外来侵略,要求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及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无法得出ABD 三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托马斯?潘恩......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表达了托马斯?潘恩反对君主制,主张人

近三年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选择题 1.12年考牛顿第一定律,13年考牛顿第二定律,14年考磁生电的几种情况。 2.12年考平抛运动,13年考受力平衡和临界情况,14年考左手定则。 3.12年考动态平衡问题,13年考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安培力计算公式,14年考带电粒 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4.12年考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13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4年考胡克定律受力分 析。 5.12年考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受力分析,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13年考库 仑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则。14年考电磁感应定律。 6. 12年考转动切割感应电动势公式E=1/2BL2ω和法拉第定律,13年考物理学史,14年 考万有引力与航天,开普勒三定律。 7. 12年考楞次定律、安培定则。13年考万有引力与航天,14年考运动学临界问题。 8. 12年考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13年考运动学临界问题,14年考点电 荷的电场分布和等势面。 12年考牛顿第一定律,平抛运动,动态平衡问题,变压器,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法拉第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三定律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两题,相互作用一题,交变电流传感器一题,电磁感应两题,静电场一题。) 13年考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平衡和临界情况,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安培力计算公式,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库仑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物理学史,万有引力与航天,运动学临界问题。(牛顿三定律一题,相互作用两题,恒定电流一题,静电场两题,物理学史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一题。) 14年考磁生电的几种情况,左手定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胡克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万有引力与航天和开普勒三定律,运动学临界问题,电荷的电场分布和等势面。(电磁感应一题,磁场两题,相互作用两题,电磁感应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一题,静电场一题) 实验题 9.12年考螺旋测微器(估读),13年考平抛运动(相互作用),14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0.12年考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13年考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恒定电流),14年考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恒定电流)。 大题 11.12年考共点力平衡(相互作用),13年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应用(静电场),14年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2.12年考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磁场),13年考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牛顿运动定律),14年考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机械能及其守恒)。 13(选修3-5).12年考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动量守恒定律,13年考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动量守恒定律,14考天然放射性和动量守恒定律。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 1.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答案】A 2.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答案】C 4.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5.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为A项。 6.(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A 7.(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8.(2015·安徽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

平抛运动高考考点及典型题总结 卢强撰稿

命题点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如图所示,A、B两质点从同一点O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υ0沿x轴正方向抛出,A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1;B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2,P1和P2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的运动时间相同 B. A. B沿x轴方向的位移相同 C. A. 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D. A. B落地时速度大小相同 2.如图为足球球门,球门宽为L.一个球员在球门中心正前方距离球门s处高高跃起,将足球顶入球门的左下方死角(图中P点).球员顶球点的高度为h,足球做平抛运动(足球可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则() A.足球位移的大小x= B.足球初速度的大小v0= C.足球末速度的大小v= D.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与球门线夹角的正切值 tanθ= 3.(多选)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个小球沿图示方向做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A、B、C同时抛出,恰好能在地面相遇,需要满足v C>v B>v A B.若A、B能在地面相遇,则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C.若A、C在(x0,0)相遇,则一定满足v A=v C D.只要B、C同时开始做平抛运动,二者绝不可能相遇 命题点二与斜面有关的平抛运动问题

1.如图所示,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 m=50kg.不计空气阻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求: (1)A点与O点的距离L; (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从O点飞出开始到离斜坡距离最远所用的时间。 2.如图所示,小球以v0正对倾角为θ的斜面水平抛出,若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则飞行时间t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B. C. D. 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 B. C三点,现从这三点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三个小球均落在斜面上的D点。今测得AB:BC:CD=5:3:1,由此可判断( ) A. A. B. C处三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1:2:3 B. A. B. C处三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时速度与初速度间的夹角之比为1:1:1 C. A. B. C处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3:2:1 D. A. B. C处三个小球的运动轨迹可能在空中相交 命题点三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1.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P是一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的探测屏AB竖直放置,离P点的水平距离为L,上端A与P点的高度差也为h。

高考物理 最有可能考的必考点“挖井”系列训练 动态问题的分析

动态问题的分析 1983年高考作文《挖井》给我们2013年高考备考的启示,明明知道这个点要考,我们偏偏缺乏毅力,而让考生在考场中为试题而惋惜。本系列训练就是为帮助考生训练解题毅力而编辑整理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资料来源于网络,不合适地方,敬请告之,QQ :691260812。答案后附加《成功贵在恒》。 备考攻略 在混联电路中,在电路其余电阻不变的情况下,任一电阻的阻值增大(或减小),必将引起该电阻中电流的减小(或增大)以及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增大(或减小); 任一电阻的阻值增大(或减小),必将引起与之并联的支路中电流增大(或减小),与之串联的各电阻电压的减小(或增大)。在直流电路中,无论电阻串联 还是并联,只要其中一个电 阻增大(或减小),则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总电流一定减小(或增大),内阻不为零的电源的路端电压一定增大(或减小)。电路动态变化的分析思路是:由部分电阻变化推断外电路总电阻的变化,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出干路电流的变化,最后根据电路情况分别确定各元件上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高考对直流动态电路的考查难度中等。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电阻为r ,R 1、R 3、R 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电键S ,将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向上滑动,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I 、?U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大 C. ?U ?I >r D. ?U ?I <r 1.AD 2. 如图所示,A 、B 、C 分别表示理想电流表或电压表,灯L 1与L 2的额 定电压相同,灯 L 1的额定功率大于灯L 2的额定功率,当电键S 闭合时,L 1、L 2恰好能正常发光.若A 、B 、C 的示数均不为零,则可判定( ) A .A 、B 、C 均为电流表 B .A 、B 、C 均为电压表 C .B 为电流表,A 、C 为电压表 D .B 为电压表,A 、C 为电流表 D 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如果都是理想电流表,两灯均被短路,不可能正常发光,A 错;

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专题4.7平抛运动综合问题(含解析)

专题4.7 平抛运动综合问题 【考纲解读与考频分析】 平抛运动综合问题,,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是高考命题热点。 【高频考点定位】: 平抛运动综合问题 考点一:平抛运动综合问题 【3年真题链接】 1.(2019全国理综II卷14)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参考答案】.B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受到空气阻力的平抛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对速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运动和力的观念,从图像中筛选出解题信息。 【解题思路】【错误项分析】根据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

次大,选项A 错误;根据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小,选项C 错误;【正确项分析】运动员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第二次滑翔过程时间比较长,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大,选项B 正确;竖直方向上的大小为v1时,根据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比第一次小,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 ,可知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大,选项D 正确。 【据图析题】此题需要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和斜率的物理意义解题。 2.(2019海南物理·10)三个小物块分别从3条不同光滑轨道的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已知轨道1、轨道2、轨道3的上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均为04h ;它们的下端水平,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10h h =、202h h =、 303h h =,如图所示。若沿轨道1、2、3下滑的小物块的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1s 、2s 、3s ,则( ) A. 12s s > B. 23s s > C. 13s s = D. 23s s = 【参考答案】BC 【名师解析】沿轨道1下滑,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 (4h 0-h 0)= 12mv 12 ,下滑至轨道1末端时速度v 1 从轨道1末端飞出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s 1=v 1t 1,h 0=1 2 gt 12,联立解得s 1 h 0;沿轨道2下滑,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 (4h 0-2h 0)=1 2 mv 22,下滑至轨道2末端时速度v 2=,从轨道2末端飞出做平 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s 2=v 2t 2,2h 0=12 gt 22 ,联立解得s 2=4 h 0;沿轨道3下滑,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 (4h 0-3h 0)=1 2 mv 32,下滑至轨道3末端时速度v 33末端飞出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 律,s 3=v 3t 3,3h 0=1 2 gt 32,联立解得s 3 h 0;显然,s 2> s 1,s 2> s 3,s 1= s 3,选项BC 正确。 3.(2017全国II 卷·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 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

启蒙运动高考题汇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高考题汇编 (2009-2013) 2013年题组 (2013年全国课标卷1 No.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013年安徽卷No.36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批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局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撤退。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行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生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因果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10分) (2)运用所学只是,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面又反复的过程”。(6分) (2013年福建卷No.41B 16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谓书中三先生学说重译、编辑,以成是编,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 ——摘自《清议报》(1901年) 材料二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6分)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一轮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编写:指导教师: 第2 课时《平抛运动》预习案 班级:姓名:. 【考纲解读】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性质. 2.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并能应用解题. 1.[对平抛运动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 B.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加速度方向也时刻变化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Δt 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越长 2.[斜抛运动的特点]做斜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 A.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C.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D.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加速度 3.[用分解思想处理类平抛运动问题]如图1 所示,两个足够大的倾角分别为30°、45°的光滑斜面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斜面间距大于小球直径,斜面高度相等,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开始均静止于斜面同一高度处,其中b 小球在两斜面之间.若同时释放a、b、c 小球到达该水平面的时间分别为t1、t2、t3.若同时沿水平方向抛出,初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到达水平面的时间分别为t1′、t2′、t3′.下列关于时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图1 A.t1>t3>t2 B.t1=t1′、t2=t2′、t3=t3′ C.t1′>t3′>t2′D.t1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一、平抛运动 1.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运动,运动轨迹是. 2.基本规律: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0 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如图2 所示,则: 图2 (1)水平方向:做运动,速度v x=,位移x=. (2)竖直方向:做运动,速度v y=,位移y=. (3)合速度:v=,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4)合位移: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 二、斜抛运动 1.运动性质 加速度为g 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2.基本规律(以斜向上抛为例说明,如图3 所示) 图3 (1)水平方向:v0x=,F 合x=. (2)竖直方向:v0y=,F 合y=. 【我的疑问】

【第14课时平抛运动】考点三 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考点三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高频17) 处理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要抓住两点 (1)找出临界状态对应的临界条件. (2)要用分解速度或者分解位移的思想分析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命题点1 用极端分析法分析临界问题 所谓极端分析法,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若是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的函数关系,可以通过连续地改变某个变量甚至达到变化的极端,来对另一个变量进行判断的研究方法. 6.如图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离网3 m的线上(图中虚线所示)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1)设击球点在3 m线正上方高度为2.5 m处,试问击球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2)若击球点在3 m线正上方的高度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击球的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试求这个高度. 【解析】(1)如图甲所示,设球刚好擦网而过,则击球点到擦网点的水平位移 x 1=3 m,竖直位移y1=h2-h1=(2.5-2)m=0.5 m,根据位移关系x=vt,y= 1 2 gt2,可得v=x g 2y ,代入数据可得v1=310 m/s,即所求击球速度的下限. 设球刚好打在边界线上,则击球点到落地点的水平位移x2=12 m,竖直位移y2=

h 2=2.5 m,代入上面的速度公式v=x g 2y ,可求得v2=12 2 m/s,即所求击 球速度的上限. 欲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则击球速度v应满足 310 m/s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一) 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页 1 第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物理考点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

高中历史考点55启蒙运动(解析版)

考点55 启蒙运动 【十年真题】 1.(2019.4·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君主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结合所学,打破 等级森严的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故选C项;三权分立仅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手段,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实现近代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排除B项;君主制是法国传统等级制度体现,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在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平等,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较之英美的不同点,美国和法国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项;“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排除C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

平抛运动常见题型考点分类汇总

平抛运动常见题型考点分类汇总

————————————————————————————————作者:————————————————————————————————日期: 2

平抛运动小结 (一)平抛运动的基础知识 1. 定义: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 特点: (1)平抛运动是一个同时经历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其一般表达式为c bx ax y ++=2 。 (3)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g a =恒定,所以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移的高度之比为5:3:1::321=s s s …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2 gT s s s s I II II III =-=-。 (4)在同一时刻,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方向和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θ)是不相同的,其关系式θ?tan 2tan =(即任意一点的速度延长线必交于此时物体位移的水平分量的中点)。 3. 平抛运动的规律 描绘平抛运动的物理量有0v 、y v 、v 、x 、y 、s 、?、t ,已知这八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两个,可以求出其它六个。 运动分类 加速度 速度 位移 轨迹 分运动 x 方向 0v t v x 0= 直线 y 方向 g gt 2 2 1gt y = 直线 合运动 大小 g 220)(gt v + 2220)2 1 ()(gt t v + 抛物线 与x 方向的夹角 ?90 tan v gt = ? 0 2tan v gt = θ (二)平抛运动的常见问题及求解思路 关于平抛运动的问题,有直接运用平抛运动的特点、规律的问题,有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组合的问题、有平抛运动与天体运动组合的问题、有平抛运动与电场(包括一些复合场)组合的问题等。本文主要讨论直接运用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来求解的问题,即有关平抛运动的常见问题。 1. 从同时经历两个运动的角度求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 求解一个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就应该是从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中求出时间,然后,根据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速度。 [例1] 如图1所示,某人骑摩托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要在A 处越过m x 5=的壕沟,沟面对面比A 处低m h 25.1=,摩托车的速度至少要有多大?

新课标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必考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命题新动向】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当然也是新课标高考的必考内容.物体的位移、速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是重要概念.从近三年高考看,单独考查本章知识较少,较多地是将本章知识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典型实例,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典题1】2010年11月22日晚刘翔以13秒48的预赛第一成绩轻松跑进决赛,如图所示,也是他历届亚运会预赛的最佳成绩。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佳成绩,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解题思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根据x=Vt 可知,x 一定,v 越大,t 越小,即选项C 正确。 【答案】C 必考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命题新动向】 受力分析是高考中不可能不考查的一个重要考点,几乎渗透到每个试题中,通过物体的共点力平衡条件对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往往需要有假设法、整体与隔离法来获取物体受到的力,有的平衡问题是动态平衡,试题往往设置“缓慢”的字眼来表达动态平衡,需要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来解题。 【典题2】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θ=30°的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A 、B 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B 球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F =10N 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A 受到重力、杆对A 的弹力、绳子的张力 B 、小球A 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20N C 、此时绳子与穿有A 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203 3N D 、小球B 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203 3 N 【解题思路】对A 在水平面受力分析,受到垂直杆的弹力和绳子拉力,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拉力必须垂直杆才能使A 平衡,再对B 在水平面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 、杆的弹力以及绳子拉力,由平衡条件易得杆对A 的弹力N 等于绳子拉力T ,即N =T =20N ,杆对B 的弹力N B =203 3 。 【答案】AB 必考三、x -t 与v -t 图象 【命题新动向】纵观高考试题,没有哪一份试题中没有图象。图象作为一个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是高考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体现。各种图象的共同点基本上围绕斜率、图线走势以及图线与横纵坐标围成的面积这三个方面。 【典题3】图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 、4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C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4m ,而位移为0 【解题思路】在v -t 图中判断运动方向的标准为图线在第一象限(正方向)还是第四象限(反方向),该图线穿越了t 轴,故质点先向反方向运动后向正方向运动,A 错;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分为第一象限(正方向位移)和第四象限(反方向位移)的面积,显然t 轴上下的面积均为2,故4s 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B 错;且4s 内质点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路程为4m ,位移为零,D 对;判断加速度的标准是看图线的斜率,正斜率表示加速度正方向、负斜率比啊是加速度反方向,倾斜度表达加速度的大小,故4s 内质点的节哀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方向为正方向,而初速度方向为反方向的2m/s ,C 错。 【答案】D F θ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