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00年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

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开放使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继续张开双臂,喜欢四方佳宾。更有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新景点、新景观如白鳍豚馆、野生动物园、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及改造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山大道商业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临。欢迎您来江城,领略都市不同的风光。

参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在此可追溯黄鹤楼的历史,聆听有关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面对黄鹤楼吟咏的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可登楼观武汉三镇全景。随后来到古琴台,这里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游人可在此凭吊俞伯牙、钟子期以琴会知音的动人故事。

武汉的主要特色介绍

武汉的主要特色介绍 一、地理概况 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 武昌(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 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 汉阳(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市区部分) 汉口(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市区部分) 属行政区划的辖区13个(中心市区7个郊区6个): 现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7个城区,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6个郊区; 另有非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3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光谷)、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 二、名胜古迹 黄鹤楼 亚洲民主之门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归元寺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东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 (听涛景区-九女墩-行吟阁-寓言雕塑园-梨园、磨山景区-楚天台-梅园-樱园、落雁景区、白马景区、吹笛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珞洪景区、东湖鸟语林、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九峰山森林公园、关公卓刀泉、放鹰台、东湖海洋世界、东湖梅岭)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 琴台 中山公园 光谷广场 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云雾山、大余湾) 武汉九峰动物园 武汉科技馆 湖北省博物馆 三、主要特色街区 “武汉名小吃街”户部巷((武汉早点第一街)) 武汉最古老的街道分别为:武昌长街(今解放路)、汉口汉正街(始建于1525年)和汉阳显正街。 汉口地区:汉正街商贸街(武汉最古老的商圈)、江汉路商贸街(武汉首条商业步行街)、兰陵路酒吧一条街、吉庆街小吃街(武汉最大的大排挡街区)、精武路饮食街、香港路餐饮街、武汉文物市场一条街(位于香港路)、硚口路美食街、万松园餐饮街、台北路风情餐厅街、前进路电子产品街、大智路手机街、武广商贸街、中山大道-汉口租界建筑街区、新民众乐园购物街区、扬子街婚纱一条街、花楼街小吃一条街、解放公园林荫路(武汉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林荫路)、宝成路夜市街、汉口江滩江景街、民意街烧烤小吃街、解放大道-

武汉城市旅游形象探析

中国旅游报/2012年/9月/7日/第012版 视野 武汉城市旅游形象探析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胡静 随着大众旅游的蓬勃兴起和旅游城市间的竞争加剧,旅游供给市场分类日益细化,旅游业已然在由资源驱动、产品驱动之后,逐步进入了形象驱动时代,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城市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2008年初,武汉市旅游局开始进行旅游主题形象口号公开征集,历时一年多,在征集到的三万多条意见中进行反复筛选、提炼和论证,初步确定了“大江大湖大武汉”这一口号,2009年底尝试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社会反响积极,游客认同度高,遂于2010年5月正式确定“大江大湖大武汉”为武汉旅游形象口号。这一口号充分考虑了武汉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环境,结合受众分析即旅游者、本地市民对武汉的感知形象,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精髓,强调了城市的个性要素,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2012年8月,在第四届亚洲城市论坛?武汉论坛上,“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形象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进一步诠释。 一、“大江大湖大武汉”,准确把握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要素 旅游形象定位的核心要素是主体个性和大众感知。“大江大湖大武汉”抓住了武汉市的文脉、地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其主体个性。 1.文化背景。中国近现代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武汉。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2012年5月,中共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推荐《大武汉到底什么大?》一文中谈到:“直观上,武汉之大在于吐纳江汉、包孕湖山、工商繁盛的独特都市气象。历史地看,武汉之大越是在国势时运的关节点越被显现出来,抗战时期和新中国两次长江大洪水时节,‘保卫大武汉’都激励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武汉之大,也证明着武汉之重,体现了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武汉之大是区位、资源、市场等城市禀赋和交通、产业、科教力量等国家布局的总成。” “大武汉”作为城市旅游形象主题词,既彰显了其独具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和文化背景,也寻找到了最能打动人心的城市旅游形象的意蕴和灵魂。 2.自然禀赋。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两江汇流、三镇鼎立的壮美景观。166个湖泊、272座水库星罗棋布,165条河流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居全国大城市之首。湖泊水域面积779平方公里,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已建和待建的“大都市水岸景观”,“百里滨江画廊”,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一网六湖十八渠”的布局,汉口金银湖水网“七湖连通”,“大武汉”无处不彰显着“大江大湖”的城市特质。 江湖诞生了武汉,繁兴了武汉。武泰闸一代水域的繁兴诞生了武昌;鹦鹉洲来自全国的竹林放排曾富庶了汉阳;集家嘴码头林立的帆樯使汉口在明清时期就成为南方商业巨镇,近代成为中部商贸经济中心。现如今“大江大湖”又成就着现代武汉的魅力,已发展成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它们也将以新的姿态迎接这个城市的美好未来。 3.大众认知。形象定位目的是为了激活市场,培育市场;反之,大众认知也能促进城市形象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2011年武汉市游客市场调研》结果表明,“水资源丰富”、“长江、汉水、东湖”、“大武汉三镇格局”是来汉游客所选择的“最深刻的武汉旅游印象”; 第1页共2页

海南省的气候类型是

海南省的气候类型是 1、海南是什么类型的气候? 海南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海南岛地处热复带北缘,具有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的 特点,属热带季风气候。海南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 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制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知10月份是多雨季,道总降雨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90%,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 2、海南岛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海南岛属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受东北和西南季风影响,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 全年气温海南年均气温23.8℃,气温最低的月份为1至2月,平 均气温18℃,气温最高的月份为6至7月,平均气温27.7℃以上,最 高气温为38℃左右。海水温度年均海水温度26℃。湿度海南湿度较大,年均湿度为 77至86%。 日照量: 海南岛全年日照量在 300天以上,日照量最充足的地区是三亚市。 年降雨量 年均降雨量 1639毫米,季风雨和台风雨是海南雨水的主要来源,雨水调节了整个地区的气温,古诗曰:"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是秋。" 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为琼中县。 季节分布 海南四季如春,一年仅分干、湿两季,其中 4至11月为湿季,12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 台风季节集中在夏末、秋初, 8月份至10月份是台风高发期。 3、海南岛是什么气候类型?

三亚属于热带,三亚以北属于亚热带,总体来说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4、海南的位于什么气候类型区?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性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约 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 1750至265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中部和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它地区为半湿润区。降雨季 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干旱,夏秋雨量多,光照率为50- 60%。日照时数按地区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区最少;按季节分,依夏、春、秋、冬顺序,从多到少。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中部山区 较低,西南部较高。全年没有冬季,1至2月为最冷,平均温度16- 24摄氏度,平均极端低温大部分在5摄氏度以上。夏季从 3月中旬 至11月上旬,7至8月为平均温度最高月份,在25-29 摄氏度。西、南、中沙群岛属于热带海洋气候,长夏无冬,全年平均气温 26.5 摄 氏度。海南岛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东湿西干明显。多雨中心在中部偏东的山区,年降雨量约 2000至2400毫米,西部少雨区年降雨量约1000至1200毫米。降雨季节分配 不均匀。冬春干旱,旱季自11月至翌年4、5月,长达6至7个月。 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总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占全 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等。海南岛全年湿度大,年平均水汽压约23百帕(琼中)至26百帕(三亚)。中部 和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它地区为半湿润区。 5、海南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 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 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1 气候背景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07′—32°02′、东径119°33′—120°38′,总面积4627.46 km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 地质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5 m,局部为负地形。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 地貌发展简史

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早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继承了老构造运动性质,宜兴南部低山丘陵区持续上升,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为剥蚀夷平;北部平原区以缓慢沉降为主,并接受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晚第三纪时期,内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对早期形成的地貌进行剥蚀和改造逐渐衰减。 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壳仍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但外动力作用加强,在冷暖气候的作用下,出现了2-3次的海陆变迁,北部长江也以不同形式影响至本区,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冲湖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茗岭、惠山等低山丘陵地貌形态。 2.1.2 地貌分区及特征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类型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依据次一级地貌形态、成因和高程等特征,又可分为七个亚区。 2.1.2.1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 根据山体形态和出露位置分为低山丘陵、残丘、孤岛三个地貌亚区。 ⑴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市区西南部以及江阴北部。 宜兴南部一带山体多呈脉状,山脉连绵不断,走向明显,九里湾山、龙池山一带山体多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铜官山、离墨山一带山体则多呈南北向和南东向排列。受褶皱断裂控制,组成

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加强城市文化的研究,对于加快城市化、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行为的成果总和。广义上讲,发明、研究、语言、建筑等等都属于文化范畴。城市形成衍生出建筑的构造———对宗教的需求产生了教堂,对集会的需求产生了广场,对居住的需求产生了住宅,对交换的需求产生了市场,对艺术行为的需求产生了剧院,这些都是文化的体现。以武汉为例,滨江滨湖的水域文化、龟蛇二山的自然文化、黄鹤楼等建筑文化、文人墨客遗留的诗词文化、包括老城区的街道文化、辛亥革命等纪念性文化等等综合起来,才是城市文化的全部意义,才是城市文脉之所在。 武汉市地处华中,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具有3500年文明传承,是“白云黄鹤”之乡、辛亥首义之都、明清四大古镇,汉派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在承接“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武汉市文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武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商文化和楚文化, 为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殷实的资源。 专业艺术呈现新的繁荣

(一)舞台艺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市现有市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 个,包括京剧、汉剧、楚剧、音乐(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舞蹈、话剧、儿童剧、木偶剧、杂技、说唱等10 余个艺术品种。近年来,市直文艺院团按照“一团一戏”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新创作演出京剧《三寸金莲》、《生活秀》,汉剧《王昭君》,楚剧《三月茶香》,舞剧《山水谣》、《筑城记》、话剧《同船过渡》、《母亲》,儿童剧《春雨沙沙》、《柠檬黄的味道》、《古丢丢》,杂技《英雄天地间》等一批优秀剧(节)目。2002 年以来,每年新创作剧(节)目10 余台,获国际级奖10 余项,国家级奖70 余项。其中,舞剧《筑城记》获得文华大奖;京剧《三寸金莲》、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楚剧《三月茶香》等获得文化部文华剧目奖;舞剧《筑城记》、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二)涌现了一批艺术人才。全市现拥有副高以上专业艺术骨干256 人,著名艺术家40 人。其中,于盛乐、张家昭、邓敏、胡和颜、邱玲、冷佳华、强音、刘薇等8 人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同时还涌现了一批文艺新秀。 (三)演出市场繁荣有序。市直8 个文艺院团每年演出1800 多场。配合党和国家重大节庆活动,每年举办10 多场公益性主题性大型演出活动。武汉杂技团大型杂技晚会《英雄天地间》演出超过800 场,其中在欧洲演出420 场,观众30 多万人,收入超过1500 万元。“双休(假日)天天演”、“月末音乐会”、文化下乡、暑期未成年人艺术鉴赏月等文化品牌活动效益明显。 社会文化取得新的成绩

武汉地铁概况

武汉地铁 ◆地铁1号线 横穿汉口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和东西湖区,沿长江和汉江北岸横贯汉口东西城区。全长29.7公里,设站27座。 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开建,全长10公里,沿京汉大道,从东往西设10座站点:黄浦路站、三阳路站、大智路站、循礼门站、友谊路站、利济北路站、崇仁路站、硚口路站、太平洋站和宗关站。二期全长19.468公里,西段设汉西一路站、古田四路站、古田三路站、古田二路站、古田一路站、舵落口站、竹叶海车站、额头湾站、五环大道站、东吴大道站至金山大道站止,全长12.478公里,设11座车站;东段自一期工程黄浦路站起,沿解放大道向东,设头道街站、二七路站、徐州新村站、丹水池站、新荣站至堤角站止,全长6.99公里,设6座车站。 ●2010年7月建成试运营。 ◆地铁2号线一期 一期工程线路贯穿武汉市西北-东南,是武汉市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起点为汉口常青花园北侧的金银潭站,终点为武昌鲁巷站,线路全长27.98公里,全线设21座车站。 分别为:金银潭站、常青花园站、金色雅园站、汉口火车站站、范湖站、青年路站、航空路站、中山公园站、循礼门站、江汉路站、积玉桥站、螃蟹甲站、小龟山站、洪山广场站、中南路站、宝通寺站、街道口站、广埠屯站、虎泉站、名都站、光谷广场站。 ●2013年建成试运营。 ◆地铁3号线 是武汉市第一条跨汉江线路,线路穿越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等4个城区,起于汉口三金潭,止于汉阳沌口,全长27.8公里,设站23座。 分别为:市民中心站、后湖大道站、兴业路站、二七路站、科技馆站、赵家条站、惠济二路站、香港路站、菱角湖路站、范湖站、王家墩北站、王家墩中心站、双墩站、宗关站、王家湾站、蔡家湾站、王家畈站、四新大道站、客运中心站、升官渡站、体育中心北站、体育中心南站、沌阳大道站 ●2014年建成试运营。 ◆地铁4号线 一期工程,起点为武昌站,终点至武汉站,全长16.488公里,设站15座。分别为:武昌站、梅苑小区站、中南路站、洪山广场站、周家大湾站、青鱼嘴站、东亭站、岳家嘴站、铁机路站、罗家港站、园林路站、工业大道站、工业四路站、建十路站和武汉站; 二期是武汉建设的第二条过长江地铁,线路全长16.9公里,设站13座。分部为:黄金口站(高架站)、孟家铺站(高架站)、永安堂站、玫瑰苑站、王家湾站、十里铺站、七里庙站、五里墩站、汉阳火车站、钟家村站、拦江路站、复兴路站和首义路站。 ●计划于2015年全线通车。 ◆地铁6号线 规划建设的第六条地铁——地铁6号线今年也提前上马,将连通三环线外围的沌口和金银湖,全长32.8公里。

2020武汉附近旅游景点二日游攻略

2020武汉附近旅游景点二日游攻略 1、锦里沟 1、武汉市目前唯一的运动型风景区; 3、已经将其打造成为湖北的“凤凰城”。 2、清凉寨 景观特色:景区内有近2000亩油茶和中华樱花,每年花开两季,盛花时节,漫山遍野,鲜花犹如白雪覆盖,景色迷人,蔚为壮观。 1、辖区内的刘家山是武汉市海拔最高的自然村 2、将此景营造出来,堪称“华中生态之绝”。 3、雾山 春意渐浓,武汉市的“赏花游”不断地走俏,成为了许多人嘴边 聊的热题,推出了武汉赏花地图。据悉,木兰云雾山风景区一直致 力于挖掘杜鹃花的丰富内涵,在延伸“赏花游”旅游周期上大做文 章。为之摸索出了一条绿色产业、低碳生态的“赏花经济”之路, 以此成为了武汉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4、兰草原 1、木兰草原——华中唯一的AAAA级蒙古风情景区 2、格桑花从5月份开始吐露出花蕾,到9月末花期结束,此时的木兰草原正是一年中最丰美的时候,不同花色的格桑花在赶场似 的盛开,草原旅游正从踏青时节转向赏花寻芳。 木兰草原位于武汉黄陂王家河街道聂家岗,荆楚名山木兰山东面,湖北十大休闲度假区木兰湖的南面,属“木兰八景”之一。 5、阳新仙岛湖

仙岛湖原先叫千岛湖,为了避免与杭州千岛湖重名,引起侵权, 后更名仙岛湖。仙岛湖因湖畔山崖上悬有一块“灵通仙岛”的古匾 而得名。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古迹众多,生态野趣横生,是鄂 赣边境的一处度假胜地。 门票价格:仙岛湖门票95元预订价80元(不含船票) 阳新仙岛湖地址:湖北阳新县王英镇 1、语言:武汉人民大多数说武汉方言,大多数人能说一点普通话,交流起来没有问题。 4、饮食:武汉大街小巷小吃很多,注意街边饮食卫生。 5、治安:武汉社会治安总体是不错的,但仍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6、交通:武汉公交车司机较猛,开车速度快,坐车时小心扶好。 近些年武汉到处在建设,因此堵车是家常便饭,要做好准备哦。 旅游季节 武汉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3月份时樱花满枝,赏樱最佳。又恰逢东湖梅花节,可前 往磨山梅园观赏梅花; 秋季,汉口江滩的大片芦苇丛,人气极高; 冬季较冷,一年中1月气温最低,潮湿寒冷。冬季旅游可去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看灯光照耀下的鱼儿,千变万化。 最佳出游时间 武汉旅游的最佳时节是春、秋两季,避开酷暑寒冬,阳春3月赏樱观梅,秋天芦苇茂密展开水乡画卷。 猜你喜欢: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武汉市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武汉市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 一概括 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现在也是国家“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验区。2009年度国民生产总值(GDP)4560亿币,全市现有人口950万。湖北省省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当今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开始肩负新的责任,而现今武汉的情况如何,需要我们深入的了解。我对武汉市的发展条件做了调查和分析,情况如下: 二武汉现状 (一)农业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较冷的特点;有长江和汉江流过,湖泊广布,武汉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有充足的劳动力;整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临近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农业十分发达。 (二)工业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之一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都位于武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武汉江汉关大楼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是中国最大且最具实力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三)交通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现运营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和国家一级民用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华中唯一、中国第四),是华中地区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港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及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铁路有京广线和襄渝线,京珠高速从武汉越境而过,立体式交通,四通八达。 (四)科技 武汉拥有科研机构106 所,国家实验室1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项(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

第四章 海南岛的气候和河流

第四章海南岛的气候和河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南岛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了解海南岛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海南岛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海南岛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地区,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正确认识海南岛气候的优势和不利因素,珍惜海南岛气候资源,关心气象带来的灾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阅读海南岛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年平均降水量图。 (2)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 (2)认识海南岛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规律。 三、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海南岛的气候特点和河流等两部分内容。海南岛的气候从气温和降水、台风、气候的评价等方面展开;河流则从水文特征、水资源、水力资源等方面展开。 教材设计了读海南岛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年平均降水量图等读图分析和分析海南岛的河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等两个活动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海南岛的气候和河流特征。 四、教法与学法:读图观察、讨论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出示三亚美丽风光图片,问“三亚为什么是我国避寒胜地?“[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海南岛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课本上“读图分析”并回答: 海南岛冬季气温状况:最低气温在16℃以上,说明海南岛冬季温暖。最低气温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三亚成为全国避寒胜地的主要条件是偶遇寒潮南下,但有中部山地的阻挡,致使海南岛南部的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仍在20℃以上;

(完整版)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武汉城市圈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2010-2030 (评审稿)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 2010年1月

目录第一章旅游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第2条规划性质 第3条规划愿景 第4条时空尺度 第5条规划依据 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 第6条类型分析 第7条区域分析 第8条质量分析 第9条综合评价 第三章客源市场分析 第10条市场潜力 第11条市场定位 第12条市场预测 第四章发展环境分析 第13条主要优势 第14条制约因素 第15条重大机遇 第16条面临挑战 第五章旅游发展战略 第17条战略思想 第18条战略原则 第19条战略目标 第六章旅游形象规划 第20条区域旅游形象分析 第21条区域旅游形象策划 第22条旅游形象传播方案 第七章空间组织规划 第23条空间结构规划 第24条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25条旅游产业集群规划 第八章旅游产品规划 第26条产品开发目标 第27条产品体系构建 第28条专项产品建设 第29条产品线路整合 第九章项目建设规划 第30条政府主导性项目 第31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第32条地区布局与规划导向 第33条总体效应评估

第34条项目管理举措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第35条区域总体配置规划 第36条交通运输方式规划 第37条交通旅游产品规划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38条总体目标 第39条政策建议 第40条实施方案 第十二章保障系统规划 第41条总体构想 第42条实施方案

第一章旅游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国际发展视野:旅游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进入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后,国际旅游市场表现为从团体化转向个体化和家庭化发展;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与专题旅游等多样化发展;从远程旅游向中短途或邻近国度区域旅游多维度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部分国家可持续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助推器,并将成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与潜力的综合性产业。中国将成为国际旅游第一大市场。 国内发展态势:区域旅游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发展旅游业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国民旅游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群可能成为影响旅游发展格局的主要空间力量,城乡以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方式日益普及。与此同时,伴随高铁和3G时代的出现以及国民休闲计划的推行,将极大的改变国人旅游方式,空间上将出现以点带面的城际旅游,旅游产业组织将从单体型向网络型转变,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和产品升级转型速度不断加快。 省域发展格局:“一城两圈”区域旅游的新战略。湖北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就加快湖北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合作协议,确立了“以武汉为龙头,加快建设武汉城市旅游圈,积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并进,双轮驱动”的“一城两圈”旅游发展战略,正在构建一个“中心城市-区域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名镇名村”依次递进的旅游网络节点支撑体系。 第2条规划性质 该规划性质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将是“十二五”时期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总体发展部署和中长期旅游发展导向。 第3条规划愿景 旨在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加速建设新型的以武汉为龙头的都市旅游综合体;不断增强城市圈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城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和“两型社会”建设与改革的先导产业;为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全国低碳旅游业的典型示范区以及中国最滋润的山水休闲地提供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 第4条时空尺度 地理区位: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省东部,规划区域包括武汉、咸宁、孝感、黄冈、黄石、鄂州、天门、潜江和仙桃九个城市。总面积约为5.78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31.23%。本次旅游规划还包括武汉城市圈的三个观察员城市——荆门市的京山县、荆州市的洪湖市和随州市的广水市。 规划期限:以2010年为基准年,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依据 ——世界旅游组织的文件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1995年

海南气候

我所认识的海南气候特点 (2014-05-01 09:55:06) 分类:好文摘录 标签: 杂谈 我与海南岛结缘于1987年底,那时国务院将在海南建 省的消息传出,全国涌现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洪流,我由此两次来海南寻求到中国最大特区工作的机会,最终未成。其间,我从海口沿海南岛东线沿海公路到了三亚,又乘了据说是日本占领时期修建的三亚--八所铁路火车,最后回到海口。虽说那次没留在海南工作,但从此我心里埋下了一个海南情结。 2006年ll月,我到海南文昌东郊椰林度假村探望在这 儿过冬的父母,来去都在海口停留,这里的阳光、椰林、沙滩又勾起我对海南的留恋,面对大街上到处贴看二三千元一平的房产广告,勾得我心跳不已,就此萌动了在海南购房的念头。到了 2007年3月,梦想成真,我在 三亚买了房,从此成了半个海南人。到2009年以后至今,我几乎每年开车自驾海南回三亚家过冬,每次都会住上四五个月。这些年我多次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兴隆、陵水、三亚、五指山等地活动,对海南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一)最近,我看了2013年的一、二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两期 分别是南海和海南的专辑,对以前停留在感性方面的认识,有了一些 理性的体会。

按《中国国家地理》的分类,海南岛地理气候分为五大区域: 1、北部为半湿润区,包括海口、定安、儋州、临高、澄迈以及屯昌的 一部分。2、东部为湿润区,包括文昌、琼海、万宁。3、西部为半干 旱区,包括昌江、东方。4、南部为半干旱半湿润区,包括三亚、陵水、乐东、保亭。5、中部为山地湿润区,包括五指山、琼中、白沙。 我最有兴趣的是海南的海口、三亚、文昌,以及琼海、万宁、陵水这 些市县之间的气候差异。最近几年有很多朋友问我关于在海南购房涉 及到的气候等环境因素的问题,我虽然对这几个地方有些亲身体验感受,但毕竞知识不系统不专业,这次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海南 岛按地理气候因素进行五大区域的划分这点,一下子就有一种点醒了 自己的感觉,以前只是感觉到这几个市县气候上有差异,现在才知道 这些差异正是由于海南岛的地理构造带来的,根据地形地貌把海南岛 划分成五大气候区域,正好解释了造成上述几个市县气候上差异的原因。 具体来看看上述市县的气侯差异,据《中国国家地理》和我收集的资料,以2012年12月31日为例,这天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海口、文昌最低气温跌破10度,市民在阴冷寒风里换上厚厚的棉服。在海南 中部山区,最低气温降到了6度左右。而在五指山以南的三亚、乐东、保亭、陵水等,仍处于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十七八度到二十四五度 之间。 海南南部是海南岛上唯一最接近北纬18度的地方,加上中部山岭阻隔,冷锋到达南部大多锋消,所以这里不只温暖,更有着弥足珍贵的冬季 艳阳。当海南岛北部、中部冬春季节阴雨连绵之际,当“晒太阳”成为 你的冬季渴望,海南岛的南部恰好身处旱季,干燥少雨、阳光明媚。 海南南部以三亚为例,年均气温25.5度,年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1 月份平均气温为20.9oC。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旱季降水量仅为全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1气候背景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07′—32°02′、东径119°33′—120°38′,总面积4627.46km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地质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 5m,局部为负地形。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地貌发展简史

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早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继承了老构造运动性质,宜兴南部低山丘陵区持续上升,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为剥蚀夷平;北部平原区以缓慢沉降为主,并接受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晚第三纪时期,内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对早期形成的地貌进行剥蚀和改造逐渐衰减。 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壳仍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但外动力作用加强,在冷暖气候的作用下,出现了2-3次的海陆变迁,北部长江也以不同形式影响至本区,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冲湖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茗岭、惠山等低山丘陵地貌形态。 2.1.2地貌分区及特征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类型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依据次一级地貌形态、成因和高程等特征,又可分为七个亚区。 2.1.2.1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 根据山体形态和出露位置分为低山丘陵、残丘、孤岛三个地貌亚区。 ⑴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市区西南部以及江阴北部。 宜兴南部一带山体多呈脉状,山脉连绵不断,走向明显,九里湾山、龙池山一带山体多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铜官山、离墨山一带山体则多呈南北向和南东向排列。受褶皱断裂控制,组成

武汉概况 气候

武汉概况气候

武汉气候背景 湖北武汉武汉- 武汉市年内的气候变化较大。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7月进入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度,但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度,加上湿度往往较大,常令人感到闷热难受。 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度,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度或超过。 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迅速下降。 12月底到次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比较阴冷。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武汉概况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相汇,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这座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自古有着“江城”的美誉。全市现辖 13 个区、 3 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总面积 849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8 万人。 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上百座大小山峦遍布三镇,近两百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其中东湖水域面积 33 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 3500 年前的盘龙城。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3500 年间,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

海南地理和气候

海南地理和气候 地形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位置与疆域: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 山脉与河流: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至800米之间,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岭的山脉位于岛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海南岛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其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至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岭的山脉位于岛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 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长 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至昌化港入海,全长 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 气候与降水: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性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约 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65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中部和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它地区为半湿润区。降雨季节分配不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