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吸收实验

实验六  吸收实验
实验六  吸收实验

实验六 吸收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塔吸收塔的结构与流程;

(2)测定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体积吸收系数;

(3)了解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总体积吸收系数的影响。

2.基本原理

由于CO 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本实验选择CO 2作为溶质,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 2。一般将配置的原料气中的CO 2浓度控制在10%(质量)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

计算公式:

?

?????+----=A mX Y mX Y A A N OL 1121)1(ln 11

OL

X X X N Z L

X X dY Z L a K Ω=-Ω=?12

*

式中 K X a : 以?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 / (m 3·s);

N OL : 以?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单元数;

A : 吸收因数

m V L A /=

L : 水的摩尔流量,kmol /s ; V : 空气的摩尔流量,kmol /s ; Z : 填料层高度,m ; Ω: 塔的横截面积,m 2 ;

本实验的平衡关系可写成:Y = mX ; 式中 m :相平衡常数,m =E /P ;

E :亨利系数,E =f (t ),Pa ,可根据液相温度t 查得; P :总压,Pa (取大气压)。

测定方法:

(1)本实验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得空气和水的体积流量,并根据实验条件(温度和压力)和有关公式换算成空气和水的摩尔流量。

(2)测定塔底和塔顶气相组成Y 1和Y 2(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到质量分率,再换算成摩尔比)。

(3)塔底和塔顶液相组成X 1、X 2的确定:对清水而言,X 2=0,由全塔物料衡算()()2121X X L Y Y V -=-

可求出X 1 。

3.实验装置与流程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2-10所示。自来水送入填料塔塔顶经喷淋头喷淋在填料顶层。由风机送来的空气和由二氧化碳钢瓶来的二氧化碳混合后,一起进入气体混合贮罐,然后从塔底进入塔内,与水在塔内进行逆流接触,发生质量传递,由塔顶出来的尾气放空。由于本实验为低浓度气体的吸收,整个实验过程可看成是等温操作。

填料吸收塔内径为100mm ,塔内分别装有金属丝网波纹规整填料和θ环散装填料两种,填料层总高度Z =2 m.。塔顶有液体分布器,塔中部有液体再分布器,塔底部有栅板式填料支承装置。塔底有液封,以避免气体泄漏。

填料规格和特性:金属丝网波纹填料的型号为JWB —700Y ,填料尺寸为φ100×100mm ,

比表面积为700m 2/m 3

。θ环散装填料尺寸为φ10×10mm 。

自来水

空气来自风机

CO 2来自钢瓶

图2-10 吸收实验流程简图

4.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流程和气相色谱仪及其配套仪器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打开总电源、仪表电源开关,启动风机;

(3)打开二氧化碳钢瓶总阀,并缓慢调节钢瓶的减压阀(注意减压阀的开关方向与普通阀门的开关方向相反,顺时针为开,逆时针为关),使其压力稳定在0.2Mpa 左右;

(4)开启自来水阀门,让水进入填料塔润湿填料(注意控制塔底液封:仔细调节液封控制阀的开度,控制塔底液位在一定高度,以免塔底液封过高溢满或过低而泄气);

(5)分别仔细调节空气、二氧化碳、水的转子流量计的流量,使其稳定在某一数值; (6)待塔操作稳定后,读取各流量计的读数及温度显示仪表、压力表的读数,通过六通阀在线进样,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塔顶、塔底气相组成(质量%)。 (7)一组测完后,改变相关流量进行下一组实验;

(8)实验完毕,调节自来水、二氧化碳、空气流量计的读数至零,关闭风机、仪表电源及总电源,放空塔釜中的水,关闭二氧化碳钢瓶减压阀、总阀,清理实验场地。

注意事项:

(1)打开二氧化碳钢瓶总压之前,确定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打开后,最好控制减压阀的压力为0.2MPa ,不能过高,防止二氧化碳玻璃转子流量计爆炸伤人。

(2)操作条件改变后,需要有较长的稳定时间,一定要等到稳定后方能读取有关数据; (3)通过六通阀在线进样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前要让待测气体连续吹扫取样管线一段时间(不少于5分钟)。

5.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日期: 装置号:

同组实验人员:

6.实验结果

算出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体积吸收系数,给出计算示例。

7.思考题

(1)本实验中,为什么塔底要有液封?

(2)为什么二氧化碳吸收过程属于液膜控制?

(3)当气体温度和液体温度不同时,应用什么温度计算亨利系数? (4)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总体积传质系数有何影响?

实验三 填料吸收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及设备结构;

2、 观察在不同空塔气速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状态;

3、 测定气体通过填料层的流体阻力;

4、 掌握总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⑴、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要计算填料塔需用动力时,必须知道压强降的大小,而要研究气液负载量时,则必须了解液泛的规律。

本实验可用空气与水进行测定。在各项喷淋量(包括喷淋量为零),逐步增大气速,记录所需数据,至刚出现液泛时止,但必须注意勿使气速过分超过泛点,避免冲破填料。 ⑵、吸收系数的测定

吸收系数和传热系数相仿,根据吸收速率公式

()12A

Y m m

V Y Y G K A Y a Z Y -=

=

?Ω? 式中: A G ——单位时间被吸收气体组分量(kmol/s ) m Y ?——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 2*s ))

A ——气液接触面积(m 2)

一个吸收设备的气相和液相进出口的组成,往往由工艺要求所决定。这样一来 便为以给定,同样 也为生产任务所给定,所以吸收设备的大小(),只取决于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对于吸收计算正如传热系数对于传热计算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定吸收系数 ,只要将上式等式右边各项测出代入求得。 其中 ()12A G V Y Y =-

式中: V ——惰性气体流量(kmol/s ),直接由空气转子流量计测量;

12Y Y 、——分别为进出塔的气体浓度,进塔浓度由进气的氨与空气的比例计算,出塔浓度由尾气分析器测出。

式中: Z ——填料层高度(m ); Ω——填料塔塔截面积(m 2);

a ——单位体积填料的有效表面积(m 2/m 3),在一般操作条件,填料可视为完全润湿,因而a σ=(填料比表面积) 而 1212

*

m Y Y Y Y Y dY Y Y -?=

-?

一般情况下,m Y ?用图解积分法求得,如果平衡线是直线,则

()()

*

*1

1

22*11*22m

Y Y Y Y Y Y Y In

Y Y

---?=

--

下表1及2分别代表塔底、塔顶。*

Y 表示平衡时气相浓度

**1122,Y mx Y mx ==

相平衡常数 E m P

=

式中: E ——亨利系数,氨水溶液浓度<5%时的亨利系数E 为

水温 0 10 20 25 30 40 E (atm ) 0.293 0.502 0.778 0.947 1.25 1.935 P ——塔平均操作压强(atm )则 P=绝对大气压+塔顶表压+ 0.5塔压差

三、实验步骤

⑴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操作

1、 进行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不要开动氨气系统,使用水对空气进行操作即可。

2、 实验开始可先开动供水系统,开动供水系统的滤水器时要注意首先打开出水端阀门,再

慢慢打开进水阀,如果在出水端阀门关闭的情况下开进水阀,滤水器就可能超压。 3、 在正式实验之前一般要慢慢 加大气速到接近液泛后再回复到预定气速,目的是使填料

全部润湿一次。

4、 正式测定时固定某一喷淋量,测定每间隔气速下的填料压降,按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数据。 ⑵吸收系数测定操作

1、 先确定操作条件,准备好尾气分析器,用前面所介绍的方法开动水系统和空气系统,则

一切准备完毕后再开动氨气系统,实验完毕随即关闭氨气系统,以便可能节约氨气,空气系统的关闭方法也和前项介绍的一样。

2、 开动氨气系统时,首先将自动减压阀的弹簧放松,使自动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打

开氨气瓶顶阀,此时,自动减压阀的高压压力表应有示值,下一步先管好氨气转子流量计前的调节阀,此时,自动减压阀的弹簧,使阀门打开,同时注视低压氨气压力表,至压力表的示值达到0.5或0.8(kg/cm 2)时即可停止。以后即可用转子流量计前的调节阀

调节氨气流量。关闭氨气系统的步骤与开动步骤相反。 3、 尾气分析的准备和测定操作

先洗净分析盒两个,各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指示剂,加蒸馏水到刻线处。关好分析系统的调节旋转塞后将其中一个盒子装入分析系统管道内,并记下湿式流量计的初始值,至此分析器的准备工作完成。测定时缓慢打开调节旋塞,使尾气通过分析器,要注意控制通过速度,过大尾气会将分析液带走,引起误差,过慢,则延长分析时间,待分析液变色立即关闭旋塞,此时读取湿式流量计的终示值,即完成一个样品的分析。 四、尾气浓度测定方法

进气浓度可以从氨流量计和空气流量计的计量计算出来,出塔液体的浓度可通过物料衡算得到,唯一要分析的是尾气浓度。

尾气分析器,由吸收盒和湿式气体流量计所组成。吸收盒有快装接头,事先将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吸收液收入吸收盒内,并加入指示剂甲基红,分析时用快装接头接入管道内,然后打开旋塞,让尾气通过吸收盒,尾气中的氨被吸收液吸收,其余部分(空气),由湿式气体流量计计量,当指示剂变色时,表示吸收终点到达,随即关闭旋塞,并读取湿式气体流量计终示值。

因为事先放入的吸收液浓度和体积是已知的,故空气总量是多少即可反映尾气浓度,空气量越大表示浓度越低。

测定时要注意控制阀门的开度大小,务使尾气成单个气泡连续不断进入吸收盒,如果开度过大,尾气成团通过,则吸收不完全,开度过小,则分析时间过长。

五、有关数据整理两点说明

⑴标准状态下空气流量及氨气流量计算式 标准状态下空气流量

01

Q Q = (NM 3/h) 标准状态下氨气流量

0Q Q = (NM 3/h)

式中: 0Q ——转子流量计示值(即为标定流量)

00PT ——标准状态压力温度(0760P mmHg = 0273T K =) 22PT 及11PT ——分别表示使用状态和标定状态的压力和温度

(1760P mmHg = 1293T K =)

10τ 及20τ分别表示标准状态下标定气体和被测定气体的重度(kg/m 3) ⑵尾气浓度2Y 的计算

尾气通过吸收器,当其中的硫酸被尾气中的氨刚好完全中和时,若所通过的空气体积为V 0空 [毫升](标准状态),被吸收的氨的体积为0V 氨[毫升](标准状态),则尾气浓度2Y 为:

020V Y V =

氨空

式中: V 0空——由湿式气体流量计测量,再换算为标准状态; 0V 氨——被吸收的氨的体积(标准状态)

0V 氨值可根据加入吸收管的硫酸溶液体积和浓度求出:330=22.12V V N ?氨

式中: 3V ——加入吸收管中的硫酸溶液体积[毫升] 3N ——硫酸液的当量浓度[毫克当量/毫升]

式中22.1是1毫克分子氨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毫升/毫克分子],这是因为标准状态下氨的重度=0.7708[毫克/毫升],又1毫克分子氨的重量是17.03毫克,所以1毫克分子氨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1

17.03=22.10.7708

?

[毫升/毫克分子];2是一毫克分子硫酸消耗两毫克

分子氨气。 六、实验记录

⑴填料流体阻力实验记录 实验日期: 实验介质: 塔内径: 大气压强:

空气流量计算标定状态: 实验填料种类及规格: 填料高度: 填料比表面积: 水温:

空气平均密度: .

⑵吸收实验记录

实验日期:

填料种类及规格:

吸收剂:

填料高度:

氨气纯度:

填料比表面积σ= m2/m3

1、尾气浓度Y2计算:

2、进气浓度Y1计算:

3、塔氨水溶液浓度x1计算:

填料吸收塔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并练习操作。

⒉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3.了解吸收操作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内容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氨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以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三、实验原理

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而实验测定是获取吸收系数的根本途径。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本实验所用气体混合物中氨的浓度很低(摩尔比为0.02),所得吸收液的浓度也不高。可认为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可用方程式Y*=mX表示。又因是常压操作,相平衡常数m值仅是温度的函数。

⑴N OG、H OG、K Ya、φA可依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7-1)

(7-2)

(7-3)

(7-4)

(7-5)

式中:Z—填料层的高度,m;

H OG—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N OG—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Y1、Y2—进、出口气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

D Y m—所测填料层两端面上气相推动力的平均值;

D Y2、D Y1—分别为填料层上、下两端面上气相推动力;

D Y1= Y1- mX 1; D Y2= Y2- mX 2

X2、X1—进、出口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

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K Y a—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 /(m3 ·h);

V—空气的摩尔流率,kmol(B)/ h;

Ω—填料塔截面积,m2;。

—混合气中氨被吸收的百分率(吸收率),无因次。

⑵操作条件下液体喷淋密度的计算

(7-6)

最小喷淋密度经验值为0.2 m3/(m2·h)

四、实验步骤

1、开动气体系统:首先,全开叶氏风机的旁通阀,关闭流量计前阀门,再启

动叶氏风机的电机,否则,风机一开动,系统内的气速突然上升,会冲坏空气转子流量计。风机启动后,先将流量计的前阀至全开,然后用关小旁通阀的办法调节流量。

2、开动供水系统:(喷淋为 0时不开)开动供水系统的滤水器时,要注意首先打开供水系统的出水阀门后,才慢慢打开进水阀门,若在出水阀门关闭时打开进水阀滤水器可能压。同理,实验完毕停机时,也要全开旁通阀,关闭流量计前阀门,待转子降下来后,再停机,否则,气速突然停止,转子猛然落下打坏流量机。

3、在正式测取前,应慢慢加大气速至液泛,然后再回复到较小时开始正式的测定,目的是使填料全面润湿一次,减小误差。

4、正式测定时,固定某一喷淋量,然后调节气速,并将某一间隔的气速下的填料压降记录下来,并注意观察,记录液体在填料的间隙中的状况以及流动死角的位置。

五、计算依据

1、根据记录计算出各序号下的△p/z (mmH

2

O/m)

△p--填料层压差(mmH

2

O)

z--填料高度(m)

2、空气的空塔质量流速G`(Kg/m2.h)

(a).将实验测取的流量Q1换算成标准流量下的Q

Q 0=Q

1

x(T

/P

)x (P

2

P

1

/T

2

T

1

)0.5

Q 0 P

T

--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流量,压力(760 mmHg),温度(273K)

Q1--流量计的示值

T1 P1--流量计标定温度,压力T2--实验时,空气的温度K

P2--流量计前压力(mmHg)

(b). G`=Q

ρ

--标准状态下的气体的密度(Kg/m2)

Ω--塔截面积(m2)

3、干填料层压强降与气速的关系(即求△p/z .a(G`)n):将前面求出△p/z

和G,在对数坐标纸上描绘成曲线(△p/z 为纵坐标G,为横坐标),一般在喷淋量为 0时曲线几乎为直线,在该线上取两点的 G,△p/z 数据计算。

n=(Lg(△p/z)

1-Lg(△p/z)

2

)/(LgG

1

-LgG

2

)

4液泛的规律

将班里的其他同学的数据,不同喷淋下达到液泛规律的压强降△p/z和相应的气体空塔质量流速 G`列表,观察液泛点压差在什么范围。

例子解析

数据记录(仅作参考):

以 <数据记录> 的第一组为例;(仅作参考)△P/Z=63/0.865=72.83

Lg△P/Z=1.86

Q 0=Q

1

(T

/P

)(P

2

P

1

/T

2

T

1

)0.5

=Q

1(273/760)(760P

2

/(273+18)(273+16))0.5=0.034Q

1

P

2

0.5

=0.034x27.2(760+28.2)0.5 =25.96m3/h

G`=Q

0/

Ω=(25.96x1.29)/((π/4)0.10782)=3680 Kg/m2h

LgG`=3.57

其余各组数据的处理一样。汇总如下:

画图:

求干填料层压强降与气速的关系(图的解析).

(取右边直线的 1,3 两点即(3.57,1.86),(3.66,2.06))

n=(Lg(△P/Z)

1-Lg(△P/Z)

2

)/(LgG`

1

-LgG`

2

)

=(2.06-1.86)/(3.66-3.57)

=2.2

六、思考题

1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必须有液封装置?

2水的流量如何稳定的?

3为提高传质速度,吸收剂的温度该如何变化?

4对尾气分析,请提出一种以上的新分析方法。

5若突然停水,吸收塔进出口所定浓度该如何变化?

实验预习报告:

应包含的内容: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任务(略):

四.实验步骤(略):

不同实验有不同的要求,如精馏,需要在实验之前画好乙醇-水的汽液平衡线。实验报告: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以下的内容:

五.数据处理:(具体请参考数据处理网页)

六思考题以及实验小结:

实验六 图的创建及应用(I)

姓名学号 算本次实验主函数采用循环选择结构,主函数调用自己编写的头文件DataStructure_Graph.h中的相关功能函数,完成实验要求。 主程序结构: 1、邻接矩阵表示法: 1、创建有向图;//调用CreateGraph(MG)创建有向图 2、显示图信息;//调用DisplayGraph(MG) 显示图信息 3、返回上一界面; 2、邻接表表示法: 1、创建有向图; //调用CreateGraph(ALG)创建有向图 2、显示图信息;//调用DisplayGraph(ALG) 显示图信息 3、返回上一界面; 3、基于深度优先搜索判断是否存在指定位置的路径: 1、使用已创建的邻接表表示的图进行搜索判断;//调用exist_path_DFS(ALG, i, j)搜索 2、创建新的图进行搜索判断;//创建新的有向图,并调用exist_path_DFS(R_ALG, i, j)搜索 3、返回上一界面; 4、退出程序 创建图的算法分析 邻接矩阵结构创建图: 首先由键盘输入待创建的图的顶点数,弧数以及是否含有弧信息,然后由顶点数控制循环构造顶点向量,接着由顶点数控制循环初始化邻接矩阵(adj=0,info=NUll),再次输入弧信息,此时将输入的弧的弧头和弧尾与顶点信息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弧在邻接矩阵中的位置(有弧时为1),如果输入的弧有信息的话,在进行有无弧的判断写邻接矩阵时进行绑定,有键盘输入即可。

邻接表结构创建图: 首先由键盘输入待创建的图的顶点数,弧数,然后由顶点数控制循环初始化顶点信息(顶点数据信息及顶点第一条弧指针(firstarc = NULL)),接着由弧数控制循环输入弧头和弧尾顶点,与之前建立的顶点信息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弧头和弧尾的位置信息,此时生成一个弧结点类型的存储空间,采用单链表中在表头插入新结点的方法,将弧的信息插入到顶点的第一条弧之后,如同此法,对每个顶点都进行以上操作,这就建立了图的邻接表结构。 深度优先搜索判断是否存在指定位置的路径算法分析 首先判断指定的两个位置向量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肯定有路径相连,否则从指定的弧头结点开始搜索,将该顶点访问过的弧的访问标志置1,任何到该弧的弧头顶点进行如上操作,当搜索该顶点的所有弧都没有找到则返回0,然后返回上一顶点,对该顶点的其他弧进行访问。当指定顶点的所有弧都被搜索访问过都没有找到,此时程序返回0。

试验六丙酮蒸汽吸收

实验六丙酮蒸汽吸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一般结构和工业吸收过程流程。 (2) 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 y a的测定方法。 (3) 考察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4) 了解处理量变化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概述 吸收过程是依据气相中各溶质组分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在化学工业中洗手操作广泛应用于气体原料净化、有用组分的回收、产品制取和废气治理等方面。在吸收研究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对吸收过程本身的特点或规律进行研究和对吸收设备进行开发研究两个方向。前者的研究内容包括吸收剂的选择、确定因影响吸收过程的因素、测定吸收速率等,研究的结果可为吸收工艺设计提供依据,或为过程的改进及强化指出方向;后者研究的重点为开发新型高效的吸收设备,如新型高效填料、新型塔板结构等。 吸收通常在塔设备内进行,工业上尤其以填料塔用的普遍。填料塔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圆筒壳体;(2)填料;(3)支撑板;(4)液体预分布装置;(5)液体再分布器;(6)捕沫装置; (7)进、出口接管等等。其中,塔内放置的专用填料作为气液接触的媒介,其作用是使从塔顶流下的流体沿填料表面散布成大面积的液膜,并使从塔底上升的气体增强湍动,从而为气液接触传质提供良好条件。液体预分布装置的作用是使得液体在塔内有一良好的均匀分布。而液体在从塔顶向下流动的过程中,由于靠近塔壁处的空隙大,流体阻力小,液体有逐渐向塔壁处汇集的趋向,从而使液体分布变差。液体再分布器的作用是将靠近塔壁处的液体收集后再重新分布。填料时填料吸收塔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工业填料,按照其结构和形状,可以分为颗粒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其中,颗粒填料是一粒粒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填料颗粒体,一般以散装(乱堆)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常见的大颗粒填料有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环、矩鞍环等等。填料等材质可以使金属、塑料、陶瓷等。规整填料是由许多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填料单元组成,以整砌的方式装填在塔内。常见的规整填料有丝网波纹填料、孔板波纹填料等。填料的性能主要评价指标是填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一般地希望填料能提供达的气液接触面积和较小的流动压降。 2.吸收速率方程式和吸收传质系数 吸收传质速率吸收传质速率由吸收速率方程式决定 (1) 或 (2) 式(1)、(2)中N A——吸收速率,mol/s; K y a——气相吸收传质系数,mol/(m3·h); A——气液接触传质面积,m2; ——塔顶、塔底气象平均传质推动力; a——填料的比表面积,m2/m3; V p——填料体积,m3; 严格说来,a应为单位体积填料的有效润湿表面积。由于a的大小与物系对填料表面积的润湿性和气液流动状况有关,工程上为方便起见,将K y和a合并为一个常数,即K y a称为气相容积吸收传质系数,mol/(m3·h),这样,吸收传质速率式又可表为 (3) 气相平均传质推动力 由吸收过程物料衡算

实验六 图

实验六图的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基本存储方法; 2.掌握有关图的操作算法并加以实现; 3.熟练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历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是一种比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图的逻辑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多对多的联系,在图中的每一个结点都可能和其它的结点相关联。图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诸如电子线路分析、系统工程、寻找最短路径、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等领域。 通常有两种遍历图的方法:深度优先搜索(DFS)遍历和广度优先搜索(BFS)遍历。深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先序遍历,是树的先序遍历的推广,是一个递归过程。广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按层次遍历过程。 最小生成树是用于构造连通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在交通、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小生成树有着很多种算法,典型的有Prim 算法和Kruskal 算法。 从单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算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交通联系方面。典型的实现算法有Dijkstra 算法。 三、实验内容

对图1-图3,实现以下操作,记录并分析相应的实验结果(4、5为选作): 1.输出相应图的邻接矩阵; 2.输出相应图的DFS结果; 3.输出相应图的BFS结果。 4.对图3,用Dijkstra算法求出其单源最短路径; 5.对图3,用Prim算法求出其最小生成树。 四、实验步骤 1.定义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形式; 2.按照流程图1所示,输出图1-图3的邻接矩阵表示法结果; 3.按照流程图2所示,实现图的DFS算法。 4.其他自行设计 五、实验提交资料 1.算法思想描述(或源代码)

2.测试结果与分析 3.收获与体会 要求:将以上资料收集齐后,撰写实验报告。 提交方式:以小组名为文件夹名,将实验源代码(项目名作为文件名)及实验报告(学号+姓名作为文件名),按照要求提交至ftp://10.10.240.14/作业1/数据结构(苑)/ 中对应的文件夹中。

实验六 吸收实验

实验六 吸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基本构造、吸收过程的基本流程及其操作。 2. 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ya K 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低浓度气体吸收且平衡线为直线的情况,吸收传质速率由吸收方程决定: m ya y ?=填V K N A 则只要测出A N ,测出气相的出、入塔浓度,就可计算ya K ,而 )(21y y V N A -= 式中:V 为混合气体的流量,mol/s ,由转子流量计测定; 1y ,2y 分别为进塔和出塔气相的组成(摩尔分率),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到。 液相出塔浓度由全塔物料衡算得到。 计算Δym 时需用平衡数据,本实验的平衡数据如下所示: 丙酮、空气混合气体中丙酮的极限浓度*s y 与空气温度 t 的关系(压强为a 101.25 P ?) 丙酮的平衡溶解度:

三、实验流程及设备 实验装置包括空气 输送,空气和丙酮鼓泡 接触以及吸收剂供给和 气液两相在填料塔中逆 流接触等部分,其流程 示意如图所示。空气的 压力定为a 100.24 P ?。 1.熟悉实验流程,学习填料塔的操作。在空气流量恒定条件下,改变清水流量,测定气体进出口浓度1y 和2y ,计算组分回收率η、传质推动力m y ?和传质系数ya K 。 2.在清水流量恒定条件下,改变空气流量,测定气体进出口浓度1y 和2y , 计算组分回收率η、传质推动力m y ?和传质系数ya K 。 3.改变吸收液体的温度,重复实验。 4.在控制定值器的压强时应该注意干将空压机的出口阀门微开。 5.加热水时,要缓慢调节变压器的旋钮。 6.调节参数后要有一段稳定时间,直至出口水温基本恒定,取样时先取2y 再取1y 。 7. 转子流量计的读数要注意换算。 8.气体流量不能超过/h 600L 。液体流量不能超过/h 7L ,防止液泛。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 设备参数和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的基本尺寸: 塔内径:34mm ;填料层高度:24cm ; 自查丙酮—空气物系的平衡数据; 大气压:101.33 KPa ;室温:13.5 ℃。 2. 实验数据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74。 (2)学习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 (3)学习多文件结构的C++程序中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变量x,y的值。 【代码lab5-1】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 std; void fun(); int x=1,y=2; int main() { cout<<"Begin..."<

第六次实验虚拟变量上机

1 表中给出1965—1970年美国制造业利润和销售额的季度数据。假定利润不仅与销售额有关,而且和季度因素有关。要求: (1) 如果认为季度影响使利润的截踞水平发生变异,应如何引入虚拟变量? 对利润函数μββ++=X Y 10按加分方式引入虚拟变量432,,D D D : μαααββ+++++=43322110D D D X Y 其中? ??==,其它季节、、 季:第0432,1i i D i EViews 软件下,命令 LS Y C X @seas(2) @seas(3) @seas(4) 得回归结果: 388 .026 .55256 .0) 28.0()35.0()07.2() 33.3() 91.3(2.1822.2185.13220383.08.6685?24 32===-+-++=DW F R D D D X Y 回归结果表明,只有销售额与第二季度对利润有显著影响。销售额每增加1美元,则平 均利润可增加4美分;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水平是6685.8美元,而在第二季度中则可提高1322.5美元。 由于其他季度的影响不显著,故可只引入第二季度虚拟变量2D ,得如下回归结果: 470 .018 .115156 .0)70.2() 72.3() 01.4(6.13310393.01.6513?22 ===++=DW F R D X Y (2)如果认为季度影响使利润对销售额的变化率发生变异,应当如何引入虚拟变量? 如果季度因素对利润率产生影响,则可按乘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 μαααββ+++++=X D X D X D X Y 43322110 EViews 软件下,命令 LS Y C X @seas(2)*X @seas(3)*X @seas(4)*X 得回 归结果: 419 .033 .55289 .0) 21.0()32.0() 03.2() 95.2() 97.3(00089.00014.00086.00365.085.6965?24 32===-+-++=DW F R X D X D X D X Y 可以看出,仍然是第二季度对利润的影响,其他季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只引入第 二季度虚拟变量,得如下回归结果: 由此可知,在其他季度,利润率为0.0372,第二季度则增加到0.0459。 (3)如果认为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又应当如何引入虚拟变量? (4)对上述三种情况分别估计利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 485 .041.115208.0) 76.2()51.3()23.4(0087.00372.02.6839?2 2 ===++=DW F R X D X Y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任务 (一)建立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IS_student。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2.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的视图IS_S1。CREATE VIEW IS_S1(Sno,Sname,Grade) AS SELECT Student.Sno,Sname,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dept='IS'AND Student.Sno=SC.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856087104.html,o='1';

3.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的视图IS_S2。CREATE VIEW IS_S2 AS SELECT Sno,Sname,Grade FROM IS_S1 WHERE Grade>=90 4.建立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BT_S。 CREATE VIEW BT_S(Sno,Sname,Sbirth) AS SELECT Sno,Sname,2004-Sage FROM Student

5.将学生的学号及他的平均成绩定义为一个视图S_G。CREATE VIEW S_G(Sno,Gavg) AS SELECT Sno,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no 6.将课程的课号及选修人数定义为一个视图C_XIU。CREATE VIEW C_XIU(Cno,Scount)

AS SELECT Cno,COUNT(*) FROM SC GROUP BY Cno (二)查询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在信息系学生的视图中找出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SELECT Sno,Sag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age<20 2.查询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 SELECT IS_Student.Sno,Sname FROM IS_Student,SC WHERE IS_Student.Sno=SC.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856087104.html,o='1'

吸收实验

实验七 吸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填料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及设备结构; 2. 测定填料层的压强降和空塔气速的关系; 3. 测定总体积吸收系数,并分析气体空塔气速及喷淋密度对总体积吸收系数的影响。 二、设备流程 吸收塔为玻璃塔,塔内径为0.1m ,填料为12×12×2.2mm 的拉西环,整个吸收实验装置由四部分组成: 1、空气系统: 空气由风机(旋涡气泵或容积式风机)供给,进入缓冲罐6,通过空气调节阀8调节流量,经空气转子流量计10计量后,在主管路上和氨气混合后由塔底进入,为保持一定的尾气压力(100~200mmH 2O )以通过尾气分析器,在尾气出口处装置有尾气调节阀22。 2、氨气系统: 氨气由氨气钢瓶供给,经减压阀降压至0.1Mpa 以下后,进入氨气缓冲罐(为确保安全,缓冲罐上装有安全阀,其排出经塑料管引到室外),由氨气调节阀3调节流量后,经氨气转子流量计5计量后(同时串联有孔板流量计)与空气混合进入塔底。转子流量计前装有压力计及温度计。 3、自来水系统: 自来水经过滤后,由调节阀15调节流量,经转子流量计16计量后,进入塔顶,经莲蓬式喷淋器均匀地喷洒在填料上,塔底吸收液经排出管17排出。 4、尾气分析系统: 由尾气分析器19及湿式气体流量计21组成(并联有质量流量计,使用质量流量计时要使用喷射管装置以补充尾气压力的不足)。 三、实验原理 1、填料层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 AES —II 型吸收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1氨气缓冲罐;2氨气温度计;3流量调节阀;4氨表压计;5转子流量计;6空气缓冲罐;7空气温度计;8流量调节阀;9空气表压计;10转子流量计;11吸收塔;12喷淋器;13塔顶表压计;14压差计;15水流量调节阀;16转子流量计;17排液管;18尾气三通阀;19吸收盒;20尾气温度计;21湿式气体流量计;22尾气稳压阀;

上机实验6

上海电力学院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C程序设计》综合实训 院系: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2011028 学生姓名:张晶晶学号:20111440 2011年11月27日

实验 6 数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特别是排序算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1、以下给定程序MODI1.C的功能是: 求一维数组a中所有元素的平均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例如,当一维数组a中的元素为:10,4,2,7,3,12,5,34,5,9时,程序的输出应为:The aver is:9.10 程序中有两处错误,错误都在提示行:/**********found**********/的下面一行。请改正程序中的错误,使它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注意:程序中的其它地方请不要随意改动,不得增行或删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 2、以下给定程序MODI1.C的功能是:求二维数组a中的最小值。 例如,当二维数组a总的元素为: 4 2 34 7 3 12 5 6 5 程序的输出应为:The min is:2。 程序中有两处错误,错误都在提示行:/**********found**********/的下面一

行。请改正程序中的错误,使它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3、在考生目录下,给定程序FILL1.C的功能是:在第一个循环中给a数组的前10个数组元素依次赋1、2、3、 4、 5、 6、 7、 8、 9、10;在第二个循环使a 数组前10个元素中的值对称折叠,变成1、2、3、4、5、5、4、3、2、1;在最后一个循环中输出对称折叠以后的a数组的前10个元素。 程序总有两个空(1)、(2)需要补充完整。并将程序调试出所需的结果。注意:程序中的其它地方请不要随意改动,不得增行或删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 4、以下给定程序FILL1.C的功能是:输入一个数x,查找x在数组a中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例如:如果a数组中的元素为:1,5,2,5,6,8,7,4,3,0,当x=5时,程序的输出结果为:5 isNo.3。当x=10时,该数不在数组中,程序有两个空(1)、(2)需要补充完整。请将程序调试出所需的结果。 注意:程序中的其它地方请不要随意改动,不得增行或删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

实验六吸收实验

实验六 吸收实验 (一)丙酮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及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程; 2、了解吸收剂进口条件的变化对吸收操作结果的影响; 3、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ya 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吸收剂用量与气体进出口浓度y 1、y 2的关系; 2、测定气体流量与气体进出口浓度y 1、y 2的关系; 3、测定吸收剂及气体温度与气体进出口浓度y 1、y 2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吸收是分离混合气体时利用混合气体中某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不同的组分在不同的吸收剂、吸收温度、液气比及吸收剂进口浓度下,其吸收速率是不同的。所选用的吸收剂对某组分具有选择性吸收。 1、吸收总传质系数K y a 的测定 传质速率式: N A =K y a ·V 填·△Ym (1) 物料衡算式: G 空(Y 1-Y 2)=L(X 1-X 2) (2) 相平衡式: Y=mX (3) (1)和(2)式联立得: K y a= 12() m G Y Y V Y -?空填 (4) 由于实验物系是清水吸收丙酮,惰性气体为空气,气体进口中丙酮浓度y 1>10%,属于高浓度气体吸收,所以: Y 1= 11 1y y - ; Y 2= 2 21y y - ; G 空—空气的流量(由装有测空气的流量计测定),Kmol/m 2·h ; V 填—与塔结构和填料层高度有关; 其中:22112211ln ) ()(mX Y mX Y mX Y mX Y Y m -----= ? (5) 02=X ; )(211Y Y L G X -=空 ; L —吸收剂的流量(由装有测吸收剂的流量计测定), Kmol/m 2·h ; m---相平衡常数(由吸收剂进塔与出塔处装的温度计所测温度确定),吸收温度: 附:流量计校正公式为: 2 出 进t t 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组成原理上机实验 班级1237-小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5月 成绩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根据运算器逻辑功能表1-1进行逻辑、移位、算术运算,将运算结果填入表1-2。 表 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运算类 A B S3 S2 S1 S0 CN 结果 逻辑运算65 A7 0 0 0 0 X F=( 65 ) FC=( ) FZ=( ) 65 A7 0 0 0 1 X F=( A7 ) FC=( ) FZ=( ) 0 0 1 0 X F=( ) FC=( ) FZ=( ) 0 0 1 1 X F=( ) FC=( ) FZ=( ) 0 1 0 0 X F=( ) FC=( ) FZ=( ) 移位运算0 1 0 1 X F=( ) FC=( ) FZ=( ) 0 1 1 0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0 1 1 1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算术运算 1 0 0 0 X F=( ) FC=( ) FZ=( ) 1 0 0 1 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1 X F=( ) FC=( ) FZ=( ) 1 1 0 0 X F=( ) FC=( ) FZ=( ) 1 1 0 1 X F=( ) FC=( ) FZ=( ) 表1-2运算结果表

实验六+图形界面

实验六图形界面 实验日期: 2016 年 6 月 12 日班级:软件1401 学号(后四位):__0127_______ 姓名:_程瑞强_______ 成绩: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法 2.掌握常用的构建用户界面的组件的用法 3.掌握事件操作的原理 4.能够对所设计的用户界面进行事件处理 5.能够应用运算符解决实际小问题 6.进一步熟悉Java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二.实验题目(前2题任选1题,第3,4题任选1题) 1.采用图形界面实现两个内容的交换,图形界面如下图1所示所示: 图1 内容交换 代码如下: package TestChange; import class TestChange extends J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006L; JPanel panel;

JTextField tt1; JTextField tt2; JButton button; public TestChange(){ ("TestChange"); (355, 85); ; panel = new JPanel(); tt1 = new JTextField(10); tt2 = new JTextField(10); button = new JButton("Change"); (this); (tt1); (tt2); (button); (panel, ; (false); (tr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str){ new TestChange();

实验六吸收实验

实验六 吸收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塔吸收塔的结构与流程; (2)测定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体积吸收系数; (3)了解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总体积吸收系数的影响。 2.基本原理 由于CO 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本实验选择CO 2作为溶质,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 2。一般将配置的原料气中的CO 2浓度控制在10%(质量)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 计算公式: ??????+----= A mX Y mX Y A A N OL 1121)1(ln 11 OL X X X N Z L X X dY Z L a K Ω=-Ω=?12* 式中 K X a : 以?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 / (m 3·s); N OL : 以?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单元数; A : 吸收因数 m V L A /= ; L : 水的摩尔流量,kmol /s ; V : 空气的摩尔流量,kmol /s ; Z : 填料层高度,m ; Ω: 塔的横截面积,m 2 ; 本实验的平衡关系可写成:Y = mX ; 式中 m :相平衡常数,m =E /P ; E :亨利系数,E =f (t ),Pa ,可根据液相温度t 查得; P :总压,Pa (取大气压)。 测定方法: (1)本实验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得空气和水的体积流量,并根据实验条件(温度和压力)和有关公式换算成空气和水的摩尔流量。 (2)测定塔底和塔顶气相组成Y 1和Y 2(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到质量分率,再换算成摩尔比)。 (3)塔底和塔顶液相组成X 1、X 2的确定:对清水而言,X 2=0,由全塔物料衡算()()2121X X L Y Y V -=- 可求出X 1 。 3.实验装置与流程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2-10所示。自来水送入填料塔塔顶经喷淋头喷淋在填料顶层。由风机送来的空气和由二氧化碳钢瓶来的二氧化碳混合后,一起进入气体混合贮罐,然后从塔底进入塔内,与水在塔内进行逆流接触,发生质量传递,由塔顶出来的尾气放空。由于本实验为低浓度气体的吸收,整个实验过程可看成是等温操作。 填料吸收塔内径为100mm ,塔内分别装有金属丝网波纹规整填料和θ环散装填料两种,填料层总高度Z =2 m.。塔顶有液体分布器,塔中部有液体再分布器,塔底部有栅板式填料支承装置。塔底有液封,以避免气体泄漏。 填料规格和特性:金属丝网波纹填料的型号为JWB —700Y ,填料尺寸为φ100×100mm ,比表面积为700m 2/m 3。θ环散装填料尺寸为φ10×10mm 。

MATLAB第六次上机实验报告

MATLAB第六次上机实验报告 0210901班学号2009210811 姓名:李贤凤Quiz 3.1 >> a=20; >> b=-2; >> c=0; >> d=1; >> a>b ans = 1 >> b>d ans = >> a>b&c>d ans = >> a==b ans = >> a&b>c ans = >> ~~b ans = 1 >> a=2; >> b=[1 -2;-0 10]; >> c=[0 1;2 0]; >> d=[-2 1 2;0 1 0]; >> ~(a>b) ans = 0 0 0 1 >> a>c&b>c ans = 1 0 0 1 >> c<=d ??? Error using ==> <= Matrix dimensions must agree.

>> a=2; >> b=3; >> c=10; >> d=0; >> a*b^2>a*c ans = >> d|b>a ans = 1 >> (d|b)>a ans = >> a=20; >> b=-2; >> c=0; >> d='Test'; >> isinf(a/b) ans = >> isinf(a/c) Warning: Divide by zero. (Type "warning off MATLAB:divideByZero" to suppress this warning.) ans = 1 >> a>b&ischar(d) ans = 1 >> isempty(c) ans = Quiz3.2 1.% Script file : Sqrt_x.m % Purpose: % This progra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quare root of a randem number % Record of revisions: % Date Programmer Description of change % === ======== ================ % 10/22/2010 lixianfeng Original code

数据结构实验六 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实验六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功固图常用的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在图的邻接表实现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掌握AOE网在邻接表上的实现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题目]:从键盘上输入AOE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输出其关键路径和关键路径长度。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E网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三、实验步骤 (一)、数据结构与核心算法的设计描述 本实验题目是基于图的基本操作以及邻接表的存储结构之上,着重拓扑排序算法的应用,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在于理解拓扑排序算法的实质及其代码的实现。 (二)、函数调用及主函数设计 以下是头文件中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相关函数的声明: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弧结点 { int adjvex; struct ArcNode *nextarc; InfoType info;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表头结点 { VertexType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图的定义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int kind; }MGraph; typedef struct SqStack //栈的定义 {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int CreateGraph(MGraph &G);//AOE网的创建 int CriticalPath(MGraph &G);//输出关键路径 (三)、程序调试及运行结果分析 (四)、实验总结 在做本实验的过程中,拓扑排具体代码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反复的调试和测试占据着实验大量的时间,每次对错误的修改都加深了对实验和具体算法的理解,自己的查错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最终实验结果也符合实验的预期效果。 四、主要算法流程图及程序清单 1、主要算法流程图: 2、程序清单: 创建AOE网模块: int CreateGraph(MGraph &G) //创建有向网 { int i,j,k,Vi,Vj; ArcNode *p; cout<<"\n请输入顶点的数目、边的数目"<

吸收与解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2 3 4 二、实验原理 ㈠、吸收实验 根据传质速率方程,在假定Kxa 低浓、难溶等] 条件下推导得出吸收速率方程: Ga=Kxa ·V ·Δx m 则: Kxa=Ga/(V ·Δx m ) 式中:Kxa ——体积传质系数 [kmolCO 2/m 3hr Ga ——填料塔的吸收量 [Kmol CO 2 V ——填料层的体积 [m 3] Δx m ——填料塔的平均推动力 1、Ga 的计算 已知可测出:Vs[m 3/h]、V B [m 3/h](可由色谱直接读出) Ls[Kmol/h]=Vs ×ρ水/M 水 101 1'29]/[ρρρρV M V h Kmol G B B B =?=?= 空气 标定情况:T 0=273+20 P 0=101325 测定情况:T 1=273+t1 P 1=101325+ΔP 因此可计算出L S 、G B 。又由全塔物料衡算:G a =Ls(X 1-X 2)=G B (Y 1-Y 2) 2 2 21 1111y y Y y y Y -= -= 且认为吸收剂自来水中不含CO 2,则X 2=0,则可计算出G a 和X 1 2、Δx m 的计算 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 则 m=E/P m y x m y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 e e e m 1 1221 112221 2 1 2ln = = -=?-=????-?= ?

㈡、解吸实验 低浓、难溶等] Ga=K Y a ·V 则: K Y a=Ga/(V 式中:K Y a Ga V ΔY m 1、Ga 的计算 已知可测出:y 2 ]/[h Kmol G B 标定情况:T 0 测定情况:T 1因此可计算出L S 、G B 。又由全塔物料衡算:G a =Ls(X 1-X 2)=G B (Y 1-Y 2) 0112 2 21 11=-= -= y y Y y y Y 且认为空气中不含CO 2,则y 2=0;又因为进塔液体中X 1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将吸收后的液体用于解吸,则其浓度即为前吸收计算出来的实际浓度X 1;二是只作解吸实验,可将CO 2用文丘里吸碳器充分溶解在液体中,可近似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浓度,其X 1*可由亨利定律求算出: m m y x 1 *1== 则可计算出G a 和X 2 2、ΔY m 的计算 根据测出的水温可插值求出亨利常数E[atm],本实验为P=1[atm] 则 m=E/P 1 12 21112221 2 1 2ln x m y x m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e e e e m ?=?=-=?-=????-?= ? 根据 e e Y y y y Y 换算成将-= 1 三、实验装置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

实验六 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 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 (选做)对实验4中的People类重载“==”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public: Point(); Point(int x,int y); ~Point(){} //Point类析构函数 Point& operator++(); //公有成员函数 Point operator++(int); Point&operator--(); Point operator--(int); void Show(); private: int _x; //私有数据成员 int _y; }; Point::Point(){ //Point类构造函数 _x=0;_y=0;} Point::Point(int x,int y) //Point类构造函数 { _x=x; _y=y; }

实验六 图的创建及应用(I)

姓名学号

cout << endl << ">请选择功能:"; cin >> ch1; switch (ch1) { case'1': //创建有向图 { system("cls"); CreateGraph(MG); cout << "操作完毕!" << endl; system("pause"); system("cls"); continue; } case'2': //显示图信息 { system("cls"); DisplayGraph(MG); cout << "操作完毕!" << endl; system("pause"); system("cls"); continue; } case'3': //返回上一界面 { break; } default: { system("cls"); cout << "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 endl; continue; } } system("cls"); break; } break; } case'2': { system("cls"); while (1) { minor_menu2(); char ch1;//二层菜单输入选择 cout << endl << ">请选择功能:"; cin >> ch1; switch (ch1) { case'1'://创建图信息 { system("cls"); CreateGraph(ALG); cout << "操作完毕!" << endl; system("pause"); system("cls"); continue; }

case'2'://显示图信息 { system("cls"); DisplayGraph(ALG); cout << "操作完毕!" << endl; system("pause"); system("cls"); continue; } case'3': //返回上一界面 { break; } default: { system("cls"); cout << "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 endl; continue; } } system("cls"); break; } break; } case'3': { system("cls"); while (1) { minor_menu3(); ALGraph R_ALG; int i, j; //待搜索的顶点的位置 char ch1; //二层菜单输入选择 cout << endl << ">请选择功能:"; cin >> ch1; switch (ch1) { case'1'://使用已创建的邻接表表示的图进行搜索 { system("cls"); cout << "请输入待搜索的顶点v(i) 顶点v(j)(以空格分隔):"; cin >> i>> j; int flag = exist_path_DFS(G, i, j); if (flag) cout << "搜索成功!存在顶点v(i):" << G.vertices[i].data << "顶点v(j):" << G.vertices[j].data << "的路径" << endl; else cout << "搜索失败!不存在顶点v(i):" << G.vertices[i].data << "到顶点v(j):" << G.vertices[j].data << "的路径" << endl; cout << "操作完毕!" << endl; system("pause"); system("cls"); continue; } case'2': //创建新图进行搜索 { system("cls");

化工原理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塔的一般结构及吸收操作的流程。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总传质系数K x 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先用吸收柱将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并流操作),送入解吸塔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总传质系数K x a,并进行关联,得K x a=AL a V b的关联式。同时对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在双对数坐标系中△P/Z对G'作图得到一条斜率为1.8~2的直线(图1中的aa线)。而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时(c点以前)压降也比例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随气速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图中不难看出载点的位置不是十分明确,说明汽液两相流动的相互影响开始出现。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徒(图中cd段)。当气体增至液泛点(图中d点,实验中可以目测出)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图1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

2.传质实验 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是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对富氧水进行解吸。由于富氧水浓度很小,可认为气液两相平衡服从亨利定律,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得速率方程式: m p X A x V a K G ???= m p A x X /V G a K ?=? 2 211ln ) 22()11(e e e e m x x x x x x x x x --?---= )x -L (x G 21 A = Ω?=Z V p 相关的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 OL OL x x e x N H x x dx a K L Z ?=-Ω=?12 OL OL N Z H = 其中, m x x e OL x x x x x dx N ?-=-=?2 11 2 Ω =a K L H x OL 由于氧气为难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传质阻力几乎全部集中于液膜中,即Kx=kx 。由于属液膜控制过程,所以要提高总传质系数Kxa ,应增大液相的湍动程度。 在y-x 图中,解吸过程的操作线在平衡系下方,在实验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水平线(因氧在水中浓度很小)。 三、实验装置流程 1.基本数据 解吸塔径φ=0.1m,吸收塔径φ=0.032m ,填料层高度0.8m (陶瓷拉西环、陶瓷波纹板、金属波纹网填料)和0.83m (金属θ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