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控

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控
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控

第十一章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节控制

I 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讲了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生物体内不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二是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调控。

一、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酸代谢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四大物质代谢途径,不同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中体现为各有所重,相互转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代谢调节的一般原理

代谢的调节控制方式有分子水平调节、细胞水平调节、激素水平调节和神经水平调节四种,其中神经水平调节是高等动物所特有的,细胞水平是所有生物体共有的,各种类型的调节都是由细胞水平来实现的。

细胞水平调控是一切调控的最重要基础,细胞水平调节主要分为酶的区域化分布调节、底物的可利用性、辅因子的可利用性调节、酶活性的调节、酶量调节五种形式。

(一)酶的区域化分布调节

(二)底物的可利用性

(三)辅助因子的可利用性

(四)酶活性调节

酶活性调节是通过对现有酶催化能力的调节,最基本的方式是酶的反馈调节,亦即通过代谢物浓度对自身代谢速度的调节作用,反馈

调节作用根据其效应的不同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反馈是结果对行为本身的调节或输出对输入的调节,在物质代谢调节中引用反馈是指产物的积累对本身代谢速度的调节。反馈抵制调节包括顺序反馈调节、积累反馈调节、协同反馈调节和同功酶调节四种。

(五) 酶量的调节

细胞内的酶可以根据其是否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组成酶是催化细胞内各种代谢反应的酶,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诱导酶则是其含量可以随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一些酶类。它的产生或消失可以使细胞获得或失去代谢某一种物质的能力。

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操纵子学说是F. Jacob 和 J. Monod 于1961年首先提出来用于解释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转录调控单位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四个部分,其中操纵基因加上它所控制的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构成的转录调控功能单位称为操纵子。

(1)酶合成的诱导

乳糖操纵子是目前人们研究最清楚的一种酶合成控制方式。当环境中没有乳糖单独存在时,微生物细胞中不产生与乳糖代谢有关的半乳糖通透酶、-半乳糖苷酶及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三种酶。

关于酶合成的诱导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诱导物是所诱导产生诱导酶的正常底物。酶诱导的结果是使细胞获得代谢某一种物质的能力。

②阻遏蛋白一合成即有和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基因部位可以阻止结构基因的表达。

③诱导物也可以与阻遏蛋白结合,并且两者的亲合力大于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亲合力,因此可以将阻遏蛋白从操纵基因部位解离下来,使结构基因可以表达。

④酶合成的诱导,除了需要诱导物存在外,它的作用还需要降解物激活蛋白和cAMP存在,只有CAP和cAMP同时结合在CAP结合位点,才能启动酶的合成。

⑤一旦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突变,使调节蛋白不能结合在操纵基因部位,则可以导致结构基因的永久性表达。

(2)酶合成的阻遏

色氨酸操纵子是一种典型的酶合成阻遏控制方式。该操纵子的调节蛋白单独不具有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只有与它的辅阻遏物(正常代谢的终产物结合)后,才有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因此,它作用的结果是使细胞暂时停止某些酶的合成,失去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

关于酶合成的阻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辅阻遏物通常是所阻遏酶的终末产物。阻遏的结果是使细胞暂时停止与其有关酶的合成。

②阻遏蛋白单独存在时,不具备和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只有它和辅阻遏物结合之后,才能获得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阻止结构基因的表达。

③一旦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突变,使调节蛋白不能结合在操纵基因部位,则可以导致结构基因的永久性表达(组成型突变)。

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六)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激素是由多细胞生物的特殊细胞分泌,经由体液运输到特殊的靶细胞发挥其专有生理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激素根据其化学组成的不同分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肽及蛋白质、固醇类、脂肪酸衍生物四种类型。

激素的调控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氨基酸类、多肽及蛋白质类,其作用部位主要在细胞膜上,通过cAMP、cGMP的作用,调节细胞内酶的活性。

固醇类激素主要作用部位在细胞核内,这类激素首先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进入核内与DNA分子上特定部位结合,启动特定基因的转录、翻译作用。

(七)神经系统对代谢的调节一、各种物质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

II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馈调节:

2.酶共价修饰调节:

3.操纵子学说

4.诱导酶、组成酶:

5.葡萄糖效应:

6.酶合成的阻遏:

二、是非题

1.某物质的水解产物在280nm处有吸收高峰,地衣酚和二苯胺试验为阴性,由此可以认为此物质不是核酸类物质。

2.多肽类激素作为信使分子必须便于运输,所以都是小分子。

3.反馈抑制主要是指反应系统中最终产物对初始步骤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4.肌球蛋白是由相同的肽链亚基聚合而成,肌动蛋白本身还具有ATP酶活力,所以当释放能量时就会引起肌肉收缩。

5.所有跨膜扩散反应的AG0′=0

6.在许多生物合成途径中,最先一步都是由一种调节酶催化的,此酶可被自身的产物,即该途径的最终产物所抑制。

7.短期禁食时,肝和肌肉中的糖原储备用于为其它组织特别是大脑提供葡萄糖。

8.与乳糖代谢有关的酶合成常常被阻遏,只有当细菌以乳糖为唯一碳源时,这些酶才能被诱导合成。

9.在动物体内蛋白质可转变为脂肪,但不能转变为糖。

10.细胞内代谢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酶的作用而实现的。

11.磷酸化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反应,一般是耗能的。

12.据目前所知非组蛋白在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三、填空题

1.下列过程主要在体内何种组织器官中进行乳酸-葡萄糖

在;软脂酸-β-羟丁酸在;1,25-二经维生素D,生成在。精氨酸合成在;碘的利用在。(答案:肝脏;肝脏;肝脏及肾脏;肝脏;甲状腺)

2.下列过程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的哪一部分 DNA合成在

rRNA合成在

;蛋白质合成在;光合作用

在;脂酸合成在

;氧化磷酸化在;糖酵解在β-氧化在。

3.分子病是指的缺陷,造成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障碍,如。

4.生物体内往往利用某些三磷酸核苷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如

用于多糖合成,用于磷脂合成,用于蛋白质合成。这些三磷酸核苷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则来源

于。

5.生物选择专一性的立体异构分子作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如糖原中的

葡萄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核酸中的核糖或脱氧核糖,脂肪中的

6.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互变过程中,和

起关键作用的物质。(答案:酮酸、乙酰CoA)

7.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在四种不同水平上进行

即,,

和。

8.1961年Monod和Jocob提出了模型。9.乳糖操纵于的启动,不仅需要有信号分子乳糖存在,而且培养基中不能有,因为它的分解代谢产物会降低细胞中

的水平,而使复合物不足,它是启动基因启动所不可缺少的调节因子。

10.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多级的,

有,,,

,和。

11.酶合成的诱导调节中,诱导物多是诱导酶的,作

用的结果是使细胞获得分解能力;酶合成的阻遏调节中,附阻遏物多是阻遏酶参与代谢反应的产物,作用的结果是使细胞停止与合成有关酶的合成。

12.是近年来找到的在代谢调控中,有重要作用的多磷酸核苷酸。在中,它参与rRNA合成的控制。(答案:ppGpp)

四、选择题

1.大肠杆菌内的β-半乳糖苷的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A 需要能源。

B β-半乳糖苷具有一定的饱和浓度,超出此饱和浓度摄取率不可能再加快

C β-半乳糖苷的流速取决于细胞内的β-半乳糖苷浓度。

D β-半乳糖的分子形状。

2.在哺乳动物的组织内,丝氨酸可作为下列哪些物质的合成前体: A 甲硫氨酸 B 甘氨酸

C 色氨酸

D 胆碱

3.在哺乳动物的组织内,甘氨酸是合成下列哪些物质的前体:

A 血红素

B 肌酸

C 鸟嘌呤

D 胸腺嘧啶

4.体内活泼甲基供体主要是:

A 硫辛酸

B S—腺苷甲硫氨酸

C 甲硫氨酸

D 磷酸肌酸

5.将下列物质加到无细胞质悬浓中会引起cAMP降低的是:

A cAMP磷酸二酯酶

B 腺苷酸环化酶

C 咖啡碱

D 氨基卟啉

6.与乳糖操纵子操纵基因结合的物质是: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阻遏蛋白

D 反密码子

7.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中,包括下列步骤中的:

A mRNA与16S核糖体RNA配对。

B 由fMet-tRNAfMet,起始因子和核糖体30S亚基间形成起始复合物。

C 由fMet-tRNAfMet定位于核糖体P-位。

D 把fMet-tRNAfMet水解除去甲酰基。

E 由fMet-tRNAfMet识别起始密码子AUG或GUG。

8.真核DNA基因表达受:

A 操纵子控制

B 非组蛋白的调控

C 组蛋白的调控9.下列有关新陈代谢功能的顺序和调控的陈述错误的是:

A 任何特定分子的合成代谢途径往往是它的分解代谢途径的逆向反应。

B 合成代谢是从小分子前体合成大分子的过程,并且必须供给一定的能量。

C 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中的许多代谢反应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五、问答题

1.一些细菌苗株排泄大量的核酸酶,这种排泄对于细菌有何益处哺乳动物胰脏分泌大量的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它们有何作用

2..什么是操纵子按照操纵子学说,酶合成的控制分为哪两种类型两者在控制上主要有哪些重要区别

3.生物体内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及核酸代谢主要是通过哪些重要化合物彼此相连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的为什么(可用图示方法说明)

4.一度流行但有争议的快速减重膳食,你可以敞开吃你爱吃的富有蛋白和脂类的食物但仍会减重。不过采用这种饮食的病人经常自述呼吸不佳。请你:

(1)从代谢角度给与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说明为什么这种膳食是有效的。

(2)试讨论这一主张:即不必限制你所吃的蛋白质和脂类的量而仍能减重。

5.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分为哪几个层次在生物的代谢调节中最基本的调节是什么水平调节为什么

第十一章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节控制

一、名词解释

1.反馈调节:反馈是结果对行为本身的调节或输出对输入的调节,在物质代谢调节中引用反馈是指产物的积累对本身代谢速度的调节。

7.

2.酶共价修饰调节:通过共价的方式在酶分子上连接上某一个基团或其逆反应,使酶活性发生可逆性变化,这种调节作用称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8.

3.操纵子学说:操纵子学说是F. Jacob 和 J. Monod 于1961年首先提出来用于解释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转录调控单位由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物是阻遏蛋白,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基因位置可以阻止基因的表达,否则,基因就可以表达。

4.诱导酶、组成酶:诱导酶则是指细胞内存在的一些与某些特定的物质代谢有关的酶类,这些酶只有在环境中有相应物质存在时,细胞内才会大量产生,否则,其含量很少。组成酶是指在细胞内含量较为稳定,受外界的影响很小的一类酶。

5.萄糖效应:是指在培养基中,葡萄糖与乳糖同时存在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不能利用乳糖的现象。只有在葡萄糖耗尽之后,经过短暂停滞后,才能分解利用乳糖。这是由于葡萄糖降解物引起的调节作用。

6.酶合成的阻遏:该操纵子的调节蛋白单独不具有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只有与它的辅阻遏物(正常代谢的终产物结合)后,才有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因此,它作用的结果是使细胞暂时停止某些酶的合成,失去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

二、是非题: 判断下列每句话的正确与否,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对 8.对

9.错 10.错11.对12.对

三、填空题

1.肝脏;肝脏;肝脏及肾脏;肝脏;甲状腺

2.细胞核;核仁;核糖体,叶绿体,胞浆;线粒体;胞浆;线粒体

3.基因,蛋白质,镰刀形贫血病

9.UTP,CTP,GTP,ATP

5.D,L,β-D-,L-磷脂

6.α-酮酸、乙酰CoA

10.酶水平,细胞水平,激素水平,神经水平

11.操纵子结构

9.葡萄糖,cAMP,cAMP-CAP,正

10.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后、翻译水平、翻译后

11.正常底物,诱导物的,终末,辅阻遏

12.ppGpp

四、选择题

1.AB 2.BD 3.ABC 4.B 5.A 6.C 7.C 8.B

9.B

五、问答题

1.答:胞外的核酸酶可以降解环境中存在的核酸,降解产物可被利用;胰脏分泌核酸酶进入肠中,可降解消化的食物中的核酸。血液中的核酸酶则用于破坏病毒释放的核酸。

2.答:操纵基因加上它所控制的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构成的转录调控功能单位称为操纵子。按照操纵子学说,酶合成的控制分为酶合成的诱导及

酶合成的阻遏。两者在控制上主要有重要区别:

(1)诱导物是诱导酶的正常底物。酶诱导的结果是使细胞获得代谢某一种物质的能力;辅阻遏物通常是所阻遏酶的终末产物。阻遏的结果是使细胞暂时停止与其有关酶的合成。

(2)在酶合成的诱导中,阻遏蛋白一合成即有和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基因部位可以阻止结构基因的表达;在

(3

离下来,使结构基因可以表达。

(4)酶合成的诱导,除了需要诱导物存在外,它的作用还需要降解物激活蛋白(Catabolite gene activator protein,CAP)和cAMP 存在,只有CAP和cAMP同时结合在CAP结合位点,才能启动酶的合

成。

3.答案(略)

4.答:(1)没有糖的摄入,TCA循环中间物来自生糖氨基酸,呼吸不佳表明TCA循环仅仅依赖这一途径不足以维持机体的正常需要,脂类成为主要能源,并且不能被充分利用,故体脂被迅速消耗。

(2)似乎不存在这种可能,增加摄入的蛋白质和脂类必然减少体内脂肪的消耗。

5.答: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分为酶水平,细胞水平,激素水平,神经水平四个层次,其中酶水平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

第五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第五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1.1、代谢和代谢途径的概念 p306 1、代谢(新陈代谢):机体中各种化学反应(代谢反应)的总称。 3、代谢途径:完成代谢反应的一系列过程。 4、中间代谢:代谢途径中的个别环节、个别步骤。 1.2 、代谢的分类 p306-307 1.3、代谢的特点 1、具方向性 不可逆反应决定了代谢途径进行的方向,为代谢途径的重要调控位点。 2、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不相同。 3、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常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 代谢的区域化分布是代谢的一种重要调节方式(细胞水平的调节)。 4、各种代谢途径相互联系,交织成网。 代谢 合成代谢:小分子 大分子 分解代谢:大分子 小分子 (贮能) (放能)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5、调节方式多样、灵活。P308-309 机体中的代谢可通过酶水平(分子水平,如酶量、酶催化能力的调节),代谢的区域化分布(细胞水平)、激素和神经(整体水平)等多种方式进行灵活的调节。 代谢途径中,还存在下述常见调节方式: ⑴、反馈抑制作用p128-129 代谢途径中后面反应的产物对催化前面反应的某个酶的抑制作用。 ⑵前馈激活作用 代谢途径中前面反应的产物对催化后面反应的某个酶的激活作用。 ⑶、相反途经酶的协同控制p308 两条相反途径协调控制的关键是限速酶的协同调节,一条途径的限速酶被激活,相反途径的限速酶活性一定会受到抑制。

1.4、生物能学原理p339-347 1、生物体能量的转换遵循热力学定律p339-341 ⑴、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在任何物理和化学变化中,体系中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可以改变成不同形式,也可以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但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 ⑵、热力学第二定律 体系总是趋向于增加紊乱程度。在所有自发过程中,体系的熵增加。但熵增加不一定发生在反应系统本身,可以在其环境中。 2、自由能的概念p340-341 某一反应体系中,恒温恒压下体系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用G表示,为一状态函数。 3、自由能的变化-△G p341,p343 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来说: △G = - nF△E △G:标准自由能变化,n:得失电子数 △E:标准电极电势差F:法拉第常数 生物化学中,标态下(25℃,1atm,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为1mol/L,pH7.0)△G0’= - nF△E0’ 常见△E 0’的值:

第九章 各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第九章各类营养物质间的互相关系 1. 氨基酸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是协同、转化与替代、拮抗作用。 2. 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拮抗、转化和替代的关系。 3.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注:本题考畜群营养中的指标的掌握。P148 4. 饲料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动物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 分。 5.进入动物组织中的氨基酸通过协同作用,构成体内的各种组织蛋白。 6.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7.饲粮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颉颃、转化和替代等关系。 8.饲料中补加硫酸盐可减轻动物硒酸盐中毒症,但对亚硒酸盐和硒的有机物中毒无效。 9.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 10.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有协同、转化与替代、颉颃。 11. 随着饲粮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其有机物的消化率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 12. 维生素D对维持动物体内的钙、磷元素平衡起重要作用。 13. 补饲锰盐可治疗雏鸡__滑腱症_ ,但饲粮中必须含有足够的 _尼克酸__。 14.动物种类和性别、生产目的、日粮的营养浓度、日粮的全价性和环境温度等是影响饲粮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15. 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指标。 16. 饲料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粗蛋白水平 17. 动物体内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转化与利用依赖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18.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协同、转化与替代、颉颃作用。 19. CU 盐可促进维生素C氧化的作用。 20.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21. 畜禽营养中两大重要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 22. 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有:协同、转化与替代和拮抗作用。 23. 畜禽营养中的两大重要营养指标是能量、蛋白质 25.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有协同、拮抗、转化与替代。 26. __维生素D 对维持动物体内的Ca、P平衡起重要作用。 27. 各种氨基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协同、拮抗、转化与替代等 28. 饲料中各种氨基酸存在协同、颉颃、转化和替代关系。 29.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30. 料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饲粮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31. 饲料中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动物饲粮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 32. 硒是动物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与维生素E 在动物体内抗氧化作用方面有协同作用;某些氨基酸与维生素之间也有协同关系,例如蛋氨酸与VA的协同关系。 33. 高赖氨酸饲粮引起雏鸡的生长势减弱,只有提高__精氨酸__的供给量才能消除。 34.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与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是相互制约。

代谢调控理论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

代谢调控理论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贾红华,韦萍,何冰芳.L苯丙氨酸生产的代谢工程研究.生物加工过程.2004,2(2):8-12 目的 使得更加理性的改造菌株成为可能,促进发酵法的广泛应用 方法 目前至少已发现 7种微生物的苯丙氨酸合成途径,且均非常相似。 由于野生菌不会直接大量产生L-苯丙氨酸,高效的L-苯丙氨酸生产菌株多采用诱变和基因工程手段相结合来改变野生菌的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的相关代谢流量而获得。研究人员对L-苯丙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及其酶进行调控,并对中央代谢途径进行一定的改造,在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支路中也进行特定的修饰。 相关基因及其酶进行调控 PEP和E4P合成DAHP的反应由3个DAHP合成酶同工酶所催化。分别受L-色氨酸(由aroH表达)、L-苯丙氨酸(由aroG表达)和L-酪氨酸(由aroF)反馈抑制。作为关键反应之一的分支酸转化为预苯酸的反应依赖于两个不同的分支酸变位酶(分别由phoA,tyrA表达),并分别受L-苯丙氨酸和L-酪氨酸反馈抑制。而莽草酸脱氢酶则受其产物莽草酸抑制。 中央代谢途径改造 中央代谢途径是控制中间产物的代谢流量、产物的形成速率及产率的关键步骤。为高效生产目的产品,必须对中央代谢途径的相关步骤进行调节控制。 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共同前体PEP和E4P均来自中央代谢途径(如图2所示)。糖酵解途径会产生PEP,而E4P则由磷酸戊糖途径供应。通过对E.coli 的中央代谢途径的计量分析显示,当该菌生长在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的限制性培养基上时,大约有30%的G6P会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但仅有3%的PEP用于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研究表明:仅有当量PEP供应时,L-苯丙氨酸的理论产率为30%,当PEP 的供应量加倍时,其理论产率将增加到56%。为改善芳香族氨基酸的生产,研究人员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该两个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基因构建及改造,且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整理)代谢调节综述

一、 A 型题 1. 下列描述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 各种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 (B) 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共同参与代谢 (C) 体内各种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变维持着动态平衡 (D) 物质的代谢速度和方向决定于生理状态的需要 (E) 进人人体的能源物质超过需要,即被氧化分解 2. 关于糖、脂、氨基酸代谢错误的是 (A) 糖、脂不能转变为蛋白质 (B)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 (C) 当摄人糖量超过体内消耗时,多余的糖可转变为脂肪 (D) 当摄人大量脂类物质时,脂类可大量异生为糖 (E) 乙酰CoA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物 3. 关于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酶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结合 (B) 与酶活性中心催化基团结合 (C) 与调节亚基或调节部位结合 (D) 与酶活性中心外任何部位结合 (E) 通过共价键与酶结合 4. 饥饿可使肝内哪一条代谢途径增强?

(A) 糖原合成 (B) 糖酵解途径 (C) 糖异生 (D) 磷酸戊糖途径 (E) 脂肪合成 5. 胞浆内不能进行下列哪一代谢途径? (A) 脂肪酸合成 (B) 磷酸戊糖途径 (C) 脂肪酸β一氧化 (D) 糖酵解 (E) 糖原合成与分解 6. 磷酸二羟丙酮是哪两种代谢之间的交叉点? (A) 糖-氨基酸 (B) 糖-脂肪酸 (C) 糖-甘油 (D) 糖-胆固醇 (E) 糖-核酸 7. 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甘油 (D) 酮体

(E) 糖原 8. 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脂肪酸 (B) 葡萄糖 (C) ATP (D) GTP (E) 磷酸肌酸 9.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A) 类固醇激素 (B) 儿茶酚胺类激素 (C) 生长因子 (D) 肽类激素 (E) 蛋白类激素 10.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A) 一般都有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 (B) 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在不同酶催化下可以互变 (C) 催化互变的酶受激素等因素的控制 (D) 一般不需消耗能量 (E) 化学修饰的方式多为肽链的磷酸化和脱磷酸 11. 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A) 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B) 甲基化与去甲基

小结-代谢总论

小结 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①整体性; ②在精细调节下进行;③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征;④代谢物具共同的代谢池;⑤ATP是机体能量储存和利用的共同形式;⑥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力。各代谢途径之间可通过共同枢纽性中间产物互相联系和转变。糖、脂肪、蛋白质等作为能源物质在供应能量上可互相代替,互相制约,但不能完全互相转变。各组织、器官有独特的代谢方式以完成特定功能。肝所具有的代谢特点使其成为通过糖、脂和氨基酸代谢途径与肝外组织联系、分配资源、调整物质代谢的“中枢”器官。 在进化过程中,代谢调节发生分为三级水平,即细胞、激素和中枢神经系统主导下通过激素实现的整体调节。细胞水平调节主要通过调节关键酶的活性实现,其中通过改变现有酶分子的结构调节酶活性的方式,包括酶的变构调节及酶蛋白的化学修饰调节,发生较快。也可通过改变酶的含量影响酶活性,调节缓慢而持久。两种调节各有作用、相辅相成。 激素水平调节中,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特异结合,将代谢信号转化为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级联过程,最终表现出激素的生物学效应。激素可分为膜受体激素及胞内受体激素。前者为蛋白质、多肽及儿茶酚胺类激素,具亲水性,需结合膜受体才能将信号跨膜传递进入细胞。后者为疏水性激素,可透过细胞膜与胞内受体(大多在核内)结合,作为转录因子与DNA上特定激素反应元件(HRE)结合,以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 整体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间接调节代谢和直接影响组织、器官以调节代谢的方式,维持机体代谢稳态。饥饿及应激时通过整体调节改变多种激素分泌,引起体内物质代谢的改变。代谢组学是通过内源性代谢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生命体或生物样本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健康与病理、干预前后等状况下,代谢组或目标代谢组分的变化及其规律。正常食欲、进食和能量消耗的平衡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复杂调节,肥胖是物质/能量代谢调节失衡引起的代谢紊乱,还是导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主要病因。

第十四章代谢调节综述复习课程

第三十九章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内容 14.1 代谢调节的重要性 531 14.2 酶的调节 532 14.2.1 通过控制酶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532 14.2.1.1 酶合成的诱导作用 532 14.2.1.2 酶合成的阻遏作用 534 14.2.1.3 分解代谢产物对酶合成的代谢 539 14.2.2 通过控制酶活性调节代谢 536 14.2.2.1 抑制作用 536 14.2.2.2 活化作用 536 14.2.2.3 别构作用 537 14.2.2.4 共价修饰 537 14.2.3 相反单向反应对代谢的调节 538 14.2.4 酶的分布区域化对代谢的调节 538 14.3 激素的调节 539 14.3.1 通过控制激素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539 14.3.2 通过激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调节阻遏 535 14.3.3 通过激素对酶合成的诱导作用调节代谢 540 14.3.4 参与代谢调控的激素 540 14.4 反义核酸的调节 541 14.5 神经的调节 541 总结性思考题 542

提要和学习指导本章是将散见在前面各章中有关代谢调节的内容 作总结性的综合叙述,使读者能认识到全书各章内容都是相互有关,而且是如何通过这些内容的有机联系以阐明生命过程中的化学现象。在学习本章的同时应复习酶、激素、维生素和代谢各章中的有关内容配合学习。这样联系具体实例学习理论,就比较容易体会。神经调节代谢,在生物化学方面研究甚少,因而资料缺乏,读者如能参阅一点动物生理学的神经生理,当可得到一些启发。 14.1 代谢调节的重要性 一切生物的生命都靠代谢的正常运转来维持。机体的代谢途径,异常复杂,一个细菌细胞内的代谢反应已在一千种以上,其他高级生物的代谢反应之复杂就可想而知了。正常机体有其精巧细致的代谢调节机构,故能使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能按一定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如果有任何原因使任何调节机构失灵都会妨碍代谢的正常运转,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生理异常,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所以代谢调节对生命的存亡关系极大。 代谢的主要途径,已基本阐明,但有关代谢调节的知识还很不全面。本书对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调节已分散地在有关各章中作了介绍,为了使读者对代谢调节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本章特就目前已有的代谢调节资料,再简要地作综合性的阐述。 代谢的调节机构甚多,可概括为下列4项:1.酶的调节;2.激素的调节;3.反义核酸的调节;4.神经的调节。通过这4种调节机构的协作、机体的代谢才可能正常运行。 14.2 酶的调节 一切代谢反应都有酶参加,酶在代谢反应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与其浓度和活性密切相关。细胞的酶浓度取决于酶的合成速度,因此,控制酶的生物合成和活性是机体调节自身代谢的重要措施。 14.2.1 通过控制酶的生物合成调节代谢 直接参加代谢调节的关键性酶类统称调节酶。机体必须保存调节酶的一定含量,防止过剩和不足,才能维持其代谢机能的正常运行。通常是用诱导物(inducer)以促进酶的合成,用阻遏物(repressor)以降低酶的合成。 酶本身是蛋白质,酶的合成也就是蛋白质的合成。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节方式,在蛋白质代谢章中(11.4)已作了扼要介绍,现以大肠杆菌为例,较为详细地说明微生物如何利用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来控制有关酶的生物合成。

第八章 代谢总论

第八章代谢总论 ?一基本概念 ?1. 代谢:即新陈代谢,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广义: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 ?狭义:营养物质在活细胞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 ?2.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各种能量间转化。 ?载体:有机大、小分子,ATP、NADPH等。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依存和制约。 ?3.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营养物质逐步降解,伴随能量的释放。 ?合成代谢: 小分子或大分子元件构建自身大分子,伴随能量的利用。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联系。 ?4. 代谢途径 ?每种物质分解或合成代谢所经历的系列酶促反应的总过程。?中间代谢:代谢途径中的酶促反应。 ?代谢底物 ?代谢产物 ?二. 代谢的基本特点 ?1. 代谢途径是一系列酶促反应 ?代谢途径的形式:线形途径,环状途径。

?代谢途径的多酶系统:溶解状多酶体系,多酶复合物,膜结合酶体系。 ?(1)分解代谢会聚到少数几个终产物 ?生物大分子降解为主要构建分子;构建分子降解为小而简单的中间物;中间物最终降解为CO2 、、H2O、NH3等。 ?分解代谢开始是多头绪,逐步形成少数中间物,最后完全降解,会聚趋向。 ?细胞内有数百种小分子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构成成千上万种生物大分子,如果这些分子各自单独进行代谢而互不相关,那么代谢反应将变得无比庞杂,以至细胞无法容纳。 ?细胞代谢原则: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共同的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基团转移,水解合成,异构反应等,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不同的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代谢物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使各代谢途径得以沟通,形成经济有效运转良好的代谢网络通路,其中三个最关键的中间代谢物,G—6—P,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 ?(2)合成代谢分叉产生许多产物 ?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构建元件前体;合成生物大分子的构建元件;构建分子合成大分子化合物。少数小分子物质经多步分支途径合成多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 发散趋向。分解阶段的中间物也可以直接参与大分子物质的合成。

动物营养模型中营养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代谢调控的数学模型化研究进展 易渺杨琴熊本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摘要:模型是现实情景的再现。在营养、代谢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很早就开始利用数学模型来辅助进行相关研究了。动物数学模型化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不仅能总结动物营养学过去的科研成果、整合现有的理论知识,更能指明动物营养学未来研究的方向或具体的领域。本文立足数学模型的内涵,详细介绍了动物数学模型的分类和动物系统的层次结构,通过阐释动物营养代谢模型中的调控理论和调控形式,总结了近30年来主要的动物营养代谢调控模型,尤其与激素有关的代谢调控模型的新进展,最后分析了营养模型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数学模型在动物营养代谢调控中的应用,对于预测动物营养需要、绘制动物体内营养物质代谢调控通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数学模型;模型化;营养;代谢调控;激素 模型是现实情景的再现。早在二战之前,营养、代谢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就已经开始利用模型来辅助进行相关研究了[1]。作为一类描述现实情景的工具,很多模型将现有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预测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减少养分排泄并最终降低生产成本[2]。毫不夸张的说,自20世纪初开始,几乎所有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成果都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营养需要量模型的构建、评估和改进[3]。随着营养模型研究的发展,动物生理、生化、遗传及环境方面的知识渐成体系,面对海量的试验数据,能否通过模型化技术来量化并描绘出动物体内代谢反应中的细节,能否恰当地描述动物的代谢反应及其对营养需要量产生的影响,对经济动物的高效饲养至关重要。 1 动物数学模型分类和动物系统的层次结构 1.1 动物数学模型分类 数学模型依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可划分为确定型(Deterministic)或随机型(Stochastic),静态型(Static)或动态型(Dynamic),以及经验型(Empirical)或机理型(Mechanistic)[4]。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973计划课题(2011CB100805),863计划课题(2012AA101905) 作者简介:易渺(1987-),男,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 ym_caas@https://www.360docs.net/doc/858587746.html, 通讯作者:熊本海(1963-),湖北红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 Bhxiong@https://www.360docs.net/doc/858587746.html,

植物代谢调控复习

第一章 植物代谢调控: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代谢产物,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的人为调控生产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基于生物学和天然产物化学基础的交叉应用学科,旨在对于重要生物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代谢调控的目的?①解决濒临灭绝的药用植物资源问题,对这些药用植物可采用人工驯化和规范化种植等方法生产。②特殊生物资源的代谢调控生产技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比如采用组织快速繁殖和细胞培养的技术工业化生产紫草素。③寻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生产方式,例如采用生物转化技术对一些植物活性物质结构修饰,得到理想的药用化合物。 第二章 1.一次代谢:维持植物机体生命活动的代谢过程叫一次代谢。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植物体内不可以相互转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初级代谢产物,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二次代谢:以某些一次代谢产物为原料,经一系列特殊生物反应生成一些小分子物质的过生物碱、萜类和黄酮等是次级代谢产物,对生物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次生代谢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生物活性的多样性,被人们作为寻找药物的源泉,例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黄花蒿中的青蒿素以及红豆杉中的紫杉醇都被开发成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 同位素跟踪/标记技术是早期的生物合成途径探索中采用的标记技术,现在普遍认为生物碱类物质是以氨基酸为合成前体,醋酸-丙二酸途径可以合成脂肪酸、酚类、蒽酮/蒽醌等物质。 1.氨基酸途径:以一些氨基酸为前体,经过一定的生物合成反应生成生物碱的合成途径。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合成含氮类物质。 4.甲戊二羟酸途径:以甲戊二羟酸为前体,经过一定的生物合成反应生成萜类化合物和甾体类化合物的途径。 甲戊二羟酸是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前体,15个碳原子的焦磷酸金合欢酯FPP是合成倍半萜的前体,两分子FPP聚合成的30碳的角鲨烯是合成三萜和甾体物质的直接前体。 5. 桂皮酸—莽草酸途径:以莽草酸途径产生的芳香族氨基酸为前体,进一步合成桂皮酸,在经过不同分支途径合成苯丙素类化合物的途径。 莽草酸途径产生的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等除了合成苯丙素类化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合成生物碱。 6.醋酸—丙二酸途:以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为前体经过一定路径合成脂肪酸、酚类、蒽酮、蒽醌类化合物的途径。 复合途径:一些化合物分子中既具有黄酮结构,又具有萜类结构,那么它来源于复合生物合成途径,苯丙氨酸即可以合成生物碱,又可以合成苯丙素类成分,如香豆素、木脂素以及(黄酮等成分。 7. 生物合成前体:处于目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上游的物质。 了解生物合成的意义有哪些? 了解生物合成的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植物亲缘相关性进行化学分类学研究。因为亲缘越相近,越有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合成途径,产生相同的代谢物质,所以可以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相似度进行植物分类;相同的道理,也可以从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资源中寻找共有的活性成分。 2.人为的调控代谢达到提高代谢产物的目的。 如对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研究,调控生物合成的进行,使其朝着目标代谢产物进行,如

第十一章 代谢和代谢调控总论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代谢和代谢调控总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2.同化作用: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并在体内进行一系列复杂而有规律的化学变化,转化为自身物质,就是同化作用; 3.异化作用:机体自身原有的物质也不断转化为废物而排出体外的作用; 4.基础代谢:指人体处于适宜温度以及清醒而安静的状态中,同时没有食物消化与吸收活动的情况下,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 5.抗代谢物:指在化学结构上与天然代谢物类似,进入人体可与正常代谢物相拮抗,从而影响正常代谢的物质; 6.代谢激活剂:指能激活机体代谢某一反应或某一过程的物质; 7.代谢抑制剂:指能抑制机体代谢某一反应或某一过程的物质; 8.激素:指体内的某一细胞、腺体、或者器官所产生的可以影响机体内其他细胞活动的化学物质。 二、填空题 1.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主要有整体性、途径多样性、阻止特异性、可调节性。 2.体内能量的直接利用形式是ATP 。在生物体内可产生能量的物质有 糖、脂肪、蛋白质等。 3.常用的物质代谢研究方法主要有利用正常机体方法、使用病变动物方法、器官切除法、立体组织器官法、组织切片或匀浆法、酶及其抑制剂法、同位素示踪法、使用亚细胞成分的方法、致突变法、分子生物法。 4.细胞或酶水平的调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酶活力的调节,属快调节;另一种是酶含量的调节,属慢调节。 三、简答题

1.简述蛋白质与糖代谢的相互联系。 答:①糖是蛋白质合成的碳源和能源:如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许多α-酮酸,通过氨基化或者转氨作用可以生成对应氨基酸; ②蛋白质分解产物进入糖代谢: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亮氨酸和赖氨酸外,均可产生糖异生的中间产物,经糖异生作用生成糖。 2.简述糖与脂类代谢的联系。 答:①糖转变为脂肪:如乙酰CoA是唐分解的重要中间产物,正是合成脂肪酸与胆固醇的主要原料; ②脂肪转变为糖:脂肪分子中的甘油可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变为糖; ③能量的相互利用。 3.简述蛋白质与脂类代谢的联系。 答:①脂肪转变为蛋白质:脂肪酸β-氧化所产生的乙酰CoA,虽然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而生存α-酮戊二酸或草酰乙酸,后者可通过转氨作用二成为谷氨酸或天冬氨酸,但十分有限; ②蛋白质转变为脂肪:无论是生成糖氨基酸或者酮氨基酸,其对应的α-酮酸再进一步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乙酰CoA,然后转变为脂肪或者胆固醇。 4.简述核酸与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答: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而这些代谢又以三羧酸循环为枢纽,其成员又是各种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推荐文档)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代谢调节 一、选择题 1、糖酵解中,下列()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己糖激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2、磷酸化酶通过接受或脱去磷酸基而调节活性,因此它属于()。 A、别(变)构调节酶 B、共价调节酶 C、诱导酶 D、同工酶 3、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β氧化 C、氧化磷酸化 D、糖酵解作用 4、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下列()说法是错误的。 A、这类酶一般存在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 B、酶的这两种形式通过酶促的共价修饰相互转变 C、伴有级联放大作用 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代谢调节方式 5、阻遏蛋白结合的位点是()。 A、调节基因 B、启动因子 C、操纵基因 D、结构基因 6、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 A、脂肪酸的β-氧化 B、氧化磷酸化 C、脂肪酸的合成 D、TCA 7、在乳糖操纵子模型中,操纵基因专门控制()是否转录与翻译。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起动因子 D、阻遏蛋白 8、有关乳糖操纵子调控系统的论述()是错误的。 A、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也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形式 B、乳糖操纵子由三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启动子和操纵基因组成 C、乳糖操纵子有负调节系统和正调节系统 D、乳糖操纵子负调控系统的诱导物是乳糖 9、下列有关阻遏物的论述()是正确的。 A、阻遏物是代谢的终产物 B、阻遏物是阻遏基因的产物 C、阻遏物与启动子部分序列结合而阻碍基因转录 D、阻遏物与RNA聚合酶结合而阻碍基因转录 10、脊椎动物肌肉组织中能储存高能磷酸键的是()。 A、ATP B、磷酸肌酸 C、ADP D、磷酸精氨酸 11、下列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磷酸肌酸 B、乙酰辅酶A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3-磷酸甘油酸 12、下面柠檬酸循环中不以NAD+为辅酶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琥珀酸脱氢酶

代谢和代谢调控总论

1.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可以控制自身形成的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 2.连锁代谢反应中的个酶被激活后,连续地发生其他酶被激活,导致原始信使的放大。这样的连锁代谢反应系统称为系统。 3.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二种方式:和。4.高等生物体内,除了酶对代谢的调节外,还有和对代谢的调节。 5.生物合成所需的基本要素是、和小分子前体。 6.不同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代谢均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将大分子降解为较小分子的;将不同的小分子转化为共同的降解产物;经完全氧化。7.沟通糖、脂代谢的关键化合物是。 8.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代谢中间物进行转化,在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三个最关键的代谢中间物是、和。 9.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受到三个水平的调控:、和的调控。10.遗传信息的表达受到严格的调控,包括即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和即随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11.1961年,法国生物学家Monod和Jacob提出了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的学说 12.对一个特定基因而言,其内含子在基因表达过程中需要被切除,除了RNA剪接(拼接)方式外,近年来还发现有。 13.真核生物产生的分泌蛋白N端有一段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可以引导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信号肽插入膜并随后被切除是与翻译过程同时进行的,称为插入; 真核细胞内的大部分线粒体蛋白质、叶绿体蛋白质等,是在合成并释放后再进行跨膜运送的,称为插入。 14.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可以使后者带上选择性降解的标记。 二、是非题 1.在动物体内蛋白质可能转变为脂肪,但不能转变为糖。 2.多数肿瘤细胞糖代谢失调表现为糖酵解升高。 3.代谢中代谢物浓度对代谢的调节强于酶活性对代谢的调节。 4.真核生物DNA复制起点的序列专一性要低于细菌和病毒。 5.基因表达的调控关键在于转录水平的调控。 6.乳糖可以诱导乳糖操纵子的表达,所以乳糖对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属于正调控系统。7.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可逆反应,该可逆反应是由同一种酶催化完成的。 8.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受到能量状态的调节。 9.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单位是操纵子。 10.酶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主要在高等动物细胞中进行;酶的腺苷酰化和脱腺苷酰化作用则是细菌中共价修饰酶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11.研究表明,蛋白质的寿命与成熟蛋白质的C端氨基酸有关。 12.蛋白质的选择性降解需要ATP提供能量。 三、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人最能耐受下列哪种营养物的缺乏?() (A)蛋白质(B)糖类(C)脂类(D)碘(E)钙 2.利用磷酸化来修饰酶的活性,其修饰位点通常在下列哪个氨基酸残基上?()(A)半胱氨酸(B)苯丙氨酸(C)赖氨酸 (D)丝氨酸(E)组氨酸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编写)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是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生命体都是由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大类基本物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构成的。虽然这些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影响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彼此交织在一起的。机体代谢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生命之所以能够健康延续,并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体内、外环境,除了具备完整的糖、脂类、蛋白质与氨基酸、核苷酸与核酸代谢和与之偶联的能量代谢以外,机体还存在着复杂完善的代谢调节网络,以保证各种代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糖类、脂类及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均可在体内氧化供能。尽管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乙酰CoA是它们代谢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是它们代谢的共同途径,而且都能生成可利用的化学能ATP。从能量供给的角度来看,三大营养物质的利用可相互替代。一般情况下,机体利用能源物质的次序是糖(或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主要为肌肉蛋白),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占总热量50%~70%),脂肪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肥胖者可多达30%~40%)。机体以糖、脂供能为主,能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因为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由于糖、脂、蛋白质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途径限制了进入该代谢途径的代谢物的总量,因而各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又相互制约,并根据机体的不同状态来调整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代谢速度以适应机体的需要。若任一种供能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强,通常能代谢调节抑制和节约其它供能物质的降解,如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而脂肪动员及蛋白质分解往往受到抑制;在饥饿状态时,由于糖供应不足,则需动员脂肪或动用蛋白质而获得能量。 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体内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其中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途径,也是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联系、相互转变的枢纽。同时,一种代谢途径的改变必然影响其他代谢途径的相应变化,当糖代谢失调时会立即影响到蛋白质代谢和脂类代谢。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和脂类都是以碳氢元素为主的化合物,它们在代谢关系上十分密切。一般来说,机体摄入糖增多而超过体内能量的消耗时,除合成糖原储存在肝和肌外,可大量转变为脂肪贮存

糖脂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

项目名称:糖脂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首席科学家:林圣彩厦门大学 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二、预期目标 1. 总体目标 确定机体和细胞在不同生理状况和环境因素下维持糖脂代谢稳态的分子机制,阐明在细胞生长和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调控细胞代谢的信号通路网络,为糖脂代谢紊乱造成的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和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五年预期目标 (1) 建立对实验动物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的技术平台,发现相关基因敲 除或转基因小鼠造成糖脂代谢紊乱的信号通路。 (2) 较系统地描述在逆境下机体和细胞调控糖脂代谢的分子网络以及调控过程 中关键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体的动态调控机制。 (3) 发现新的参与代谢调控的基因,为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分子靶 标。 (4) 培养高质量博士研究生20-30名,培养3-5名享有国际知名度的专家和5-8名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5) 在国际重要刊物发表SCI论文15-25篇,其中争取在Cell、Nature、Science或其 子刊等影响因子10以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5-10篇,申请发明专利3-5项。

三、研究方案 1. 总体研究方案 细胞能量代谢是细胞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细胞的繁殖、分化、凋亡、运动、信号转导及多种重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细胞要通过能量感应系统随时监测其能量水平状态,在不同的物质和能量状态下要不断地通过细胞内的代谢调控途径来调节其代谢水平以达到一种稳态。同时,细胞在面对内外界一些不良因素时也会做出相应的代谢变化,这些应激反应对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功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这些应激反应失调,就会使细胞代谢发生异变,导致如前所述的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本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拟利用我们在蛋白质科学、细胞代谢、细胞信号转导等研究领域的研究优势和技术手段,结合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集中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与细胞代谢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网络,分离和鉴定参与细胞代谢调控的新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探讨各个信号通路之间的动态调控机制,并研究细胞异常代谢的信号通路,揭示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关系。项目总体研究方案如下图1:

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控

第十一章代谢的相互关系及调节控制 I 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讲了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生物体内不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二是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调控。 一、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酸代谢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四大物质代谢途径,不同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中体现为各有所重,相互转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代谢调节的一般原理 代谢的调节控制方式有分子水平调节、细胞水平调节、激素水平调节和神经水平调节四种,其中神经水平调节是高等动物所特有的,细胞水平是所有生物体共有的,各种类型的调节都是由细胞水平来实现的。 细胞水平调控是一切调控的最重要基础,细胞水平调节主要分为酶的区域化分布调节、底物的可利用性、辅因子的可利用性调节、酶活性的调节、酶量调节五种形式。 (一)酶的区域化分布调节 (二)底物的可利用性 (三)辅助因子的可利用性 (四)酶活性调节 酶活性调节是通过对现有酶催化能力的调节,最基本的方式是酶的反馈调节,亦即通过代谢物浓度对自身代谢速度的调节作用,反馈

调节作用根据其效应的不同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反馈是结果对行为本身的调节或输出对输入的调节,在物质代谢调节中引用反馈是指产物的积累对本身代谢速度的调节。反馈抵制调节包括顺序反馈调节、积累反馈调节、协同反馈调节和同功酶调节四种。 (五) 酶量的调节 细胞内的酶可以根据其是否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组成酶是催化细胞内各种代谢反应的酶,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诱导酶则是其含量可以随外界条件发生变化的一些酶类。它的产生或消失可以使细胞获得或失去代谢某一种物质的能力。 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操纵子学说是F. Jacob 和 J. Monod 于1961年首先提出来用于解释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转录调控单位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四个部分,其中操纵基因加上它所控制的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构成的转录调控功能单位称为操纵子。 (1)酶合成的诱导 乳糖操纵子是目前人们研究最清楚的一种酶合成控制方式。当环境中没有乳糖单独存在时,微生物细胞中不产生与乳糖代谢有关的半乳糖通透酶、-半乳糖苷酶及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三种酶。 关于酶合成的诱导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举例说代谢调控在发酵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重要性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杨丹222010326022039 微生物有着一整套可塑性极强和极精确的代谢调节系统,以保证上千种酶能正确无误、有条不紊地进行极其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从细胞水平上来看,微生物的代谢调节能力要超过复杂的高等动植物。这是因为,微生物细胞的体积极小,而所处的环境条件却十分多变,每个细胞要在这样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一整套发达的代谢调节系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发展出一整套十分有效的代谢调节方式,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代谢调节微生物可最经济地利用其营养物,合成出能满足自己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中间代谢物,并做到既不缺乏也不剩余任何代谢物的高效“经济核算”。 (一)微生物细胞的调节机制: (1)酶合成的调控 1.诱导——促进酶的合成 2.阻遏——抑制酶的合成(包括终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 (2)酶活性的调控 1.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催化反应的速率。 控制机制:终产物抑制或激活;通过辅酶水平的活性调节;酶原的活化;潜在酶的活化 2.细胞膜渗透性的控制:根据酶在代谢调节中作用不同分为:调节酶(变构酶、同功酶、多功能酶)、静态酶和潜在酶。 (二)代谢控制发酵的基本思想 (1)切断支路代谢 1.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型菌株。最典型例子:高丝氨酸营养缺陷型或苏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达到赖氨酸的积累。 2.选育渗漏缺陷突变株:遗传性障碍不完全的缺陷型。(注:这种突变只是其中某一种酶的活性降低,而不是完全丧失。不能合成过量的最终产物,故不会造成反馈抑制而影响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 (2)解除菌体自身的反馈调节 1.选育抗类似物突变株(代谢拮抗物抗性突变株)形成途径:变构酶结构基因突变;调节基因突变。 2.酶活性的利用 3.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株的应用:调节酶的失活与否,可能直接表现为某种营养缺陷型。可以采用回复突变的方法,从回复突变株中获得多途径中的调节酶接触反馈调节的调节突变株。 (3)增加前体物的合成:通过选育某些营养缺陷型或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以及克隆某些关键酶的方法,增加目的产物的前体合成,有利于目的产物的大量积累。 (4)去除终产物 (5)特殊调节机制的利用:①多种产物控制机制的利用,②平衡合成的利用,③代谢互锁的利用,④优先合成的变换。 (6)条件突变株的应用 (7)选育不生成副产物的菌株 (8)选育生产代谢拮抗物质的菌株 (三)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1.赖氨酸的代谢控制与发酵

09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关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互联系错误的是 : A .乙酰辅酶 A 是共同中间代谢物 B . TCA 是氧化分解成 H 2 O 和 CO 2 的必经之路 C .糖可以转变为脂肪 D .脂肪可以转变为糖 E .蛋白质可以代替糖和脂肪供能 2 .胞浆中不能进行的反应过程是 A .糖原合成和分解 B .磷酸戊糖途径 C .脂肪酸的β - 氧化 D .脂肪酸的合成 E .糖酵解途径 3 .关于机体物质代谢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源或外源代谢物共同参与物质代谢 B .物质代谢不断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 C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相互协调而统一 D .各组织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及代谢特点 E .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还原当量是 NADH 4 .在胞质内进行的代谢途径有 A .三羧酸循环 B .脂肪酸合成 C .丙酮酸羧化 D .氧化磷酸化 E .脂肪酸的β - 氧化 5 .关于糖、脂类代谢中间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糖、脂肪分解都生成乙酰辅酶 A B .摄入的过多脂肪可转化为糖原储存 C .脂肪氧化增加可减少糖类的氧化消耗 D .糖、脂肪不能转化成蛋白质 E .糖和脂肪是正常体内重要能源物质 6 .关于肝脏代谢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将氨基酸脱下的氨合成尿素 B .将糖原最终分解成葡萄糖 C .糖原合成及储存数量最多 D .是脂肪酸氧化的重要部位 E .是体内唯一进行糖异生的器官 7 .乙酰辅酶 A 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是 A .软脂酰辅酶 A 及其他长链脂酰辅酶 A B .乙酰辅酶 A C .柠檬酸及异柠檬酸 D .丙二酰辅酶 A E .酮体 8 .在生理情况下几乎以葡萄糖为唯一能源,但长期饥饿时则主要以酮体供能的组织是 A .脑 B .红细胞 C .肝脏 D .肌肉 E .肾脏 9 .关于变构调节叙述有误的是 A .变构效应剂与酶共价结合 B .变构效应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特定部位结合 C .代谢终产物往往是关键酶的变构抑制剂 D .变构调节属细胞水平快速调节 E .变构调节机制是变构效应剂引起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 10 .关于酶化学修饰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一般都有低 ( 无 ) 活性或高 ( 有 ) 活性两种形式 B .就是指磷酸化或脱磷酸 C .酶的这两种活性形式需不同酶催化才能互变 D .一般有级联放大效应 E .催化上述互变反应的酶本身还受激素等因素的调节

项目名称-糖脂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首席科学家-林圣彩厦门大学-

项目名称-糖脂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首席科学家-林圣 彩厦门大学- 项目名称: 糖脂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首席科学家: 林圣彩厦门大学 起止年限: 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 教育部 二、预期目标 1. 总体目标 确定机体和细胞在不同生理状况和环境因素下维持糖脂代谢稳态的分子机制~阐明在细胞生长和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调控细胞代谢的信号通路网络~为糖脂代谢紊乱造成的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和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五年预期目标 (1) 建立对实验动物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的技术平台~发现相关基因敲 除或转基因小鼠造成糖脂代谢紊乱的信号通路。 (2) 较系统地描述在逆境下机体和细胞调控糖脂代谢的分子网络以及调控过程 中关键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体的动态调控机制。 (3) 发现新的参与代谢调控的基因~为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分子靶 标。 (4) 培养高质量博士研究生20-30名~培养3-5名享有国际知名度的专家和 5-8名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5) 在国际重要刊物发表SCI论文15-25篇~其中争取在Cell、Nature、Science或其 子刊等影响因子10以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5-10篇~申请发明专利3-5项。 三、研究方案 1. 总体研究方案 细胞能量代谢是细胞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细胞的繁殖、分化、凋亡、运动、信号转导及多种重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细胞要通过能量感应系统随时监测其能量水平状态~在不同的物质和能量状态下要不断地通过细胞内的代谢调控途径来调节其代谢水平以达到一种稳态。同时~细胞在面对内外界一些不良因素时也会做出相应的代谢变化~这些应激反应对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功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这些应激反应失调~就会使细胞代谢发生异变~导致如前所述的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本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拟利用我们在蛋白质科学、细胞代谢、细胞信号转导等研究领域的研究优势和技术手段~结合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集中力量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与细胞代谢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网络~分离和鉴定参与细胞代谢调控的新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探讨各个信号通路之间的动态调控机制~并研究细胞异常代谢的信号通路~揭示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关系。项目总体研究方案如下图1: 内外环境因素(缺氧、营养缺乏或过剩、癌基因突变等)内外环境因素(缺氧、营养缺乏或过剩、癌基因突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