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边力设定

压边力设定
压边力设定

开始第一次计算时压边力可以设置成P=3Mpa,但是调整完成后应该根据计算的压边力设置成吨位,并尽可能使压边力小于实际80%的压机最大外滑块力的(双动)或最大下气垫力(单动),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真实可靠!!

如果计算出的压边力大于实际80%的压机最大外滑块力的(双动)或最大下气垫力(单动),则需要调整其他参数,如料片大小/拉延筋的强度/拉延模型以减小压边力,不然就算模拟结果最好,而在实际的压机上实现不了。

1.autoform中设置常压边压力,如默认值为3,它的单位是MPa吗?

2. 模拟结束后,查看压边压力的时间历程,单位显示为N/mm^2,按照单位换算:1MPa = 1N/mm^2,那么3MPa就意味着3N/mm^2,然而在后处理中,显示的最大压边压力为411N/mm^2,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

3. 板料单元实际承受的最大压力是否可以超过设置的压力?

一个是压强,一个是压力。你的分清,压力的单位是N。压强是N/MM2

文中提到的“压力”指压强,这一点很明确。AF中对压边圈载荷的描述也是通过压强来表示的。

我研究了一下,我提出的问题可以解释为:AF通过给定的压边圈压强p(N/mm^2)和压边圈下的板料面积A(mm^2),得出总的压边力F_holder = p * A;然后根据压边圈下单元与压边圈的接触状态和单元当前厚度,将总的压边力F_holder分配到当前承载压边力的单元或节点上。因此,当前时刻,压边圈下单元所受压边圈的压强会超过process中设置的压强值

压边力该用什么公式算啊??

压边力跟最大拉深力有关的,,,压边力的计算也可以从各经验公式得出,,如福开,吉田经验公

式得出最小单位压边力P,

然后由F=A*P得到压边力,,,A为压边圈面积。

其实成型过程中,压边力大小是应该随着成型阶段不同而不同的,即合理的压边力是应该变化的(随压边力需求而变化的),所以通过上述等公式计算得到的值,都不是最佳值。所以,现在很多人在搞变压边力技术。

普通情况下,人们一般就是用压边圈投影到坯料的面积乘以单位面积的压力所得的,也有人告诉我说差不多分模线1m/20t 来初定压边力.不过好像差得蛮大的

不管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压边力值,都只是估算,实际调模会有很多现实条件的,也就是说不在理想状况下的。

我用的是:

压边力F=P*S

其中,P是最小单位压力(由经验公式得出)

S是压边圈在坯料垂直方向的投影。

这个方法是对的,但是具体的压边力仍然需要根据零件的材料性能、模具拉延筋的情况和润滑、零件的拉延深度等等在试模时试验确定。对低碳钢,有资料说:p取2.5—3MPa。我都是这样大致算了,在Dynaform里面成型模拟,然后看变形情况后调整,一般差得不是太大,在实际中,我遇到有好多间压边力多个5T左右好像没什么大的影响!说是一般朝大的方向去压边力,尽量使零件充分变形,有拉破的地方也是很容易调整的!

我搞的就是变压边力,其实金属在拉深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安全窗口,而压边力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其起皱,但是压边力又会引起板料的拉裂,所以我们可以加载最小压便力就行,最简单的

方法是"固定间隙法",个人见解

压边力

压边力、拉深力和拉深功的计算 录入: 151zqh 来源: 日期: 2007-4-13,11:47 一、压边力 1.压边条件 为了防止在拉深过程中,工件的边壁或凸圆起皱,应使毛坯(或半成品)被拉入凹模圆角以前,保持稳定状态,起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毛坯的相 对厚 度,或以后各次拉深半成品的相对厚 度,拉深时是 采用压边圈的条件,列表于1。 表1 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的条件 为了作出准确的估计,还应考虑拉深系数的大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 锥形凹模拉深时,材料不起皱的条件是: 首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

普通平端面凹模拉深时,毛坯不起皱的条件是: 首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公式要求,则可在拉深模设计时应考虑实用压边圈。 2.压边力的计算 压边圈的压力必须适当,如果过大,就需要增加拉深力,因而会使工件拉裂,而压边圈的压力过低,就会使工件的边壁或凸缘起皱。 在生产中单位压边力p可以按下表选取,压边力为压边面积乘单位压边力,即: FQ=Ap 公式中,FQ-压边力(N) A-在压边圈下毛坯的投影面积(mm2) p-单位压边力(Mpa) 压边力的计算列于表2。 表 2 压边公式的计算公式 注:—压边圈的面积; —单位压边力; —平毛坯直径;、、……—拉深件直 径;—凹模圆角半径。 P的经验公式:

式中——各工序拉深系数的倒数; ——毛坯的抗拉强度(MPa); ——材料厚度(mm); ——毛坯直径(mm)。 值亦可有表4-52或表4-53查得。 二、拉深力及拉深功 1.拉深力的计算 在确定拉深条件所需的压力机吨位时,必须先求得拉深力。如果给定了毛坯的材质,直径和板料厚度,拉深模的直径及凹模的圆角半径等,则、在拉深圆筒形件时,其最大拉深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拉深力; ——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材料的屈服极限(MPa); ——拉深凹模直径(mm); 对于长方形盒件,可按下面经验公式: 式中——拉深力(N);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联接 1.确定压力p; 1)传递轴向力F 2)传递转矩T 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 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 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 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 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 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 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的过盈联接 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

F f=πdlpf

因需保证F f ≥F,故 [7-8] 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 周向滑移。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 擦阻力矩M f 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配合尺寸同前,则 M f=πdlpf·d/2 因需保证M f ≥T.故得 [7-9] ① 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 压入法胀缩法 联接零件材料无润滑时f 有润滑时f 联接零件 材料 结合方式,润滑 f 钢—铸钢0.11 0.08 钢—钢油压扩孔,压力 油为矿物油 0.125 钢—结构钢0.10 0.07 油压扩孔,压力 油为甘油,结合 面排油干净 0.18 钢—优质结构钢0.11 0.08 在电炉中加热包 容件至300℃ 0.14 钢—青铜0.150.20 0.030.06 在电炉中加热包 容件至300℃以 后,结合面脱脂 0.2 钢—铸铁0.120.15 0.050.10 钢—铸铁油压扩孔,压力 油为矿物油 0.1 铸铁—铸钢0.150..25 0.150.10 钢—铝镁无润滑0.100.15

过盈配合压入力计算

轴与轴套过盈配合压入力计算公式:?prlf P=2 应为“—”i2?1?p i2222??r2r?rr?r2231122??? 2222EE)(ErrE(r?r?)211321225?10?Mpa, u1=u2=0.3, l=150mm, =0.075mm, r1=70mm, r2=100mm, r3=135mm, E1=E2=2.1f=0.15 带入公式得: Pi= 12.3954Mpa 510?(17.524t) P=1.7524=17874.48kgf N5?10?Mpa, u1=u2=0.3, l=190mm=0.075mm, r1=70mm, r2=100mm, r3=135mm, E1=E2=2.1, f=0.15 带入公式得: Pi= 12.3954Mpa 510?(22.196t) N=22639.92kgf P= 2.2196 B87C机头衬套压入力: δ=0.078,r1=14.415,r2=25.38,r3=44.5,L=115,f=0.15 代入公式得:22.6T/26.7T——大值是按u1起作用算得 FT160A架体横臂压入力: δ=0.05,r1=0,r2=17,r3=25,L=37,f=0.15 代入公式得:4.9T/5.8T——大值是按u1起作用算得

过盈联接p1;.确定压力F)传递轴向力12)传递转矩T 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 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 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 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 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 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 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受 : 图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 转矩的过盈联接,则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πdlpf F f≥F,故因需保证F f [7-8] 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T 当联接传递转矩2)传递转矩T 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的作用下,在转矩T周向滑移。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擦阻力矩M f①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配合尺寸同前,则 =πdlpf·d/2M f M≥T.故得因需保证f

力学计算公式

力学计算公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用力学计算公式统计 一、材料力学: 1.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σmax=N max/A≤[σ] 其中,N为轴力,A为截面面积 2.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σ=Eε或△L=NL/EA 其中σ为应力,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ε为轴向应变,EA 为杆件的刚度(表示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的能力) 3.剪应力(假定剪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 τ=Q/A Q 其中,Q为剪力,A Q为剪切面面积 4.静矩(是对一定的轴而言,同一图形对不同的坐标 轴的静矩不同,如果参考轴通过图形的形心,则 x c=0,y c=0,此时静矩等于零) 对Z轴的静矩S z=∫A ydA=y c A 其中:S为静矩,A为图形面积,y c为形心到坐标轴的 距离,单位为m3。 5.惯性矩 对y轴的惯性矩I y=∫A z2dA 其中:A为图形面积,z为形心到y轴的距离,单位为 m4

常用简单图形的惯性矩 矩形:I x=bh3/12,I y=hb3/12 圆形:I z=πd4/64 空心圆截面:I z=πD4(1-a4)/64,a=d/D (一)、求通过矩形形心的惯性矩 求矩形通过形心,的惯性矩I x=∫Ay2dA dA=b·dy,则I x=∫h/2-h/2y2(bdy)=[by3/3]h/2-h/2=bh3/12 (二)、求过三角形一条边的惯性矩 I x=∫Ay2dA,dA=b x·dy,b x=b·(h-y)/h 则I x=∫h0(y2b(h-y)/h)dy=∫h0(y2b –y3b/h)dy =[by3/3]h0-[by4/4h]h0=bh3/12 6.梁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强度通常由横截面上的正 应力控制) σmax=M max/W z≤[σ] 其中:M为弯矩,W为抗弯截面系数。 7.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对一般超静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1)、根据静力学平衡条件列出应有的平衡方程;(2)、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列出变形几何方程;(3)、根据力学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将变形几何方程改写成所需的补充方程。8.抗弯截面模量 W x=I x/y c

过盈配合压入力计算

轴与轴套过盈配合压入力计算公式: P=2i p lf r 2π 应为“—” 2 2 112122221 22 2223122 23 2 )()(1 2E E r r E r r r r E r r r p i μμδ - +-++-+= δ=0.075mm, r1=70mm, r2=100mm, r3=135mm, E1=E2=2.1?510Mpa, u1=u2=0.3, l=150mm , f=0.15 带入公式得: Pi= 12.3954Mpa P=1.75245 10?N =17874.48kgf (17.524t) δ=0.075mm, r1=70mm, r2=100mm, r3=135mm, E1=E2=2.1?510Mpa, u1=u2=0.3, l=190mm , f=0.15 带入公式得: Pi= 12.3954Mpa P= 2.21965 10?N =22639.92kgf (22.196t) B87C 机头衬套压入力: δ=0.078,r1=14.415,r2=25.38,r3=44.5,L=115,f=0.15 代入公式得:22.6T/26.7T ——大值是按u1起作用算得 FT160A 架体横臂压入力: δ=0.05,r1=0,r2=17,r3=25,L=37,f=0.15 代入公式得:4.9T/5.8T ——大值是按u1起作用算得

过盈联接 1.确定压力p; 1)传递轴向力F 2)传递转矩T 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 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 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 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 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 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 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联接 1.确定压力p; 1)传递轴向力F 2)传递转矩T 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 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 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 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 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 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1)传递轴向力F 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的过盈联接. 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 F =πdlpf f因需保证F≥F,故f [7-8] 2)传递转矩T 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f①,配合尺寸同前,则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 数为f M =πdlpf·d/2f因需保证M ≥T.故得f [7-9] ①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 压入法胀缩法 联接零件材有润滑时联接零件材无润滑时f 结合方式,润滑 f 料 f 料 油压扩孔,压力油钢—铸钢 0.11 0.08 0.125 为矿物油 油压扩孔,压力油钢—结构钢 0.10 0.07 为甘油,结合面排0.18 油干净钢—钢钢—优质结在电炉中加热包0.11 0.08 0.14 构钢 容件至300℃ 在电炉中加热包钢—青铜 0.15?0.20 0.03?0.06 容件至300℃以0.2 后,结合面脱脂 油压扩孔,压力油钢—铸铁 0.12?0.15 0.05?0.10 钢—铸铁 0.1 为矿物油 钢—铝镁合铸铁—铸钢 0.15?0..25 0.15?0.10 无润滑 0.10?0.15 金 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 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

压装力的计算

摘要介绍了与传统设计不同的轮轴冷压装计算方法,设计员可节省查阅资料时间,应用新型的计算公式,能快速获得准确工艺参数,并量化轮轴设计尺寸。本文的车辆轮轴注油冷压装工艺属国内首例。此方法对机械制造工业价值巨大。 关键词轮轴冷压装轮轴注油冷压装计算公式工艺工装修复技术 一、前言 本文论述的内容,适用于铁路机车车辆、工程机械和机床制造。该技术的特点是:在轮轴冷压装设计中,既节省了查阅设计手册和行业标准所用的大量时间,又能快速获得准确工艺参数和设计量化值。工艺简单、加工方便、能有效避免轮轴配合面被擦伤,与传统的轮轴冷压装工艺设计相比,这是专业技术领域中的新思路。 二、工艺参数计算 在设计轮轴冷压装产品时,如何根据配合直径来求得合理的过盈量及冷压装吨位,这是专业工艺人员极为关注的技术难题。作者通过长期试验论证,运用数学原理推导出了下列理论计算公式,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现简介如下。 δ1=7×10-4D+0.06 (1)δ2=7.6×10-4D+0.09 (2) δ3=0.5(δ1+δ2)(3)δ4=δ3-0.02 (4) δ5=δ3+0.01 (5)δ=δ4~δ5(6) P1=(3.11D+66)+6 (7) P2=4.88D+101 (8) P=P1~P2(9) δ1—粗算轮轴配合过盈量下限值mm;δ2—粗算轮轴配合过盈量上限值mm;δ3—粗算轮轴配合过盈量平均值mm;δ4—精算轮轴配合过盈量下限值mm;δ5—精算轮轴配合过盈量上限值mm;δ—轮轴配合过盈量精确值mm;D—轮轴配合直径mm;P1—轮轴冷压装吨位下限值kN;P2—轮轴冷压装吨位上限值kN;P—轮轴冷压装吨位精确值kN。 三、计算应用实例 计算图1所示的车辆轮轴采用冷压装工艺时,所需配合过盈量及压装吨位。 解:(1)计算过盈量 δ1=7×10-4D+0.06=7×10-4×182+0.06=0.19(mm) δ2=7.6×10-4D+0.09 =7.6×10-4×182+0.09=0.23(mm) δ3=0.5(δ1+δ2)=0.5(0.19+0.23)=0.21(mm) δ4=δ3-0.02=0.21-0.02=0.19(mm)

压入力计算

8 计算与校核 [21] 8.1过盈配合装配压入力的计算 在立式轴承压装机邀标文件的技术要求中明确指出锥轴承外圈与轴承孔配合为过渡配合,故采用过盈配合装配压入力的计算方法。方法如下: 过盈配合装配压入力的计算方法 μπf f f L d p P max = 其中:P —压入力,N max f p —结合表面承受的最大单位压力,2/mm N f d —结合直径,mm f L —结合长度,mm μ—摩擦系数 结合表面最大单位压力计算公式: ) (max max i i a a f f E C E C d p += δ 其中: max δ —最大过盈量,mm a C 、i C —系数; a E 、i E —包容件和被包容件的材料弹性模量,2/mm N 系数a C 、i C 计算方法如下: ν+-+= 2222f a f a a d d d d C ν--+= 2222i f i f i d d d d C a d 、i d 分别为包容件外径和被包容件内径(实心轴i d =0),mm

ν—泊松系数 压装机所需的压力一般为压入力的3~3.5倍 表8.1常用材料的摩擦系数表 摩擦系数μ 材料 无润滑有润滑 钢-钢0.07~0.16 0.05~0.13 钢-铸钢0.11 0.07 钢-结构钢0.10 0.08 钢-优质结构钢0.11 0.07 钢-青铜0.15~0.20 0.03~0.06 钢-铸铁0.12~0.15 0.05~0.10 铸铁-铸铁0.15~0.25 0.05~0.10 表8.2常用材料弹性模量、泊松系数 材料弹性模量E 泊松系数ν碳钢196~216 0.24~0.28 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186~206 0.25~0.30 灰铸铁78.5~157 0.23~0.27 铜及其合金72.6~128 0.31~0.42 铝合金70 0.33 轴承为标准件,采用轴承钢GCr15;压头的材料选用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T10A,其密度是7.85g/cm3,特点是容易锻造、加工性能良好、价格便宜,能够承受冲击、硬度高,应用于不受剧烈冲击的高硬度耐磨工具,如车刀、刨刀、冲头、丝锥、钻头、手锯条。 依据公式分别计算八、九档箱中壳的中间轴、二轴轴承外圈的压入力。

纸箱边压耐破的计算

1.耐破强度:BST(Bursting Strength Test) 耐破强度是静态破裂强度,单位千帕(Kpa)。耐破强度可由耐破强度测试仪 测定。瓦 楞原纸和箱纸板等原料的耐破强度符合相关标准,瓦楞纸板的耐破强度可以由 所用的 原料推测得出,它等于各层箱纸板的耐破强度之和再乘以系数0.95,与瓦楞层 无关。 例如,单瓦楞纸板和双瓦楞纸板的耐破强度分别计算如下: 单瓦楞纸板(耐破强度)BST=(面纸BST+里纸BST)×0.95 双瓦楞纸板(耐破强度)BST=(面纸BST+夹芯BST里纸BST)*0.95 因为瓦楞纸板各层箱纸板之间有空隙,缓冲能力增加了,但是更容易被各个 击破,所 以上述公式中,各层箱纸板的耐破强度之和再乘以系数0.95得到的结果,才与 实际情况相符。耐破强度与瓦楞层无关,是因为:一方面,瓦楞层的耐破强度 比箱纸板低得 多,另一方面,由于耐破强度是静态耐破裂强度,瓦楞层的缓冲更大,从而大 大降低其耐破强度,以至于可忽略不计。 推荐仪器:HK-201耐破强度测试仪 2.边压强度ECT(Edge Crush Test of Corrugated Fiberboard)和环压强 度RCT(Ring Crush Test) 边压强度即瓦楞纸板的边缘压缩强度,单位牛/米(N/m)。环压强度RCT主要是指箱板 纸和瓦楞纸的横向压缩强度,单位牛/米(N/m)。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与箱板 纸和瓦 楞纸的环压强度RCT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单瓦楞纸板边压强度ECT=面纸RCT+里纸RCT+瓦楞纸RCT×楞率 双瓦楞纸板边压强度ECT=面纸RCT+里纸RCT+夹芯纸RCT+*层瓦楞纸 RCT×相应楞率+第二层瓦楞纸RCT×相应楞率% 国外有一些包装科研机构通过大量研究工作,归纳出一系列的计算公式,芬 兰一家包装科研机构做出了大量测试,得出的成果具有代表性,非常符合实际 情况。它认为瓦 楞纸板的边压强度可表示如下: A型单瓦楞纸板边压强度ECT=1.0(面纸RCT+里纸RCT+瓦楞纸RCT×楞率)B型单瓦楞纸板边压强度ECT=1.1(面纸RCT+里纸RCT+瓦楞纸RCT×楞率)C型单瓦楞纸板边压强度ECT=1.1(面纸RCT+里纸RCT+瓦楞纸RCT×楞率)AB型双瓦楞纸板边压强度ECT=面纸RCT+1.1×里纸RCT+1.05×夹芯纸RCT +A瓦楞纸RCT×相应楞率+B瓦楞纸RCT×相应楞率×1.1 BC型双瓦楞纸板边压强度ECT=1.1×(面纸RCT+里纸RCT+夹芯纸RCT+A 瓦楞纸RCT×相应楞率+B瓦楞纸RCT×相应楞率) 看看有用么,我其实也在找这个方面的资料,我通过这个公式计算,但是于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偏差 国标中的环压指数的标准数值,是衡量原纸的抗压性能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原纸的环压强度与定量的比值,单位为Nm/g。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Rd=1000R/W。式

压边力设定

开始第一次计算时压边力可以设置成P=3Mpa,但是调整完成后应该根据计算的压边力设置成吨位,并尽可能使压边力小于实际80%的压机最大外滑块力的(双动)或最大下气垫力(单动),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真实可靠!! 如果计算出的压边力大于实际80%的压机最大外滑块力的(双动)或最大下气垫力(单动),则需要调整其他参数,如料片大小/拉延筋的强度/拉延模型以减小压边力,不然就算模拟结果最好,而在实际的压机上实现不了。 1.autoform中设置常压边压力,如默认值为3,它的单位是MPa吗? 2. 模拟结束后,查看压边压力的时间历程,单位显示为N/mm^2,按照单位换算:1MPa = 1N/mm^2,那么3MPa就意味着3N/mm^2,然而在后处理中,显示的最大压边压力为411N/mm^2,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 3. 板料单元实际承受的最大压力是否可以超过设置的压力? 一个是压强,一个是压力。你的分清,压力的单位是N。压强是N/MM2 文中提到的“压力”指压强,这一点很明确。AF中对压边圈载荷的描述也是通过压强来表示的。 我研究了一下,我提出的问题可以解释为:AF通过给定的压边圈压强p(N/mm^2)和压边圈下的板料面积A(mm^2),得出总的压边力F_holder = p * A;然后根据压边圈下单元与压边圈的接触状态和单元当前厚度,将总的压边力F_holder分配到当前承载压边力的单元或节点上。因此,当前时刻,压边圈下单元所受压边圈的压强会超过process中设置的压强值 压边力该用什么公式算啊?? 压边力跟最大拉深力有关的,,,压边力的计算也可以从各经验公式得出,,如福开,吉田经验公 式得出最小单位压边力P, 然后由F=A*P得到压边力,,,A为压边圈面积。 其实成型过程中,压边力大小是应该随着成型阶段不同而不同的,即合理的压边力是应该变化的(随压边力需求而变化的),所以通过上述等公式计算得到的值,都不是最佳值。所以,现在很多人在搞变压边力技术。 普通情况下,人们一般就是用压边圈投影到坯料的面积乘以单位面积的压力所得的,也有人告诉我说差不多分模线1m/20t 来初定压边力.不过好像差得蛮大的 不管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压边力值,都只是估算,实际调模会有很多现实条件的,也就是说不在理想状况下的。 我用的是: 压边力F=P*S 其中,P是最小单位压力(由经验公式得出) S是压边圈在坯料垂直方向的投影。 这个方法是对的,但是具体的压边力仍然需要根据零件的材料性能、模具拉延筋的情况和润滑、零件的拉延深度等等在试模时试验确定。对低碳钢,有资料说:p取2.5—3MPa。我都是这样大致算了,在Dynaform里面成型模拟,然后看变形情况后调整,一般差得不是太大,在实际中,我遇到有好多间压边力多个5T左右好像没什么大的影响!说是一般朝大的方向去压边力,尽量使零件充分变形,有拉破的地方也是很容易调整的! 我搞的就是变压边力,其实金属在拉深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安全窗口,而压边力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其起皱,但是压边力又会引起板料的拉裂,所以我们可以加载最小压便力就行,最简单的

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和耐破强度计算公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和耐破强度计算公式: 1.耐破强度:BST(Bursting Strength Test) 耐破强度是静态破裂强度,单位千帕(Kpa)。耐破强度可由耐破强度测试仪测定。瓦 楞原纸和箱纸板等原料的耐破强度符合相关标准,瓦楞纸板的耐破强度可以由所用的原料推测得出,它等于各层箱纸板的耐破强度之和再乘以系数0.95,与瓦楞层无关。例如,单瓦楞纸板和双瓦楞纸板的耐破强度分别计算如下: 单瓦楞纸板(耐破强度)BST=(面纸BST+里纸BST)×0.95 双瓦楞纸板(耐破强度)BST=(面纸BST+夹芯BST 里纸BST)*0.95 因为瓦楞纸板各层箱纸板之间有空隙,缓冲能力增加了,但是更容易被各个击破,所 以上述公式中,各层箱纸板的耐破强度之和再乘以系数0.95得到的结果,才与实际情况相符。耐破强度与瓦楞层无关,是因为:一方面,瓦楞层的耐破强度比箱纸板低得多,另一方面,由于耐破强度是静态耐破裂强度,瓦楞层的缓冲更大,从而大大降低其耐破强度,以至于可忽略不计。 2.戳穿强度PET(Puncture Energy Test) 戳穿强度是动态破裂强度,单位焦耳(J)。它真实的反应了瓦楞纸板和纸箱受冲击的情况。戳穿强度的确定比耐破强度复杂的多,因为它不仅与箱板纸有关,还与瓦楞层有关。戳穿强度与耐破强度两者线性相关,实际推测中,可以根据耐破强度得到大致的戳穿强度,计算公式如下:PET=0.0054BST+2.16358 3.边压强度ECT(Edge Crush Test of Corrugated Fiberboard)和环压强度RCT(Ring Crush Test)

压力机冲裁力计算公式 文档 (2)

压力机冲裁力计算公式冲压力是指在冲裁时,压力机应具有的最小压力。 P冲压=P冲裁+P卸料+P推料+P压边力+P拉深力。 冲压力是选择冲床吨位,进行模具强度。刚度校核依据。 1、 冲裁力:冲裁力及其影响周素:使板料分离动称作冲裁力.影响冲裁力的主要因素: 2.冲裁力计算: P冲=Ltσb 其中:P冲裁-冲裁力 L-冲裁件周边长度 t-板料厚度 σb-材料强度极限 σb-的参考数0.6 算出的结果单位为KN 3、 卸料力: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卸下的力 Px=KxP冲 其中Kx-卸料力系数Kx-的参考数为0.04 算出的结果单位为KN 4、 推件力:将工件或废料顺着冲裁方向从凹模内推出的力

Pt=KtPn Kt-推件力系数n-留于凹模洞口内的件数 其中x、Pt --分别为卸料力、推件力 Kx,Kt分别是上述两种力的修正系数 P——冲裁力; n——查正表卡在凹模洞口内的件数 Kt的参考数为0.05,结果单位为KN 5、 压边力: P y=1/4 [D2—(d1+2R凹)2]P 式中 D------毛坯直径 d1-------凹模直径 R凹-----凹模圆角半径 p--------拉深力

6、拉深力:Fl= d1 bk1(N) 式中d1-----首次拉深直径(mm) b-----材料抗拉强度(Mpa) K-------修正系数 落料前的毛坯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故取落料件的尺寸公差为Ф119㎜ 由《冲压手册》表2-31的公式进行计算 D凹 = (D-x△)+δ凹 =(119-0.5×(-0.87)) =119.44 式中: x = 0. 5,由《冲压手册》表2-30查得,

过盈联接压入力计算

过盈联接压入力计算 1.确定压力p; 1)传递轴向力F 2)传递转矩T 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 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 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 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 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 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 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 转矩的过盈联接 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 F f=πdlpf

因需保证F ≥F,故 f [7-8] 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 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f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配合尺寸同前,则 M f=πdlpf·d/2 ≥T.故得 因需保证M f [7-9] ① 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 0.150.20 0.030.06 0.120.15 0.050.10 0.150..25 0.150.10 0.100.15

过盈联接压入力计算

过盈联接压入力计算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 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 转矩的过盈联接 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 F f=πdlpf

因需保证F ≥F,故 f [7-8] 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 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f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配合尺寸同前,则 M f=πdlpf·d/2 因需保证M ≥T.故得 f [7-9] ① 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

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 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 [7-10] 2. 过盈联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δmin 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的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 P时的过盈量为 Δ=pd(C 1/E 1 +C 2 /E 2 ) ×103,则由上式可知,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 应为 [7-11]式中: p——配合W问的任向活力,由式(7~8)~(7~10)计算;MPa; d——配合的公称直径,mm; E 1、E 2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C 1 ——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 C 2 ——包容件的刚性系数 d 1、d 2 ——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的外径,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