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规划对策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规划对策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规划对策

Indust rial Const ruct ion V ol 41,Supplement,2011

工业建筑 2011年第41卷增刊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规划对策

郭雪斌1 吴海芳2

(1 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杭州 310012;2 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13)摘 要:工业遗产是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和城市发展生命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未被纳入法定 文物 和 历史建筑 范畴,正面临湮灭或毁坏的风险。结合杭州实际,在现状及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快立法、明确管理职责、建立保护名录、完善规划编制、明确用地分类及放宽控制指标等保护与再利用的规划对策。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对策;杭州

THE C URRENT SITUATION AND PLANNING MEASURES FOR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Guo Xuebin 1 W u Haif ang 2

(1 H angzhou Fo rmulation Center o f U rban Planning,H ang zhou 310012,China;

2 Zhejiang Jian an T est Institute Co.,L td ,Hang zhou 310013,China)

Abstract:Industr ial her itag e is t he very im po rtant chain in t he life link o f urban dev elopment,t hat is t he milestone in the histo ry of industr ialization,but it is facing the r isk o f annihilatio n and destructio n fo r not included in the sco pe o f the legal heritag e and histo ric building s.Based o n the analysis of curr ent situat ion in H ang zho u,the planning measures for the co nserv ation and r euse of industr ial heritage ar e pr oposed in this study ,such as speeding up the legislatio n,making clear management respo nsibilit ies,establishing t he

pro tect ion list,im pr oving the planning,making new classificatio n co de for usag e o f municipal ter ra and

r elax ing the planning contro l tar get.

Keywords:industr ial her itage;protection;planning measur es;hang zho u

第一作者:郭雪斌,男,1976年出生,硕士,工程师。E -m ail:gx b700@https://www.360docs.net/doc/8611403718.html, 收稿日期:2011-01-15

0 引 言

杭州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在近、现代城市变迁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留下了一批不同时期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不仅

见证了城市的历史,而且是杭州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和城市发展生命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欧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的拓展,杭州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主城内工业企业逐步 退二进三 ,不少老企业 关、停、并、转 ,企业搬迁对城市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土地单位产出效益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搬迁后如何积极保护并再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提出了全新要求。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进行统筹规划并制订保护与再利用对策,对避免工业遗产被拆除和湮灭,显得尤为紧迫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业遗产的定义

20世纪50年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中心区随着人口和就业向郊区迁移

及老工业企业逐渐被淘汰或者向郊区迁移而出现衰落。1970年代初,一些西方的学者和政府机构开始明确将这些地区认定为 遗产(H eritag e site),并把一部分20世纪初的城市工业区规定为历史遗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国际和国内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逐步达成了共识,并以2003年6月在俄罗斯召开的T IC -CIN(国际产业遗产保护组织)大会并通过的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和2006年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的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 及其产生的 无

6

锡建议 等为主要标志。工业文化遗存被定义为:包括工厂车间、磨坊、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

2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

2 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模式

1)工业遗产改造成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把厂房直接改造为博物馆是向公众展示工业遗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最佳途径。国外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博物馆已成为最普遍和最有效的做法。如德国洪堡变电站改为维特拉设计博物馆柏林分部、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工业区改造后形成博物馆群。

2)工业遗产用地改造为城市公园

城市中的工业遗产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或滨水地带,将工业遗产用地改造为城市公园能彻底改变这一区域的空间环境景观效果,极大提升周边土地开发价值,激发地区活力。如巴黎结合市中心区改造,在原来工业遗址上建造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园林,包括雪铁龙公园、贝西公园、拉 维莱特公园。

3)工业遗产用地功能综合的再开发

运用 混合使用 理念进行工业遗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如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经过改造,变成了由一系列商店、餐馆、咖啡厅、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等组成的富有吸引力的公共广场和精美建筑群;又如维也纳的 煤气储罐新城 ,建于19世纪末的四个高72 5m,直径64 5m的罐体被改造为一个集购物、展会、办公、住宅、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综合体。

4)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制造业或其生产设备、生产工艺退出历史舞台,但许多人希望能了解前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从中得到教育启发和精神慰藉。工业旅游景点已成为英国当时增长最快的景点,并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三景点之一;欧盟将各成员国的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10个按产业门类划分的游览主题线路,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工业旅游的发展[2]。

2 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模式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国内主要的保护和再利用模式大致有城市开放空间、博览馆与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几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大量的工业遗产经过保护再利用,成为公园、博物馆、创意社区、艺术中心等,成为城市的活力增长点,带动了地区的复兴和发展,成为新的时尚地标。如上海8号桥、北京的798工厂、无锡由茂新面粉厂改建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

以上不同的模式,使旧有的工业厂房或设备与时代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新平台,对于杭州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现状特征

3 1 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现状

3 1 1 构建了工业遗产认定与评估体系[3]

1)在相应时期内具有稀有性、唯一性和全国影响性等特点;

2)同一时期内,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内排序前五位或产量最多,质量最高,开办最早,品牌影响最大,工艺先进,商标、商号全国著名;

3)企业布局或建筑结构完整,并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或能够反映企业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群。

4)与杭州著名民族工商实业家群体有关的民族工商业企业、名人故居及公益建筑等遗存。

3 1 2 拟订保护名单,明确保护利用要求

根据工业遗产资源评估标准进行普查,将94处工业建筑列入保护名单,并对每处工业遗产进行了价值评估,划定了保护范围,明确了保护利用要求。

3 1 3 把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纳入城市设计。

在城市设计方案中对现状工业企业厂区现状调研、景观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城市设计范围内企业的建(构)筑物作为工业遗产保留及其保护利用可行性。如杭州大河造船厂、杭氧杭锅、蓝孔雀等工业遗产的保护,都已经纳入相应区域的城市设计中。

3 1

4 单独编制针对特定项目的工业遗产保护规划。

在对现状工业遗存重点保护要素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划定保护区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要求,并提出保护与利用方式,提出合理的用地经济技术指标等,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实施方案设计。

3 1 5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保护指标。

对工业遗存所在控规单元(或局部)进行调整,落实各项规划指标,通过控规法定图则来落实大师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设计意图。

7

3 1 6 对工业遗产进行再利用

1)建设公益性的公共设施,如博物馆、公园等

如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利用了原桥西土特产仓库的库房。正在实施的小河公园,结合保留原来油库附属建筑作为管理用房,同时利用架空的构筑物和部分油罐作为公园的景观雕塑予以保留与再利用。

2)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

LOFT49是杭州最早且最著名的创意产业园区,利用蓝孔雀分公司厂房仓库改造而成。凤凰创意国际,其核心启动区为双流水泥厂,通过选用现浇混凝土、钢构、玻璃幕墙等材质,保留原建筑立面肌理,实现新旧材质 和谐的意外 。

3 2 当前杭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遗产保护法理性不充分,在市场博弈中取于弱势地位

由于工业遗产项目既不属于传统的 文物 ,也未被纳入严格意义上的 历史建筑 名录,故对工业遗产的性质及价值还存在认识模糊的看法,利益驱动使工业建筑常常成为城市更新改造中被首先考虑清除的对象。

2)工业遗产的管理程序缺失

工业遗产建筑保护名录的确定还没有相应的认定和审批程序,目前,唯一的途径是通过工业遗产建筑保护规划确定,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定,工业遗产的审批管理到目前为止还未明确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

3)工业遗产的用地性质难以界定

按照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难以明确表达工业遗产用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在审批和建设过程中不能实施有效的规划控制与管理。工业遗产建筑较多的再利用做现代服务业、文创等产业,它们包含的产业门类、功能多,不确定性多,规划用地性质分类难以界定,所以,在确定规划用地类别时往往只将用地分至中类,以致于国土部门在确定供地方式时难以区分,造成项目审批不畅。

4)工业遗产的规划指标难以设定

工业遗产建筑具有独特的空间环境特点,企业对工业遗产的利用往往偏好这种大空间、大跨度的场所氛围。但由于工业遗产建筑现状存在,而且体量大、占地满、停车配建难、绿地率达标难,因此,规划指标如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配建等难以达到现有规划技术管理规定,造成在规划审批中手续难以办理。5)工业遗产周边的建设难以控制

任何历史遗存都是与其周围的环境同时存在的,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就会影响对其历史信息的正确理解,同时也造成该地段城市景观风貌的不协调。但由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没有相应的法规可依,一般只注重工业遗产本体的保护,对工业遗产周边相邻地块的建设缺乏有效的控制与引导。

4 关于系统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的规划对策

4 1 加强认识,加快开展保护立法

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对于保留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传承工业文明、发展旅游经济、提升城市品位、推进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在有关工业遗产的保护方面不够明确和完善,因此,需尽快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使经认定具有意义的工业遗产通过法律手段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4 2 明确审批管理职责

对于已列入文物建筑或历史建筑的工业遗产建筑,应按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审批程序办理;其余的工业遗产建筑因为既有保护的要求,又要允许其进行适度的改造,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出发,建议由规划管理部门牵头,采取多部门联合审批的方式进行。

4 3 深入开展普查,建立系统完善的工业遗产建筑保护名录

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它的价值认定、记录和研究首先在于发现,而普查是发现的基础和保证。开展全市性大规模工业遗产普查活动,目的就在于明确工业遗产的规模、数量、分布等,随后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4 4 进一步深化完善工业遗产建筑的规划编制

与国家法定规划相衔接,将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制定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在城市设计基础上,将保护图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增加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确保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能落到实处。

4 5 创新思路,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有力的规划政策支持

明确用地分类,匹配建筑功能。对工业遗产建筑使用功能进行规范,并结合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明确工业遗产建筑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区别其它城市建设用地,杭州在新一轮控规修编

(下转第5页)

8

图8

风力发电

图9 太阳能开发

3)地热资源的利用。地热能不仅适用于单栋建筑,而且特别适用于像居住小区、工业区等成片的建筑。利用地热能一方面既没有污染、对生态和环境有利;另一方面运作费用极低,只需进行初始投资回收的评估。

4)节水与水循环。使用低用水量的部件或设备(如节水型的龙头、喷头和抽水马桶),甚至尝试使用无水型小便器和无水型马桶。在强调节水的同时,还应注意灰水的循环利用.灰水,也称中水,即指来自洗浴间、洗衣机、洗手池等处的水.这些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以用于冲刷厕所、洗刷车辆、清洁道路和浇灌绿地等。将停车场、广场、游戏场所等处的硬质不透水铺装改为植草砖、碎砖、空心水泥砖等透水铺面或半透水铺装,以便使雨水能渗入地层而成为地下水,保持城市的水体循环.3 结 语

生态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划人员应回归到更本质层面的思考:关注环境、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将住区的生活环境放到整个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来考察,将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环境概念延伸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统一之中,追求个体意义上的生活品质与人类整体意义上的生存价值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强调物质环境上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同

时,在精神层面上追寻地域传统的文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曲少杰曾楫南.城市住区的生态策略[J ].工业建筑,2004,34

(2):5-6,12 [3]沈清基.关于生态住区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0(3)

[4]陈易我国建设生态居住社区的对策[J].同济大学学报,2003

(12) [5]宋海林,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一)[J].建筑

学报,1999(3)

(上接第8页)

中对涉及工业遗产建筑地块的用地性质加注 GY (工业遗产),如C2-GY 、C3-GY 、C4-GY 、C6-GY [4]。凡是该类用地性质的地块均适用于 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 的相关政策。在不涉及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在审批管理中应适度放宽要求,在规划指标控制方面宜采取弹性控制原则,尽量简化审批手续。

弹性技术指标。建设用地内的保留建筑,在尊重现状、满足保护要求和符合城市设计的基础上,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同意,可在建筑退让、建筑间距、绿地率、建筑密度、停车配建等指标上适当放宽要

求,为 二次设计 留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实现工业遗产功能利用及空间构思的创新设计,打造地标性建筑,为城市建设再造一条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无锡建议 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

保护[S].2006 [2]李跃军.英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案例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3(11):109-115

[3]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报批稿)[R].2008:33-34

[4]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试行)

[S].2010:8-9

欢迎订阅 工业建筑 杂志,邮发代号:2-825

5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工业历史资源的现状 基于武汉市志工业志、以及各区区志记载,从1860年代至1990年代选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371家企业(解放前132家、解放后239家)作为本次规划的调研对象。通过对371处企业的全面调查,目前全市还存有实物的工业企业为95处。 二、工业遗产的评判标准 一是在相应时期内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在全国或武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企业;二是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代表性或先进性,同一时期内开办最早,产量最多,质量最高,品牌影响最大,工艺先进,商标、商号全国著名的工业企业;三是建筑格局完整或建筑技术先进,并具有时代特征和工业风貌特色的工业企业;四是其他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存。 三、工业遗产推荐名单 在95处工业遗存中确定29处作为武汉市推荐工业遗产名单。该29处工业遗产从发展阶段上涵盖了6个时期、13个行业。其中,具有稀缺性、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等具有“最”字特点的遗产13处,已被列为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文保单位的遗产15处(其中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6处);从建筑形式上则包含了建筑群11处,单体建筑16处,附属建构筑物2处。(详见附表1) 四、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 《规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进行保护,其中一级工业遗产1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9处),二级工业遗产6处,三级工业遗产8处:一级工业遗产: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实施管理。此类工业遗产以保护为主,充分尊重历史特征,对建筑原状、结构、式样进行整体保留,不得随意拆除,应在

浅析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管保护

浅析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管保护 我国的世界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伴随着遗产开发与遗产旅游的升温,遗产资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压力、高损耗和高破坏的威胁。如何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成为当前遗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世界遗产;开发利用;资源破坏;遗产保护;遗产管理 针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希望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该公约自1975年12月17日生效以来,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任务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中国也不例外,自1985年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对遗产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遗产保护的意识日益觉醒,遗产保护及抢救工作开始启动并逐步深入。 一、我国世界遗产资源的分布 我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进展却很快,截止到2006年底已有33项文化与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l项。另外,还有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遗产数目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近百个项目正在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资源的分布涉及我国的22个省市,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北、天津、江苏、山东、福建等地分布有12项世界遗产;中部地区的安徽、山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分布有9项世界遗产;西部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云南、四川、重庆、西藏等地有11项世界遗产;此外澳门有1项世界遗产。从世界遗产资源在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开发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到目前中国已有48处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中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就目前来说,一些文化遗产是及其脆弱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保护与开发开发转变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后来居上,自1987年至2015年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8。名列第二,仅在意大利之后。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其价值如此丰富,如何对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最大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推广与开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促使人民去了解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

工业遗产保护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几年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使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留下千古遗憾。 青岛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城市建设和工业结构调整及企业“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企业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拆毁,大量珍贵实物档案消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工业遗产的基本内涵及保护的意义 目前我国尚无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和保护条例,世界各国现基本依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所制定的相关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审美启智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根据这个定义,青岛工业遗产的基本类型应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及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机械设备、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青岛的工业遗产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青岛社会发展的信息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还要大。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 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都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重新引入的功能大致有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地、博览馆、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几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 (一)城市开放空间模式。中山市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原为粤中造船厂,属地方性中小规模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1999年破产,2001年改造为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改造过程中利用厂区遗存,例如烟囱、龙门吊等,同时掺插以现代景观环境小品,运用景观设计学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产业美学特征。设计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榕树,驳岸处理、植物栽植等方面也体现自然、生态的原则。 (二)旅游度假地。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小波、祁黄雄的对古盐业遗产的个案研究,他们具体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还有李林和肖洪根以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为对象的研究。上述两个案例一个是古代手工业生产时期的遗迹,另一个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而在两者之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发掘。 (三)博览馆与会展中心。福州马尾船厂部分保留旧有的厂房和设备形态,展示造船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船政绘事院(即船舶设计所,1867 年建成)目前已作为厂史陈列馆。厂史陈列分为近代部分(船政)与现代部分(造船厂),陈列沙盘、舰模、图片、实物等,展现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东南大学编制的《南京城外秦淮河规划》中,把晚清的工业厂房建筑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 (四)创意产业园。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对策考察研究 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德国工业的引擎”之称。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作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和加工制造工业区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经过重建该地区仍为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在鲁尔区复兴的各项对策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内容与模式 鲁尔区的煤钢生产企业在地区结构性危机影响下逐渐走向衰退,相继停产关闭,其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最初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当时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能将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场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德国最早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是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发动机房”的保护。此后的30年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鲁尔区有更多的煤钢及其相关企业陆续衰

退、关闭,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场地和设施很多都被作为工业遗产得以保护。例如,哈姆市的马克西米连煤矿在1979年受到保护并建设成公园(图1);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是由废弃的旧水塔在1982年得到保护后改建而成的(图2);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1986年12月停产后得到保护;北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厂1985年关闭,1989年在工业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始计划建设景观公园;波鸿市的世纪大厅在1990年被保护更新;瓦尔特罗普的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在1992年得到保护并整修为博物馆(图3);奥伯豪森市的“煤气储罐”在九十年代被保护;“关税同盟”炼焦厂1995年被纳入保护框架等等。 图1 图2 图3 1.哈姆市马克西米连公园 2.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 3.瓦尔特罗普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 2001年,继矿业城镇格斯拉尔(Goslar)和弗尔克林根炼铁厂(V oelklingen Iron Works)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Site)之后,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炼焦厂成为德国第三个(鲁尔区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_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66 专题报道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 长兼秘书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参加这 个会议。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 一个重大课题,又是一个现实话题,也是很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工业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具有很高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掉,需要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怎么解决传统工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更新改造问题,不仅仅是遗产的物质空间环境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且因此会牵涉到社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工业企业搬迁,带来的产业工人重新就业、新的职住分离问题等,需要大家研究和探讨。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相对而言,技术、资金问题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尖锐,现在更突出的是立法、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跟不上。我觉得归纳起来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如何看待工业遗产的价值,到底是文化价值、遗产价值、建筑价值、土地价值,还是其他的?要从规划、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把工业遗产放到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里看,要把特定的工业建筑放到土地利用、环境质量、就业平衡的环境里考察。二是政府、企业、市民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特别是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三是具体操作问题,如何对待保护和利用两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在哪里,保护和利用有哪些具体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等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我们希望各位专家能够贡献自己的宝贵经验,引起规划行业和社会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对于全国规划行业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过去十多年,国外在谈工业遗产保护,我们在埋头搞建设。真正的文物早被列入保护对象,也还面临着破坏,更不用说没有列入文物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来谈工业 遗产保护和利用正是时候,再晚就来不及了。 讲到价值问题,大家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可 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认为首先要找出工业文 化遗产和其他遗产不同的地方,要强调的是产业 本身的历史价值,包括文化的、技术的。工业遗产 的价值在于工业生产特殊的工艺,以及工艺所反 映的时代工业文明,这是工业遗产的第一价值。我 们不能带着过去固有的审美标准,也不能带着现 在审美选择去看待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一个时 代的标志。第二,工业建筑往往占地大,空间很 大,抗震能力和结构强度比一般的民用建筑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不能轻易认为工业时 代过去了,所以工业时代依赖的文化载体也没有 那么重要了。即便只从物质空间角度来看,也不 要轻易把工业厂房成片拆掉,加以利用会得到很 大价值。简单地把它们列入文物也未必好,不是说 它们没有文物价值,而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制情况 下,列入文物就意味着死掉了。第三,工业遗产意 味着土地资源,意味着更小的拆迁成本。如果没有 看清楚,如果这片土地不是直接改用于公共活动设 施的话,宁愿暂时保留为工业用地,把这些资源暂 时放一放。假如现在很仓促地把它变成商业用地, 很快下一轮中国建设高潮就会把它拆掉。 在搞清楚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目的、保护的 思想的前提下,一定要把保护的内容纳入同一个 规划,不能让保护规划游离在规划体系外面,这 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个历史风貌区保护规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卜华烨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006) 指导老师:汤国华 一、概说 1.概念 1.1建筑遗产 1)法定保护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例如: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防汛,加之它具有居住功能,所以成为中国乡土建筑一种特殊的类型。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在竞标时即要求需要由中国本土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符合中方文化的纪念建筑,所以,吕彦直所设计的饱含中国建筑精粹的宫殿式建筑在竞赛时脱颖而出,虽外观上呈现中国传统建筑形态,建筑内部采用钢结构、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屋顶等结构形式,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保护的文物建筑 例如:广州市基督教锡安堂 广州市基督教锡安堂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一批旅美爱国爱教华侨捐资建成,绿色的瓦面与红色的砖墙,内部庭院楼阁,是中西方建筑的融合建筑,在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革之后,被损毁的锡安堂得到了修复,被保存至今。 历史建筑:指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未列入文物建筑和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定保护建筑物。 广州市近年来一直进行着历史建筑的评定与保护,其评价标准即为:1)地方历史价值、2)建筑艺术、科学价值、3)历史事件载体与名人纪念价值、4)代表性、标志性价值、5)其他历史文化价值。 2)目前非法定保护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未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物,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 1.2.保护

据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中指出“保护”的内涵包括“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 维持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其重新获得活力。 这一内涵对“保护”的含义作了更为确切的表述,从鉴定开始,排除不利的因素,对建筑遗产进行保存,对破旧部分进行修缮,此外,要使得存封的建筑遗产获得新的活力。 1.3.利用 国家文物法指出“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则》指出:利用主要是指服务于当前的实用功能,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准则,具体功能有“科学研究、纪念场所、教育场所、观光场所、休闲场所、宗教场所”。 保护文物古迹,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谈合理利用,让文物古迹发挥他的休闲、观光、纪念、教育、宗教等价值。也可以为文物古迹带来新的生命力。 2.硕士研究生应如何研究与实践 1)学习文献,关注媒体报道 研究生在掌握了文献资料后,对文物古迹有了认识与学习,了解古迹的历史与发展,时刻关注媒体的报道,实现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 2)调查、勘查、测绘,如有可能参与修缮工作。 对文物古迹有了认识与了解之后,对古迹进行调研与测绘会帮助形成对古迹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参与修缮工作会丰富自己对古迹的了解。 二.关于建筑遗产认定标准的认识 1.不可移动文物与历史建筑

工业遗产保护与规划

工业遗产保护方法初探

摘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 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利用工业遗产;如何既妥善地保护工业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本文以工业遗产保护为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以及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措施、开发模式、改造手法等方面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探讨, 为解决工业遗产如何在现代化中实现有机的延续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改造利用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这些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伴随着生产空间的废弃化,留下了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这些旧工业区一般具有良好的土地区位,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使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逐渐演变成为城市中心区不可多得的黄金地段,由于土地价值的潜力巨大,土地开发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往往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首要选择。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工业旧址正急速地从城市空间中消失,面临不可逆的拆毁。然而,正是这些古老厚重的厂房、高大的烟囱、锈迹斑斑的机器设备见证了一段城市历史,承载着工业文明。 二、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我国从 19 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兴衰,到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史,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拆毁。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城区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安排工业遗产的存废,既妥善地保护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正确解决新区域的开发与工业遗产利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三、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 3.1历史价值 早期的或者是开创性的遗产资源拥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资源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文化等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遗存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的载体。通过工业遗产的保留和保护实现解释和印证历史事件,传递历史信息的目的。 3.2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既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其应有的收入,又对社会作了贡献。工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政治和社会对生产的影响,这正是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的体现。 3.3 科学价值 工业遗产与其他的文化遗产不同,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科技、绿色”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化推进,特制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容。 第三条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旅游学院国旅2班吴琼莉(20093558)众所周知, 世界遗产已成为我国旅游吸引物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批自然和文化遗产而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对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给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遗产,在既遵守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时, 又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含义有多种说法,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规定, 它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总结各类说法,构成旅游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对旅游者来说要有游览价值, 即自然地或经开发后可作为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 其二, 对旅游业来说要有经济价值。无论何种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如果对旅游业没有经济价值,则难以构成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其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旅游资源必须具有独特性,必须具有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是其生命力所在, 它不仅能使人产生旅游动机,而且能使人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二是区域性, 即旅游资源植根于一定的区域背景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是促使旅游者进行区际乃至国际旅游的重要原因。不过,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来看,旅游资源的国际性特征表现得日益突出。三是可持续性,通常旅游资源不能向旅游者出售, 也不能转让。正是其可持续性,所以加强保护和管理, 能得到长期的开发和利用,真正发挥其潜在价值。 世界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部分。文化遗产包括:(1)文物,即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 具有考古性质或结构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 即从历史科学角度看, 在建筑样式,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位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址, 即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自然遗产包括: (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成为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性质和自然地理,以及科学明确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活环境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世界遗产都是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 都可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而存在。保护好世界遗产, 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产业, 一个依靠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 一个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的产业。世界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表现得尤为突出保护遗产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需, 也是现在和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需。 二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世界遗产保护的目标为: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永久地流传下去。因为它不仅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属于全人类;它不仅属于当代, 更属于子孙后代,其次,要保证在任何遗产利用方式下, 相关的国家和全民利益不致受损。遗产事业是大环境事业的一部分,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如果因开发不当或保护不力, 让遗产严重受损或发生严重蜕变, 将被列入濒危遗产, 这还会产生不良政治影响。我国有许多世界遗产,带动了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尤为突出, 如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等。但是, 20 多年旅游业的发展, 得力于世界遗产,也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有些遗产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或不当开发,出现短视,盲目追求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产在保护再利用应参考本地城市建设模式和肌理,考虑对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改造后的建筑回归到城市环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防止孤立性的保护。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可通过建筑单体和厂区,产业园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使历史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相互结合起来,而不是让两者互相被动的适应。同时整体改造再利用也复兴了老工业区域,带动城市第三产业,也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模式密不可分,城市的区域特点是由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积累体现。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在利用首先要满足生活在周围空间环境的居民的需要,否则所谓的保护再利用就是没有意义的空想、空谈。国外的很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从长远来说都将复兴经济和实现社会目标作为项目的重要任务,济南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也需亟待解决旧工业区域衰败、失业率激增、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需考虑到城市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部顾问理查德·恩格哈迪所说的:“建筑保护的精髓不在于对建筑结构的保护,而是要凸现建筑的社会功能和内涵”。 如何发挥政府、市场、传媒和建筑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益的平衡指的是如何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看问题的不同方式。政府决策于如何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税收,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众的目光则投向于能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否能享受到成果;对于开放商来说,项目是否盈利决定了投资与否,还有社会的反响获得长期业务的广告优势。这三者地位有所偏差,应对处于被动、劣势的居民有所倾斜,适当增加居民对项目表达决策的意见。 在维持原有的工业区环境氛围,基本保留厂房设施原貌,充分发掘老工业建筑的市场潜力,增添、整合各种服务产业资源,满足新增的工业遗产旅游服务的功能,建设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或各种主题公园,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展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等。港口岛公园面积约9公顷,接近市中心。二战时期这里的煤炭运输码头遭到了破坏,除了一些装载设备保留了下来,码头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瓦砾。直到一座高速公路桥计划在附近穿过,港口岛做为桥北端桥墩的落脚点,人们才将注意力转到了这块野草蔓生的地区。拉茨采取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方法,他考虑了码头废墟城市结

浅谈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浅谈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发表时间:2019-04-29T14:22:00.2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郑益鹏[导读] 摘要: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最终产物。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北京 101100 摘要: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最终产物。城市更新有着个性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而工业遗产正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资产资源,是工业文明的代表,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与探索的价值,蕴藏着深奥的工业文明,其空间结构、建筑风格等的都与现代的工业与众不同,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就目前的形式而言,伴随着城市的更新换代,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重 视程度远远不足,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更好的保护工业遗产并充分发挥它的历史价值变成了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城市更新 一、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加强工业遗产的法定地位 中国是一个文化强国,有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名村等,都极具历史探索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建筑能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在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下,文化遗产破环现象也较为严重。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条令,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条例,用来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但在这些保护条例中却没法准确的找到对于工业遗产的相关规定,因此相关法规条令的缺失相当于工业遗产在法定地位上的缺失,这就造成了工业遗产的保护缺乏有效的依据。对于这个问题,要制定相关的保护条令,加强工业遗产的法定地位 [1]。 二、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明确工业遗产的功能定位 在城市更新发展的背景下,现阶段较少的城市将工业遗产的利用放在社会经济类别的规划之下,因此使得工业遗产的利用缺乏相关政策的保障与强大资金背景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有明确的工业遗产功能定位,合理的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之中去,通过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的考虑及应用,解决当地的就业难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拉动人们消费,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及减少对工业遗产的破坏等,最终达到保护的目的。 三、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编制工业遗产的专项规划,加强保护观念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人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能还不够重视,在很多城市的项目保护规划方案较为随意,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就要注重对工业遗产的普查和评估力度,编制相关的专项规划并制定相关的标准规定,努力做好工业遗产保护与相关法定法规的衔接规划工作。从而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观念。 下面以哈尔滨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对于东北地区的工业遗产来讲,大多是以沙俄最早在此处修建的中东铁路为工业开端的,之后又经历了沙俄、日本、苏联、中国不同的国家时期的发展过程,使得工业遗产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对于东北地区乃至中国都有着很深的蕴意[2]。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哈尔滨地区的工业遗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价值也经常被人们忽略,工业遗产的精神文明与历史记忆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淡,因此,在这种危机的形式下,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迫在眉睫,要与社会各界相联系沟通,通过以媒体、报刊、书籍或新闻等的形式来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工业遗产,从而稳定工业遗产的重要地位 四、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要注意工业遗产保护的系统性原则 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而言,应从整体进行考虑和采取措施,具体的保护对象可以是工业遗产所在的土地、工业建筑物、工业设施或工业遗产周围环境等,工业遗产的管理者应具有整体意识和观念,将所有要素都充分考虑到并将其应用在规划设计中,将各要素完全展现在人们眼前,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或许在此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等的因素,无法保留某些工业设备,但倘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工业设备作为工业遗产的修饰艺术或遗产景观来装饰及保护,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工业印记,使得遗产文化保存更完整,以致于人们感受更真实。 五、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重视工业遗产的安全性 伴随着城市的更新与进步,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如开展旅游项目,引领人们参观体验工业遗产的文化韵味与历史价值,还可以充分利用工业遗产来开发建设公共休闲空间,或建设工业遗产相关的特色园区等,都是有效利用工业遗产的方式[3]。但就我国而言,现阶段被称为工业遗产项目的大多是早期的一些重金属冶炼或装备生产厂等高污染工业,为了不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要积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制定相关的工业遗产环境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进入的门槛,并就污染治理这一环节提供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等,做到先治理工业遗产本身存在的污染问题再充分利用,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工业遗产的绿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六、以大连为例,对工业遗产进行分析 大连作为东北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带的工业遗产也都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国家历史的变化,它们不仅特征鲜明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研究价值,很多的工业遗产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珍贵印记,见证了大连的历史发展过程[4]。在大连的工业遗产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工业遗产认识不足,观念有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房林立,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为了改建经济建筑,有些工业遗产建筑已被拆除或正在被拆,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人们对工业遗产认识不足,观念有待加强,可以通过媒体、报刊、书籍或新闻等多种形式,呼吁人们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 (二)各机构协作有待提高对于本地来讲,与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机构协作有待提高,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信息的传递或决策产生失误等,因此要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分工,做到任务明确,各负其责。 总结: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也变得越来越迅速,在这种背景下,要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力度,将工业遗产与城市相结合,对工业遗产自身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积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其重要的法定地位。在处理好他自身的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科学合理的利用,发挥其经济价值,让人们更好的体会到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印记。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工业遗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要深刻的认识到工业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工业遗产能够更好的持续发展。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最新资料(最新整理)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建设部和国家XX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主要针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使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的内容。200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走上了法治轨道。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的保护与开发也受益于这个时期。2009 年以后,青城镇相继申请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兰州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修缮项目和古民居、博物馆保护与建设项目等。经过这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工程,青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与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 青城古镇文化遗产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三类:一是文物类,包括砖雕、木雕、传统服饰、明清家具、碑刻、农业生

产工具、水烟制作工具、乐器、传统生活用具等;二是建筑群类,包括明清民居、城隍庙及其附属建筑、青城书院及其附属建筑、高家祠堂及其附属建筑、罗家大院及其附属建筑等;三是遗址类,主要指尚存争议的闯王李自成墓及其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四类:一是传统手工技艺类,包括水烟制作技艺、陈醋酿制技艺、织布技艺、长面制作技艺、剪纸技艺、刺绣技艺、砖木雕刻技艺等;二是民间游艺类,包括道台狮子、青城高跷、城河抬子、火狮子、英雄舞鼓等表演活动;三是民间音乐类,主要指青城小调;四是民俗活动类,比较典型的是城隍出府。这些文化遗产共同孕育在青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文化遗产之中。 对于青城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各方争论不一。有人强烈反对开发利用,认为其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大过保护。也有人支持开发利用,认为可以依靠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各有利弊。文化遗产是各历史时期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状况,人们通过这些遗产分享人类的文明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也要分享利用它的价值。因此,保护和利用并不绝对对立。但也要看到,现实社会中,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开发利用确实威胁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文化遗产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因此,我们要反对不科

工业遗产保护意义

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从被理解到积极保护,都经历过渐进的和不断推动的过程,“在很长时间里,人类对于文化遗存的发现与认知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主观性和功利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文化遗产的认知理念日臻成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理性行为”。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工业遗产就是工业文明的历史体现,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的空白。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使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保护这些反映时代特征,承载历史信息的工业遗产,能够振奋民族精神,传承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工业遗产不仅承载着真实和相对完整的工业化时代的历史信息,帮助人们追述以工业为标志的近现代社会历史,帮助未来世代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同时,工业遗产对于长期工作于此的众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及其家庭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对它们加以妥善保护将给予工业社区的居民们以心理上的稳定感。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如荆江分洪闸,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建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1954年长江发生大水,通过3次开闸分洪,大大减轻了洞庭湖的负担,缓解了洪水对荆江大坝的威胁,为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也从中体会到科技的先进力量。又如建于1959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基地,在过去的40多年间,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试验体系,成功地完成了多种型号导弹、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这两处工业遗产因具有开创意义而展示出重要的科技价值,也因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工业遗产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上海已为市中心的4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招来5000个新‘房客’,加上100万平方米配套用地,使老厂房每年可创造税收租金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万个,盘活国有资产80多亿元,投入放大效应超过10倍”。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在合理利用中为城市积淀丰富的历史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保护工业遗产,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如英国伦敦著名的泰德现代艺术馆是由原本可能被拆除的火力发电厂改

(完整版)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2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完备的外观特征和场址情况进行梳理并登记、建档。记录应包括对物质、非物质遗产的描述、绘图、照片、影像等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