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滑轨(导轨)检验规范

线性滑轨(导轨)检验规范
线性滑轨(导轨)检验规范

(图一)

(图四)

、将量测滑轨反面摆放,以擦拭滑轨底部基准面。(如图五)

(图五)

、将滑轨摆正,试锁固定螺丝后,再依序以规定扭力锁紧固定螺丝,使滑轨底部基准面,贴平于花岗石量测平台。

(图六)

、移动测定滑块,并记录整支滑轨量表测定值。(如图七)

(图七)

行走平行度量测。

行走平行度量测,但将千分量表探头与靠近滑块之滑轨侧基准面接触,移动测定滑块,并记录整支滑轨量表测定值。(如图八)

(图八)

(图九)

、移动量表使探头与滑块上部基准面中心接触,并记录量表测定值。(如图十)

(图十)

(图十一)

移动量测滑块,使探头与滑块侧边基准面中心接触,并记录量表测定值。

(图十二)

——由制造商样本中提供。允差参照(表格四)

精度等级

3 4

允差(μm)

±30 ±60

(表格四)

对于同一个导轨上多个滑块侧面与导轨侧面基准间距离的变动量

用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实验四用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 测量直线度误差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及数据处理。 2. 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用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机床、仪器导轨或其他窄而长的平面,为了控制其直线度误差,常在给定平面(垂直平面、水平平面)内进行检测。常用的计量器具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自准直仪等。使用这类器具的共同特点是测定微小角度变化。由于被测表面存在着直线度误差,计量器具置于不同的被测部位上,其倾斜角度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节距(相邻两测点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变化的微小倾角与被测相邻两点的高低差就有确切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逐个节距的测量,得出变化的角度,用作图或计算,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由于合象水平仪的测量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大(±10 mm/m)、测量效率高、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优点,故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合象水平仪的结构如图1a、d所示,它由底板1和壳体4组成外壳基体,其内部则由杠杆2、水准器8、两个棱镜7、测量系统9、10、11以及放大镜6所组成。使用时将合象水平仪放于桥板(图2)上相对不动,再将桥板放于被测表面上。如果被测表面无直线度误差,并与自然水平基准平行,此时水准器的气泡则位于两棱镜的中间位置,气泡边缘通过合象棱镜7所产生的影象,在放大镜6中观察将出现如图1b所示的情况。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被测表面安放位置不理想和被测表面本身不直,导致气泡移动,其视场情况将如图1c所示。此时可转动测微螺杆10,使水准器转动一角度,从而使气泡返回棱镜组7的中间位置,则图1c中两影象的错移量△消失而恢复成一个光滑的半圆头(图1b)。测微螺杆移动量s导致水准器的转角α(图1d)与被测表面相邻两点的高低差h有确切的对应关系,即 图1

组装质量检验标准

组装质量检验标准 (试行版) 目的:确保组装产品符合质量要求,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1.检验工具:卷尺、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测湿仪; 2.检验方法:工具测量、目视、手摸; 3.适用范围:实木、竹材组装工序; 4.质量标准 柜类检验标准 产品(部件)与设计相符、棱角分明、线条顺畅、表面平整光滑; 外形尺寸公差:500mm以下公差±1mm以内;500-1000mm公差±1.5mm以内;1000mm以上公差±2mm以内; 对角线公差:500mm以下公差±1mm以内;500-1000mm以下、±1.5mm以内;1000mm 以上±2mm以内; 产品材质,用料符合设计要求;组件无腐朽、虫孔、裂痕现象、颜色,木纹方向一致; 榫结合处不允许断榫,榫及零部件结合严密牢固; 开合部件和配件应使用灵活; 各种配件安装不得有少件、漏钉、透钉、挂花表面等现象; 可视面不允许凹凸不平、歪斜、断纹、胶水痕; 所有柜面板、框架结构、板式结构、混合式收涨缝符合设计标准和相关标准; 组装成品允许尺寸公差表单位(mm);(见附表) 合页安装高度一致、左右对称、螺钉不能装斜、松动、漏装、合页轴心与框边平行、外露一致; 工艺线衔接自然、顺畅、大小深浅一致; 柜门、柜桶拉手位上下平齐,公差在1mm内,左右对称公差在±0.5mm内; 修补用同木种、同木纹、相同含水率木材; 活动层板间隙按收涨位计算,长度公差±1mm; 椅、凳检验标准 组装后的产品,外形与设计相符、棱角分明、左右对称、高矮一致、平整、线条顺畅、四脚平稳; 产品的用材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外观不允许有裂痕、碰伤、断纹、不对称、胶水痕; 外形公差允许在±2mm以内; 四角平面度公差允许在±0.3mm以内;

用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的方法

用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的方法 在机械维修专业中常用到水平仪,它是机床修理、调整、安装最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主要用于检测机床导轨直线度、工作台平面度等。下面我们来了解水平仪是怎样测量导轨直线度的。 机床工作台的直线移动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床身导轨的直线度。但机床导轨一般比较长,往往难以用平尺、检验棒等作为基准测量导轨的直线度,这时可以用水平仪进行测量。其工作原理是:假设在被测导轨上有一条理想水平直线作为测量基准,再把被测导轨分成若干段,然后用水平仪分别测出各段相对于理想水平直线所倾斜的角度值,通过绘制坐标图来确定导轨与水平直线的最大误差格数,最后运用公式(△H=n I L)计算出导轨与水平直线的误差值。具体步骤如下: 1、将水平仪放在导轨中间,调平导轨,防止导轨倾斜,无法准确读出水平仪读数。 2、水平仪放在一定长度L)的平行桥板上,不能直接放置在被测表面上。 3、将导轨分段,每段长度与桥板相适应,依次首尾相接,逐段测量并记录下每段读数及倾斜方向。 4、根据各段读数画出导轨直线度曲线图:以导轨的长度为横坐标,水平仪读数为纵坐标。根据读数依次画出各折线

段,每一段的起点要与前一段的终点重合。 例如C6132 车床的导轨长 1600mm.用精 度为l000mm 的框式水平仪 测量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水平仪桥板长度为200mm,分8段测量。每段读数依次为:+l、+1、+2、0、-1、-l、0、,如图1所示。 按一定比例画出纵横坐标,作出导轨直线度曲线。如图2所示。 5、用两端点连线法或最小区域法确定最大误差读数和误差曲线形状。 两端点连线法:若导轨直线度误差曲线呈单凸或单凹时,作首尾两端点连线I-I,并过曲线最高点或最低点)作Ⅱ-Ⅱ直线与I—I平行。两包容线间取大坐标值即为最人误差值。如图2所示,最大误差在导轨长为600mm处。曲线右端点坐标值为格,按相似三角形解法,导轨600mm处最大误差值为=格。 最小区域 法:如果直线 度误差曲线

组装过程及成品检验规范

1、范围 适用于公司成品组装过程的首件检验、巡回检验,以及入库成品的最终检验。 2、职责 巡检员:首件检验的实施、巡回检验的实施; 车间操作工:产品生产执行; 成品检验员:成品(含包装前成品及入库成品)最终检验的实施。 3、作业说明 3.1首件提交、检验准备 3.1.1首件检验时机:每日开始生产时,线上产品更换时。 3.1.2车间带班长将组装完成的20只产品(或一箱)作为首件,通知巡检员进行首检。 3.1.3 巡检员接到报检后,依相关检验指导书进行逐项检验。 3.1.3.1检查项目及要求 A、核对制造通知单,检查产品外形、颜色是否与之相符(可与样品室样品进行核对); B、依检验指导书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C、水测项目检查应做高水压测试2只; D、产品包装结合制造通知单及样品室样品(若无样品,依商务部的产品包装信息)进 行核对。 3.1.3.2首检合格,将首件产品1只或1成品箱各贴上合格检验标签,注明检验时间、检验员名字、产品名称等;放置于流水线头,首检员将检验情况记录于《装配巡检日报表》“首检栏”,回复车间产品可以批量生产。等该批产品生产结束时,检验员负责将产品收回。 3.1.3.3首检不合格,不得生产。检验员将结果记录于巡检单中,并附上不良样品回复生产车间,要求改进,改进后应再次提交首检,直到检验合格才能生产。 3.2巡回检验 3.2.1检查项目及频次 依检验指导书要求,逐项检查; 3.2.2检验不合格,检验员应及时分析(或联系相关人员分析)不良原因,并及时联系现 场管理人员加以纠正。必要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附带不良样品交于车间主管,由其作出隔离、标识等相应处理。并追溯已生产产品,同时将检验结论记录于巡检记录单中。 3.2.3遇到质量异常,巡检人员未能处理时,应开具《品质异常通知处理单》,交其主管审 核后,联系相关部门处理。 3.2.4制程不良率超过5﹪、生产过程违反工艺流程或发生不良品的风险较大时,检验员 有权要求车间停止生产。 3.3成品入库检验 3.3.1车间开具《入库单》报成品检验员进行检验。 3.3.2检验员将产品包装与制造通知单及样品室样品(若无样品,依商务部的产品包装信 息)进行核对,然后依成品检验标准对产品进行逐项检查(抽样方案:采用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平S-4级,AQL(严重)=0,AQL(主要)=0.65,AQL (次要)=2.5),并填写《入库成品检验报告》。 3.3.3检验合格,检验员在入库单“品管”一栏签字,车间凭此办理入库手续。

安装线性滑轨须知

安装线性滑轨须知 安装线性滑轨须知 建立线性滑轨良好的使用品质,初步成败条件是需要正确的选用规格型 号,但影响使用品质的最后关键因素在于线性滑轨的安装品质,即使选 用正确型号的线性滑轨,也容易因为安装品质不良导致大幅度影响产品 寿命与机构运作上的表现,而良好安装品质是建立在遵守线性滑轨安装设计原则与安装步骤的基础上,以下是安装线性滑轨应该注意的设计事项与安装步骤事项。 │下载本篇文章│ 3-1使用线性滑轨需要注意的配合件设计原则: Unit : mm

ITEM Maximum Fillet (Ra) Maximum Height (Hr) rail shoulder Maximum Height (Hs) block shoulder Rail Bolt Length (Lb) suggestion BG 15 0.6 2.8 5 M4*16 BG 20 0.9 4.3 6 M5*20 BG 25 1.1 5.6 7 M6*25 BG 30 1.4 6.8 8 M8*30 BG 35 1.4 7.3 9 M8*30 组装线性滑轨安装步骤 上图为平行使用安装的标准范例,本范例中的安装平台具备下列特征: 1.固定平台(Base)具备两个安装线轨的基准面(Datum plane)。 2.移动平台(table)具备一个侧向定位的基准面以及迫紧螺丝。 3.主轨安装侧(Master side)与移动平台(table)迫紧螺丝为同侧位置。 3-2安装步骤: 步骤.1:在安装前必须清除机械安装面的毛边、污物及表面伤痕。

注意: 滑轨在正式安装前均涂有防锈油,安装前请用清洗油类将基准面洗净后再安装,通常将防锈油清除后,基准面较容易生锈,所以建议涂抹上黏度较低的主轴用润滑油。

直线度测量计算方法

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评定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常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是将误差曲线首尾相连,再通过曲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分别作两条平行于首尾相连的直线,两平行线间沿纵坐标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最小条件法,是将误差曲线的“高、高”(或“低、低”)两点相连,过低(高)点作一直线与之相平行,两平行线间沿纵标坐测量的数值,通过数据处理后,即为导轨的直线误差值。 最小条件法是仲裁性评定。两端点连线法不是仲裁性评定,只是在评定时简单方便,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但有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讨论这两种评定方法之间产生误差的极限值。 2误差曲线在首尾连线的同侧 测量某一型号液压滑台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得到直线度误差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误差曲线在其首尾连线的同侧。下面分别采用最小条件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值。 (1)最小条件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最小条件法,图1曲线的首尾分别是低点1和低点2(低点1与坐标原点重合),用直a1a1线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最高点3作a1a1直线的平行线a2a2。

在a1a1和a2a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

δ最小法。 (2)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线度误差 根据两端点连线法,图1曲线的首尾也分别是曲线的两端点1和2,如图3所示。将曲线端点1和端点2,用直线b1b1相连,再通过高点作b1b1的平行线b2b2。在b1b1和b2b2两平行线包容的区域,沿y轴测量的数值,经数据处理,即为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δ两端点。 (3)求解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极限 由于是对同一导轨误差曲线求解直线度误差,图2中的“低点1”、“低点2”和“高点3”分别对应图3中的“端点1”、“端点2”和“高点3”,即直线 a1a1与直线b1b1重合,直线a2a2与直线b2b2重合,因此两种评定方法产生的误差值为零

油缸装配工艺规范

xxxxx有限公司 工艺规范 编号:xxxxxx 名称:液压油缸装配工艺规范(通用) 受控状态: 有效性: 持有部门: 日期:

一、准备 1、配套:按装配图上的“零件明细表”领取合格的零件成品、密封件标件等。未经检查合格的零配件不得进入装配。 2、清理: 检查并最终清除所有机加工零件、标准件上的飞边、毛刺、锈迹。清除时,零件不能有损伤,同时复查各零件外观是否合格; 3、清洁: A:用压缩空气吹净工作台及待装配零件各部位的异物,并用毛巾擦拭干净。要注意清除缸筒、沟槽、以及油口的铁屑、焊渣等细小异物; B:清洗后要用压缩空气将零件吹干; D:所有待装配的零件清理、清洁后都要放置在装配点的干净工位器具上; E:清理、清洗所有装配工具、工装。 4、零件检验 装配钳工做好自检工作,再向检验员提请检查。装配检验员必须按上述要求进行巡检和完工检查。 二、组装 1、组装活塞杆: A:活塞杆小端为卡键式:将活塞杆小端装上O型圈,然后装配活塞组件,再按图纸要求装轴用卡键、卡键帽、轴用挡圈及其它零件。整体焊接式活塞 杆,须先装导向套组件,再装活塞组件。 B:活塞杆小端为螺纹式:将活塞组件旋入活塞杆上拧紧到位,注意不能损伤O 形圈,然后装锁紧螺母压紧(装配前清除紧定螺钉孔的油脂),装钢球、紧定螺钉(装配前涂紧固胶)。整体焊接式活塞杆,须先装导向套组件,再装活塞组件。C:活塞杆杆端为叉头时,最后装叉头。 2、缸体组装: A:缸体为卡键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导向套、孔用卡键、挡环、轴用挡圈及其它零件(注意装配导向套时若O型圈过油口,必须用堵塞堵住油口以免损坏密封件)。 B:缸体为法兰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导向套、弹

组装检验标准

称(配)片工序 1.本标准规定了称(配)片工序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 2.检验工具:电子天平(量程500g,最小分度值0.5g) 3.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 3.1操作手法:员工在极板包装箱里取出极板后,首先敲掉极板上的浮粉和铅粒。 3.2选片:剔除极板中的不合格品后再进行称片。 3.2.1极板外观检查:极板不允许有严重脱粉、穿孔、断筋、变形、飞皮毛刺、严重凹凸不平、极板弯曲、花板、环状裂纹。极板不允许有大的铅膏脱落、极耳下部铅膏松动严重、边框断裂 3.2.2正负极板颜色均匀一致。正极板为棕褐色,负极板为青灰色或浅灰色. 3.3标识标签:称片时先在标签上写好公司所规定的极板(群)重量,日期和员工工号,字迹要求清楚工整。正极板用白色标签纸,负极板用黄色标签纸。 3.4极板(群)装箱:把合格的极板(群)板耳朝上,每组板耳交错放在干净相对应的周转箱里(正板极群用红色箱子,负板极群用其黑色箱子),每箱应有(3.3)标签纸。相同型号、重量的周转箱中的极群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3.5 码放:将称好的极板群箱整齐码放,同规格同重量的极板摆放在一起,不同规格不同重量的塑料箱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码放层数不得高于6层。禁止歪斜,禁止极板互相挤压。4.极配组称重时允许的重量偏差中心值:±1g 5.检验方法 5.1全部目视检查 5.2单格极板片数、装箱极板片数目视检验;极群重量按3%的比例用电子天平检验。

6.检验规则 6.1 以上项目操作工人均要进行自检,自检率100%,合格率100% 6.2 抽检工作由质检员进行,抽检合格率100%,抽检不合格由操作工人返工。一次抽检不合格,第2次加倍抽样检验,还是不合格,整批次极群返工。 包片工序 1.本标准规定了包片工序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 2.检验工具:电子天平(量程1000g,最小分度值1g) 3.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 3.1 工前准备:员工在操作前所用材料和工具的摆放应符合(.....)规定。 3.2 操作手法:员工在包片过程中应保持隔板的整洁度。包正极板时要敲板,去除极板上的浮粉与铅粒。 3.3 选片:在包片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不合格品极板,及时替换上相同型号同重量,相同厂家同批次的合格极板。挑出隔板中的不合格品.

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一、直经度的定义 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种形状公差。由形状(理想包容形状)、大小(公差值)、方向、位置四个要素组成。用于限制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形状偏差,限制空间直线在某一方向上的形状偏差,限制空间直线在任一方向上的形状偏差。 几何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形状、方向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形状、方向和相互位置的差异。在形状上的差异称形状误差,在方向上的差异称方向误差,在相互位置上的差异称位置误差。直线度在几何公差中是最基础的部分,按检测关系分直线度属于被测要素中的单一要素——指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二、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很多。工件较小时,常以刀口尺、检验平尺作为模拟理想直线,用光隙法或间隙法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直线度误差。当工件较大时,则常按国标规定的测量坐标值原则进行测量,取得必要的一组数据,经作图法或计算法得到直线度误差,还有种高效的测量方法就是直接利用太友科技的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来测量,无需人工读数、作图、分析,采集仪会自动读数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旦测量结果不合格还会自动产生报警功能。 测量直线度误差常用的仪器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感式水平仪、自准直仪以及数据采集分析仪等。这类仪器的特点是:测定微小角度的变化,换算为线值误差。本实验用合象水平仪和数据采集分析仪来进行直线度测量。 1、利用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法 1)合象水平仪的介绍 合象水平仪采用光学放大,并以对称棱镜使双象重合来提高读数精度,利用杠杆和微动螺杆传动机构来提高测量精度和增大测量范围。将合象水平仪置于被测工件表面上,当被测两点相对水平线不等高时,将引起两气泡象不重合,转动度盘,使两气泡重合,度盘转过格数代表被测两点相对水平线的高度差,见图2-3。

装配检验标准

1.0目的 规范整机及零部件装配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 2.0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整机及零部件装配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 3.0引用标准 4.0检验标准 4.1基本规范 4.1.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4.1.2 装配的零件必须是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检验员; 4.1.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不得直接摆放地面; 4.1.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4.1.5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4.2覆盖件装配要求 4.2.1 所有覆盖件在装配前需进行检查,保证其干净、无灰尘,无磕碰、变形、掉漆、喷涂缺陷现象,焊接部位不得有焊接缺陷,如有必须修复后方可使用,如无法现场修复的,则退回上工序或供应商处; 4.2.2装配时,应避免敲击、踩踏,装配过程中不允许造成变形、掉漆; 4.2.3装配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覆盖件不允许有多余的孔洞; 4.2.4两零件对接或搭接时,边缘应该对齐平整,错位量h≤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 4.2.5所贴胶条必须与零件边缘平齐; 4.2.6两零件贴合处间隙≤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

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 4.2.7 UV灯箱各结合处间隙≤0.1mm,不允许透光; 4.2.8装配中需要切割时,切口必须平整,毛边必须打磨、不割手; 4.3 轴承装配要求 4.3.1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 4.3.2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标识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有油嘴的按方便加油的方式装配; 4.3.3轴承装配时应使用专用压具,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法装配,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 4.3.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4.3.5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4.3.6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4.3.7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4.4链轮链条的装配 4.4.1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4.2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1‰; 4.4.3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 4.4.4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2%调整; 4.4.5链条接头处拆接面朝外,方便拆接。 4.5电机、减速器的装配 4.5.1检查电机型号是否正确,减速机型号是否正确;

线性滑轨选择

直线滑轨的选型 发布日期:2011-9-23 浏览次数:2272 直线滑轨选型步骤和参数考量: 1.确定轨宽。 轨宽指滑轨的宽度。轨宽是决定其负载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四排滚珠(也有部分两排珠的)的方轨现货产品一般有15、20、25(23)、30(28)、35(34)、45、55(53)、65(63),某些品牌最大只生产到45规格,有些小厂家可能只到30。期货产品也有85、120等,但大部分厂家不生产。 扁轨(微型滑轨,基本是两排滚珠)规格有3、5、7、9、12、15,上述6个规格又各有一个宽型规格(滑轨宽度是标准型的2倍,其中15型滑轨的安装孔是2列),一共12种,但是有些厂家不能生产7以下的型号,具体请咨询该品牌供应商。 注:()中是实际轨宽。 2.确定轨长。 这个长度是轨的总长,不是行程。全长=有效行程+滑块间距(2个以上滑块)+滑块长度×滑块数量+两端的安全行程,如果增加了防护罩,需要加上两端防护罩的压缩长度。需要注意的是,事先问清楚该品牌该规格导轨整支的最大长度,超过这个长度是需要对接使用的。多数厂家整支长度最大是4000(微轨一般是1000),有些是3000,这和厂家的加工设备有关。需要对接并且用户想事先在机器上加工安装孔的情况下最好提供接口图纸。另一点请特别注意,导轨上的安装孔孔间距是固定的,用户在确定轨长时要注意位置,例:15的轨,长600。如果不告诉供应商需要的端部尺寸,一般到货的状态是10个安装孔,导轨两端面到各自最近的安装孔中心的距离是30、30,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尺寸。各品牌对端部尺寸的出货规定略有差异,多数是默认两端相等。还有一点,导轨的长度误差,一般品牌默认2000以下±1~2mm,2000~4000的±2~3mm,如果用户要求比较精确,最好在订购合同上注明误差值或提供图纸。这种情况供应商可能会收取附加加工费。 3.确定滑块类型和数量。 常用的滑块是两种:法兰型,方形。前者高度低一点,但是宽一点,安装孔是贯穿螺纹孔,后者高一点,窄一点,安装孔是螺纹盲孔。两者均有短型、标准型和加长型之分(有的品牌也称为中负荷、重负荷和超重负荷),主要的区别是滑块本体(金属部分)长度不同,当然安装孔的孔间距也可能不同,多数短型滑块只有2个安装孔。滑块的数量应由用户通过计算确定,在此只推荐一条:少到可以承载,多到可以安装。滑块类型和数量与滑轨宽度构成负载大小的三要素。 4.确定精度等级。 任何厂家的产品都会标注精度等级,有些厂家的标注比较科学,一般采用该等级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如普通级标N,精密级标P。有些厂家以1、2、3、4、5表示精度从高到低,也有反过来的,总之以把客户弄糊涂为原则。用户若质疑其精度,可以查阅样本。精度是个综合概念,一般由滑块基准侧面相对同侧滑轨侧面的行走直线误差、组合高度误差,滑轨侧面至滑块基准侧面宽度误差、成对高度误差以及成对宽度误差构成。对于多数产业机械,普通级(C)精度可以满

装配过程检规程

文件编号:XX-ZP-JY-01 现行版本: A/0 装配过程检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标准化: 批准: X X X X X X X 公司 质量管理部

编制说明 1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XX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打造精品制造,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为装配过程检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XX产品等常规产品的过程检验。 3 关键报检点说明: 3.1 装配前报检: 对于部分需要进行探伤、试压、试漏的产品,应在装配前进行检验确认,以避免可能造成的返工、返修。 装配前进行检验的项目有: a)探伤:由相应的焊接班组焊接完成进行报检; b)试漏:由相应的生产班组生产完成后进行报检,并配合检验人员进行试漏; c)管路试漏:由相应的生产班组在膜组组装完成后进行报检,并配合检验人员按照试漏方案的要求进行试漏; d)酸洗:由相应的生产班组在酸洗完成后进行报检。 3.2 装配过程报检: 除以上装配前的检验点外,在装配过程中设立以下四个强制报检点,以加强产品的过程控制,避免可能造成的返工、返修。 装配过程中四个强制报检点为: a)大件安装:所有的大件安装完成后进行报检; b)管路布局和安装:管路布局安装完成后进行报检; c)电气布局和安装:在电气布局和安装完成后报检; d)上车固定以及外罩安装:在所有装配工序完成后,试机前进行报检。 3.3以上报检点,须经相应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并进行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4、记录填写和保存 按照XX-ZL-2013-004《装配过程检验规范》要求执行。 5、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XXXXXXX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和后续的补充修订,自文件发布之日起执行。

双轴心导轨

深圳市恩科尔科技有限公司 Superiority of dual-shaft linear rail 降低二分之一的产品价格 减少三分之一的产品组装时间 降低四分之一的维修及替换费用. Price of products being reduced by one half Time for installation being reduced by one third cost for repair and replacement being reduced by one fourth 高精度High precision 重复精度:误差在三微米以内 速度:比现有的其它型号快五倍,速度每秒可达10米长及低噪音 直线度:正负十微米以内 可调式导轮预压:在不同负载下,通过调节预压使导轮和导轨之间的间隙达到“零” 平行式轴承导轮:在0-6米内提高了平行精度而不产生明显误差 Repetition error : within three microns Speed : it is five times that than other existing products up to ten meters per second and lower noise linearity : deviation within±ten miorons Adjustable roller pressure :adjusting the pressrure accordig to different load conditions to achieve “zero” gap Adjustbale roller support improves linearity of movement without causing any noticeble error in 6 meters 高可靠性High reliability 偏心螺母设计:调节简易,应不同的负载调校到最适合的间隙, The eccentrical roller-bearing support may be adjusted very simply and reliebly to “zero” gap under various loading conditions 防松设计:偏心螺母式,轴承导轮的固定螺母设计有防松功能 Prevention of uncontrollbale wobbling: eccentrical roller support 高防磨性High resistance to grinding 钢轴经过特别加硬处理,抗磨性极高 The surface of steel shaft is hardened to greatly improve resistance to wear due to grinding 设计独到Special design feature 产品设计坚固(铝材和高碳钢结合),可作支架或底板使用,大大减低设计及制作成本而达到最高效益 All products are so strongly built to serve not only the normal operation but also act,very cost-effectively, as trestle and chassis 价格大众化Low price 以低于滚珠导轨的价格而得到同等的精度及质量 The same quality of products but at lower price 专业化生产多种材质的直线轴 Speicial design in the production of various high quality linear shafts. 轴承钢,不锈钢,高碳钢 GCr15,SUS440,C45#

滚柱型线性滑轨型号

HIWIN直线导轨滑块系列型号 HGH15CA HGH20CA HGH25CA HGH30CA HGH35CA HGH45CA HGH55CA HGH65CA HGL15CA HGL25CA HGL30CA HGL35CA HGL45CA HGL55CA HGL25HA HGL30HA HGL35HA HGL45HA HGL55HA HGW15CA HGW20CA HGW25CA HGW30CA HGW35CA HGW45CA HGW55CA HGW65CA HGW15CC HGW20CC HGW25CC HGW30CC HGW35CC HGW45CC HGW55CC HGW65CC HGW15CB HGW20CB HGW25CB HGW30CB HGW35CB HGW45CB HGW55CB HGW65CB HGH20HA HGH25HA HGH30HA HGH35HA HGH45HA HGH55HA HGH65HA HGW20HC HGW25HC HGW30HC HGW35HC HGW45HC HGW55HC HGW65HC HGW20HA HGW25HA HGW30HA HGW35HA HGW45HA HGW55HA HGW65HA HGW20HB HGW25HB HGW30HB HGW35HB HGW45HB HGW55HB HGW65HB RG系列:滚柱型线性滑轨型号: RGH25CA RGH30CA RGH35CA RGH45CA RGH55CA RGH65CA RGW25CA RGW30CA RGW35CA RGW45CA RGW55CA RGW65CA RGW25CC RGW30CC RGW35CC RGW45CC RGW55CC RGW65CC RGW25CB RGW30CB RGW35CB RGW45CB RGW55CB RGW65CB RGH25HA RGH30HA RGH35HA RGH45HA RGH55HA RGH65HA

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

实训十机床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机床导轨直线度检测内容、原理、方法和步骤 2、掌握方框水平仪的使用方法 3、实训中测试数据的处理及误差曲线的绘制 二.实训设备 车床床身、方框水平仪、桥板 三.实训原理 直线度误差就是实际直线对其理想直线的变动量。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1.最小包容区域法;2.最小二乘法;3.两端连线法。其中最小包容区域法的评定结果小于或等于其它两种方法。 在下图中,以最小包容区域线L MZ作为评定基线求得直线度误差f MZ的方法,就是最小包容区域法。对给定平面或给定方向的直线度误差f MZ,其计算方法:f MZ=f=d max-d min 式中d max、d min——检测中最大、最小偏离值,d i在L MZ上方取正值,下方取负值。 机床导轨直线度检测方法很多,有平尺检测、水平仪检测、自准仪检测、钢丝和显微镜检测等。本次实训用水平仪检测。 水平仪的刻度值有0.02/1000—0.05/1000,0.02/1000表示将该水 平仪放在1m长的平尺表面上,将平尺一端垫起0.02mm高时,平尺便倾斜一个α角,此时水平仪的气泡便向高处正好移动一个刻度值(即移动了一格)。水平仪和平尺的关系见下图

水平仪测量升(落)差原理图 tgα=ΔH/L=0.02/1000=0.00002 由于水平仪的长度只有200mm,所以tgα=ΔH1/L=ΔH1/200 ΔH1=200× tgα=200×0.00002=0.004mm 可见水平仪右边的升(落)差ΔH1与所用的水平仪规格有关,此外在实际使用水平仪也不一定是移动一格,例如移动了两格,水平仪还是200mm规格,则升(落)差ΔH1为 tgα=0.02×2/1000=ΔH1/200 ΔH1=200×0.02×2/1000=0.008mm 水平仪读数的符号,习惯上规定:气泡移动的方向和水平仪移动方向相同时,读数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四.实训步骤 1、检测床身前,擦净导轨表面将床身安置在适当的基础上,并基本调平。调平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床身静态稳定性。 2、以200mm长等分机床导轨成若干段,将水平仪放置在导轨的左(右)端,作为检测工作的起点,记下此时水平仪气泡的位置,然后按导轨分段,首尾相接依次放置水平仪,记下水平仪每一段时气泡的位置,填入实训报告中。 3、作出实训报告。

组装成品检验规程

1.组装成品工具检验 1.1检验项目、检验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执行企业标准(详见表4.1全部条款) 附:企业标准表1

1.2检验执行要求 1)校对油压表:成品检验员每天早上上班后要用标准扭力扳手校对油压表并做好记录,要连续校对三次取平均值,确保油压表准确。确认准确后再测试。 2)检查频率:100%全检 3)检验记录:检验员应正确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各栏目,并在《成品交接标示卡》上面签名签字注明合格与不合格。 1.3不合格品的处置 成品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检验员要做好区分(放置不合格品专用挂架),由生产科安排人员返工,对返工品检验员要再复检,不良品数及复检结果要记录在成品检验报告中。严重不合格(同机种出现 5 %)、报废处置须由品保部、工程部审核定论,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成品部件检验 2.1检验项目:转速等(按客户订单要求) 2.2检验技术要求:按工程部提供的工艺卡等具体要求(符合客户订单要求) 2.3检验方法:参照表4.1 2.4检验频率:100%全检. 2.5检验记录:检验员应正确填写《成品检验报告》上面的各栏目,并在《成品交接标示卡》 上面签名签字注明合格与不合格. 2.6不合格处理: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检验员要做好区分(放置不合格品专用箱并做好不良原因标示),由生产科安排人员返工,对返工后的零件组检验员要再复检,不良品数

及复检结果要记录在成品检验报告中。 3.阶段型式检验 3.1检验项目、检验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执行企业标准(详见表 4.1、表4.2共同内容) 3.2抽样规定 以每个机种工具生产完成达到100支时,抽检1支,型式检验中如有不合格项目出现,允许调整抽样件后对不合格项目复检,复检后仍有不合格,则判该批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由检验员反映给生产科,生产科针对该不符合项做全检(有资格么?)。生产科全检后的合格品经检验员复查合格后方可流入下到工序,不合格品生产科进行返工。 3.3检验记录 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正确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各栏目。在签署检验结论后,交品保科长、厂长审核. 3.4不合格的处理 对于型式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生产科根据品保科的处理意见安排人员返工。全面返工后, 品保科应按本规程复查,复查结果应记录在《型式检验报告》中。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出厂检验 4.1检验项目 1)工具外观性能质量(按1.1条款执行) 2)查对工具上的贴标位置、大小,是否符合《包装明细》、《工具制造指令单》及订单

轨道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轨道直线度误差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2、掌握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3、了解其他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或测量平板一对角线的直线度误差。 三、水平仪的结构、工作原理: 1、水平仪的结构 框式水平仪一般是制成矩形框架,它们互相垂直平行,下方框边的上面装有一个水准器(密封的玻璃容器),本实验用i=0.01mm/l000mm水平仪。 2、测量工作原理: 以自然水平面为测量基准。用节距法(又称跨距法)对被测直线进行逐段测量,得到各段的读数然后经过数据处理,就可以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误差值。 四、测量时注意事项 1、使用水平仪要尽量避免人的体温对它的影响。 2、测好一段.应推动板桥向后一测量段滑进,等气泡完全静止下来再读数。水平仪置于板桥上是作为一整体使用,测量过程中二者之间尽量不要发生相对移动。 3、作图力求准确,比例恰当,图面清晰。

五、实验步骤 1.将水平仪、桥板擦干净,将被测面去毛刺并擦净。 2.初步调平被测表面(导轨、平尺、平板、工作台)。 3.用节距法测量。桥板节距由被测长度L划分成若干等分段确定,跨距一般为100~250mm。将水平仪置于桥板上,从一端开始,逐段测量,做到相邻两段首尾相接。为使所作误差曲线图为实际形状误差的一致性,我们从左向右逐段进行测量。第一段的起点称为原点,第一段的末点是第1点,测得的读数表示该段末点相对起点的升降,将水平仪读数记于实验报告相应栏目中,然后将桥板连同水平仪滑移至第二段,使第一段末点与第二段的起点相衔接,就可测得第二点的读数。依此类推,直至测量完毕。 4.对测得值进行数据处理,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f_。 用分度值: i =0.01 mm/m的合象水平仪检测长导轨的直线度,桥板跨距为130mm.测量数据列于下表: 六、数据处理

船体装配工艺规范

船体装配工艺规范 前言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船体建造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和工艺流程。 本规范适用于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储油船的船体钢结构的建造,其它船舶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SWS60-001.2-2003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零件 单个的钢板或型材。如:肋板、纵骨等。 3.2部件 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装焊成的组合件。如:带扶强材的肋板、带扶强材的平面舱壁。 3.3分段 整个船体结构为了制造方便而分解成的若干个平面或立体的块。而这些块又能组成一个完整的船体,这些块就叫分段。 3.4总段 将几个相邻分段组成一个较大的块,该较大块称总段。如:上层建筑总段。 3.5小组立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组成的部件的生产过程。如:拼T型材、肋板上装扶强材和开孔加强筋等。 3.6中组立 将部件和部件加零件组成一个较大组合件的生产过程。如:拼装成油柜等。 3.7大组立 将零件和部件组成分段的生产过程。 3.8总组 将几个相邻分段组成一个总段的生产过程。

3.9搭载 在船坞内将分段和总段组成完整一艘船体的生产过程。 4 施工前准备 4.1图纸资料: 施工前有关图纸,零件明细表,焊接工艺和完工测量表等。 4.2材料: 施工前查对零件的材质牌号,钢板厚度,型材尺寸等应与图纸相符合。4.3工具: 钢卷尺、线锤、水平橡皮管、油泵、花兰螺丝、铁楔、各种“马”、激光经纬仪、锤、氧乙炔割炬、电焊龙头、电焊面罩、角尺、角度尺。 5 人员 装配工上岗前应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并且考试合格。能明了图纸内容和意图,能明了下料切割后零部件上所表达的文字、符号的内容含义。熟悉有关的工艺和技术文件并能按要求施工。 6 工艺要求 6.1小组立 6.1.1 小组立工艺流程: 6.1.2 小组立作业标准: 对合线 构件对划线(理论线或对合线偏移)<1.5mm~2.0mm 平整度<4mm~6mm 小零件对大零件垂直度<2 mm 标准极限

装配及检验规范(修订版)

装配及检验规范 1.0目的 规范整机及零部件装配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 2.0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整机及零部件装配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 3.1基本规范 3.1.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3.1.2 装配的零件必须是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检验员; 3.1.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不得直接摆放地面; 3.1.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3.1.5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3.2覆盖件的装配 3.2.1 所有覆盖件在装配前需进行检查,保证其干净、无灰尘,无磕碰、变形、掉漆、喷涂缺陷现象,焊接部位不得有焊接缺陷,如有必须修复后方可使用,如无法现场修复的,则退回上工序或供应商处; 3.2.2装配时,应避免敲击、踩踏,装配过程中不允许造成变形、掉漆; 3.2.3装配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覆盖件不允许有多余的孔洞; 3.2.4两零件对接或搭接时,边缘应该对齐平整,错位量h≤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 3.2.5两零件贴合处间隙≤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0.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 3.2.6装配中需要切割时,切口必须平整,毛边必须打磨、不割手; 3.3 轴承的装配 3.3.1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 3.3.2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标识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有油嘴的按方便加油的方式装配; 3.3.3轴承装配时应使用专用压具,原则上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法装配,如因现场条件制约用手键敲打,则中间垫以铜棒或其它不损坏装配件表面物体。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

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

实验二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及数据处理。 2、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用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机床、仪器导轨或其他窄而长的平面,为了控制其直线度误差,常在给定平面(垂直平面、水平平面)内进行检测。常驻用的计量器具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自准直仪等到。使用这类器具的共同特点是测定微小角度的变化。由于被测表面存在着直线度误差,计量器具置于不同的被测部位上,其倾斜度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节距(相邻两测点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变化的微小倾角与被测相邻两点的高低差就有确切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逐个节距的测量,得出变化的角度,用作图或计算,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值。由于合象水平仪的测量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大(±10mm/m)、测量效率高、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优点,故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合象水平仪的结构如图1a、d所示,它由底板1和壳体4组成外壳,其内部则由杠杆2、水准器8、两个棱镜7、测量系统9、10、11以及放大镜6所组成。 使用时将合象水平仪放于桥板(图2)上相对不动,再将桥板放于被测表面上。如果被测表面无直线度误差,并与自然水平基准平行,此时水准器的气泡边逐通过合象棱镜7所产生的影象,在放大镜6中观察将出现如图1b所示的情况。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被测表面安放位置不理想和被测表面不宜,导致气泡移动,其视场情况将如图1c所示。此时可转动测微螺杆10,使水准器转动一角度,从而使气泡返回棱镜组7的中间位置,则图1c中的两影象的错移量*消失而恢复成一个光滑的半圆头(图1b)。测微螺杆移动量s导致水准器的转角a(图1d)与被测表面相邻两点的高低差h有确切的对应关系,即 h=0.01La(μm) 式中0.01——合象水平仪的分度值(mm/m); L——桥板节距(mm); α——角度读数值(用格数来计数)。 α值,为了阐述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后面将用实例加以叙述。 如此逐点测量,就可得到相应的 i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