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讯实习报告

无线通讯实习报告
无线通讯实习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控交换、数字通信的发展,近些年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能得以迅猛发展,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全球移动用户超过 1亿,预计到本世纪末用户数将达到2亿。无线通信的发展潜力大于有线通信的发展,它不仅仅提供普通的电话业务功能,并能提供或即将提供丰富的多种业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GSM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等主要特点。

由于GSM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语音编码技术,使系统具有高频谱效率。而且GSM每个信道传输带宽增加,使GSM系统的容量效率(每兆赫每小区的信道数)比TACS系统高3~5倍。GSM的话音质量总是达到相同的水平而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同时GSM标准所提供的开放性接口,不仅限于空中接口,而且报刊网络直接以及网络中个设备实体之间,并且通过鉴权、加密和TMSI号码的使用,达到安全的目的。鉴权用来验证用户的入网权利,同时GSM与其他网络的互连通常利用现有的接口,如ISUP或TUP等。基于GSM的主要技术特点,因此对于GSM网络的研究还是十分复杂的。

第一章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自己专业知识的要求进行各方面的练习。首先是进行测绘工作的实习,主要工作是进行温控仪的测绘,并且绘制成protel图形,完善这方面的练习。而后是通过接触ZXG10 中兴仪器了解一些基本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老师上课的讲解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并且通过上机实验来加强动手能力,进一步可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本次实习可以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同时能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自己迅速运用自己的知识来适应社会,跟上IT前进的快速步伐。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自己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实习是大学毕业生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一方面可以尽快帮助学生与社会工作人员之间的角色切换,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岗;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将理论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做一名合格的IT工作者。

本次实习是结合学生大学所学专业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后进行的。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在网络和通信实习基地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建立网络、信息系统集成概念,并为后继课教学及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1.2 实习具体事项

实习对象: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通信专业本科生

实习地点:南昌大学中兴通信实验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

实习日期:2009年12月21日~2010年1月15日

1.3 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CK-300M系列高精度微电脑温控控制仪硬件系统进行剖析,培养系统电路的分析设计能力。通过测绘,绘出温控仪内部的连接电路,同时应用protel软件,绘出测绘所画草图。

2.对电信领域的移动通信设备(GSM、CDMA)、程控交换设备、光通信设备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大型通信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能力,为今后设计、开发此类产品奠定基础。

第二章 ZXG10 BSC系统结构原理

2.1 ZXG10 BSC的简介

2.1.1 BSC在GSM网络中的角色

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和管理部分,负责完成无线网络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及无线基站的监视管理,控制移动台与BTS无线连接的建立、接续和拆除等管理,控制完成移动台的定位、切换及寻呼,是个很强的业务控制点。

2.1.2 BSC在GSM网络中的位置(如图2-1-1)

MS

图2-1-1 BSC在GSM网络中的位置图

2.1.3 技术特点

ZXG10-BSC(V2)是中兴通讯自行研制开发的多模块大容量的基站控制器,充分利用中兴通讯已有的高科技优势,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起点高: ZXG10-BSC(V2)以中兴通讯已开发的ZXG10-BSC(V1)

技术为起点,采用GSM Phase II+标准。

2.业务功能强: ZXG10-BSC(V2)支持GSM Phase II+标准的大部分

业务,同时支持GPRS数据业务。

3.标准的A接口: ZXG10-BSC(V2)采用32K×32K交换矩阵,提供全开

放的A接口,保证与不同厂家设备的对接互连。

4.容量大、处理能力强: ZXG10-BSC(V2)每个RMM模块最大支持160个站点,

240个TRX,处理能力强,可以降低系统的组网复杂

性、改善网络质量、节省机房投资。

5.模块化设计、扩容方便: ZXG10-BSC(V2)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网络

扩容十分方便,不需要增加BSC,只需要通过模块

叠加就可以实现平滑扩容。

6.独有的分布式结构、节约传输:ZXG10-BSC(V2)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结构设计,节

约传输,TC单元可以置于BSC的近端,也可以通

过子复用设备置于BSC的远端。

7.丰富的切换算法: ZXG10-BSC(V2)支持多种切换方式,同步切换、

异步切换和伪同步切换等。

8.组网方式灵活: ZXG10-BSC(V2)支持Abis接口的星形、链形和树

形连接,同时支持E1、卫星、微波和光纤等传输

设备。

9.集成度高、功耗低: ZXG10-BSC(V2)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少,节省机

房投资。

ZXG10-BSC(V2)总体功耗小,可以充分降低运营

商在配套电源和空调上的投资。

10.可靠性高: ZXG10-BSC(V2)采用热备份配置,提高了系统的

可靠性。

11.支持传输网管功能: ZXG10-BSC(V2)支持传输网管功能,从而解决了

GSM边际网中传输设备的网管问题。

2.2 ZXG10-BSC的介绍

2.2.1 BSC硬件原理图

Gb Interface Unit

System Control Unit

图2-2-1 BSC硬件原理图

2.2.2 BSC机框概述

在ZXG10-BSC(V2)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了7种不同的功能机框。通过7种机框的不同组合,可以实现BSC的系统功能.

1.控制层机框BCTL: BCTL-SCU机框承载系统控制单元(SCU),是

系统核心软件的放置处,完成系统控制功能。

BCTL-RMU无线资源管理单元(RMU),完成无

线资源管理功能。

2.网交换层机框BNET:承载网络交换单元(NSU),完成32K×32K的

两比特电路交换网和时钟的功能。

3.A接口及码型变换器机框BATC:承载A接口单元AIU、码型变换和速率适配元

TCU, 完成A接口、码型变换和速率适配功能。

4.基站接口单元机框BBIU: 承载Abis接口单元BIU,完成Abis接口功能。

5.子复用接口单元机框BSMU:承载近端子复用(NSMU)或远端子复用两种单

元(FSMU)。

6.分组控制单元机框BPCU:承载分组控制单元(PCU),完成GPRS 业务的

处理功能。

7.Gb接口单元机框BGIU:承载Gb接口单元(GIU),实现Gb接口功能。

2.2.3 控制层机框BCTL配置

1. BCTL-RMU机框中可装配的单板:

图2-2-2 BCTL-RMU机框满配置图

2. BCTL-SCU机框中可装配的单板:

图2-2-3 BCTL-SCU机框满配置图

3. 功能原理:

BCTL层的外部通信接口有2MHW线、RS485异步串行总线以及以太网接口。

图2-2-4 BCTL框原理图

主备MP通过SMEM板相互交换数据。主备两块MP各自通过背板上独立的AT总线与COMM板和MON、PEPD、PCOM板相连。COMM板负责处理HDLC,LapD(RMU)或MTP2(SCU)数据链路。 MON板通过485总线监视电源、时钟等板并将这些单板的状态通过AT总线告知MP。PEPD通过外接的传感器接口(如烟雾等)监视机房的情况,并将结果告知MP。MP 通过以太网与OMCR相连,接收OMCR的配置数据并将各种告警告知OMCR。

SMEM、MON、PEPD、PCOM单板都可带电插拔。

MP不可带电插拔,插拔MP前先将MP面板上电源开关置于OFF 状态。

2.2.4 网交换层机框BNET配置

BNET机框可装配的单板:

图2-2-5 BNET框满配置图

2.2.5 A接口及码型交换机机框BATC

BATC机框可装配的单板:

图2-2-6 BATC机框满配置图

2.2.6 Abis接口机框BBIU

BBIU机框可装配的单板:

图2-2-7 BBIU机框满配置图

2.2.7 子复用接口机框BSMU

NSMU 机框中单板配置:

图2-2-8 SMU机框满配置图

2.2.8 分组控制单元机框BPCU

BPCU机框中单板配置:

图2-2-9 BPCU机框满配置图

2.2.9 Gb接口机框BGIU

图2-2-10 BGIU机框满配置图

2.3 ZXG10-BSC系统配置

1.双模块BSC(SCM和RMM模块各一个)

图2-3-1 双模块BSC机柜组成图

2.三模块BSC

图2-3-2 三模块BSC机柜组成图

3.四模块BSC

图2-3-3 四模块BSC机柜组成图

第三章ZXG10 BTS

3.1 ZXG10 BTS的简介

3.1.1 BTS在GSM网络中的角色

BTS是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设备,

它由基站控制器BSC控制,服务于蜂窝小区中某一小区或多个小区,作为该小区内的无线收发信台,通过空中接口实现BSS与MS移动用户之间的无线传输和相关控制,同时它配合BSC共同实现GSM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

ZXG10-BTS(V1A)是一种室内型的宏基站,容量大,覆盖广,可靠性高,同时在性能价格比上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是中兴通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基站设备,主要运用于业务量密集的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业务密集地区,如繁华商业区、机场等。ZXG10-BTS (V1A)以国外新一代的GSM技术为起点,采用GSM Phase II标准,可顺利升级到Phase II+,ZXG10-BTS(V1A)实现了GSM规范要求的绝大部分功能,同时支持GPRS数据业务ZXG10-BTS(V1A)在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位置如图3-1-1所示。

图3-1-1 BTS在GSM移动通信网的位置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交换子系统M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交换子系统是整个GSM系统的控制和交换中心,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鉴权中心AUC和短消息中心SMC等功能实体。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BSC是基站子系统的控制中心,BTS 是无线收发信设备。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是为了支持GPRS 功能引入的两种设备。

3.1.2 硬件总体结构

ZXG10-BTS(V1A)在硬件功能上主要由公共模块(PUB模块),基站收发信模块(TRX

模块)和基站辅助设备模块(AUX模块)三大部分组成。

图3-1-2 系统硬件总体原理图

3.2 ZXG10-BTS硬件构成

3.2.1 公共模块部分

公共模块PUB主要包括基站接口设备单元BIE/增强型基站接口设备单元EBIE,主时钟单元CKU,基站操作维护单元OMU,外部告警采集单元EAM和信号分配单元SDU。

PUB模块位于ZXG10-BTS(V1A)机架公共框部分,机架的最上一层,负责对BTS各单元的操作维护和控制,提供同步时钟和告警控制等功能。

为了提高产品可靠性,对于BIE/EBIE,CKU和OMU单元都采用了双备份。

3.2.2 收发信单元TRU

收发信单元属于TRX模块,主要包括基带处理单元BBP,载频接口CUI,接收预处理器RPP,发信机TX,接收机RX/DRX,频率合成器RFS。

TRU前面板的时钟可以采用前面板的13M模拟信号的时钟输入,也可采用后背板的13M的差分时钟。SDU板向TRU提供以下时钟信号:RF参考时钟,OBCLK,FCLK,CLK4M,CLK8M,FN。

3.2.3 功放单元(PA)

功放单元是将TX单元输出的经过调制的射频信号放大到要求的功率,送往天馈。根据实际需要,ZXG10-BTS(V1A)支持两种功放配置:40W和80W。通常情况下,一个TRU 配置一个PA,PA的输出功率为40W。

由TX激励送入的RF激励信号首先经PAD衰减网络后,经过两级放大电路至所需的功率输出。PAD电路用于改善PA的输入驻波和调整放大器增益。端接负载的环形器构成隔离器,保护PA不受输出负载变化的影响。定向耦合器用于耦合RF信号,提供给检测电路,检测电路把耦合出来的RF信号转换成为直流电平送入DPAC单板上的A/D变换电路中,以监测功放的工作状态。

功放在整个RF单元的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且要求连续工作在大功率状态,这就要求功放具有完善的保护措施和电磁屏蔽措施。过流、过压保护通过检测放大器工作电流和电压,当超过额定值时首先关断电源,并将告警信息通过CUI单元上报OMU;过温检测告警分两级,通过检测末级功放管的散热器或管壳温度,当超过额定值(Temp1,Temp2)时,将告警信息通过CUI单元上报OMU。若告警门限是Temp1,OMU可以发出控制信号降低功率等级使温度下降而不影响功放的正常工作,若告警门限是Temp2,OMU发出控制信号关闭电源。VSWR告警通过检测电路检测环行器两端的前向/后向功率,计算功放的VSWR,当VSWR超过某一限定值时,将告警信号通过CUI单元上报OMU;VSWR检测电路同时将前向功率检波信号表征的功率电平PWR-Levl发往CUI,用于闭环功率控制。功率告警PWR-AL 表示输出信号功率过低

3.2.4 天馈系统

天馈单元ATE属于TRX模块,天馈单元的功能是将天线接收到的微弱射频信号经滤波放大,然后经分配器分到各接收机处理;同时将各发信机输出的射频强信号合路滤波送到天线发送出去。

基站采用空间分集技术以对抗信道的多径效应。射频上的实现是采用两副天线接收,两个相同的接收机分别处理。另外,为了减少一副天线及一根射频电缆,采用了双工器,使收发共用一副天线。

本天馈单元包括天线、馈线、双工器、合路器、接收前端和避雷器,并具有驻波检测告警和过流检测告警功能。

3.2.5 基站辅助设备模块

1.电源模块(PWR)

在ZXG10-BTS(V1A)中,PWR主要用来为其它各模块单板提供相应的电源。它由三部分组成:公共模块的PSA电源单板、基站收发信模块的PSB电源单板和集成在PA中的PAC电源单板。其中PSA电源单板处于BTS机架最上层公共框的两侧,提供热备份,并为OMU,EAM,CKU,SDU和BIE等单元供电;PSB电源单板在BTS机架中有三个,每层收发信框有一个PSB电源,为两个TRU单元同时供电;PAC电源部分集成在PA单元中,为PA单

元提供电源。

2.风扇控制单元FCU

风扇控制单元FCU通过选用有告警输出的风扇,将多路风机告警信号合成为一路告警输出,向系统提供风扇告警信号。同时,为了测量BTS机箱内部的温度,在风扇控制单元上,加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风机盘内部空气的温度。该温度可以用来衡量机箱内部的温度。

3.3 ZXG10-BTS硬件配置

3.3.1 BTS机柜

ZXG10-BTS(V1A)是一种室内型的宏基站,主机采用机柜式模块化结构。机柜采用钣金件,机柜主体由左右侧板、顶框和底框焊接而成,左右侧板焊接了四个立柱,机柜有前门和后门。前门采用单开门方式,便于对模块进行配置安装,后门采用可拆卸式安装形式,便于整机走线、电缆连接和整机调试。机柜侧板开有走线孔,以便机柜间走线。

ZXG10-BTS(V1A)机柜尺寸符合国家标准系列,外形尺寸为:H×W×D=1600mm×660mm ×500mm。

机柜内分为四层,采用插箱结构,每层一个插箱。在机柜中,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层。第一、二、三层插箱为收发模块插箱,收发模块插箱配置的模块有收发信模块(TRU),功率放大器(PA),合路器(HYCOM),分路器(MUL),和电源模块(PSB)等。80W功放配置时,还有功率扩展单元模块(PEU);收发信模块由帧单元接口FUI,帧单元控制器FUC,信道处理器CHP,载频接口CUI和收发信机TRX组成。第四层为公共模块插箱,公共模块插箱配置的模块包括基站接口设备(BIE/EBIE),基站操作维护单元(OMU),主频主时钟单元(CKU),外部告警采集模块(EAM),信号分配板(SDU)等数字模块和电源模块(PSA)。

机柜内还包括2个风扇插箱和2个走线盒。设备的各种外部电缆如天线电缆、传输电缆、主电源电缆等连接于机柜顶部的转接板上。前面板引出线,经机柜边框走线架引到机柜顶部的转接板上。

3.3.2 站点数和站点类型

无线蜂窝移动网中,根据频率资源和小区规划,划分为若干个小区(Cell),一个蜂房系统,它的各个小区相互毗邻,其形式如图3-3-1所示。

图3-3-1 蜂房小区示意图

每个蜂窝小区都由若干个无线信道覆盖。如果采用全向型发射天线,差不多在每个Cell的中心位置设立一个基站(如图中A)。如果采用定向扇型天线,则在三个Cell的交叉点上设立基站机架(如图中B),这样一个基站覆盖相邻的三个Cell,实际上它至少包含有三个TRX,通常将这种网络中的基站机架称为站点(SITE)。对于全向天线的基站站点,它只覆盖一个Cell;对于定向天线的基站站点,它覆盖三个Cell。

站点类型分为:O型站和S型站。O型站点是指全向性小区。即一个站点所有载频都服务于这个O型小区。S型站点是指扇区性小区,一般常用3扇区站点,即每个站点有3个扇区。

3.3.3 基站配置原则

1. 机架的配置

两种机架类型:-48V和+24V配置的机架。这两种机架的外观是完全相同。

2. 公共框的配置

公共框的配置见表3-3-1。

表3-3-1 公共框配置表

3. 载频框的配置

载频框的配置见表3-3-2。

表3-3-2 载频框配置表

对于载频框,当要求提供40W输出功率时,TRU模块和PA模块是一一对应的,必须同时配置或者不配置,一个载频框最大可配置2个收发信单元(TRU);当要求提供80W输出功率时,一个TRU模块和2个PA模块对应,左边一个TRU位置配置成PEU,每层载频框只能配置一个收发信单元(TRU),因此当80W满配置时,每个机架只能配置3个收发信单元(TRU)。TRU数量的具体配置依据配置站型的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决定。

4. 合路器和分路器配置原则

ZXG10-BTS(V1A)的合路器有两种:2合1合路器(GSM 900与GSM 1800/1900)和4合1合路器(GSM 900与GSM 1800)。

ZXG10-BTS(V1A)的分路器有两种:1分6分路器模块(GSM 900与GSM 1800/1900)和分路器扩展模块(GSM 900,GSM 1800与GSM 1900),一个分路器扩展模块,可以增加4个端口。

5. 天线的配置

每个站点可以配置成一个全向小区,也可以是多个定向小区。基站的天线按其场强覆盖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全向天线能提供全方位覆盖,节省了建站的费用。但全向天线增益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差。

第四章 GSM系统及硬件连接

4.1 GSM通信系统的组成

GSM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如图4-1-1所示)。

PSTN

MS

其他

PLMN

图4-1-1 GSM通信系统的组成

1. 交换子系统MSS:完成信息交换、用户信息管理、呼叫接续、号码管理等功能。

2. 基站子系统BSS: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

设备,完成信道的分配、用户的接入和寻呼、信息的传送等功

能。

3. 移动台MS:是GSM系统的移动用户设备,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和客户

识别卡(SIM卡)。移动终端就是“手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

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

4. OMC: 操作维护子系统。

4.2 GSM接口

1. A接口: BSC和MSC之间的接口,具体地说,A接口是TC与MSC之间的接口。

2. Abis接口: BSC和BTS之间的接口,BSC 通过Abis接口与BTS进行互连,两

侧配置基站接口设备。Abis接口是BSS的内部自定义接口,其采用

E1接口,采用75欧的同轴线或120欧双绞线两种方式进行连接

3. Gb接口: BSC与SGSN之间的接口,BSC通过Gb接口(帧中继)和SGSN相连。

4. Qx接口: BSC和后台操作维护中心OMC之间的接口称为Qx接口,该接口提供

操作维护指令的输入与系统维护信息的输出。

5. Um接口:是空中接口,是MS与BTS之间的通信接口。首先,它实现了各种制造

商的移动台与不同运营者的网络间的兼容性,从而实现了移动台的漫

游。其次,它的制定解决了蜂窝系统的频谱效率,采用了一些抗干扰

技术和降低干扰的措施。Um接口实现了MS到GSM系统固定部分的物理

连接,即无线链路,同时它负责传递了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

接续管理等信息。

4.3 GSM无线信道

1. 信道分配

工作频段:目前,GSM通信系统可以采用900MHz、扩展900MHz和1800MHz

频段,有些国家也采用1900MHz频段。

频道间隔:所有频段相邻两频道的间隔都为200kHz。

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

900MHz频段,频道序号为1~124,共124个频点。

扩展900MHz频段,频道序号为0~124和975~1023,共174个频

点。1800MHz频段,频道序号为512~885,共374个频点。

1900MHz频段,频道序号为512~811,共300个频点。

双工收发间隔:900MHz频段,双工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

扩展900MHz频段,双工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

1800MHz频段,双工收发频率间隔为95MHz。

900MHz频段,双工收发频率间隔为80MHz。

2. 频率复用

目前,GSM网络的覆盖方式采用小区制,即蜂窝系统,它把整个GSM网络服务区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在蜂窝系统中,主要通过频率复用来增大系统的容量,即小区之间在间隔足够远的情况下(干扰信号不至于影响有用信号的接收),可使用相同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把可用的N个频道分成F组,依次把F组频道分配给相邻小区使用。其中每个小区的频道数约为N/F个,如果采用全向型天线,通常在每个小区的中心位置设立一个基站,称为O型站点;如果采用定向扇型天线,则通常在三个小区的交叉点上设立一个基站,称为S型站点,该站点覆盖相邻的三个小区。

第五章 GSM系统配置管理

5.1 BSC功能机框类型

在ZXG10-BSC(V2)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了7种不同的功能机框。通过7种机框的不同组合,可以实现BSC的系统功能.

1. 控制层机框BCTL

BCTL机框有两种:BCTL-SCU机框和BCTL-RMU机框。

BCTL-SCU机框承载系统控制单元(SCU),是系统核心软件的放置处,完成系统控制功能。

BCTL-RMU无线资源管理单元(RMU),完成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2. 网交换层机框BNET

BNET机框承载网络交换单元(NSU),完成32K×32K的两比特电路交换网和时钟的功能。

3. A接口及码型变换器机框BATC

BATC机框承载A接口单元AIU、码型变换和速率适配单元TCU, 完成A接口、码型变换和速率适配功能。

4. 基站接口单元机框BBIU

BBIU机框承载Abis接口单元BIU,完成Abis接口功能。

5. 子复用接口单元机框BSMU

子复用单元(SMU)是为节约传输设备成本而设,完成子复用功能。

BSMU机框承载近端子复用或远端子复用两种单元。

子复用单元(SMU)提供近端子复用功能时,称为NSMU。

子复用单元(SMU)提供远端子复用功能时,称为FSMU。

6. 分组控制单元机框BPCU

BPCU机框承载分组控制单元(PCU),完成GPRS 业务的处理功能。

7. Gb接口单元机框BGIU

BGIU机框承载Gb接口单元(GIU),实现Gb接口功能。

5.2 BTS 机框

ZXG10-BTS(V1A)在硬件功能上主要由公共模块(PUB)、基站收发信模块(TRX)和基站辅助设备模块(AUX)三大部分组成。

表5-2-1 ZXG10-BTS(V1A)硬件组成

5.3 BTS 配置

某地区基站拓扑如下图所示,请配置BTS。

茶洞吉卫麻栗场两河老鸦塘

万米山

图5-3-1 BTS的配置

第六章系统软件实验及分析

6.1 ZXG10 OMC系统简介

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是指局部网络的管理中心。在GSM规范中,根据对象的不同,OMC被分为两个部分,即OMC-S和OMC-R,其中OMC-R是指基站子系统BSS的操作维护中心,OMC-S是指对交换子系统MSC的操作维护中心。 OMC-R所控制的对象是基站子系统BSS,BSS包括一个基站控制器BSC,数个基站收发信机BTS和RAU单元。OMC-R的主要功能是:对BSS设备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处理BSS 在运行中所遇到的各种题,对BSS的进行性能分析、统计,调节系统性能等。同时,还向上提供网络管理中心NMC的访问口。

OMC-R向上提供标准接口,接受来自NMC的管理操作,并上报操作结果和事件;向下通过标准或非标接口,对BSS实施操作,接受BSS的上报信息。ETSI的GSM规范中规定,OMC系统应符合电信管理网(TMN)的规定。在TMN的逻辑分层体系中,OMC-R

位于网元管理层,NMC位于网络管理层。

通信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通信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的作用有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了解目标工作内容,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下面就是整理的通信设计专业实习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时光如梭,转瞬自己的大学生活的第一年即将结束,通信专业实习报告。一年的时间,自己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作为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以后即将成为一名通信人的学生来说,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生大事。 大一一年,通过短短八周《通信概论》的学习,平时自己通过杂志,报刊,网络的了解,和两周老师,专业人员的讲座,以及在中国联通(大庆分公司),大庆石油学院电话站的参观实习。现对自己掌握的通信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好的系统利用这些资源。 一,光通信 1876年美国贝儿发明电话后,光电话的研究成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影响光电话诞生的因素有:a气象条件b有稳定传输光的介质c找到理想的光源,实习报告《通信专业实习报告》。 被誉为”光纤通信之父“的高锟(英籍华人),在光电话的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减少介质杂质方面,马瑞,卡谱隆,凯克在

1070年将噪音减少到20分贝/千米,更令人兴奋的是在解决光电话产生的2个根本问题上发明了能够产生理想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 1974年光杂质噪音减至1分贝/千米。1979年降低到0。2分贝/千米。1977年美国芝加哥和圣塔磨尼卡之间首次建成商用光纤通信系统,头发丝粗细的玻璃丝能同时开通8000路电话。 到1990年光纤通信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1由多模光纤过度到单模(只传一种模式,没有色散,传输的频带宽,能载送的信息量比多模光纤大的多)2由短波长(0。85微米)过度到长波长(1。31微米)。90年代光纤传输的的速率达10000兆比特/秒。相当于1/10的头发丝的光纤里可以同时开通1250000部电话。光通信每隔几十千米,增设一个“再生中继器”(光——电——光)以增大传输的信号,1985年“掺洱光纤放大器”诞生。 光瓠子通信:使光脉冲变宽,变窄的两种效应相互抵消,就成了一个保持不变的光瓠子。 我国光纤的发展:1977年第一根波长(0。85微米)阶跃型适应光纤问世,长度为17米,衰减为300db/km。1978年减少到5db/km。80-81年研制出激光器和pin探测器。84年在武汉,天津建立多模光纤通信。1986年动态单纵模激光器诞生。 二,神经网络 实时实现最优滤波的2点:a滤波器权系数的实时计算b最优非线性滤波器的实时实现。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无线电能传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与无线通信技术一样摆脱有形介质的束缚,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是人类多年的一个美好追求。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也称之为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 Contactless PowerTransmission, CPT),是一种借于空间无形软介质(如电场、磁场、微波等)实现将电能由电源端传递至用电设备的一种供电模式,该技术是集电磁场、电力电子、高频电子、电磁感应和耦合模理论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能源传输和接入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解决了传统导线直接接触供电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电能传输方法,因而它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该技术不仅在军事、航空航天、油田、矿井、水下作业、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疗器械、家用电器、RFID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对电磁理论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在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中,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被列为“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之一。 到目前为止,根据电能传输原理,无线电能传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感应耦合式、微波辐射式、磁耦合谐振式。作为一个新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是基于近场强耦合的概念,基本原理是两个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物体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交换,而非谐振物体之间能量交换却很微弱。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传输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因此也被称之为中尺度(mid-range)能量传输技术,其尺度为几倍的接收设备尺寸(可扩展到几米到几十米)。 除了较大的传输距离,还存在以下优势:由于利用了强耦合谐振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功率(可达到kW)和效率;系统采用磁场耦合(而非电场,电场会发生危险)和非辐射技术,使其对人体没有伤害;良好的穿透性,不受非金属障碍物的影响。因此该技术已经成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工业无线控制系统

堆取料机加装工业无线控制后的优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泥需求量的不断攀升,造成了水泥供应紧张,引起了无数家企业纷纷投资、上马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使用又需要大量的堆料机和取料机。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97条,设计水泥熟料产能60657.7万吨,在各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堆料机和取料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通信电缆经常会因各种原因断裂,引起信号中断,使中控室和堆料机的通信失去联系,或着产生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的维修、维护成本非常高,不但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还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此,水泥企业对堆料机的通信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公司成功开发了针对堆料机通信的工业无线控制系统,它可以完全取代通信电缆,并可以避开传统的通信电缆在使用中的各种弱点,以下是本产品的特点: 一、专业为堆取料机的无线控制而设计: 最好的解决了堆取料机的控制电缆容易断裂不容易修复,并影响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高可靠性:

1、工业无线控制系统的软体具备CRC检查码及错误回复的能力,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无误传输及解码。 2、先进的中央处理器对错误的信号进行检查,达到百分之百无错误解码,及控制所有的继电器输出。 三、二十二进二十二出的双向控制: 基本可以满足全部的堆取料机控制,一个堆料机或取料机只需要一套工业无线控制系统即可以解决控制电缆线断裂问题。 四、控制距离远: 控制距离最远可达到5000米,可满足任何复杂的现场要求。 五、抗干扰能力强: 工业无线控制系统特别重视抗干扰产品的研发,所使用的频段是工业专用频段,避免了与其他无线设备的互相干扰,在关键的地方都采用了高成本的金属外壳,使外来的干扰降到最低。在信号传输中,每一个信号都采取了加密处理。 六、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产品的各项技术参数均可满足国家各项规定,客户可放心使用。 七、工业化的设计:

通信类设计院实习报告范文

通信类设计院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单位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位于 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风路128号,简称石家庄移动设计院, 前身为河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始建于1954年,是省内规模最大的通信规划、勘察、设计、咨询企业。公司除承 担河北移动、湖北移动两省主要通信工程设计和技术咨 询外,还承接过云南、贵州、山西、天津、北京及全国骨干网项目。在院本部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公司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科研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石家庄移动设计院将根据院本部的战 略部署,以构建创新型企业为中心,打造卓越的执行力,以昂扬进取的姿态,铸造公司的长青基业。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石家庄移动设计院将秉承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把握定位、提升服务、争创一流,为中国移动提供全方位支撑,为社会、客户、股东、员工和行业创造优质价值。以优质的 服务、创新的态度,向着世界一流咨询设计企业的目标迈进。 二、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我们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重要一步。作为一名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以后即将成为通信人的学生来说,了解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专业的学习方法,明白通信行业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关系到自己人生价值能否实现的人生大事。 通过实习可以对自己现在掌握的通信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便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好的系统利用这些资源。 三、实习内容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我是以一名助理的实习生身份跟着一位老员工学习,平时主要方向是网络优化与测试。公司能够提供GSM、TD无线网络优化的服务,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标准的工作流程及管理方法,证明优化成果的长期有效性。公司还通过开发一系列的软件和工具,为网络优化提供辅助手段,提高优化效率和水平,并使公司的网络优化工程师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积累。 我觉得公司在网络评估方面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的网络评估经验,具有实施大型网络评估的经验和能力;丰富的工程设计、频率规划、模型调整、网络优化经验,对各种制式的无线网络非常熟悉,有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对讲机

1任务书 设计并制作一个无线对讲机,要求采用调频方式工作,至少10米以上通话距离。2设计方案选择 方案一:发射试用调频无线送话器,接收采用集成电路KC538,具有中频放大、鉴频和音频功率放大等功能。KC538中频放大器采用三极管差分放大器,故有增益高和调配抑制比较好的特点。 方案二:采用集成电路D1800,它作为收音机接收专业集成电路,功放部分则用D2822电路具有体积小、外围元件少灵敏度极高、性能稳定等优点。 方案选择:综上电路,接收频率和工作电流都在要求范围之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经过比较,方案二更具有简洁性,电路布复杂。因此本系统采用方案二设计。 工作原理 该对讲收音机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分为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发射部分电路采用本级振荡经调制差频后中频发射。接收部分采用相干解调方式放大输出。

接收部分原理:调频信号由TX接收,经C9耦合到IC1的19脚内的混频电路,IC1第1脚内部为本机振荡电路,1脚为本振信号输入端,L4、R6、C10、C11等元件构成本振的调谐回路。在IC1内部混频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得到10.7MHz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由IC1的7、8、9脚内电路进行中频放大、检波,7、8、9脚外接的电容为高频滤波电容,此时,中频信号频率仍然是变化的,经过鉴频后变成变化的电压。10脚外接电容为鉴频电路的滤波电容。这个变化的电压就是音频信号,经过静噪的音频信号从14脚输出耦合至12脚内的功放电路,第一次功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11脚输出,经过R10、C25、RP,耦合至IC2进行第二次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对讲机接收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简易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简易无线通信系统 摘要:简易无线通信系统由正弦波信号源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信 号源部分采用DDS波形发生技术,由单片机STC89C52和DDS芯片AD9851相结合,实现峰峰值1V ,频率100~1000Hz可调功能。发射部分由TX5芯片和滤波放大电路完成,实现发射频率在1~40MHz间。接收部分由超再生接收器、单片机和液晶构成,实现无线接收,接收距离不小于3米,并显示接收输出信号的频率。 关键词:无线通信、AD9851、STC89C52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正弦波信号源 方案一:采用555集成芯片函数发生器,555可以产生可变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和实现频率控制,但产生的频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方案二:采用单片压控函数发生器ICL8038,产生频率(0.001~300KHz)可变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数控频率调整。但是,由于ICL8038自身的限制,输出频率稳定度只有10-3。而且,由于压控的非线性,频率步进的步长控制比较困难。 方案三:采用DDS波形发生技术,采用AD9851和单片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频率的控制,AD9851内部的控制字寄存器首先寄存来自外部的频率,相位控制子,相位累加器接收来自控制字寄存器的数据后,决定最终输出信号频率和相位的范围及精度,然后再经过内部D/A转换器,得到最终的数字合成信号。AT9851时钟频率可达180M,输出频率可达70MHz,分辨率为0.04Hz。 综合考虑输出频率的可调性的方便性,精度及性价比等方面问题,选择方案三。 2.发射电路 方案一:采用变容二极管和晶体管构成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使其振荡频率在30MHz-40MHz之间,调频后进行发射 方案二:采用专用调频发射芯片TX5,借助于外围的LC振荡回路来改变载波频率,从而实现调频,再进行发射。 本系统若采取专用芯片,可方便实现频率调制。综合考虑,本系统采用方案二。 3.接收电路 方案一:采用Motorola公司推出的单片集成芯片MC3363作为接收机电路的核心IC。MC3363是低功耗窄带双变频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集成电路,它它片内包含两个本振、两个混频器、两个中放和正交鉴频器等功能电路。因此,它是一个除高频放大以外,从第一混频到音频前置放大器输出的双变频超外差式的集成接收机电路。原理图见图1。

移动通信实习报告

Xxxx学院 实习报告书 姓名xxx 专业班级xxx 所在二级学院xxx 实习单位xxx 实习时间xxx-xxx 关于在海南创讯单位从事督导岗位的实习报告 飞阴似箭,蓦然回首,实习时间已圆满结束,恰似离别不久的海经,我又满载希望,回到您的怀抱,亲吻您的气息,聆听您的呼吸。在这将要重逢我那群的同窗挚友们之际,请允许我向时时刻刻为我担心的老师和父母,对实习期间所见所想所做所获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一.实习目的 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并希望自己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独特的见解,学以自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习单位及所在岗位情况介绍 我所在实习单位是海南创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元人民币,属于经营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业务和设备生产商(华为)外包供应服务民营性质公司,该公司总部位于风光秀丽的滨海城市-海口市,成立于2001年,现有正式员工140余人,其中90%以

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公司主营无线通信设备调测、无线网络规划优化、管道管线设计与施工、室分系统集成、WLAN设计、基站代维等通信工程建设与服务类业务。凭着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专业知识,该公司已成为国内众多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海南、广西、贵州等地设有办事处。 我在公司担任基站督导一职,负责GSM基站(BTS3012、BTS3900、DBS3900)和TD基站(TBBP530)安装现场督导以及开通,指导2G 基站扩容替换,确保基站及基站相关设备和线路建设符合工程规范,达到质量要求,配合BSC督导和RNC督导调测、开通基站,并做好通话业务功能测试。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在实习中我首先学到设备安装流程如下: 工程准备——硬件安装——软件调试——初步验收——培训及割接——后期工作及终验 由于我作为督导,主要负责硬件安装这个部分,对其步骤有了全面的了解,它又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开箱验货 1. 职责:组织用户人员一起开箱验货,现场确认装箱单和实物是 否相符。 2. 操作要点 1.督导在办事处先取得装箱单电子件或纸面件。 2.在安装硬件之前,要求督导与用户一起检查装箱单和实物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梁佳健 学号 11211157 班级通信1107班 第十组 实验一、DQPSK与GMSK信号调制实验 一、实验目得: 了解GRC得信号处理模块、流程图及其使用方法 了解DPSK、DQPSK调制解调原理 了解GMSK调制解调原理 观察DPSK、DQPSK信号分别通过 AWGN 信道情况下得星座图失真情况 二、实验设备: PC两台、RFX2400 USRP1两台 三、实验内容: 1、了解grc得基本操作方法,要求仿真得流程中信号调制方式使用DPSK、DQPSK。

2、通过单机实验与GnuRadio+USRP得实验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仿真。 3、比较同一调制方式,在不同SNR下得误码率,并且分析结果。 4、画出信号通过信道前后得时域波形图、频谱图、星座图、比较两者得不同并且分析原因。 5、画出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得星座图,解释其对于误码率得影响。 四、实验原理: 1、DQPSK: DQPSK调制原理就是利用载波得四种不同相位来表示输入得数字信息,也就就是四进制相位键控,它规定了四种调制相位:。所以需要将二进制数字序列中得数据划分为每两个比特为一组,也就就是有00,01,10与11四种情况,经过差分编码后,分别对应上面得四个相位,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而调制之后得符号星座图得相位路径转换图如图2、1所示。解调端根据星座图与载波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得信息数据。 表1 相位转换 调制符号星座图与可能变换路径 2、GMSK: 将基带信号经过高斯滤波器之后,再进行MSK(Minimum Shift Keying)即最小频移键控调制,从而形成调制信号得过程教叫做GSM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即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制。它具有良好得频谱与功率特性。 高斯滤波

基于ap的无线通信控制接口设计范文

基于ap的无线通信控制接口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为了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无线局域网得到了迅猛发展。无线局域网(wLAN),通常被称为wi-Fi,这是一种可以在9l.44m内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IEEE802.11委员会把孤立使用的无线局域网称为自组无线局域网(Ad-boc Network),把互连使用的无线局域网称为多区无线局域网(Infrastr ucture Network) 无线AP是组建多区无线局域网的常用设备,配置多个接入点AP,就可以构成一个连续的覆盖区域,可提供移动用户漫游的能力。同时,它在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的桥梁,是一十两端口的网桥。 1 无线接入点AP的功能描述和系统设计 无线接入点AP(Accss Point)通过一个标准的RJ-45接口用电缆连接到一个传统的集线器或交换机端口,一个无线接入点可认为是一个中继器,在有线局域网和无线设备运行的R F之间转发帧。 当一个站在LAN上发送数据时,接入点以指定的RF和无线帧格式转发帧,而并不考虑该帧的目的地。同样,当一个无线设备发送一个帧时,接入点通过所设定运行的RF来接收帧,然后把帧转发到有线局域网。两个或者多个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将为移动无线设备提供一个接入到有线局域网的无线扩展区域。当建立一个无线局域网接人点时,要配置一个BSS(Basic S ervice Set)标识符。同样,也要为那些无线局域网适配卡设定一个区域标识符,其中接入点是为使用适配卡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无线设备提供服务的。在多个无线接入点构造的一个扩展服务集(ESS,Extended Serice Set)中,通过定位接入点,无线设备就实现了漫游功能,以及通过应用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服务的能力。一个基本的无线局域网是由一个连接到有限局域网的接入点和使用该接入点的一个或多个无线PC用户所组成。 基于MPC852T的无线接入点AP由核心板和接口板组成,如图l所示。核心板集成了摩托罗拉MPC852T处理器,32MB SDRAM以及4MB的Flash,为系统软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核心板上还集成了一个l0M以太网口,不仅实现和有线局域网的桥接。还可以实现系统程序的以太网下载,从而烧写进FIash中。底板上则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外设接口:1个10M以太网接口,1个10 0M以太网接口,1个RS-232接口(COMI),1个BDM调试口(MPC8XX系列的EPBDM),还有1个PC MCIA接口,按入无线网卡,作为无线接入点的RF,实现数据的无线发送和接收。该系统具有体积小,耗电低,处理能力强,网络功能强大的特点,能够装载和运行嵌入式Linux的操作系统,可以在这个系统平台上进行自主的应用软件和驱动程序开发。 2 MPC852T功能介绍 在无线接入点A P的设计中,选用了MotoIoraMPC852T处理器。它是Motorola公司的PowerQUICC系列嵌入式通信处理器。PowerQulCC处理器系列广泛应用于当今市场上的DSL

基于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

基于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 在很多场合有线通信技术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比如在野外恶劣环境中作业。使用无线射频通信芯片构建的通信模块,用单片机作为控制部件,配合一定的外围电路就能很好地进行两地空间区域信号对接,实现自由数据通信,解决了无线通信的技术难题。并且其具有硬件构造简单、维护方便、通信速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能在电子通信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的控制部件选用AT89C51型单片机。由于这种芯片只有SPI 通信接口,而目前常用的单片机都没有这种接口,因此需要对该芯片的通信时序进行模拟,所以在控制器里编程时要严格按照芯片工作时序进行。 电路原理 NRF24L01芯片构成的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NRF24L01芯片通信模块电路核心器件NRF24L01 配合网络晶振、解耦电容、偏极电阻一起工作构造稳定射频通信模块。该芯片是贴片结构,模块占用空间少,如图1所示。

图1 由NRF24L01 芯片构成的通信模块电路图。 电源电路设计 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B1 是9 V 蓄电池或者锂电池,能够反复充电。C1, C2 , C3 , C4 都是滤波电容,起到一次与二次滤波作用。D1,D2 是稳压二极管,使输出端的电压稳定在理想的水平电压。芯片7805 是三端稳压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正电压输出。其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等保护电路,最终目的把9 V 电源转变成稳定5 V 输出,为后续设备供电。

图2电源电路图 系统通信电路设计 系统通信电路如图3所示。本电路中应用单片机AT89C51作为控制芯片,对NRF24L01 主通信模块的接口时序模拟和对数据的发送与接收进行处理。

智能仓储无线通讯解决方案

智能仓储无线通讯解决方案 项目介绍: 为了适应仓库智能应用得需求,同时也是改善传统物流响应速度慢,效率低的现状,目前智能仓储提倡使用最新的AGV系统,能大大提高移动物流的智能程度和高效。 无人搬运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工业应用中不需驾驶员的搬运车,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一般可透过计算机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或利用电磁道道(electromagnetic path-following system)来设立其行进路线,电磁道道黏贴于地板上,无人搬运车则依循电磁道道所带来的讯息进行移动与动作。 在现代化的仓库中,为了减少人工操作的复杂度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增加自动化的应用程度,保障物料的快速响应和节省物料在途的时间,使得工厂生产的效率最大化,这一切都需要高速,便捷的物流通道。AGV系统的引用,也正是契合了智能化仓储的需求,它扮演快速物流和智能物流的重要角色。但如何在物料运输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控物料状态,保证将物料从仓库中转移到生产在线,对AGV车辆的监控就成了自动化物流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系统需求: AGV车辆的监控需要了解车辆的运行状态和运行路线以及故障报警还有物 料目前的状态等一系列的运行状态读取,并且系统必须要实时性和准确性,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任何的故障时候,都可以从中央监控中心对车辆进行启停的动作,防止小车发生意外,而导致危险作业发生。为了及时了解车辆运行状态,

杜绝发生事故,我们引进车辆与控制室的通讯方案。 AGV车辆监控系统主要由组态控制软件、通讯系统及车载PLC三部分组成,其功能分别介绍如下: 组态控制软件: 监控AGV车辆的运行状态和运行路线以及故障报警、物料目前的状态等信息。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任何的故障时候,可以从中央监控中心对车辆及时进行启停的动作,防止小车发生意外,而导致危险作业发生。 通讯系统: 通讯系统由高速、冗余光纤环网通讯链路及若干无线AP、无线串口服务器产品构成,实现监控中心与现场运动中AGV车辆的可靠通讯。 车载PLC系统: 车载PLC系统负责将AGV车辆状态信息向监控中心反馈并响应监控中心的相关指令,对AGV车辆进行实时控制。 系统实施: AGV车辆通讯系统由无线AP、串口服务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组态软件四部分组成。主干网络采用无线通信,通过无线AP与车辆的终端进行连接,确保通讯即稳定又便捷。 研华的EKI-6311GN是一款高性能的带有控制器无线AP,支持IEE802.11n 协议,其传输速率为传统802.11g产品的3倍以上。EKI-6311GN还支持STP和IGMP Snooping等协议,能够非常有效的改善无线网络连接的质量,在网络安全方面,EKI-6311GN提供目前已经发布的所有加密方式,如64/128/512位WEP 加密以及WPA2/WPA/802.1x等加密方式,为网络传输提供有利的安全保证。另外6311GN还支持PoE的电源供电方式,极大方便现场电源的连接。 无线串口服务器将工业总线无缝转换为网络协议进行传输,一端串口连接的是AGV车载PLC,另外一端采用WiFi进行通讯。研华的EKI-1351是一款支持802.11b/g协议的无线串口服务器,可以通过WiFi高效的连接到主机,将 RS-232/422/485的总线连接的工业I/O数据传输到上位机程序进行监控,并且数据的转换都是在EKI-1351中进行转换,主机无需进行任何的编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降低了开发成本。 光纤端口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可以让用户快速有效地扩充工业网络,应用光纤

基于CC1101的无线通信实习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生产实习报告 ——基于CC1101的串口通信及无线通信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员: 学号: 指导教师: 助教: 完成日期:

一、实验名称: 基于CC1101的串口通信及无线通信。 二、实习简介: 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真正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才更具现实意义。 本生产实习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硬件和软件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在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从事软件与硬件的开发和生产工作的培养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习目的 1、了解电路板的制造工艺和过程; 2、学习电路板焊接前的检查方法; 3、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 4、学习电路板焊接的基础知识; 5、学习电路板中元件的焊接方法,电源连接器和插排连接器的焊接方法; 6、学习C语言单片机的软件编程技术; 7、编写串口通信/无线通信/按键程序/液晶显示的驱动程序。 四、实习内容 本次生产实习的电路分为两个部分:硬件电路板和软件编程。硬件电路板主要是将各个器件完好地焊接到电路板上。软件编程有:串口通信/无线通信/按键程序/液晶显示驱动程序。 五、实习步骤 1.原理图和PCB图的绘制: 学习发光LED、独立按键、液晶显示器、无线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用AltiumDesigner软件画原理图,PCB图的基本使用方法。再用AltiumDesigner软件时要根据所用原器件的说明书合理的画封装,选择合适的封装形式。学习各个模块的功能、特点、实现原理。根据所提供的设计好的实验模块,分组(3人)进行电路设计、绘制原理图和PCB图,学习掌握RS232通信接口的基本设计方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实验一、DQPSK和GMSK信号调制实 验一、实验目的:了解GRC的信号处理模块、流程图及其使用方法 了解DPSK、DQPSK调制解调原理了解GMSK调制解调原理观察DPSK、DQPSK信号分别通过AWGN信道情况下的星座图失真情况二、实验设备:PC两台、RFX2400USRP1两台三、实验内容:1.了解grc的基本 操作方法,要求仿真的流程中信号调制方式使用DPSK、DQPSK。 2.通过单机实验和GnuRadio+USRP的实验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仿真。 3.比较同一调制方式,在不同SNR下的误码率,并且分析结果。 4.画出信号通过信道前后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星座图、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且分析原因。 5.画出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星座图,解释其对于误码率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1、DQPSK:DQPSK调制原理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 同相位来表示输入的数字信息,也就是四进制相位键控,它规定了 四种调制相位:。所以需要将二进制数字序列中的数据划分为每两 个比特为一组,也就是有00,01,10和11四种情况,经过差分编码后,分别对应上面的四个相位,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而调 制之后的符号星座图的相位路径转换图如图2.1所示。解调端根据 星座图和载波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数据。 表1相位转换二进制比特1二进制比特2相位11+/401+3/400- 3/410-/4调制符号星座图和可能变换路径2、GMSK:将基带信号经 过高斯滤波器之后,再进行MSK(MinimumShiftKeying)即最小频 移键控调制,从而形成调制信号的过程教叫做GSMK (GaussianFilteredMinimumShiftKeying)即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 控调制。它具有良好的频谱和功率特性。

无线通信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1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工业应用中,现阶段基本上都是以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各种总线技术,局域网技术等有线网络的使用的确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线网络速度快,数据流量大,可靠性强,对于基本固定的设备来说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的确在实际应用中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随着射频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容易,数据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并且逐渐达到可以和有线网络相媲美的水平。而同时有线网络布线麻烦,线路故障难以检查,设备重新布局就要重新布线,且不能随意移动等缺点越发突出。在向往自由和希望随时随地进行通信的今天,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无线通信方式,尤其是一些机动性要求较强的设备,或人们不方便随时到达现场的条件下。因此出现一些典型的无线应用,如:无线智能家居,无线抄表,无线点菜,无线数据采集,无线设备管理和监控,汽车仪表数据的无线读取等等。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范围很广,在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并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的范围内,通常是几十米以内,就可以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 低成本、低功耗和对等通信,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三个重要特征和优势。低功耗是相对其它无线通信技术而言的一个特点,这与其通信距离短这个先天特点密切相关,由于传播距离近,遇到障碍物的几率也小,发射功率普遍都很低,通常在1毫瓦量级。对等通信是短距离无线通信的重要特征,有别于基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无线通信技术。终端之间对等通信,无须网络设备进行中转,因此空中接口设计和高层协议都相对比较简单,无线资源的管理通常采用竞争的方式,如载波侦听。 2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用技术主要有:红外技术,蓝牙技术,802.11b无线局域网标准技术,微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现简介如下: 2.1红外技术 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其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已比较成熟。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工作实践》报告 姓名:李雨 学号:125459034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01班 通信工程教研室2015年

摘要 暑期通过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实习,从而加深对本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理论联系实践。在实习中加深了对现代移动通信相关知识的了解,在本质上对3G和4G网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收获颇深。 关键字:移动通信3G 4G

目录 1.实习目的 (1) 2.实习公司简介 (1) 3.现代移动通信 (1) 4.未来移动通信 (4) 5.基站安装 (5) 6.实习总结与体会 (6) 7.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 (6)

1.实习目的 作为信息大类各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我所在的通信工程专业以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为主,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息息相关,随着4G通信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普及,5G通信技术的概念也悄然而生,第五代移动通信(5G)作为通信领域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它的出现和成熟必将给国民经济和通信技术带来全方位的体验和革新。 通信行业展示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令人振奋,刚刚步入这一领域的我们学好课本上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也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强化我们的专业知识,并且对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有个初略的窥探和浅层次的把握。从而巩固通信工程专业的主业知识,提高对实际操作生产技能的认识,加深对通信相关产品和生产流程的具体了解;其次了解更多的关于通信方面课本以外的知识,为以后对本专业课的学习有更好的帮助;通过实习,加深对通信产品与设备的认识,进一步熟悉通信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调试、安装与维护整个过程;通过生产实习了解通信行业的具体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通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实习公司简介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简称湖南联通)是中国联通在湖南省设立的分支机构,于2009年在原湖南网通和原湖南联通的基础上合并成立;控股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收入规模跨入世界500强行列。2009年,中国联通与湖南省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5年内投资150亿元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电子商务和“数字湖南”的发展战略,为湖南人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同年,湖南30亿元,在三湘大地铺设了一张覆盖全面、技术先进、运行稳定的3G网络,最高下载速率达到了21.6M。湖南联通多年来在发展、建设、运营等各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5年,湖南联通的固定资产达到几百余亿元,用户总量突破2000万户,全省移动电话基站数量达到2.5万个,移动电话交换容量达到1500万户,WCDMA 制式的3G网络已覆盖全省所有的市、县和乡镇。2015年2月27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放FDD-LTE牌照,其中FDD的最高速率可达150mbps,是目前最快的4G网络。中国联通采用TD-LTE与FDD-LTE混合组网。目前4G网络已经覆盖湖南的许多城镇。 株洲联通成立于2008年10月,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株洲的分支机构,融合了原株洲联通和原株洲网通的企业资源,以创新的思维、优势的资源和有效的支撑,为用户提供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数据传输、互联网、宽带接入等优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株洲联通拥有“世界风”、“如意通”、“新势力”、“亲情1+”、“宽带商务”、“电话导航”等多样化产品。目前,公司围绕“创新改变世界”的主题,推出了全业务品牌“沃”,为个人、家庭、集团用户提供更丰富、更精彩的信息化服务。 3.现代移动通信 3.1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的概念可称为广带 (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超过2Mbp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对全速移动用户能提供150Mbp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并首次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无线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三维虚拟现实通信。它包括广带无线固定接人、W-LAN、移动广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

通信实习报告

通信实习报告 ——北京电信培训中心实习 学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郭淳 学生学号:08021207 负责教师:窦慧晶

一、实习目的 (1) 巩固通信工程专业的主业知识,加深对通信相关产品和生产流程的具体了解。 (2)了解更多的关于通信方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好的帮助。 (3)通过实习,加深对通信产品与设备的认识,进一步熟悉通信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调试、安装与维护整个过程。 (4)通过生产实习了解通信行业的具体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通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及课程 2011年11月21日宽带接入 2011年11月22日路由器 2011年11月23日移动通信 2011年11月24日交换技术 三、实习内容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接受了北京电信培训中心工作人员较为详尽的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宽带接入,路由器,移动通信,交换技术这四门,同时我又在课下,利用空闲时间,查阅了一下与其有关的其他知识点。下面我将每一部分所学到的知识及内容一一作出总结。 1、宽带接入 宽带接入技术是目前通信技术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在电信网络中,接入网连接用户和业务节点,主要解决传输、复/分接、资源共享等问题。随着带宽要求的提高,光纤不断向用户延伸,FTTB(光纤到大楼)、FTTC(光纤到路边)、FTTCab (光纤到楼阁)和FTTZ(光纤到小区)已正在实施,但实现FTTH(光纤到户)目前还比较困难。于是,在技术上有如下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 ONU(光网络单元)与OLT(光线路终端)之间应采用何种技术来进行信息的传输;二是用户终端或局域网络以何种方式接入ONU。解决这两个方面问题(特别是后者)的技术都比较多,它们在传输特性、市场定位、物理位置及要解决的问题都有所不同,

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课程: ARM课程设计 院(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课程设计说明书 ............................................................................................................................................................. I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1.课程设计题目 (3) 2.课程设计目的 (3) 3.课程设计内容 (3) 3.1硬件资源 (3) 3.2软件资源 (8) 3.3调试环境准备与使用 (11) 3.4系统设计步骤 (12) 3.4.1需求分析 (12) 3.4.2概要设计 (12) 3.4.3详细设计 (16) 3.4.4系统实现及调试 (20) 3.4.5功能测试 (40) 3.4.6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41) 3.5.结论(体会) (42) 3.6.参考文献 (42)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43)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基于STM32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指导教师班级学号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技术参数: 基于Cortex-M3内核的奋斗STM32开发板,无线射频收发器nRF24L01P工作于2.4GHz频段,STM32和nRF24L01P之间采用SPI 接口方式,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采用uC/OS-II。 设计要求: 用STM32开发板和nRF24L01扩展板设计一个基于uC/OS-II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两个无线节点间的数据收发。 设计内容与步骤设计内容: 1.编写STM32和nRF24L01P的初始化程序。 2.将uC/OS-II移植至 STM32。 3.设计简单的无线通信协议,编写无线通信任务和射频收发 中断服务子程序。 设计步骤: 1.uC/OS-II任务划分及概要设计,ISR的功能设计。 2.编写 STM32和nRF24L01P的初始化程序,调试STM32的片内定时器模块,编写基于nRF24L01P模块的数据收发ISR。 3.编写与移植相关的几个函数,将uC/OS-II移植至 STM32。 4.拟定通信协议,编写无线通信任务。 5.利用两套STM32开发板和nRF24L01扩展板调试上述功能,总结分析,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1、奋斗STM32开发版资源及应用:10学时 2、《Cortex M3权威指南》、《STM32F10X参考手册》、《STM32固 件库手册》:20学时 3、MDK安装及使用:5学时 4、概要设计:15学时 5、uC/OS-II移植及所用外设的驱动程序编写:10学时 6、无线通信任务编程及调试:15学时 7、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5学时 设计考核要求1、考勤20% 2、课程设计说明书50%。 3、成果演示30%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本文内容:无线通信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实验 一、DQPSK和GMSK信号调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GRC的信号处理模块、流程图及其使用方法了解DPSK、DQPSK调制解调原理了解GMSK调制解调原理观察DPSK、DQPSK信号分别通过 AWGN 信道情况下的星座图失真情况 二、实验设备: PC两台、RFX2400 USRP1两台 三、实验内容: 1、了解grc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仿真的流程中信号调制方式使用DPSK、DQPSK。 2、通过单机实验和GnuRadio+USRP的实验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仿真。 3、比较同一调制方式,在不同SNR下的误码率,并且分析结果。 4、画出信号通过信道前后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星座图、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且分析原因。 5、画出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星座图,解释其对于误码率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

1、DQPSK: DQPSK调制原理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示输入的数字信息,也就是四进制相位键控,它规定了四种调制相位:。所以需要将二进制数字序列中的数据划分为每两个比特为一组,也就是有00,01,10和11四种情况,经过差分编码后,分别对应上面的四个相位,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而调制之后的符号星座图的相位路径转换图如图 2、1所示。解调端根据星座图和载波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数据。 表1 相位转换二进制比特1 二进制比特2 相位11 +/4 01 +3/4 0 0/4 调制符号星座图和可能变换路径 2、GMSK:将基带信号经过高斯滤波器之后,再进行MSK (Minimum Shift Keying)即最小频移键控调制,从而形成调制信号的过程教叫做GSM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即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制。它具有良好的频谱和功率特性。 高斯滤波原始数据经过高斯滤波器之后的响应可由下式来表示:其中,调频指数,意味着对应调制数据源,一个码元内的最大相移为。下式为GMSK调制符号表达式。 五、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1、DQPSK实验 1、1单机实验 (1)实验框图: (2)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

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及发展 无 无线通信技术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线网络是利用无线 电波而非线缆来实 现与计算机设备位置无关 的网络数据传输系统.随 着计算机网络,无线与智 能传感器技术的相互渗 透,结合,产生了基于无 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 器的全新概念.这种基于 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本文作者胡海兰女士感器,使得工业现场的数据能够通过无线链路直接在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在工厂环境下,为各种智能现场设备,移动机器人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高带宽的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有效地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性能. 无线通信技术与ZigBee 目前,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无线通信技术协议主要是:对于可用于现场设 备层的无线短程网,采用的主流协议是 IEEE80215.4(ZigBee):对于大数据容量的短程无线通信,则是IEEE802.15.3:

而对于适应较大传输覆盖面和较大信息传输量的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是IEEE 802.11系列.其中应用的重点是无线短程网和无线局域网. 无线短程网(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s)现场设备层无线通信迅速进入工控领域.其中一个突破 El是现场总线和无线通信 技术的结合.以ZigBee网 络为例.其特点是: (1)功耗低:由于采 用休眠模式工作周期较 短,收发信息功耗较低: (2)数据传输可靠性 高:采用碰撞避免机制.同 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 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中突: (3)网络容量大:1个ZigBee网络可容纳最多65536个从设备和1个主设备. 1个区域内可同时存在最多100个ZigBee 网络: (4)时延小:针对时延敏感的应用 做了优化,通信时延和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设备搜索时延典型值为3Oms,休眠激活时延典型值为15ms.活 动设备信道接入时延为15ms: (5)兼容性:通过网络协调器(Coor— dinator)自动建立网络,采用CSMA—CA 方式进行信道存取.为了可靠传递,提供全握手协议:可与现有的控制网络标准无缝集成: (6)安全性:ZigBee提供了数据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