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文化也称为公司文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个企业和研究者们开始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现对有关学者的综述如下: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价值

一、前言

企业文化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中分化出的一种新理论。一些西方学者认定“21世纪革新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文化革新的方向——企业文化的创造与渗透”[1]。钱向阳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隐形资产,是影响企业稳定、和谐及发展的重要因素。”[17]企业家生命成长导师,企业文化建设与运营管理专家魏宪生曾说过:“一切管理问题,都是文化问题。”

二、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影响巨大。但是,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华为“基本法”的第六条提到:“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海尔的张瑞敏也说过:“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都可以被带走,唯独无法带走的是企业的文化。”[2]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实际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被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多数学者从观念形态着眼,以企业价值观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实践来说明企业文化。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包含许多内容的复合体。它包括企业整体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3]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1]季如先,赢的竞争优势一企业经营基本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祝慧烨、肖震东等编,中国企业进化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科特等编,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2、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4]

3、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5]

(二)文化的基本特性

1、企业文化的既定性

既定性指一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成为了一个传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的连续性。一个企业有了成熟的企业文化,就好像“有一个‘已编好的程序’去适应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一个企业在产品、人事、经营方式上,随着形势变化,是很容易变化的,但是,企业的文化却难以改变,因为一个企业文化传统是历经多少人物榜样、多少传奇故事等才能提炼出来的。对于一个新进公司的人来说,这个成熟的企业文化是既定的、早就存在的了,就像一个出生在东方的人(就像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对他而言便是既定的、早已存在的了。

2、企业文化的可塑性

尽管企业文化存在着很大的既定性,但它并不是不能改的东西,而是可以塑造、改变和创新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既定性,最终都不会排斥企业文化的可塑性。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既要考虑到公司的传统——企业文化的既定性,又要考虑到时代的变迁——企业文化的可塑性。

3、企业文化的再造性

麻省剑桥Hammer and Company顾问公司经理迈克尔·海默和CSC Index顾问公司执行官杰姆斯·钱皮倡导了企业文化的再造性。企业文化的再造性主要是指是企业价值观上的革命,而企业文化的可塑性则是与企业文化的可塑性是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当企业文化的既定性越来越无法适应新行势的变化,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时,就必须进行企业文化进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6]

(三)企业文化的层次性

[4]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等编,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5]威廉.大内,Z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刘彩虹,企业文化的三大基本特性[E],华夏论文网,2006-06-03

由低到高可分为:观念文化、理念文化、素质文化、认同文化、参与文化五个层次。

1、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指企业的性质特征文化,通俗地讲就是能使得社会公众了解企业是做什么的,包括比较显著的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企业产品名称等;就像超市一样,因为它的名称和标志,大家立刻就能明白其是顾客“自我服务”方式的零售自选商店,这就是企业观念文化的直接效应。

2、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是指单个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区别开来的行为特征文化。理念文化要比观念文化更深入一层,但两者都是较低层次的企业文化范畴,因为一个成熟企业,无论它是否认识到,观念文化和理念文化都是它正常运行不可少的部分,有许多特征甚至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已经具备了。

3、素质文化

素质文化是规范和体现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技能、日常行为等等的素质特征。

4、认同文化

认同文化是反映企业内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特征,具体来说,是指企业内部个体员工对自己所属的群体乃至对整个企业的依赖、信任和热爱的程度。

5、参与文化

参与文化是最高层次的企业文化,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程度和特征;二是指企业参与社会事务的程度和特征。[19]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中总结说:“文化在组织中具有多种功能: 它起着分界线的作用;它表达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一种认同感;更考虑到组织利益;它有助于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文化是一种社会黏合剂;文化作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7]

(一)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说过:“管理的任务就是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变为企业的力量和成就。”[8]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

[7]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郝趁义,现代中国企业文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用;二是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一旦形成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与企业文化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20]

(二)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李贤民提出:“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社会功德、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把企业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继而达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高度一致。”[22]

(三)凝聚功能

李岩提出:“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粘合剂。”

[21]员工与组织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之外,还存在比正式雇佣契约更重要的心理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效能和组织的工作效能,心理契约关系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之上,是对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组织承诺的认同和维护。[9](四)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使得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出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带来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使企业员工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持久的激励效果。[21]

(五)辐射功能

左守秋和周其和提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一旦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3]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9]阿吉里斯,个性与组织[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1、重在领导的原则

要树立“管理者首位”思想,领导干部要做好带头作用。德鲁克一再阐明,管理层不仅使资源成为活的生产力,赋予了企业使命,还体现着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管理层的能力、操守和绩效将对美国和自由世界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0]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理念的升华,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领导者应力图向人们“灌输企业生活中的一条新定律:文化中存在力量。”[11]

2、系统运作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像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铸基”和“铸魂”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搞好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分层次落实。必须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实践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上下戮力同心,协调运作,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25]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首创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12]

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它需要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公司的目标中去。

另一方面,赵静和梁洁慧说过:“企业员工才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凝聚人心,企业文化要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来极大地调动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最大限度的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与高质量。”[24]

4、讲求绩效的原则

刘文博和张淑东提出:“绩效是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传统的单纯以绩效为原则的企业已经慢慢丧失了活力,现在应转向发展企业的软实力,即将文

[10]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肯尼迪等编,公司文化[M],三联书店,1989

[12]杨晓芳,和谐企业文化浅谈[J],商情,2014(1)

化注入产品之中,以文化驱动绩效,以文化让企业产品焕发新的生命力。”[26]

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实施中起点要高,要力求同国际接轨、同市场接轨,要求精求好,搞精品工程,做到重点突出,稳步推进。要使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大要素协调发展、务求实效,真正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服务。

5、个性化的原则

企业文化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文化。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当今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看清企业历史、现状、未来的实际情况,重视挖掘提炼和整理出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来,走出一条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27]

(二)培育共同价值的观念

企业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企业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等等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陈维财提出:“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企业职工扬弃传统落后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29]

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选择事业领域、确定长期奋斗目标和经营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不断保持旺盛精力的源泉,是管理者和员工的思维方式、判断事物的准则,是企业建立自己的业绩评价体系和利润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成功关键。[13]

(三)确立正确的经营哲学

吴凤英提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论原则的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确立正确的经营哲学。确立企业哲学,需要经营者对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运用某

[13]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等编,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些哲学观念分析研究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并将其渗透到员工的思想深处,变成员工处理经营问题的共同思维方式。企业经营哲学通常应在代表企业精神的文字中体现,这不仅有利于内部渗透,而且也便于顾客识别。”[30]

经营哲学确立的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创建有个异性的经营思想和方法。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集体信念在哲学意义上的高度理论概括,是指导企业行动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企业精神的基石。”[14]

(四)构塑企业精神

吴凤英提出:“企业精神构塑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下,根据企业的特点、任务和发展走向,使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信念和追求,通过企业群体行为和外部表象而外化,形成企业的精神状态。”[30]

企业精神构塑,一是确定企业的个性和经营优势,从而加强员工的认同感,而后增强员工的信心,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引导和培育员工服务至上、顾客第一的服务理念,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在企业建立和谐的内部关系,提倡合作团结精神;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计策;五是将企业精神提炼为文字表达,加强员工的理解和记忆,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企业形象设计

蔡卫东提出:“企业形象指的是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风格等)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形象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能否被社会各界和公众舆论所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28]

企业形象设计一般有形象调查、形象定位和形象传播三个阶段。形象调查是了解公众对本企业的认识、态度与印象等方面的情况,为企业形象设计提供信息。形象定位是在形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用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低程度对企业形象进行定位。形象传播是以广告或公关方式,将企业形象的有关信息向社会传播,让更多的顾客认识和接受,从而提高企业形象。

[14]陈佳贵,企业管理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五、总体评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把员工的素质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看作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企业文化,就意味着没有企业价值、企业精神和企业准则,企业就无从维系,无产业可谈,无发展可言。[15]“在进行国际合作和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企业文化基因,努力形成独具本企业特色和由于竞争对手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软实力,转变为企业竞争力。”[16]

弯桂清说过:“企业文化不是口号,更不是摆设,我们决不能只把企业文化喊在嘴上、印在书上、挂在墙上,而要让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让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发展于企业、服务于企业。”[18] 一个人不学习文化,不会成为有用之才,一个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其建设将很难有大作为。正如大卫.奥格威所说:“没有文化的人是一个愚蠢的人,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狂乱旋转的机器”。只有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跻身世界强林。[29]

基于各个专家的研究成果,我认为现下的企业应当在了解本企业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15]李明克,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40~41

[16]祝慧烨、肖震东等编,中国企业进化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参考文献

[1]季如先,赢的竞争优势一企业经营基本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祝慧烨、肖震东等编,中国企业进化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科特等编,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等编,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5]威廉.大内,Z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刘彩虹,企业文化的三大基本特性[E],华夏论文网,2006-06-03

[7]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郝趁义,现代中国企业文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9]阿吉里斯,个性与组织[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肯尼迪等编,公司文化[M],三联书店,1989

[12]杨晓芳,和谐企业文化浅谈[J],商情,2014(1)

[13]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等编,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14]陈佳贵,企业管理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5]李明克,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40~41

[16]祝慧烨、肖震东等编,中国企业进化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钱向阳,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4):160~ 163

[18]弯桂清,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落地”[J],商情,2014(2):269~269

[19]赵寿红,浅谈企业文化的层次性[J],上海管理科学,1999(2):135~137

[20]王冬岩、王春岩,试论企业文化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S1):29~30

[21]李岩,企业文化的功能[J],工会博览,2012(20):27~27

[22]李贤民,企业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科技信息,2010(34):12~12

[23]左守秋、周其和,浅析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建设内容[J],硅谷,2008(5):180~180

[24]赵静、梁洁慧,浅议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及实施途径[J],山西科技,2010(4):25~26

[25]李洋,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原则[J],南京担保,2011(18):32~34

[26]刘文博、张淑东,论吉林省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4):154~155

[27]黄瑞吉,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J],现代企业教育,2008(18):131~132

[28]蔡卫东,如何打造成功的企业形象[J],现代企业,2014(2):52~53

[29]陈维财,浅谈企业文化[J],企业研究,2012(4):14~15

[30]吴凤英,中国的企业文化将走向何方[J],化工管理,2004(5)::35~36

温岭鞋业的品牌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 温岭鞋业的品牌战略研究 一、引言 目前大多数的中小鞋类品牌商在品牌塑造与宣传上, 是跟随着大品牌进行体育营销, 但这种单层次的品牌塑造, 对于中小鞋类品牌来说, 终究无法摆脱像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品牌与安踏、特步等国内品牌的挤压, 生存空间是狭窄的。另外, 这种单一的营销策略也无法向大众进行品牌形象的传播。温岭的鞋类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 如何在强势品牌的围堵中与大品牌竞争抢夺市场, 是其生存发展战略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温岭鞋业的现状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切入,通过研究温岭鞋业发展历史,对温岭鞋业中的品牌战略进行统计和分析,力图就品牌战略方面总结成功的应用规律及其对温岭鞋业企业品牌战略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二、主题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曾在20世纪60年代为品牌做出这样的定义2: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个群体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开来。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 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营销的不断发展,使得现在的品牌不仅仅是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 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对品牌的定义表述是:“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品牌战略也叫名牌战略,是指:通过品牌管理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策略。是企业以品牌的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详解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学生张瑞华 指导教师高级讲师 专业经济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02 学号 W11040210214 学习中心北京农林科学院 工作单位北京顺义 2010年 8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前言 (3) 1. 1 本文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2.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5) 2.1“家”的观念 (5) 2.2“面子”问题 (5) 3.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 (6) 3.1尊重员工的“家” (6) 3.2引导“小家”成“大家” (6) 3.3既要“明”,更要“暗” (6) 3.4努力“安人” (6) 3.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 (7) 4.结论与建议 (7) 4.1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7) 4.2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8) 4.3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9) 后记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提要: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经营管理精神力量企业发展 1.前言 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刘叔铭教授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理念和行为方式。 知名企业贵州开磷集团的《企业文化手册》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磷矿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无声的、无形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这种氛围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说明企业文化在当今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已经改变了无数企业的命运,像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都是靠企业文化发展壮大。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管理等“看得见”的硬实力,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 1.1 本文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的产生既是对旧的管理”理性模式”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旧的管理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迷信组织、制度和机器,忽视了非理性、非组织的东西,特别是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在重视制度、组织等硬件的同时,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人的感情因素、文化因素。目前,中国企业在确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4R理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奢侈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工商管理 4R理论视角下的化妆品奢侈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一、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述 (1)以产品为导向的高端化妆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行为,造就了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①包雷晶认为每一个高端化妆品品牌应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定符号,以保留并宣传自己的文化价值。举例香奈儿NO.5的代言人,从玛丽莲·梦露到妮可·基德曼再到奥黛丽·塔图,香奈儿以它独特的形象魅力展示了它的品牌文化,并给人强烈的认同感。因此,高端化妆品品牌应植入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核,强化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也深化了品牌文化。 ②高兴佑和向长福认为高端品牌的营销策略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以高价位彰显其高贵;第二是以高品质彰显其品位;第三是以文化彰显其独特;第四是以限量彰显其珍稀。并从凡勃伦效应解释了消费者购买高端品牌的原因。 (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化妆品高端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4C理论是从4P转化发展来的,以消费者为导向。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与产品导向的4P理论相比,4C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它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这实际上是当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①李柱,葛庆认为高端品牌的营销策略应该以维护顾客忠诚度为核心。进行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以及共鸣的营销手段。并举例高端化妆品SK-Ⅱ深入市场,对皮肤问题进行合理分解,从解决问题来规划产品线。提出高端化妆品行业应注重开发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基于设计的研究是教育技术学新兴的一种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内涵及其特征,阐述了基于设计研究的基本过程。简单分析了国外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于我国发展状况进行简单对比。对我国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教学干预;研究范式 引言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技术界比较流行的一个术语。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还有人将它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本文作者认为它是一种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研究范式。近些年来,这一新兴的研究范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学术共同体密切的关注,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本文对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范式从它的来源、内涵、特征、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国人能够深入的了解基于设计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研究当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来源 早期的实验研究,人们认识到,实验研究的控制条件非常多,剔除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它的研究成果很难迁移应用到现实的学习情境中。而课堂中进行的研究,大多是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随意,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支撑。并且现实情境中所得的策略比较有针对性,可推广性比较差,其科学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被批评为没有获得“有用的知识”以及存在“可信度鸿沟”[1]。现实中实验与实践严重脱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学习的研究逐渐从实验室转向自然情境当中,科学家们开始将自然情境和社会交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摘要】中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都受到严峻的威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所以,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小企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在大企业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当前在激烈的市场容缓,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强大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资料和研究进行归类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供大家参考。【关键字】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导言 中小企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说它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是因为不论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是如何界定的呢?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一方面它有决定自身本质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也有量的界线。确定企业规模。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范围的弹性,避免僵化,选用双指标较为合理。目前主要以企业资本金和从业人员数为准,只要任何一个指标符合规定划分标准,即可认定为中小企业。小企业标准为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3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8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2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标准: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10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5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突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

公司文化现状分析

XX公司文化现状分析 一、员工主流思想状况 1.员工整体素质较高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XX公司员工素质较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形象和言行举止方面明显比一般公司高出一筹,体现了较强的理性和制度精神;二是主人翁意识和事业心强,能够真切地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树立了与公司共荣辱的核心理念,对公司的许多方面的改革持肯定和支持态度,有较强的适应和承受能力,全局观较强;三是表现出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强烈认同感,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以及企业管理、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 2.对公司归属感强,忠诚度高 访谈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成就较为认同,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大企业靠文化,小企业靠领导。”同时,XX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良性文化的建设,已经对员工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企业的归属感很强。作为XX公司的一员,员工们感到比较自豪,表示公司能够“给人不同的感受,风气很好,人气很旺”,表示愿意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员工们也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及团队精神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在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改进之处”的回答中,X%的人选择了“员工的归属感”,X%的人选择了“团队精神”,X%的人选择了部门协作。 3.对公司的物质基础、品牌形象与信誉度认可度较大 大多数职工对公司的物质基础、公司的经营品牌和形象持认可态度,认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员工认为,品牌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XX公司虽然初期并不太重视品牌,但现在做得很好,比较成功。 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及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的日趋建立,使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题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系别: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财务管理 班级:ZT0953-1 学生姓名:朱晓倩 学号: 指导教师:陈家润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文章最后以安彩企业文化建设作实证分析,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Today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 economy, enterprises are to develop and remain invincible in the competition,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orporate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theory of corporate culture describes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building ways, the article finally safe color f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a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way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近几年开始参与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将自己的论文确立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路径探索”。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讨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先进的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制胜的法宝。作为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如何确保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对接,如何找出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协调一致的原则下,开展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集团下属公司企业文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航天科技集团成员企业——向阳公司为背景,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揭示了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个性企业文化创建,通过“推进母子公司文化的融合、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等问题的论述,提出了向阳公司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和解决方案。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向阳公司的概况,第二部分简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等,第三部分分析了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第四部分对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第五部分针对向阳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并详细阐述了向阳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最后对文章做了总结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向阳公司及其他航天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也希望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跃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目录 前言 (1) 1 企业概况 (2) 2 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3) 2.1 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3) 2.2 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3) 2.3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 2.3.1 物质层文化 (4) 2.3.2 行为层文化 (4) 2.3.3 制度层文化 (4) 2.3.4 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5) 2.4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5) 2.4.1 确定MI(理念识别) (5) 2.4.2 确立VI(视觉识别) (6) 2.4.3 确立BI(行为识别) (6) 2.4.4 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 (6) 2.4.5 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 (6) 2.4.6 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 (7) 2.4.7 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 (7) 3 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8) 3.1 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情况 (8) 3.1.1 完善组织建设,为企业文化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8) 3.1.2统筹规划,加强宣传和培训,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8) 3.1.3以视觉识别系统为突破口,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8) 3.1.4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8) 3.1.5导入企业文化视觉、理念、行为识别的三大体系 (8) 3.2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9) 3.2.1 发挥政治核心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9) 3.2.2 健全组织机构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10)

数学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数学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段灿松曲靖2013 年5月25日星期六 “数学是一种文化”的新观点起于20 世纪60 年代,是美国学者怀尔德 ( R.Wilder ,1896-1982 )在他的数学著作《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中最早提出来的, 怀尔德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及有关理论体系,他的数学文化观是长时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数学哲学观。 国内最早关注数学文化的是北京大学的孙小礼教授,1992 年,她与邓东皋、张祖贵合编了《数学与文化》一书,书中精选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以及研究数学的哲学家的文章,从各个侧面来说明数学在整个文化中的地位。该书提出:“数学学科并不是一系列的技巧。这些技巧只不过是它微不足道的方面,它们远不能代表数学, 就如同调配颜色远不能当作绘画一样。技巧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数学在形成现代生活和思想中起重要作用” ,“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 ,[1]他们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充分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肯定数学文化存在的价值。自从邓东皋等编著的《数学与文化》出版以来,相关人士开始从文化的角度关注数学及其文化价值,开始对数学与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研究之中。 齐民友著的《数学与文化》一书探讨了数学与文化的关系,从数学和文化的起源谈起,直至它们的演变和进化,用诸多的事例,说明数学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不仅显示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一种理性的探索精神,该书还特别指出:“一个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2]王宪昌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强调并指出数学文化是“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数学文化并非是自生自灭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院士王梓坤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总结了数学的四个作用,数学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就是其中的一个作用,他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4] 近几年来,我国从事数学文化教育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许多文章、书籍相继面世。如郑毓信的《数学的文化价值何在、何为—语文课反照下的数学教学》,张顺燕的《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王新民、马崛兴在《新课程中“数学文化”的涵义诊释》等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 文参考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一) 主要参考书目 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 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 业文化网,2004年12月 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 社,2002年9月第一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 文献(二)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 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精选公文范文----------------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7月第 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 问》,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 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 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 年3月第1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 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三) 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企业

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 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 和原则,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通 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 文。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 经日益显著。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 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 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 [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商学院工商管理1301班 39号张琦 1 前言 企业文化现象最早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中后期,企业文化的概念在引入中国以后,企业界、学术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做出了很大成就。然而,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进展相比,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系统分析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与借鉴十分必要和紧迫。 2 正文 2.1国外的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摘要1:“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与评估对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与评估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外已有很多的理论成果与实证研究。科罗拉多大学工商研究生院的Rayamond F·Zammuto和华盛顿美国医学院学会的Jack·Y·Krakower 在《企业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一文中,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企业文化的测量;1997年,Pierre DuBios & 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用于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的量表;1992年,Roger Harrison & HerbStroke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诊断企业文化——量化和训练者手册》确定了大部分组织共有的四种文化,经变化后可适用于不同企业,这种诊断可用于企业发展、团队建设、提高产量等。1998年,Kim S·Cameraon & RobertE·Quinn出版了《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它为诊断企业文化与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为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改变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提供了系统策略。关于企业文化的评估还处于讨论阶段,焦点在企业文化评估的维度和方法上。” 摘要2: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国外多年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绩效有密切的正相关作用。近15年来,《财富》杂志每年都邀请8000余名高级管理者、非执行董事及金融分析家对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300 家企业做企业信用和企业业绩相关度的评估和研究。评估的内容涉及企业文化的很多方面,如管理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吸引开发人才、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道德、企业信誉、企业形象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道德和企业信誉所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成为评价企业的首要指标,而且与企业经营业绩成正比例函数关系。1992年,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John Kotter & James Heskitt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2.2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摘要3:胡晓清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1998)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在文化上,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是自我实现,而我国的企业正是缺乏这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既定目标的自我意识”。他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这种没有主流文化的过渡性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整个外

新千年木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新千年木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 1.品牌的定义 品牌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brand”或“trademark ”,目前学术界关于品牌的定义主要有三大类定义: 第一类定义强调品牌的属性。这类定义从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出发,将品牌视为具有识别功能的特殊符号,例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将品牌定义为: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美国营销学家Philip Kotler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美国学者Lynn B-upshaw(1986)认为是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它能使某种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韩光军等(2005)认为:品牌是指能够体现产品个性、将不同产品区别开来的特定名称、标志物、标志色、标志字以及标志性包装等的综合体——是消费者一记忆商品的工具,是有利于加强消费者回忆的媒介。但这类定义过于片面,忽略了品牌的深层含义。 第二类定义主要基于信息整合角度,将品牌置于营销乃至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分析。例如世界著名广告大师、奥美的创始人奥格威对品牌是这样描述的: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lynn B-upshaw认为品牌是消费者眼中的产品和服务的全部,也就是人们看到的各种因素集合起来所形成的产品表现,包括销售策略、人性化的产品个性以及两者的结合等,或是全部有形或无形要素的自然参与;何君(2006)认为:品牌不仅是不同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地是营销价值资讯的载体。特定品牌往往代表特定的产品品质、产品风格、服务水平、流行时尚等方面的资讯。该类定义中品牌的构成因素考虑的较为全面,但是没有足够重视消费者这方面的因素。 第三类定义主要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角度,从品牌与消费者间的关系角度来阐述,它认为品牌与消费者密切相关,品牌最终属于消费者。例如Oselius定义:品牌是品质以及信赖和忠诚的永久指南,并能给予那些无信心于购买决策结果的顾客更多的信心;Hawes定义:消费者们视品牌为可凭消费经验减少购物时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人文力量,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求得更大发展,就必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第一篇:企业文化中质量文化建设思考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只有真正树立了质量意识的企业,才能把质量管理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离不开质量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质量文化建设就是将无形的质量意识与有形的工作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实质性的推进作用,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为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质量文化建设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通过使员工不断转变固有观念,不断改进落后的方式方法,提高综合素质,改变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陈旧观念,使“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理念和工作目标成为准则,树立“产品质量不是一百分就是零分”的观念。 零缺陷思想的基本原则就是“产品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因为“,。 的不合格产品出售给消费者,对消费者而言,就是,#“”的不合格”,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害他们的生命与健康。 实践证明,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检验过程只是验证产品质量符合性的过程。 因此,优质的产品质量需要优秀的员工来保障。 企业应努力营造“产品就是人品”的质量文化氛围。 在激励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的持续改进中,不断提升广大员工的思想和道德水准,形成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的自觉行为。 在企业内部,通过让员工了解和掌握产品性能和用途,可有效地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打造质量文化的作用十分关键。 笔者曾到访过一家专业生产安全逃生设备的合资企业,该企业不仅产品质量堪称一流,其质量文化氛围同样令人使人感受颇深。 在了解中,得知该企业第一任负责质量控制的外方经理到任后,为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要求员工必须会使用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并在每周固定抽出半天时间,对在职员工进行严格的适应性技术培训,每年度还要进行分级考核。

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烟草企业文化的文献综述 1.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可以主要分为三大阶段: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这三大阶段反映了人类对于管理认识的侧重点及深化过程,特别是于人性的认识及提升,是管理发展的一项主要课题,所以第三阶段,文化管理阶段其实质是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管理的本质及重点是围绕人性的管理是不变的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企业形象和管理与文化互动等。 对于企业文化的界定,国内外学者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william&ouchi(1981)提出企业文化代表一个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成为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及行为的规范,在他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中突出的是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塑造作用个;Schwartz&DaviS(1981)认为企业文化是组织共享的信仰和期望会产生一套决定组织成员行为的基础。Deal&Kennedy(1982)在Oucl,i等人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及沟通文化网等五个要素构成,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威廉·大内则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一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美国学者约翰卫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指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沙因1984年定义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守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沙因对企业文化的该定义成为大多学者、企业管理者进行对企业文化研究和管理的理论基础[1]。 国内较早期的学者曾仕强(1981)认为企业文化即一常道,管理者应秉持常道去变,才能万变不离其宗,对于他所理解的企业文化常道,也是从企业文化软的规范力量角度阐述;潘文章(1994)则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生活方式,为企业处理周遭事务的看法及左右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逐渐累积与不易改变之特性,并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与行为,领一导者的领导方式不仅创造独特的组织文化,而且左右员工的工作态度;司徒达贤(1997)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分享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会影响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与决策方向;学者吴思华(2000)企业文化是渗入到组织中的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态度,信念与价值;清华大学的张德教授认为(2003)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纂木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成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这种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使得现代多数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三层次划分比较认可[2]。 综观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尽管表述的方式和理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从人类学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二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三是从企业管理思想和制度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