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数的加法

一、教材:

“5以内数的加法”是西师版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5以内数的加法”是学生首次接触的计算问题,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会正确的读写加法算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多样性的算法,并能选择一种算法熟练的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桌之间合作探究多样性的算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乐趣,享受快乐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

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

点。

五、教法学法

教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发现法和演示法来理解加法的含义,通过实践探究法寻找多样性的算法。

学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学习活动,亲身体验加法的含义,理解加法的多个算法。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数字卡片、小棒

学生:小棒、数学本

七、教学过程:

对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前就对孩子进行组织教学,整堂课分两大组进行比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方便教师及时的掌控班上情况进行组织教学。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游戏复习、魔术引入、认识加法、探索算理和快乐冲关的多个练习。下面我就对以上各个活动的设计及意图进行阐述:

活动一:游戏复习,游戏一:生根据老师出的手指进行喊数,要求生快速的说出老师比的数;游戏二:接着数游戏:师一手出示数字卡片,另一手比出要接着数的次数,生把第一个数记心里,大声的接着数下去,看哪个生最快最准确;游戏三:兔子顶萝卜,学生选择正确的5以内数的分合,完成游戏。

【设计意图】以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为载体进行复习,游戏一:复习用手指表示数,也为后面的魔术做准备,游戏二是根据学生不完整的知识结构设计的,为了给探究5以内数的加法的算法“接着数”作铺垫。游戏三: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也在为算法“数的组成”作铺垫。

活动二:魔术引入,师变一个1和1合在一起是2的小魔术,提出问题“合起来”用怎样的数学算式表示呢?借此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拽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神秘的魔术为背景引入新课。增加孩子对课堂的学习兴趣!

活动三:教学例1:理解加法的含义。师出示幻灯,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当他们说到图中的车辆数时,师幻灯出示数字;师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生:合在了一起是3辆车,师幻灯演示并出示数字,师:合起来用什么数学语言表示

呢?讲解“+”和“=”和加法的含义和读写。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Y型路口的车合流为背景,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合起来”,利用PPT的动画设计,让学生把这一直观形象的事物转变为纯数学的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数学的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四:教学例2:探究多样性的算法。师出示幻灯片,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生:左边3朵花,右边2多花,把它们合在了一起;师追问:用什么表示合在一起呢?生:加法3+2;是师:那3+2结果有等于多少呢?请生用小棒代替花朵,摆一摆,和同桌说说你怎么样计算这个加法算式的?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多个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演示,用一个圈把两边的花合在一起,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让生亲自动手操作摆小棒探索算法来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同桌间交流算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加法算法的理解。

休息:做操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较短,中间需要休息。

活动五:快乐冲关。1关到4关都是看图列加法算式的练习题,第一关:根据图意填空1+3=(),根据图意填空第二关2+()=(),第三关:根据动态演示图列式,第四关:看图列式。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把练习设计成冲关的模式,提高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可爱的卡通图案为背景,4个关卡由易到难,从一个空到两个空,从动态演示图列式到静态图列式,尤其是第4关,打破了固定的左边右边而是天空和地面的区别进行列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快乐冲关第5关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算式进行画画补充,幻灯出示2+2=4的式子,左边有2个爱心,右边需要学生画出来。幻灯出示2+3=5的式子,右边有3个爱心,左边需要学生画出来。

【设计意图】以式画画很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快乐冲关终极PK:师出示游戏界面,生快速的计算出5以内数的加法的结果,完成游戏练习。

【设计意图】以游戏为载体,给予学生城市的保护者的身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游戏中熟练的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活动六:快乐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师生共同总结。是幻灯展示。师结束语:回想一下老师的魔术,你现在会变了吗?

八、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说课 说教材 《5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为以后继续学习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3个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体现不同思维特征的小朋友在计算上有在的明显差异,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是尊重学生的想法,因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学重点: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二、说教法 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的教学历年处理教材,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重组与呈现教材内容,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应用教学的意识,教学的要领是:重视基础,做好过度,掌握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浅能,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促进合作交流和反馈,培养自学能力与初步的研究能力。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充分的观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以下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欢迎借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第一个方面:说课标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说课程目标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小学数学说课稿《20以内退位减法》欢迎大家借鉴! (一)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 面进行阐述, 根据对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的研读,下面我对本单元进行解读: 1.知识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 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最大 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达到了我预期设定的教学效果。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目标: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 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4.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再说内容标准 (二)内容标准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小小闯关者”说课稿一、教材来源 “5以内的加法”是大班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我们知道,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而幼儿数学教育向幼儿进行的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纲要》中强调“应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也正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导致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这次选取的这个内容是“5以内加法”的复习课,这个复习课不能重复第一课时的做法,那样,别说幼儿会提不起兴趣,老师也会觉得厌烦,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对暗号、打老鼠、找朋友,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小朋友只有通过了一关关的游戏,最后才能得到礼物。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只有游戏中的幼儿才能充分地与同伴及材料互动,才能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从而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目标定位 这个活动的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本来的初衷是“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但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幼儿有加减混淆的现象,为了照顾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经过与大班老师讨论之后决定降低难度,改为“复习5以内的加法”。目标的调整是为了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从这次的活动可以看出,目标难度降低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目标1实现得较好的,多数幼儿都能对5以内加法进行迅速运算,但目标2就完成得比较欠缺,游戏中的幼儿容易兴奋,较难控制,再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秩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再加上一方面这学期大班幼儿数较多,另一方面我本身不是大班的老师,借班上课容易失控,因此在活动中就出现了孩子过度兴奋的状态,显然,目标2是我把握比较不好的地方。 为了让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到活动中,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提示信、老鼠玩具、纸团、钻圈、小礼物等,此外,富有挑战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5以内的加减法_冀教版

说课设计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以内的加减法》 说课稿 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

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说教材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法与减法(一)第1小节的内容。这是认识加法的第一课时。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材通过主题图的问题是“一共做了几朵花”,通过把左右两边的花片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说和数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通过学生的数数,知道了一共有5只。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认识加号,并且学会正确读算式。 1.教学目标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计算算式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转化为加法计算的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操作演示,是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这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②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 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计算方法中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 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演示法、小组研 讨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 不尽。”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节 课我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卡片以及圆形卡片摆在桌面上后,分成两堆。引导学生复习1~5以内数的组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加法算式中得数的得出起到铺垫作用,从而完成新课的导入。 2、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

不进位加法.doc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说课稿 教者:申秀芝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材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本节课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中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位值图,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地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这些都是以直观形式向学生讲解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本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是在口算的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较小,我就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说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他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根据这一理念,按照以上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假期里都谁去旅游了?玩的怎么样? 2、(出示主题图)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聪聪小精灵要带领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去参观博物馆。你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会回答:二(1)班有36人,二(2)班有30人,二(3)班有35人,二(4)班有34人。)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 一、教材分析 “5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3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体会加法的意思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 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减法》说课稿 一、立足本说教材 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立足学情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说并不是很难。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

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三、立足学生说方法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情感式活动式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标说流程 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上课前我到小卖部买了4包零食,学生看见我拿着零食都欢呼起,有的已垂涎三尺了,看见同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1~5的加法。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3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程序及学生预设 (一)创设情景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 在课程复习环节我准备了一首1~10的数字歌,学生跟唱,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听觉的冲突,出示1~5的卡片,让不同学生分别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读出数字,并且让学生抢答数字,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的加法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新知,训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10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大班科学活动——数学《十以内的加法二》说课稿 金河镇中心幼儿园汤玲萍 一、说教材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有了较好的活动常规,幼儿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新的内容,接受新的知识,也愿意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因此我设计活动时尽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种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幼儿在面对算式时往往感到枯燥、无趣,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实物为教具,以“宝宝超市”这个情境为媒介,将数学与幼儿你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运用教具演示直观的让幼儿理解,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使幼儿能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经掌握十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并且学习了十以内数的加法过程,主要引导快速、准确计算十以内数的加法,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某些简单有趣的问题。”根据《纲要》的要求和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尝试在购物过程中较熟练进行10以内书的加法运算,学习用数卡组合成加法算式的方式记录自己购买商品的过程。 2、引导幼儿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喜爱数学活动。 3、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推理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说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目标重点是让幼儿学会10以内数的加法,为此我给幼儿提供了一 个在超市购买玩具的情境。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加法知识的迁移,如何让幼儿把我们“10以内数的加法(一)”中单纯的加法算式与本次活动中玩具的价格产生连接,并且用加法解决“幼儿买了两件东西,共花了多少钱?”这一实际问题。 说准备: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服务于生活。对于幼儿来说,生硬的一个个数字,远远没有一个个吃穿住行用的实体和一段有趣的生活经历来的更生动,更鲜活,为此我准备了大量的实物教学具: 1、购物篮,多种玩具(标有1-9数字价格),记录卡,数字卡片。 2、ppt《宝宝超市》。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上,我采用了师幼互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然后, 用直观演示法和幼儿动手操作法,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我还通过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观察超市物品下面的标签,把活动中的数字和超市物品的价格联系起来,最后,让幼儿自己尝试以数学方法为工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知道了玩具商数字的意义。 2、尝试活动法:要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起来,尝试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使幼 儿极为感兴趣的。幼儿在活动中,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索。

青岛版《5以内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5以内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这一课。它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33—33页内容。 一、说教材。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本单元的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地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第一层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信息窗1走进花果山情景图,引导学生要求“一共有几只猴?”需要把树上的3只与河边的2只合起来就是一共的只数,由此引出“3+2=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正确读出算式。第二层次通过两个绿点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自主练习”的1~5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掌握加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

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难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模式 实施本模式的基本理念: 1.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2.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以育人为本,发展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基于以上两点我校也是我本人在数学新授课课型方面的基本教 学模式: 三标童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设置目标,第二步达成目标,第三步反馈目标。

一年级加法说课稿

一年级加法说课稿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关于“加法”的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操作演示,是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这个符号,能正确读 出加法算式。 ②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 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能从不同计算方法中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演示法、小组研讨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节课我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5以内的加法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5以内的加法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数学活动:叹早茶 (大班) 荔贤艺术幼儿园 何丽卡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西关人叹早茶的饮食文化,大胆、自信地与人交往,进一步提 高交往的技能。 2, 学习多行、多列的正逆排序,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学重 点) 3, 尝试运用排序的知识参与叹早茶的角色游戏,体验在生活中运用数 学知识的乐趣。(难点部分)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发动家长带幼儿体验叹早茶,熟悉点心卡的使用、认识各种点心美食,观察服务员的工作,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生活经验的准备。 2.角色游戏设“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西关人家”四个小酒楼,点心卡8张,里面分别按横向、纵向印有10款点心的名字,如下图。每间酒楼厨房按各自的点心卡设计分单行、单列,多行、多列摆设10种美食角色游戏材料。 3,幼儿已有10以内的正逆排序的知识及使用美食券参与角色游戏的经验。 4,四种美食券: 5.四款点心卡。 三、活动过程: (一) 通过《逛步行街》的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行和列。 引用体育游戏《大风吹》的玩法,通过教师站位的改变,引导幼儿从自身出发,充分感知横着排的队伍叫行,竖着排的队伍叫列。并帮助幼儿学习区分第几行,第几列。 (二)运用多行、多列的正逆排序的知识学习使用点心卡(重点部分) 1,教师通过西关美食的课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喝早茶的情景、步骤,引出上酒楼喝茶,首先要使用点心卡点食物。 2,教师与幼儿一起复习箭头标记与数字在双向排序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如 8<--- 表示从右往左数的第八个。借助箭头教具、身体动作等引导幼儿学习 多行多列的双向排序,如:第二行3---> 表示第二行从左往右数的第三个,从而学习使用点心卡,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角色游戏叹早茶(难点部分) 1,一半幼儿当服务员,一半幼儿当客人。游戏中引导服务员要有礼貌接待客人,介绍西关的传统美食,向客人派发点心卡,并运用排序的知识检查客人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5以内的加法”,它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学前班春季中《谁和谁是好朋友》第一主题的第八节,属于数学领域的知识和教育活动。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是在幼儿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继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第一层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花园中小蜜蜂个数变化的情况,引出“4+1=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幼儿认识“+”号,正确读出算式。第二层次通过PPT课件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击鼓传卡片的游戏,想想做做,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掌握加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二、幼儿情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幼儿已经初步掌握认识了0~10,理解了2~10的分与合和一些简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班上有小部分的学生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会5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四、说活动准备:幼儿用书《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的课件、表现(5以内)加法含义的卡片若干张、布袋1个、铃鼓1个。 五、说活动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四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课前游戏复习旧知。在手指游戏中复习3、4、5的分与合。 第二环节:认识加法、理解含义。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创设情境。利用课件出示小蜜蜂采蜜的场景图,引导幼儿独立观察、同桌交流知道了什么,根据图中想到什么?接着引导幼儿同桌讨论,交流认识到:原来有4只小蜜蜂,又飞来1只,合起来一共有5只。在算式小结的同时,幼儿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第二层次,认识加法,读出算式,在幼儿读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这样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实际应用、强化新知。我再次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二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示图一:鸟宝宝的个数变化。示图二:青蛙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加法 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领导,上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加法。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艺术节的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两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加法含义的讲授,书第23页两幅插图。加法的引入,计算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在本单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1—5的加法。因此这段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两幅插图的作用:图一主要是用来引入加法含义、算式的读法与写法和算式中数字的含义。即教学生加法的含义。图二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主要是学生的学。学着描述图意并列出算式。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书第23页做一做。对刚刚学过的加法含义进行实践体验,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加法含义,从而巩固加法含义。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说出加法算式。 第三个层次是加法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书第24页插图。在清楚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多样化也要最优化,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为今后的加法学习及减法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五绿色行动__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说课稿青岛版六三制.doc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剖析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目标是: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评价: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题卡、备小棒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交流后板书出问题)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参与的讨论)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 各位老师大家好:大家好!我执教的课题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下面我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谈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流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标解读: “掌握”是描述过程的行为动词,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核心概念是“运算技能”。主体是学生。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在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为素材,创设了“来到花果山”—“小猴摘桃”—“野餐”—“野餐结束”—“游水帘洞”—“小猴分桃”—“小猴跳水”—“小猴学钓鱼”这一系列情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本节课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花果山”构成“情境串”,情境里又包含生动活泼的现实活动,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喜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信息窗一《5以内数的加法》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是为本单元接下来要学习的减法做铺垫。它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有序观察信息窗时,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语言表述不完整。而且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

《5以内加法》说课稿

一年级《5以内加法》的第一课时说课稿 颜玉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5以内加法》是北大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 2、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同学们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是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二、说教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三、说学法 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 来学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大屏幕,看看大屏幕上有什么?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它们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加法。 教师出示图片1:引导学生说出笑笑一只手拿了2枝铅笔,另一只手拿了3枝铅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和3) 教师出示图片2:再看看笑笑怎么做的?(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起来)那合起来一共是几枝呀?快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吧!看看谁说的好?(引导小朋友也来学笑笑的样子试一试,边拿边说。) 师:像这样把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要计算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独立探究 师: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是5枝铅笔,那你能用算式写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2+3=5 ) 2、小组交流 师:写完的小朋友,请把你写的算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写的?(请一名学生板书) (小组交流算式写法,教师适时小结。) 3、算式读法 师:(指着板书)大家看他写得对不对?这个算式怎样读呢?(先指名读后齐读)4、认识加号 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怎样写呢? 5、质疑解惑 师:大家对这个算式有没有不懂的? 6、加深理解算式含义 师:(指着算式)谁知道这里的“2”表示什么?“3”呢?“5”呢?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这个2 +3=5除了表示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扩展算式含义)生1:有2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生2:我左手拿了2支铅笔,右手拿了3支铅笔,一共有5支铅笔。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 教学中我创设了关于5枝铅笔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所见,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最后再通过在教室里找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际操作,动手动脑 1、出示桃子图,让学生看懂图意后,边摆边说过程:先出示1个桃子,再出示3个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让学生用圆片摆1+3=4的过程。 (同桌交流,小组互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孩子给予鼓励帮助。) 师:把1个桃子(小圆片)和3个桃子(小圆片)合在一起,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小圆片),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生1:1+3=4 生2:3+1=4 3、分别出示桃子图二和图三。 让孩子们分别用三角形和小棒摆出图二和图三的情景,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数的加法 一、教材: “5以内数的加法”是西师版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5以内数的加法”是学生首次接触的计算问题,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会正确的读写加法算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多样性的算法,并能选择一种算法熟练的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桌之间合作探究多样性的算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乐趣,享受快乐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 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