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为磺胺类抗菌药。属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药,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肠病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由本品分解产生的磺胺吡啶对肠道菌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

基本信息

药物名称:柳氮磺吡啶

英文名:Sulfasalazine

中文别名:柳氮磺胺吡啶、柳酸偶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

制剂:0.25g

储藏:遮光,密封保存。

药理作用

柳氮磺胺吡啶是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的偶氮化合物,在三个方面发挥抗风湿作用。①抗炎作用:通过抑制血栓素合成酶及脂氧酶通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溶蛋白酶活性以及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产生抗炎效果。②免疫调节:有人观察到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类风湿因子的合成及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③抗叶酸代谢:可抑制叶酸盐在空肠内的水解及转运,还可竞争性地抑制叶酸代谢中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及丝氨酸转羟甲基酶的活性。使DNA合成障碍影响细胞的正常增殖周期,从而发挥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青霉胺和金制剂接近。也可用于治疗瑞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皮疹、肝脏损害和贫血等。用法:以第1周0.5g、1-2次/日,以后每周递增0.5g/日,直到2.0g/日维持为宜。疗效不佳者可加至3.0g/日。治疗剂量宜个体化,维持量一般不低于1.5g/日。要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并保持每日摄入一定量水分。

药代动力学

本药吸收性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约10%-20%。被吸收的药物95%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在服药后3-5小时血浆达峰值,半减期为6-17小时。本药大部分在结肠中经细菌作用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后者50%由大便中排出,33%被吸收经乙酰化后由尿中排出。在肝内经乙酰化、羟基化和葡萄糖醛化为各样代谢物,然后由尿排出。本药受人体乙酰化速度影响,乙酰化作用快的个体疗效差,但在临床治疗关节炎时很难明确这样的差别。

作用机制

SASP的抗风湿作用机制尚不很清楚,可能是通过磷胺吡啶抑制肠道中的某些抗原性物质来达到,如它对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过程的疗效。在服用本药 12周后循环中的活化淋巴细胞下降,IgM及IgG、RF滴度水平亦下降。在体外试验观察到淋巴细胞对各种刺激原的反应在本药的作用下明显下降,因此认为本药有改变免疫过程的性能。其抗炎作用也可能是通过其水杨酸成分,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的合成。还有可能与MTX一样,SASP促进细胞中抗炎分子腺苷的积累。用药后4个月,血中IgA及IgG下降并与IL-6浓度减少平行。

相互作用

1 与尿碱化药合用可增强磺胺药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 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磺胺被细菌摄取,对磺胺药的抑菌作用发生拮抗,因而两者不宜合用。

3 下列药物与磺胺药合用时,后者可取代这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毒性发生,因此当这些药物与磺胺药合用,或在应用磺胺药之后使用时需调整其剂量,此类药物包括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

4 骨髓抑制药与磺胺药合用时可能增强此类药物对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有指征需两类药物合用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5 避孕药(雌激素类),长时间与磺胺药合用可导致避孕的可靠性减少,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机会。

6 溶栓药物与磺胺药合用时,可能增大其潜在的毒性作用。

7 肝毒性药物与磺胺药合用,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对此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及以往有肝病史者应监测肝功能。

8 光敏药物与磺胺药合用可能发生光敏的相加作用。

9 接受磺胺药治疗者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10 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磺胺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不宜两药合用。

11 磺胺药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当两者合用时可增强保泰松的作用。

12 磺吡酮(sulfinpyrazone)与磺胺类药物同用时可减少后者自肾小管的分泌,其血药浓度升高且持久,从而产生毒性,因此在应用磺吡酮期间或在应用其治疗后可能需要调整磺胺药的剂量。当磺吡酮疗程较长时,对磺胺药的血药浓度宜进行监测,有助于剂量的调整,保证安全用药。

13 与洋地黄类或叶酸合用时,后者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因此须随时观察洋地黄类的作用和疗效。

14 与丙磺舒合用,会降低肾小管磺胺排泌量,致磺胺的血药浓度上升,作用延长,容易中毒。

15 与新霉素合用,新霉素抑制肠道菌群,影响该品在肠道内分解,使作用降低。

适应症

主要用于炎症性肠病,即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初量为一次1—1.5g,每6一8小时1次。维持量为一次0.5g,每6小时1次。

2.小儿常用量口服,2岁以上,初量一次按体重5—10mg/kg,每4小时1次,或按体重10—15mg/kg,每6小时1次,维持量为按体重7.5—10mg/kg,每6小时1次。

①遇有胃肠道刺激症状,除强调餐后服药外,也可分成小量多次服用,甚至可每小时一次,使症状减轻;②腹泻不改善,剂量可加大;③夜间停药间隔不得超过8小时;④该品容易导致核黄疸,2岁以下小儿禁用;⑤根据病人的反应与耐药性,随时调整剂量,部分病人可采用间歇治疗(用药二周,停药一周);⑥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要减少;⑦该品可灌肠给药,1g溶于240ml水中,一日2次;

⑧当每天用量达到或超过4g,或血清药浓度超过50μg/ml,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增多。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查:①治疗前作全血检查,以后每月复查一次;②直肠镜与乙状结肠镜检查,观察用药效果及调整剂量;③尿液检查,观察有无磺胺结晶,长期服用可出现尿路结石。重症患者每日早、中、晚排便后各用肛栓一粒;中或轻症患者早、晚排便后各用肛栓一粒,症状明显改善后,改用维持量,每晚或隔日晚用肛栓一粒,晚间给药时间最好在睡前。

不良反应

血清磺胺吡啶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20-40μg/ml)与毒性有关。浓度超过50μg/ml时具毒性,故应减少剂量,避免毒性反应。

1 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 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使用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 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生核黄疸。

5 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6 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管坏死的严重不良反应。

7 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有患者发生艰难梭菌肠炎,此时需停药。

8 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偶有发生。

9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偶可发生,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抑郁感。一旦出现均需立即停药。

10 罕见有胰腺炎、男性精子减少或不育症。

本药的不良反应最初皆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观察获得。类风湿关节炎虽用药剂量相对小些,但情况相似,副作用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预期的,与剂量有关,如恶心、头痛、呕吐、乏力、溶血性贫血、正铁血红蛋白尿。另一类

为变态反应性、不可预期的,如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等。这些不可预期的副作用多发生于用药后早期。用药后最初几周的密切监护、追随检查很为重要。

禁忌

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小儿禁用。

由于磺胺药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磺胺游离血浓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该类药物在新生儿及2岁以下小儿应禁用。

1.磺胺药可穿过血胎盘屏障至胎儿体内,动物实验发现有致畸作用。人类中研究缺乏充足资料,因此孕妇应禁用。

2.磺胺药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浓度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50%-100%,药物可能对乳儿产生影响;磺胺药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中的应用有导致溶血性贫血发生的可能,因此哺乳期妇女应禁用。

3.老年患者应用磺胺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如严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等是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中常见者,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注意事项

1.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患者、血卟啉症、血小板、粒细胞减少、血紫质症、肠道或尿路阻塞患者应慎用。

2.应用磺胺药期间多饮水,保持高尿流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亦可服碱化尿液的药物。如应用该品疗程长,剂量大时宜同服碳酸氢钠并多饮水.以防止此不良反应。治疗中至少每周检查尿常规2-3次,如发现结晶尿或血尿时给予碳酸氢钠及饮用大量水,直至结晶尿和血尿消失。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应用该品易致肾损害,应慎用或避免应用该品。

3.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及其他磺胺类药物呈现过敏的患者,对该品亦会过敏。

4.治疗中须注意检查:

(1)全血象检查,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

(2)直肠镜与乙状结肠镜检查,观察用药效果及调整剂量。

(3)治疗中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可能发生的结晶尿。

(4)肝、肾功能检查。

5.遇有胃肠道刺激症状,除强调餐后服药外,也可分成小量多次服用,甚至每小时一次,使症状减轻。

6.根据患者的反应与耐药性,随时调整剂量,部分患者可采用间歇治疗(用药二周,停药一周)。

7.腹泻症状无改善时,可加大剂量。

8.夜间停药间隔不得超过8小时。

9.肾功能损害者应减小剂量。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发表时间:2018-11-20T16:02:48.0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6期作者:李卓辉[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情不明确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412000) 摘要: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 年4月至2016 年4 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观察组(n=40)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排便、腹泻、腹痛发生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 %,对照组为 75.00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每日排便次数、腹泻和腹痛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可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体征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安全良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salazine and sulfamyr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 to collect between April 2015 and April 2016 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40)using sulfanilamide pyridine willow nitrogen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n = 40)using the salad oxazine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reatment of defecation,diarrhea,abdominal pai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2.5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5.00%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number of defecation,diarrhea and abdominal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mesalaz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ulcerative colitis,and i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patients.Besides,it has less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s safe and good.It is an ideal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Sulfaniline pyridine;The salad oxazine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情不明确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临床认为该病可能与免疫、环境、精神、心理等多因素有关[1],UC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贫血、发热、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全结肠受累,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UC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使用治疗药物是提高UC疗效的前提,基于此,我院分别使用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并对两种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5 年4月至2016 年4 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 例患者使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40 例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23 例,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5.34±10.32 岁,病程1个月~7 年,平均病程19.48±6.32 个月,活动期32 例,缓解期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25~52 岁,平均年龄35.62±10.07 岁,病程1个月~7 年,平均病程18.79±6.14 个月,活动期33 例,缓解期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即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1 g/次,tid,连续给药4 周,4 周后剂量调整为0.5 g/次,tid,继续治疗4 周。观察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2],即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 g/次,tid,吞服时不能咀嚼,连续给药4 周,4 周后剂量调整为0.5 g/次,tid,继续治疗4 周。治疗过程中保持清淡饮食,忌食寒凉、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1.2.2 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排便、腹泻、腹痛发生次数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UC症状完全消失,每日大便次数不超过2 次,粪便检查结果中无白细胞、红细胞,结肠镜复查黏膜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UC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每日大便次数2 次~4 次,粪便检查结果白细胞、红细胞数均不超过10 个;无效:治疗前后患者UC治疗效果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较治疗前恶化。 1.2.3 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疗前后排便、腹泻、腹痛发生次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 %,对照组为75.00 %,,见表1。

ASAS/EULAR推荐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案

ASAS/EULAR推荐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案 ASAS/EULAR推荐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风湿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导致的炎性下腰痛,强直性韧带骨赘,常常和外周关节炎相关,附着点炎症,急性前葡萄膜炎等。AS的治疗对于临床医生长期以来就是挑战。十几年以来,锻炼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一直是控制其症状的主要方法,至今仍然缺乏改善病情的疗法。生物制剂的使用使目前AS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关于其长期利益和风险人们知之甚少。最近ASAS(assessment in AS)国际工作组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首次官方合作,共同构建了国际循证医学推荐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1 关于AS治疗方案的基本原则 1.1 个体化的AS治疗方案的制定依据:理想的过程包括目前临床表现(中轴、外周、附着点、关节外症状和体征);当前主要症状、其他临床症状和预后指标水平、疾病活动性/炎症状况、疼痛、功能、残疾、结构性损伤、髋关节受累、脊柱畸形;一般临床状态(年龄、性别、伴随疾病、伴随的药物治疗);患者愿望和期望值。 1.2 AS患者的疾病监测;包括病史、临床参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以及ASAS的核心指标1(包括中轴、外周和附着点病变的表现)监测的频率决定于个体的基础情况(症状、严重度和药物治疗情况)。临床表现包括AS的疾病表现的各方面,包括中轴、外周、附着点和外周关节症状(例如急性葡萄膜炎、结膜炎和心脏炎)。 影像学评估AS发展很快。专家组详尽地讨论了利用放射学评估AS的最佳频率,得出的结论是放射学监测不要超过每2年1次。也有例外,在些患者中韧带骨赘在6个月就可以形成,这被认为是两次X线的最短间期。对颈部侧位和腰椎片随时间变化进行评估。个别患者胸椎片评估也有价值,尤其是有可疑骨折的地方。一旦发现骶骼关节X线片上有具有诊断价值的改变,那么定期对髋关节进行放射学评佑就是有意义的。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核磁共振(MRI)检查在AS疾病活动性的评估中使用得越来越多。虽然迄今为止它还没有进人ASAS 的核心指标,但是最近的数据表明,MRI对于患者临床试验和日常护理都是有作用的,因为 它可以方便地获得脊柱炎症的客观证据2。 1.3 AS的最佳治疗要求非药物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模式:有研究回顾了大量关于AS的非药物治疗的文献,但没有确切的研究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结果之间的比较。工作组的共识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是互补的,而且在AS患者治疗的初期和进行当中都是有价值的。这种结合治疗的方法是否同等地适用于早期和晚期As或活动期和非活动期AS还没有定论。疾病随着时间的进展是在垂直轴上自上而下地发展的,而且强调了非药物治疗贯穿整个疾病过程的重要性,提出早期使用NSAIDs类药物和对难治性AS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也给出了伴随外周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法。

柳氮磺吡啶使用注意事项

柳氮磺吡啶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口服后,少部分药物在胃和上部肠道吸收。大部分药物进入远端小肠和结肠,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磺胺吡啶在药物分子中主要起载体作用,在肠道碱性条件下,微生物使重氮键破裂而释出有作用的药物。5-氨基水杨酸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并延长其缓解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肠溶片,口服,成人常用量:初剂量为一日2-3g(8-12片),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可渐增至一日4-6g(6-24片),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g-2g(6-8片)。 不良反应:血清磺胺吡啶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20-40μg/ml)与毒性有关。浓度超过50μg/ml时具毒性,故应减少剂量,避免毒性反应。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 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 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使用后易发生,在 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致游离 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 偶见发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6.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管 坏死的严重不良反应。 7.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 用药。偶有患者发生艰难梭菌肠炎,此时需停药。 8.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偶有发生。 9.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偶可发生,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 快感或抑郁感。一旦出现均需立即停药。 10.罕见有胰腺炎、男性精子减少或不育症。 注意事项: 1.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患者、血卟啉症、血小 板、粒细胞减少、血紫质症、肠道或尿路阻塞患者应慎用。 2.应用磺胺药期间多饮水,保持高尿流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亦可服 碱化尿液的药物。如应用本品疗程长,剂量大时宜同服碳酸氢钠并多饮水,以防止此不良反应。治疗中至少每周检查尿常规2-3次,如发现结晶尿或血尿时给予碳酸氢钠及饮用大量水,直至结晶尿和血药消失。失水、休克和老年患者应用本品易致肾损害,应慎用或避免应用本品。 3.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及其他磺胺类药 物呈过敏的患者,对本品亦会过敏。 4.治疗中须注意检查以下几项: (1)全血象检查,对接受较长疗程的患者尤为重要。 (2)直肠镜与乙状结肠镜检查,观察用药效果及调整剂量。 (3)治疗中定期尿液检查(每2-3日查尿常规一次)以发现长疗程或高剂量治

吡啶的合成方法

吡啶的合成方法 1.hantzsch合成 用两分子β-酮酸酯,一分子醛基及氨作原料经多分子环化成吡啶 例如 One-Pot Synthesis of 1,4-Dihydropyridines via a Phenylboronic Acid Catalyzed Hantzsch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Hantzsch Esters and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Aqueous Micelles A. Kumar, R. A. Maurya, Synlett, 2008, 883-885. A. Debache, R. Boulcina, A. Belfaitah, S. Rhouati, B. Carboni, Synlett, 2008, 509-512. Yb(OTf)3 catalyzed an efficient, operationally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Hantzsch reaction via a four-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 of aldehydes, dimedone, ethyl acetoacetate and ammonium acetat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o yield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excellent yield. L.-M. Wang, J. Sheng, L. Zhang, J.-W. Han, Z.-Y. Fan, H. Tian, C.-T. Qian, Tetrahedron, 2005, 61, 1539-1543.

多氨基多硝基吡啶氮氧化物及其配方的性能研究

多氨基多硝基吡啶氮氧化物及其配方的性能研究多氨基多硝基吡啶氮氧化物的代表化合物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氮 氧化物(ANPyO)和2,4,6-三氨基-3,5-二硝基吡啶氮氧化物(INPyO)是一类新型 的含能材料,具有感度低,成本低,稳定性好,耐热性好以及较高的爆炸性能,是潜在的高能钝感炸药候选物,在含能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分别以三氟乙酸(CF3COOH)、二甲基亚砜(DMSO)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重结晶法精制ANPyO或TNPyO,对精制后样品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 别用CF3COOH重结晶的ANPyO和TNPyO平均粒径最小,比表面积分别为 0.454m2·g-1和2.760m2·g-1;10℃·min-1温升速率时,热分解峰值温度分别 为370.69°C和355.9℃,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79.63kJ·mol-1和303.15kJ·mol-1;机械感度最低。CF3COOH是最佳的重结晶溶剂。 结晶工艺条件对ANPyO的晶型和感度也有明显的影响。采用溶液-水悬浮- 蒸馏法,分别以氟橡胶F2311和丁腈橡胶(NBR)包覆ANPyO和TNPyO,利用傅里叶 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和感度试验表征包覆前后ANPyO和TNPyO的结构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F2311和NBR包覆后的ANPyO和TNPyO热分解峰值温度降低,分解热提高,分解深度减小;包覆后颗粒变大,红外光谱中N-H特征峰和氮杂原子的特征峰均发生偏移;机械感度均降低。包覆能改善ANPyO和TNPyO的能量和机械感度性能,其中以F2311包覆的ANPyO和TNPyO性能更优。 根据ANPyO和TNPyO及其配方分别在不同升温速率下TG的分析结果,分析讨论了它们的热分解过程,用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和Ozawa法计算了它们的热分解活化能、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和机理函数。ANPyO和TNPyO及其配方的热分解机理均属于n=1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对ANPyO和TNPyO及其配方进行绝热分析。利用速率常数法计算了它们绝热分解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依据绝热分解过程的温度、压力、温升速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计算结果对它们的热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热重-微商热重分析(TG-DTG)、热重与质谱联用(TG-MS)和原位热裂解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等技术研究了ANPyO的热分解全过程,并通过跟踪测试热分解过程中气相和凝聚相产物及其变化情况提出了

2_巯基吡啶_N_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第30卷 增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30Supp l. 2002年9月Jou r.of N o rthw est Sci2T ech U n iv.of A gri.and Fo r.(N at.Sci.Ed.)Sep.2002 2-巯基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Ξ 杨征敏,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摘 要] 对22巯基吡啶2N2氧化物(PTO)的4类合成方法(22卤吡啶氧化法、氢氧化钠催化吡啶氧化法、22羧酸吡啶212氧化物金属盐脱羧法、12氧化吡啶同N aH和L i H等强碱作用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PTO及其金属盐的广谱杀菌防霉活性及其在农业、医学、化学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22巯基吡啶2N2氧化物;合成方法;杀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O62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22782(2002)S020142203 1943年Shaw发现黄曲霉(A sp erg illus f lavus)代谢产生的曲霉酸(asp ergillic acid)有抗菌作用[1],此后,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其化学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发现了高效、安全、具有广谱杀菌活性的22巯基吡啶2N2氧化物(22p yridineth i o l212ox ide, PTO)[2~4]。 在农业上,PTO被称为“万亩定”,可作为杀菌剂和杀细菌剂,对多种果树、棉花、麦类、蔬菜叶面病害有效,已用于防治苹果疮痂病和卷叶病。PTO可与铁、锰、锌等螯合,生成的万亩定铁盐、万亩定锰盐、万亩定锌盐可作为低毒高效杀菌剂[5]。此外, PTO也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PTO钠盐是一种公认的安全、高效、速效、广谱的水溶性杀菌防霉剂[6]。它可作为罐装食品的防霉剂,对酵母菌和霉菌作用迅速、抑制作用强[7];也可作为蚕座消毒及家蚕人工饲料的防腐添加剂。 在医学上,PTO钠盐称为吡硫霉净,作为抗菌和抗真菌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花斑癣等体表性疾病,也可作为外用药和化妆品的防腐剂[2,8~10]。近年研究表明[11,12],PTO钠盐及其衍生物钠盐在低浓度下对人体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PTO锌盐(商品名C leanB i o2ZP)也是一种安全、高效、广谱的杀菌剂,美国环保局和食品医药管理局批准将其用于医学上。PTO锌盐常作为多数去头皮屑止痒洗发香波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安全和高效的特点使其在至今的30多年里一直作为主流的去头皮屑的活性物质。例如,P&G公司的飘柔二合一海飞丝中加入1%的PTO锌盐,去屑止痒效果明显。在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的专著中,PTO锌盐被认为是治疗头皮屑、脂溢性皮炎、湿疹、牛皮癣、外生殖器毒物性皮炎、皮肤伤口的一类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化学工业中,PTO常作为合成多种医药、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防霉防腐剂和高级洗发香波添加剂等精细化学品的一类重要的化学中间体。 此外,PTO钠盐10%和40%的水溶液在美国作为杀菌剂出售,可用于金属加工业的添加剂和乳胶防腐膜的制备。PTO锌盐还可作为化妆品、涂料、乳胶、灰泥等的添加剂。PTO铜盐(商品名C leanB i o2CP)是一种广谱杀菌杀藻剂,因含PTO铜盐的船舶涂料易制备,水溶性极低,抗污性能极好,在相当高的温度下很稳定,主要作为船舶防塞剂和杀藻剂。 鉴于PTO及其金属盐广谱的抗菌防霉活性和广泛的用途,国内外学者对PTO合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献报道,22巯基吡啶2N2氧化物的合成方法有22卤吡啶氧化法、氢氧化钠催化吡啶氧化法、22羧酸吡啶212氧化物金属盐脱羧法、12氧化吡啶同N aH和L i H等强碱作用的方法。 (1)22卤吡啶氧化法。该法通常以22氨基吡啶为原料,合成步骤分为3步:吡啶的卤化、卤化吡啶的氧化、卤氧化吡啶的巯基化[13,14]。 在吡啶卤化过程中,通常以22氨基吡啶为原料,通过C raig反应在低温下将其转化成22溴吡啶,产率为87%~90%;也可通过吡啶光氯化反应制得22氯吡啶作为先一步合成的原料,选择适当的光源、稀释剂、反应时间、投料比例,可使反应定向进行,原料的转化率达95%以上[15]。 Ξ[收稿日期] 2002203222 [作者简介] 杨征敏(1974-),男,陕西周至人,助教,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天然活性物质的修饰及半合成研究。

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8223801.html, 柳氮磺胺吡啶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尹学瑞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07期 【摘要】目的:分析柳氮磺胺吡啶(SASP)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 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6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予SASP治 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的79.31%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与微生态制剂联用治疗UC能显著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柳氮磺胺吡啶;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安全性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8618223801.html,ki.cfmr.2017.7.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30-02 溃疡性结肠炎(UC)为消化内科常见病,是一种多病因引发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其下层,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以内科治疗为主,柳氮磺胺吡啶(SASP)因疗效确切、价格低,仍是轻、中度UC患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肠道微环境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微生态制剂治疗UC也成为关注热点[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6例UC患者分别采取SASP与微生态制剂联合及单纯SASP治疗,以探讨联合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现作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6例U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20~69岁,平均(39.12±6.25)岁,病程0.51~9.45年,平均(4.73±0.95)年;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22~68岁,平均(39.10±6.24)岁,病程0.47~9.49年,平均(4.75±0.96)年。纳入标准:(1)符合《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诊断标准[2];(2)为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3)停用其他治疗药物至少1周;(4)自愿参与研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及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者;(2)活动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消化道肿瘤者;(3)妊娠、哺

吡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吡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在吡啶类化合物中,最早被发现的是2-甲基吡啶。1946年,英国Anderson 自煤焦油中分离得到;1951年Anderson从骨油中分离得到吡啶并做了鉴定。 但煤焦油中分离吡啶量有限,产量少,组分复杂,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发展,以油代煤的变化,从煤焦油中分离提取吡啶的方法已不适应大批量工业化生产,逐步被化学合成法淘汰。 2.1 焦油法生产粗轻吡啶 吡啶以往主要从煤焦油中提取,我国部分焦化厂以氨气中和法从饱和器母液中生产粗轻吡啶,见下图:..…. 2.2 化学合成法生产吡啶 吡啶以往主要从煤焦油中提取,现在主要由化学合成法获取。 化学合成的生产工艺是一步合成,分步分离、精制。 化学合成法生产吡啶,产品不仅仅是单一的吡啶,而是一个混合物,其组成依技术、反应条件及添加剂有所不同。..…. 2.2.1 醛(酮)-氨法合成烷基吡啶 此法自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以来,因原料价廉易得、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合成路线、生产多种产品而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 我国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吡啶合成工艺技术考虑下游产品发展及吡啶衍生物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情况,工艺采用乙醛+甲醛--氨合成工艺技术,以吡啶和3-甲基吡啶为主要产品。..….

2.2.2 醛(酮)-烯腈法合成烷基吡啶 该法主要以不饱和烃为原料生产烷基吡啶,乙烯和乙腈在(Me4N2CoB10H12)2 催化剂作用下,可得2-甲基吡啶,产率18%。..…. 2.3 吡啶生产方法研究及相关专利 我国在吡啶及下游产品开发方面也取得一些新的成果。 东南大学从事吡啶的合成技术研究,1996年获得成功的一项新工艺投产后,为我国开发二类新药奥兰啦唑提供原料,..….2009年09月08日沙隆达集团公司 申请了“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及装置”专利,见下表: 表2.5 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及装置专利表 申请专利号200910063901 专利申请日2009/09/08 名称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及装置 申请(专利权)沙隆达集团公司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北京东路93号 发明(设计)人殷宏;王正国;薛光才;艾秋红;马安兵;向维德;李新年;杨浩斌;刘孝平;廖艳;张诗忠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及装置。它是以氨、甲醛、乙醛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原料气经气体分布板后,首先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从流化床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扩大段后不经旋风分离器直接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得到吡啶。本发明具有催化剂可连续补充,反应周期长,吡啶收率高的优点。 主权项 一种合成吡啶与甲基吡啶的方法,它是以氨、甲醛、乙醛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原料气经气体分布板后,首先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从流化床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扩大段后不经旋风分离器直接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得到吡啶。 详细内容参见六鉴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618223801.html,)发布《吡啶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分析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03T14:04:24.81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封英娟刘珍[导读]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疾病,具有病程长、治愈难、易复发等特点[1,2]。 封英娟刘珍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53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其中29例患者接受美沙拉嗪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24例患者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组织学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改善总有效率82.14%,对照组为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腹痛改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为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液脓血便改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为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组织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6.90%),对照组7例(2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均有效,但美沙拉嗪治疗后不良反应更低,组织学评分改善更佳。 【关键词】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228-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疾病,具有病程长、治愈难、易复发等特点[1,2]。以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以控制炎症为主,同时对症治疗相关症状。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美沙拉嗪及柳氮磺吡啶,但二者之间的疗效尚存争议[3,4]。本分析以我院治疗的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5例,女性28例,患者的年龄介于20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43.15±8.27)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34±0.69)年。轻度25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累及直肠乙状结肠21例,累及全结肠11例。观察组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43.36±8.63)岁,平均病程(2.26±0.71)年。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25±8.73)岁,平均病程(2.28±0.6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相关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法国爱的发制药集团生产),3g/d,3次/d,口服,4周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服用柳氮磺吡啶(上海信谊嘉华制药生产),4g/d,4次/d,口服,4周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每周定期复查大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镜下溃疡愈合,黏膜恢复正常;好转: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镜下黏膜有轻度炎症症状;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组织学评分采用病理活检方式,按照如下标准评分:0分:镜下正常或无活动;1分:有轻度病变;2分:有中度病变;3分:重度病变[5]。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我们分别进行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腹泻改善总有效率82.14%,对照组为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6>0.05)。观察组腹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为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P=0.028<0.05)。观察组黏液脓血便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为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33<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组织学评分比较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为(2.64±0.58)分,治疗后(0.82±0.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为(2.59±0.61)分,治疗后为(1.33±0.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6.90%),分别为1例粒细胞减少,1例恶心伴轻微呕吐。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29.17%),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例,头晕头痛2例及皮疹1例。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0,P=0.032<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分析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英文名称:Sulfasalazine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Liu Dan Huang Bi Ding Chang Rong Pian 【成份】 柳氮磺吡啶 【性状】 本品为肠溶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色。 【适应症】 主要用于炎症性肠病,即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规格】 0.25g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初剂量为一日2~3g,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量,可渐增至一日4~6g,一日1.5~2g。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2g。 小儿初剂量为一日40~60mg/kg,分3~6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维持量一日30mg/kg,分3~4次口服。 【不良反应】 血清磺胺吡啶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20~40mg/ml)与毒性有关。浓度超过50mg/ml时具毒性,故应减少剂量,避免毒性反应。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使用后易发生,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6.肾脏损害,可发生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管坏死的严重不良反应。 7.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泻、头痛、乏力等。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有患者发生艰难梭菌肠炎,此时需停药。 8.甲状腺肿大及功能减退偶有发生。 9.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偶可发生,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抑郁感。一旦出现均需立即停药。 10.罕见有胰腺炎、男性精子减少或不育症。 【禁忌】

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为磺胺类抗菌药。属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药,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肠病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由本品分解产生的磺胺吡啶对肠道菌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 基本信息 药物名称:柳氮磺吡啶 英文名:Sulfasalazine 中文别名:柳氮磺胺吡啶、柳酸偶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 制剂:0.25g 储藏:遮光,密封保存。 药理作用 柳氮磺胺吡啶是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的偶氮化合物,在三个方面发挥抗风湿作用。①抗炎作用:通过抑制血栓素合成酶及脂氧酶通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溶蛋白酶活性以及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产生抗炎效果。②免疫调节:有人观察到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类风湿因子的合成及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③抗叶酸代谢:可抑制叶酸盐在空肠内的水解及转运,还可竞争性地抑制叶酸代谢中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及丝氨酸转羟甲基酶的活性。使DNA合成障碍影响细胞的正常增殖周期,从而发挥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青霉胺和金制剂接近。也可用于治疗瑞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皮疹、肝脏损害和贫血等。用法:以第1周0.5g、1-2次/日,以后每周递增0.5g/日,直到2.0g/日维持为宜。疗效不佳者可加至3.0g/日。治疗剂量宜个体化,维持量一般不低于1.5g/日。要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并保持每日摄入一定量水分。

吡啶的合成方法

吡啶的合成方法 合成 用两分子β-酮酸酯,一分子醛基及氨作原料经多分子环化成吡啶 例如 One-Pot Synthesis of 1,4-Dihydropyridines via a Phenylboronic Acid Catalyzed Hantzsch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Hantzsch Esters and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Aqueous Micelles A. Kumar, R. A. Maurya, Synlett, 2008, 883-885. A. Debache, R. Boulcina, A. Belfaitah, S. Rhouati, B. Carboni, Synlett, 2008, 509-512. Yb(OTf)3 catalyzed an efficient, operationally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Hantzsch reaction via a four-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 of aldehydes, dimedone, ethyl acetoacetate and ammonium acetat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o yield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in excellent yield. . Wang, J. Sheng, L. Zhang, . Han, . Fan, H. Tian, . Qian, Tetrahedron, 2005, 61, 1539-1543.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黄传兵,陈晓雯,刘健,杨升杰 【关键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柳氮磺胺吡啶;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四肢关节。笔者于2003年9月-2006年6月,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本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均符合1984年AS纽约修订标准,且病情处于活动期。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6岁,平均(26.56±9.3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6.68±3.3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均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心、肝、肾病变;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精神病史及严重关节畸形患者;④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309113)60 mg,1日2次,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第1周0.25 g,第2周0.5 g,第3周0.75 g,此后均为0.75 g,均1日3次,口服,连用6个月。对照组单纯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用法用量同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①患者疼痛程度;②疾病活动程度:均以VAS 100 mm从0~100表示,包括患者对疾病活动度及医生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价;③Dougados 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指数:根据患者对生活、工作中的20项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每一项按照无困难到不能做到,分5个级别,对应分值0~2.5分,根据20项总分判断患者的功能指数;④晨僵时间;⑤Schober试验;⑥指地试验;⑦枕壁试验;⑧血沉(ESR);⑨C反应蛋白(CRP);⑩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 1.5 疗效标准 计算疼痛程度、疾病活动度、Dougados指数、晨僵时间等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百分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将3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相加求平均值得总改善率,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显效:总改善率70%;有效:总改善率50%~70%;无效:总改善率50%。 1.6 统计学方法

柳氮磺吡啶与中西药配合柳氮磺吡啶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柳氮磺吡啶与中西药配合柳氮磺吡啶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发表时间:2010-12-07T10:51:32.1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陈云国陈斌国陈斌[导读]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 陈云国陈斌国陈斌(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7330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283-0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病程迁延可反复发作,严重困扰人们身心健康。近年来笔者用中西药物配合柳氮磺吡啶与单纯柳氮磺吡啶治疗726例作临床对比,总有效率98.5:60具有显著的可比性,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病例选择:726例均为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者。 1.2性别年龄:726例中男性381例(52%),女性345例(48%),无可比性,年龄20—30岁396例占54.5%;40—50岁218例占30%;50岁以上112例占15.4%。 1.3将单纯柳氮磺吡啶治疗者定为对照组,柳氮磺吡啶配合中西药治疗者定为治疗组。 1.4方药及用法:柳氮磺吡啶0.5 po tid,谷维素20mg po tid,潘生丁50mg po tid,甲氰脒胍0.4 po tid,异胭肼0.2po qd. 中药:丹参 30g、黄芪30g、薏苡仁30g、黄芩12g、黄连12g、当归12g、白芍12g、乳香12g、没药12g 、甘草12g、红花12g、水煎服,一日一剂,以上药物服3个月结束疗程。 2.疗效判定 2.1服药3个月症状消失,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糜烂面吸收溃疡愈合为痊愈。 2.2服药3个月症状消失,糜烂面吸收,溃疡基本愈合者为显效。 2.3服药3个月症状消失,肠黏膜溃疡及糜烂部分愈合为有效。 2.4服药3个月症状消失,6月后复查无复发但溃疡未愈合为无效。 3.结果 对照组:298例,痊愈36例占12%,显效58例占19%,有效85例占28.5%,无效119例占40%,总有效率60%。 治疗组:428例,痊愈184例占43%,显效178例占42%,有效60例占14.1%,无效6例占1.5%,总有效率98.5%。 4.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因未明,但与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病变大多累及直肠与乙状结肠,病变特点具有弥漫性、连续性,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及出血,镜检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肠腺体底部隐窝处形成微小脓肿,这些脓肿可互相融合破溃,形成广泛不规则的浅表小溃疡,若病变继续发展又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溃疡,溃疡面的渗出物浆细胞、嗜酸及嗜中性粒细胞及渗出的红细胞即是形成黏液脓血便的产物。同时溃疡侵蚀毛细血管壁使其破损或通透性增加,一些氧自由基及致炎、致敏、致痛物质大量释放是引起病灶继续发展和腹痛的原因。另外渗出物中还存在大量免疫复合物,致使局部变态反应增加、免疫功能紊乱致肠黏膜病灶久久不易愈合。免疫复合物作为大分子物质可堵塞毛细血管加上氧自由基和致炎、致敏、致痛物质刺激局部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痉挛管腔狭窄共同致局部血供障碍,进而使组织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在酸性环境下,肥大细胞大量释放使组织胺生成增多,组织胺又可使局部毛细血管麻痹而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内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E2等致炎、致敏、致痛物质及氧自由基大量释放,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绎导致病灶雪上加霜。我们用潘生丁消除毛细血管内血小板的聚集达到疏通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一系列致病性物质的释放。甲氰脒胍为H2受体阻断剂,而H2受体部分分布于毛细血管壁上对抗组织胺防止其对毛细血管的过度扩张降低其通透性、减少上述致病性物质释放并可缓解疼痛。异烟肼为抗较多类细菌感染的抗菌素可控制相关感染。柳氮磺吡啶例为常规用药,其机理不必赘述。谷维素调节间脑功能、协调植物神经、消除或调理本病因神经精神因素致病的相关因素。中药:丹参活血化淤,生物硷研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TXA2等前列腺素类缩血管物质,还能使微动脉口径扩大、扩张收缩状态下的肠系膜微动脉加快血液流速。丹参还能显著的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清LPO含量,消除有害的自由基。丹参对溃疡面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促进溃疡的愈合。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血中淋巴细胞转化率,有促进体液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生物碱研究能显著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能降低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的活性,提高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清除致病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同时黄芪还具有抗溃疡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黄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生物硷研究:黄芩对多种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抗变态反应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生物硷证实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溃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薏苡仁利水渗湿,排脓消肿。生物碱研究有增强机体体液免疫的作用。乳香没药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生物碱研究对溃疡面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当归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生物碱研究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对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生物碱研究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的作用,并有抗溃疡作用,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细胞和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红花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生物碱研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对细胞介导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总上所述,中西药物均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微循环消除致病性物质的释放,还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消除氧自由基、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中西药物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真可谓由病因到病机入手的有效方法。 参考资料 [1] 临床实用中药辞典(金盾出版社)P163、P679、P677、P682、P8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