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巩固练习题

《卖炭翁》巩固练习题
《卖炭翁》巩固练习题

中考宋词复习:卖炭翁

(本篇为2016年中考诗词篇目)2018年6月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文学、文化常识:

1.本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是一首叙事诗。

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歌语言质朴通俗。初中我们学过他的诗歌《钱塘湖春行》。

二、重要注释:

1.何所营:做什么用。

2.翩翩: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3.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宫内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4.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5.驱将:赶着走。

6.直:通“值”,价格。

7.宫市:“宫市”二字出自本诗的题注,宫即皇宫,市是买的意思。宫市是指唐代皇室派太监以皇宫所需为名,到集市上公开掠夺物品的行为。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全诗按情节可分为三部分(烧炭→运炭→炭被夺)。

开头至“心忧炭贱愿天寒”为第一部分,表现了卖炭翁烧炭的辛劳与生活的极度贫苦。“满面……十指黑”以肖像描写表现劳作的艰苦。“卖炭……口中食”以设问交代了卖炭仅为维持生存的基本所需。“可怜……愿天寒”中运用心理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可怜”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夜来……泥中歇”为第二部分,写卖炭翁运炭进城。“一尺雪”和“辗冰辙”既表现了路途的艰险,又可与前文的“衣正单”联系起来体现人物的生存多艰。从“晓驾”到“日已高”则写出路途之远,历时之长。“牛困人饥日已高”以简笔体现出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翩翩两骑来是谁”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炭被抢夺的经过。“手把……牵向北”、“系向牛头充炭直”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宫使强取豪夺的蛮横。宫使与卖炭翁形象的对比,“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的对比,都表现出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的艰难,统治者及其爪牙掠夺的残酷。“惜不得”三字道出被压迫者内心的悲愤和辛酸。全诗以叙事结尾,未作直接的议论,却能引发读者深思,因其含蓄而更显有力。

2.诗歌通过卖炭翁辛勤劳作所得、赖以生存的一车炭被宫使掠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统治者)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与压迫,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习题:

【第一组】

1.白居易,朝诗人,运动的倡导者。(2分)

2.下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尘灰”、“烟火色”、“黑”写出了烧炭的辛劳,“苍苍”则以鬓发的灰白表现了卖炭翁的年迈。

B.“两骑”指的是皇宫内的太监,“翩翩”则描写了他们得意洋洋骑马而来的样子。

C.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D.这首诗直抒胸臆,揭露了统治者残酷掠夺底层人民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第二组】

1.“翩翩”在诗中的意思是。(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他的辛苦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翁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悲惨境遇。

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的蛮横凶残。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无奈与悲愤。

【第三组】

1.本篇作者是,号。(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身上衣裳口中食”反映出卖炭翁辛苦劳作仅仅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所需。

B.“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运炭路途的遥远与艰辛。

C.“宫使驱将惜不得”刻画了卖炭翁想要反抗而不能的软弱性格。

D.本诗以叙事结尾,与直接议论相比,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思索空间。

四、考题链接:

2011届松江一模卷

1.“手把文书口称敕”中“敕”的含义是(2分)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012届黄浦(B)一模卷

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骑”应解释为。(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012届奉贤一模卷

1.诗中“驱将”的意思是_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诗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013届静安二模卷

1.

(每格一字)(2分)

2.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出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2013届浦东二模卷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题注为“苦宫市也”,可见诗人意在反映当时宫市的痛苦。

B.诗的开头四句,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

C.“把”“称”“叱”“牵”等词,表现了宫使如狼似虎的蛮横。

D.“惜不得”三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的悲愤、心酸和懦弱。

2.与“一车炭,千余斤”在数量上形成鲜明反差,从而体现诗作主题的诗句是“”。(2分)

2014届徐汇一模卷

1. 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2分)

2.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 “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2014届二模卷C卷

1.诗中“黄衣使者”指的是。(2分)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道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B.“牛困人饥日已高”描写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

C.“回车叱牛牵向北”描绘了两宫使蛮横的行为。

D. 全诗揭露了宫市的公开掠夺带给百姓的疾苦。

2015届二模卷D卷

1.这首诗的主旨是。(2分)

2.下列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形象描绘出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矛盾心情。

C.诗中描写炭被掠夺的过程,既表现“宫使”的横暴,也表现了卖炭翁的软弱。D.诗中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进城卖炭的全过程,叙述完整,层次清晰。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试卷

(诗歌节选了“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段)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18届长宁一模卷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

A.何所营:做什么用

B.翩翩两骑:轻快洒脱的两位骑兵

C.驱将:赶着走

D.充炭直:抵充一车炭的价格

2、作品描述了卖炭翁的经过,揭露了_______ 的深切同情。(3分)

卖炭翁知识点总结

《卖炭翁》知识点 一、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字,号,曾经倡导“”运动。 二、字音 辗.冰辙.口称敕.回车叱.牛一丈绫.两骑. 三、理解性默写 1.《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2.表现卖炭翁卖炭路途艰辛的句子 3.写宫使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句子: 4.写卖炭翁外貌表现他艰辛的句子: 四、课文理解 1.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2.“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3.“黄衣使者”是指;“白衫儿”是指。 4.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5.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6.“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7.“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宫市的霸道不公。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宫市的霸道不公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24、卖炭翁优质课教学设计

24、《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 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 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性的词句掌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鉴文本,感受“宫市”剥削的本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什么意思?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而在唐朝长安城外也有一座山叫终南山,那里住一位老人家,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白居易的千古名篇《卖炭翁》,看看这位老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翁是年老的男子的意思。年老的概念呢?六、七十岁。一般而言六、七十的男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休息了,安享晚年。) 而我们的卖炭翁在干什么呢?卖炭!那卖炭累不累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 1、检查预习 鬓(bìn)辗(niǎn)骑(jì)敕(chì)叱(chì)系( jì) 伐:砍薪:柴苍苍:灰白色辗:通“碾”,轧。 何所营:做什么用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叱:大声责骂骑:骑马的人。 驱将:赶着走直:通“值”,价格 2、反复朗读

19《卖炭翁》阅读练习与答案

19《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词句注释: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⑺愿:希望。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整体赏析: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

最新部编《卖炭翁》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唐朝著名诗人,我们脱口而出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杜甫不必说了,对于白居易,同学们了解他的哪些信息呢?请畅所欲言。 根据学生所说,老师适当补充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照注释,读懂大意。(两遍) 鬓(bìn)辗(niǎn)骑(jì)敕(chì)叱(ch ì)系( jì)伐:砍薪:柴苍苍:灰白色 请同学读一遍,注意纠正字音。 这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生答) 三、细读细品 如果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字形容卖炭翁的处境,我们会用什么来形容?(预设可能是苦悲惨可怜)。下边边听范读,边用笔勾画出你的依据,并思考你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 要求:回答时,先读出你所依据的诗句,然后再解释。

(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和想象,品味出诗句体现的内容,也就是细读文本,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写诗人时字字皆可悲,句句皆可怜。) 这个过程贯穿着诵读指导,要求读出感情。 (方法归纳: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开展都离不开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分四个小组,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以卖炭翁的身份(第一人称)改写成小故事:第一组改写烧炭环节,第二组改写运炭环节,第三组改写抢炭环节,第四组续写卖炭翁回家路上的情形。 班内展示 师生齐读,读出卖炭翁的可怜 四、探究诗的主旨 造成卖炭翁这么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黄衣使者苦宫室也)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这首诗表现出了白居易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对劳动人民()和对宫市(),对统治者的()】 补充: 我国有很多具有这样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 北宋诗人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北宋诗人范仲淹: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唐代诗人李绅: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卖炭翁 练习题 及答案

《卖炭翁》检测题 一.填空题 1.满面尘灰烟火色,。 2. ,心忧炭贱愿天寒。 3.夜来城外一尺雪,。 4. ,黄衣使者白衫儿。 5.半匹红绡一丈绫,。 6. ,回车叱牛牵向北。 7.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8.“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9.“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10.“黄衣使者”是指;“白衫儿”是指。 11.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12.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13.“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

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 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卖炭翁凄苦形象的塑造;“宫市”罪恶的揭露。 三、诗人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 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在其中。 四、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 (4)回车叱.牛:(5)惜不得 ...:(6)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讨论分析,了解大意。 1、明确什么是“宫室”? “宫”指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室”,是指皇宫所需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实际上是掠夺 2、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明确:外貌,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5了解卖炭翁运炭的艰辛。 衣正单,一尺雪,碾冰辙,“困”、“饥”、“歇 6、“偏偏”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7、分析两种人物形象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蛮横无理的强盗 8、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9、全诗诗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对比,白描,设问 五、小结。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

《卖炭翁》

汉南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学科语文班级七二班备课组成员孙化均魏沫执教者魏沫课题《卖炭翁》主备教师魏沫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赏析这首古诗。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赏析这首古诗。 难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共案部分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两首学过的唐诗,先齐声背诵,再提问(出 示幻灯片): 第一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第二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流泪的句子: 第二首诗中表现家人和诗人狂喜之态的句子: 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歌的句子: 明确: 绝句 律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2.导入:再学另一类体裁,乐府诗《卖炭翁》(板书 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一篇乐府诗体裁的 文章是什么?《木兰诗》。 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 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3.简介白居易(择要写入幻灯片)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 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 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

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旋子其中。 幻灯片显示: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4.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录音。 5.串讲课文(讨论式) 问: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叙什么呢?(让学生看注释5回答)什么叫“宫市”呢? 明确: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首诗揭露了这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那么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师生读毕)问文中写了哪两种人?明确:卖炭翁,宫史。 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 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明确: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读:“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

卖炭翁 优秀教案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两首古诗。 2.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入诗情,读诗文。 (一)了解诗人,引出课题。 (二)理解课题,激发情感。 1.从课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请再读课题。 3.我们一同随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看诗人白居易是怎样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 (三)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顺畅。 1.自由读诗,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 4.怎么才能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呢?教师指导: (1)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2)两行一句,一句之间读得要连贯一些,两句之间稍做停顿。 (3)注意,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来。 (4)自由练读。 二、品诗意,悟诗情。 (一)借助书中的注释和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二)学生齐读古诗。 师板书:贫穷等词语。诗中的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把它圈出来。(板书:可怜)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怀。 (四)学生畅谈自己对诗文的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中哪句使你真实地感受到了卖炭翁很可怜? 预设: (五)“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那座西安城外的终南山。生说体会。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生说,师指导朗读。 过渡:从其它诗句中的哪些词语中你还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理解“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你体会出什么?生说体会。 2.这是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的手指担负着生命的全部希望。为了生存他已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默读这一句诗,你能捕捉到几个画面? 3.师引读。 三、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一)何所营:做什么用?设问句,一问一答,我们来读好它。 (二)师引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忧:他有担心,师:给“忧”组个词吧。他在担心害怕什么? (四)这一忧一愿,有卖炭翁多少的无奈。 卖炭翁担心(),他盼望()。 (五)齐读这首诗。 四、整体回顾对古诗的理解,展开想象。 (一)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透过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三)透过这首诗,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五、想象结局,表达情感。 (一)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木炭真的能卖个好价钱吗? (二)回归事实,感悟诗情。 六、循诗韵,悯古人。 【板书设计】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练习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卖炭翁》杜甫 【原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习题】 1、下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分析: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案

《卖炭翁》教案 主备人:李素云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件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教学过程: 1、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 ì)系(jì) 3、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 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5、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 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

卖炭翁公开课获奖教案

《卖炭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通过刻画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叙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注释读懂浅近文言文,而白居易的作品又是特别明白晓畅的,因此教授本课时,应当想方设法消除时代隔膜,让学生自主探究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他遭遇的成因,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小说以及写人记事的散文,对于概括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比较熟悉,因此本课就当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人物形象的自主分析和事件的自主归纳了解中唐以后的社会状况,对于事件的成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了解民生疾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卖炭翁形象及其遭遇。 2、通过理解作者写法,理解作者对劳苦大众寄予的深切同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自读,诱导学生讨论、质疑,从而自主探究卖炭翁人物形象及其遭遇。

2、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卖炭翁悲惨遭遇的社会成因。 3、采用拓展阅读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了解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以卖炭翁为代表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认同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存在的价值,学习他们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 明确卖炭翁痛苦、悲惨、无奈。 【教学难点】 深入发掘造成卖炭翁悲惨命运的社会成因,及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穿越大唐——诵读入境 学习诗歌离不开诵读,请同学们先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请你读准字音,第二遍,请你尽可能读出情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也可以是文中卖炭翁的情感。 二、就地采访——揭秘卖炭翁 1、(情境设置):因为你有感情的诵读,你穿越到了大唐贞元十七年

初中语文_《卖炭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课件先是用自己写的一首诗导入,用倒叙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播放录音,熟悉内容,初步感知文章,理解大体意思,在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课文内容,尤其是深情朗读和课本剧的形式。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理解分析诗的内容及作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拓展深化,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体验,再结合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美好的心灵。最后由老师自己写的一首诗结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 《卖炭翁》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定的古诗文,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卖炭翁》这首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抨击黑暗政治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 《卖炭翁》这节课效果良好,基本符合预期。在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且很有成效。不管是深情朗读,还是课文改编,甚至是当堂的课本剧表演,学生都很投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有理有据。最后环节的畅所欲言,既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能联系所学,联系实际,颇有深度。 这节课,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把握了情感,还培养了美好的品质,受益良多。 《卖炭翁》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的第二首。《卖炭翁》讲述了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人,辛辛苦苦烧的炭被宫使掠

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讽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外貌、心理的刻画,都非常精彩,应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卖炭翁》 1.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卖炭翁 爱辉区西岗子中心学校曲云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诗句朗读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3.反复吟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品析、诵读、积累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简单了解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炭“字:木炭的原意是木材经过特殊烧制而形成的燃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炭有关的古诗———《卖炭翁》。 理解题目的意思。 2.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3.介绍作者。 白居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几首诗,我们刚刚学过他的——师生诵“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们非常熟悉他的——师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描写景色的诗句,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师生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写小娃偷采白莲的事情的诗,今天我们学的《卖炭翁》仍然是一首叙事诗。 二、理解诗意 1.这卖炭翁到底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插图自己解决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同桌互相交流。 2.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指名学生说诗意,师生共同补充。 4.互换角色,巩固诗意。 三、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卖炭翁答案版

卖炭翁 本节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角度四:把握作者的情感,尝试归纳主旨 作者名片: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卖炭翁》:本诗选自《白居易集》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的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 正字音:辗.(niǎn)车辙.(zhé)两骑.(jì)敕.(chī) 叱.(chì)系.(jì)骑(jì) 易错字词:炭、营、直、鬓、碾、辙、叱、敕、绡 通假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晓驾炭车辗.冰辙(“辗”同“碾”,轧)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格) 词类活用:秋天漠漠向.昏黑(介词用作动词,接近)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动词用作名词,价钱)手把文书口称敕.(动词用作名词,指皇帝的命令) 注释: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可怜:使人怜悯。愿:希望。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困:困倦,疲乏。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卖炭翁阅读理解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 1.身上衣、口中食 2.C A 阅读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设问句可知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身上衣和口中食。 2此题考查学生对十个的理解能力,阅读诗歌主旨,根据选项分析,判断正误。B中“何所营”体现了烧炭的老人对

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却无法实现的悲惨生活。D中“愿天寒”是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况。 《卖炭翁》阅读理解及答案(2) 1.查字典,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 (1)辙()(2)叱()(3)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卖炭得钱何所营营:______________。 (2)心忧炭贱愿天寒愿:______________。 (3)翩翩两骑来是谁骑:______________。 (4)系向牛头充炭直直: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找出诗句。 (1)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4.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_______。 答案: 解析: 1.(1)zhe (2)chi (3)chi

卖炭翁 优秀教学设计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难点】 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诵《观刈麦》问题导入。 师:(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PPT),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诗人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在其中。) 二、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4)回车叱牛:(5)惜不得:(6)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讨论分析,了解大意。 1.明确什么是“宫室”? “宫”指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室”,是指皇宫所需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实际上是掠夺。

2.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外貌,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5.了解卖炭翁运炭的艰辛。 衣正单,一尺雪,碾冰辙,“困”、“饥”、“歇 6.“偏偏”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7.分析两种人物形象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蛮横无理的强盗 8.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9.全诗诗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对比,白描,设问 这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我们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

余映潮课堂实录2《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余映潮 [教例简述] 这是一节教读课。 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 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 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 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同学们发言: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②抓“炭”:烧炭,送炭,失炭。③抓对比描写:对卖炭翁的刻画,对宫市使者的刻画。④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情,遭遇,。⑤抓卖炭翁周围的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⑥…… 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 卖炭翁:面、发、指、衣、心辛劳、穷困、挣扎、痛苦 对比 使者:把、称、回、叱,系专横跋扈,肆意掠夺 第四个环节:练习(10分钟左右) 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①伐②薪③面④鬓⑤辙⑥苍苍 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①状其劳动环境之脏(尘灰) ②写其长期烧炭之劳(烟火) ③绘其饱经风霜之衰(苍苍) ④诉其生活无着之苦(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痛苦中酝藏着愤怒。) [评析] 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整个教例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