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日本家电发展历史分析报告

2018年日本家电发展历史分析报告
2018年日本家电发展历史分析报告

2018年日本家电发展历史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成长期:大家电全面普及 (7)

一、二战前后日本家电产业的兴起 (9)

1、二战之前日本家电业的萌芽阶段 (9)

2、战后日美同盟与经济复苏 (11)

3、技术引进与日本家电产业的兴起 (12)

二、1955-1974年:家庭成消费主体,大家电全面普及 (16)

1、时代背景:经济高速增长、家庭成为消费主体 (16)

(1)宏观层面: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快速提升、城市化与房地产繁荣 (17)

(2)消费主体:战后婴儿潮进入工作适婚阶段、小家庭成为消费主体 (21)

(3)消费文化:崇尚美式生活方式、消费呈现大众化特征 (22)

2、新旧三大神器接力,大家电走向普及 (24)

3、厨电小家电等其它品类涌现 (28)

4、日本家电企业发展壮大 (30)

三、总结借鉴:中日家电普及成长期的异同 (35)

1、中日家电普及成长期的相同点 (35)

(1)技术引进、政策保护推动家电产业兴起 (35)

(2)经济腾飞、收入水平提升、城市化与房地产繁荣共同推动家电普及 (36)

2、中日家电普及成长期的不同点 (37)

(1)普及节奏略有差异 (37)

(2)中日家电品类有所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所致 (37)

(3)家电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 (38)

第二部分成熟期:结构升级 (38)

一、1975-1990年:经济中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 (40)

1、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40)

(1)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40)

(2)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增长,消费率拐点向上 (42)

2、由家庭到个人,消费升级趋势凸显 (43)

(1)消费结构升级、娱乐教育等占比提升 (46)

(2)个性化、品牌化以及服务消费大幅增加 (46)

二、日本家电业走向结构升级 (47)

1、冰洗产品升级,均价显著上涨 (48)

2、一户多机需求释放,彩电、空调继续增长 (53)

3、厨电、小家电和黑电等可选品全面涌现 (55)

三、日本黑电企业国际化获得成功 (57)

1、日美贸易摩擦与日元升值 (57)

2、日本黑电产业称霸全球 (60)

(1)50-60年代的追赶 (61)

(2)70-80年代的反超 (62)

四、总结:日本家电业结构升级之路的启示 (67)

1、国内产品升级空间广阔 (68)

2、内资龙头布局高端化的时间窗口已经到来 (69)

(1)高端市场仍可持续抢占外资份额 (69)

(2)大众市场格局虽然已经稳固,但一线龙头可通过引领产品升级实现超越行业

增长 (70)

第三部分衰退期:需求萎缩与日企衰落 (71)

一、1991年至今:“失去的二十年”与消费低迷 (72)

1、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 (72)

2、消费陷入低迷 (74)

(1)泡沫经济破灭、家庭财富缩水 (75)

(2)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收入减缓 (76)

(3)老龄化问题凸显,家庭负担加重 (76)

(4)消费信心下降,消费观趋于理性 (77)

3、近年来消费趋势企稳,但改善幅度有限 (77)

4、消费总体低迷、结构上继续分化 (78)

二、日本家电市场总体萎缩 (79)

1、空调:技术创新与一户多机支撑销量增长 (80)

2、冰洗:销量下滑,产品升级推动均价上涨 (81)

(1)冰箱大容量化推动均价上涨 (82)

(2)洗衣机全自动向洗干一体机升级,推动均价上涨 (83)

3、黑电:90年代需求稳定,2000年以后规模先升后降 (85)

4、厨电小家电:总体下滑,局部亮点闪现 (87)

三、日本家电企业走向衰落 (90)

1、黑电:曾经的王者彻底淡出市场 (90)

(1)外因在于韩国、大陆竞争对手的崛起 (91)

①21世纪韩企取代日企成为全球黑电新领军者 (92)

②大陆企业依靠价格优势抢占日企中低端市场份额 (95)

(2)内因在于自身战略决策失误 (97)

①没有赢家的DVD规格之战 (97)

②面板业务战略失误的拖累 (97)

③其他层面的战略失误 (99)

2、大金:日本家电国际化仅存的硕果 (100)

(1)大金的成功源于近70年的专业性和技术创新 (100)

(2)海外本土化运营与外延收购并举,国际化大获成功 (101)

四、日本家电业衰退的启示 (103)

1、产品升级抵御消费下行 (103)

2、技术创新对高端化、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105)

(1)技术创新需要时间投入 (105)

(2)技术创新需要资金投入 (105)

(3)技术创新也需要承担风险 (105)

日本家电产业史的4个阶段。作为日本制造业的核心代表之一,日本家电产业曾经书写过辉煌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对于中国家电业有着重大借鉴意义,本文力求从经济与消费的大背景下来还原日本家电产业发展的全貌,综合日本经济发展、消费结构、消费主体以及消费价值观等层面的变迁,我们将日本家电产业史分为4个阶段:1)二战前后的起步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治维新与电气化革命,使得日本家电产业进入了萌芽阶段,而东京等大都市圈发展、西化运动与摩登文化兴起,进一步推动家电在大都市圈开始小范围普及;二战时期,由于战时工业管制与战争破坏,日本家电产业发展停滞;战后随着冷战格局确立和朝鲜战争爆发,日美关系从占领与被占领转向同盟,在朝鲜战争特需刺激与美国经济技术援助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全面复苏,家电、纺织等轻工业开始兴起。

2)1955-1974年的成长阶段:这20年期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经济腾飞、收入水平提升、城市化浪潮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繁荣,同时传统家庭结构解体、战后婴儿潮一代所组成的小家庭成为社会消费主体,衣食家居等生活必需品成为消费的重心,社会呈现出美式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特征。其中50年代中后期洗衣机、冰箱、黑白电视机为代表的“三大神器”和60-70年代彩电、空调、汽车为代表的“新三大神器”相继普及,成为这一阶段“家庭消费”、“物质消费”、“数量消费”等社会消费潮流的典型代表;得益于国内需求的爆发,这一阶段日本家电产业也得以成长壮大,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大家电全面普及,电饭煲、料理机、吸尘器等小家电品类也陆续涌现。

3)1975-1990年的成熟阶段:在此期间日本经济进入5%左右中

速增长阶段,同时由于石油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爆发,产业结构由钢铁、化工等重工业加速向电子、半导体、计算机等新兴产业转型;家庭结构层面,“夫妻+孩子”的家庭类型占比下降,单身群体则大幅增加,同时女性外出工作比例进一步提升,使得“家庭”消费占比下降,“个人”逐步成为消费主体。这一阶段消费结构也开始“由量到质”、“由物质到服务”升级转变,交通通信、娱乐教育等消费支出占比上升,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占比虽略有下降,但绝对额仍在不断攀升,具体到家电主要表现为结构升级:首先,成熟品类产品升级,比如冰箱的大容量化、洗衣机的全自动化等;其次,由于一户多机属性,彩电、空调的销售规模仍保持稳定增长;最后,消费者需求从刚需品类扩展到更多的可选品类,厨电、小家电和有娱乐属性的黑电产品全面涌现,比如微波炉、咖啡机、VTR、收录机等。

同时企业层面,基于国内需求放缓、日美贸易摩擦加剧和日元升值等时代背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兴起以及电子半导体等产业的崛起,日本家电企业也进入国际化高峰阶段,通过技术创新的反超引领、高效企业管理所带来的成本效率优势以及受益于政府产业保护政策,以黑电为代表的日本家电企业国际化也取得了空前成功。

4)1991年至今的衰退阶段: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进入“失去的二十年”阶段,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劳动人口占比下降,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停滞不前,国民消费理念趋于朴素理性、消费支出有所萎缩;消费结构层面,保健医疗等支出占比上升,

国内外家电品牌发展之比较

国内外家电品牌发展之比较 陈春琴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家电品牌和国外家电品牌的现状及其发展,旨在通过二者的对比提出我国家电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家电品牌在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从而制定出适用于我国家电品牌发展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 家电品牌存在问题品牌战略 随着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内需的扩大,经济收入增加,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不断攀升,在家电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呈上涨趋势:2001 年全年零售额与上年相比增幅达56% 左右,其中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房间空调器、电视机、微波炉零售量分别增长12%、9%、26%、5%、15%。城市的调查则显示未来五年内有3 3%的居民准备购买家用电器,完成家电的更新换代。其中19.7% 的城市家庭对电视机有预期需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的购买需求预期为1 7 .6 2 %、1 5 .4 3 %、1 6 .1 9 % ,影碟机、音 响、微波炉等产品的预期购买率也都在15% 左右。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家电市场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在这个庞大的家电市场中许多国内及国外的家电品牌占据着各自的一席之地。而一批优秀的国有家电品牌在竞争中站稳了国内市场,并随后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道路,另一些品牌则沦为竞争的牺牲品,国有品牌如何才能在乱世之中开拓一片自己的疆土?如何才能成功借鉴国际名牌的优势,值得我们思索。一、我国家电 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家电品牌发展过程中利润的趋薄化 家电业的利润越来越趋于零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在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 世纪90 年代前期,我国许多家电品牌都在利润和强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扩张,以期迅速地提升生产能力。但从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城市家 电市场趋于饱和、国外知名家电品牌的大举入侵, 家电产品逐步出现供大于求现象的矛盾日益突出,多数国内家电品牌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相应地,许多家电品牌的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有的品牌甚至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特别是最近几年,家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一现状愈演愈烈,上个世纪末甚至出现了惨烈的家电品牌价格大战,品牌间为了争夺市场不惜进一步缩减已经很薄的利润空间,牺牲了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国有家电品牌。 2.我国许多家电企业对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不注重品牌价值的长期培养 品牌是产品的核心,企业的灵魂。品牌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一个品牌的好口碑需要长时间的累积,需要不断的品牌推广和维护工作。但是众多的国有家电企业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思维局限于仅重视短期的收效,许多国有家电品牌采用广告费用堆积战,开始不惜代价地进行广告的狂轰滥炸,短视地透支市场,有些企业甚至在新品的推出上存在着夸大宣传,即在技术、质量、功能、效用方面存在着夸大成分,这在短期内或许会使其获得部分效益,但却会损害品牌的长期形象和利益。另一部分家电企业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广告诉求,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上没有针对目标顾客群体,没有以产品升级和市场领先为导向制定合适的品牌培养、推广和维护策略。调查表明,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有超过70% 以上的广告不起作用了,我国家电业甚至出现了著名国内品牌邀请国内外的营销专家为其品牌发展进行战略规划的现象。品牌的培养是企业决胜的关键,需要明确的营销战略规划以及长时间的坚持和累积,从生产到售后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3 .国内家电市场的品牌分散程度大,品牌质量参差不齐在 国际家电市场上,具有高品质好口碑的知名家电品牌只有 区区几十个,而我国目前大大小小的家电品牌多达数千个,国内家电市场的品牌分散程度已经相当大了。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一定销量的国产家电品牌中彩电品牌有20 多个,洗衣机品牌有30 多个,空调器品牌则有40 多个,抽油烟机和燃气灶品牌更是分别多达107 个和160 个。另一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彩电市场前四名品牌的市场份额之和约为62%,冰箱市场前四名品牌的市场份额之和约为72%,洗衣机市场前四名品牌的市场份额之和约为69%,表明我国主要家电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与家电市场品牌数量众多的事实显然形成了矛盾。 4.我国大部分家电品牌缺乏自主设计和自主研究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的能力 我国大部分家电品牌在设计和研究部分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劣势。我国家电企业的生产大多是全盘引进生产线,然后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实现产品的自主开发,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具有一定自主研发以及设计的能力,但总体上我国家电企业在技术开发上与国际家电名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家电企业还是比较缺乏自主开发和设计能力,并且,家电生产所需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例如:我国的小家电虽然是全球最大的OEM加工基地,但电水壶的核心部件- 温控器还得从英国进口,否则就不具备进入欧共体的条件;我国家电企业不能自主开发彩电生产的关键技术(中频解码芯片、超大屏幕彩管和超薄平面显像管),需要进口国外家电企业的组件;国内一些微波炉生产企业其核心部件磁控管也要依靠进口;空调器的三大风扇轴流、贯流和离心我国家电企业也不能实现自主设计,必须依赖日本的变频压缩机、变频器,否则我国家电企业就生产不出变频空调器;此外,当我国家电品牌刚刚研制出杀菌冰箱时,国外已经生产出能够提示食品数量、保质期并能和电脑连接,自动向预定商店订货的智能网络冰箱了;离开国外的芯片和数字技术,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激光视盘机。 5 .品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村及城市市场的供需不均衡中 国市场具有其特有的市场结构,因为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并且,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购买力差距越来越严重。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城市主要家电产品市场已经普遍进入了饱和期。数据显示:从199 7年起,我国城镇居民百户彩电拥有量就已超过100 台,而同期农村居民百户彩电拥有量却只有27.32 台;1997 年末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洗衣机拥有量已达89.12 台,而同期农村市场百户拥有量只有21.87 台,与城市市场相差甚远,冰箱、空调、微波炉等较高档的家电产品普及水平相差更大。一方面,城市市场主要家电产品容量普遍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家电拥有水平,家电产品的边际需求也长期得不到提高,出现需大于供的情况,但是这个需求又受

日本家用电器产业发展历程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家用电器产业发展历程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日本的家用电器产业的发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萌芽的。最初是通过美国占领军在日本的军需生产,才慢慢积累了技术。直至六十年代前半期,出现了第一次家电产品的景气时期,并为此打下家用电器产业的基础,日本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日本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起始点。日本经历了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后,成为了投资大国。另一方面进入经济低谷期的日本,无法彻底解决日本家电企业面临的金融层面汇率波动以及实体层面创新模式落后的尴尬,单纯依靠这种模式的变革短期内无法使日本家电业集体扭亏。 本文据此提出了对我国有意义的启示:①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投资对象;③发达国家作为补充。 |关键字| 中国日本家电产业对外投资 |正文| 一、日本家用电器工业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家用电器产业的发展起始点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初是通过美国占领军在日本的军需生产,逐渐积累了技术,到五十年代,在日本国内才开始批量生产。六十年代前半期,出现了第一次家电产品的景气时期,打下了家用电器产业的基础。至此日本经济得以高速度发展,一方面因为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国内市场扩大,需求猛增;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采取了限制外国产品输入的政策,大大刺激了本国家电产业的生产。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在这段时期,家电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厂产品系列化,生产专业化,产品高质量化、生产低成本化,建立了产品销售网络,完善了销售体系。到了六十年代后期,洗衣机等大型产品的普及率大增,日本国内市场开始呈现饱和。为了给产品找出路,企业开始注意产品出口。由于价格稳定,质量可靠,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出口量也迅速增加。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电子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松下、佳能、夏普、东芝、尼康等品牌名称逐渐被世界所知。世界最大游戏商Nintendo也是在日本创立。① 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投资规模、投资产业和投资地区都存在差异。 (一)起步阶段(1951-1970年) 由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损失,导致经济进入难以挽回的局面,严重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上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在多方面的刺激下,经济出现回温,经济持续增长有18年之久,在国

中国家电发展历程

1978年以前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 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

物流的发展史复习进程

物流的发展历程 然反映。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 (physical 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 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用Logistics一词来 行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 Logistics 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应用。 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 1.2.1物流在国外的发展 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发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

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 (1)美国物流发展——追求高度自动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状况最恰当不过。其“器”便是物流机械。 也最完善,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同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解决了一系列物流供应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圆满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和 拓了企业生产的崭新局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实际上是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现在,美国的物流已很广泛,涉及对需求的预测,存货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以及厂址、仓库地点的选择,物资的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和储存运输等。 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一是物流机械。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美国不断加大车辆载重量,一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1950年的5t逐年增加到现在的30t至40t。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185℃至-235℃压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205℃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合金的带熔液罐车。现在美国物流管理领域,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十分重视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并非盲目追求全自动化,而是根据任务大小及其他制约条件,全面论证后再确定自动化项目的建设,如全军大型仓库34座,仅有16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用半自动化作业模式。美国的物流包

我国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家电行业分析 总体上从行业结构角度说家电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家电生产企业一味得追求的是追求规模经济,努力通过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现在因为在全球市场的趋势下,各种洋品牌的进入,更使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跨国集团之间的博弈,伴随而来的就是国内企业之间及与跨国集团之间的吞并重组屡见不鲜。 从产销结构上说,家电行业由过去的产能不足发展到过度生产;产品由量的提升发展到质的提升;企业由过去的单一品牌发展到多品牌以及副品牌;由完全自行生产发展到由其他企业代为生产;由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发展到战略联盟;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发展到营销导向。 从行业经营环境来说,行业经济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发展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消费需求由原来的生存需求、拥有需求发展到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消费形态由原来的单线型、盲从型发展到现在的组合型和客观型;消费者的心理日趋成熟,由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消费者所喜爱的商品不再是越大越好,而是追求轻薄短小和个性化。 我国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1、两极化市场结构造成供给相对过剩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市场特有的两极化市场结构。一方面城市市场主要家电产品容量普遍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家电保有水平,家电产品的边际需求也长期得不到提高。在农民购买力严重不足的条件制约下,家电生产企业只能将精力集中于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场,结果便造成了城市市场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价格大战、概念炒作、囤积居奇等现象成了家电行业特有的风景。 从家电产品的保有水平来看,我国家电行业主战场毫无疑问在农村地区,国家的”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使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购买潜力爆发出来,使家电行业再获得一次高速成长的机会。但政策虽好但基于农民收入在现阶段内仍无法在政策实行有效期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迅速提升,致使这一高速成长期也只能是爆发而不能长期持久。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家电市场仍将维持已有的两极化市场格局,品牌竞争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家电生产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 在家电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家电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家电生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 事实上,家电业从1998年开始就出现了行业萎缩的现象。而到了2010年,则更有厦华、厦新等一大批亏损企业浮出水面。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还有一批企业仍在实现着发展,海尔、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尔依靠其多元化产品组合、国际化营销思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实现了业绩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目标,在不太景气的家电行业中成为了一个醒目的亮点。美的则凭借其先进的

中国家电发展史

简史家用电器问世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被认为是家用电器的发祥地。1879年,美国T.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为家用电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世纪初,美国E.理查森发明的电熨斗投放市场,受到普遍欢迎。电熨斗的广泛使用改变了当时仅在夜间供电的传统并促使其他家用电器相继问世。因此,人们认为美国的家用电器工业发轫于电熨斗。1907年,具有现代产品雏型的吸尘器问世。1910年,电动洗衣机和压缩机式家用电冰箱相继问世。1914年电灶出现。1930年,房间空气调节器问世。1937年,全自动洗衣机研制成功。从此,电气类产品的产量迅速增长,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 19世纪末,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为电子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895年,意大利G.马尔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促成了无线电话和无线电广播的出现。1904年,英国J.A.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电子管。1906年,美国L.D.福雷斯特发明具有放大能力的三极电子管。之后,四极管、五极管、更多极的电子管和复合管相继问世。电子管作为第一代的电子器件,在晶体管发明以前的近半个世纪里,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919年,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为收音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年,第一个定时播发语言和音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次年,在美国的匹兹堡又建成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23年和1924年,美国V.K.兹沃雷金相继发明了摄像管和显像管;1931年,他组装成世界上第一个全电子电视系统。约在30年代末,英、美先后开始了试验性的电视广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电视广播便在各国逐渐普及。1954年,美国采用NTSC制正式开始彩色电视广播。1963年和1966年,联邦德国、法国分别确定了兼容的PAL和SECAM彩色电视制式。1898年丹麦人发明了磁性(钢丝)录音机,1935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制成了磁带录音机,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从此盒式磁带录音机很快普及。 50年代电子工业和塑料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家用电器的迅速发展。晶体管的发明应用,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技术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出现了巨大的飞跃,使家用电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推动着家用电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批高技术型的家用电器相继出现。 分类家用电器的范围,各国不尽相同,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家用电器分类法。目前,主要有按产品功能与用途和按产品电气工作原理分类的两种方法。后者将家用电器分为制冷、电热、电动、电子电器4类,这种分类并不很完善。按产品功能与用途分类较为常见,但具体分法各国有异,大致分为8类。 ①制冷电器:又称冷冻电器。用于物品(主要是食物)的冷冻、冷藏,包括家用冰箱、冷饮机等。 ②空气调节电器:简称空调电器。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流动、温度、湿度以及清除空气中的灰尘,包括房间空气调节器、电扇、换气扇、冷热风器、空气去湿器等。 ③清洁电器:用于织物清洗、保养和室内环境与设备的保养,包括洗衣机、干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地板打蜡机等。

日本开发中国家电市场战略

日本开发中国家电市场战略 一、日本对中国家电市场的预测分析 1979 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经济政策。这引起了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美欧的某些家电制造厂家曾对中国的家电市场做过调查,调查的结论是,中国在相当的时间内难以形成可观的家电市场需求。根据是中国属于低工资、低收入(农民)、低消费、低物价国家,整体消费刚刚进入温饱状态,难以承受价格昂贵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因此,美欧家电企业均放弃了对中国家电市场的开拓与投资。 日本的家电企业也在同一时期对中国家电市场做了调查分析。不过,日本人的调查比较深入细致,分析预测也比较科学合理。他们认为,中国的家电市场经历一个大力投资、积极开拓过程,市场需求会以较快速度增长,十年内就会形成可观的销售潜力。 首先,收入水平分分析。日本的市场分析人员注意到了中国的低工资收入,1978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仅有644 元,形成家电购买力似乎困难。但日本分析人员没有停留在这一调查水平上,他们认为,中国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经济会高速度发展,职工工资收入会相应提高。又则,“文革” 10 年,工资冻结,从1978 年开始,作为补偿性的工资增长,幅度也不会太小。在此基础上,又对中国居民的消费心理和习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日本人认为,东方民族有着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善于有计划地和节省地安排每一笔消费开支,有着十分执着的积存财富和货币的习惯与心理。这与有钱就花、注重现实高消费的西方国家的居民消费习惯与心理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互助传统。经过一段时间,至迟到1985 年,形成价格便宜(一般在200~300 元之间)的低档家电产品购买力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国居民又有着互助的良好传统,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借助,购买中档低档家电产品就更有可能。 其次,市场需求分析。中国人口众多,家庭数量可观。这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对以家庭为消费单位的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分析,家庭数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十亿之众,2.3 亿个家庭,按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占20%计算,就有近五千万个家有中低档家电产品的购买能力。这就可以形成五千万台件的庞大家电市场潜量,这是世界其它国家难以相比的。 再次消费趋势分析。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西方现代家庭消费模式将会对中国的家庭消费产生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内容提要:日本是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处于世界物流实践的前沿。本文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特色、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本物流业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 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均不亚于欧美,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50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将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发展沿革、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物流业的历史沿革、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沿革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传入的,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 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1956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到美国各地考察。在考察报告中,首次引用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科学概念,译为“物的流通”,后被日本产业界普遍采用。“物流”的概念在导入日本的过程中,被理论界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物流活动整合了运输、配送、搬运、保管、包装、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注:野尻亘 新版日本の物流——流通近代化と空間構造 、古今書院、2005年、23頁。)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改变了以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入到“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着手发展陆路运输,加强保管、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工作。 (二)物流现近代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 此时期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物流概念的迅速普及和物流活动频繁时期。)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使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这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物流部门,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增大了物流量和物流处理能力。随着日本经济进入到现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交通运输业、集装箱发展很快,东海道新干线以及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并且开始推广货台、铲车等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建立大型物流中心等管理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用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来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以确保收益。 (三)物流合理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了与工业标准化相适应,建立了物流标准化体系,整合了配送中心,并开发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使物流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物流管理方面,为了全面地降低物流成本,日本开始推进物流合理化措施,主要包括缩短物流路径、减少输送次数、实施计划输送、实行共同配送、加强库存管理、简化包装、扩大站台和运用省力化机器等。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蓬勃发展,专业物流部门和其子公司广泛设立,推动了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此外,1983年还成立“日本物流学会”,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 (四)需求差异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后,物流合理化面临挑战。日本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_共4页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今后几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重的 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 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 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预计未来几年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增长 继续趋稳。 1、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严重 欧盟25国重新修订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对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熨斗、烤箱、照明设备、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等十几类轻工产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垒,使 企业发展及产品出口面临严重挑战。这两个指令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电子电器领域,而 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该类产品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又以家电产品为主,由于这两个 指令都会明显增加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我国317亿美元家电出口欧盟,不 少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会被排斥出欧盟市场,因此2006年我国家电出口形势比较严重。 同时,我国家电产品在出口上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多仍是贴牌 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建设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另外,在产品核心技 术上我国家电产品仍没有取得本质的突破,仍以引进和仿制技术生产,要害部件仍需要从 跨国垄断企业购买,出口产品的自有技术含量不高,处于利润链的低端环境,出口规模很大,但赢利能力不高。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家电产品尽管出口形势表现良好,但依然存 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出口市场的扩大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 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回升的缺乏足够的支持,未来几年世 界经济增速将面临适度调整,但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未来家电产品出口 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对行业增长的拉动力 量也会因此减弱。 2、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家电行业增长提供持续性的需求支撑 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出现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总 量的提高,加之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逐渐回温以及家装市场的发展,将为家用电器产品提供 稳定的需求扩张基础,这些因素为家电行业的增长提供了长期支撑。从2005年空调市场的发展来看,家装市场已成为中国空调业产能急剧扩张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国空 调行业总产能突破了8600万台,与去年相比增幅达到23%。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 中为新房装修而购买空调的比例高达36.7。 3、农村家电市场会有所升温 新一届中心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不断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

全球家电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全球家电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家电行业逐渐面临新的形势。多极化的特征日益显现。以前全球家电行业一直以欧盟核心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体,但现在,无论生产、还是进出口,新经济体都在这个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经济的地位上升已经得到全球社会公认。以金砖国家为例,2014年家电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87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额的23%。 此外,区域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全球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化并存,是世界经济一大特点。地区性合作集团、自由贸易区、完全海关联盟、共同市场、货币联盟已经逐渐由贸易优惠转向自由贸易区,再由自由贸易区提升为关税同盟。目前,世界区域经济集团主要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和海湾共同市场。2014年,上述5个区域经济集团从中国进口家电额分别达到148亿美元、120亿美元、35亿美元、28亿美元和24亿美元。 中投顾问发布的《中国家电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TPP/TTIP 家电出口额合计为368亿美元,占中国家电出口总额的63.4%。中国家电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主要区域自有贸易协定战略。目前,这些区域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消除关税壁垒、开放投资和服务转向由规则和产品技术标准所组成的各式贸易壁垒。TTP 、TTIP 谈判的重要目标是重构全球经贸规则,抑制新兴大国权力上升,迟缓国际体系权势转移的速度。 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升级,范围扩大,对世界经济影响也越来越大。地缘政治对家电贸易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中东地区是中国空调主要出口市场之一,占中国空调出口的20%左右。正常情况下,伊朗、伊拉克从中国进口规模为5亿-7亿美元,而受战事、制裁影响时期进口规模只有1亿-3亿美元。西亚北非伊斯兰教地区从中国家电进口额为60亿美元,占比可达到10.2%。此外,受到地缘政治影响经济衰退、卢布贬值、市场萎缩,2014年,俄罗斯家电进口规模全面下跌,进口额跌幅接近18%,来自中国的进口额下降15%,2015年从中国进口跌幅更接近50%。不得不说的是,乌克兰2014年从中国进口家电下跌37%,2015年跌幅更是超过60%。 此外,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新兴国家制造业崛起也应该被中国企业关注。2014年,德国在美国电动剃须刀进口市场占比由2010年的7%上升至25%,同时,东欧8国家电出口额达到110亿美元,增幅9%。泰国、土耳其、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家电出口增幅明显。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活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源远流长。可以说,永不停息的物流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保障,是经济社会的动脉系统,是社会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物流学是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它只有60多年的历史。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了除资源和人力之外可以到来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国务院更是在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由此,物流业也称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如今,物流这个朝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物流一词还未出世之前,中国的物流活动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没有物流的概念,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和机制,各要素都是以单个活动分别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由国家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多数产品的生产,特别关注的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以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20世纪70年代末,流通企业开始组建储运公司,从商品经营机构分离出来。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储运时代。 此后,一直到1979年我国才开始使用物流一词。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并介绍了日本物流的发展情况。中国也开始对物流进行理论研究,而且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活动为主,对其他领域的物流涉及却很少。这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对以后的中国物流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到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 90年代中期,现代物流才在中国真正的崛起。1994年广州宝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第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诞生,拉开了现代物流组织的序幕。另外,香港和记黄埔开始投资建设和经营珠三角地区的港口。与此同时,一些政府开始制定本地物流规划,出台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和开发物流技术等。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中国物流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它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并在这年,中国加入WTO,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外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而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数据和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30年发展历程

中国家用电器30年发展历程 1978年以前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 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 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

2019全球家电行业市场行情解析-10页文档资料

2011全球家电行业市场行情解析 前言 相比较国内家电零售业从单店经营到连锁经营仅有十年左右的历史,欧美日韩等国外同行,连锁经营的历史则多达近半个世纪甚至更长。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才传入中国的连锁经营模式,其三大核心分别是:Simplication(简单化)、Specialization(专业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化),即连锁的3S原理,或称3S法则。所谓连锁的3S法则,简单而言便是:复杂的问题先简单化,简单化后专业化,而专业化后则标准化。相比较同仁堂等近现代药店,连锁萌芽状态的“分号”经营,现代连锁经营非但注重字号统一、服装统一、形象统一,更注重采购统一、陈列统一、行为统一等作业体系的统一性,从而保证连锁经营体系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调管理来维持经营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率。 从历史维度来看,从单店经营到连锁经营,已经被证明为中外家电零售业做大做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是,连锁经营并非可以保证企业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对于有些企业而言,一旦资金链断裂,甚至是加速其走向衰亡的速效自杀药。 那么,对于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国内连锁型家电零售企业而言,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既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威力,又能找到一条能够使企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百年老店的“永续经营”之路呢? 围绕这一课题,国内外家电连锁同行均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别家企业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显然在借鉴吸收的过程中需

要一个因地制宜,为我所用的甄别取舍过程。 因此,笔者仅提供所掌握国外家电连锁同行的相关资料,供判断取舍,而不是越俎代庖,自作聪明的为诸君指出一条所谓的星光大道。 港澳台家电零售业概况 相比较欧美日家电零售业,港澳台家电零售业与大陆家电零售业的基本情况比较相似。 但比较而言,前者存在两大特点:第一,起源早。无论是香港的丰泽电器、中原电器、泰林电器(已破产)、镭射电子、张毛记电业等,还是澳门的金龙电器、太平洋电器,以及台湾的灿坤3C、全国电子、顺发3C、大同3C、上新联晴、雅光电器、真光电店、倍适得电器等,大都起源于上世纪60或70年代,因此在经营水平等方面相对于大陆同行而言,更为经验更为丰富,也更为成熟;第二,门店小。港澳台电器店大部分为60~100坪(180~300平米)小店,而台湾地区的倍适得电器、上新联晴、顺发3C、真光电店等大店型连锁商,门店面积也不过100~300坪(300-1000平方米)之间。其中,雅光电器1100坪门店便被媒体誉为家电店王,由此可见,相比较港澳台同业,大陆家电零售同行在门店物业资源方面的优势显然不言而喻。 不过,笔者认为,港澳台同行在门店服务、信息化、工程销售以及国际化服务等方面,三十多年的经验,还是值得大陆同行借鉴。因此,加强两岸三地同业间的交流,实属必要。 日本家电零售业概况 尽管,目前日本很多家电连锁巨头拥有60年甚至70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家电连锁业才开始正式从厂家专卖店

中国家电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摘要 中国家电市场,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自身具有的庞大的市场潜力开始日益凸显,家电行业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特点,相应制度的不完善,加之利益驱使等因素,导致我国家电市场出现了诸如恶性竞争、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家电企业必须面对和妥善解决的。本文总共分为四章,首先详细阐述了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历程,以及家电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紧接着根据波特五力分析相关理论,从竞争者竞争程度、新进入者威胁等五个方面详细分析当前我国家电行业市场,得出相应分析结果,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家电行业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诸如自身创新不足、忽略服务质量等,最后以问题为基础,详细罗列了家电企业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诸如回归理性竞争、提高自身创新力等,从而为我国家电厂商发展指明方向,为以后我国家电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家电行业;波特五力分析;竞争

A b s t r a c t Chinese home appliance market, started late, bu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itself has huge market potential beg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applianc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is process,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 economy itself,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is imperfect, coupled with profit-driven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China's home appliance market such as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and their lack of creativity and some other issues, and these issues must also China's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enterprises face and proper solution. This total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elaborate o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appliance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immediately according to 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from competitors, the threat of new entrants five aspects of China's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rket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物流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目录 引言 (1) 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 (1) 物流概念的引进的和形成阶段 (1) 物流近代化阶段 (2) 物流合理化阶段 (2) 物流现代化阶段 (2)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4) 日本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建议 (5)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这门新兴科学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在日本,“物流”是2O世纪5O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的流通经济新概念。但是到了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到现在日本物流业已近完全形成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发达的“物流”,是日本战后迅速堀起的重要因素。国外有学者称,在2l世纪,谁掌握了物流( 或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日本建设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以及推进设施现代化与流程合理化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物流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是发展迅速,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一)、物流概念的引进和形成阶段(1956——1964) l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观念,1958年6月日本组织了流通技术国考察团对日本国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在1961~1963年上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即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缩写。到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输送展望》杂志在l964年6月号中刊登了日通综台研究所所长金谷璋的“物的流通的新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用“物的流通”概念来取代原来直接从英语中引用过来的PD。在物流概念导人日本的过程中,1964年日本通产省为降低产业总体成本,开始推动除生产销售之外的第三种成本及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成本的削减。产业构造流通部也设立专业的流通委员会。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也就是说,物流既被理解为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又被认为是流通过程各种活动中物理商品的取扳活动。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二)、物流近代化阶段(1965——1973) 1965年到1973年间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但是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五年经济计划》中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