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及对的启示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及对的启示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及对的启示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及

对的启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日本物流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目录

引言1

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1

物流概念的引进的和形成阶段1

物流近代化阶段2

物流合理化阶段2

物流现代化阶段2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现状3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4

日本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建议5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这门新兴科学在近些年内发展迅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在日本,“物流”是2O世纪5O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的流通经济新概念。但是到了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到现在日本物流业已近完全形成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发达的“物流”,是日本战后迅速堀起的重要因素。国外有学者称,在2l世纪,谁掌握了物流(或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日本建设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以及推进设施现代化与流程合理化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物流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是发展迅速,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一)、物流概念的引进和形成阶段(1956——1964)

l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观念,1958年6月日本组织了流通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在1961~1963年上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即PhysicalDistribution的缩写。到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输送展望》杂志在l964年6月号中刊登了日通综台研究所所长金谷璋的“物的流通的新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用“物的流通”概念来取代原来直接从英语中引用过来的PD。在物流概念导人日本的过程中,1964年日本通产省为降低产业总体成本,开始推动除生产销售之外的第三种成本及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成本的削减。产业构造流通部也设立专业的流通委员会。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也就是说,物流既被理解为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又被认为是流通过程各种活动中物理商品的取扳活动。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二)、物流近代化阶段(1965——1973)

1965年到1973年间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但是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五年经济计划》中强调要实现物流现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与此同时,各厂商

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首先是随着物流概念的传播和形成,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大量物流设施。主要是随经营规模的扩大增设物流中心,或确保大量输送手段等充实物流硬件的举措。另一方面,如果说前一时期日本的物流可以用“人工装卸”来形容物流低级化的话,那么进入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时代,为了解决仓库不足,出入库时间长、货车运输欠缺、大量生产的产品无法顺利流向市场等问题,开始广泛推广货台、叉车等装卸机械化,导人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发单位货物装卸系统等等。同时,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系统也不断增加。此外,这一时期的日本也在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在这期间,日本建立了许多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子公司,实行了物流系统化。开展了物流教育、物流咨询工作。为了加强物流理论研究和推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于1970年,在日本同时成立了两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即,“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开展了一些全国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动,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的大发展时期,而这一阶段的发展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才告一段落。

(三)、物流合理化阶段(1974——1984)

1974到198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迎来了减量经营的时代,经营成本的降低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从而要求物流能有所改变,所以说这一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这个阶段,日本经济发展已达到了成熟期,可以说它进入了以消费(生活)为主的时代。从整个社会来看,开始注意环境间题,特别提出了节省资源和能源的问题。在物流方面,开发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重点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如开展城市之间和市内送货业务,路线配送、集中配送、送货到户等,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而且物流工作己渗透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期间,于1983年,日本第三个大的物流学术团体——“日本物流学会”诞生了,它主要是由日本一些大学和科研所的教授、学者、专家们组成,侧重于研究物流理论方面。同时,在东京先后召开了“第二次国际物流会议”(1979年)和“仓库自动化国际会议”(1981年),开展了国际间物流学术活动。这一阶段担当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登上了企业管理的舞台,从而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运动。此外,这一时期物流子公司的建立也开始兴起。在实践上这一时期对应于理论发展,开始广范围地设立合理化工程小组,实行物流活动中的质量管理。在推进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日本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在蓬勃发展。互联网物流也在蓬勃发展,其宗旨在于加速订货、发货等业务的迅速化,以及削减物流人员,减少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以大型量贩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建立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这是物流合理化在技术上的反应在物流管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这一政策对于推进企业物流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这一时期的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

(四)、物流现代化阶段(1985——至今)

这个阶段,日本无论从整个经济发展和物流活动来说,都已进入了国际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更加明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而随之而来的产品的个性化、多品

种和小批量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这使得市场的不透明度增加。其结果是使得整个物流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变化,即集约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方向发展。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状况中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现在80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价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方面。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因而,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这大纲是根据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创造规划”中有关“物流改革在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2004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为此各相关机关要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这一指示而制定的。这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发展的指针,对于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该大纲提出到2001年物流发展的3项基本目标:第一,亚太地区便利性且充满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第二,实现对产业竞争不构成阻碍的物流成本;第三,减轻环境负荷。同时该大纲指出今后日本物流进一步发展、强化的方向是:(1)信息化的推进(2)物流技术的开发(3)物流人才的培育(4)新物流服务的开展(5)国际化的对应(6)包装机械化、在库管理数码化的推进(7)整体系统化的加强(8)社会资本的充实(9)规格化、标准化的推进(10)共同化、协作化的推进。

二、日本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效率持续改善总体水平高。据统计,日本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目前平均约为7%左右,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20%~30%和我国的18%的水平,也低于美国的8%,且该比率的下降趋势仍在持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物流企业管理、仓储和运输三大机能的物流费用成本比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

(二)、.第三方物流发达。日本企业普遍专注于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已成为日本物流的外包重点,物流外包促进了第三方物流迅速增长,并成为日本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

(三)、.物流组织模式向供应链物流演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改进,即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规划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这种改进突破了单一企业的局限。

(四)、.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大发展。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性特征。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规划发展和政策扶持物流园区。日本根据经济特性将全国分为八大物流区域,在各区域建设和整顿物流设施形成物流园区,区域间通过干线运输(高铁、高速和近海运输)形成跨地区的物流系统。

三、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由上图可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2012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为18%,较2004年的18.80%仅下降了0.8个百分点,体现了我国近年来物流效率逐渐提高,但提高速度缓慢。一般而言,发达

国家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0%。相比之下我国物流成本过高,在微观上降低了生产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在宏观上则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据统计,在200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值达到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7%,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而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6.8%;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2.5%。进口货物总值为3.4万亿元,同比增长40%;再生资源物流总值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8.3%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下降,但是比重任然偏高。

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8.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0%,物流业呈快速发展的趋势。经济运行中物流含量偏低,以及物流管理水平低,使得我国物流业难以与国际物流水平看齐。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里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这些环节费用的消耗以及大量存在的库存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物流的总体实力与日本物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物流落后不仅仅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已近成为许多跨国公司不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制约因素。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把制造基地建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我国低廉的成本优势。但我国的物流成本已近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日本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建议

日本的物流业是在经济社会急剧变化,大生产、大流通和消费时代到来之后应运而生的,也是随着现代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完善,制造商跟客户的要求不断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就目前中国的状况而言,由于经济增长的石头强劲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正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黄金时期”,贴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份,发展物流业是大有可为的。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得力于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共同配合和协助前进,以来去基础设施条件的改观和技术改进,是一项倾注全民族心血和各方关注的大工程。我们应该很好的研究日本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和互动关系,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发展现代物流之路。

据相关数据测算,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可达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同比下降8.1%;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同比下降5.7%;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5.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同比下降3.5%。而日本的这一比率在2002年就已降至10.5%。另据专家测算,我国物流成本每降低1%,就可以新增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以从日本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看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动作、规范市场、配套环境”的发展方针基础上,还应利用各地的区域优势和经济基础,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和区域物流网络专项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调配资源,抓实国内巨大的物流市场,拓展国际物流市场。

(一)、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发展战略。与日本相比,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有很大不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现代物流理念不够普及,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偏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物流发展不平衡,既有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总体上来说,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体制、

政策、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伴随着我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实现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但一定要制定符合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发展战略,走符合本国特色的物流发展道路。

(二)、设置物流专项扶持资金,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应流通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以较优惠的条件吸引物流地产商开发建设标准库房和厂房。将运营场地和设施租赁给物流企业经营,尽早形成标志性的现代物流综合平台。

(三)、建立畅通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发改、经贸、财税、工商、铁路、交通、民航、海关、质检、信息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与多个政府部门和地区有关,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建议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形成综合协调推进机制。(四)、整合现代物流资源,做大做强重点物流企业。鼓励地方骨干物流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对分散在各部门的运输、仓储、信息平台以及专业市场等物流资源进行跨行业、跨地区整合;加快骨干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物流技术设备,推广应用国际上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射频标签(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形象化、卡通式的现代物流品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工商企业打破“自成体系”、“自我服务”的传统观念,强化主业竞争力,将采购、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供应市场,创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环境。

(五)、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广泛推行物流信息化标准,为构建公共信息平台打好基础,防止形成“信息孤岛”。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引导物流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积极宣传现代物流理念,推动物流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推动物流规划的落实;推进物流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推动物流现代化);向政府反映行业的意见和要求,提出政策建议,积极开展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等。

(七)、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特别是物流企业发展中急需的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才的培养。支持高等院校扩大物流专业招生规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物流专业,引导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与职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

(八)、加强标准体系及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标准体系方面,虽然我国制定了如《物流术语》、《商品条码》等国家标准,但在推广力度、标准化程度和范围上赶不上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应尽快加强建设;物流行业统计指标体系方面,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难以对物流业的全貌及发展态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建议有关部门加紧研究,统筹协调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敏,高淑娴.国内外现代物流管理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物流技术(装备版)

[2]郑庆寰.美、日物流业现代化发展浅析[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2,第2期

[3]李煜.日本的物流企业对我国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9期

[4]児玉骏,郑可人.日本企业的全球化物流战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8,06期

[5]李炜巍.日本企业物流的战略整合[J].湖北社会科学,2003,11期

[6]吴润涛.日本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概况——赴日学术考察报告[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第12期

[7]田亦夫.日本物流业及其启示[J].上海商业,2001,08期

[8]刘北辰.日本物流业一瞥[J].中国储运,2000,04期

[9]张远昌,高建全.中国物流业应向日本学习些什么——访广州物流协会日资企业专业委员会筹备人后藤大辉[J].物流与供应链,2011,第1期

[10]宋庆波.日本企业物流系统构建的战略举措与启示[J].中国市场,2008,第2期.

[11]郑小鹏.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政策[J].交通与运输,2008,05期

[12]肖康元.日本的物流概念变化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4,07期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物流报告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 2001年10月25日 产业概览 ·物流是古老的然而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又是关键的 我们可能,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3PL)仅占物流市场的2%。 ·外包物流是中国进展的趋势 在中国,大多数的物流服务是企业自营的。由于加入WTO和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效益与成本操纵的驱动会促使物流转向外包给3PL服务提供商。 ·物流由单一功能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的物流业从单一环节的服务(诸如仓储或点到点的运输),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进展迅速的产业物流治理的实质是采纳系统的方法,降低物流总成本,并满足客户需要。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的提供商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ROE),我们预期以后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先发优势 我们认为,在市场上定位早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确立自己的用户和规模。在中国,时刻是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国性物流运行网络的重要条件之一。投资者应当关注其中的先行者,利用先发优势。 ·服务的提供商正力求提供更加一体化的服务 本报告所列举的运输和物流公司,大多数正处于向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的第三方物流(3PL)进展的初级时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新加坡的胜科(Sembcorp)物流在华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 目录 摘要:发觉先行者 什么缘故要关注物流? 物流的演变—从 1PL到5PL 中国物流业的进展 在途运营和在仓储中的物资与信息流 第三方物流市场在中国崭露头角 市场有多大? 以后何在?

现有的参与者 上市公司及其兼并和收购的潜在可能性 公司档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国家航空公司 中国邮政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EAS国际运输有限公司 和记港口公司 胜科物流 中外运 附录--案例研究1:自营或业务外包?--中国公司的矛盾案例研究2:在华的外国第三方物流公司 案例研究3:美国与欧洲物流业的经验 发觉先行者 摘要 供应链治理包含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物资、服务及信息的流淌和储存所进行的打算、运行和操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在当今社会,物流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流在社会生产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物流从业者,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这一名词是我国在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它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概念中只有传统的“储运”意识,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等。从现在的观念来看,这实际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活动,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物流活动的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开始由最初的国内储运为主,向以国内道路运输、仓储分拨等为支持、海空运为重心、国外物流网点服务为后续的全球性进出口物流发展。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理念冲击,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新式物流如金融物流、绿色(环保)物流、港口物流、物流地产等。这些新式物流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把握好了,就可以完善自身的业务构成网络、增强自身在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个行业内都先人一步。 既然已经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提在此发展期间的三个里程碑事件。也正是这三个里程碑事件,促使整个物流行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首先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正式做为一个经济行业登上了经济舞台。一大批在如今物流行业占有龙头地位的企业走入人们的视野,如中海物流、中远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等,这些企业在整个物流行业都起着行业风向标的带头作用,而在这些国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如海丰、新时代、天地华宇、大田、顺丰等为代表的业务面包含了海陆空各个运输版块的民营企业也应势而起。 其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直接带领中国物流行业进入了外资大举入侵的时代。以UPS和Fedex为代表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以马士基和德国邮政为代表的国际港口物流巨头、以DHL、Schenker全球、CEVA为代表的国际货代巨头等纷纷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进入和网点扩张活动。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但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导致了国内物流行业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所造成的冲击,使得国内的传统物流企业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促使自身更加适应了国际化物流行业的要求,极高地提升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这是中国物流业第一次被正式写入五年计划。事实证明,任何行业在任何国度的发展,都是与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宏观上的激励、实际运作上的促进和推动是密不可分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个新兴的保税园区、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

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 王自亮 2002年6-7月,我以“中长期调查员”的身份,应邀赴日本作了为期两个月的现代物流调查和研究。在调查中,我先后到了东京、静冈、大阪和神户等地,拜访了日本国土交通省、日本物流团体联合会、日本物流系统协会、日本仓库协会、日本卡车协会和静冈县商工劳动部、土木部、空港建设局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实地考察了日本通运、佐川急便、日本邮船等著名的现代物流企业和它们的物流基地,并花了5周左右的时间,深入到有200年发展历史的综合物流企业——铃与株式会社,进行了详尽的调查,通过与有关人士的广泛交谈和详细询问,获得了大量有关日本现代物流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还听取了他们对我国发展物流产业的建议和忠告。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近年发展物流业的实际,形成了这份考察报告。 一、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现代物流的理念虽然发轫于美国,最近几十年来却在日本获得了飞速发展。总的来看,在现代物流方面,日本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情又能与欧美等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的发展道路。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是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状况、产业格局和具体国情的综合反映,它不仅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更是出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考虑:日本是一个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型国家,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贸易立国”和“海运立国”思想的确立。与此同时,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也需要高度发达的物流业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要运输方式和仓储业的革命性变化来提高经济效率。 根据本人的实地调查与观察,概括起来,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和优势: (一)全面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物流产业发展有了坚实的依托和优越的发展条件 多年来,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构造新型的物流运输体系和仓储系统,既拉动了投资和内需的上升,又为扩大物流市场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从时间上看,日本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是与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基本同步的。在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末,日本交通运输业发展很快,高速公路纷纷投建,仓储条件大为改观,汽车迅速普及,还有集装箱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与现阶段的物流业发展相适应,日本已经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国际海港等国际物流基地、海上高速网络、干线公路网络和连接港口、机场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交通设施,同时通过修建市内环状公路、改进道口等来扩大交通容量,解决城市内物流的瓶颈制约问题。 在空间布局上,日本从国土和人口等国情出发,把物流性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高速公路网和沿海港口设施、海运网络上,以避免在狭小国土上铁路运输的不便,发挥公路运输快捷可控和灵活机动的优势,同时突出“海运立国”的发展战略。如今政府和业界又从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运力的角度,提出将重点转向适应复合联运的交通体系建设。这些都是因地制宜和顺应时代潮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的具体表现。 (二)极端重视物流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断提高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本部设在川崎市的日本DELL(戴尔)电脑公司,由于采用“零库存管理”和“准时制生产”等物流管理方式,在DELL物流中心和物流业界的紧密配合下,其产品全部采用直销方式并空运送达,成品库存控制在4天的销售量之内,为一般电脑公司的2%,从出厂到消费者收到货物只需2天时间,从下订单到产品送达客户手中也只不过10天时间。

现代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对策

现代冷链物流现状研究及对策 所属院校山东交通学院 指导教师 团队成员 填写日期2013年 3 月23 日 现代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 指导老师: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济南250023)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更新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冷链物流也在不断的发展。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受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国内经济体制等自身因素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冷链物流过程逐步规范,冷链物流企业逐步发展,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冷链经营主体出现问题,冷链设施不完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与整合。为推动我国冷链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保障体系建设,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建立冷链物流安全监控信息网络平台;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以推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冷链物流封闭化运作,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冷链物流的现状以及针对现状实施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对策 目录 1.冷链物流的概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冷链物流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冷链物流未来发展的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结题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物流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初期发展阶段(1949一1965年) 在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尚处在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较薄弱,并且出现了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物流的发展刚刚起步,只是在一些生产和流通部门开始建立数量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的仓库;运输业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等,都处在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物流业远远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 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初步建立了物资流通网络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组织定点供应、试行按经济区域统一组织市场供应等。 二、停滞阶段(1966—1977年) 1966年开始的“文革”动乱,使国家在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当然物流业的发展也同样遇到了影响。由此导致流通渠道单一,从整体上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连原来的一些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然而,与此同时,国际上的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正在大力的发展。 三、较快发展阶段(1978—1900年) 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国民经济以及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尤其是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较快,兴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机场等,不仅增加了物流设施,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例如,水泥、粮食的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并且开始建设立体自动化仓库等。尤其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国内国际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我国加快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于1989年5月在北京成功地承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对我国的物流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人们在观念上逐步改变了孤立的对待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信息情报等机能,开始以系统的观点对它们的作用进行考察。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以运输为例,截止到1990年底,我国陆、水、空运输网线总长度有了较大增长,其中 l/4以上是在这十余年期间建成的。尤其是公路建设更为突出,已建成高速公路、汽车专用公路多达4000 km。这十多年来新建和改建的高速汽车专用公路超过了前30年建设总和的3倍。其他水运、空运、管道运输也都有很大发展。 四、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 这一阶段正是我国进入“八五”“九五”计划建设时期。“八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8%。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物流体系迅速现代化以与之相适应。正因为如此,国家为高速发展物流业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例如,在“八五”规划中明确地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作为重点,在此期间动工兴建的10项特大型工程中,物流业就占有5项,而且全部是运输方面的。 进入“九五”规划时期,虽然我国经济出现徘徊,但是我国总货运量还是持续快速增长,1997年已达到12.55亿吨,相应的货物周转总量达到23337亿吨。 在此期间,我国也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建设,向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由于引进不少家用电器生产线和汽车生产线,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得到传播,有力地推动了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物流机械厂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机械工业中引人注目的领域。与此同时,我国航运界开始全面关注物流业的发展纷纷介入综合物流领域;多次影响较大的物流会议把整个航运界的注意力都引向了物流这个延伸领域。由于大型航运企业进入物流业,使我国综合物流终于真正的高速发展起来。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物流业正稳步地走向现代化。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冷链物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冷链物流市场现状与发 展趋势预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报告编号:15A3A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A3A9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冷链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易腐产品从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间断地处于一定地适宜条件下,尽量降低货物质量的下降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持货物最佳质量地一整套综合设施和手段。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种专业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认为:目前,我国肉类、速冻食品、冷饮业和乳品业的增长必然带来冷链物流的增长。我国的肉类食品厂3000多家,年产肉类7000万吨,产量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100多家,年产量超过1200万吨,以每年15%的幅度递增;冷饮业6 000多家,年产量20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水产品产量5000万吨,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我国因冷链问题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亿吨蔬菜的浪费,损失高达1000亿;凸显发展冷链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 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受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2015年的规划目标需要冷库用制冷压缩机万台,按每台10万元计算,2014-2018年冷库用制冷压缩机市场规模约为23亿元/年。

中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l.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过程中由物品的供方、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业发展经历过企业内部分散化物流、企业内部专业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个阶段。西方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需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日本为80%,美国为57%,我国仅为18%。 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据调查,2001年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从事公路运输物流企业平均营运车辆为1.43辆,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这方面与国外物流企业差距巨大。2001年全球500强中,物流企业有58家,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连锁公司以2198.12亿美元营业额坐上500强的龙头宝座。我国已经加人WTO,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全球500强中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已进入我国市场。如果我国的物流企业不能迅速做大做强,市场竞争前景确实令人担忧. 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的物资和商业储运企业、各部委所属储运基地以及港口、码头等转运代理点转变过来的。由于这些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是粗放型经营,条块分割的产物,其基础设施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仓库储存设施落后,大部分仓库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已经相当陈旧;现代化的集装箱、散件运输发展不快,我国水路集装箱化率仅为42%,而国际上一般为60%;高效专用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物流业的关键。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和许多货主建立合作关系,要处理来自多个企业的不同种类的数量商品的传递,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来汇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等众多合作伙伴的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每一个环节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并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储存和处理的能力: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从总体来说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企业信息化存在许多分歧,不少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 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 4.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为铁路、交通、民航、海关、商贸等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在这种体制下,若一个企业的物品想实现多式联运(一次委托,由两家以上运输企业或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将某一物品运送到目的地的运输方式),就相当困难。 国家有关部门从各自的管理范围和专业特点出发制定了许多法规,例如,公路和水路各有不同的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工商、税务、海关、检验部门对物

深圳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6303635.html, 深圳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齐海燕 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8期 摘要:物流产业在近十多年来一直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深圳物流业经过二十多 年的迅速发展,物流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深圳发展物流业有很多优势,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的物流总量及规模都不断扩大。深圳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本文对深圳的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同时深入分析了深圳物流发展中存在企业规模小、互相间的恶性竞争以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Abstract: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en one of the four pillar industries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in Shenzhen. Over twenty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gross and scale of Shenzhen logistics expands ceaselessly, the logistic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strengthens continuously. There are a lot of advantages of Shenzhe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n recent years, the gross and scale of Shenzhen logistics expands ceaselessly. Shenzhen has become a major logistics hub city in the Asian-pacific reg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atus in Shenzhen, at the same time,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enterprise scale is small, there is cut-throat competi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service level is low etc. 关键词:深圳;物流;物流服务 Key words: Shenzhen;logistics;logistics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F5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025-02 0 引言 物流产业在近十多年来一直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深圳物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物流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深圳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深圳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规模小的物流企业不重视物流服务,互相之间恶性竞争。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1 深圳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深圳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物流行业在深圳市的支柱产业中起步最晚,但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据深圳市物流办最新统计,深圳市物流行业增加值近年来均以年均12%的增长率迅速增长,深圳已拥仓储、运输、货代等各类物流企业14000余家,其中供应链管理企业300多家,其中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以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内容提要:日本是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处于世界物流实践的前沿。本文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特色、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本物流业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 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均不亚于欧美,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50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将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发展沿革、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物流业的历史沿革、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沿革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传入的,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 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1956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到美国各地考察。在考察报告中,首次引用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科学概念,译为“物的流通”,后被日本产业界普遍采用。“物流”的概念在导入日本的过程中,被理论界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物流活动整合了运输、配送、搬运、保管、包装、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注:野尻亘 新版日本の物流——流通近代化と空間構造 、古今書院、2005年、23頁。)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改变了以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入到“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着手发展陆路运输,加强保管、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工作。 (二)物流现近代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 此时期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物流概念的迅速普及和物流活动频繁时期。)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使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这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物流部门,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增大了物流量和物流处理能力。随着日本经济进入到现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交通运输业、集装箱发展很快,东海道新干线以及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并且开始推广货台、铲车等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建立大型物流中心等管理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用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来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以确保收益。 (三)物流合理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了与工业标准化相适应,建立了物流标准化体系,整合了配送中心,并开发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使物流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物流管理方面,为了全面地降低物流成本,日本开始推进物流合理化措施,主要包括缩短物流路径、减少输送次数、实施计划输送、实行共同配送、加强库存管理、简化包装、扩大站台和运用省力化机器等。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蓬勃发展,专业物流部门和其子公司广泛设立,推动了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此外,1983年还成立“日本物流学会”,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 (四)需求差异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后,物流合理化面临挑战。日本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 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 流公司等。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例如,中外运集团等。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等。这些企业依靠灵活 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围 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 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储运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 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年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与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连通。此外EDI、ERP、MRP、GPS等一些

深圳物流供求分析

深圳物流供求分析 1深圳市物流发展现状 1.1社会物流量状况 物流总量大小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20年不仅使深圳市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物流总量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见表1)。借助STATISTICA6.0分析工具,可以计算出深圳市历年GDP和货运量的相关度高达0.98,可见,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市的货运量将会大幅增加。反映到物流业,可以说深圳市物流业发展潜力非常大,有待深入挖掘。 1.2深圳市主要年份全社会客货运输(吞吐量) 全社会客货运输(吞吐量)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深圳市物流发展的整体情况(见表2)。 2深圳市物流需求分析 根据深圳市物流活动的空间其物流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国内的物流需求和国际物流需求。 2.1国内物流需求 国内物流需求又包括深圳市内的物流需求和深圳市与周边地区产生的物流需求。 2.1.1深圳市内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深圳市的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一般居民对社会化物流服务和公共物流设施的需求。1997年深圳物流总量达到16696.5万吨,其中在市区内部移动的本地物流占20.3%。可见,深圳市内的物流占深圳物流总量的比例还比较低。究其原因,可简单归结为深圳市内现有的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尚不能够满足市内的物流需求,致使这部分物流需求处于有待大力开发状态。 构成市内地区物流需求大户的深圳市内连锁超市近年来以年均20%-30%的速度递增,在商业零售业中正由主导地位向主体地位转移。2002年深圳市连锁商业销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预计今年可以达到40%的比例,2005年可以达到50%。与此同时,深圳市内配送业发展则刚刚起步,还多属于一些企业的内部经营行为,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部门;配送中心的规模都还比较小,配送效率比较低。一些大、中型零售企业由于连锁发展的需要,大多自建或租用仓储设施,自建内部配送中心,如万佳、沃尔玛等。据不完全统计,零售企业的独立仓储配送量约占其商品销售总量的30%。可以预见到随着深圳市大力推动连锁经营的发展深圳市连锁经营范围将逐步扩大。随着商贸企业追求物流外包行为的增加,连锁经营要求集中进货、集中配送未来对配送中心的需求将日趋旺盛。加上深圳物流业迅速发展中物流服务的不断提升,配送效率的提高,深圳市内的物流需求将会大大增加。 2.1.2深圳市与周边地区产生的物流需求。1997年深圳物流总量达到16696.5万吨,其中深圳与境外包括香港之间的国际物流、深圳与内地之间的区域物流占当年全市物流总量的79.7%。可见,深圳市外的物流需求构成深圳市物流总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部分物流需求中,货物的来源多是珠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生产制造能力强,经济总量大,且经济发展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目前珠三角有5大产业在全国领先,而且正朝着“全球制造业中心”的目标努力。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基地特别是深圳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运费承担能力强为深圳航空货运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地缘优势加上深圳的物流供给实力,这些地区货物自然源源不断地流入深圳,再由深圳流向世界各地的目标市场。因此,深圳在大力挖掘市内物流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审时度势,根据周边地区产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经过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到2010年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5万公里,5年新增6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3万公里,五年新增3.2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全国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55.1亿吨,五年新增30亿吨;内河航道里程达12.3万公里,五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11年,中国民航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610架,是2005年的1.87,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11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 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物流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目录 引言 (1) 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 (1) 物流概念的引进的和形成阶段 (1) 物流近代化阶段 (2) 物流合理化阶段 (2) 物流现代化阶段 (2)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4) 日本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建议 (5)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这门新兴科学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在日本,“物流”是2O世纪5O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的流通经济新概念。但是到了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到现在日本物流业已近完全形成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发达的“物流”,是日本战后迅速堀起的重要因素。国外有学者称,在2l世纪,谁掌握了物流( 或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日本建设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以及推进设施现代化与流程合理化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物流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是发展迅速,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一)、物流概念的引进和形成阶段(1956——1964) l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观念,1958年6月日本组织了流通技术国考察团对日本国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在1961~1963年上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即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缩写。到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输送展望》杂志在l964年6月号中刊登了日通综台研究所所长金谷璋的“物的流通的新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用“物的流通”概念来取代原来直接从英语中引用过来的PD。在物流概念导人日本的过程中,1964年日本通产省为降低产业总体成本,开始推动除生产销售之外的第三种成本及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成本的削减。产业构造流通部也设立专业的流通委员会。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也就是说,物流既被理解为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又被认为是流通过程各种活动中物理商品的取扳活动。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二)、物流近代化阶段(1965——1973) 1965年到1973年间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但是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五年经济计划》中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