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饲料中的生产及应用.

微生物在饲料中的生产及应用.
微生物在饲料中的生产及应用.

微生物在饲料中的生产及应用

152310016 郑彩云

引言:

在动物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一般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可以保护动物肠道健康。促进动物对事物的正常吸收,然而,在动物肠道内也存在一些有害的微生物,会对动物的健康照成威胁,对动物肠道有益的称为有益菌,对动物肠道有害的称为有害菌。

近年来,养殖者越来越重视微生物在动物养殖中的作用,大多数,将活性微生物制品添加到饲料中,让其在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中对动物肠道起保健作用,即动物的保健品。因此,这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又被认为是动物的保健品。大量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生产繁殖,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环境,这种状态被称为微生物的平衡态,就可以保护动物肠道面受微生物的侵袭。

在我国批准使用的微生物中,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目前,研究与应用较多的菌种还有活性酵母、双歧杆菌、肠球菌、链球菌等,以往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保护动物肠道健康,缓解不良应激,改善畜舍环境,调节机体脂肪代谢和改善畜产品品质的功能。

1、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取代或平衡动物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的微生物制品,能激发自身有益菌种繁殖增长,同时抵制有害菌系微生物制品。其含有大量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作为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后,能迅速繁殖,一方面投入的菌种代谢物能和肠内毒素抑制了有害菌种的生长,另一方面在畜禽体内形成了正常的微生物菌群。为畜禽合成主要的维生素提供营养,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物夺氧,使失调的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

1.1生物夺氧

一些需氧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能够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降

低氧化还原电势,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增长,同时抵制有害菌系生长的微生物制品。例如,Hattori等在断奶的仔猪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结果增加了十二指肠内乳酸杆菌菌数,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数量。

1.2生物拮抗致病性微生物

一系列研究表明,有益微生物对致病菌的生物拮抗作用是因为各种拮抗物质,包括蛋白多肽,细菌素,有机酸等的产生。Jin等分离得到12种乳酸杆菌具有抑制五铢沙门氏菌和三个血清型大肠杆菌的能力,研究表明,乳酸杆菌针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是由于细菌物质的产生,包括细菌素,有机酸和过氧化物等。同时疾病发生需要致病菌对肠道粘膜的附着,正常微生物可以通过占位性保护作用即竞争粘附位点来排斥病原微生物。

1.3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降低疾病的发生

饲喂正常微生物后,可使微生态失调恢复平衡,或转化为对机体更有利的平衡状态。在微生态失调的情况下,大肠杆菌比例增高,同时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氨、胺等有毒物质,导致动物机体出现生产性能下降等疾病,一些正常微生物能够显著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管内有益微生物增加,而潜在致病微生物减少,因此,排泄物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多,致病性微生物减少,从而净化了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1.4增加动物体免疫功能,抵御感染

正常菌群能够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发育,有助于维持这些淋巴组织处于高度反应的准备状态,这一点,在普通动物与无菌动物中得到验证。

2、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所用菌种

用作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菌种主要包括芽胞杆菌属、乳酸杆菌属、酵母菌属,另外还包括双歧杆菌属及部分霉菌。

2.1乳酸杆菌属

这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研究报道最多的一类。乳酸菌在动物肠道内繁殖能产生多种抑制性化合物,包括细菌素、类细菌素类物质以及各种对抗性物质(如过氧化氢和某些有机酸等)。乳酸菌产的细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可以增加肠道的酸度,抑制肠道内病原菌的增殖,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2.2芽胞杆菌属

主要包括枯草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环状芽胞杆菌等菌种。这类菌可以产生大量淀粉酶、蛋白酶及纤维素酶等胞外酶。从而能够促进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更好地促进动物的生长。

2.3链球菌属

主要包括粪链球菌和乳酸链球菌。它们可以产生各种抗菌物质和过氧化氢,起到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的作用以及消除有毒、有害代谢产物的作用,有调整肠道菌群的效果。

2.4其他种类

将真菌和酵母菌作为单细胞蛋白加入到饲料当中去,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

3、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

3.1菌种提取

益生菌菌种提取于健康动物的肠道,一般采用冷藏保存,使菌种暂时处于休眠状态

3.2培养繁殖

这些菌种在实验室里可以采取常用的微生物排样方法进行培养,将菌种接种到无菌的三角瓶中。

种子的扩大培样,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无菌空气的制备,发酵过程。详细过程见下图1-1.

4、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很多,但不同种类的动物所需要的益生菌种类不同,产品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针对家禽、家畜、水产等动物的养殖需要生产应用不同的产品并配以合适的使用方法。

4.1乳仔猪

针对乳仔猪可选用的有益菌种主要有乳酸菌和酵母菌,将其适量添加到乳仔猪的史料中混合均匀后进行喂食,由于乳仔猪的胃肠道菌群平衡还未完全建立,可以外源性输入这种有益菌,从而降低肠道值,促进胃肠道蠕动,以及消化道和酶系统提早发育避免乳仔猪早期断奶时因为消化不良而引起营养型腹泻。

4.2牛

牛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有如下特点,成年牛胃中有特殊的菌群分布,可以将采食的饲料发酵分解为可吸收利用的养份,而对于犊牛,这样的微生态区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还无法消化饲料,食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则可促进犊牛微生态区系提早建立,从而提早断奶,采食饲料。犊牛的主要食物是牛奶可以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按比例添加到牛奶中,对犊牛进行哺乳即可。在成年的牛饲料中拌入相应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以起到保健牛胃,降低染病几率提高饲料消化率,增加产奶量,延长使用年限等作用。

4.3鸡

对于雏鸡来说,可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按比例拌入饮水中拱其饮用,可以增加雏鸡抗病力,减少腹泻,降低死亡率,对于育成鸡而言,可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拌入饲料中混拌均匀,喂食即可。同样可以达到增强其抗病能力的效果。

4.4水产动物

从养殖池中取水,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按比例加入水中,再拌入水产饲料,

搅匀后撒入鱼塘,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抑制多种肠道病原菌繁殖,预防肠道炎,提高水产饲料的利用率。

5、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现状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微生物饲料添加里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认可,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结论,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应用的重点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加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进现有菌种和开发新型菌种,对现有和新开发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进行实时跟踪和安全性评价,只有将以上的问题有效地解决,才可以更加放心的使用。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人类食品安全才会有更大的保障。

Fumiaki等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饲喂新生奶牛,发现用假长型双歧杆菌组可提高增重25.20%和饲料转化率提高1.39%,嗜酸乳杆菌组提高增重21.65%和饲料转化率提高12.66%,同时饲用之后,腹泻的发生频率减少。Polman等分别用乳酸杆菌合剂和纯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合剂饲喂仔猪平均每头比对照组增重2.5kg

用纯乳酸杆菌饲喂平均每头仔猪增重8.6kg。

提高产蛋性能研究表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能促进蛋禽产蛋,可提高蛋鸡产蛋率 6%,产蛋量提高10.8%,饲料利用率提高6.8%。

减少疾病的发生我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活菌制剂,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发病率,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23.4%,生长速度提高17%。给兔饲料中加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能降低兔的腹泻率并提高牛长速度

(P<0.O1)。另据报道,对成年鸡的肠道内容物进行处理,制成活菌制剂,加入小鸡饲料中。试验组鸡白痢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约30%,生长速度提高14%。

6、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前景

6.1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优势

安全高效是其优势,这种新型生物制品的研究和使用,减少了各种抗生素及

其他药物在养殖业中的使用,此可以有效减少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且添加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能分泌多种消化酶,增加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从而降低饲养成本,更大限度地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6.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微生态制剂行业来说,农业经济的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变成了当前农业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农产品包括畜禽养殖业生产而来的肉类、奶类和蛋类等,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却经常因质量问题而受困扰,导致一些产品出口受阻,被退货、扣留甚至是终止合同。更严重的是由此而引发的产品出口的全面禁止。绿色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3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倍。随着国民生活消费水准的提高,以及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据统计,2004年我国饲料加工能力超过1亿t,如果饲料中微生物添加剂的添加量以千分之一计算。则需用10万t。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微生物添加剂的产量约为2000t,远远低于需求水平,满足不了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投资微生物添加剂行业,不仅会促进我国绿色养殖业的发展,还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7、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应用中的问题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为畜禽饲养提供了一种健康、无毒、无污染的选择。但是要想真正科学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其达到应有的效果,应用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7.1有针对性地选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同一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不同的使用对象,其效果不同,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制剂。例如,专门为幼猪设计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主要成分是乳酸菌、酵母菌等,幼猪在刚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环境,出生后如果能有效引入乳酸菌和酵母菌等益生菌,先行占据幼猪肠道内菌类生长环境。可加速建立猪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态。预防动物常见疾病应选用乳酸菌、芽胞杆菌及双歧杆菌等产乳酸类的菌种,其效果会更好。乳酸杆菌以某种免疫调节因子刺

激肠道某种局部型免疫反应,以提高机体抗体水平或巨噬细胞活性,增强其免疫力。芽胞杆菌能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使之处于高度反应的应激状态。防腹泻宜选用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不仅能减少大肠内的含氨量,并且还可以分解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使其失活,从而减轻腹泻症状。干酪乳杆菌会产生一些表面活性剂,能抑制病原菌的黏附与繁殖,也有效减少了有毒胺类或肠毒素的产生,大大减少腹泻症状的发生。为了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则最好选用芽胞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制成的微生物制剂。只有针对性地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才能以最低的投资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7.2灵活把握使用时间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可以使用,但不同的生长时期使用效果不同,该制剂使用有3个关键时期,分别为:出生、断奶以及刚进入生长肥育圈时,在这3个时期使用效果最为显著。刚出生的畜禽体内微生态平衡尚未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很弱,此时引入益生菌。可帮助新生动物在体内建立起微生态区系,可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在断奶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帮助幼畜适应突然改变的环境,迅速建立起自己的防御系统,断奶之前幼畜可以从母乳得到一些抗体,断奶之后抵抗力还相当弱.此时加入益生菌。对幼畜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畜禽病后的康复期,各种应激条件下消化道内菌群失调时.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形成健康的微生态平衡极为有利。因此,把握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应用时机,能使其益生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7.3准确掌握使用剂量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益生作用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动物体内一系列代谢活动来实现的,其最终效果不仅和施加的益生菌的种类有关。和其数量也密切相关,数量不够,在体内不能形成优势菌群,难以建立起健康的菌群平衡。根据试验,如果一种细菌在盲肠内容物中的浓度低于lxl07个/g,该菌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不足以影响宿主;数量过多,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国现在正式批准生产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规定芽胞杆菌含量为5x10个。

7.4注意微生物制剂的活性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有活性的生物制剂,活菌制剂在加工运输及保存过程中容易失活,使用该制剂的关键是保证这些微生物被混入饲料后能酸。进入21世纪,人们在实验动物、单胃动物和人类研究中发现,精氨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前体.而且具有积极调控机体物质代谢、肠道发育和免疫等新的生理功能,因此被人们称为功能性氨基酸。与以上研究相比,该氨基酸在反刍动物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氨基酸经过过瘤胃包被处理后饲喂反刍动物比直接饲喂效果更好。这是由于氨基酸在瘤胃中会迅速被微生物降保持较高的活性,直至进入动物肠道的相应位置定殖。试验结果表明,环境中的很多因素,如温度、湿度、酸度及饲料的保存时间、饲料中的矿物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因素,均会影响益生菌的活力。因此,在应用中要定期对菌种的活力进行检测。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规范使用的研究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规范使用的研究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指被添加在饲料中的益生素。 各国微生态学家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益生素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产物的细菌制品,经口或经由其它粘膜途径投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作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将导致畜禽、水产、种植业、环境保护和医学等领域的根本变革。国际上把它誉为“拯救地球的技术”。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添加剂,对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防病治病,改善饲料适口性和转化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该技术的最大功绩在于,它可以逐渐替代农用化学物质,取代激素和抗生素,生产出绿色食品。用于畜禽水产养殖,可以预防畜禽、鱼虾疾病,净化水质,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胆固醇含量,消除粪恶臭,减少环境污染;用于种植业,可以改良土壤,改善植物品质,达到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用于医药,可解除大量抗生素使用和滥用所造成的对人体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开发,(包括菌种资源的调查、优良菌种的筛选和改造、作用机理研究、理论基础研究及在各种饲养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热点。可以预见,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无公害的“绿色”饲料代饲用的抗生素,其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外对微生物菌种(菌株)的有关规定 菌种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功能和质量的基础,也是产品安全的首要保证,世界各国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和严格管理。 198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公布了44种“可直接饲喂且通常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GenerallyRecognizedasSafe,GRAS)”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出发菌株,主要有细菌(bacteria)、酵母(yeast)和真菌(fungi)。其中乳酸菌28种(包括乳酸杆菌11种、双歧杆菌6种、肠球菌属2种、链球菌5种、片球菌3种、明串珠菌1种)、芽孢杆菌5种、乳球菌1种、丙酸杆菌2种、拟杆菌4种、曲霉2种、酵母菌2种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eae)11种:短乳杆菌(L.Brevis)、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干酪乳杆菌(L.Casei)、纤维二糖乳杆菌(L.Cellosus)、弯曲乳杆菌(L.Curvatus)、德氏乳杆菌(L.Delbruekii)、发酵乳杆菌(L. Fermentum)、罗特氏乳杆菌(L.Reuterii)、乳酸乳杆菌(https://www.360docs.net/doc/863159659.html,ctis)、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等。②双歧杆菌属(Bifi dobactirium)6种: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动物双歧杆菌(B.animalis)、长双歧杆菌(B.longum)、嗜热双歧杆菌(B.thermophilum)、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③肠球菌属(Enterococcus)2种:粪肠球菌(E.faecalis)又称粪链球菌(S.faecium)、屎肠球菌(E.faecium)又称屎链球菌(S.faecium)。④链球菌属(Strep

医学微生物学病案分析

微生物各论(病案分析) 病案一: 女性,10岁,咽痛、咳嗽、发热后15天出现全身水肿,尿量减少,血压157/98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5.7*109/L, 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个/HP,管型0个/HP. 问题:1)此病人最有可能患何种疾病?2)由何种病原体感染所致?3)应如何做进一步的微生物学检查来确诊?4)如何有效预防此疾病? 分析: 1)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咽痛、咳嗽、发热后15D,出现全身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符合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规律。 2)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由A群链球菌引起 3)链球菌所致变态反应性疾病取患者血清作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测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一般超过400U。 4)对患者的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临床上最好作药物敏感试验。 病案二: 男性,7岁。畏寒、发热1天就诊。查体:T 390C,P 95次/分,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度肿大,表面覆盖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皮肤充血潮红,可见有与毛囊分布一致的栗粒疹。疑为猩红热。 问题:1)此病如何引起的?2)如何预防此病的流行?

1)人类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引起,该毒素具有损害细胞或组织、使病人产生红疹并具有内毒素样致热作用。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细菌经飞沫传播,粘附于咽部粘膜,产生致热外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故病人有畏寒、发热、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度肿大、全身皮肤充血潮红,栗粒疹。 2)预防此病的流行:应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治疗;对空气、器械和敷料等消毒;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以减少传染源。 病案三: 男性患者,20岁。1周前外出遇雨,不久“感冒”,随后畏寒、发热、咳嗽、胸膜剧烈疼痛,咳铁锈色痰。查体:体温 39.70C,右肺呼吸音稍低。血白细胞17.7*109/L,中性粒细胞89%,胸片见左上肺大片致密影。 问题:1)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是什么?该病原体形态有何特征?2)检查该病原体菌落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特异性预防? 分析: 1)患者最有可能患的疾病史大叶性肺炎。该病原体形态上的特征:G+,菌体成矛头或瓜子仁状,常以钝端相对、尖端向外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上有较厚的荚膜。 2)检查该病原体菌落时应注意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肺炎链球菌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均为阳性。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对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有较好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ISO6579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测

ISO 6579:2002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测 序 ISO是国际标准的全球性组织。准备国际标准这项工作通常由ISO技术联盟来完成。每一个团体成员负责各自的学科。与ISO有合作的国际性机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也有参与这项工作。ISO与国际电子组织(IEC)在电子标准化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性标准的起草原则在《ISO/IEC 细则》第三部分中有给出。 起草的国际性标准被技术委员会采用是通过全体成员投票决定的。发布一个国际性标准需要至少75%成员投赞成票。 由于某些学科涉及到专利权。而ISO没有责任去鉴别这些专利。ISO 6579是ISO/TC 34起草的。 这个第四版取代了第三版(ISO 6579:1993),由于它在技术上已经落后了。 附录A和B是本标准的标准化部分。附录C只为了提供信息。 绪论 由于食品与饲料的种类繁多,这个标准不一定适合某一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有绝对的技术上的理由。否则,要尽可能地完全遵循本标准。 当这个标准下一次回顾时,将会对这个标准的使用做数据统计,特殊产品偏离本标准使用也会做相关统计。 同一类产品的检测方法也有可能不统一,国际性标准和/或国家标准也不一定完全与本标准相符合。希望相关标准做回顾时,会遵循本标准做出相关的修改,以使只有已被证明的技术上的理由才能与本标准偏离。 警告——为了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必须确保沙门氏菌的检测,特别是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必须在一个有经验的微生物学家的指导下,在适当的实验室设备中进行,并处理好实验室废弃物。 1 范围 这个国际标准主要提供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局限性已在绪论中给出,本标准适用于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分析

微生物名词解释 A 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非氨基酸类简单氮源自行合成自身所需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B细胞:即B淋巴细胞,一种在细胞膜表面带有自己和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 被动免疫:从胎盘或初乳中获得的或者注射抗体、细胞免疫制剂后获得的免疫。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体血清中的、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作用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补体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激活。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是否发生溶血反应作指示的一种高灵敏度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 C 传染:是指寄生物与宿主间发生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即当外源或内源的少量寄生物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出发菌株:用于诱变育种的原始菌株。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对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初次应答:指首次用适量抗原注射动物后,须经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即待免疫活性细胞进行增值分化后,才能在血流中检出抗体,这种抗体多为IgM,滴度低,维持时间短,且很快会下降。 转染:噬菌体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 COD:化学需氧量。是使用强氧化剂使1L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迅速进行化学氧化时所消耗的毫克数。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超敏反应:是致敏机体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的一种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为机体的组织损伤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病例分析题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副高、高级)病例分析题 一个23岁男子因尿痛、尿频,尿道有黄绿色脓性排出物或分泌物而入院。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显示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其内有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1.病人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杜克嗜血杆菌 C.溶脲脲原体 D.淋病奈瑟菌 E.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2.治疗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与强力霉素联用 C.强力霉素 D.磺胺增效剂-磺胺甲基异噁唑 E.万古霉素 3.该病原体在缺乏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具有抗吞噬作用,这主要是由哪种抗原所致: A.荚膜 B.菌毛 C.外膜蛋白蛋白酶 E.脂多糖 4.如果在患者脓性分泌物中查不到病原菌,你人认为尿道炎最常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A.溶脲脲原体 B.梅毒螺旋体 C.单纯疱疹病毒 D.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E.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1、L2或L3

一个1岁女孩因阵发性严重咳嗽而入院。发作时,连续咳嗽5~20次,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大量粘液性带泡分泌物。患者咳嗽终止前,随着空气最后涌入肺部,发出喘鸣音。其它临床症状有:鼻和眼结膜出血,眶膜水肿,淋巴细胞性白细胞增多。病人无发热,咽喉部无假膜。该女孩尚未接受常规计划免疫。 5.引起患者疾病的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百日咳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白喉杆菌 6.已与病孩密切接触的未受免疫儿童和成人,应采取哪种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A.白喉抗毒素 B.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 C.红霉素 D.头孢曲松 D.金刚烷胺 7.病人发病过程中所见的过度分泌是由于: A.灭活延长因子2的毒素 B.激活膜结合Gi蛋白而提高胞内cAMP水平的毒素 C.降解SIgA抗体的IgA蛋白酶 D.切断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神经氨酸与相邻糖基的联结链的一种表面酶 E.病理免疫损伤 8.分离培养该病原体应采用: 巧克力培养基B. 金培养基-鲍A. C.鸡胚接种 D.吕氏血清培养基 E.罗氏培养基 一个患镰状细胞性贫血的5岁男童入院治疗。他母亲诉说儿子发病3天,发热、

ISO 6888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ISO 6888-1:1999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血清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球菌) 序 ISO是国际标准的全球性组织。准备国际标准这项工作通常由ISO技术联盟来完成。每一个团体成员负责各自的学科。与ISO有合作的国际性机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也有参与这项工作。ISO与国际电子组织(IEC)在电子标准化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性标准的起草原则在《ISO/IEC 细则》第三部分中有给出。 起草的国际性标准被技术委员会采用是通过全体成员投票决定的。发布一个国际性标准需要至少75%成员投赞成票。国际性标准ISO 6888-1 由ISO/IEC 34技术委员会(农产品,小组委员会SC9,微生物)起草的。ISO 6888-1的第一个版本,以及ISO 6888-2,取代ISO 6888:1983,做了计数上的修改。 ISO 6888由以下部分组成,一般标题为食品与动物饲料微生物学——一般方法计数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它种类): ——第一部分:方法使用BP琼脂培养基; ——第二部分:方法使用兔血浆纤维蛋白琼脂培养基。 0. 绪论 0.1 由于食品与饲料的种类繁多,这个标准不一定适合某一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有绝对的技术上的理由。否则,要尽可能地完全遵循本标准。 当这个标准下一次回顾时,将会对这个标准的使用做数据统计,特殊产品偏离本标准使用也会做相关统计。 同一类产品的检测方法也有可能不统一,国际性标准和/或国家标准也不一定完全与本标准相符合。希望相关标准做回顾时,会遵循本标准做出相关的修改,以使只有已被证明的技术上的理由才能与本标准偏离。 0.2 ISO 6888描述了两种平行的方法(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来检测血浆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其中以证明该菌产生肠毒素。其中较大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可能是中间链球菌或猪葡萄球菌。

关于考研微生物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关于2017年考研微生物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考研专业的选择很重要,这关系到日后的就业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是最受欢迎的考研专业之一,那么具体来说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怎么样呢,下面考研就为大家综合分析一下这个微生物学专业。 【微生物学】 一、专业介绍 微生物学专业是生物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1、研究方向 01海洋微生物学 02微生物生理生化 03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04微生物资源与生态 05应用微生物与发酵技术 06资源和环境微生物学 07海洋微生物学 08微生物生理生化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山东大学为例) 2、培养目标 硕士毕业生业务素质上,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用外语较熟练地参阅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能通过论文的发表阐明研究工作的进展及成果。 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29细胞生物学 (4)839生物化学(生) (注:以上以山东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 4、相关专业 与微生物学相关的二级学科有: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 二、推荐院校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大学、中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实验六放线菌的印片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放线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讨论与建议?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赵献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随着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大量运用,尤其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在动物防病治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给畜牧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毒副作用。首先是抗生素在消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消灭了对动物机体有益的细菌,破坏了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导致幼畜禽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动物机体内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而这些细菌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因此,利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有目的地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群落,使之既维持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又有利于动物生长和抗病力的增加。 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概念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也称益生素或微生态制剂或直接饲喂微生物,是一种新型活菌制剂,它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运用动物优势或有益菌群,经过培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R. B.Parker(1978)提出益生素的定义是,“使肠道微生物达到平衡的有机体和物质”,还指出“物质”内含有抗生素的可能。Fuller(1989)明确提出益生素是“一种活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而起作用”。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人和动物的胃肠道菌群中,既存在对抵抗疾病和能量转化有益的细菌,也存在着致病和对能量转化不利的细菌。例如,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无菌小鸡的生长优于普通小鸡。这说明肠道中的菌群起着不利的作用;如果无菌小鸡接种一株可分解淀粉酶的乳杆菌,该单菌小鸡生长将优于无菌小鸡。这说明某些肠道菌群起着有益的作用。四川农业大学何明清教授通过对病、健畜禽肠道12种正常微生物定性、定量和定位测定,提出了幼龄畜禽下痢的原因是肠内菌群比例失调造成的。为此,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以其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优点而在畜牧养殖业中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 2 饲用微生物菌种 菌种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基础,优良的菌种是产品质量的保证。1989年美国FDA批准42种菌种是安全有效的微生物;黑曲霉(A s-p ergillus niger)、米曲霉(A sp ergillus ory z ae)、凝结牙孢杆菌(B acillus coagulans)、迟缓芽孢杆菌(Bacillus lentus)、地衣芽孢杆菌(B acillus lichenif ormis)、短小芽孢杆菌(B acillus P umilus)、枯草芽孢杆菌(Bacinus subtilis)、嗜淀粉拟杆菌(Bacterodes amy lop hilus)、多毛拟杆菌(B acteroides cap illosus)、栖瘤胃拟杆菌(B acteroid es ruminicola)、产琥珀酸拟杆菌(Bacteroides succinogenes)、青春双岐杆菌(Bif dobacter ium ad oleslertis)、动物双岐杆菌(B if idobacterium animadlis)、两歧双岐杆菌(B if f idobacter iumdif idum)、婴儿双岐杆菌(Bif idobacterium inf antis)、长双岐杆菌(Bif i-dobacter ium longum)、嗜热双岐杆菌(Bif i-dobacter ium thermop hilum)、嗜酸乳杆菌(L ac-tobacillus acid o p hilus)、短乳杆菌(L actobacillus brev is)、保加利亚乳杆菌(L actobacillus bulgar- ? 18 ?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002(2) 收稿日期:2002-01-07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 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 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 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 (生命科学专业) 教师:黎勇

目录索引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3 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5 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 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 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 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 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

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 1. N·A=n·sinα 2. D=λ/ 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 (一)油镜的使用 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 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 (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 〔结果分析〕 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 (一)油镜的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

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 (二)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ISO6579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测

ISO 6579 :2002 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测 序 ISO 是国际标准的全球性组织。准备国际标准这项工作通常由ISO 技术联盟来完成。每一个团体成员负责各自的学科。与ISO 有合作的国际性机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也有参与这项工作。ISO 与国际电子组织( IEC)在电子标准化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性标准的起草原则在《ISO/IEC 细则》第三部分中有给出。起草的国际性标准被技术委员会采用是通过全体成员投票决定的。发布一个国际性标准需要至少75%成员投赞成票。 由于某些学科涉及到专利权。而ISO 没有责任去鉴别这些专利。ISO 6579 是ISO/TC 34 起草的。 这个第四版取代了第三版( ISO 6579:1993),由于它在技术上已经落后了。 附录A 和B 是本标准的标准化部分。附录C 只为了提供信息。 绪论 由于食品与饲料的种类繁多,这个标准不一定适合某一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有绝对的技术上的理由。否则,要尽可能地完全遵循本标准。 当这个标准下一次回顾时,将会对这个标准的使用做数据统计,特殊产品偏离本标准使用也会做相关统计。 同一类产品的检测方法也有可能不统一,国际性标准和/或国家标准也不一定完全与本标准相符合。希望相关标准做回顾时,会遵循本标准做出相关的修改,以使只有已被证明的技术上的理由才能与本标准偏离。 警告——为了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必须确保沙门氏菌的检测,特别是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必须在一个有经验的微生物学家的指导下,在适当的实验室设备中进行,并处理好实验室废弃物。 1 范围 这个国际标准主要提供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局限性已在绪论中给出,本标准适用于

微生物在饲料中的生产及应用.

微生物在饲料中的生产及应用 152310016 郑彩云 引言: 在动物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一般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可以保护动物肠道健康。促进动物对事物的正常吸收,然而,在动物肠道内也存在一些有害的微生物,会对动物的健康照成威胁,对动物肠道有益的称为有益菌,对动物肠道有害的称为有害菌。 近年来,养殖者越来越重视微生物在动物养殖中的作用,大多数,将活性微生物制品添加到饲料中,让其在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中对动物肠道起保健作用,即动物的保健品。因此,这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又被认为是动物的保健品。大量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生产繁殖,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环境,这种状态被称为微生物的平衡态,就可以保护动物肠道面受微生物的侵袭。 在我国批准使用的微生物中,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目前,研究与应用较多的菌种还有活性酵母、双歧杆菌、肠球菌、链球菌等,以往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保护动物肠道健康,缓解不良应激,改善畜舍环境,调节机体脂肪代谢和改善畜产品品质的功能。 1、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取代或平衡动物生态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菌系的微生物制品,能激发自身有益菌种繁殖增长,同时抵制有害菌系微生物制品。其含有大量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作为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后,能迅速繁殖,一方面投入的菌种代谢物能和肠内毒素抑制了有害菌种的生长,另一方面在畜禽体内形成了正常的微生物菌群。为畜禽合成主要的维生素提供营养,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物夺氧,使失调的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 1.1生物夺氧 一些需氧微生物特别是芽孢杆菌能够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降

病原微生物学病例分析题

附录一: 病原微生物学病例分析题 一个23岁男子因尿痛、尿频,尿道有黄绿色脓性排出物或分泌物而入院。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显示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其内有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1.病人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球菌 B.杜克嗜血杆菌 C.溶脲脲原体 D.淋病奈瑟菌 E.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题1】D,尿痛、尿频,尿道流出脓性分泌物为尿道炎症状。脓性分泌物细胞内存在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强有力支持是淋球菌感染。淋病的诊断还可通过从分泌物中培养出淋球菌,或采用核酸杂交技术或PCR 技术检测淋球菌。杜克嗜血杆菌引起软性下疳,病人有溃疡性生殖器病变和腹股沟淋巴结炎,但不会引起尿道炎。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主要侵犯淋巴组织,引起腹股沟慢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不会引起尿道炎。脑膜炎球菌是流脑的病原菌,但其生物学特性与淋球菌相似,不会侵犯尿道炎。 2.治疗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与强力霉素联用 C.强力霉素 D.磺胺增效剂-磺胺甲基异噁唑 E.万古霉素【题2】B,淋球菌曾一度对青霉素G敏感。目前许多淋球菌菌株产生青霉素酶,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故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被用来杀灭淋球菌。同时,由于大约50%的病人同时感染了非淋菌性尿道炎,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加入此治疗方案,以杀死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等。 3.该病原体在缺乏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具有抗吞噬作用,这主要是由哪种抗原所致: A.荚膜 B.菌毛 C.外膜蛋白 D.IgA蛋白酶 E.脂多糖 【题3】B,目前无证据表明淋球菌荚膜有明显的抗吞噬作用。对人类有毒力的淋球菌具有菌毛。有菌毛菌可粘附至人类尿道粘膜,不易被尿液冲去,并且抗吞噬作用明显,即使被吞噬,仍能寄生在吞噬细胞内。保护性免疫主要是针对菌毛抗原,但由于染色体重排(基因转换)和经转化摄取新的基因,菌毛不断改变其抗原性。因此,淋球菌的再感染普遍存在。 4.如果在患者脓性分泌物中查不到病原菌,你人认为尿道炎最常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A.溶脲脲原体 B.梅毒螺旋体 C.单纯疱疹病毒 D.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K E.沙眼衣原体血清型L1、L2或L3 【题4】D,沙眼衣原体可分为沙眼生物亚种、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和鼠亚种三个亚种。沙眼生物亚种包括A~K共14个血清型,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包括L1、L2、L2a和L3 4个血清型。经性接触传播引起的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其中有50%~60%系沙眼衣原体,涉及的主要是D~K血清型。在非淋菌性泌尿道炎中,除衣原体外,溶脲脲原体是一种很重要的病原体。非淋菌性泌尿道炎通常发生于淋球菌感染后2~3周,可能因淋球菌损伤泌尿生殖道粘膜,有利于衣原体或支原体的粘附和侵入,这也是淋病治愈后有些人仍有症状遗留的原因。如果需要确诊,可用经放线菌酮处理的单层McCoy细胞作衣原体分离培养;或采用Giemsa染色镜检,检查上皮细胞内有无包涵体;或采用PCR检测。 一个1岁女孩因阵发性严重咳嗽而入院。发作时,连续咳嗽5~20次,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大量粘液性带泡分泌物。患者咳嗽终止前,随着空气最后涌入肺部,发出喘鸣音。其它临床症状有:鼻和眼结膜出血,眶膜水肿,淋巴细胞性白细胞增多。病人无发热,咽喉部无假膜。该女孩尚未接受常规计划免疫。 5.引起患者疾病的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百日咳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白喉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