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煤矿测量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

第五章煤矿测量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
第五章煤矿测量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

第五章煤矿测量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

第一节煤矿测量基础知识

一、内容和任务

煤矿测量指煤矿建设时期和生产时期的测量工作。其包括矿区地面控制测量;矿区地形图测绘;近井点、十字基桩的建立及井口标定;矿井联系测量;井下控制测量;设备安装测量;井上、下施工测量;地表及岩层移动的观测研究等内容。

其主要任务是:①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②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③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④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⑤定期进行矿井“三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关系现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⑥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⑦根据矿区地表与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护煤柱。参与“三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⑧进行矿区范围的地籍测量;⑨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长远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因此煤矿测量工人的基本任务为:

(1)参与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各种控制网;测绘矿区各种地形图及工业广场平面图等工作。(2)参与井下各种设计工程的标定工作,并测量绘制各种测量图纸;在矿山各种工程施工中及工程竣工后,按设计规定进行检查、验收测量等工作。(3)对采煤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移动建立观测站,并进行观测。(4)及时掌握测绘新技术、新设备(如GPS、全站仪等),并能熟练运用到工作中去。

思考题:煤矿测量的内容有那些?

二、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测量工作中常用的球面坐标系是大地坐标系,平面坐标系是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常用的高程系是正高系。

大地坐标系统是用来表述地面地

球点的位置的一种坐标系统,它采用

一个接近地球整体形状的椭球作为表

示点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基

础,大地坐标系统的三个坐标是大地

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程H。在

大地坐标系统中的一点P的大地经度

是P点所在的椭球子午面(NK’S)与

起始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L,由起始子

午面起算,向东(E)为正,向西(W)

为负;P点的大地纬度是P点的椭球法

线(PP’)与椭球赤道面的夹角B,由

赤道面起算,由北(N)为正,向南(S)

为负;P点的大地高是P点沿椭球法线图5-1 大地坐标系与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

至椭球面的距离PP’=H。大地方位角的定义是过P点和另一地面点Q点的大地方位角A就是P点的子午面与过P点的法线及Q点的平面所成的角度,由子午面顺时针方向量起。

大地坐标系统由一系列高精度大地控制点的大地坐标来体现,它是以大地原点为起点,覆盖全国的大地网构成国家大地坐标系统框架。目前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有2个:(1)1954年北京坐标系。实际上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其原点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大地点高程是以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高程异常则是以前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依据传算过来的。参考椭球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长半径a=6378245,扁率ɑ=1/298.3。

(2)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质心指向JYD1968.0地极原点的方向。起始大地子午面平行于通过JYD1968.0平极和国际时间局(BIH)1968系统平均天文台赤道零点的子午面。国家大地坐标系统的原点建立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参考椭球采用第16界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椭球元素:长半径a=6378140,ɑ=1/298.257。

平面坐标系统是指确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所采用的一种坐标系统。大地坐标系统是建立在椭球面上的,而绘制地图则是在平面上的,因此必须通过地图投影把椭球面上点的大地坐标科学地转换成展绘在平面上的平面坐标。平面坐标用两轴相交成直角的纵、横坐标表示。

中国的国家统一平面坐标系统是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利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将不可平展的地球椭球面转换成平面而建立的一种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于椭球面上某一条中央子午线投影在平面上为直线,就将它作为此坐标系的纵轴(X),由赤道向北为正,椭球的赤道投影在平面上也为直线,它与中央子午线正交,就将它作为横轴(Y),由中央子午线向东为正。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O)。

为了限制远距离中央子午线的地区投影变形过大,采用了按子午线分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即由两条边子午线所围成的范围为一带。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带宽一般分为60、30、1.50三种。为解决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纵轴西移500千米作为起始轴,该带内的横坐标值均增加500千米。在地形图上为了区别坐标所属哪一带,在靠近图廊东西两边的第一条坐标网纵线的坐标值之前加注图幅所在的带号。而且所有大地点的平面坐标也加注带号以示区别。因而高斯投影的特征可归纳为:

①椭球面上的角度,投影后保持不变;②中央投影线投影后为一直线,且其长度保持不变;③赤道投影后是一条与中央子午线正交的直线;④椭球面上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投影后均向中央子午线弯曲,并向两极收敛;⑤椭球面上对称于赤道的平行圈,投影后成为对称的曲线,它与子午线的投影垂直,并凹向两极;⑥距中央子午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

如果知道了某地的3°带、6°带的带号,那我们就可以计算该地中央子午线的经度:设6°带的带号为N,3°带的带号为n,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则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6°N-3°,3°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3°n。

相反,如果已知某点的Y坐标为26428368,其相对于中央子午线的横坐标值、所在地中央子午线经度也可以推算:

该点位于我国最东部6°带的23带,3°带的26带。其相对于中央子午线的横坐标值为428368-500000=-71632,所在地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26=78°。

用以传算全国高程控制网中各点高程所采用的统一系统称为高程系统。高程系统按照不同的定义有正高、力高和大地高程等系统。我国《大地测量法式》规定采用正常高程系统,起算依据是国家高程基准,传算途径是全国四等以上各级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是推算全国统一的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点高程的起算数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点。水准基面在理论上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延伸到全球的静止海水面,也是一个地球重力等位面;在实际上确定水准基面则是取验潮站长期观测计算出来的平均海平面。中

国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中国水准原点建立在青岛验潮站附近,并构成原点网。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该水准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准原点的高程,定位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算高程。通过国家等级水准测量构成的全国基本高程控制网称为国家水准网,是各项测量活动的高程基础。

思考题:我国的平面坐标系是什么投影系统?其特征是什么?

三、矿区控制测量和误差基础知识

矿区控制测量就是在矿区范围内的地面上,通过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精确地测定地面控制点的空间位置(平面坐标和高程)。矿区控制网在矿区测量中发挥着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的传递和积累,供作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等作用。平面控制网是各种测量工作的平面控制基础,用以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高程控制网是各种测量工作的高程控制基础,用以确定控制点的高程。

(一)矿区平面控制网按布设方式

(1)测角网。(2)测边网。(3)边角同测网。(4)导线网。(5)GPS网。目前随着技术发展,普遍采用GPS网。矿区高程控制网按建立方法分为:(1)几何水准测量法。(2)三角高程测量法。(3)GPS高程拟合法。

(二)测定控制点水平位置的方法

(1)天文测量方法:利用宇宙间天体的相关位置和运行的规律,在选定的地面点上,观测某天体(主要是恒星)的高度和方向,并记录观测瞬间的时刻,从而确定该地面点的地理位置---天文经、纬度及由该点至另一地面点的天文方位角。

(2)大地测量方法:根据大地基准点的起始数据(坐标方位角),借助于地面测得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来推算控制点坐标的一种方法。

(3)GPS卫星定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以人造卫星组网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空间的卫星、地面控制系统、用户的接收处理装置。在地面通过GPS接收机,接收从卫星上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在地球的表面进行单点定位或联测定位,获得测站点的三维WGS-84地心坐标。

目前测定控制点普遍应用后两种方法。

(三)误差理论知识

1.误差基础知识

任何测量成果都存在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符号、大小上表现出一致的倾向(系统性),如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保持为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既从表面现象看,该列误差的符号和大小没有规律性,那么,这种误差就称为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有以下特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

在测量上,以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来表明测量成果的准确性,称其为精度。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组观测,由于它是对应着同一种误差分布,因此,对于这一组中的每一个观测值,都称为是同精度观测值。

衡量精度的标准有:

(1)中误差:取一组误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来评定这一组误差观测值的精度,

称为中误差。[]n m /??±=

(2)相对中误差:中误差与观测值的比值 称为相对中误差。

(3)允许误差: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测量

上通常取两倍中误差为误差的限值,即允许误差。

2.测量平差

为了较精确地确定某一个未知量的大小,往往对未知量进行多余观测.有了多余观测,

观测值之间就存在差值,需要按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平差计算。井下导线测量分为支导线、附

合导线和闭合导线,单一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的近似平差方法如下:

(1)角度平差

角度平差的目的是消除转角观测误差引起的方位角闭合差,求得各转角的平差值。方

法是先计算方位角闭合差βf ,当限ββf f ≤时,将βf 反号平均分配给各转角,即:

i i i v +=∧ββ n i ,,,

21= 式中:n 为转角个数;i v 为转角改正数;∧i β为转角平差值。

(2)坐标平差

坐标平差的目的是消除因转角和边长观测误差引起的坐标闭合差x f 和y f ,求得各点的

坐标平差值。方法是用平差值∧i β和观测边长D 先推算各点间坐标增量近似值,进而求得坐

标闭合差x f 、y f 和导线全长闭合差s f 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当K ≤K 限时,将坐标闭合

差按边长成比例反号分配给各坐标增量,求得坐标增量的平差值和各点坐标平差值,即:

各边方位角: ∧+?+=βαα180后前

各点间坐标增量: ???=?=?i i i

i i i D y D x ααsin cos 坐标闭合差: ?????--?=--?=∑

∑)()

(B C y B C x y y y f x x x f 导线全长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22y x s f f f +=

限K f D K s

≤=∑/1 n

f v i β-

=

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D D f v D D f v y y i x x i i 坐标增量平差值: ??

???+?=?+?=??∧?∧

ij ij

y ij ij x ij ij v y y v x x

各点坐标平差值: ??????+=?+=∧∧

ij i j ij i j y y y x x x

思考题:如何进行导线测量角度与坐标的近似平差?

四、矿井联系测量

矿井联系测量包括平面联系测量和高程联系测量。

(一)平面联系测量

平面联系测量的任务,是根据地面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求出井下起始

点的坐标和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使井上下采用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联系测量可以采用几何的方法:即通过一个立井或两个立井用测角和量边的方法进

行,还可以采用物理的方法:即采用陀螺经纬仪进行。

由近井点向井口定向连接点连测时,应敷设测角中误差不超过5″或10″(用于二级小

三角网作为首级控制的小矿区)的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连测导线点应埋设标石,并尽可

能与矿区控制网连测方向。

应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平面联系测量的步骤为:地面测定仪器常数---井口下放钢丝---

地面连接导线测量---井下连接导线测量---井下陀螺方位角测定。

1.陀螺经纬仪定向测量

陀螺经纬仪定向测量有两种方法:中天法和逆转点法。以逆转点法为例介绍:定向前,

应在地面选好测定仪器常数的已知边,在井下选好测定方位角的定向边。定向边的边长应大

于30m ,端点的埋设要牢固。通常用近井点的后视边作为已知边。定向测量的步骤如下:

(1)在地面已知边上测定仪器常数

陀螺轴摆动的平衡位置(即陀螺子午线的位置)和测站的真子午线的位置理论上是一致

的。但由于仪器结构本身的误差,致使陀螺经纬仪测定的陀螺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存在着

一个差值,此差值称为仪器常数△。在井下定向测量前和测量后,应在地面已知边上测量三

次仪器常数△。

在A 点上安置陀螺经纬仪,整平、对中后,

以经纬仪的两个镜位观测B 点,得方向值为M1(即

瞄准B 点时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用逆转点法测

定陀螺子午线的方向值NT ,再以经纬仪两镜位观

测B 点,得方向值为M2,取M1 和M2的平均值M

为AB 线的最终方向值。于是:

T ab N M T -=陀

陀陀AB A AB AB AB T a T T -+=-=?γ

式中T AB 陀——AB 边一次测定的陀螺方位角;

T AB ——AB 边的大地方位角; 图5-2 各方位角和仪器常数关系图

a AB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

γA ——A 点的子午线收敛角。

由上可见,测定仪器常数,实质上就是测定已知边的陀螺方位角,根据测出的已知边陀

螺方位角,便可求出仪器常数Δ。

(2)井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的测定及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在井下测定定向边陀螺方位角的方法,和在地面上测定仪器常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当测

得了ab 边的陀螺方位角T ab 陀后,便可用下式求出边的坐标方位角:

a a

b ab T γα-?+=平陀

式中T b —ab 边的陀螺方位角,T ab N M T -=陀;

γa —a 点的子午线收敛角;

△平—六次所测得的仪器常数的平均值。

利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定向,不仅可以克服几何定向法的缺点,而且在井田走向较长的矿

井中,井下导线中间加测陀螺边,可以提高导线精度。对于大型贯通,也可以用陀螺经纬仪

检查贯通的方向,以保证精确贯通。

陀螺经纬仪一次定向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在地面已知边上采用两测回(或三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求得两个(或三个)仪

器常数;

(2)在井下定向边上用两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

(3)返回地面后,要尽快在原已知边上再用两测回(或三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再求

得两个(或三个)仪器常数。

2.陀螺经纬仪定向的限差要求:

(1)同一边任意两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的互差,对15″级和25″级仪器分别不得超过

40″和70″;

(2)井下同一定向边两次独立陀螺经纬仪定

向平均值的中误差,对15″级和25″级仪器分

别为±10″和±15″,其互差分别不超过40″

和60″。

(二)高程联系测量

高程联系测量又称导入标高,是解决井上、

下高程统一的问题。其具体任务是:根据地面上

已知水准点A

的高程,求井下水准点B 的高程,如图(5-3)。

导入标高可用钢尺法或钢丝法进行。如用钢尺法

时,在井筒中,由地面悬挂一根钢尺到井底车场,

并在钢尺下端悬一重锤。井上、下各安置一架水

准仪,分别在立于A 、B 水准点的水准尺上读取

读数a 和b ,设井上、下同时在钢尺上读取的读

数为m 和n 。井下水准点B 的高程H B 为:

H B=H A-h=H A-(m-n)-(b-a)

为了校核,导入标高应进行两次,两次之差不得超过筒中深度的1/8000。

用钢尺法导入高程测量的内业计算,应加温度、钢尺比长和钢尺(钢丝)自重伸长改正。图5-3 高程联系测量图示

思考题:

1.地面连接导线的精度有什么要求?导入高程的精度要求如何?

2.简述长钢尺导入高程的具体过程。

3.陀螺经纬仪一次定向的过程。

五、井下控制导线、贯通测量、工程放样

(一)井下控制测量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类。两类控制导线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

根据《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7″、±15″两级,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15″、±30″两级。各矿井可根据采掘工程的实际需要,依矿井和采区开采范围的大小选定。

基本控制导线应沿矿井主要巷道(包括:斜井,暗斜井、平硐、井底车场、水平(阶段)运输巷道,总回风道,集中上、下山,集中运输石门等)敷设。

基本控制导线技术指标如下:

表5.1 基本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参照表

采区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参照如下:

采区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参照

表5.2

井下经纬仪导线水平角观测,所采用的仪器、观测方法、导线级别和作业要求应符合表5.3规定

表5.3 经纬仪导线水平角观测限差要求

注:1.如不用表三所列的仪器,可根据仪器级别和测角精度要求适当增减测回数;

2.由一个测回转到下一个测回观测前,应将度盘位置变换180°/n(n为测回数);

3.多次对中时,每次对中测一个测回,若用固定在基座上的光学对中器进行点上对

中,每次对中应将其基座旋转360°/n。

在倾角小于30°的井巷中,经纬仪导线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符合表5.4规定。

表5.4 倾角小于30°的井巷中,经纬仪导线水平角的观测限差

在倾角大于30°的井巷中,各项限差可为表5.4中规定的1.5倍。

基本控制导线一般应每隔300~500m延长一次。采区控制导线应随巷道掘进每30~100m 延长一次。

在延长经纬仪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相应的测角精度进行检查,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7 ″导线 20″

15″导线 40″

30″导线 80″

基本控制导线的边长小于15m时,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上列限差的1.5倍。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继续向后检查,直至符合后,方可由此向前延长导线。为避免用错测点,边长也应检查。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有两种形式。在倾角小于8°的巷道中用水准测量,在巷道大于8°的巷道中用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通常是和经纬仪导线测量同时进行。

井下水准测量分为两级。Ⅰ级水准路线由井底车场的已知水准点开始,沿着水平运输大巷向井田边界敷设。Ⅱ级水准测量精度较低,在Ⅰ级水准导线基础上敷设,主要是为了满足矿井的日常生产需要。如:检查巷道掘进和运输线路的坡度,测绘巷道底板和运输线路的纵断面图,以及测定临时水准点的高程。Ⅱ级水准点敷设在采区次要巷道内,一般均在两个Ⅰ级水准点成附合导线形式。此外,Ⅱ级水准点也可以作为小型矿井的首级控制。

(二)贯通测量

由一个巷道按设计要求掘进到一定地点与另一巷道相通叫做巷道的贯通。按巷道性质与特点分,有平巷贯通、斜巷贯通和竖直贯通三种;按掘进方向又分为相向贯通和同向贯通二种。贯通测量工作步骤,大致可分为:

(1)根据贯通测量的允许偏差,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对重要贯通需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进行误差预计,说明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2)依所选定的测量方案进行实测和计算。每一环节均须有可靠的检核。在实测过程中应评定实测精度,若发现低于设计时的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贯通前巷道几何要素的计算和标定;

(4)进行经常性的巷道掘进检查。在重要贯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有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贯通工程进度图,及时填绘工程进度。当两工作面在岩巷中相距20-30米,煤巷

中剩30-40米(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2天)时,测量人员应以书面通知矿井技术负责人、安监和施工等有关部门。

贯通后应立即实测贯通偏差值,并连测两端导线,计算各项闭合差,进行总结分析。 贯通测量工作中还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要在确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时,保证贯通所必需的精度,既不能因精度过低而使巷道不能正确贯通,也不能因盲目追求过高精度而增加测量工作的工作量和成本。

(2)对所完成的每一步测量工作都应当有客观独立的检查校核,尤其是要杜绝粗差。 贯通测量中不同类型巷道贯通的允许偏差值如下:

表5.5 不同类型巷道贯通的允许偏差值

(1)导线通过倾斜巷道时,经纬仪竖轴的倾斜改正问题;

(2)导线边长归化到投影水准面的改正和投影到高斯-克吕格平面的改正问题。

(三)工程放样

工程施工放样测量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各种设计建筑物,根据测量控制点,标设于实地,供作业人员按设计意图施工。井下施工测量的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正确地标设和测绘巷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随时进行检查和纠正:

(1)标设巷道开切地点、平面方向和坡度,俗称中腰线;

(2)在掘进过程中随时进行测量检查,发现错误和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纠正,并定期填绘于图上;

(3)定期检查巷道掘进质量和验收进度及回采工作面的位置,以便计算产量和掌握储量变动情况。

工程放样步骤如下:

(1)在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了解和核对建筑的几何关系,验算各种尺寸和数据,了解设计建筑物位置与现场情况是否符号,若有疑问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联系解决;

(2)对设计建筑物的现场范围内,了解原有测量控制点和成果的检查,对所有仪器工具,进行检查和校正;

(3)根据实地情况,选用适宜的仪器和工具,按照设计要求,将建筑物标设下来。对井巷工程就是将巷道的开切位置、方向和坡度标设出来;

(4)在井下施工中,随时延设中腰线,并负责检查巷道施工质量和进度;

(5)施工完毕后,进行

竣工验收测量。

1.标定巷道中线:为了

指示巷道在水平面内的方

向,在一般巷道中给巷道中

线,在主要运输巷道中给轨

道中线。

巷道开切时,主要标定开切点的位置,并初步给出掘进方向。

巷道开切后,最初标定的中线点容易被破坏。当巷 图5-4 平巷中线标定示意图

道掘进6~9m 后,应用经仪重新标出一组中线点。每组点均不得少于三个,点间距不应小于2m 。

标定前,应首先检查开切点A 是否因放炮而发生位移。如发现点A 的位置有所变动时,应重新标定。

(1)平巷中线标定

检查点A 位置无移动后,将经纬仪安置在点A ,用正、倒镜两个镜位给出水平角。由于测量误差的影响,正镜时给出的2′和倒镜时给出的点2″往往不重合。此时应取2′的中点2″作为中线点。为了避免发生错误,还

应测量水平角作为检查。经检查无误后,用

望远镜瞄准点2,在此方向上再标出一点1,

A 、1、2三点就组成了一组中线点。中线点

固定在顶板上,挂下线绳指示巷道掘进的方

向。如图5-4

(2)曲线巷道中线标定

曲线巷道中线标定的方法弦线法、切线

支距法、和短弦线法三种,我们介绍弦线法

进行弯曲巷道标定。

弦线法可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钢尺

放样。弦线法的原理是将中线的曲线等分成

若干份,也可非等分,如图5-5所示。这样

曲线就被弦线代替,计算每段曲线对应的弦

长和弦线间转角,然后测设弦线于实地。因 图5-5 弦线法测设示意图

弦线非中线,所以在施工时应绘制大样图,大样图表示弦线两侧巷道开掘的尺寸。大样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或1:50。

1)计算测设要素

根据曲线半径R 和巷道上宽之半S ,估算合理弦线长222S RS l -≤,也可在大样图上确定合理的

弦线长度。

在确定合理的弦线长度基础上,计算测设要素。据上图,曲线位于A 、B 点,半径为R ,中心角为α,采用等分中心角弦线法计算测设要素。若将中心角α分成n 等分,测设方向为由A 向B ,以左角测设各弦,测设要素包括各弦线长和各点处转角。各弦线长为

n RS l 2sin 2α=

曲线起、止点A 、B 处的转向角为

n B A 2180αββ+?==

中间各弦交点处的转向角为

n B A αββ+?==180

当测设方向为由B 向A ,此时弦长仍为上弦线长公式,各点出转角均小于180°。曲线起点、终点和中间各个点转向角为:

n B A 2180αββ-?==

n B A αββ-?==180

2)实地测设

计算完测设要素后,实地测设采用反向延长线法测设,由于巷道未开掘,巷道的指示方向可用反向延长线标定,各点转向角为上述计算所得。

2.标定巷道腰线:为了控制掘进巷道的坡度,需要标设腰线。腰线点标设在巷道的两帮,通常高于底板或轨面1米。腰线点要成组设置,每组2~3个点,每隔30~40m 设置一组。

(1)平巷腰线的标定

在平巷中,需要用水准仪标设腰线点。如图5-6所示,设点A 为已知腰线点,点B 为将要标设的腰线点。A 、B 点间的高差为:

i L h tan ?=?

式中 L ——A 、B 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用皮尺量得;

i ——巷道的设计坡度。

实地标设时,首先,在A 、B

点的中间安置水准仪,丈量A 、B

间的平距,按上式计算出 然后,

后视点A 处的水准尺(或小钢尺),

读取读数为a ,在前视点B 处,用

小钢尺由水准仪视线向下或向上

量取垂距b 。 图5-6 平巷中腰线标定

上式中的a 的正、负号和水准测量时相同,即当水准视线在点的上面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按上式算出的b 值,若为负值时,由视线向下量取;若为正值时由视线向上量取。

在平巷中,除可用水准仪给腰线外,还可以用半圆仪或连通管给腰线。两者也都是先给出一条水平线,然后,巷道的坡度给出腰线。半圆仪只能用于次要巷道中。

(2)斜巷腰线的标定

在倾角大于5°的主要巷道

中,应用经纬仪标定腰线。用经纬

仪给出腰线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

比较常用的伪倾角标定腰线的方

法。

用伪倾角法标定腰线的情况,

如图5-7,其步骤如下:

将经纬仪安在中线点3的下

面,后视前一组中线点6,使水平

度盘为零,转动照准部瞄准前一组

腰线点4,测得水平角β。

1)根据所测之水平角β和巷

道设计倾角,算出伪倾角i ;

2)将竖直度盘读数对准伪倾

角i,望远镜瞄准6点处,在帮上图5-7 伪倾角法测设腰线

作出一记号,用小钢尺丈量记号到腰线点v垂距b;

3)转动望远镜,瞄准欲标设腰线点处的中线点C,读水度盘读数,再瞄准欲标设的腰线点处这样可测得角;

4)根据角和巷道设计倾角,可算出伪倾角i;

5)将竖盘对准2后,用望远镜瞄准点2处的帮上,并作出记号,由此记号起,量取b 值,即可得到腰线点2,同法,可标设出其他腰线点。

用伪倾角法标设腰线点,可和标设中线点同时进行。此法操作简单,精度可靠,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临时计算伪倾角较麻烦,可根据巷道的设计倾角,事先制作求伪倾角的数表。标定时,以所测水平角为引数,从表中直接查出伪倾角。

思考题:

1.基本控制导线应沿矿井哪些巷道敷设?采区控制导线应哪些巷道敷设?

2.7″级导线测量中边长分别为15米以下、15—30米、30米以上时仪器对中、测回数如何规定的?

3.如何进行倾斜巷道腰线标定?

六、地形测量、地表移动观测

(一)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就是应用测量技术,将各种地面建筑、地物(房屋、公路、河流、耕地等)和地貌(地面高低起伏、倾斜弯曲等形态)采集成坐标数据,按照规定的符号将上述内容绘制成平面图,称为地形图。

测绘地形图需注意遵循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工作程序:第一步建立控制网,称为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第二步以控制网为基础的碎部测量,即测定特征点的位置,称为地形测绘。

在采集地形地物点坐标上应注意考虑等高线的特性,以合理采集点位:①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地面高程必相等。②等高线是闭和曲线,不能中断。③任何等高线不能分为两根,不同高程的两根等高线不能相交或者合并成一根。④等高线通过山脊和山谷时,应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成正交。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应凸向高处,表示山脊的等高线应凸向低处。⑤等高线通过河流时不能一穿而过,而应在将近河岸时逐渐转向上游,交于河岸线上中断,然后从彼岸起转向下游,并保持与河岸成正交。⑥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表示地面坡度越缓,等高线间的平距相等表示地面为等坡度。

(二)岩移观测

煤层开采后,其上覆岩层与底板岩层的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从而发生移动、变形和破坏。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随着采空区面积扩大,岩层移动的范围也相应地增大。当采空区面积扩大到一定范围时,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和变形。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地表移动。地表移动观测的基本内容是:在采动过程中,定期地、重复地、测定观测线上各观测点在不同时期内空间位置的变化,用以求取反映地表移动与变形的特征和程度的系数--移动参数,为各类保护煤柱留设、采区工作面布局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工作可分为:观测站的连接测量、全面测量、单独进行的水准测量,地表破坏的测定和编录。

思考题:地形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七、矿图

为了解决采矿工程中地面与井下、巷道与巷道、煤层与巷道之间的空间几何问题,根据测量成果绘制地形图、采掘工程图、井上、下对照图等一系列的图纸,这些图纸统称为矿图。

(一)一个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的主要矿图

(1)井田区域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

(2)工业广场平面图,比例尺为1:500或1:1000。

(3)井底车场平面图,比例尺为1:200或1:500。

(4)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

(5)主要巷道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

(6)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

(7)井筒断面图,比例尺为1:200或1:500。

(8)主要保护煤柱图,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

(二)采掘工程平面绘制的主要内容

(1)井田技术边界,保安煤柱及其它边界线,注明名称和批准文号;

(2)本煤层以及与开采本煤层有关的巷道(主要巷道应注明名称和月末工作面位置,斜巷应注记倾向和倾角,巷道交叉口、变坡以及平巷特征点,在图上每隔50-100mm应注记轨面或底板高程);

(3)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注记工作面月末位置、平均采厚、煤层倾角、开采方法、开采年度和煤层小柱状;丢煤区应注明丢煤原因和煤量;注销区应注明批准文号和煤量;

(4)永久导线点和水准点,注明点号和高程;临时点根据需要注记;

(5)钻孔、勘探线、煤层露头线、风化带、煤层变薄区、尖灭区、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区、煤厚点、煤样点以及实测的主要地质构造;

(6)发火区、积水区、煤及瓦斯突出区、冒流砂区等,应注明发生时间等有关情况;

(7)井田边界外100mm以内的邻矿采掘工程和地质情况,井田范围内的小煤窑及其开采范围;

(8)根据图面允许和实际要求,还可加绘煤层底板等高线、地面重要工业建筑、居民区、铁路、重要公路、大的河流、湖泊等。

(三)采掘工程平面图绘制的步骤

(1)根据井下导线测量成果,展绘导线点;

(2)根据巷道碎部测量资料,绘出各种巷道和硐室的轮廓;

(3)根据采区测量资料,绘出采区各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位置,并注明回采时间、煤层倾角和厚度;

(4)根据地质资料在图上填上各种地质要素;

(5)注记巷道名称、导线点号和高程。

思考题: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高程注记有何要求?

第二节矿用测量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

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矿山测量仪器由传统的光学仪器转向电子仪器,如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GPS等现代化设备。矿山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及性能介绍如下:

一、水准仪的构造、性能及工作原理

(一)水准仪的构造及性能

水准仪的代号为Ds i,为“大地”、“水准仪”的汉语拼音的缩写,下标i代表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按精度水准仪可分为DS05、DS1、DS3、DS10等几个等级。矿用水准仪一般为DS3级水准仪。

下面介绍DS3水准仪的结构:

(1)基座基座上有三个脚螺旋,其作用是整平仪器,粗略整平以基座上的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为标志,整平后水准气泡应居中;基座底板中心有连接螺旋孔,用于仪器安置时与

三脚架上的连接螺丝配合固紧仪器。

(2)照准部 照准部由望远镜、水准器和控制螺旋等组成,能绕水准仪的竖轴在水平面内作全园旋转。

(3)望远镜:作用是照准和提供一条水平线(视准轴)在水准尺上读数,构造与前述经纬仪上的望远镜基本相同。

(4)水准器:照准部上有两个水准器。一个是圆水准器,其水准管轴与竖轴平行,水准器的格值为8′,精度较低,用于粗略整平。另一个是管水准器(又称水准管),其轴与视准轴平行,管水准器的精度高,格值为20″/2mm ,用于视准轴精密置平,为了提高目估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精度,在水准管的上方有符合棱镜,其作用是将气泡两端的影响转到望远镜旁的水准管气泡观察镜中,当气泡两端的像符合成一个圆弧时,表示气泡居中。这种配置有棱镜的系统的水准器通常称为符合水准器,

(5)控制螺旋:控制螺旋有制动螺旋,使照准部固定;有水平微动螺旋,用于精确瞄准;有微倾螺旋,使水准器和望远镜作微量仰俯,用于精确整平。

水准测量仪器除水准仪外,还配有水准尺和尺垫。

水准尺按精度高低可分为精密水准尺和普通水准尺。精密水准尺用镍铁合金做成带状,长3m ,固定在木质尺身槽内。在尺带上有左右两排线状分划,分别为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格值为1cm 。这种水准尺配合精密水准仪使用。普通水准尺用木料、铝材和玻璃制成,尺长多为3m ,且为双面刻划的直尺,分划形态为格值1cm 的带色区格,也称为格式水准尺。尺面每隔1cm 印刷有黑白或红白的相间的分划,每分米处注有数字,数字有正写的和倒写的两种,分别与水准仪的正向望远镜或倒像望远镜相配合。双面水准尺的一面为黑白分划,称为“黑面尺”,黑面尺为主尺;另一面为红白分划,称为“白面尺”,红面为辅助尺。黑面尺的尺端从零开始注记读数,对一对水准尺而言,两尺的红面尺底端分别从常数4687mm 和4787mm 开始,两尺底端的注记基数为0.1m 。

水准测量中有许多地方需要设置转点(中间点),为防止观测过程中尺子下沉而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在转点处放一尺垫。尺垫一般由平面分为三角形的铸铁制成,下面有三个尖角,便于踩入土中,使之稳定。上面有一突起的半球形小包,立水准尺于球顶,尺底部仅接触球顶最高的一点,当水准尺转动方向时,尺底的高程不会改变。

(二)水准仪的工作原理

水准仪可以根据其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与其配合使用的水准尺,通过观测水平线在水准尺上的读数值来测定两点间的高程之差—高差,在测定了两点的高差后,若其中的一点的高程是已知的,则另一点的高程可由已知点的高

程加上两点间的高差求得。

图中A 点的高程H A 已知,求待定点B 的高

程H B ,在A 、B 两点中间安置一台水准仪,A 、

B 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若水准仪望远镜的

水平视线在A 点的水准尺上读数a ,在B 点水

准尺上的读数为b ,则A 、B 两点的高差为:

b a h AB -=

而B 点的高程为:

图5-10 水准测量示意图

这里高差用h AB 表示,其含义是由A 到B 的高差,若写成h BA 则指从B 到A 的高差,理论上两高差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若水准测量是从A 点到B 点进行的,则称A 点为后视点,

其水准AB A B h H H +=

尺读数为后视读数,称B点前视点。而两点间的高差为: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如果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则高差为正,表示B点比A点高;反之,高差为负,表示B点比A点低。

二、经纬仪(全站仪)的构造、性能及工作原理

(一)经纬仪(全站仪)的构造及性能

1. DJ6光学经纬仪

DJ6光学经纬仪组成部分主要有基座、照准部、度盘部分及水准器组成。

图5-8 J6光学经纬仪构造

1、望远镜制动螺旋;

2、望远镜微动螺旋;

3、物镜;

4、物镜调焦螺旋;

5、目镜;

6、目镜调焦螺旋;

7、光学瞄准器;

8、度盘读数显微镜;9、度盘读数显微镜调焦螺旋;10、照准部管水准器;11、光学对中器;12、度盘照明反光镜;13、竖盘指标管水准器;14、竖盘指标管水准器观察反射镜;15、竖盘指标管水准器微动螺旋;16、水平方向制动螺旋;17、水平方向微动螺旋;18、水平度盘变换螺旋与保护卡;19、基座圆水准器;20、基座;21、轴套固定螺旋;22、脚螺旋(1)基座部分

基座上有三个脚螺旋,其作用是整平仪器,粗略整平以基座上的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为标志,精确整平用照准部上的水准管进行,精确整平后水准管气泡应居中;基座底板中心有连接螺旋孔,用于仪器安置时与三脚架上的连接螺丝配合固紧仪器。

(2)照准部

照准部部分的部件有水准管、光学对点器、支架、横轴、竖直度盘、望远镜、度盘读数系统观测窗等。照准部绕纵轴水平旋转,瞄准目标时的制动、微动由水平制动螺旋和水平微动螺旋来控制。望远镜绕横轴旋转,瞄准目标时,由竖直制动和微动螺旋控制。

(3)度盘部分

DJ6光学经纬仪的度盘有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均由光学玻璃制成。水平度盘安装在纵轴轴套外围,未与纵轴固连,故不随照准部转动,但是可通过水平度盘位置变换轮使其转动。垂直度盘与横轴固连,以横轴为中心随着望远镜一起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4)水准器

光学经纬仪上有2~3个水准器(当采用自动归零补偿代替竖盘指标水准器时有两个),其作用是使处于工作状态的经纬仪垂直度盘的指标线位于正确的位置,光学经纬仪使用的水准器从物理结构分为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两种。

2.全站仪

全站仪是一种集激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可完成该测站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室 技术测量室编 年级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及目录: 实验一、尺寸测量 实验1—1、轴的测量 实验1—2、孔的测量 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2—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2—2、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测量 实验三、表面粗糙度测量、螺纹测量 实验3—1、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3—2、螺纹中径、螺距及牙形半角的测量实验四、齿轮测量 实验4—1、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的测量 实验4—2、直齿圆柱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三、被测零件: 四、测量示意图: 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 八、思考题: 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 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分度值?刻度间距? 4、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

一、实验目的 三、被测零件: 四、测量示意图:六、测量数据记录:(单位:mm) 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 八、思考题: 1、用内径千分尺和内径量表测量孔的直径是,各属于哪种测量方法? 2、内径量表测量孔时“转折点”意味着什么?一旦“零位”确定,百分表指针超过“零 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百分表指针不过“零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 3、组合量块组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报告: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形状公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四、测量示意图:(要求画出简单的仪器的测量原理图和被测面的测量截面图) 六、作图:分别用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求直线度误差值,并作出合格性结论。 七、思考题: 1、以本实验为例,试比较按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值何者更合理? 2、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值时,如前所述,总是按平行于纵坐标计量,而不是按垂直于两条平行包容直线的距离计量,原因何在?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题库

绪论 一、填空 1、计量的主要特征是、和。 2、计量器具按用途可分为、和。 3、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和。 4、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规定的作为检定依据用的或,它的量值由传递。 5、计量标准有两类:一类是,一类是。 6、电子测量通常包括的测量,的测量以及的测量。 7、目前利用电子仪器对进行测量精确度最高。 8、目前,电压测量仪器能测出从级到的电压,量程达个数量级。 9、智能仪器的核心是。 10、仪器中采用微处理器后,许多传统的硬件逻辑可用取代,其实质是实现了。 11、智能仪器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其二是。 12、虚拟仪器实质上是和相结合的产物。 13、虚拟仪器的硬件部分通常应包括及和变换器。 14、虚拟仪器的软、硬件具有、、及等特点。 15、LabVIEW是一种软件开发平台。 16、测量电信号的仪器可分为仪器、仪器及仪器三大类。 17、数据域测试仪器测试的不是电信号的特性,而主要是。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测量 2、计量 第一章答案 一、填空 1、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 2、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用计量器具 3、国家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 4、准确度等级;计量器具;物质;工作基准 5、标准器具;标准物质 6、电能量;信号特性及所受干扰;元件和电路参数 7、频率和时间 8、纳伏;千伏;12 9、微处理器 10、软件;硬件软化 11、操作自动化;具有对外接口功能 12、软件;硬件 13、微型计算机;A/D;D/A 14、开放性;模块化;重复使用;互换性 15、虚拟仪器图形化 16、时域;频域;调制域 17、二进制数据流 第一章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性 一、填空 1、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别称为测量误差。 2、计量标准的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3、绝对误差在用测量值与真值表示时,其表达式为;在用测量值与约定真值表示时,其表达式为。 4、在绝对值相等的情况下,测量值越小,测量的准确程度;测量值越大,测量的准确程度。 5、相对误差是和之比,表示为。 6、通常相对误差又可分为、、和。 7、满度相对误差又称为引用误差,它定义为绝对误差ΔX和仪器满度值X m之比,记为。 8、满度相对误差给出的是在其量程下的的大小。 9、满度相对误差适合用来表示电表或仪器的。 10、电工仪表是按的值来进行分级的。 11、常用电工仪表分为七个等级,它们是。 12、1.0级的电表表明r m。 13、根据满度相对误差及仪表等级的定义,若仪表等级为S级,则用该表测量所引起的绝对误差|ΔX| ;若被测量实际 值为X0,则测量的相对误差|ΔX| 。 14、当一个仪表的等级选定以后,所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与量程成。 15、在选择仪表量程时,一般应使被测量值尽可能在仪表满量程值的以上。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1章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统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 电子测量的特点: ①测量频率范围宽 ②测量量程广 ⑧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 ①测量速度快 ⑤可实现遥测 ⑥易于实现测量智能化和自动化 ⑦测量结果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分析困难 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精度;②稳定性;③输入阻抗;④灵敏度;⑤线性度;⑥动态特性。 精度: 精密度(精密度高意味着随机误差小,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 正确度(正确度高则说明系统误差小) 准确度(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修正值C = - 绝对误差Δx 示值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 % 100?= x x x ?γ 满度相对误差 % %100S x x m m m =??=γ 分贝误差

) )(1lg(20dB x dB γγ+= 当n 足够大时,残差得代数和等于零。 实验偏差与标准偏差: n n x n i i /111 2 σσυσ=-=∑= 极限误差 σ 3=?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和函数: ???? ??+++±=2 212 12 11x x y x x x x x x γγγ 差函数 ???? ??-+-±=2 212 12 11x x y x x x x x x γγγ 积商函数 () 21x x y γγγ+±= 数据修约规则: (1)小于5舍去——末位不变。 (2)大于5进1——在末位增1。 (3)等于5时,取偶数——当末位是偶数,末位不变;末位是奇数,在末位增1(将末位凑为

偶数) 第3章信号发生器 振荡器是信号发生器的核心。 通常用频率特性、输出特性和调制特性(俗称三大指标)来评价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 合成信号发生器 相干式(直接合成):频率切换迅速且相位噪声很低 锁相式(间接合成):频率切换时间相对较长但易于集成化 和点频法相比,扫频法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实现网络的频率特性的自动或半自动测量 2.扫频信号的频率是连续变化的,不会出现由于点频法中的频率点离散而遗漏掉细节的问题 3.扫频测量法是在一定扫描速度下获得被测电路的动态频率特性,而后者更符合被测电路的应用实际 第4章电子示波器 示波器的核心部件是示波管,由电子枪、电子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电子示波器结构框图: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主编:胡凤兰》课后习题答案 P39 第1章课后作业 1.1 (1)正确。原因:一般情况下,实际尺寸越接近基本尺寸说明制造的误差越小。 (2)错误。原因:规定的是公差带的宽度,不是位置,没有正负。 (3)错误。原因:配合是由孔、轴的配合性质、装配等综合因素决定,不是由零件的加工精度决定。但在通常情况下,加工精度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合精度。 (4)正确。原因:过渡配合必须保证最大过盈量和最小间隙的要求。 (5)错误。原因:可能是过渡配合,配合公差是孔、轴公差之和。 1.2 (1)①28,②孔,③下偏差为零,④正值,⑤轴,⑥上偏差为零,⑦负值 (2)①基孔制,②基轴制,③基孔制,④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3)①20,②01,③18,④5到12级 (4)①间隙,②过盈,③过渡,④间隙 1.3 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孔050 0032012..++φ 12φ 05012.φ 03212.φ +0.050 +0.032 0.018 轴0720053060..++φ 60φ 07260.φ 05360.φ +0.072 +0.053 0.019 孔0410060030..--φ 30φ 95929.φ 94029.φ -0.041 -0.060 0.021 轴0050034050..+-φ 50φ 005 50.φ 96649.φ +0.005 -0.034 0.039 1.4 (1)50φ +0.039 0 0.039 -0.025 -0.064 0.039 +0.103 +0.025 +0.064 0.078 间隙 (2)25φ -0.014 -0.035 0.021 0 +0.013 0.013 -0.014 -0.048 -0.031 0.034 过盈 (3)80φ +0.005 -0.041 0.046 0 -0.030 0.030 +0.035 -0.041 -0.003 0.076 过渡 1.5 (1)020*******..--φ,(2)1000146060..--φ,(3)0180002050..++φ,(4)020*******..++φ,(5)1420080050..++φ,(6)0170042040..--φ, (7)0 021030.-φ, (8)023080.±φ 1.6 (1)618h φ,(2)9120H φ,(3)750e φ,(4)865M φ 1.7 解:因要求最大间隙为+0.013,最大过盈为-0.021,所以需采用过渡配合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基孔制配合,并根据工艺等价的要求,孔的公差等级要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千分尺校正棒。 三、实验原理 1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二)实验步骤 1 用千分表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2 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5 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

研合在一起。 4正常情况下,在研合过程中,手指能感到研合力,两量块不必用力就能贴附在一起。如研合立力不大,可在推进研合时稍加一些力使其研合。推合时用力要适当,不得使用强力特别在使用小尺寸的量块时更应该注意,以免使量块扭弯和变形。 5如果量块的研合性不好,以致研合有困难时,可以将任意一量块的测量面上滴一点汽油,使量块测量面上沾有一层油膜,来加强它的黏结力,但不可使用汗手擦拭量块测量面,量块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煤油清洗。 6量块研合的顺序是:先将小尺寸量块研合,再将研合好的量块与中等尺寸量块研合,最后与大尺寸量块研合。 7. 记录数据; 六思考题 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复习重点

一.填空 1.标准分为_______企业标准________,_____行业标准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标准____________和______国际标准______________。(1) 2.互换性按互换性程度可分为_________完全互换___________和_______不完全互换_____________。(2) 3.国标中规定了_________20______个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与_______28________种基本偏差。(29) 4.孔和轴的配合可分为_______间隙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配合____________和______过盈配合______________。(37) 5.非基准件基本偏差的选择方法有三种:_______计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类比法_____________。(38) 6.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该包括______被测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量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方法_____________和______测量精度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45) 7.机械杠杆量仪分为______百分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表式千分表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齿轮百分表____________和______内径百分表______________。(55) 8.形状公差包括_______直线度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度__________,________圆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轮廓__________和__________面轮廓_________六个项目。(77) 9.位置公差分为_______定向公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位公差___________和_________跳动公差__________三类。(86) 10.在实际检测中,基准的体现方法有______模拟法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法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法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目标法__________。(88) 11.选择形位公差项目的基本原则是_____在保证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尽量减少公差项目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尽量简化控制形位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108 12.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有________比较法_____________,_______印模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切法_____________,_____干涉法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针描法__________。128 13.键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______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圆键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向键____________和_______楔键_____________四种。147 14.螺纹联结按用途可分为_______紧固螺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动螺纹_________和__________紧密螺纹__________三种。160 15.螺纹的标注由______螺纹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螺纹公差带代号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旋合长度代号______________组成。173 二.名词解释 1.技术标准1 技术标准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 2.公差2 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3.尺寸偏差9 简称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4.尺寸公差10

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第1章测试的基础知识 1.1 知识要点 1.1.1测试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测量、计量、试验和测试? 测量是指以确定被测对象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试验是对被研究对象或系统进行实验性研究的过程,通常是将被研究对象或系统置于某种特定的或人为构建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实验数据来探讨被研究对象性能的过程;测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是测量和试验的综合,是依靠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定量地获取某种研究对象原始信息的过程。 2.什么是信息和信号? 对于信息,一般可理解为消息、情报或知识,从物理学观点出发来考虑,信息不是物质,也不具备能量,但它却是物质所固有的,是其客观存在或运动状态的特征。因此,可以理解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把传输信息的载体称为信号,信息蕴涵于信号之中,信号是物理性的,含有特定的信息,易于被测得或感知,易于被传输,是物质,具有能量。人类获取信息需要借助信号的传播,信号的变化则反映了所携带信息的变化。 3.测试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测试工作就是信号的获取、加工、处理、显示记录及分析的过程。测试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测试手段,对研究对象中有关信息量作出比较客观、准确的描述,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恰当的全面的认识,并能达到进一步改造和控制研究对象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测试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是要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号或从含有干扰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4.测试有什么作用? 人类从事的社会生产、经济交往和科学研究活动总是与测试技术息息相关。首先,测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之一,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基本目的在于客观地描述自然界,科学定律是定量的定律,科学探索离不开测试技术,用定量关系和数学语言来表达科学规律和理论也需要测试技术,验证科学理论和规律的正确性同样需要测试技术。事实上,科学技术领域内,许多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往往是以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可以认为,测试技术能达到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同时,测试也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工程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监督、质量控制和性能试验等都离不开测试技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多种测试手段来获取多种信息,来监督生产过程和机器的工作状态并达到优化控制的目的。 在广泛应用的自动控制中,测试装置已成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现代装备系统的设计制造与运行工作中,测试工作内容已嵌入系统的各部分,并占据关键地位。

重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 绪言 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 互换性课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公差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公差标准,技术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是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此时的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绝对值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配合:孔德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即具有间隙配合。 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等于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代数差的绝对值,

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的和。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T=ai 当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i=0.45+0.001D(um) 当尺寸大于500到3150mm时,I=0.004D+2.1(um) 孔与轴基本偏差换算的条件: 1.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配合 2.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 3.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与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相同。 通用规则,特殊规则 例题 基准制的选用: 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合成配合。 公差等级的选用: 1.对于基本尺寸小于等于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小于等于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大于IT8级或基本尺寸大于500mm的配合,由于孔德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2.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各种配合的特性: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三个实验,前两个必做,最后一个演示和选做)

实验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按“节距法”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 对于很小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常按“节距法”,应是将被测平面分为若干段,用小角度度量仪(水平仪、自准直仪)测出各段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计算或图解来求得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本实验用合像水平仪。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将被测表面全长分为n段,每段长l=L/N应是桥板的跨距。将桥板置于第一段,桥板的两支承点放在分段点处,并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两者相对固定(用橡皮泥粘住)记下读数a1(单位为格)。然后将桥板沿放测表面移动,逐段测量下去,直至最后一段(第n段)。如图1每次移l,并要使支承点首尾相接,记下每段读数(单位为格)a1、a2、……a n。最后按下列步骤(见例)列表计算出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Δh i,并取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例]设有一机床导轨,长2米(L=2000mm),采用桥板跨距l=250mm,用分度值c=0.02m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得各点的读数a i(格)如表1。 表1

也可用作图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如图2。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以导轨长度为微坐标,各点读数累积为纵坐标,将测量得到的各点读数累积后标在坐标上,并将这些坐标点连成折线,以两端点连线作为评定基准,取最大正偏差与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再换算为线值(μ),即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时,数据处理的根据,可由下图看出:(图3) A i — 导轨实际轮廓上的被测量点(i =0、1、2、……、n ); a i — 各段上水平仪的读数(格); Y i — 前后两测量点(i -1,i )的高度差; h i — 各测点(A i )到水平线(通过首点A 0)的距离(μ),显然 1 'i n i i h y ==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及讲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教 案及讲义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教案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 2017 年2月28日节

说明: 1、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理论知识教学目标和技能目标,既理论包括:掌握……;理解……;了解……等;技能包括:能……;会……;能用……;会用……等; 2、课程类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现场教学等。 3、教学方法一般包括: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4、教学手段一般包括: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5、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进程。 一、开场白 教师自我介绍,办公地点,上课纪律及作业要求。 二、讲授新课 1.课程性质、内容和基本要求 该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实用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4学时,本课程实践及知识运用在该课程地位上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该课程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准确地对机械零件进行技术测量,判断零件是否满足技术图纸的要求,决定零件是合格产品还是废品。学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考核时实践测量能力占有一定的比重,希望同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该课程包含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轮廓粗糙度及技术测量和实验等四个方面内的内容。 2. 互换性 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遇到互换性。例如,机器上丢了一个螺钉,可以按相同的规格装上一个;灯泡坏了,可以换个新的;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的零部件磨损了,也可以换个相同规格的新的零部件,即能满足使用要求。互换性是机器和仪器制造行业中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原则。

所谓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和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 相互运动的表面,必定存在着摩擦磨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必然需要更换易损件,如轴承、活塞环、刹车片等等。如用6208轴承去替换失效的轴承,机器就能重新正常的工作,说明6208轴承之间能够互换,不仅其外径内径和厚度的基本尺寸一样,而且公差值也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互换性按其互换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若一批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的要求,这些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零部件在加工完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际尺寸大小分为若干组,使各组组内零件间实际尺寸的差别减小,装配时按对应组进行。这样,既可保证装配精度和使用要求,又能解决加工上的困难,降低成本。但此时,仅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可互换,故称为不完全互换。装配时需要进行挑选或调整的零部件也属于不完全互换。 3.标准化 所谓的标准化是指以制订、发布标准和贯彻执行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标准是从事设计、制造和检测工作的技术依据。如生产电视机的显示屏,它的标准是对角线长度,而不是边长,常见的29寸彩电,指对角线长度为29英寸;21寸彩电也是如此。世界各地都用了这个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指制定标准和贯彻技术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如彩电的标准是21寸、25寸、29寸、34寸,而液晶彩电为32寸、37寸、40寸、42寸等。除此之外在两个尺寸之间不可以再出现其他的标准,这成为彩电生产的普遍的规律,是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学院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 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 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抬起指示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在指示表测头下,取下量块,记录下指示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 记录数据; 五、思考题 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

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 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熟悉仪器的结构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2、用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测量轴承内、外径。 3、对所测数据进行误差处理,得出最终测量结果。 (二)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轴承外径的同一部位5次(等精度测量),将测量值记入下表中,并完成后面的计算: ⑴平均值:将5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⑵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入上表中,并完成后面的计算: ⑴平均值:将5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⑵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⑶测量结果:按规范的测量结果表达式写出测量结果。 3、内径百分表测量步骤: (1)内径百分表在每次使用前,首先要用标准环规、夹持的量块或外径千分尺对零,环规、夹持的量块和外径千分尺的尺寸与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相等。 (2)内径百分表在对零时,用手拿着隔热手柄,使测头进入测量面内,摆动直管,测头在X方向和Y方向(仅在量块夹中使用)上下摆动。观察百分表的示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_1-8章张永瑞(第二版)_

习题一 1.1 解释名词:① 测量;② 电子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从广义上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1.2 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并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答: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如: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阻中的电流。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电阻消耗的功耗P;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用多个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试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组合测量。例如,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1.3 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答:偏差式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等。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零示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而获得被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如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微差式测量法:通过测量待测量与基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如用微差法测量直流稳压源的稳定度。 1.4 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答:电子测量内容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2)电信号的特性的测量如:信号的波形和失真度,频率,相位,调制度等;(3)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参数等:(4)电子电路性能的测量如:放大倍数,衰减量,灵敏度,噪声指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等。 1.5 列举电子测量的主要特点.。 答:(1)测量频率范围宽;(2)测试动态范围广;(3)测量的准确度高;(4)测量速度快;(5)易于实现遥测和长期不间断的测量;(6)易于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和测量仪器的智能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1.6 选择测量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选择测量方法时,要综合考虑下列主要因素:① 被测量本身的特性; ② 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③ 测量环境;④ 现有测量设备等。 1.7 设某待测量的真值为土0.00,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得到下列三组测量数据。试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说明三组测量结果的特点: ① 10.10,l0.07,10.l2,l0.06,l0.07,l0.12,10.11,10.08,l0.09, 10.11;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基础概念及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多工程建设中,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和运营阶段等的决策和实施都需要有力的测绘技术保障。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抉择同样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第二节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1.水准仪及其操作 常用的水准仪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见图1)。水准仪可以提供一条水平视线,通过观测水准尺读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刘惠娟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2004

学生实验须知 1.在规定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室,入室前必须更换拖鞋, 除有关书籍和文具外,其它物品一侓不准带入实验室。 2.进入实验室后,严禁随地吐痰;严禁吸烟和乱抛纸屑, 保持室内清洁和安静。 3.凡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均不得乱动。 4.实验前,首先预习实验指导书,在指导老师的同意下 方可使用仪器。 5.严格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要细心。仪器的光学 镜头严禁用手模或用手帕檫模。 6.实验时如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告诉指导老师,不得自 行拆修。 7.实验完毕,将仪器、被测工件整理好,认真填写实验 报告,并将实验报告交指导老师审阅后才可离室。 8.实验成绩为期终考查之一,必须保存全部实验报告。 9.凡遇不遵守实验规则时,指导教师可随时停止其实验。

目录 1实验二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2实验三形状误差的测量 2实验四位置误差的测量 3实验五在工具显微镜上测量外螺纹的各项参数4实验六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4实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变动的测量 4实验八齿轮周节偏差及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 4实验九在双啮仪上对齿轮的综合测量 5实验十产品质量检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基本原理。 2.练习用9J光切显微镜测量Rz、Ry及S的方法。 二、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应用光切原理设计而成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仪器称为光切显微镜(或双管显微镜)。我国生产的光切显微镜有JSG—I型和9J型,光切显微镜适于测量微观不平度+点高度Rz 、轮廓的最大高度 Ry,以及较规则表面(如车、下、铣、刨等)的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和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值。 9J型光切显微镜的外型如图3—1所示,仪器测量的微观不平高度范围为(0.8—63)um,其工作原理如图3—2所示。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共4套)

-------理工大学 一、填空题 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7.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根据国标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__________个公差等级,其中__________级精度最高,__________级精度最低。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 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6.根据国家标准,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在零线下方,上偏等于0。( ) 7.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 免的。( )

电子测量技术试题

《电子测量》期末考试试卷 卷别:A卷命题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电子测量是以为手段的测量。 2、绝对误差是指由测量所得到的与之差。 3、相对误差是指与之比。用表示。 4、MF-47型万用表具有个基本量程和7个附加参数量程。 5、万用表测量的对象包括:、、和等电 参量。同时,可测、、、。 6、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包括、转换开关、三部分组成。 7、电阻器按结构分可分为:、半可调式电阻器、。 8、指针式万用表的表头是仪表。 二、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一般直流电表不能用来测量交流电。() 2、测量时电流表要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3、一般,万用表红表笔接正级,黑表笔接负级。() 4、使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时,一定要区分表笔的正负极。() 5、万用表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和电工测量等领域。() 三、简答(每题5分,共15分): 1、在万用表的使用中,为了能准确读数,我们需注意那些方面? 2、常用的模拟电压表和数字电表各分为几类?

3、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是? 四、读图(每空2分,共24分): 五、计算(共31分): 1、用量程是10mA的电流表测量实际值为8mA的电流,若读数是8.15mA。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和引用相对误差。( 6分) 2、有一块电压表,用它去测量一个最大电压为30V的电阻,需串联一个20欧的电阻,已知电压表内阻为10欧,求电压表表头允许流过的最大电压和最大电流。(6分)

3、如下图所示为万用表电流档的原理图,请根据图示的有关参量,计算I=250mA时的分流电阻Rx。(9分) 4、如下图所示为万用表电压档的电路原理图,请根据图示所标参量,计算Rx1、Rx2、Rx3、Rx4。(10分)

(优秀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

实验一外螺纹中径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熟悉测量外螺纹中径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2. 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1. 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图1为螺纹千分尺的外形图。它的构造与外径千分尺基本相同,只是在测量砧和测量头上装有特殊的测量头1和2,用它来直接测量外螺纹的中径。螺纹千分尺的分度值为0.01毫米。测量前,用尺寸样板3来调整零位。每对测量头只能测量一定螺距范围内的螺纹,使用时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大小,按螺纹千分尺附表来选择,测量时由螺纹千分尺直接读出螺纹中径的实际尺寸。 图1 2. 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 图2为用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的原理图,这是一种间接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测量时,将三根精度很高、直径相同的量针放在被测螺纹的牙凹中,用测量外尺寸的计量器具如千分尺、机械比较仪、光较仪、测长仪等测量出尺寸M。再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p、牙形半角 2 α 和量针直径 m d,计算出螺纹中径 2 d。由图2可知: ) (2 2 2 CD AD M AC M d- - = - = 而 2 sin 2 2α m m d d BD AB AD+ = + == ? ? ? ? ? ? ? ? + 2 sin 1 1 2α m d

4 2α Pctg CD = 将AD 和CD 值代入上式,得: 22 2sin 1 12ααctg P d M d m +????? ? ? ?+ -= 对于公制螺纹,0 60=α,则 P d M d 866.032+-= 图 2 为了减少螺纹牙形半角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选择 合适的量针直径,该量针与螺纹牙形的切点恰好位于螺纹中径处。此时所选择的量针直径m d 为最佳量针直径。由图3可知: 2 cos 2α P d m = 对于公制螺纹,0 60=α,则 P d m 577.0=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成套的三针中没有所需的最佳量针直径时,可选择与最佳量针直径相近的三针来测量。 量针的精度分成0级和1级两种:0级用于测量中径公差为4—8μm 的螺纹塞规;1级用于测量中径公差大于8μm 的螺纹塞规或螺纹工件。 测量M 值所用的计量器具的种类很多,通常根据工件的精度要求来选择。本实验采用杠千分尺来测量(见图4)。杠杆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25—50,50—75,75—100mm 图 3 图 4 四种,分度值为0.002mm 。它有一个活动量砧1,其移动量由指示表7读出。测量前将尺体5装在尺座上,然后校对千分尺的零位,使刻度套筒管3、微分筒4和指示表7的示值都分别对准零位。测量时,当被测螺纹放入或退出两个量砧之间时,必须按下右侧的按钮8使量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1章电子测量与仪器的基础知识 课时分配:四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和分类。 2.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技术指标。 3.掌握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容许误差。 4.明确测量误差按照性质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5.明确测量误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6.明确测量结果常用有效数字来表示,应根据实际情况,遵循有效数字位数取舍和有效数字舍入规则进行。 7.了解为了测得准确的结果,一般要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即测量值。数据处理过程中得到的不确定度具有测量误差的含义,是测量误差的极限值。不确定度越大,置信度越高,丢失真实数据的可能性越小。 教学重点: 1.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和分类。 2.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技术指标。 3.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4.测量误差的来源分析 5.有效数字及有效数字位数取舍和有效数字舍入规则。 6.测量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 1.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与分类 2.测量误差的来源分析 3.有效数字的处理 教学方法: 演讲法、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小组研讨法、辩论法、座谈研讨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测量是应用电子技术常常遇到的问题,本课程以生产实践中普遍使用的通用仪器为典型仪器,介绍测量方法和技术。 新课内容: 1.1电子测量概述

1.1.1电子测量的意义及内容 1. 电子测量的意义 测量的目的就是取得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的被测量的结果,是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依据一定的理论,通过实验的方法将被测量与已知同类标准量进行比较而取得测量结果。被测量的结果必须是带有单位的有理数,例如,某测量结果为9.3V是正确的,而测得的结 果为9.3或 1 9 3 V 是错误的。 广义的电子测量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狭义的电子测量是指对电子技术中各种电参量所进行的测量。 2.电子测量的内容 狭义电子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 (1)能量的测量 能量的测量指的是对电流、电压、功率、电场强度等参量的测量。 (2)电路参数的测量 电路参数的测量指的是对电阻、电感、电容、阻抗、品质因数、损耗率等参量的测量。(3)信号特性的测量 信号特性的测量指的是对频率、周期、时间、相位、调制系数、失真度等参量的测量。(4)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 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指的是对通频带、选择性、放大倍数、衰减量、灵敏度、信噪比等参量的测量。 (5)特性曲线的测量 特性曲线的测量指的是对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器件特性等特性曲线的测量。 上述各种参量中,频率、时间、电压、相位、阻抗等是基本参量,其他的为派生参量,基本参量的测量是派生参量测量的基础。电压测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测量内容。 非电量的测量属于广义电子测量的内容,可以通过传感器将非电量变换为电量后进行测量。本书主要讨论狭义电子测量内容。 1.1.2电子测量的特点 电子测量技术及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十分迅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某个意义来说,电子测量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的高低。这是因为电子测量有着其他测量无法相比的众多优点。其特点如下: (1)频率范围宽 电子测量的频率范围几乎可以覆盖整个电磁频谱。从直流一直可达100GHz以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在向着更宽频段乃至全频段发展。 (2)量程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