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及北京等相关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监测预报预警技术、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6项重点任务科研攻关,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作支撑方案》,聚焦雾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防治科技需求,通过“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机理、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完善监管体系、促进成果应用”,构建我国大气污染精细认知-高效治理-科学监管的区域雾霾和光化学烟雾防治技术体系,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形成可考核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染治理技术方案,培育和发展大气环保产业,提升环保技术市场占有率,支撑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空气质量。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项目不超过15个,国拨经费约3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方向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该指南方向只支持一个项目,但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如满足必要的条件,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监测预报预警技术

1.1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垂直探测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和集成海洋大气边界层内湍流交换、主要污染成分及关键气象参数垂直结构和演化过程的垂直探测技术方法,突破激光雷达探测、海气通量观测、卫星遥感和GPS水汽探测集成的技术瓶颈,形成基于多元数据归一的海洋边界层立体探测技术系统,实时探明近海海洋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及其变化过程,并选择黄海、渤海等典型海域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海洋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的实时探测系

统平台,获取近海海洋大气组分、气溶胶理化与光学参数、关键气象参数垂直分布廓线,时间分辨率小于20min、垂直分辨率小于100m,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

1.2全耦合多尺度雾-霾预报模式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雾-霾污染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机制,构建精细化动力学新理论和新算法,突破雾-霾与天气过程之间全耦合的建模关键技术、资料同化技术、高精度短期数值预报技术、中期数值预测技术和多模式集合自动预警技术,建立雾-霾预报技术与空气质量预报技术的内在关联,支撑建成全球、全国、区域及城市尺度的雾-霾多模式集合预报与预警综合分析平台,在国家级预报中心及重点区域实现业务化运行。

考核指标:建成全耦合多尺度雾-霾预报模式系统,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雾-霾120小时预报准确率超过80%,5-7天预报准确率超过70%,7-14天预报准确率超过60%。

2.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

2.1污染输送多时空尺度的相互作用

研究内容:采用外场观测实验和模型模拟相互印证的方法,研究局地、区域与全球大气污染的相互作用规律,探讨边界层与自由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机制,理清大气边界层内污染物传输及主控因子,研究区域污染与气象气候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变化趋势,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减排的动态调控原理。

考核指标:形成大气环境容量和污染跨界输送的动态量

化评估技术体系;系统确定在不同气候背景下典型污染物跨省、跨区域、跨国境的输送量,为污染减排和环境外交提供科学依据。

3.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

3.1农畜牧业NH3排放污染高效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农田与禽畜养殖业氨排放量大、时空分布不清等问题,研究农业和畜牧业氨排放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重点突破基于优化施肥方式与肥料类型的农田高效控氨减排关键技术和基于禽畜圈舍-粪便储存-综合利用等多环节的固铵减排技术,构建集成氨排放通量测定技术、同位素源解析技术和数学模型的高精度农畜牧业氨排放清单与氨减排评估技术,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开展综合示范工程,形成农畜牧业NH3排放调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我国农畜牧业氨排放数据库和高效控制技术体系;提出典型污染源的减排技术方案,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完成4个以上场所的技术示范,实现农田示范工程氨减排30%、畜禽业示范工程氨减排40%。

3.2 典型工业炉窑烟气资源化高效治理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多环节多工序冶金过程,开发冶炼炉窑、焦炉等典型烟气中多种污染物高效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突破烟气中硫、尘高效脱除与资源利用一体化技术、含贵(重)金属等粉尘高温富集与利用技术,有价元素的高效定向分离与产品化技术,构建污染物源头治理与资源化耦合

技术体系,研发成套装备和高值化产品,并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开展应用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2个以上全烟气量(大于5万Nm3/h)示范工程,关键材料、设备及技术达到规模应用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最新排放限值,硫、贵(重)金属及有价元素等主要特征污染物资源化率大于95%。

4.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

4.1法规空气质量模型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按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度实施、城市与区域控制措施效果评估的要求,通过典型区域案例的数据集成和质控研究,开展不同地形示踪扩散实验,形成支撑法规空气质量模型验证的基础数据集,开展不同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的比较研究,构建我国法规空气质量模型遴选指标、标准、评估与准入退出机制,建立污染控制方案及政策法规影响空气质量的定量评估技术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开展技术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2015-2017年20个以上臭氧和颗粒物空气质量模型验证案例和1年以上覆盖全国的空气质量验证数据集,提出我国法规空气质量模型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议稿),建成相配套的模型准入和支撑体系并推荐法规空气质量模型。

4.2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创新,深入分析不同区域及不同部门的利益冲突,研究区域(城

市)之间产业转移、能源优化、联合减排、资金补偿、信息共享等协同关系,从国家层面上研究跨区域、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以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目标为约束,构建经济驱动、能源战略、末端治理和成本效益的综合调控方案和快速评价技术,建立城市-区域-国家多尺度多目标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情景分析和动态展示平台;提出有效推进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的若干关键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管理政策(建议稿)等,构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不少于8项保障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和管理政策(建议稿),提出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的双赢方案,建立多尺度多目标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情景分析和动态展示平台,部分成果应被国家和区域协调机构采纳。

4.3大气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行业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在对我国现有国家和地方大气环境管理经济政策及其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上,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系统研究并设计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基本框架,重点突破大气环境资源定价和绿色GDP评价方法、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边际成本定量分析技术,研究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分配技术、经济激励和惩罚政策;基于多污染物有效减排,研究以清洁生产审计、最佳适用技术应用、排污税调节为重点的产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以领跑者制度为重点的行业激励政策;为以最小成本实现国家、区域和城市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提供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政策建议。

考核指标:形成大气环境资源定价、污染减排与质量改善边际成本量化评估、排放指标有偿使用与分配等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提出重点行业(电力、钢铁、石化、建材)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并在重点区域(城市)和行业示范。

5.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

5.1 长三角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策略与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后“大气十条”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大科技需求,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核心,开展气象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多参数的区域同步观测,研究PM2.5和臭氧污染与前体物非线性响应机制和调控原理,构建挥发性有机物动态污染源清单和总量控制技术,升级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预警及决策支持业务化技术平台,提出空气质量达标约束下的协同控制路径和技术方案,开展区域关键前体物重点污染源控制工程示范,支撑2025年前后长三角区域PM2.5全面达标和遏制臭氧污染上升态势。

考核指标:阐明长三角大气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原理,形成区域光化学烟雾和PM2.5化学组分监测网的优化方案及质控体系,建成面向PM2.5和O3的立体监测预警与调控决策业务化平台,提出长三角区域PM2.5与臭氧污染整体解决技术方案和实施机制,并被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及省市政府采纳应用

5.2珠三角PM2.5和臭氧综合防控技术与精准施策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的技术需求,研究大气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耦合形成机理,突破以二次污染为核心的区域立体监测预警、成因诊断和快速溯源等关键技术,建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动态总量控制和监管核查技术体系,研究区域PM2.5和臭氧全面达到WHO-II目标值的路线图,提出多目标约束下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区域联防联控等整体解决的技术方案及实施机制,构建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和大数据平台。

考核指标: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大气臭氧和PM2.5化学组分一体化在线监测预警与大数据技术展示业务化平台,在珠三角实现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动态总量控制和规范化监管核查,提出区域PM2.5和臭氧全面达到WHO-II目标值的路线图、技术方案及实施机制,被省市级政府采纳应用。

5.3 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成渝特殊地形、高湿和高静风频率与快速经济发展等特点,研究大地形条件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大气污染与气象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基于清洁能源(如水电和天然气等)的能源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情景方案,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及业务化支撑技术平台,提出成渝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策略和整体技术方案,并进行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厘清成渝经济区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及城市间的相互影响,建成区域空气质量立体监测预警业务化体系和决策支持信息管理平台,形成解决成渝经济区大气污染问题的整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机制。

5.4典型化工园区大气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典型化工园区大气污染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理清产业链与污染源的空间布局,建立基于工艺过程的高分辨动态污染源排放清单;围绕重点排放源,实施有针对性的源头削减、清洁生产、污染控制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示范,建立费效分析方法,形成大气污染源最佳适用控制技术体系;开发园区大气污染源(固定、无组织等)和边界污染通量监测、快速动态溯源、空气质量评价与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等在线监管技术体系,建立园区大气污染物综合管控平台;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开展应用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工业园区污染源和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体系与实时监控平台;完成园区重点大气污染源最佳适用控制技术的示范工程,提出典型工业园区大气污染全过程控制与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及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操作流程

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操作流程一.安装成果登记软件 二.选择用户类型并完成注册 安装完毕后,双击软件打开,跳出用户类型选择界面(图1): 图1 请选择“成果完成单位”,点击确认后,进入用户注册界面(图2): 图2 注册信息请按以下内容填写: 单位名称:宁波大学电话(含区号):0574-******** 通讯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安中大楼505室邮政编码:315211 所在省市:选择“939宁波市”其他字段信息留空!

填写完毕后,点击“存储”,系统跳出系统信息框(图3): 图3 点击“确认”按钮。然后在注册界面点击“退出”完成注册。点击“退出”后,系统进入正式登记界面(如图4),以后每次打开登记软件就直接进入该界面。 图4 三.登记成果,录入成果信息 在图4的主界面的顶端的菜单栏有用户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导入、数据导出等8个功能菜单,如需新录入数据或修改数据,点击“数据处理”,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科技成果”,进入数据处理界面(图5):

图5 1.如需新增成果,选择界面右边的“增加”,然后在跳出的对话框(图6)中选择成果 类型和年份,并确定。 图6 2.确定成果类型和年份后,即可在数据处理界面输入成果名称(批准登记号不需录入), 如图7,然后选择界面右边的“存储”,在系统跳出系统信息框(图8)中点击“确认”。 图7

图8 3.成果名称录入完成后,根据验收证书等材料依次选择数据处理界面(图5)顶端的“成果概况”、“项目立项、评价情况”等栏目录入信息,并保存。各栏目内均有“帮助”选项以规范填写。另外,有几点需作如下说明: (1)成果概况 批准登记号不需录入 推荐单位统一填写“宁波市科技局” 关键词、学科分类、中图分类号尽量选择填写 (2)第一完成单位情况 补充如下信息: 组织机构代码:41952910-6 单位联系人:科技处联系人电话:0574-******** 单位属性:大专院校 其他字段信息留空! (3)项目立项、评价情况 评价方式:对于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和市基金项目等需验收的项目,选择“验收”,评价单位分别填写浙江省科技厅、宁波市科技局;其他情况详见“帮助”信息。 评价日期:以验收证书的综合评价意见出具日期为准。 评价报告编号:验收证书编号,如“甬科验字[2013]第23-xx号”、浙科验字[2013]xxx 号 (4)知识产权、成果应用情况 成果类型为“应用技术”时有该栏目。对于验收或鉴定成果,根据验收证书或鉴定证书内容如实填写,对于其他成果、根据结题报告及论文、专利等材料填写填写。具体详见“帮助”信息。 (5)合作完成单位情况、成果完成人员名单、评价委员会名单 对于验收或鉴定成果,根据验收证书或鉴定证书内容如实填写,对于其他成果、根据结题报告及论文、专利等材料填写填写。具体详见“帮助”信息。 (6)评价证书内容 证书号和评价日期:同(3)中的评价报告编号和评价日期。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需根据成果情况填写 主要技术文件目录及来源:项目验收、鉴定、结题的具体材料清单,如论文、专利等。 评价意见:验收/鉴定证书上的专家综合意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参考答案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D )是对吸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筑强科技平台提升自主创新支撑能力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在科技部的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我省“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创新为主线,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创新的需求,集成建设了以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平台体系,共建设了320个科技平台(其中国家级37项、省级283项)。一是围绕我省战略高技术攻关和重大目标产品创新需求,主要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了13个重大研发机构;二是主要围绕全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依托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实行产学研共建机制,建设了78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围绕产业技术创新,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托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了51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四是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及系统化研究,主要依托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建设了178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平台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投入建设资金73.3亿元,其中国家投入5.5亿元、省财政投入7.3亿元、主管部门配套8.3亿元、企业投入38.4亿元、其他投入13.8亿元。通过突出重点、集成实施,多元投入、强化管理,省市县联动,有力推动了我省科技平台的良性运行。 二.主要做法 (一)聚集科技资源,统筹规划部署科技平台建设 江苏是科技和教育大省之一,拥有部省属高校119家、科研院所129所。全省从事科技活动38.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3.8万人,有着丰富的科技设施和科技人才资源,为建设科技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集成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做好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是筑强科技平台的先决条件。 一是先后颁发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科技平台作为“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调了“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江

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基础部分实验报告 题目: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目录 一、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 二、数据结构设计 (1) 三、程序结构 (4) 四、函数原型及功能 (9) 五、试验结果 (13) 六、实验体会 (29) 七、附录1:参考文献 (31) 八、附录2:程序清单 (31)

一、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航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由五大功能模块组成:文件模块,编辑模块,查询模块,统计模块,帮助模块。如下图所示: 二、数据结构设计 1.单位信息链结点结构(DEPT_NODE)及用法 typedef struct dept_node

{ char number[8]; /*单位编号*/ char name[30]; /*单位名称*/ char PIC[20]; /*负责人*/ struct dept_node *next; /*指向下一结点*/ struct archs_node *achs; /*指向科技成果信息链结点的指针*/ GtkTreeIter iter; /*treeview中对应treeiter*/ } DEPT_NODE; 2.科技成果信息链结点结构(ACHS_NODE)及用法 typedef struct achs_node { char number[12]; /*成果编号*/ char name[50]; /*成果名称*/ char field[20]; /*所属技术领域*/ char first_dept_name[30]; /*第一完成单位*/ char first_dept_number[8]; /*第一完成单位编号*/ char first_member_name[20]; /*第一完成人*/ char award_name[30]; /*获奖名称*/ char award_level[10]; /*获奖档次*/ char award_grade[10]; /*获奖等级*/ struct arhs_node *next; /*指向下一节点*/ struct member_node *members; /*指向完成人员信息结点的指*/ GtkTreeIter iter; /*treeview中对应treeiter*/ } ACHS_NODE;

江苏省科技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科计〔2006〕102号苏财教〔2006〕 2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是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特征,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根据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长期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完善相关基础条件建设,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我省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有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照组成方式,可分为多单位参与共建或具有多个功能子平台的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网络化平台)和具有单一功能的单一性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单一性平台)。 第四条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我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科技重点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整合集成、突出特色、共建共享”的原则,主要依托我省具备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服务机构等组织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外提供科学仪器设备、自然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供试验验证、测试考评、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 (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资源管理与技术支撑服务的人才队伍。 (三)开展技术交流、技能培训、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等活动。 (四)探索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机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会同江苏省财政厅(以下简称“省财政厅”)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省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或省有关厅局(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实施和日常运行。 第七条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省科技厅 1、负责制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 2、负责编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年度计划与经费预算; 3、负责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和验收; 4、负责制定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组织绩效评估和考核; 5、负责协调网络化平台理事会成员单位,主持理事会工作,指导网络化平台理事会办公室工作; 6、负责审定和聘任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委员会组成人员; 省科技厅委托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的管理服务工作。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8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建议。在整理相关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经综合各方意见,启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专项围绕: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 —1—

向)部署32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8个项目。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 创新性防御技术机制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防御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未知漏洞/后门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不依赖漏洞/后门具体特征等先验信息的创新型主动防御机理,发展基于“有毒带菌”构件及组件建立风险可控信息系统的“沙滩建楼”式系统安全方法和技术,从体系结构层面大幅提高攻击难度和代价,显著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包括:提出和构建“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性防御理论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安全架构和度量评估方法;研究面向网络、平台、运行环境、软件和数据的创新型防御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风险可控的执行环境和网络通道,确保核心任务安全,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型防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并开展原理验证。 考核指标:1.初步建立创新型网络空间安全防御理论体系,给出其理论模型、机制机理和安全度量方法,构建原型环境,完—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附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十) 200*年*月*日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 1.净化NO X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催化还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某旋风除尘器切割直径(ηi=50%)d pc=15μm,当处理气体量增加一倍时,其切割直径应为多少?列出你的理由或计算结果。 3.如何定量判断大气稳定度?稳定度对扩散有何影响? 4.根据必要的合理假设,试推算我国SO2年排放量。 5.可细入颗粒物是北京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试列出它的主要来源。 6.简要分析SO2排入大气环境后的迁移转化和沉降过程。 7.简要分析风速如何影响高架点源对地面污染物浓度的贡献。 10.钙质吸收剂量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烟气脱硫剂,试分析可能影响吸收洗涤塔操作的主要因素。 二、计算题(每题10分) 1.粉尘由d p=5μm和d p=10μm的粒子等质量组成。除尘器A的处理气量为Q,对应的分级效率分别为70%和85%;除尘器B的处理气量为2Q,其分级效率分别为76%和88%。 试求:(1)并联处理总气量为3Q时,总除尘效率 (2)总处理气量为2Q,除尘器B在前,2台除尘器A并联在后串联的总效率。 2.用Orsat烟气分析仪测得烟气成分如下:CO2和SO2总计为10.7%,O2为8.2%,不含CO,求过剩空气系数。若实测烟尘浓度为4200㎎/m3,校正至过剩空气系数α=1.8时,烟尘浓度是多少? 3.某三通道电除尘器,气流均匀分布时总效率为99%,若其它条件不变,气流在三个通道中分配比例改变为1:2:3时,总效率变为多少? 4.试验测得固定床吸附器的保护作用随床长的变化如下: 床长(m):10 40 70 100 保护作用时间(min):20 320 650 980 求:(1)吸附区前进的线速度; (2)吸附区的不饱和度为0.6时,吸附区的形成时间。 一个电厂烟气中含有1000ppm没有和发射在573K和1个大气压1000m3s-1率。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是用来实现75%的计算需要的最小kgh-1氨氮去除。 五、综合分析题(15分) 当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主要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造成的,控制大气污染应采取哪些措施? 1.燃料燃烧所产生的NO X几乎全部是NO2,只有少量的NO2在大气中慢 慢地转化为NO。() 2.气溶胶是指空气中的固体粒子和液体粒子,或固体和液体粒在气体介 质中悬浮体。() 3.单位质量的燃料按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称为实 际空气量。()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在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建议书

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项目建议书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吴忠分公司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一、概述 (3) 二、项目建设内容 (3) 2.1 中国中小企业网吴忠网 (5) 2.1.1 中国中小企业网吴忠网概述 (5) 2.1.2 中国中小企业网吴忠网服务体系 (5) 2.2 吴忠市中小企业征信服务平台 (7) 2.2.1 吴忠市中小企业征信网络平台概述 (7) 2.2.2 吴忠市中小企业征信网络平台服务体系 (8) 2.3 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9) 2.3.1 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概述 (9) 2.3.2 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网上服务 (9) 2.3.3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服务 (14) 2.3.4 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硬件服务 (15) 2.3.5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咨询服务 (15) 2.3.6 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交互服务 (15) 2.3.7 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后期拓展服务 (16) 2.4 吴忠市金融服务平台 (16) 2.4.1吴忠市金融服务平台概述 (16) 2.4.2吴忠市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体系 (16) 2.5 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体系 (16) 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投资预算 (17) 3.1、一期投资预算 (17)

一、概述 为推进吴忠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实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手段现代化”为目标,建设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建设将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各中小企业概况、中小企业动态信息、信息咨询、中小企业产品展示、中小企业供求信息、专家在线、视频会议、综合办公、协同通信、融资服务。同时,在中国中小企业宁夏网总站及吴忠市工业与信息化局指导下,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及信息化服务。 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由吴忠市工业与信息化局主办,吴忠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中心支行、宁夏电信吴忠分公司、吴忠市开源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吴忠市政务大厅、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新材料基地、太阳山工业园区协办,组建吴忠市中小在线资信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吴忠市中小企业征信及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二、项目建设内容 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将建设成为我市政府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成为金融部门面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窗口。由中国中小企业网吴忠网、吴忠市中小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吴忠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吴忠市金融服务平台组成。为吴忠市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服务、信用征集、银企对接、金融证券、信息咨询、信息化服务等一

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一、操作流程 1、系统管理员 2、市级管理员

2、普通用户 一、后台管理 1、用户帐号管理 (1)系统管理员通过帐号/密码,登录系统后,点击“新增”,添加系统管理员、市级管理员或普通用户,当选择用户类别为管理员时,所属角色必须只能选择系统管理员或市级管理员;当选择用户类别为企业用户或非企业用户时,所属角色必须只能选择普通用户。输入用户帐号及密码,用户帐号必须唯一不能重复,选择相应的机构后,点击“提交”,保存记录。当点击“增加多用户”时,系统自动添加17个地市的市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可通过点击“修改”图标,修改市级管理员的帐号、密码。 (2)市级管理员通过已分配的帐号/密码,登录系统后,点击“新增”,添加市级管理员或普通用户输入用户帐号及密码,用户帐号必须唯一不能重复,点击“提交”,保存记录。当点击“增加多用户”时,系统自动添加50个属于该地市的普通用户,用户类别默认为企业用户,市级管理员可通过点击“修改”图标,修改普通用户的帐号、密码、用户类别。

二、信息管理 1、单位信息管理 (1)普通用户通过已分配的帐号/密码,登录系统后,选择信息管理单位信息管理,点击“增加”,录入本单位详细信息。点击“提交”,保存记录。通过点击“修改”图标,修改普通用户的本单位详细信息。

2、用户信息管理 (1)普通用户通过已分配的帐号/密码,登录系统后,选择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点击“修改”,修改用户详细信息。点击“提交”,保存记录。通过点击“修改”图标,修改用户的详细信息。 3、用户信息审核 市级管理员通过已分配的帐号/密码,登录系统后,选择信息管理用户信息审核,点击“审核”,审核普通用户待审核的用户信息。选择审核结果,输入审核意见后,点击“提交”,保存记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 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2.环境空气:是指人类、植物、动物、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3.按照大气污染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 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5.酸雨: 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 雨。 6.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 7.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8.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黑烟:由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霾(灰霾):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雾: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9.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 中的悬浮体系。 10.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的颗 粒物 11.可吸入颗粒物(P 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 物 12.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 光化学烟雾 13.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14.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 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15.硫酸烟雾: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 浮颗粒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硫酸烟雾引起的刺激作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SO2气体大得多。 16.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在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 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其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和醛类等。光化学烟雾的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强烈得多。

公共服务平台

绥阳县关于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 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的 实施意见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不健全、职能不完善、队伍力量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提高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现就加强我县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健全完善县以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质,注重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均等性;坚持政府主办与购买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坚持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坚持属地管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总体目标:第一阶段,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的3年时间内,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为重点,有效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明确职能职责,完善服务设施,保障工作经费,在全县15个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第二阶段,从2013年开始到“十二五”末,社会保障“一卡通”经过试点全面实施,基本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填空 1、气溶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P4 2、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P5 3、大气污染源按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种。 其中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三类。 4、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P30 5、逆温有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五种。(P74) 6、吸附再生方法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267页) 7、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带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P161 8、煤中含有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xHySz)和元素硫四种形态的硫。P31 9、地方性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 10、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H S与烟气抬升高度△H 之和。 11、大气稳定度分类:不稳定、稳定、中性三种(书上) 在我国分为极不稳定、较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种(老师课堂讲的)P73 12、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P141 13、粉尘物理性指标: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P132) 14、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P171 15、在除尘电晕电场中存在电场荷电(碰撞荷电)、扩散荷电两种粒子荷电机理。 三、简答 1、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P20) ①实施清洁生产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③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只要回答种类和作用即可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②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而依据。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容易掌握和执行。④大气污染警报标准:警报标准的规定,主要建立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影响和生物城市限度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 3、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①空气条件②温度条件③时间条件④燃料与空气混合条件 4、高斯扩散模式四点假设(P37) ①污染物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②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③源强是连续均匀的;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 5、烟囱高度计算方法(P109)自己看书,精简地回答 6、简述亨利定律(P242) 答: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7、物理吸附的特征(P262) 答:①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②吸附过程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常常瞬间即达平衡;③吸附为放热反应;④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吸附不强,当气体中吸附质分压降低或温度升高时,被吸附的气体易于从固体表面逸出,而不改变气体原来的性质。 8、化学吸附的特征(P262) ①吸附有很强的选择性;②吸附速率较慢,达到吸附平衡需相当长的时间; ③升高温度可提高吸附速率。 9、吸附再生的方法:(P267)(1)加热解析再生(2)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 (3)置换再生(4)溶剂萃取再生(5)化学转化再生 四、问答 1、论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P19)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附件1: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名称、技术领域、项目承担单位、共建和合作单位、项目建设地址(面向各类科技园区的专业性技术服务平台必须建在园区)等。 二、项目组建的必要性 说明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急需解决的关键环节;项目对江苏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对促进江苏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的意义等。 三、项目组建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说明项目实施涉及的技术发展情况,项目公共服务的主要技术内容,先进程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途径、方式,预期效果等。 2、经济可行性,说明项目开展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公共服务途经、方式,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项目承担单位的基础条件,说明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的技术优势和社会服务情况,以及人员、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现状,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方式等。 四、项目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项目开展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向。 2、项目建设期内主要达到的目标与任务,包括开展公共服务及技术研发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内容,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产学研共建合作任务,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任务等。 3、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目标。

4、开放服务的形式与考核要求。 5、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自我发展能力。 五、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布局(包括项目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 2、项目投资规模及建设资金来源与构成比例,项目分年度用款计划。 3、项目建设经费的支出预算及仪器设备添置清单。 4、项目组建的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5、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核算方式、产学研合作机制、面向企业及社会开放机制。 6、项目组建领导小组及其项目负责人。 六、申报单位及合作(共建)单位意见(盖章) 七、主管部门推荐及匹配经费意见(盖章) 八、附件 1、现有主要仪器设备和其他科技资源清单 2、近年来承担的国家级和省级重要科研项目及科技合作项目清单 3、近年来重要获奖清单 4、近年来主要社会开放服务业绩、重要技术研究成果等清单 5、近年来研究编制的与平台服务任务相关的技术标准、服务规范规程清单 6、本项目联合共建、产学研合作协议,明确各方项目出资、项目人员、任务分工、合作机制、知识产权、项目成果效益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 7、项目承担单位转移资产清单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3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2016年度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环境保护部、中科院、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及西藏、青海等相关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求,重点支持生态监测预警、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化草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模式研发与典型示范,发展生态产业技术,研究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等评价方法体系,形成典型退化生态区域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系统性技术方案,在典型生态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年第一批支持项目不超过专项总任务的30%。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5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 —1—

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个。 本专项2016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 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 1.1 生态系统监测设备研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研制用于各生态要素和参量的数据自动采集器、远程控制的无线传感器及其节点和基站等立体综合生态监测设备,构建生态物联网监测体系,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针对不同生态要素的数据采集器10-12种,无线传感器2-3种,实现产业化应用,构建生态物联网监测系统,逐步满足国家实时生态监测的需求。 1.2 生态系统多源数据融合与评估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途径、手段和方法获得的生态要素数据,开展多源数据生态要素同化和空间尺度转换、长时间序列及精细和标准化生态参数数据集生成等技术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参数驱动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生态质量评估模型。 考核指标:突破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实—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