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星球版)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的边缘(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横断山脉)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界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着的差异。

1、“干旱”的西北地区

(1)地理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2)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区域特征是气候干旱。原因: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并有高大山脉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早。本区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着、西部有生成的戈壁、沙漠。②自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的变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由东向西减少的缘故)③河流稀少,而且多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内流湖,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④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呈带状或点状。

(4)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高寒”的青藏地区(世界的屋脊)

(1)地理位置: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啊尔金山以南

(2)气候:独特的高原和山地气候为主(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

本区有两个显着的自然特征:“高”和“寒”

高:本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地势第一阶梯,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或者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在此(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此外雅鲁藏布江也发源与青藏高原。由高生“寒”,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3)能源和矿产资源:太阳能、地热能丰富。

空气稀薄、透明度好、阳光穿射强、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热量多,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首府---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地热能,也是我国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是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地热能发电站。水能蕴藏丰富,但开发甚少。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被称为“聚宝盆”;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设成我国最大的钾肥厂。最大的湖泊为青海湖(咸水湖)。

(4)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植被:高原高寒草地。

(6)水源:高山冰雪融水,新疆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东北三省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

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

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 4.鸭绿江

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

注入黑龙江

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

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

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

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黄土高原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地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2)地貌景观(地形的分类):长期的流水冲刷和切割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塬、墚、峁等黄土地貌。耕地主要分布在黄土塬上。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4)成因:风吹来的高原。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5)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然与人文方面是过渡性特征:①地形:(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②气候:(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③农业生产:(旱地农业区、农耕区向畜牧农业区、畜牧业区过渡)。

2、严重的水土流失

(1)形成原因自然因素3点:①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或说: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③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3点: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③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2)影响①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产量下降。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地上河)。并引发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旱涝灾害频繁。

3、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筑堤坝、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但是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应的共嬴。

4、煤炭基地的建设(1)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2)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3)资源开发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能。

6、名胜古迹与黄土风情:信天游、兵马俑、黄帝陵、壶口瀑布、平遥古城等。

首都——北京

一、地理位置:华北平原西北端背靠群山(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二、自然理理特征:

①地形:华北平原西北端背靠群山(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

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三、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枢纽、科研、教育、对外交往、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中南海(党中央和政府所在地),也是国际交流中心。

四、名胜古迹: 北京建城已有3000的历史最早为周武王的(蓟城)。先后有辽、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在此建都,明清两代,北京的旧城格局基本形成。为此北京留下了群多的名胜古迹如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五、北京在发展中的问题:人口猛增、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沙尘天气加剧、环境污染和城市发展与古老建筑之间的矛盾等。

六.政治、文化、交往中心

1.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3、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七、现代都市建设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2、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3、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4、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范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珠江三角洲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道众多。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4)条件:①位置因素(地利)——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产品大量销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人文因素(人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又是着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③政策因素(天时)——国家制定了特殊的经济政策。(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厦门深圳、珠海、汕头和海南设立经济特区。)④自然条件(地利):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2、外向型的经济

(1)贸易(经济特点):产品通过港澳贸易管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2)经济模式: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前店”指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3)主要产业:纺织、服装、电子及通信、电子机械、器材、玩具制造业(轻工业)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1、区域全貌

2、香港的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1)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2)香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3)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共赢。

台湾省

1、美丽富饶的宝岛

(1)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海域、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纬度较低。(或说:位于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之间)。

(2)范围: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小岛组成。

(3)居民:2300万,汉族占97﹪,多是明清以来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不是日本领土。台湾省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现在出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分裂法》来制止“台独”行为。

(4)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

(5)自然环境:

①地形:岛内中东部是山地,约占2/3,西部沿海及东南部狭窄的沿海地带是平原,约占1/3;四面临海。

②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山地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气温的垂直变化,可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景观。成为着名的“亚洲的天然植物原”

③资源:A、自然环境优越。这里农林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宝岛的原因);

B、矿产资源主要为煤、金、铜、石油、硫磺等

C、丰富的资源:森林(亚洲天然植物园)、矿产(东方盐仓)、水产资源(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D、丰富的物产:稻米(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甜岛)、热带、亚热带水果(水果之乡)

E、经济:农业分布在西部平原以水稻,小麦和甘蔗为主,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

④台湾之最:玉山是台湾最高的山,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湖泊。

2、出口导向型经济

(1)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

(2)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①优越条件,海岛多港口。②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资。

(3)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

原因:①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②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④海运便利

(4)主要城市:台北是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和最大的工业中心。;台南是台湾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湾的“硅谷”。台南是台湾省最早的城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山、荒漠和绿洲

⑴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边陲,亚欧大陆的中心。⑵居民: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⑶自然环境:①地形:“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②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气温相差大,有“晨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③河流和植被:荒漠广布、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本区唯一的外流河,注入北冰洋,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绿洲。

⑷新疆之最:①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160多万平方千米)。②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8个邻国),自北向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④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⑤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⑴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⑵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⑶绿洲农业①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瓜果,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②特点:产量丰富、质量优良

3、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⑴油气资源的分布:两大盆地中,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天然气的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3。

⑵目前国家的能源战略: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

⑶西气东输:四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

①起止点: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油田,经9各省最终目标地是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②产生效益:

西部地区:a、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

b、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c、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地区:a、缓解能源缺短问题

b、改善环境

4.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的分布:新疆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