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舞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舞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舞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舞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舞钢市园林管理局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与分区…………………………………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第六章绿化树种规划………………………………………………………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舞钢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河南省和舞

钢市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舞钢市城市绿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及个人一切相

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三条需对本规划进行修改时,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二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舞钢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约645.67平方公里。

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北至漯舞铁路东西走向段延长线,南至湖滨大道及石漫滩水库北岸,东

至武功乡及环城东路一线,西达舞钢市中加公司最西端。规划总用地28.14平方公里。

第五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8、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9、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2002年240号)

10、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0年106号)

11、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城〔2004〕98号

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13、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2002.9.1)

14、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93(2002)

16、国家行业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8、《舞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9、《舞钢市市区“十五”近期建设规划》(2000—2005)

20、《舞钢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条例》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从舞钢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和发展规模为依据,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现有城市绿化为基础,充分利用舞钢优越的自然环境,突出舞钢地方特色,科学合理地规划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第七条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生态优先。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增加城市绿量,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体系,规划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

2、人本性原则:一切从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游憩绿地体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真正服务于民。

3、特色性原则:根据城市性质及功能结构,建设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体系、绿地布局充分考虑城市特点,正确处理城市绿地建设与工业发展的协调关系,挖掘区域文化特征。

4、系统性原则:体现系统性原则,完善生态绿色空间体系,合理分布各类园林绿地,增强绿

地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5、可持续原则:确定合理的发展时序,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高瞻远瞩,提出长远发展目标,科学地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6、地带性原则:充分体现并强化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城市位置、气候等外部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特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第八条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九条规划规模:至2010年,市区城市建设用地17.25平方公里。市区城市人口将达到15万人;至2020年,市区城市建设用地28.14平方公里,市区城市人口将达到28万人。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工

第十条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搭建城市绿地宏观布局构架,完善城市绿地类型,重点加强公园绿地与附属绿地建设,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远期目标:至2020年,各项园林绿化指标先进,城区绿地系统完善,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生态良好,达到更高标准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第十一条规划指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0年12.49平方米;2020年12.06平方米。

建成区绿地率:2010年40.35%;2020年41.7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0年45.10%;2020年49.38%。

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二条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原则

1、加强城镇、水系、厂矿企业、道路等的点、线、面结合,构建市域大环境绿化的主体框架,营造市域生态大环境、城乡一体大园林。

2、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舞钢市生态大环境质量。

3、积极鼓励林果业的投资发展,营建大面积的经济林,以此补充市域大环境绿化的不足。

4、重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以城市为核心,通过城市绿化带动市域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5、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严格控制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因地制宜,搞好四旁绿化建设。

6、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林业经济结构体系,使广大宜林区成为风景优美、生态结构稳定、经济效益良好的协调发展区。

第十三条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规划以舞钢市域内丰富的山林、农田、河流、湖泊等自然基础元素,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框架,规划布局结构为“一心一网,两水六区,八点八园”。

“一心一网”:“一心”是以舞钢市区为核心,建设环城绿带,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一网”是以平桐线省道、高兰线省道、七蚁线省道及县级、镇级、乡级公路绿色通道,构筑覆盖市域的绿化网络。

“两水六区”:“两水”指石漫滩水库和田岗水库周围的风景资源建设;“六区”是指九龙山景区、马鞍山景区、二郎山景区、五峰山景区、天池山景区、九头崖景区六个重点风景区的建设

“八点八园”:“八点八园”指八台、尚店、尹集、枣林、庙街、武功、铁山、杨庄八的乡镇建设八个园子。

第十四条市区外围大环境绿地系统规划

市区外围大环境绿地主要以“三山两水”为基础,规划布局结构为:“三山两水四带”形成外围完整的绿地体系,作为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范围外的延伸,起到绿地生态过程与格局的延续效果,发挥更好的景观生态效应。

“三山”:“三山”即马鞍山风景林区、垭口-罗湾风景林区、二郎山风景区,风景资源优美,主要以保护为主,防止城市扩张对风景林区的破坏,在旅游开发上应生态合理;

“两水”:“两水”指石漫滩水库和田岗水库周围的风景资源建设;

“四带”:“四带”即石漫滩水库南侧沿岸风景林带、田岗水库东侧沿岸风景林带、平舞铁路-漯舞铁路防护林带、高速路防护林带建设,作为城市规划范围边界的绿地,既起到隔离防护作用,又是生态格局上的延续。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与分区

第十五条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依据舞钢市城市布局特点,舞钢市绿地系统结构可归纳为:“一心一环,三纵三横,多园均布,新区增色,湖滨溢彩”。

“一心一环”:一心即以城市规划行政中心为基点,向外辐射的城市绿地核心。一环即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在舞钢市区的东部、南部以及钢城路与东环路之间有大片天然的山地森林,是

整个城市的天然绿色屏障。

“三纵三横”:即纵、横三轴。纵轴为高速路——钢城路——东环路,横轴为建设路——通平路——湖滨路。纵横三轴处与城市边缘的确定为城市防护林带,处于城市内部的确定为城市景观大道。

“多园均布”:“多园”包括已建的公园以及规划建设的公园。在此基础上规划以公园绿地为主要形式均布于城市之中,充分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使城市居民出户300~500m即能走进公园游憩。

“新区增色”:新区即城市北部——新兴工业园和商贸居住片区,高起点建设,大量拓展城市绿地,使新区达到“绿色郁翠,四时有花”,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宜人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发展,为城市未来注入新的动力。

“湖滨溢彩”:湖滨即城市南部——钢厂工业园和石漫滩生态旅游片区,采用见缝插绿,并积极开展垂直绿化。在湖滨地段增辟公园绿地、附属绿地,既美化环境,又为旅游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对于钢厂的扩建或相关产业工厂的建设加以引导和规范,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在维护城市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为前提保证生态、环保。

第十六条城市绿地分区:舞钢市的城市绿地分区为五区,即朱兰西区、朱兰东新兴工业园区、中部核心区、南部钢厂工业区、石漫滩风景旅游区。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第十七条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五大类。第十八条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街旁绿地(G15)五个种类。

第十九条公园绿地规划原则:

1、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和用地发展方向,确定公园绿地体系的布局、规模、类型和内容,构建合理的公园绿地体系。

2、均匀分布,完善公园绿地级配,适度增加综合公园及专类公园数量。

3、挖掘城市的自然文化特征,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公园的文化品味。

4、引入全新设计观念,提高公园设计水平,加强精品公园绿地建设力度。

5、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乔木为主,乔灌木种植面积比例原则上控制在绿地面积的70%左右,其余为非林下草坪和地被植物。

第二十条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根据舞钢市的城市规模,从方便居民使用的角度出发,确

定公园绿地服务半径为300米。

第二十一条公园绿地规划内容和指标:

1.综合公园:

全市性公园:配套完善佛爷岭公园,规划建设钢城欢乐园,总面积37.39公顷。区域性公园:配套完善刘山公园,规划建设市政广场、玉兰园,总面积70.42公顷。

2.社区公园:竹林游园、雅园、静园、馨园、春芳园、溢香园、翠竹园、桃花园、桂馨园、海棠园、紫薇园、春彤园、春畅园,总面积16.38公顷。

3. 专类公园:石漫滩大坝公园、鹁鸽楼公园、烈士纪念公园,总面积126.52公顷。

4. 带状公园:朱兰河滨河公园、院岭河滨河公园、府前带状公园、湖滨带状公园,总面积61.01公顷。

5.街旁绿地:以迎宾广场、建中广场、文化广场、卜冲绿地、温州路口绿地、鑫源广场、电业绿地、李辉庄游园、健身园、康乐园、工会游园、奋飞广场、含秀园、学子公园、堤角公园、腾飞绿地、街心公园、润沁公园、鸿达园、夏青广场、迎春园、柳荫园、双秀园、曦蕾园、盛世广场、丁香园、蔷薇园等为主,总面积41.0公顷。

第二节生产绿地规划

第二十二条生产绿地规划原则:

1、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应达80%以上,并且出圃苗木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

2、做好生产绿地的树种规划,保证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及一般树种的供应。

3、加大园林植物引种、育种、科研力度。遵循以乡土树种、优势树种为主,有计划引进、驯化外来树种,以丰富苗木品种,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形成优势产业。

4、运用市场机制,鼓励、扶持其他行业、集体,尤其是农民生产、经营园林苗木,推动园林绿化产业发展。

第二十三条生产绿地规划指标:2010年,规划生产绿地40.82公顷;2020年,规划生产绿地66.41公顷。

第三节防护绿地规划

第二十四条防护绿地规划原则:

1、结合城市用地布局与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营造具有不同防护功能的防护绿地,形成完善的防护绿地体系。

2、防护绿地植物的选择应以速生、乡土、抗性强的树种为主栽植针阔混交林,使防护绿地达到预期目的。

3、对城区内河道、溪流、湖泊、水塘等进行重点防护,保持水土,以维持水域面积、平衡城市空气湿度,进行水体及水源涵养,保证生态平衡;

4、建设绿色廊道工程,重点是公路、铁路、河道两侧的防护林建设。进行铁路干线的拆违及绿化,改变市区铁路沿线环境状况;对城市外环公路及高速公路,为防止噪音和严重的废气污染,其两侧应预留出足够宽度的防护绿地;

5、各城市组团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工业区内部设置卫生防护林带;严重污染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防护处理,同时设置足够的防护绿地

第二十五条防护绿地规划指标:指城市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2010年,规划防护绿地306.04公顷;2020年,规划防护绿地468.83公顷。

第二十六条防护绿地规划内容:

1、滨河防护带:主要沿石漫滩水库、田岗水库、共青水库、朱兰河等城市主要河流湖泊的沿岸两侧布置。

2、城市干道防护绿带:规划城市交通性主干道两侧控制30米的防护绿带。

3、铁路防护绿地:规划沿漯舞铁路、平舞铁路两侧控制30-50的防护绿带,避免可能对城市产生的干扰。

4、功能分区防护绿带:在城市主要工业区与相邻的生活用地之间,除道路红线外,规划50-100米的防护隔离带。在田岗水库与相邻东环路之间规划50-100米的防护绿带。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旁边设30-50米的防护隔离带。

5、高压走廊防护绿带:现状与规划110KV以上的电力线路,规划高压走廊防护隔离带每侧30米。

第四节附属绿地规划

第二十七条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2010年,规划附属绿地165.82公顷;2020年,规划附属绿地285.47公顷。

第二十八条居住附属绿地规划设计要求:

1、合理组织,统一规划,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衔接。

2、注重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结合居民的行为规律合理安排居住绿地, 强调舒适室外空间的营造,便于居民休憩散步、沟通交往。

3、以植物造景为主,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选择上忌用有毒植物,少用带刺、飞毛多、易过敏的植物。

4、居住环境中应增加健身场所如健康步道、运动场地,并安置健身设施,通过环境的健身引导居民健康生活的趋向。

5、必须按有关规定规划足够的停车位。

第二十九条 居住附属绿地规划指标

第三十条 道路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 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5、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 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第三十一条 道路附属绿地规划指标

第三十二条单位附属绿地是指属于机关、学校、厂矿及其它公共建筑的绿地,包括: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等。

第三十三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指标

第三十四条单位附属绿地开敞化的倡导

一些公共性较强的文化性和服务性行业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娱乐场所、商业设施、医疗卫生等单位的附属绿地应力求开敞,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结合考虑。

第五节其它绿地规划

第三十五条其它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第三十六条风景名胜区规划原则

1、严格贯彻执行建设部《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2、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

筹兼顾,综合安排。

3、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4、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5、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第三十七条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

以湖光山色为特色,以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充分挖掘石漫滩风景区、天池山风景区、九头崖风景区、九龙山风景区、二郎山风景区、五峰山风景区、官平院风景区等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资源,利用舞钢传统的“铁石”文化及“剑”文化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结合丰富的水系、森林资源,建设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风景区。在搞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旅游业的吃、住、行、购、游、娱等六大要素,满足旅游需求。

第三十八条风景名胜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1、违反规划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修建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工程项目;开山、采石、采矿、取土、烧窑、葬坟和修墓。

2、核心景区内禁止下列行为: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构)筑物;开设经营性餐馆(从核心景区外提供成品、半成品的快餐厅除外);新迁入住户;猎采野生动植物;在非指定地点倾倒垃圾、废弃物或者超标准排放污染物;

3、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建设工程的绿地率应当达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建设费,应当列入总投资,不得低于该项目工程费用的2%,专项用于绿化建设。

第三十九条水源保护区域的控制措施

1、制定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划分分级保护区界限,并设立明确的桩界和宣传标识。

2、在水源地各级保护区内,要坚持依法治土、治林、治水,严禁建设污染性企业,严格限制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

3、不得滥用剧毒农药等等,减少工农业污染源。对新建项目的审批和老污染源的治理,都

要以保护好水源地为出发点,依法严格把关。

4、有计划的进行植树造林及林下灌木、地被的栽植、抚育和管理,以形成生态小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5、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监督协调,各相关部门服从组织,分工协作,共同搞好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第四十条外围河流水库规划

1、沿滚河、韦河、玉皇庙河、贾港河,扶拉王河两侧、袁门水库、葛庄水库、庙街水库、红卫水库等四周及田岗水库东侧建立500-100米宽的生态保护林带。在保护区范围内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恢复湿地的自然景观。

2、以保护为主,合理有序的开发湿地旅游资源,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开发行为。核心保护区须限制游客的干扰,局部地段采用生态游览的方式向游人开放。

3、加强对湿地周围污染企业的管理,严禁向湿地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一条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措施

1、在市域范围内分布的文化遗址,分别规划100米重点保护区和100米一般保护区,用以建成以保护历史遗址为主要特色的郊野纪念公园或文物保护林带。

2、文保单位的一切建设活动,都要以服务于文物保护为原则,其建筑造型、交通形式等须与文保单位的文化内涵相协调,更好的烘托文物景点,与文物景点一起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标志。

3、加强主要文物保护范围内的环境治理、绿化美化,形成良好的大生态环境。

第六章绿化树种规划

第四十二条绿化树种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抗性强的地带性树种为主,适当选用一些经过长期考验适应本地风土条件的外来树种。

3、“丰富景观”的原则:从发展的观点选育和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种,丰富植物景观。

4、“突显特色”的原则:认真选定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彰显城市特色。

第四十三条基调树种选择:优选提出如下基调树种:悬铃木、雪松、黄山栾、国槐、桂花、

枫杨、水杉、紫薇。

第四十四条公园绿地骨干树种推荐:雪松、龙柏、枫杨、水杉、桂花、玉兰、国槐、垂柳、合欢、黄山栾、鸡爪槭、紫薇、贴梗海棠、紫荆、石榴、木本绣球、丁香、迎春、南天竹第四十五条防护绿地树种推荐

1、抗二氧化硫树种:臭椿、泡桐、悬铃木、毛白杨、国槐、榆树、刺槐、侧柏、圆柏、垂柳、旱柳、柿树、黄连树、白蜡、构树(雄株)、枇杷、紫薇、大叶黄杨、银杏、紫荆、黄杨等。

2、滞尘树种:侧柏、圆柏、龙柏、广玉兰、构树、刺槐、榆树、栾树、梧桐、核桃、麻栎、臭椿、朴树、悬铃木、丁香等。

3、抗氟化氢树种:白皮松、桧柏、侧柏、银杏、构树、胡颓子、悬铃木、槐、臭椿、龙爪槐、垂柳、泡桐、紫薇、紫穗槐、连翘、郁香忍冬、金银花、小檗、丁香、大叶黄杨、木本绣球、小叶女贞、海州常山、接骨木、地锦、无叶地锦等。

4、防风林树种:侧柏、圆柏、沙地柏、银杏、木瓜、合欢、龙柏、构树、柽柳、紫穗槐、垂柳、榆树、女贞、木槿、火炬树、白蜡、胡颓子、牛奶子、珍珠梅、金银木等。

5、耐盐碱树种:黑松、侧柏、栾树、绒毛白蜡、合欢、臭椿、苦楝、榆树、女贞、金银木、紫薇、火炬树、石榴、紫穗槐、柽柳、桂香柳。

第四十六条道路绿地骨干树种:雪松、蜀桧、枫杨、水杉、银杏、悬铃木、黄山栾、国槐、合欢、千头椿、紫叶李、碧桃、桂花、紫薇、丁香、连翘、月季、大叶黄杨、紫叶小檗等。第四十七条居住绿地骨干树种:银杏、香椿、垂柳、柿树、核桃、玉兰、大叶女贞、紫叶李、石楠、桂花、水杉、元宝枫、国槐、日本晚樱、海棠、紫薇、石榴、迎春、珍珠梅、月季、竹类等。

第四十八条草坪、地被植物推荐:扶芳藤、常春藤、金银花、阔叶箬竹、铺地柏、沙地柏、结缕草、狗牙根、野牛草、牧场早熟禾、马尼拉、二月兰、紫花地丁、白三叶、红三叶、地被菊、紫花苜蓿、红花酢浆草、葱兰、常夏石竹、须苞石竹、阔叶麦冬、土麦冬、玉簪、鸢尾、地被月季等。

第四十九条引种驯化树种规划推荐

1、乔木:池杉、落羽杉、柳杉、红杉、湿地松、紫杉等。

2、灌木: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栀子花、北海道黄杨、茶梅、星花玉兰、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等。

3、藤本:三叶木通等。

第五十条植物总体种植比例规划

1、本地植物指数≥0.7

2、绿地中乔木与灌木的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比值规划为3︰1

3、绿地中乔灌木覆盖面积不得低于绿地总面积的70%

4、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植株数量比值规划为4:6

5、速生与慢生树种的比例为1︰1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第五十一条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第五十二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指标近期发掘本地野生及乡土植物50~100种,引种适生外来植物100种左右,使城市绿化常用植物种类近期由800种增加到1000种左右,远期由1000种增加到1200种左右,并促进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入城,实现舞钢市植物物种的多样化,达到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第五十三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政策和法制保障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3、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4、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5、加强科学研究与经费投入

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

第五十四条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1、认真普查古树名木资源,组织专家鉴定,确定古树名木等级,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进行古树名木的动态管理。

2、制定完成《舞钢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使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3、实行专业养护与单位个人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层层养护管理责任制。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不同种类的古树名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五十五条近期规划期限至2010年。

第五十六条近期规划原则:

1、结合总规关于近期建设的安排以及舞钢市近期实施的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部署,合理安排各类绿地的建设。

2、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预测,切合实际地制定近期绿地建设的计划。

3、满足城市居民休憩活动的基本需求。

4、优先考虑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影响较大的绿地建设项目。

5、近远期规划相结合,为城市建设留有余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十七条近期公园绿地建设内容

近期公园绿地一览表(2006-2010年)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五十八条明确舞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法律效力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本规划申报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

2、制订和补充相应的地方性规章,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第五十九条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建立“绿线”管制制度。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要将绿化方案同时报送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加盖“绿化审批专用章”,否则工程项目不得开工。

2.绿化工程竣工后,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参加验收,并加盖“绿化合格专用章”,工程方可交付使用。

3.定期对现有建设项目的绿化实施情况进行核查,促使未达标的建设项目切实按标准补绿。

4.划定“城市绿线”。“城市绿线”一经确定,即具有永久性,不得侵占。

第六十条提高规划设计质量,提升园林环境水平

1.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征集绿地设计方案,吸纳新的设计思想,提高设计水平。2.为确保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应将建筑设计和绿地设计结合考虑。。

第六十一条加强市民参与机制

1.在绿地规划和设计中,进行民意调查,使方案直接体现市民的意愿。

2.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市民绿化意识,使之能够自觉保护绿地。

3.让市民参与到绿地管理中,当好绿地的全天候“守护者”。

4.开展义务植树、绿地认养等活动,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地建设。

第六十二条强化市民的法规意识,明确园林执法地位,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力度。

第六十三条加强职业教育,进行专业管理

1.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再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强化城市建设的专业技术保障。2.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形成专业建绿、护绿队伍。

3.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参观、技术交流等活动。

第六十四条加强养护管理

1.对绿地养护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质量。

2.完善养护管理考核制度。

第六十五条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与方式

1.政府投资:政府应本着重视绿化的精神,逐步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并使之稳定在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上。

2.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社会各界对城市绿化的关心,筹集资金,弥补政府对绿化投入的不足。

第六十六条增加科技含量,加强信息管理

1.在绿地设计、建设、养护中运用新材料,新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建立绿地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参谋”。

第六十七条鼓励进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阳台绿化,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美化品位。

第六十八条本规划经舞钢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解释权归属舞钢市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安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教学文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绿地系统划是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二条城市性质: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现代绿色工业强市和休闲养生名城,现代新昆明的西部新城,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总体规划用地面积 14519.14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014.60公顷,城市发展备用地面积1010.35公顷,昆钢生产用地面积500.25公顷,特殊用地(军事用地)面积194.12公顷,水域及其他用地7799.82公顷(其中:水域及其他用地354.98公顷,耕地3273.65公顷,林地4000.57公顷,村镇建设用地170.62公顷)。 第四条城市发展规模: 据《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2),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为: 一、人口规模 近期:2012年至2017年,城区城镇人口达36万人。 远期:2018年至2022年,城区城镇人口达39.8万人。 二、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2年至2017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 5.015km2。 远期:2018年至2022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 6.056km2。 第五条规划依据: 本规划以国家和云南省、安宁市有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基本依据。重要依据还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 第六条技术标准、规范 1、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10.16) 2、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2007) 3、国务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6、建设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7、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8、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CJJ 75—97) 9、建设部:《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10、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2年) 11、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12、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 第七条其它有关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2、《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容貌标准》 4、《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5、《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6、《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8、《云南省城市园林绿地专业规划技术要求暂行规定》 9、《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 10、《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 11、《现代新昆明地区网络城市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 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1:5000~1:25000 3.分区规划——定量1:5000 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1:1000~1:2000 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1:500~1:2000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 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5575030.html,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作者:杨丽君 来源:《硅谷》2009年第04期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并将会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自己工作,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规划需要研究的重点以及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指标绿线管制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092-01 一、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法规依据。这项工作体现民心,顺应民意,对城市园林绿化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都具有牵引和拉动作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联系点和结合部,对提高城市品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现阶段,根据学习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尤其重要。 (一)法规层面 如果把城市总体规划看成是“依法用地”的过程,那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一种“合法用地”的行为。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安徽省人大常委颁布的《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各项专业规划的合法地位。因此,编制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贯彻法规的要求。 (二)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绿化政策,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明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则完全是城市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对城市绿化的载体(主要是指城市绿化用地)作出了明确规定,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城市绿

(完整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 1、开放空间(open space) 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1906《开放空间法》) 开放空间的特性: ?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 ?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 ?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背景: ?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 ?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 ?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51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 ?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特点: 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 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 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 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 ?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 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 芝加哥公园系统 意义: ?芝加哥公园系统由于被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公园区分别进行建设,管理主体分散而且协调不够,没有能够建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民权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民权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文本

12) 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 1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14) 公园设计规范》 1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6)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17)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第1条 编制目的 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促 进民权县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达到国家 园林城市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 要(试行)的通知 >》,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 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 能,特编制《民权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6-2030)》,以下简称规 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及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绿化条例》 10)《关于印发 <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方法 >、<国家园林城 市标准 >的通知》 关于印发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 第一章 总则 5) 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6)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7)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8)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11)

18)《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2、地方法规与行政规章 河南省城市规划指引: 《区域绿地规划指引》 河南省城市规划指引: 《环城绿带规划指引》 商丘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3、相关城市规划文件 商丘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5- 2030)》 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5)》 商丘市民权县分区规划( 2002-2030)》 商丘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2006-2010)》 民权志》 10)民权县政府相关构想 第3条 规划范围 第4条 规划期限 近期: 2016-2030 年 中期: 2021-2025 1) 河南省城市绿化条例》 5) 商丘市公园管理办法》 6) 商丘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7) 商丘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8) 商丘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4) 5) 商丘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6-2030)》 6) 商丘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7) 民权县“十一五”规划》 9) 民权县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 民权县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民权县行政区划范围,包括 个社区, 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为 平方公里, 2030 年规 划建成区为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 2016-2030年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加粗的是老师划的重点)

“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②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城市绿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两部分:(1)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的土地,如公园绿地绿化(2)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 城市绿地系统: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1)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情况确定的标准3)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4)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以生态学的观念,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2)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3)结合当地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进行。(4)城市绿地均衡分布,有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全体市民的休闲需要。(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实施,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和质量。(6)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经营管理中,除要充分发挥其环境、社会效益外,还可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1)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2)研究城市绿地地建设的发展速度及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形成合理系统。4)提吃各类绿地调整改造意见,进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及计划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及文件6)对重点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以备详细规划使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1)广度上的拓展,从城市规拓展到区域规划的范畴。2)研究深度上的拓展,从土地和植物拓展到水文、大气、微生物、能源和城市废弃物处理等。3)新技术的运用,红外遥感,GIS。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城市水体、气候条件、地质灾害;社会因素:城市性质、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条件、城市文化。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三大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城市绿的的三大功能: 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城市噪声)2)减灾防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放射性污染,有利备战放空) 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使用功能:1)日常休息娱乐活动2)观光及旅游3)修养基地4)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美化功能:1)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2)美化城市3)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4)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城市用地:1)城乡用地2)城市建设用地3)人均绿地4)人均公园绿地5)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卷答案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开卷考试(A)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为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 平方米的树林或面积为平方米的草坪绿地。(10/25) 2.研究证实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空气湿度可以增加,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 高。(10-20%/36%/27%) 3.武昌江滩公园属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类绿地,代码是;黄鹤楼公园属于类绿地,代码是;东湖风景名胜区属于类绿地,代码是。 (带状公园、G14;历史名园,G134;其他绿地,G5) 4.一般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资料向政府的获取;林业普查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5.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版)》,在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以上,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为以上。 (7.5/5平方米) 6.某市级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为24公顷,其合理的游人容量为人。(4000) 7.110KV高压线走廊的绿带宽度为米;防风林每条林带宽度不应小于米,林带与林带间距离为米。 (15-25/10/300-600) 8.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年的树木。 (300-499) 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请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四种主要模式的优缺点。 答: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答全以上4种绿地的优点给1分,缺点给1分,答对一部分则给0.5分。 2.请对比分析新、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在城市绿地方面的差异,并阐述 其改进理由。 答:生产绿地G2在新版中没有了(2分);增加广场绿地G3(2分) 以上2点分别阐述理由较好2分,一般1分,无理由0分。 3.道路绿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2分)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2分) 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2分) 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2分) 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汇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 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 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防护用地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莱芜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山东省和莱芜市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莱芜市城市绿地建设的法律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切相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 、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从维持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确立市域大环境概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 2 、与城市的职能特性相结合。使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与城市功能组团的建设相呼应,与城市产业结构布局相配合。 3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整体协调、统筹兼顾城市各发展片区,探索适合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两中心、多组团的中小山水城市的生态绿地体系。 第4条规划原则 1、持续原则: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科学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人本原则: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绿地体系,真正服务于民。 3、多元原则:完善城市绿地类型,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体系,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绿量原则:生态优先、绿地优先,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挖掘潜力,增加城市绿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保障。 5、特色原则:尊重城市结构,强化“一城、两区、多组团”的城市形态,挖掘区域文化特征,形成具有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城市绿地体系。 第5条规划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将“鲁中山水园林城市”和“绿色钢城”作为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把莱芜市逐步建设成为:山水优美、城乡一体、生态环境良好、各种绿化衔接合理,各项绿地指标一流、居民生活品质高尚的城市。 2、近期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题目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函授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一般公路绿化的是 (D ) A.边坡两侧绿化 B.边坡绿化 C.中央分隔带 D. 小区绿化 2.在公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B ) A.出入口区 B.观赏游览区 C.服务设施 D.文 化娱乐区 3.通常情况下,绿地系统布局有(A )种基本模式 A.8 B.5 C.6 D.9 4.以下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均衡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5.下列哪项是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A) A.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B.绿地维护 C.地区森林公园的保护 D.以上都不对 6.行道树的分支点应选择(A)m以上、根系发达的树种。 A.3.5 B.2 C.2.5 D.4 7.停车场的绿地种植分为树木式和(C )两种 A.树带式 B.居中式 C .周边式 D.零星式 8.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是(D) A.核心保护区 B.游览区 C.野营区 9.以下不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种的是(B) A.黑麦草 B.结缕草 C.高羊茅 D.早熟禾 10.花境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

形式,其中采用的花卉主要是(C) A.多肉植物 B.一、二年生花卉 C.宿根花卉 D.木本花卉 11.植物配置时,如环境是纯红色的,可选用(B)的植物 A.调和色 B.对比色 C.中和色 D.鲜艳 12.吊盆植物以(C)的花卉为主,吊盆中央可以用少量直立性的花卉增强立体生长的景色。 A总状花序 B.花色鲜艳 C.枝条蔓性 D.密集花朵 13.属于防护绿地的类型有(D) A.卫生隔离带 B.防风林 C.道路防护绿地 D.滨水防护绿地 1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缓慢、叶小而薄、下部叶子变黄,表示可能缺少(B)。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C)颁布实施。 A.2008年1月3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8年1月1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 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 二、现状分析 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 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到1978年,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76lha,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由解放初的0.13平方米增加到0.47平方米。29年间绿地年均增长约23ha。 2、1986~1998年,稳定增长阶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城市绿化建设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土地有偿使用、引进外资参与城市建设等政策推行以来,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 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 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柳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柳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2005——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7)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14) 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控制 (17) 第四章主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控制 (24)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控制 (29) 第六章树种规划控制 (49) 第七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要求 (53) 第八章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控制 (55) 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 (62)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72) 第十一章附则 (7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柳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柳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三部分

组成,批准后的规划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城市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开发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规划需要进行修编时,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条本规划所界定规划范围与《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相一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主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总面积18707.2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882.2平方公里; 主城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 市域范围包括: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城、柳江六个县和市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柳州市市区及市区外围紧密相连的邻县、镇的部分区域,具体为:拉堡镇、进德镇的部分用地;雒容镇的部分用地和古亭山开发区。 主城区范围:为城市的整体布局结构,即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结构格局。 中心城区由若干城市片区组成,城市片区、组团间有风景区、山体、河流等绿色空间自然契入、渗透。 中心城区为相对集中紧凑的布局形式,形成相对完整的五大片城市分区,即城中、柳东、柳西、柳南、柳北五个城市片区,各片区由城市快速环路贯穿、连接。 北部的沙塘和东南部的阳和为城市的两个外围组团,结合城市东部的三门江森林公园,和城市南部的龙潭——都乐岩风景区,规划两片风景区。 第四条主要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文物保护法》等国家法律; 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规条例; 三、建设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