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

目录

绪论 (3)

第1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 (4)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4)

PLC机型选择 (5)

第2章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PLC电气控制系统 (8)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8)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0)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原理图设计 (10)

PLC硬件控制电路设计 (12)

PLC控制程序设计 (15)

梯形图程序调试 (20)

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 (21)

参考文献 (21)

绪论

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PLC的定义有许多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第1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充分发挥PLC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是设计PLC控制系统的首要前提,这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就要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控制现场的资料,收集相关先进的国内、国外资料。同时要注意和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紧密配合,拟定控制方案,共同解决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2. 保证PLC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保证PLC控制系统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系统设计、元器件选择、软件编程上要全面考虑,以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例如:应该保证PLC程序不仅在正常条件下运行,而且在非正常情况下(如突然掉电再上电、按钮按错等),也能正常工作。

3. 力求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

一个新的控制工程固然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新工程的投入、技术的培训、设备的维护也将导致运行资金的增加。因此,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不断地扩大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地降低工程的成本。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应该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而且要使控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便、成本低,不宜盲目追求自动化和高指标。

4. 适应发展的需要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的要求也将会不断地提高,设计时要适当考虑到今后控制系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这就要求在选择PLC、输入/输出模块、I/O点数和内存容量时,要适当留有裕量,以满足今后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

1.2 PLC机型选择

随着PLC的推广普及,PLC产品的种类和型号越来越多,功能日趋完善。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引进的PLC产品及国内厂商组装或自行开发的PLC产品已有几十个系列。上百种型号。其结构形式、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法、价格等各有不同,适用的场合也各有侧重。因此,合理选择PLC产品,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各个厂家生产的产品在可靠性上都是过关的,机型的选择主要是指在功能上如何满足自己需要,而不浪费机器容量。PLC的选择主要包括机型选择,容量选择,输入输出模块选择、电源模块选择等几个方面。

1、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I/O点数估算

I/O点数是衡量可编程控制器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总点数,选择相应规模的可编程控制器并留有10%~15%的I/O裕量。估算出被控对象上I/O点数后,就可选择点数相当的可编程控制器。如果是为了单机自动化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选用小型机,如果控制系统较大,输入输出点数较多,被控制设备分散,就可选用大、中型可编程控制器。

2、内存估计

用户程序所需内存容量要受到下面几个因素的影响:内存利用率;开关量输入输出点数;模拟量输入输出点数。

(1)内存利用率用户编的程序通过编程器键入主机内,最后是以机器语言的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同样的程序,不同厂家的产品,在把程序变成机器语言存放时所需要的内存数不同,我们把一个程序段中的接点数与存放该程序段所代表的机器语言所需的内存字数的比值称为内存利用率。高的利用率给用户带来好处。同样的程序可以减少内存量,从而降低内存投资。另外同样程序可缩短扫描周期时间,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

(2)开关量输入输出的点数可编程控制器开关量输入输出总点数是计算所需内存储器容量的重要根据。一般系统中,开关量输入和开关量输出的比为6:4。这方面的经验公式是根据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的总点数给出的。

所需内存字数=开关量(输入+输出)总点数*10

(3)模拟量输入输出总点数具有模拟量控制的系统就要用到数字传送和运算的功能指令,这些功能指令内存利用率较低,因此所占内存数要增加。

在只有模拟量输入的系统中,一般要对模拟量进行读入、数字滤波、传送和比较运算。在模拟量输入输出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就要进行较复杂的运算,一般是闭环控制,内存要比只有模拟量输入的情况需要量大。在模拟量处理中。常常把模拟量读入、滤波及模拟量输出编成子程序使用,这使所占内存大大减少,特别是在模拟量路数比较多时。每一路模拟量所需的内存数会明显减少。下面给出一般情况下的经验公式:

只有模拟量输入时:

内存字数=模拟量点数*l00

模拟量输入输出同时存在时:

内存字数=模拟量点数*200

这些经验公式的算法是在10点模拟量左右,当点数小于10时,内存字数要适当加大,点数多时,可适当减小。

综上所述,推荐下面的经验计算公式:

总存储器字数=(开关量输人点数+开关量输出点数)*l0+模拟量点数*150。然后按计算存储器字数的25%考虑裕量。

3、响应时间

对过程控制,扫描周期和响应时间必须认真考虑。可编程控制器顺序扫描的工作方式使它不能可靠地接收持续时间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信号。例如某产品有效检测宽度为5cm,产品传送速度每分钟50m,为了确保不会漏检经过的产品,要求可编程控制器的扫描周期不能大于产品通过检测点的时间间隔60ms(T=5cm /50m/60s)。

系统响应时间是指输入信号产生时刻与由此而使输出信号状态发生变化时刻的时间间隔。系统响应时间=输入滤波时间+输出滤波时间+扫描周期.

4、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

可编程控制器输入模块是检测并转换来自现场设备(按钮、限位开关;接近开关等)的高电平信号为机器内部电平信号,模块类型分直流5、12、24、48、60V几种;交流115V和220V两种。由现场设备与模块之间的远近程度选择电压的大小。一般5、12、24V属低电平,

传输距离不宜太远,例如5V的输入模块最远不能超过10m,也就是说,距离较远的设备选用较高电压的模块比较可靠。另外高密度的输入模块如32点、64点,同时接通点数取决于输入电压和环境温度。一般讲,同时接通点数不得超过60%。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必须考虑门槛(接通电平与关断电平之差)电平的大小。门槛电平值越大,抗干扰能力越强,传输距离也就越远。

输出模块的任务是将机器内部信号电平转换为外部过程的控制信号。对于开关频繁、电感性、低功率因数的负载,推荐使用晶闸管输出模块,缺点是模块价格高;过载能力稍差。继电器输出模块优点是适用电压范围宽,导通压降损失小,价格便宜,缺点是寿命短,响应速度慢。输出模块同时接通点数的电流累计值必须小于公共端所允许通过的电流值。输出模块的电流值必须大于负载电流的额定值。

6、结构型式的考虑

PLC的结构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整体式结构把PLC的I/O和CPU放在一块大印刷电路板上,节省了插接环节,结构紧凑,体积小,每一I/O点的平均价格也比模块式的便宜,所以小型PLC控制系统多采用整体式结构。模块式PLC的功能扩展,I/O点数的增减,输入与输出点数的比例,都比整体式方便灵活。维修时更换模块,判断与处理故障快速方便。因此,对于较复杂的要求较高的系统,一般选用模块式结构。

7、是否需要通讯联网的功能

大部分小型PLC都是以单机自动化为目的,一般没有和上位计算机通讯的接口。如果用户要求将PLC纳入工厂自动化控制网络,就应选用带有通讯接口的PLC。一般大、中型PLC 都具有通讯功能。近年来,一些高性能的小型机(如FX、C40H、S5-100U等)也带有通讯接口,通过RS-232串行接口,与上位计算机或另一台PLC相连,也可以连接打印机、CRT等外部设备。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PLC选型的依据和应考虑的几个问题,用户应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性能价格比合适的产品,使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得到完全满足,也使PLC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2章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PLC电气控制系统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系统设计任务

2.1.1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

输煤机组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11-10所示,输煤机组控制信号说明见表11-6。

图11-10 输煤机组控制系统示意图

表11-6 输煤机组控制信号说明

输煤机组的拖动系统由6台三相异步电动机M1~M6和一台磁选料器YA组成。SA1为手动/自动转换开关,SB1和SB2为自动开车/停车按钮,SB3为事故紧急停车按钮,SB4~SB9为6个控制按钮,手动时单机操作使用。HA为开车/停车时讯响器,提示在输煤机组附近的工作人员物煤机准备起动请注意安全。HL1~HL6为Ml~M6电动机运行指示,HL7为手动运

行指示,HL8为紧急停车指示,HL9为系统运行正常指示,HL10为系统故障指示。

2.输煤机组控制要求

(1) 手动开车/停车功能 SA1手柄指向左45o时,接点SA1-1接通,通过SB4~SB9控制按钮,对输煤机组单台设备独立调试与维护使用,任何一台单机开车/停车时都有音响提示,保证检修和调试时人身和设备安全。

(2) 自动开车/停车功能 SA1手柄指向右45o时,接点SA1-2接通,输煤机组自动运行。

1) 正常开车按下自动开车按钮SB1,音响提示5s后,回收电动机M6起动运行并点亮HL6指示灯;10s后,2#送煤电动机M5电动机起动运行并点亮HL5指示灯;10s后,提升电动机M4起动运行并点亮HL4指示灯;10s后,破碎电动机M3起动运行并点亮HL3指示灯;10s后,1#送煤电动机M2起动运行并点亮HL2指示灯;10s后,给料器电动机M1和磁选料器YA起动运行并点亮HL1指示灯;10s后,点亮HL9系统正常运行指示灯,输煤机组正常运行。

2) 正常停车按下自动开车按钮SB2,音响提示5s后,给料器电动机M1和磁选料器YA停车并熄灭HL1指示灯,同时,熄灭HL9系统正常运行指示灯;10s后,1#送煤电动机M2停车并熄灭HL2指示灯;10s后,破碎电动机M3停车并熄灭HL3指示灯;10s后,提升电动机M4停车并熄灭HL4指示灯;10s后,2#送煤电动机M5电动机停车并熄灭HL5指示灯;10s后,回收电动机M6停车并熄灭HL6指示灯;输煤机组全部正常停车。

3) 过载保护输煤机组有三相异步电动机M1~M6和磁选料器YA的过载保护装置热继电器,如果电动机、磁选料器在输煤生产中,发生过载故障需立即全线停车并发出报警指示。系统故障指示灯HL10点亮,HA电铃断续报警20s,HL10一直点亮直到事故处理完毕,继续正常开车,恢复生产。

4) 紧急停车输煤机组正常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突发各种事件,因此需要设置紧急停车按钮,实现紧急停车防止事故扩大。紧急停车与正常停车不同,当按下红色蘑菇形紧急停车按钮SB3时,输煤机组立即全线停车,HA警报声持续10s停止,紧急停车指示灯HL8连续闪亮直到事故处理完毕,回复正常生产。

5) 系统正常运行指示输煤机组中,拖动电动机M1~M6和磁选料器YA按照程序全部

正常起动运行后,HL9指示灯点亮。如果有一台电动机或选料器未能正常起动运行,则视为故障,系统故障指示灯HL10点亮,输煤机组停车。

(3) 相关参数

1) M1~M6及磁选料器YA功率如图11-11中所示。

2) 指示灯HL:,DC24V。

3) 电铃HA:8W,AC220V。

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为了保证输煤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该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供煤时,各设备的启动、停止必须遵循特定的顺序,即对各设备进行联锁控制;

(2)各设备启动和停止过程中,要合理设置时间间隔(延时)。启动,停车延时统一设定为10s。启动延时是为保证无煤堆积以发生故障;停车延时是为保证停车时破碎机等为空载状态;

(3)运行过程中,某一台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发出报警并自动停车,其整个输煤设备也立即停车。此外在现场也有控制系统装置运行的按钮;

(4)可在线选择启动备用设备。在特殊情况下可开启另一套备用设备,由两条输煤线的有关设备组成交叉供煤方式;

(5)可显示各机电设备运行状况,在集中控制室即可控制系统设备启停。

2.3锅炉车间输煤机组控制原理图设计

1.主电路设计

锅炉车间运煤机组系统主电路图如图2-3所示

图2-3 锅炉车间运煤机组系统主电路图

1) 主回路中交流接触器KM1、KM2、KM3、KM4、KM5、KM5分别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M1~M6

2) 电动机M1、M2、M3、M4、M5、M6由热继电器FR1、FR2、FR3、FR4、FR5、FR6实现过载保护。

3) QF为电源总开关,既可完成主电路的短路保护,又起到分断三相交流电源的作用,使用和维修方便。

4) 熔断器FU1、FU2、FU3、FU4、FU5、FU6分别实现各负载回路的短路保护。

PLC硬件控制电路设计

1)硬件结构设计。了解各个控制对象的驱动要求,如:驱动电压的等级为DC24~V;分析对象的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接口(I/O)数量;输入端口13个输出端口17个,确定所控制参数的精度及类型,选择适合的PLC机型及外设,PLC选择三菱FX2N-6OMT-D完成PLC 硬件结构配置。

2) 根据上述硬件选型及工艺要求,绘制PLC控制电路接线图,编制I/O接口功能表。

3) PLC输入回路中,信号电源由PLC本身的24V直流电源提供,所有输入COM端短接后接入PLC电源DC24V的(+)端。输入口如果有有源信号装置,需要考虑信号装置的电源等

级和容量,最好不要使用PLC自身的24V直流电源,以防止电源过载损坏或影响其他输入口的信号质量。

表2-1和表2-2分别为输煤机组控制系统PLC输入和输出接口功能表。

表2-1 输煤机组控制系统PLC输入接口功能表

表2-2 输煤机组控制系统PLC输出接口功能表

PLC控制程序设计

1) 程序设计。根据控制要求,建立输煤机组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2-5所示,表达出各控制对象的动作顺序,相互间的制约关系。在明确PLC寄存器空间分配,确定专用寄存器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包括主程序编制、各功能子程序编制、其他辅助程序的编制等。

图2-5 车间运煤机组系统控制流程图

锅炉车间运煤机组系统PLC控制程序如图2-6所示

图2-6 车间运煤机组系统PLC控制梯形图程序

图2-6 车间运煤机组系统PLC控制梯形图程序

梯形图程序调试

实验室没有相应的实物控制模型,因此,在调试系统控制程序时,所有的输入信号均用开关信号来代替,所有的输出均用指示灯来表示。由于实验室的PLC输出端口过少,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所有我们将程序分开调试。调试时,首先按控制系统PLC接线图完成硬件接线,并仔细检查接线是否有误。

首先首先我们进行手动部分的调试,按下X1,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控制了。接着按下X3则Y0和Y6灯亮。同样,按下其它手动开关相应的灯会亮。再次按下手动开关即按下停止按钮,相应的灯就熄灭。

下一步我们进行了自动部分的调试。按下X2,选择到程序的自动部分,接着按下X11,自动部分开始运行,5秒后,第一个灯亮,10秒后第二个灯亮,直到最后一个灯亮。当灯全部亮时,正常运行指示灯Y17亮;如果又一个或几个灯不亮,那么系统故障指示灯就会亮。按下手动停止按钮X12,5秒后,第一个灯熄灭,10秒后第二个灯熄灭,按此直到最后一个灯熄灭。

接着我们将手动和自动部分联合起来调试,因为电动机的运动时相似的,所以我们选择6台电动机。调试结果和分开调试一样。

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设计,令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仿佛又经历了一次系统学习,这次设计使我加深巩固了基础知识,更加深刻的把握到基础知识的重要,了解了的具体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提高了动手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问题整体规划的意识。能把握重点设计的核心,并提高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到人际交往在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锻炼,使我更加自信,更加智慧,这会对我更快的融入到将来的社会,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经过一周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较成型的设计展现在了我面前,加深了对PLC控制系统的进一步了解,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在现代化工业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 王兆义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可编程控制器教程>> 王兆义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机械电气设计简明手册>> 韩教礼机械工业出版社

[4]<< 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设计与实用实例>> 成壮行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及编程技巧>> 陈宇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应用实验>> 常斗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7].<>

[8]<< 可编程序控制器(PC)例题习题及实验指导>> 杨长能重庆大学出版社

锅炉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 毕业设计指导书 课题名称: 锅炉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0831 姓名 cmy ~ 设计日期至 指导教师 ly ? 2010、11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毕业设计指导书 2010、11 一、设计课题: ! 锅炉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 锅炉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典型的控制对象,而组态控制技术是当今自动化系统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本课题采用组态王组态软件设计上位机监控画面,实时监控液位参数,并采用实时趋势曲线显示液位的实时变化。由此组成一个简单的液位控制系统。 二、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利用组态软件、PLC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理解、掌握工业中最常用的PID控制算法,有利于进一步加深《自动控制原理》、《组态软件》和《过程控制》等课程的理解,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三、设计内容: 掌握锅炉生产工艺,实现锅炉自动控制的手段,利用“组态王”软件做出上位机监控程序,具体有主监控画面、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掌握PID参数调整方法。 — 四、设计要求及方法步骤: 1.设计要求: (1)监控系统要有主监控画面和各分系统的控制画面,包括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和报表等。 (2)各控制画面要有手/自动切换。

(3)掌握PID控制算法。 2.运用的相关知识 (1)组态控制技术。 (2)过程控制技术。 ~ 3.设计步骤: (1)熟悉、掌握锅炉的生产工艺。 (2)设计各分系统的控制方案。 (3)构思系统主监控画面和分画面,包括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和报表等。 (4)编写设计论文。 五、设计时间的安排: 熟悉题目、准备资料 1周 @ 锅炉控制系统的工艺了解 1周 监控画面的设计 2周 控制算法的编制和系统调试 3周 论文的编写 2周 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1周 六、成绩的考核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全部的设计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整理,然后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阅学生设计的全部资料并初步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答辩环节,若不符合设计要求,指导教师有权要求学生重做。 … 答辩时,设计者首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10分钟左右的讲解,然后进行答辩,时间一般为30分钟。 成绩根据学生平时的理论基础、设计水平、论文质量和答辩的情况综合考虑而定。 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定。

热电厂热力系统计算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1.1 设计目的 1. 学习电厂热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般途径和方案论证、优选的原则 2. 学习全面性热力系统计算和发电厂主要热经济指标计算的内容、方法 3. 提高计算机绘图、制表、数据处理的能力 1.2 原始资料 西安 某地区新建热电工程的热负荷包括: 1)工业生产用汽负荷; 2)冬季厂房采暖用汽负荷。 西安 地区采暖期 101 天,室外采暖计算温度 –5℃,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1.0℃,工业用汽 和采暖用汽热负荷参数均为 0.8MPa 、230℃。通过调查统计得到的近期工业热负荷和采暖热 负荷如下表所示: 1.3 计算原始资料 (1)锅炉效率根据锅炉类别可取下述数值: 锅炉类别 链条炉 煤粉炉 沸腾炉 旋风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 锅炉效率 0.72~0.85 0.85~0.90 0.65~ 0.70 0.85 0.85~ 0.90 (2)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机械效率及发电机效率的常见数值如下: 汽轮机额定功率 750~ 6000 12000 ~ 25000 5000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0.7~0.8 0.75~ 0.85 0.85~0.87 汽轮机机械效率 0.95~0.98 0.97~ 0.99 ~ 0.99 发电机效率 0.93~0.96 0.96~ 0.97 0.98~0.985 3)热电厂内管道效率,取为 0.96。 4)各种热交换器效率,包括高、低压加热器、除氧器,一般取 0.96~0.98。

5)热交换器端温差,取3~7℃。 2%

6)锅炉排污率,一般不超过下列数值: 以化学除盐水或蒸馏水为补给水的供热式电厂 以化学软化水为补给水的供热式电厂5% 7)厂内汽水损失,取锅炉蒸发量的3%。 8)主汽门至调节汽门间的压降损失,取蒸汽初压的3%~7%。 9)各种抽汽管道的压降,一般取该级抽汽压力的4%~8%。 10)生水水温,一般取5~20℃。 11)进入凝汽器的蒸汽干度,取0.88~0.95。 12)凝汽器出口凝结水温度,可近似取凝汽器压力下的饱和水温度。 2、原则性热力系统 2.1 设计热负荷和年持续热负荷曲线 根据各个用户的用汽参数和汽机供汽参数,逐一将用户负荷折算到热电厂供汽出口,见 表2-1 。用户处工业用汽符合总量:采暖期最大为175 t/h, 折算汇总到电厂出口处为166.65 t/h 。 2-1 折算到热电厂出口的工业热负荷,再乘以0.9 的折算系数,得到热电厂设计工业热负荷,再按供热比焓和回水比焓(回水率为零,补水比焓62.8 kJ/kg)计算出供热量,见表2-2。根据设计热负荷,绘制采暖负荷持续曲线和年热负荷持续曲线图,见图2-1 、图2-2。 表2-2 热电厂设计热负荷

工业锅炉强度计算说明书

工业锅炉强度计算软件 用户手册 西安富凯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本手册是“工业锅炉强度计算软件”的使用说明书,随软件同时提供给客户。 为了使您对该产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方便您的使用,我们专门为您配置了用户手册,主要对“工业锅炉强度计算软件”的主要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用户界面等进行介绍,使您能够掌握本软件的使用方法,是您使用本软件的必不可少的指南。 本手册使用用户要求具备一定的锅炉设计与工程计算的基本知识,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数值的常规范围,并符合实际情况。 使用前,请您仔细阅读本手册,对本产品有一定的了解。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可能在程序设计、编制过程中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用户批评指正。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您有什么问题,请来电查询,我们定当竭诚为您服务。

目录 一、概述 (1) (一)计算标准方法及参考文献 (1) (二)基本使用过程描述 (1) 二、软件界面介绍 (1) (一)菜单栏区域 (2) (二)任务栏区域 (3) (三)操作区域 (4) 三、强度计算过程 (4) (一)新建项目 (4) (二)锅炉基本信息 (4) (三)输入部件列表 (5) (四)输入部件参数 (8) (五)计算 (10) (六)输出计算书 (11) (七)输出Excel计算书 (12) 四、典型算例说明 (13) (一)某型号水管锅炉的强度校核计算 (13)

一、概述 (一)计算标准方法及参考文献 计算标准: 锅壳式锅炉强度计算标准GB/T16508-1996 水管式锅炉强度计算标准GB/T9222-2008 本程序设计主要依据及参考手册 ?《锅炉强度计算标准应用手册》(增订版)李之光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 (二)基本使用过程描述 ?新建项目文件 ?输入锅炉的基本信息参数 ?输入部件列表 ?输入部件参数 ?计算项目 ?输出计算书 二、软件界面介绍 在桌面上双击“工业锅炉强度计算软件”图标,此时显示系统主界面如图2-1所示。

锅炉本体设计热力计算部分

一.题目SHL35-1.6-A 二、锅炉规范 锅炉额定蒸发量 35t/h 额定蒸汽压力 1.6MPa 额定蒸汽温度 204.3℃(饱和温度) 给水温度 105℃ 冷空气温度 30℃ 排污率 5% 给水压力 1.8MPa 三.燃料资料 烟煤(AⅡ) 收到基成份(%) C ar H ar O ar N ar S ar A ar M ar 48.3 3.4 5.6 0.9 3.0 28.8 10.0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 daf= 40.0 %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ar= 18920 kJ/kg 收到基成份校核: C ar+H ar+O ar+N ar+S ar+A ar+M ar=48.3+3.4+5.6+0.9+3.0+28.8+10.0=100 根据门捷列夫经验公式:Q net,ar=339C ar+1031H ar-109(O ar-S ar)-25.1M ar =339×48.3+1031×3.4-109×(5.6-3.0)-25.1×10.0 =19344.7kJ/kg 与所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误差为: 19344.7-18920=424.7kJ/kg<836.32kJ/kg(在A d=32%>25%下,合理)。 四.锅炉各受热面的漏风系数和过量空气系数 序号受热面名称入口'α漏风Δɑ出口''α 1 炉膛 1.3 0.1 1.4 2 凝渣管 1.4 0 1.4 3 对流管束 1. 4 0.1 1.5 4 省煤器 1. 5 0.1 1.6 5 空气预热器 1. 6 0.1 1.7

(工业锅炉设计计算P134表B3~P135表B4)由于AⅡ是较好烧的煤,因此'' 在1.3~1.5取值1.4。 五.理论空气量及烟气理论容积计算 以下未作说明的m3均指在标准状况0℃,101.325kPa的情况下体积。 序号名称 符 号 单位计算公式结果 1 理论空气 量 V0m3/kg V0=0.0889(C ar +0.375S ar )+0.265H ar -0.0333O ar =0.0889(48.3+0.375×3)+0.265×3.4-0.0333 ×5.6 5.10 8 2 RO2容积V RO2m3/kg V RO2 =0.01866(C ar +0.375S ar ) =0.01866(48.3+0.375×3) 0.92 2 3 N2理论容 积 2 N V m3/kg V0 N2 =0.79V0+0.008N ar =0.79×5.108+0.008×0.9 4.04 3 4 H2O理论 容积 2 O H V m3/kg V0 H2O =0.111H ar +0.0124M ar +0.0161V0 =0.111×3.4+0.0124×10+0.0161×5.108 0.58 4 5 理论烟气 量 y V m3/kg V0 y =V RO2 +V0 N2 +V0 H2O =0.922+4.043+0.584 5.54 9 (工业锅炉设计计算 P187) 六.各受热面烟道中烟气特性计算 序号名称 符 号 单位计算公式炉膛 对流 管束 省煤 器 空气 预热 器 1 平均过 量空气 系数 αav-(α’+α”)/2 1.4 1.45 1.55 1.65 2 实际水 蒸气容 积 V H2O m 3/k g 2 O H V+0.0161(αav-1) V0 0.617 0.621 0.629 0.637 3 实际烟 气量 V y m 3/k g Vg=V RO2 +0 2 N V+V H2O+(αav -1)V0 7.625 7.885 8.404 8.923 4 RO2 容积份 额 r RO2- g RO V V 2 0.120 9 0.116 9 0.109 7 0.103 3 5 H2O 容积份 额 r H2O- g H V V 2 O0.080 9 0.078 8 0.074 9 0.071 4 6 三原子 气体容 积份额 r q-r RO2+r H2O0.201 8 0.195 7 0.184 6 0.174 7

燃气工业炉的热工过程及热力计算

燃气工业炉的热工过程及热力计算 热工过程是工业炉内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燃气工业炉的热工过程是指炉内燃气燃烧、气体流动及热交换过程的总和。显然,它是直接影响工业炉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及经济指标的关键。燃气工业炉的热工过程的好坏,炉膛部位是核心。因为物料的加热、熔炼及干燥等都主要是在炉膛内完成的,而炉膛热工过程又受炉子砌体各部位热工特性影响。一、炉体的热工特性工业炉炉子砌体的结构与材料,决定砌体的基本热工特性,进而对于工业炉热工状态造成重大影响。(一)不同炉子砌体的热工特性工业炉的炉墙、炉顶、炉底由不同材质的多层材料砌筑而成,而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厚度都不一样,因而温度变化也各有差异。图3—9—6所示炉墙,从内到外分别为粘土砖、绝热层和普通红砖。炉膛内高温焰气的热量通过辐射与对流向炉墙内表面传递;内表面再通过传导,把热量传到外表面;而外表面再通过辐射、对流向周围空间散热。 图3-9-6 炉墙厚度上的温度分布1-普通红砖层;2-绝热层;3-粘土砖层;4-炉膛空间;tin-内壁温度;tout-外壁温度一般砌体的作用是保证炉子空间达到工作温度,炉衬不被破坏,而加绝热层是为了减小损失。从加热经济观点看,砌体蓄热能力差,炉子开停温度升降快,但是炉子砌体墙壁太薄,将导致外表面散热损失增加。因此,应在对炉子进行严格的热工分析后,确定砌体的厚度与材质。一般说,长期运行的大型工业炉,砌休可选厚些,反之选薄些。为了节约能源,越来越多的工业炉采用轻质、热导率小的材料作为砌体的绝热层。表3—9—3给出了采用不同轻质绝热材料及组合时的节能效果。对连续式和间歇式加热炉,不同砌体组合的节能效果均为ⅢⅡⅠ。 表3—9—3 采用轻质耐火材料对砌体散热及蓄热的影响炉子工作特点砌筑类型筑炉材料名称厚度/mm热损失散热量/kJ·(m-2·h-1)蓄热量/kJ·m-2连续式炉Ⅰ粘土砖2326926 轻质粘土砖116Ⅱ粘土砖2325074 轻质粘土砖232Ⅲ耐火纤维毡753720 粘土砖232轻质粘土砖232间歇式炉Ⅰ粘土砖2323184381101轻质粘土砖116Ⅱ粘土砖2322157147698硅藻土砖116Ⅲ耐火纤维毡75160910768矿渣纤维100(二)不同砌体对炉子热工状态的影响图3—9—7表示炉子供热量不同对炉内热状态的影响。当供给一定热量使炉子升温时,起初由于

工业炉设计 6章(66-92)

66 第六章 低压气体流动阻力损失计算 6.1 气体流动的性质和阻力损失计算原则 6.1.1气体流动的性质 气体流动的阻力损失与它的流动性质有关,决定气体流动性质的参数有:气体的流速W (m/s ),流动通道的水力直径(当量直径)d D (m ),气体的密度ρ(kg/m 3),气体的动力粘 度μ(kg 2s/m 2)或运动粘度ν(ν=μ/ρ,m 2 /s )。这些参数的组合作用可用一个无因次的准则数,即雷诺数Re 来表示: ν μρD D Wd Wd ==Re (6-1) 其中,流动通道的水力直径(当量直径)d D 按如下原则计算: ① 圆形管道: d D =d 内; ② 矩形管道: S L S L U F d D +?==)()(24宽长 (6-1a ) ③ 管群(直排或顺排):外 外d d x x U F d D π)785.0(442 21-?== (6-1b ) 实验研究表明: 当Re<2300时,气体流动为层流。层流时,平均速度为流股轴线流速的一半,即: 最大均W W 2 1 = (6-2a ) 当Re>2300时,气体流动为紊流。紊流时,平均流速W 均与紊流程度有关。在工业炉应用范围内,气体流动通常为紊流状态,一般平均流速: W 均=(0.82~0.86)W 最大 (6-2b ) 式中:W 最大—管道中心轴线处流速,m/s 。 通常所说的管道流速,在无特别说明时,均指平均流速,用W (m/s )表示。 6.1.2 阻力损失计算原则 (1)一条总流路系统若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支时,该流路总的阻力损失应以其中气体流动阻力损失最大的串联流路计算。 (2)被确定的计算串联流路中,管径、气体流量、温度等发生变化时,其阻力损失须分段进行计算。分段的原则是流路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分为一段。 ① 流路断面改变; ② 流量发生变化; ③ 温度陡然而显著地发生变化(如气体流经换热器)。 同一段中,若气流方向发生变化(如90°拐弯),那么直管段部分与拐弯部分应分别计算。 6.2 计算数据的确定 6.2.1计算流量的确定 (1)流路只有一座或多座炉子同时工作时,应采用其最大小时流量作为计算流量。 (2)当流路中炉子数量较多,又不同时工作时,那么计算流量为各炉子最大流量之和乘以同时利用系数K (由实际工作状态决定)。

1.加热炉工艺计算软件FRNC5使用入门剖析

1.F RNC-5软件的引进与使用概况 中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若干设计院(石化工程公司)从1997年开始引进了多套美国PFR公司的通用加热炉工艺计算软件FRNC-5。此软件在加热炉工艺计算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发挥了重大作用。 美国PFR公司全称为PFR工程系统公司(PFR Engineering System,Inc )。公司设在美国洛杉矶,创建于1972年1月,从事热力学系统设计分析和人员培训。该公司的软件产品拥有六十多个用户,遍布六大洲的十五个以上的国家。其中FRNC-5PC软件有二十年以上的使用经验。 本软件可以优化加热炉设计,并可对现有加热炉进行操作分析、加强管理,是一个较为优秀的软件。 2.F RNC-5软件功能与特点 2.1 软件应用范围 本程序可用于炼油、石油化工及热电联合等装置中大多数火焰加热炉及水管锅炉的性能模拟及效率预测。程序采用经过证明了的技术,通过综合迭代,将工艺物流模拟、传热和压力降计算等过程组合在一起。 程序沿物流及烟气流程,逐个管组逐个炉段严格迭代求解,能精确确定加热炉的工艺参数。计算中还指明不利操作状态,如发出炉膛正压、管壁和扩面元件超温、超临界流动以及酸露点腐蚀等警告信息。 程序会算出与显示加热炉的以下工艺参数或不利操作状态: (1)加热炉总热负荷、总热效率,辐射室热负荷 (2)辐射室出口温度(桥墙温度)与烟囱入口处温度 (3)辐射和对流热强度的均值和峰值 (4)辐射段遮蔽段和对流段中所有管组的管壁金属温度和翅片尖端温度的峰值和均值(5)两相流流型及沸腾状态的确定 (6)管内两相流的传热和压降 (7)管外传热和阻力 (8)“阻塞”、“干锅”或“冷端”腐蚀的可能性 2.2 适用的加热炉类型 (1)常减压装置加热炉 (2)铂重整、铂铼重整和强化重整等装置加热炉 (3)重沸炉和过热炉 (4)一氧化碳加热炉和锅炉 (5)脱硫装置原料预热炉 (6)焦化炉和减粘加热炉 (7)润滑油蒸馏和蜡油加热炉

火力发电厂锅炉自动控制系统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 工业锅炉的汽包水位是运行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维持汽包水位是保持汽轮机和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锅炉汽包水位过高会造成汽包出口蒸汽中水分过多,使过热器受热面结垢而导致过热器烧坏,同时还会使过热汽温急剧变化,直接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汽包水位过低则可能导致锅炉水循环工况破坏,造成水冷壁管供水不足而烧坏。 1.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 如今的汽包水位自动控制基本上都是通过分散控制系统(DCS)来实现的,而控制策略基本上已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为主,单回路调节已不能适应大型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如今已很少采用,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由于引入了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信号,对快速消除,平衡水位有着明显的效果,因此被广泛采用。 1.1 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如图 4.1 所示,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由主调节器PI1(控制器1)和副调节器PI2(控制器2)串联构成。主调节器接受水位信号H f为主控信号,其输出去控制副调节器。副调节器接受主调节器信号I H外,还接受给水量信号I W和蒸汽流量信号I D。副调节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内回路进行蒸汽流量D 和给水流量W 的比值调节,并快速消除水侧和汽侧的扰动。主调节器主要是通过副调节器对水位进行校正,使水位保持在给定值。 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有以下特点:两个调节器任务不同,参数整定相对独立。主调节器的任务是校正水位,副调节器的任务是迅速消除给水和蒸汽流量扰动,保持给水和蒸汽量平衡。给各整定值的整定带来很大的便利条件。在负荷变化时,可根据对象在内外扰动下虚假水位的严重程度来适当调整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的作用强度,更好的消除虚假水位的影响,改善蒸汽负荷扰动下水位控制的品质。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的作用强度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也使整定工作更加方便自由。

工业炉设计 4章(44-50)

第四章 炉子热平衡和燃料消耗量的计算 炉子热平衡是分析和评价炉子的热工作和炉子设计时的热工指标先进与否的重要依据 之一。另外,通过炉子热平衡可以算出炉子燃料消耗量(炉子设计生产率时),燃料有效利用率以及热量消耗的分配情况。在已知L n 和V n 情况下,可以算出助燃空气消耗量,废气总生成量,可以依据此数据设计计算供风系统和排烟系统。 炉子热平衡的计算对于连续工作的炉子,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小时)为基准计算热平衡,其热量单位是千焦/小时。对于周期工作的炉子,通常是以一个工作周期为基准编制热平衡,其热量单位是千焦/周期。 炉子热平衡可以是炉子整个系统各部分热平衡的总和,也可以是某一部分,如换热器、燃烧室、炉膛等。对于工业炉而言,炉膛热平衡是主要的,是计算的中心。本章所述的热平衡即指炉膛热平衡,基准温度是车间的环境温度。 4.1 连续加热炉炉膛热平衡 4.1.1炉膛总的热平衡 (1)热收入项 ①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完全燃烧) Q 烧=BQ 低 kJ/h (4-1) 式中:B —燃料消耗量,kg/h 或标m 3/h ; Q 低—燃料的低发热量值,kJ/kg 或kJ/标m 3。 ② 预热空气带入的物理热 )(环空空空空t C t C BL Q n '-''= kJ/h (4-2) 式中:L n —空气消耗系数为n 时的实际空气需要量,标m 3/kg 或标m 3/标m 3; t 空、t 环—分别为进入烧嘴时的空气预热温度和环境温度,℃; 空空 、C C '''—分别为空气在0~t 空℃和0~t 环℃的平均比热,kJ/(标m 3 ·℃),见表1-5。 ③ 预热燃料带入的物理热 )(环燃燃燃燃t C t C B Q '-''= kJ/h (4-3) 式中:t 燃、t 环—分别为进入烧嘴时的燃料预热温度和环境温度,℃; 燃燃 、C C '''—分别为燃料在0~t 燃℃和0~t 环℃的平均比热,kJ/(kg ·℃)或kJ/(标m 3·℃),见表1-6。 ④ 铁氧化放热 Q 放=5588P ·a kJ/h (4-4) 式中:5588—1千克铁氧化时的放热量,kJ/kg ; P —炉子的生产率,kg/h ; a —铁在炉中的氧化烧损率,kg/kg ,一般取a =0.01~0.02。 所以:Q 入= Q 烧+Q 空+Q 燃+Q 放 (2)热支出项 ① 产品带出的物理热(有效热) Q 产=P (C 产t 产-C 料t 料) kJ/h (4-5) 式中:P —炉子的生产率,kg/h ; t 产、t 料—分别为产品出炉和物料入炉的平均温度,℃; C 产、C 料—分别为产品在0~t 产℃和物料在0~t 料℃的平均比热,kJ/(kg ·℃),见表3-3或表 3-4。

热力计算汇总表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 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 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 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 WDLZ240/9.8-2 热力计算汇总表 ZB D144-6 武汉锅炉集团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11年9月19日

说明 1.本计算按照《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苏联1937年版)进行。 2.计算中有关数据取自SJ D144-13《锅炉几何尺寸计算书》。 目录 一、锅炉规范 二、锅炉燃料 三、热力计算汇总表

一、锅炉规范 1.锅炉额定蒸发量240t/h 2.额定过热蒸汽压力9.8Mpa 3.额定过热蒸汽温度540℃ 4.锅炉给水温度215℃ 5.冷空气温度20℃ 二、锅炉燃料 1.煤种

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

1 设计题目 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2.分析系统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代入相关参数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3.分析系统时域性能和频域性能。 4.运用根轨迹法或频率法校正系统,使之满足给定性能指标要求。(已知条件和性能要求待定)

摘要 炉温控制系统---是指根据炉温对给定温度的偏差,自动接通或断开供给炉子的热源能量,或连续改变热源能量的大小,使炉温稳定有给定温度范围,以满足热处理工艺的需要。炉温自动控制用热电偶测量温度,与给定温度进行比较,将偏差信号放大后作为驱动信号,通过电机、减速器调节加热器上的电压来实现准确的温度控制。本文经过正确分析系统工作过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画出系统结构图后,设计与校正前系统性能分析和可采取的解决方案、方法及分析。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复杂的系统时域验证和计算机仿真,通过具体设计校正步骤、思路、计算分析过程和结果,对于炉温控制系统的研究与改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字炉温控制系统系统校正 matlab软件

1 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 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e r f u u u =-=,故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下图:

燃气锅炉选型方案

燃气蒸汽锅炉计算方案 中国河南 太康XXXXXX锅炉有限公司

燃气蒸汽锅炉计算方案 一、贵公司要求基本条件为: 1、煤气出口温度 出口温度500-600℃ 2、含尘量 煤气为粗煤气,未经提苯、脱焦油加工。 二、锅炉参数 1、工作压力p=1.25MPa 2、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t = 194 ℃。 3、1.25MPa、过热蒸汽温度t1 = 194℃时的过热蒸汽焓r’’= 2793.2 KJ/Kg(查表) 4、锅炉的热效率η= 88% 5、20℃、1.25MPa时的饱和水焓r/ =84.8KJ/Kg(查表) 三、计算20吨燃气锅炉所需的燃气量 1、20T蒸汽所能携带的总热量 Q Z=20×1000×2793.2 =55864000 KJ 2、所需输入的热量为 Q= Q Z÷η =63481818.18 KJ/h 3、煤气的热值Q d = 5300 KJ/ m3(实际测验值) 4、所需煤气量为 G= Q÷Q d = 11977.7 m3

四、直径3600煤气发生炉的产气量 1、水煤气产量G=12000m3/h 2、单位时间产生的煤气完全燃烧所能提供的热量 Q R = G×Qd =12000×5300 =63600000 KJ/h 比较: Q R>Q 所以直径3600煤气发生炉的产气量能够满足型号为SZS20-1.25-Q的锅炉所需燃气要求 五、SZS20-1.25-Q型燃气锅炉结构简介及使用说明 (一)、结构简介 SZS型燃油气快装蒸汽锅炉采用典型的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形式,燃烧方式采用微正压燃烧。它由上下锅筒、膜式水冷壁、对流管束、过热器(仅过热蒸汽炉有)及省煤器组成,燃烧器布置在前墙,燃料在炉膛内燃烧后,烟气经过过热器、对流管束及省煤器排入烟囱。 (二)、性能特点 该系列锅炉有如下特点: ⑴采用双锅筒“D”型布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火焰充满度好。 ⑵锅炉采用下支承方式,能自由向上膨胀。 ⑶炉膛水冷壁及对流烟道均采用膜式壁结构,气密性好,适于正压运行,并有效降低耐火材料的使用及维修工作量。 ⑷外包装护板采用压制护板,外形美观。 ⑸炉膛设有检查孔,为使用、维修提供了极大方便。炉顶设有防爆门。 ⑹采用快装形式,能有效缩短安装周期。 ⑺采用高热阻材料作为绝热层,保温性能良好。 ⑻带有尾部受热面(省煤器),能有效控制排烟温度,锅炉热效率高。 ⑼整台锅炉座在钢性很强的底座上,安装运输方便。 ⑽采用全自动比例调节燃烧器,燃烧效率高并具有点火程序控制及超压、

范例-PLC在工业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PLC在工业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 引言 锅炉是发电厂及其它工业企业中最普遍的动力设备之一,它的功能是把燃料中的贮能,通过燃烧转化成热能,以蒸汽或热水的形式输向各种设备。目前,国内大多数工业锅炉都是人工控制的,或简单的仪表单回路调节系统,燃料浪费很大。工业锅炉作为一个设备总体,有许多被控制量与控制量,扰动因数也很多,许多参数之间明显地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对于工业锅炉这个复杂的系统,由于其内部能量转换机理过于复杂,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控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必须采用智能控制方式控制,才能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2 系统的组成 系统运行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运行示意图 由图1可知,燃料和空气按一定比例进入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系统,产生饱和蒸汽,经负荷设备调节阀供给负荷设备使用。与此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除将饱和蒸汽变成过热蒸汽外,还经省煤器预热锅炉给水和空气预热器预热空气,最后经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入大气。

锅炉是个较复杂的调节对象,为保证提供合格的蒸汽以适应负荷的需要,生产过程各主要工艺参数必须加以严格控制。主要调节项目有;负荷、锅炉给水、燃烧量、减温水、送风等。主要输出量是:汽包水位、蒸汽压力、过热蒸汽温度、炉膛负压、过剩空气等。这些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是互相制约的,例如,蒸汽负荷变化时,必然会引起汽包水位、蒸汽压力和过热蒸汽温度的变化;燃料量的变化不仅影响蒸汽压力,同时还会影响汽包水位、过热蒸汽温度、空气量和炉膛负压等。对于这样复杂的对象,工程处理上作了一些简化,将锅炉控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调节系统。主要的调节系统有: (1) 汽包水位调节系统 被调量是汽包水位,调节量是给水流量,它主要考虑汽包内部物料平衡,使给水量适应锅炉的蒸发量,维持汽包水位在工艺允许范围内。 (2) 过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 维持过热器出口温度在允许范围之内,并保证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工作温度。 (3) 燃烧调节系统 使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适应蒸汽负荷的需要;使燃料量与空气量之间保持一定比例,以保证经济燃烧;使引风量与送风量相适应,以保持炉膛负压稳定。 这里将讨论锅炉汽包水位调节系统、燃烧调节系统及蒸汽温度调节系统。 2.1 系统的检测信号及锅炉的控制任务 锅炉设备的检测信号包括:蒸汽流量、汽包水位、汽包蒸汽压力、加水量、炉膛负压、鼓风量、烟气含氧量、当已知检测信号的情况下,锅炉的控制任务是:在用户蒸汽机需要的情况下,PLC控制加水阀、输煤量、鼓风量与引风量,使保持锅炉汽包水位稳定,蒸汽压力稳定,炉膛负压稳定,烟气稳定,使燃料能量最充分地燃烧,以取得最大的热效率。 2.2锅炉的主要控制流程 (1) 锅炉水位控制流程 水位自动控制的主信号为水位差压变送器输出的信号。前馈信号可以

用EXCEL编制手算结构的锅炉热力计算程序

用EXCEL编制手算结构的锅炉热力计算程序 华北电力大学 鲍志勇 刘彦丰 韩中合 摘 要 作者在尝试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来实施锅炉热力计算的计算机程序的基础上,介绍了计算机程序的结构形式和一些主要特点。并以上海锅炉厂一台“400t h再热煤粉炉”为计算实例进行了验证计算。 关键词 锅炉 热力计算 电子表格 锅炉热力计算是锅炉设计和改造所必需的一项重要计算,该计算的繁琐程度也是锅炉专业工作者所共知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近十几年来多数锅炉厂家及科研人员开始采用计算机程序来实施该计算,使其变得简单化和更加精确化。然而以往的锅炉热力计算计算机程序大都由FOR2 TRA、NBA S I C或C语言编制,这些语言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编制的程序具有所需内存少、计算速度快等特点。但其最大缺点则是这些程序中的计算模块和一些系数的选取只能由程序设计者进行修改,一般使用者不能了解其计算过程,只能盲目使用。此外这类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界面较为单调,若需将计算结果汇编成热力计算书时,则必须将计算结果在文字处理程序中重新编辑,费时费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热力计算的计算机程序能够直接面向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利用EX2 CEL编制了手算结构的计算机程序。 1 EXCE L简介 EXCEL是M icro 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强有力的电子表格软件,每个EXCEL文件包含一个或多个二维数据工作表。工作表就像会计的分类帐,由行和列交叉成的多个单元组成。用户可在其中填写数据,数据可以是输入的数字或文本,或者是计算数值的公式。用户可以通过对单元的引用来使用工作表中的数据。 除了强大的快速制表功能外,M icro soft EX2 CEL还提供了图表处理、创建数据库管理和宏的功能。宏类似其它应用软件的脚本,可用来在工作表中完成复杂的任务。其中突出的优点是允许用户创建自定义函数及用户的对话框。数据库是结构化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存放。用户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变得方便且容易。EXCEL的所有这些特点,为我们编制手算结构的锅炉热力计算电算化程序奠定了基础。 2 程序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该计算程序由主菜单表、热力计算程序(见附表)、饱和水温焓表、水蒸气温焓表、水蒸气参数表、烟气温焓表、自定义函数库表等工作表组成。主菜单表负责对后6个工作表的管理和调用。 热力? 4 1 ?  电 力 情 报 I N FORM A T I ON ON EL ECTR I C POW ER №3 1997

锅炉烟囱设计计算

锅炉房烟囱设计 新建锅炉房的烟囱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燃煤、燃油(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高度的 规定: 1)每个新建锅炉房只允许设一个烟囱,烟囱高度可按表 8.4.10-1规定执行。 表8.4.10-1燃煤、燃油(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GB13271-2001)

2)锅炉房装机总容量>28MW(40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

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且不得低于45m。新建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 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燃气、燃油(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且不得低于8m。 2.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上述规定时,其烟尘、SO2、NOx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 准值50%执行。 3.出力≥1t/h或0.7MW的各种锅炉烟囱应按《锅炉烟尘

测试方法》(GB5468)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2001)的规定,设置便于永久采样孔及其相关设施。 4.锅炉房烟囱高度及烟气排放指标除应符合上述1~3款(摘自GB13271-2001)的规定外,尚应满足锅炉房所在地区的地方排放标准或规定的要求。 5.烟囱出口内径应保证在锅炉房最高负荷时,烟气流速不致过高,以免阻力过大;在锅炉房最低负荷时,烟囱出

口流速不低于2.5~3m/s,以防止空气倒灌。烟囱出口烟气流速参见表8.4.10-2,烟囱出口内径参见表8.4.10-3和 表8.4.10-4。 表8.4.10-2烟囱出口烟气速表(m/s)

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齐鲁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基于PID的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 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2014级自动化二班 学生姓名金高翔 学号201410532019 指导教师黄丽丽 设计起止时间:2016年12月5日至2016年12月18日

?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程设计的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 PLC和组态软件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可编程控制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组态软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组态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组态王软件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组态王软件仿真的基本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PID控制及参数整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1.PID控制器的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采样周期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被控对象的建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程序编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用指令向导编写PID控制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组态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系统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启动组态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实时曲线界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历史曲线界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8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回转窑和余热锅炉系统的冶炼及热力学计算

回转窑和余热锅炉系统的冶炼及热力学计算朝鲜锌工业集团现有冶炼废渣50万吨左右。物料组成为:Zn9%, 铅 4.9%, 银150g/t.,并且在每天生产中还要排出废渣。通过焙烧收集技术,可以把锌铅通过焙烧的提取,根据现有原料计算可以提出含量50%左右次氧化锌和氧化铅。 1.介绍 -工艺系统 朝鲜端川锌厂历年来锌系统产出的锌废渣一直堆存而未处理,为回收其中锌金属及其它有价金属,决定建设2台Ф3×45m锌废渣回转窑,捕集的氧化锌进行浸出、净液、电解最终获得电锌,由于氧化锌的湿法处理系统需要蒸汽,为此厂方决定在回转窑后增设余热锅炉,回收回转窑烟气中的余热,产出低压蒸汽供电锌生产使用。 -生产能力 回转窑单台日处理原料200吨,配套收集系统、脱硫系统,每天单台可收集50%的次氧化锌30-35吨,两套设备可以完成日处理400吨原料的计划,每天可收集50%的次氧化锌60-70吨。 -工艺介绍 将含锌渣混入无烟粉煤或焦粉,用加料装置进入回转窑内,由于窑内体具有倾斜度和一定的转速,炉料在室内不断运动,配入的还原煤中的碳,在高温作用下,使原料中的Zn还原形成金属锌,在大于1000℃下,锌剧烈挥发成锌蒸汽,并与窑头进入的空气,迅速被氧化成ZnO,氧化锌随烟气一道进入沉降室及余热锅炉。 余热锅炉采用直通式结构,全自然循环,窑尾550℃烟气进入前段膜式水冷壁组成的沉降室,用于冷却和沉降粗烟尘,这部分含氧化锌较低的粉尘可返回配料,后段是带有对流管束的蒸发区,这部分含氧化锌较高的粉尘可直接送入表面冷却器进收集系统,本锅炉设计换热面积约600㎡,出余热锅炉烟气温度为300℃左右,送入表面冷却器,锅炉为支撑式结构。锅炉清灰采用振打和爆破清灰相结合,对膜式水冷壁,设置一部分高效弹性振打机,对流管束采用脉冲爆破清灰,设置打焦孔。锅炉保温采用硅酸铝纤维隔热层,加彩钢板作防护层。 烟气通过表面冷水烟道,被冷却至160℃以下,通过引风机进入布袋收尘室,被布袋捕集的氧化锌粒子落入集尘斗,定期排除包装出售或自用。渣中的锌、铅等被挥发进入烟尘。剩余的融熔状态的高温渣,不断沿窑室头排出。剩余废气通过除硫设备处理后,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中。

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

错误!未找到目录项。 1 设计题目 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2.分析系统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代入相关参数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3.分析系统时域性能和频域性能。 4.运用根轨迹法或频率法校正系统,使之满足给定性能指标要求。(已知条件和性能要求待定)

摘要 炉温控制系统---是指根据炉温对给定温度的偏差,自动接通或断开供给炉子的热源能量,或连续改变热源能量的大小,使炉温稳定有给定温度范围,以满足热处理工艺的需要。炉温自动控制用热电偶测量温度,与给定温度进行比较,将偏差信号放大后作为驱动信号,通过电机、减速器调节加热器上的电压来实现准确的温度控制。本文经过正确分析系统工作过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画出系统结构图后,设计与校正前系统性能分析和可采取的解决方案、方法及分析。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复杂的系统时域验证和计算机仿真,通过具体设计校正步骤、思路、计算分析过程和结果,对于炉温控制系统的研究与改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字炉温控制系统系统校正 matlab软件

1 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e r f u u u =-=,故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