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文言实词复习之一词多义教案

【K12学习】文言实词复习之一词多义教案
【K12学习】文言实词复习之一词多义教案

文言实词复习之一词多义教案

授课者:吴丹

教学目的:1、识记并掌握八年级下册中一词多义现象2、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归纳文言实词的方法3、明确考点,培养学生综合阅读的能力复习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

外国人谈起学汉语的体验总是叫苦连天,他们会觉得汉语有些让人摸门不着,为什么同样一个字词却有多种理解呢?其实这就是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不仅现代汉语是这样,古代汉语亦是如此。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去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吧!二、

明确考点

文言文阅读在中考中的分值在10——12分之间,那么在中考中会考查文言文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

热身训练

说起考试,大家都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了吧!咱们来几道有关一词多义的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广故数言欲亡扶苏以数谏故 A、乃记之而去岳阳

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D、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

学生回答并分析四、

识记巩固

学生拿出八年级下册书,找出考纲上课文读、背、记。五、

检测练习

1、看你行不行

下列各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持策而临之

B、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遂许先帝以驱驰 / 潭中鱼可百许头

D、等死,死国可乎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下列各组词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 B 临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C 见才美不外见明灭可见D 观予观乎巴陵盛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巩固练习比较下列各组多义词,并说出它的意思 1、策: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2、许:杂然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 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把酒临风 4、清: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5、道:益慕圣贤之道 / 策之不以其道

6、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 7、至:色愈恭,礼愈至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8、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明灭可见

9、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0、开:日出而林霏开 / 连月不开 11、食:一食或尽粟

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12、会:会天大雨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六、交流总结,归纳方法

你从刚才训练中,你觉得文言文实词复习关键在于什么?你有没有较好的方法去积累这些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要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拓展延伸,具体复习

应注意二点:一是不要离开原文;

二是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并学会归纳。七、

拓展延伸

1、分小组搜集整理八年级下册余留的一词多义现象,

不少于两个。 2、投影仪展示,小组长上台讲解。八、中考练兵场

复习了这么多的一词多义,那么中考中对一词多义是如

何考查的呢? 1、下列各组词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孰吾与徐公孰美 / 孰视之 B 朝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C 市门庭若市 / 能谤讥于市

D 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时时而间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九、综合训练

比较阅读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

②朕(zhèn):

皇帝自称。

1、〔甲〕文写宋濂的故事;〔乙〕文写宋濂的故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 ) (2)色愈恭,礼愈至至: ( ) (3)濂具以实对具: ( ) (4)间问群臣臧否臧否:( )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十、结语

作业布置:针对今天复习内容自拟几道题,形式不限,下节课进行互测今天我们着重复习了八年级下册的一词多义,但文言文要复习掌握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将在以后的课堂上一一复习,总而言之,文言文就要多读、多背、多记,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③安得猛士兮守四()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去()拜②拜相如为大夫() ③左右命之拜,不拜()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去() ③虚吏白州,州白大夫()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报②报之以琼瑶() 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①伐无道,诛暴。() 暴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③暴殄天物() ①薄暮冥冥() ②不宜妄自菲薄() 薄③薄雾浓云愁永昼() ④狐裘不暖锦衾薄() ⑤莫辞酒味薄()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泽被后世() ④被于来世者如哉() ①前人之述备矣() 备②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③犹得备晨炊() ④右备容臭()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至() 比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④比肩继踵() ⑤比三旦立市() ①蜀之鄙有二僧() 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①录毕,走送之() 毕②群响毕绝()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①寡人反取病矣() ②君之病在肌肤() ③病未果,寻病终() 病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则久已病矣() ⑥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 ①执策而临之() 策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策勋十二转() ④束手无策()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常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岂有常哉() ①朝服衣冠() 朝②入朝见威() ③皆朝于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③帝感其诚() 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⑤臣诚知不如公美() ①从今若闲乘月() 乘②公与之乘() ③虽乘奔御风() ④车六七百乘() ①先帝称之曰能() 称②不以千里称也() ③称前时之闻()

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 ③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吝惜,舍不得,吝啬;?喜爱,爱护;?喜爱;?喜爱;?爱护;?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使……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使……安定;?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 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成语“泽被()后世”“被()发左衽” ?覆盖;?音同“披”,披散,散开;?介词,表示被动;?蒙受,遭受;?音同“披”,穿;?音同“披”,穿;?覆盖/音同“披”,披散,散开。 4、倍

文言文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文言文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初三文言文复习一(一词多义-实词部份) 实词 1、间:(1)立有间(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 (6)反间计(离间,挑拨使人不和)(7)亲密无间(间隙) 2、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2) 3、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2)曾益其所不能 (3)曾贻余核舟一(4)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4、顾:(1)顾野有麦场(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5、延:(1)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6、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蛇固无足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然学固岂可以少哉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7、更:(1)更相庆(2)更上一层楼 8、虽:(1)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2) 9、坐:(1)但坐观罗敷(2)众宾团坐 10、苦:(1)何苦而不平(2)天下苦秦久矣 11、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回乡偶书)(2)得鱼腹中书(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未尝识书具)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家书抵万金) 12、薄:(1)薄如钱唇(2)薄暮冥冥 (3)不宜妄自菲薄 13、具:(1)未曾识书具(2)各具情态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居:(1)面山而居(2)居右者椎髻仰面佛印居右(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5)居十日(经过,停留)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15、鸿:(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重如泰山,轻如鸿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当:(1)木兰当户织(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4)锐不可当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练习

必备知识清单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2)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5)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答案】(1)吝惜,舍不得,吝啬;(2)喜爱,爱护;(3)喜爱;(4)喜爱;(5)爱护;(6)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5)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6)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8)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4)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答案】(1)(2)使……安定;(3)疑问副词,怎么;(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5)疑问代词,哪里,哪儿;(6)安稳,安定,安全;(7)安逸,安乐;(8)使……安定;(9)疑问代词,哪里,哪儿;(10)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11)安逸,安乐;(12)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 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1)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4)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例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例 彼竭我赢,故.克之(所以)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路途,道路公问其故.(原因)以咨诹善道.(道理) 故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道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得道.多助(施仁政) 故.虽有名马(因此)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夫.大国,难测也(发语词)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 夫非夫.人之物而强假(那)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其夫.呓语(丈夫)姑俟异日观.云尔(看) 荷担三夫.(成年男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 策.勋十二转(简牍)群响毕.绝(全部) 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毕毕.力平险(竭尽)执策.而临之(马鞭)此印者才毕.(完毕) 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确实)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姑且)帝感其诚.(真心实意)苟.富贵(假如) 薄薄.如钱唇(不厚)毒.之乎(怨恨)薄.暮冥冥(迫近)赋敛之毒.(毒害)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其一犬坐.于前(坐着) 鄙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坐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先帝不以臣鄙.(见识浅陋)坐.中数千人(在座)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赋更若役,复若赋(赋税)及及郡下,诣太守(到)岁赋其二(征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和) 几死者数矣(将近)生于忧患(生存) 几几欲先走(几乎)生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君将哀而生之乎(使之生存)

貌若甚戚者(好象)其所为予群从所得(得到) 天涯若比邻(好象)宫使驱将惜不得(能,办法) 若更若役,复若赋(你)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得)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各不相类(好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了解,知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略) 曾不若孀妻弱子(如)得道多助(施行) 就持就火炀之(接近)比 瞬息可就(完成)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市欲至宛市(集市)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愿为市鞍马(买)盖以诱敌(敌人) 稍稍出近之(渐渐)时天时不如地利(时令,气候)其船背稍夷(稍微)时而献焉(到时候) 更若役,复若赋(赋税)公等遇雨(你们诸位,对对方敬称)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征收)公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各不相类(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种文体)同别人共用) 忠之属也(类属)居十日,扁鹊复见(过了) 属司命之所属(管)居面山而居(居住)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居在者椎髻仰面(坐着) 一鼓作气(第一次)卜者知其旨意(意图) 一通计一舟(全)意意暇甚(神情) 一碧万顷(一片)意将隧入(想) 而或长烟一空(完全,都)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桓侯故使人问之(派)止有剩骨(只) 使必能使行陈和睦(让)止一狼得骨止(停下)宫使驱将惜不得(使臣)笑而止之(阻止)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排比编列)前狼不敢前(上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停留,驻扎)起一犬坐于前(前面)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屡次)食之不能尽其材(喂) 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皆数友出东直(几个)身上衣裳口中食(食物)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殚其地之出(生产的粮食等)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 书得鱼腹中书(字条)出水落石出(显露) 黄生允修借书(书本)出淤泥而不染(长出)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高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上下文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①本义。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朝令夕改) ②引申义。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如:朝,早晨是大臣朝见国君的时间,故由“早晨”引申为“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见的地方也叫“朝”,故引申为“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再引申为“朝代”(改朝换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深山”--道理很深(深刻、深奥);友谊很深(深厚,深刻);夜深人静(时间久);颜色太深(浓、重) ③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如:爪牙,比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现代汉语中也有如“乱扣帽子”(坏名

义或罪名) 冻结资金(阻止流动或变动) ④了解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a:连锁式。 寒:冷--寒冷季节--缺乏冬衣而受冻--贫寒--恐惧、害怕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b:辐射式。 节:竹节--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 一节复一节,千枝破万叶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篦击节碎 例1:“引”, ①会意字,由一弓一箭组成,本义是“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②“拉开弓”引申为“拉”,“左右或引相如去” ③“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 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 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 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 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 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 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 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名词:耻辱) 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 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 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a 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a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当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 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B通“导”,引导) 得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b.动词:适合,中意。c.动词:能够) 点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 毒①若毒之乎②呼嘘毒疠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怨恨。B名词:毒物,有毒的c名词:危害、毒害) 度①春风不度玉门关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孙子度其行(a动词:度过、越过。B音dúo,动词:估计。) 法①世传其兵法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a名词:法律、制度、法令、刑法。b名词:谋略、策略) 方①方七百里,高万仞②今方来,吾欲辱之(a名词:方圆。b副词:正(好)、正要) 复①复前行,欲穷其林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更若役,复若赋(a副词:再、又。b恢复。) 赋①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②岁赋其二③更若役,复若赋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动词:抒发。B 动词:征收、敛取。C名词:赋税。)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I 二、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三、 1.诣:至y,去。 四、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五、 3.课:考核、督促、征收。 六、 4.风、化:教育感化。 七、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八、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九、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十、8.劾:举报,检举,揭发。| 十一、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十二、10.短:进谗言,说坏话。 十三、11.害:嫉妒。 十四、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一一国君,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十五、13 . 折: 指斥,指责,驳斥。 十八、 14 . 让: 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十七、 15 . 党: 偏袒,伙同,包庇。 十八、 16 . 矫: 假托,假传。 十九、 17 . 质: 作人质;抵押。 二十、18 . 次: 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一一由“输送、运输”引申。 二十三、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二十二、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二十四、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二十五、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十六、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二十七、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二十八、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 假设,倘若、如果。 二十九、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 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三十、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三十一、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 有一妻一妾》)。 三十二、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三十三、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三十四、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三十五、 3.用事:掌权,主管。 三十六、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三十七、 5.听事:办公的地方。 三十八、 6.逆旅:旅馆。 三十九、7.部曲:私家军队。 四十、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四十一、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四十二、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四十三、11.作色:发怒。 四十四、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高一 文言文 一词多义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 若: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表否定假设)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之:辍耕之垄上(往,到)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子犯请击之(代词,带秦军)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是寡人之国也(的,结构组词)若舍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朝济而西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见:见陵之耻(被)顾: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图穷而匕见(通“现”显露)顾笑武阳(回头看) 府吏见丁宁(我)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乃: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于是,就)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朋友,名词)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你们的)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军: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打,砸)军中不得驱驰(军营)秦王不肯击缶(敲击) 足下一军敌彼二军(军队最大编制单位)因击沛公于坐(刺杀) 李广军极简易(治军,带兵)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攻打) 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像)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弟子不必不如师(比得上)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沛公起如厕(到,往)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公屡促之,必如约(按照······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如果,假使)乃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谢)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胜:沛公不胜杯酌(力能担当,经得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自可断来信(使者,托信之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好)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需掌握的文言实词(共136 个,按拼音排序)【安】 1.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2.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4.君谓计将安出?怎么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6.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7.子曰“汝安知鱼乐”哪里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 9.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10.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卑】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被】 1.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本】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来 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 3.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 4.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源 【比】 1.曹操比与袁绍相比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 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4.比至陈等到 【鄙】 1.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毕】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 4.吾与汝毕力平险用尽【别】 1.士别三日分别 2.与世无别区别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 4.驱之别院另外 【兵】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 2.上使外将兵士兵【病】 未果,寻病终. 得病 【策】 1.执策而临之鞭子 2.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3.策勋十二转记录 【曾】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强否定语气 2.曾不吝情去留加强否定语气 3.计其长曾不盈寸加强否定语气 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尝】(书中该词都解释为曾经) 1.未尝识书具曾经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长】 1.惟长堤一痕与“短”相对 2.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长度 3.北山愚公长息曰长久 4.而或长烟一空大片 5.幼有所长成长 6.以君为长者敦厚 7.宋无长木多余的 【朝】 1.朝服衣冠早晨 2.山间之朝暮也早晨 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4.皆朝于齐朝拜 【诚】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3.帝感其诚诚心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 【出】 1.卷石底以出露出 2.奋袖出臂露出 3.水落而石出者露出 4.不复出焉出去 5.皆出酒食拿出 6.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7.不敢出一言以复发出 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使出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10.方出神脱离 【初】 1.初极狭起初 2.初,权谓吕蒙曰当初 3.每至晴初霜旦刚 4.令初下刚刚 【辞】 1.未尝稍降辞色言辞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 3.旦辞爷娘去告辞 【从】 便舍船,从口入自 问所从来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跟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战则请从跟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 1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有效教学(转载)(整理精校版)

高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有效教学() 必修教案 0405 08:38 :: 一词多义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古汉语中亦然,这种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做些研究,会发现其规律的(或通过引申,或通过比喻、借代,或通过假借等等),因为情况复杂,难于掌握,也无需一一弄清每个多义词词义的来龙去脉,所以不必就此下很多功夫。但必须对常用实词已经形成的多个义项,在逐渐学习接触的过程中,仔细比较,整理积累,以求尽可能多地掌握它。请看一例:“引”,本义是“拉开弓”。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的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说文〉解作“开弓也”。如〈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引而不发,指把弓拉开,可是并不射出箭去。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把弓拉开,形状变化了,所以引申为“长”,“延长”。如〈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又为“伸长”,如〈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又指“延续”。如〈诗经小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勿替:不废)开弓是把弦和箭导向后方,所以引申出“导”、“领”的意义。如:〈西门豹治邺〉:“引河水灌民田》”。《资治通鉴亦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又:“引军北还”。三句中的“引”都是“领”、“导”之义。由“拉弓”引申为拉的动作,义为“拉”。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引相如去”,又指“持”、“拿”,如“丈人目先生使引七刺狼“,再引申为”拿来作为凭证、理由“,如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弓是把弦和箭向后拉,所以引申为向后退。〈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中山狼传〉:“先生仓卒以手捕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便旋:绕圈子)。看,一个“引”字,从不同角度引申出多少既有某种联系,又有区别的意义来!以下为人教版必修3必修4课本一词多义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 )1.数例句出处释义 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 ③吝惜,舍不得。 ⑴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⑸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⑹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⑴吝惜,舍不得,吝啬;⑵喜爱,爱护;⑶喜爱;⑷喜爱;⑸爱护;⑹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⑵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⑶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⑸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⒁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⑴⑵使……安定;⑶疑问副词,怎么;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⑸疑

文言文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chè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小学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一词多义

小学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一词多义 1、把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②把酒临风 a动词:端,持 b动词:端起、端着 2、白 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往来无白丁 a动词:使露出白色 b形容词:白色 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3、悲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余悲之 a动词:悲伤 b动词:同情 4、备 ①众妙毕备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a动词:具备 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 c动词:准备 d动词:防备 5、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肩继踵而在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a动词:靠,挨着 b动词:比较,比起 c动词:等到 6、鄙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a名词:边远地区

①此印者才毕 ②众妙毕备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a副词:全部、都 b动词:完成、完 8、兵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轻兵锐卒 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田忌欲引兵之赵 ⑦世传其兵法 a名词:士兵 b名词:兵器 c名词:军队 d名词:军事 9、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a动词:驱使,鞭打 b名词:马鞭 10、病 ①病入膏肓 ②寡人反取病焉 ③未果,寻病终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动词:生病 b名词:疾病 c形容词:困苦不堪 d名词:耻辱 11、薄 ①薄如钱唇 ②薄暮冥冥 a动词:迫近 b形容词:与“厚”相对 12、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 ②不以千里称也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a副词:音chóng,重新、再次 b形容词:音zhòng,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14、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名词:处所、地方 b动词:存在、置身 15、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②齐之习辞者也 a动词:告别、离开 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16、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a动词:赏赐 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17、从 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③可以一战。战者请从 a动词:听从 b动词:跟随 18、当 ①当世无双 ②当春乃发生 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 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 b介词:对着,面对 c副词:一定,必定 d动词:应当 e动词:音dàng,两者相抵,对、当

高一语文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词多义 ○若 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捕蛇者说》) 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代词,这,这样,如此。《论语·宪问》)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烛之武退秦师》) 4.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选择连词,或,或者。《汉书·高帝纪》)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桃花源记》) ○辞 1.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拒绝)《肴之战》 2.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文词)《送东阳马生序》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辩解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烛之武退秦师》) 5.停数日,辞去。(告别。《桃花源记》) 6.不辞劳苦。(推托) ○之 1.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陈涉世家》) 2.子犯请击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秦军)。《烛之武退秦师》) 3.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烛之武退秦师》)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 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烛 之武退秦师》)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师说》) ○说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理,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捕蛇者说》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动词)《桃花源记》 3.神仙诡诞之说。(说法)《梅花岭记》 4.范增说项羽曰。(shuì劝说)《鸿门宴》 5.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喜欢,高兴。《烛之武退秦师》)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境;边远的地方。《为学》)。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3.孔子鄙其小器(鄙视。《训俭示康》)。 4.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孔雀东南飞》)。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用作动词,把……当作边境。《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言语粗鄙。(粗俗)

91个阶段文言文常见实词一词多义

1、把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②把酒临风 a动词:端,持 b动词:端起、端着 2、白 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往来无白丁 a动词:使露出白色 b形容词:白色 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 3、悲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余悲之 a动词:悲伤 b动词:同情 4、备 ①众妙毕备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a动词:具备 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 c动词:准备 d动词:防备

5、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比肩继踵而在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 b动词:比较,比起 c动词:等到 6、鄙 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a名词:边远地区 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 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 7、毕 ①此印者才毕 ②众妙毕备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a副词:全部、都 b动词:完成、完 8、兵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②轻兵锐卒 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田忌欲引兵之赵

⑦世传其兵法 a名词:士兵 b名词:兵器 c名词:军队 d名词:军事 9、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a动词:驱使,鞭打 b名词:马鞭 10、病 ①病入膏肓 ②寡人反取病焉 ③未果,寻病终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 b名词:疾病 c形容词:困苦不堪 d名词:耻辱 11、薄 ①薄如钱唇 ②薄暮冥冥 a动词:迫近 b形容词:与“厚”相对 12、称

①先帝称之曰能 ②不以千里称也 a动词:著称 b动词:称赞 13、重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a副词:音chóng,重新、再次 b形容词:音zhòng,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14、处 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名词:处所、地方 b动词:存在、置身 15、辞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②齐之习辞者也 a动词:告别、离开 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16、赐 ①楚王赐晏子酒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a动词:赏赐 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洗濯浮躁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中文言文必备一词多义 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 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4.鄙:①言语粗鄙粗俗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5.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 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 8.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②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再 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④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9.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10.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①自杀未遂成功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③遂使之行成于吴于是 11.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1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 1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 14.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 15.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 16.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