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分析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分析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分析

1、现代化进程的载体是都市,一如前现代社会的主体是乡村。

2、乡村:人与土地太阳时间时间的模糊性相对松散个体性

城市:人与机器火车时间时间的精确性集中组织整体性个性的消抹机器上的零件

3、社会关系

4、人与自身的关系:异化感个性被吞噬无家可归感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一、释名

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复杂性,并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二十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艺术思潮。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社会生活的变化

2、文化思潮的影响

3、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思想特征

①突出表现异化(alienation )主题

前现代的文学也涉及异化,但都是局部现象,寄希望于人的理性,可以克服,然而在现代主义的文学中,异化是人类无法克服的永恒悲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以前劳动产品属于劳动者,然而在私有制社会,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反过来控制他。2、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人是劳动的动物,劳动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人自愿劳作,然而在私有制社会,人在劳动中感到不幸。3、类本质的异化: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了。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②具有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反思17世纪依赖逐步确立的理性原则、理性成果的合法性,对以往的一切艺术遗产和人类社会的现存文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背离姿态,着力探求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甚至对文明的发展意义公开采取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2、艺术特征

①强调表现

②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③语言实验

④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

未来主义

1909年,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流派的诞生。在马里内蒂周围很快聚集其一批使人、剧作家和画家,办起刊物《莱采巴》。他们主张抛弃传统文化,创造一种“速力之美”,主张表现现代生活,讴歌机器文明。代表作家马里内蒂、帕拉泽斯

基本特征:

否定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速度美”、“力量”);

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的进行艺术创造。

代表作:马里内蒂剧本《他们来了》

象征主义

一、象征主义及其特征

1、象征主义的发展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出现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之一。

它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象征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再度复兴,被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的先驱:美国的爱伦·坡和法国的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诗人一反文学唯善唯美的传统,将“恶”的美提炼、发掘出来,深深影响了后代诗风。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包括法国的象征主义“三剑客”:魏尔伦、兰波、马拉美。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诗人瓦雷里、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等

2、象征主义的特征

①象征主义者坚持以直觉去把握、表现“最高的真实”

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虚妄的、不可知的,只有主观世界才是真实的,客观万物不过是主观精神的种种暗示和象征。梅特林克认为:唯一真实的是上帝所启示的神秘世界,而这只能在寂静里凭个人直觉才能感知。

②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非常重视诗歌的暗示性

象征主义者崇尚直觉、反对理性,必然走向神秘化。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都曾有过类似论述,认为诗歌就是让人看不懂,让人朦胧去猜想。诗人不去直接表现对象,而采用暗示手法。

③启发读者感悟的是“客观对应物”

“通过艺术形式表现情绪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套事物,一种情况,一串事件,都是表现特定情绪的公式;这样,当获得了与感性经验相应的外界事实时,情绪就立刻被唤起来了。”

二、后期象征主义的几位代表作家:

保尔·瓦雷里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海滨墓园》。诗人独立海滨墓园,凝望大海,思绪万千,面对大自然的永恒,想到人生的短暂,最后诗人超越了死亡,表现也肯定现实、面向未来的积极主题。全诗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格律严谨。

里尔克是奥地利著名象征主义诗人。早期创作宣扬神秘主义和宗教思想,晚年探索生与死、存在与变化、追求和幻灭的关系等问题,语言精雕细琢,文笔精美,富于表现力,但往往充满凄苦情调。作品数量庞大。代表作是诗集《杜伊诺哀歌》等。

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将现实性和民族性带入象征主义。最著名的诗是《驶向拜占庭》。全诗以游历拜占庭象征精神的探索,表达了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厌恶和对精神世界回复的热烈企盼心情。使物质意象与观念意象在诗中达到和谐统一。

埃兹拉·庞德美国意象派诗人。早年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推崇,译有《神州集》。从中可看出其对中国诗的独特体验。代表作:长诗《诗章》短诗《在地铁车站》

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的象征主义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剧作《青鸟》,写一位樵夫的两个可爱的孩子,蒂蒂儿和弥蒂儿,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象征快乐和幸福的青鸟的故事。三、艾略特及其《荒原》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后期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重要的文学批评家、诗人、戏剧家。

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

早期诗作感应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世界普遍的精神空虚和心灵紊乱,大多带有否定现实和彷徨犹豫的色彩;在诗歌格律和韵脚方面则沿袭传统。代表作是《阿·普鲁弗洛克的情歌》①这首诗以戏剧性的独白形式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整首诗由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结构而成。②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用奇特的意象和隐喻传达作者的内在之意。

中期内容转为对西方世界进行全景式的鸟瞰和深入剖析,对一战后的西方文明进行全面清算与批判。代表作《荒原》是西方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晚期代表作品是《圣灰星期三》,它表现宗教题材,是诗人向上帝唱出的一首虔诚的“赞美诗”。诗人用西方哲学和神学的概念思考他所亲身经历的彻悟,表达自我净化主题。

《荒原》

原稿长达800多行,后经庞德删改,余今434行。共5章。

第一章《死者葬礼》(《死者葬仪》):作者通过一连串意象,将西方世界沦落为“荒原”、已毫无生机的象征意义显现出来。第二章《弈棋》(《对弈》):通过男女两性的博弈,暴力性内涵第三章《火诫》:主要从两性关系角度揭露西方社会的沉沦堕落,结尾暗示用信仰之火烧掉情欲之火的思想第四章《死在水中》:告诫现代人欲望泛滥,必遭毁灭。

第五章《雷霆的话》:探讨荒原的复苏,正面宣传救世主张,着重探索再生主题引用了印度教经典《奥义书》中的一个寓言来暗示荒原人可以获得救赎的方法:对人,“哒”意味着“给予”;对神,“哒”意味着“抑制”;对魔,“哒”则意味着“同情”。

《荒原》的主题

作者在《荒原》中创造了一个精神衰竭、欲念泛滥、信仰危机、文明破败的腐朽、堕落的世界,表现了一代人迷惘、幻灭的情绪和内在心理的错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并最终指出了一条通过“舍予、同情、克制”走向人类新生的道路。《荒原》的艺术特点

①神话结构和拼贴技巧的有机结合。②通过意象叠加、通体象征,创造出适合表现作者内心抽象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的“客观对应物”。③广博的征引。④形式上采用典型的自由体,诗句长短不一,不用规律的韵,但节奏分明,追求口语化。

表现主义

一、表现主义定义:

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于二三十年代的德国、美国等。它要求突破事物表象而凸显其内在本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楔入其内在灵魂,突破对暂时性的现象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或“真理”。小说代表人物卡夫卡,戏剧代表人物有斯特林堡。

二、表现主义的特征

①强烈的主观性

表现主义者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的本质的东西”,探索“深藏在内部的灵魂”。因而,创作应从自我的主观出发,直接表现“主观现实”,仅仅再现、复制外部客观世界毫无意义。他们提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表现主义由此得名。“他们注目的不是落下的石头,而是万有引力定律”。

②抽象性

表现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毫无兴趣,他们喜欢探讨抽象的哲理问题,所以他们在创作时,往往有意虚化背景、淡化时空,不提供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也不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经常是抽象的类型,代表着人类的某些共性。

③象征性

表现主义作品具有浓烈的象征色彩,其主题、人物、环境都是象征的,作家善于把象征性的隐喻作为实际事实来对待。卡夫卡的《变形记》

④怪异性

表现主义作家强调表现主观的绝对性,因而导致对待客观的随意性。他们打乱生活的明晰条理,扭曲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相互关系,追求怪诞的效果。作品大多情节离奇、形象扭曲、形式古怪。但表现主义用“怪诞”的手法表现源于生活的“怪诞”,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三、几位重要的作家

1、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杰出的剧作家。他重视心理分析,着力挖掘在现代生活重压下人们的复杂心态,开创了“现代心理悲剧”。

从艺术上看,奥尼尔的剧本思想深刻、情节惊心动魄、风格庄严粗犷,表现技巧新颖多变,对现代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戏剧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毛猿》中扬克的离奇经历和荒诞结局,固然反映了产业工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受的悲剧命运,更重要的是,作者从主观感受出发,将扬克的悲剧命运扩展成为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以此象征人类寻求“归属”的过程。

《毛猿》是一出典型的寻求人的归属和生存价值的哲理性悲剧。它揭示出在现代西方社会,人性的完美发展和生存价值遭到毁灭,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和人无所归属的问题。“毛猿是人类的象征”(奥尼尔)。同时体现出人被异化、蜕化为虫兽的主题。

《毛猿》的艺术特色

①广泛的象征性。

②多种戏剧表现手法的运用。

2、斯特林堡瑞典剧作家。他一生写过60多部戏剧,其后期剧作,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先声。他的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最早显示出表现主义戏剧的特色,首次用精神分析将梦幻搬上舞台,时间、空间淆乱,梦境和现实混合,用怪异场景表现人物内心真实。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较深刻地揭发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关系,让活人与死尸、灵魂、幻影同时登场,体现了“怪诞”的特色。

3、恰佩克捷克著名科幻小说家和表现主义戏剧家。其剧本《万能机器人》以科学幻想的形式勾勒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幅真实图画。即资本家为追求最大利润,滥用科技发明,不惜牺牲人类前途。并引起读者对科技发展前景的反思。

四、卡夫卡及其《变形记》

弗兰茨·卡夫卡是著名表现主义小说家、现代小说鼻祖,世界文学史中的“超一流作家”。他是一位“给现代人指引痛苦的作家”,但他无法解释痛苦、更不可能指出摆脱痛苦的途径,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悲观色彩。

卡夫卡创作的主旨就是反映现代人的困惑,社会的荒诞——“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压之下”,人性的异化:“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人”,精神的危机——“突如其来的意外遭遇从来没有少过”。

《变形记》是反映异化主题的杰出之作。

从异化角度分析《变形记》:从本质上看, 格里高尔由人变虫并不是“一天早晨”突然发生

的奇事, 他早已丧失了人的价值、尊严、个性, 沦为劳作的机器,沦为家庭和他人的奴隶,沦为丧失个体自由的动物性存在。换句话来说, 早在虫形化之前, 格里高尔就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形虫了。“ 虫形人”是人形虫的逻辑必然。虫形不过是内在虫性的外化而已。现代人的普遍处境。

从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变形记》三阶段:

1、主体与母亲处于直接的二元关系中,希望始终和母亲一起,得到她的照料,成为她的一切,与母亲合二为一,是母亲的延伸。

2、父亲闯入,否定力量,制定戒律,三元结构

3、遭遇禁忌,遭遇父亲的法律,认同父亲,进入象征秩序,

自我实现,个性获得。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

①荒诞性:是卡夫卡作品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它是社会不合理、荒诞的反映。作者擅长以局部、表面的荒诞,深刻地反映出整体的、本质的真实,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

②象征性:是卡夫卡荒诞艺术的灵魂。a、他的小说整体框架是象征的。作家有意淡化背景、模糊时空,在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之外展开情节,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鲜明的寓言色彩。b、作品的情节也是象征的。作家有意割裂因果,打乱顺序,情节扑朔迷离,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c、人物是象征的。人物常常是带有某些共性的类型化人物。

③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细节相结合。

④冷漠的叙述和内心独白的运用。

卡夫卡善于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极度冷静的、纯客观的叙述方式和简洁、平淡、流畅的语言来写人间悲剧,使怪诞、惊心动魄成为平常、自然。而内心独白是其人物表现内心痛苦的有效手段。

意识流

一、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在20世纪的20—40年代,盛行于英、美、法等国。意识流小说的特征:①专注于摹写内心世界。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一样,意识流小说家也认为只有主观世界才是“最高真实”,客观现实反而不真实。他们还认为人的心中既有天堂,也有地狱,所以要全面表现人物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的复杂的意识,尤其应侧重表现无意识,追求心理的原始真实。因此,意识流小说家主张“作家退出小说”,取消作品的故事情节,让人物自己直接展示其意识流动过程②打破时空界限的叙事方式。意识流小说家吸收了柏格森“心理时间”的理论,认为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空间是有限的,而时间是无限的,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倒置或相互渗透,可使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具有立体感,以此丰富所表现的内容。③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弗洛伊德在运用“精神分析法”治疗精神病人的过程中,认为要发掘病人内心的隐秘之处,只有进行心理疏导,廓清错乱的根源,才能从患者心灵深处将致病的“情结”发掘出来,他称之为“心理联想”。

意识流小说家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小说创作,强调以原始的、不加提炼的方式去展示意识的自由流动,体现出意识的随意性和跳跃性。为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全过程,意识流小说还大量使用内心独白手法。一般意识流小说使用的内心独白有两种:直接内心独白——第一人称;间接内心独白——第三人称。

总的看来,在表现人类内心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方面,意识流作家超过了前人。成功的意识流小说真切含蓄、内涵丰富、深入细腻、复杂多变,节奏快、跨度大,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但意识流小说容易流于混乱破碎,对读者的理解力有极高的要求

二、几位重要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

1、马赛尔·普鲁斯特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鼻祖之一。他完成了以追忆自己青春岁月为主要内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分7卷,15部,贯穿全书的是“我”——(马塞尔)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对往事的追忆。作者认为“回忆”是人生的菁华,它能够对过去的感性经验进行再创造;回忆是一面魔镜,通过它才能反射出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才能追回已逝去的年华。小说真实地表现出19、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人情世态,同时详细地记录下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普鲁斯特以心理时间为法宝,巧妙地把无数回忆串联起来,对人物心理、特别是对潜意识进行了精雕细刻的描写,极大的影响了以后的西方文学。

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她出身于优裕并富于文化教养的家庭,秉性十分敏感。她一生致力于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和文学评论。后因精神抑郁症投河自尽。

伍尔夫小说的特点:伍尔夫的小说多以上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回忆和自由联想突破时空界限。作品结构紧凑、意象清新,文笔优美而富有诗意。不足之处是缺乏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比较单薄

《到灯塔去》的象征意义及主题:“灯塔”,象征拉姆齐夫人的精神光芒。拉姆齐先生到灯塔朝觐,父子和解,莉丽完成她的油画,都是为了纪念夫人。这说明拉姆齐夫人虽死犹生,她的精神之光终未泯灭。主题:小说名为《到灯塔去》,象征人们战胜时间与死亡去获得这种精神光芒的内心航程。归根结蒂,是爱战胜了死,人类的精神追求战胜了岁月的流逝。伍尔夫常用的艺术手法:①以小见大。用浓缩的时间情节去表现深刻、博大的主题。②象征手法的运用。③由自由联想带来的两重空间与两种时间。一种是实在的、按客观事物发展顺序展开;(“生活流”)一种在人物的意识中,回忆过去、瞻望将来与眼前现实交织(“精神流”),构成交相错叠的时间与空间。

3、威廉·福克纳福克纳是美国意识流和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的重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两次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福克纳创作特点:福克纳绝大部分作品的背景是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构成庞大的创作体系“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家集中讲述了此县杰弗逊镇数个家族几代人荣辱兴衰的故事,深刻描绘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反映出现代人所关心的问题: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人的精神上的苦闷感、困惑感和幻灭感等,具有史诗气魄。福克纳对“意识流”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把一般意识流发展成为“复合式意识流”,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表现力。

《喧哗与骚动》这部作品的情节并不复杂。全书以一个南方淑女的堕落故事为中心,写出了杰弗逊镇的望族康普生一家每况愈下,四分五裂的过程,特别写出了这个家族成员精神上的病态和危机。它是福克纳复合式意识流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艺术成就:①采用多角度叙述方式结构作品②“复合式意识流”手法的运用③“神话模式”的运用。《喧哗与骚动》的主题:康普生家历史中的四天都与基督受难的重要日期相关,作者实际上是用基督的庄严与神圣、爱的思想与康普生家子孙的委琐、病态、软弱无能相对照;而康普生家后代的自私、得不到爱、受挫、失败、互相仇视,也显示出现代人违反了基督临死前对其门徒所作的“你们要彼此相爱”的遗训,具有反讽意味。揭示了作品的现代性主题。

三、乔伊斯及其《尤利西斯》

《都柏林人》包括15个短篇故事,基本上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出都柏林人“瘫痪”麻木的生活状态。《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乔伊斯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小说展示了都柏林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代达罗斯从童年到青年的思想旅程,最后他毅然背弃宗教,走“自我流亡”的道路,到异国他乡去追求艺术。内容既有斯蒂芬的内心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又探讨了艺术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艺术与“流亡”的关系、文学三阶段理

论,即:“抒情”阶段——“叙事”阶段——“戏剧”阶段。《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乔伊斯的最后一部小说,他用梦幻般的语言表达了“人类历史不过是一场死亡与复活重复的恶梦”的观点。这部小说把意识流推向了极致,非常难懂,作者自云:此书可供失眠的人研究一辈子。《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扛鼎之作。它描写都柏林三位普通的市民——犹太裔广告经纪人布鲁姆、其妻歌手莫莉、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代达罗斯,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从清晨到深夜共计18个小时的平凡经历和繁复的内心活动。《尤利西斯》的思想内涵:《尤利西斯》记载了经历过无穷苦难、饱受奴役、备受歧视的爱尔兰人和犹太人的血泪和抗争,凝聚了沉甸甸的民族历史内容,它首先是一部民族的史诗。但它巨大的思想内涵绝不仅仅限于此,《尤利西斯》更是一部现代西方人的史诗。小说既反映出现代西方人的孤独、痛苦、麻木、猥亵,又肯定了他们积极寻找生活意义的精神,这双重倾向构成作品深刻的思想底蕴。《尤利西斯》与《奥德赛》比较:第一层倾向:为增加作品含量,创造性地运用神话象征对应结构,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与荷马史诗第二部《奥德赛》一一呼应。古希腊人那种高尚的英雄气概,在平庸的现代人身上早已不复存在。人格退化、意志萎靡、感情瘫痪、碌碌无为的芸芸众生,汇成了现代西方社会悲凉灰色的精神荒原。所以,《尤利西斯》是西方社会精神解体的史诗,是一曲堕落、混乱的荒原哀歌。第二层倾向:乔伊斯不仅以一位艺术家的敏感逼真地描摹出现代西方人的心理图像,而且以一位艺术家的良知探讨了荒原子孙个体生命的价值,努力寻找他们应该“如何面对惨淡的现实,应该怎样生存”的答案。作家一方面深入挖掘人物的潜意识和性本能,充分暴露了现代人的阴暗面;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们的聪慧、善良、积极寻求生活意义的闪光点。不可否认,现代人在孔武有力的古代英雄面前好像软弱无力的侏儒,但经历了千百年文明的熏陶,人性中也积淀了许多新的内涵,体现了人性的进步。《尤利西斯》的艺术特征:①运用“神话平行对应结构”作者天才地运用“神话平行对应结构”,使作品产生深刻、凝重的启示,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总体结构与《奥德赛》相对应,形成贯穿全书的、高度统一的对照。书名一语破的,有效启发了读者的思维。局部也与西方文学名著相对应。②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表现主观真实,重点描摹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以达到对永恒真实的揭示。在18个小时中凝聚了千百年历史的沧桑,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内容。1904年6月16日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布鲁姆日”。③小说文体上的大量实验创新。a革新了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所有内容借人物的意识直接呈现给读者,作家本人“不在场”,而是熟练运用了一系列意识流技巧;b文体多变,用不同色调的语言描写不同的人物和场景,采用特定的形式更完美地表达了内容,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c.语言的多样性。广采博引、用典丰富。

乔伊斯立志将《尤利西斯》写成一部现代西方生活的百科全书。他在创作上的实验之彻底、全面,使得后代作家要在文体上出新意变得十分困难。他的作品博大精深,但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令人望而生畏。可以说,这部现代西方人的史诗在任何时代都将难以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布鲁姆形象分析:布鲁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现代人。从世俗性上说,他绝对是一个庸俗的凡人,但他身上有着可靠的人性。他性格谦和宽厚,具有一种成熟的深沉韵味。可以说,正是他这种善良、宽容、成熟的人性,使他成为三个主人公的中轴。他所具有的,正是斯蒂芬所缺乏、要寻觅的东西,斯蒂芬最终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布鲁姆,莫莉也始终不曾离开布鲁姆。小说最动人之处就是三位主人公最终取得了初步的理解和沟通,让悲观的现代人看到一线希望的生机。布鲁姆的确不是伟大的英雄,却是伟大的艺术创造。他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文学中“非英雄”的现代人的诞生。他所代表的美好品质正是作家为解决西方社会危机所提供的一份答案: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荒原的面貌还是可以改变的。而现代人个体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为解决这一危机而努力。

超现实主义

一、超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二、超现实主义定义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代表作家布勒东。

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

1、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

2、主张用“自动写作法”和“随意拼凑”进行创作;

3、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

存在主义

一、存在主义文学与萨特

1、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存在主义的旗帜也飘到了欧美乃至东方一些国家的文学界。代表作家:萨特、加缪、诺曼·梅勒。

2、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重要命题:

1、存在先于本质

2、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3、人可以自由选择,重在行动

人格的尊严和独立的思考。

3、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①鲜明的哲理性;②独特的真实性;③环境的确定性

4、萨特的戏剧创作“境遇剧”(“情景剧”):是萨特为宣传其存在主义哲学而创制的一种戏剧形式。特点是十分注重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的特定性境遇,以及在这种特定境遇中人物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尤其突出人物在选择时的困境和左右为难的心理状态,从而对人的存在作出存在主义的解释。

二、加缪及其《局外人》

《局外人》——拒绝规则、拒绝同化默尔索不是一个乖张的异化人,他只是“自己”而已,被毁灭是因为他拒绝被同化。在众寡悬殊的格局中,他选择了自我和反叛即等于选择了肉体毁灭——物理上他失败了,但精神上他是胜利的,他用冷蔑告别这个世界:“我觉得我过去曾是幸福的,现在仍是幸福的”。

《鼠疫》——如何反抗在《局外人》那里,“荒谬”作为现实的起点被提出,反叛者孤立无援,“人”被世俗规则判处了死刑;而《鼠疫》旨在维护“人”的价值和前途,证明自在的合理。前者侧重于荒谬而残酷的生存真相,后者则聚焦于“反抗”“谁来反抗”“如何反抗”这一主题。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讲 述了小职员格里高靠自己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在工作和生 活的强压下,格里高终于不堪忍受在一天早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公司抛弃了他,家人也嫌弃害怕他,只有妹妹照顾他,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妹妹也不能再忍受了。终于在一天,处处为家里着想努力工 作的格里高在孤独与失望中死去了。 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在变形记中的得到了体现。 在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与变形记之前,我想先谈谈对卡夫卡的看法。卡夫卡说:"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 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正是 这样的想法使他失去了享受普通生活的快乐,他一生离了三次婚,将自己困在孤独里,有人说优秀的作家都是孤独的,我不敢苟同。但不得不承认,卡夫卡很优秀,他的变形记奇异,深刻,冷峻,却充满令人深思的意味。让人感受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 倾性特征。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文学 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卡夫卡就在变形记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格里高的内心世界,这些心理描写对主人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使我更能体会格里高的痛苦、善良与无奈。“我选择的是多么辛苦的

职业啊,我日复一日地处于旅途之中。在外面,业务上的刺激,比起在家、在公司要大得多。此外,还要承受旅途的劳累,要考虑火车的联运,吃饭没有规律性,伙食又差,频繁更迭的车马交通,一点也没有人情味,没有温馨之感,让这种旅差劳务见鬼去吧!”,表现了格里高工作压力之大,生活之艰苦,但他仍然为了家庭在努力奋争。他立刻发现,他目前根本不能动弹了,他以前觉得用那些细小的腿爬行前进很不自然,如今也不以为怪。此外,他还觉得很舒服,他原来的确全身都很痛,但他现在觉得这疼痛越来越缓解了,终于都消失了。他的背碰到了腐烂的苹果,苹果的霉烂点波及周围。他带着爱心和感动回忆家庭,并坚定地认为他必须从这个家里消失,这种看法的坚定性比起他妹妹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情况下,他陷入了空洞而安静的沉思。在格里高变形为甲壳虫之后,家人终于无法再忍受他,而决定把他赶出家门,格里高不但不抱怨家人的冷漠无情,反而更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这是他临死时的一段心理活动。将他的善良与家人的冷漠自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阴郁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它的价值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它所含的内在体悟,这种体悟往往是多义性的,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现实走向超现实。变形记中用大甲虫象征了人在高强压力下的人格扭曲,直接变现了人生理上的变形,又从侧面表现了社会人际关系的扭曲,资本主义经济萧条下的孤独,颓废,充分体现卡夫卡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

现代主义文学时期

现代主义(Modernism)文学时期(1918-1945) 历史背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1918年,这一年应该说是英国人民苦苦期盼的一年。旷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同盟国的战败而收场。经济趋近于崩溃,战争中牺牲了大量的有才华的年轻人,使得英国在一战中的文学创作跌入低谷。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开始战后重建,人民开始反思现实生活。面对废墟,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理想国。首先开创新纪元的是诗人托马斯·艾略特(T.S.Eliot),他拉开了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帷幕。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The Waste Land)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传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对世界、对现实的厌恶、普遍的失望情绪和幻灭感,表现了一代人的精神病态和精神危机,从而否定了现代西方文明。虽然想法过于极端,但是确实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艾略特所代表的象征主义文学成为了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随着战后重建的慢慢推进,英国人民慢慢发现了心理对于现实的重要引导作用,“意识流”这一个生僻的字眼开始进入文学的行列。 Modernism: (1) A reaction against realism; (2) Modernism takes the irr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s its theoretical base; (3) The major themes of the modernist literature are the distorted, alienated and il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man, and man and himself; (4) The modernist writers concentrate more on the private than on the public, more on the subjective than on the objective. They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inner being of an individual. In their writings,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re mingled together and exis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an individual. 意识流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The narrator conveys a subject’s thoughts, impressions, and perceptions exactly as they occur, often in disjointed (不连贯的) way and without the logic and grammar of typical speech and writing. Stream-of-consciousness narration usually is written in the first person.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现代主义代表作家: 1.T.S.Eliot 代表作:The waste Land,1922《荒原》; Four Quartets,1935-1942《四个四重奏》 2.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0588415.html,wrence 代表作:Sons and lovers,1931《儿子和情人》; The Rainbow,1915《虹》; Women In Love,1921《恋爱中的女人》 3. James Joyce 意识流主要表人物 代表作:Ulysses,1922《尤里西斯》; Dubliners,1914《都柏林人》;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4.Virginia Woolf 意识流另一代表人物 To The lighthouse,1927《到灯塔去》; Jacob’s Room,1922《雅各布的房间》; The Waves,1931《浪》; Mrs. Dalloway,1925《达罗卫夫人》 4.William Bulter Yeats 叶芝:爱尔兰诗人 代表作:The Tower,1928《塔》 The Second coming,1920《第二来临》 The Wind among the Reeds《苇间风》 赏析1: William Bulter Yeats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 生平:1865年, 出生在一个画家家庭。 1889年,即出版其第一部诗集。 1891年,组织“诗人俱乐部”、“爱尔兰文学会”,宣传爱尔兰文学。

美国文学史

美国文学史梗概 一、殖民地时代和美国建国初期 最早来自这片新大陆的欧洲移民主要是定居在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和马萨诸塞的罗马天主教徒,二者虽然在教义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他们都信奉加尔文主义:人生在世只是为了受苦受难,而他们唯一的希望是争做上帝的“选民”,死后进天国,相信“原罪”。这时的文学作品也主要反映了这些思想,和欧洲文学一脉相承。 代表作家:考顿·马瑟,乔纳森·爱德华兹,安妮·布拉兹特里特,爱德华·泰勒。 二、18世纪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经济社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启蒙运动时期(the Enlightenment),从字面上讲,启蒙运

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文学指导思想是“自然神论”(Deism),这个思想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

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代替“天启宗教”。人生在世,不再是受苦受难以换取来世的新生,而是要消灭种族、性别和信仰的不平等,建立自己的“人间乐园”。 启蒙运动中出现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并多出自开国元勋之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以及托马斯·杰斐逊。 三、19世纪南北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先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试题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时间长度上主要是指的文学,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它们是和。 2、象征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是,他的代表作是诗集《》。 3、美国诗人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长诗《》,代表了象征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4、表现主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代表人物是,他的代表作是《变形记》;在戏剧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奥尼尔,他的代表作是。 5、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英国的,她的代表作是《到灯塔去》;美国的福克纳,他的代表作是《》;爱尔兰的乔伊斯,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6、存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是,他的代表作是《》与《》;重要代表是加缪,他的代表作是《》。 7、剧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独幕剧《》和贝克特的剧作《》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8、“黑色幽默”作家群中最有影响的是,他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 二、判断题(每题一分,共1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非现实主义创作往往被称为现代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福学派。() 3、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的耳朵里跳出来的。() 4、克洛德·西蒙被称为“新小说之父”。() 5、瓦雷里的《海滨墓园》是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6、《审判》是“卡夫卡式小说”正式形成的标志。() 7、“他人就是地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8、《佩德罗·帕拉莫》是墨西哥小说家胡安·卢尔弗的代表作。() 9、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开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河。() 10、阿伦·雷乃执导的《广岛之恋》是先锋派电影。()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意识流小说 2、存在主义 3、黑色幽默 4、新浪潮电影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简述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点。 3、简述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20分)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变形记》中“异化”的主题是如何表现的。

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比较

收稿日期:2000-01-20 作者简介:曹路漫(1967-),女,汉族,河南西峡县人,讲师。 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比较 曹路漫 (南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后现代派文学在 创作原则、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等方面,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英美文学;比较中图分类号:I10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0)04-048-02 引 言 后现代主义(P ostm odernism )是二战以后西方知识分子 用于质疑并试图解释包括艺术本身在内的人类本体状况(ontological condition )的文化观和审美观。英美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是这种文化观和审美观中不可分割又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艺术领域中其他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思潮一样,英美文学中的后现代派(P ostm odernism in Literature )无论在创作原则、创作题材、创作形式等方面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与现代主义文学的衔接和继承;当然,它之所以被冠之为“后现代主义”是因为在创作原则、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与现代主义文学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区别。 一、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无论现代主义文学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它都属于现代派文学,同现代主义一样,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时代的一种强烈的反应,而且也是一股随着时代的巨流一起涌动的艺术思潮。它不仅出现在文学批评中,而且还被广泛用于摄影、建筑、电影、电视、服装、家具以及语言学、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 同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一种文学运动或流派一样,后现代主义决不是孤立或自发的文学现象,而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是对现代主义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修正,它与现代主义之间在艺术上保持着衔接和继承关系。五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名作,如萨洛特的《天象馆》,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海勒的《第二十条军规》,冯尼格特的《挑绷绷》等等,都被认为是现代派理所当然的代表作。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哈桑在1975年发表的《类批评:对时代的七种思考》《Paracriticisms ,Seven S peculations of the T imes )一书中指出:“现代主义的变化可以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并非突然终止后才能让后现代主义诞生,它们目前是共存的。”例如,后现代主义小说同样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对虚构进行了模仿。约翰?巴思的《烟草代理人》以古语体对传统的历史小说类型进行模仿,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 之虹》和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橡皮对传统侦探小说进行 模仿,库尔特?冯尼格特利用科幻小说形式进行创作。 被哈桑称为“P ostface ”的后现代主义潮流向我们提示了 现代主义发展“延续性”(C ontinuity )和“中断性” (Discontinu 2ity )这一辩证关系;这与后现代主义的“历时性” (diachrony )和“共时性” (synchrony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例如,在美国当代作家品钦的小说《V 》中,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成 份兼而有之,一方面,它与其他现代主义小说一样具有一定 的历史感和“事实密度” (factual density ),并试图展示一个小说之外的世界,即“外指之本” (referential text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典型的“反身文本” (self -reflexive text )。正如书名《V 》所暗示的那样,神密的代码和令人费解的符号是文本的重要内容,逻辑和连贯的原则不复存在,这一切又都是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第二,在创作形式方面,现代主义小说崇奉形式,后现代小说也崇奉形式,可以说二者都是形式主义派别。现代派作家和后现代派作家都非常迷恋于拼贴(collage ),二者都体现了新、晦、悲这一特点。20世纪初,随着西方社会的急剧演变和各种反传统艺术思潮的崛起,各种新的艺术思潮纷至沓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现代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强烈的催化作用,第二次大战的硝烟对西方广大艺术家在文化废墟上进行狂热的重建工作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叙述形式朦胧晦涩,篇章结构杂乱无序几乎是所有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再者,由于受20世纪西方社会、精神、道德危机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化作品几乎篇篇都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看不到“幸福的结局”,这也是英美现代派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三,无论是对后现代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小说家来说,时间是永恒的,他们都不相信“过去、现在、未来”。在其小说中不见提示、高潮、结尾,也不给读者以彻底的“释然”,事件之间没有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与传统的有头、有身、有尾,开始于揭示(exposition ),发展于复杂(complexity )、而终 于“释然” (res olution )的现实主义小说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无论是20世纪英美小说的整个演变过程还是具体作家的创伤经历都证明了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继承关系和共生现象。然而,二者在创作形式、创作观念、 第20卷第4期 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20No 14 2000年7月 Academic F orum of Nan Du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 July. 2000

20世纪美国文学的特点

20世纪的美国文学,堪称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可以说是又一次“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局面,促进了现代美国文学的空前繁荣。 ==小说== 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主旨虽然是现实主义,但不同的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却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几种倾向: 1、两种现实主义小说。在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亨利·詹姆斯,他的创作继承了19世纪的高雅“现实主义”传统,擅长描写美国东部有闲阶级男女的心理。他作品描写的民主思想浓厚、独立性强、天真无邪、不拘虚礼但又有些我行我素的美国上层妇女形象,始终被看成是美国文化产物的典型。与这种创作倾向截然相反的是乡土小说和反映农民心声的作品。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作家哈姆林·加兰。 2、乡土作家和幽默小说。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家是欧·亨利。他的短篇小说篇幅不长,以情节取胜,一般以写小市民生活为主,充满了蕴含同情的幽默和恢谐之特色。尤其是那些出人意料的结尾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谋篇布局手法更每每令读者拍案叫绝。 3、“黑幕揭发者”与厄普顿·辛克莱。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以揭露资本家穷奢极欲和政府丑闻为主要内容的暴露文学曾一度发展到高峰。其中以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场》最有影响。 4、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织。这一时期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在于出现了一批既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同时又受到欧洲自然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潮影响的作家。他们所描写的往往是一些没有文化、出身贫寒的下层人民和社会渣滓。第一部显示出决定论哲学倾向的作品是斯蒂芬·克莱斯的中篇小说《街头妇女郎梅季》。 杰克·伦敦参加过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曾有“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之称。实际上,他同时受到马克思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这些均反映在他的主要长短篇小说中。他的写作风格粗犷而刚健有力,人物性格常常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示。 西奥多·德莱塞(代表作《嘉莉妹妹》、《美国的悲剧》)运用巴尔扎克写典型、写细节的手法,成功地再现出他那个时代大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典型人物,场面比较广阔,含义比较深刻。他虽然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现象,但是又塑造了一批随波逐流、任性纵欲的主人公。但是他常常因为写作风格的滞重和句段的冗长而受到批评。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多以讽刺手法揭露美国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矛盾。作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视野从未超越中产阶级。他的作品虽然从某些侧面揭露示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矛盾,和社会的黑暗,但总的来说,缺乏一定的深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问题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问题 异化实际上是西方文学史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西方现代主 义文学的异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西方文世学中的永恒主题在 纪西方文学艺术中的深化。从理论上讲,“异化是反映人的活动 及其结果客观地转化为统治人本身且与人敌对的独立力量的哲学社会学范畴,以及与此相联系,人由社会过程的积极主体变为客体”。不管我们主观上愿意与否,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始终都 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伴侣,至少在美妙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成为现 实以前,人类历史都永远摆脱不了异化的纠缠,这就像阳光下的人永远摆脱不了自己身影的永恒相伴一样。那么,“从什么意义 上说,一个自我(无论是一个个人还是一个社会)有可能同自己异化呢?可以讲得通的说法似乎是,自我异化的意思就是内部分裂,至少分裂为彼此相离相违的两个部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说自我异化,而不简简单单地说是内部分裂呢?‘异化’一词似乎包含有下列一些(或者全部)涵义:(一)自我之分裂 成为两个相冲突的部分并不是由于外部原因,而是由于自我某一行动的结果。(二)分裂成为相冲突的部分并没有消灭自我的统 一性;尽管发生了分裂,自我异化的自我仍然是一个自我。(三)自我异化并不是简单地分裂为同作为一个整体的自我保持同等关系的两个部分,这也就是说,自我的一部分有更大的权利代表作为整体的自我,因此另一部分由于同这一部分相异化,也就同作为整体的自我相异化”。 应该说,异化作为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源自人类 社会的自我异化。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也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矛盾。这种分裂、矛盾毫无疑问地满足了以上所述异化的三 个条件:第一,它分裂成为两个部分并非由于外部原因,而是人类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后果;第二,它分裂成为两个相冲突的部分并没有消灭人类社会的统一性,反而是人类社会之为人类社会的根本保证;第三,它并非简单地分裂为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保持同等关系的两个部分,也就是说,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人、历史、理性、现实有更大的权利代表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因此作为另一部分的自然、人伦、感性、理想由于同这一部分相异化,也就同整体的社会相异化。可以说,西方迄今为止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人类社会不断自我异化的历史。这种社会的自 我异化是人类历史辩证法所无法隐匿的一个人类历史真理,也是人类社会所无法规避的历史必然过程。我们富于伦理道德理想信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阅读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阅读 吴晓东教授在北大开设有“20世纪外国小说经典选讲”,这门课的讲稿曾于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7月,吴晓东教授的新书《漫读经典》再次由三联书店出版。作为研究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专家,吴晓东教授对现代主义小说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中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如卡夫卡、沃尔夫、马尔克斯等作家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从阅读感受上来说,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借用吴晓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现代主义小说使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既然这样,中学生还要不要读,该读哪些、如何读,中学语文老师该如何讲?吴晓东教授对上述问题的观点和建议是什么,解读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倾听吴晓东教授的观点。 1.可否先请您谈一下什么是现代主义小说? 答:这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通常指20世纪初叶在西方开始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有范畴深的关系,如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影响

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涵。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方面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人与世界、他人以及自我的矛盾好断裂,所以往往被视为具有颓废悲观的情绪甚至虚无主义的色彩。而弗洛伊德心理学又为现代主义文学挖掘人的内在心理甚至无意识 提供了所谓科学的根据。现代主义文学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在形式上的大胆试验,对传统文学样式采取的是彻底摒弃的激进姿态。这种激进的文学姿态的形成原因要到20世纪的社会历史中去寻求。我认为,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与此相适应的,是20世纪的文学也必然跟着复杂。这也正是20世纪从形式到内容都趋于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学占据了主潮地位的重要原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流派纷呈,每一种文学流派都具有自己在体式、风格、美学、技巧诸种方面的特殊性,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和传达世界的独特视角,甚至有自己不同的哲学、心理学背景。具体说来,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等文学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都有很多作家致力于小说创作。这些小说也可以笼统地称为现代主义小说。 2.您认为阅读和欣赏现代主义小说的关键是什么? 答:我喜欢捷克小说家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的一句话: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曹品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都匀558000 【内容摘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现实主义文学,重视对于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普遍流行。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化和文学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本身包括多个文学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 【内容关键词】:文学批判异化主观标新立异 一、思想特征上 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台、电视等公共舆论媒介对某种学说、言论、行为予以公开批评、驳斥的一种舆论方式。文化批判有政治性批判、学术性批判、道德性批判,以及组织性批判和组织性批判等多种形式。例如:郭沫若就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作家《王昭君》、《聂政》、《卓文君》里面叛道的热情就是作者对于社会反抗的翻译2突出的表现异化主题:基于对于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人与社会(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人与人(人与他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人与自我(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的异化主题。例如:《变形记》中人忽然变为甲虫,主人公往往是意外地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他越是挣扎,就越是陷得深,甚至最后送命。卡夫卡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他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提示。《变形记》构思奇特,象征意蕴丰富。 二、艺术特征上 1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例如:胡适的《差不多先生》,通篇善作讽谕,且自始至终不跳出来作主观批评,而是透过现象与事件描述,使读者自然从中领悟道理,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全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甚至连讲述的几件事也普通之至,例如买糖、念书、记账、搭车、治病之类。这些事都非常生活化,人人经历,人人都明白。不肯认真的“差不多”精神,不得不使人猛然警醒,让读者的心灵于朴朴素素的文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 2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神话式象征是对未知领域的诗性揣摸,是将最内在的最深刻的心灵体悟转化为审美认识的对象)。例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中俩个等待戈多的人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是作者运用了荒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荒诞不经的社会现实。它演奏了一首时代的失望之曲,反映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它使人们看到,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支柱,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灾难,人格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非理性主义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现代科技与现代经济结合,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体,人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序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经济的发展另一个结果,使欧洲战乱不,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了一战,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股非更改思潮在社会中流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异化,人物有尼采、弗洛伊德等。 2.象征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同时跳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提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代表人物有:保尔·瓦莱里《纯诗》,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艾略特《荒原》等。 3.解构主义 又称后结构主义。其主要理论主张:1.解构中心,否定传统的二元对立论理论,一切绝对的,恒定不定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应该是一种无中心的,开放的动态可变的,可以消解或解构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既彼此区分,又相互推延的对立或差异关系。2.解构结构,主张结构的开放性、多元性与任意性。3.解构文本:反对文本的确定价值评定和对终级意义的关怀。4.解构阅读,主张把阅读当作寻求快慰的游戏,强调发挥读者的主观创造性,寻找文本中的歧义点,嫁接上自己的理解以及所需要的内容,使文本内容扩并产生出新的意义。 4.佯谬 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双生子佯谬是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最其名的佯谬,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运动中的物体中的时间会变慢,当运动达到光速时,时间就停止了,双生子佯谬是晕样的: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以接近光速运动一段时间返回,他将会比那个没有运动的兄弟看起来年经一些,但实际上从完全相对的角度上说,这个人在运动的时候,他的兄弟也相对运动,那么究竟是那一个更老些呢?或是一样老? 5.阶梯诗: 为充分提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法国未来主义代表人物何波里奈尔借鉴并发展了阶梯式诗歌格式,将同一句诗中的重点词语分行排列,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加强了诗歌的力度,使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情感得以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出“阶梯式”排列的形式美。 6.戈多 是法国其名剧作家内克特创作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一个没有明确内涵的名词,是一个朦胧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 7.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7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主义反理性的种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最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是特殊的幽默风格;其次是“反英雄式”的人物,再次是“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最后是特殊的

美国文学考核大纲

《美国文学作品选读》课程考核大纲 【考核目的】 了解学生对基本文学概念、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文学表现手法、文学人物、文学现象和各种文学术语的掌握。考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可依靠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学习的基础】 《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学生在此前应完成了精读、泛读、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论述能力。先修课程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考核的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基本文学概念、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文学表现手法、文学人物、文学现象和各种文学术语。 【考核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介绍 知识点: 1.什么是文学2.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3.学习文学的方法4.美国文学历史简介 考核目标: 1.识记:文学的基本分类 2.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3.运用:学习文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二部分殖民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 1.美国殖民时期文学概述2.北美拓殖的开始3.美国清教主义思想4.美国清教主义思想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5.殖民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1)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2)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 (3)迈克尔?维哥斯沃斯(Michael Wigglesworth) 及代表作品 2.理解:早期北美殖民地时期文学状况 3.运用:殖民地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

第三部分独立革命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 1.独立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 2.启蒙运动及主要思想 3.启蒙运动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考核目标: 1.识记:(1)托马斯?杰弗逊(2)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3)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2.理解:启蒙运动 3.运用:(1)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2)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思想意识及精神风貌 第四部分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 1.英格兰超验主义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3.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4.美国本土文学的崛起及其特征5.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1)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2)詹姆斯?弗尼莫?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3)威廉姆?卡兰?布赖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4)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5)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6)拉多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7)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8)赫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9)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0)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及其作品。 2.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及超验主义思想 3.运用: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思想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部分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 1.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2.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特3.现实主义时期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现实主义, 马克?吐温及其作品 2.理解: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特征,美国乡土文3.运用:马克?吐温的主要代表作及其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介绍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 现代派小说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进入我国。我国的许多作家相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批年轻诗人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象征主义诗派。当我置身于中文专业时,对现代主义文学也有了粗略的了解。最初接触的现代派小说是卡夫卡的《变形记》,大学期间简单的读过几本现代派小说,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的《审判》、《城堡》、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现代派小说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做了如下整理。 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小说等文学派别,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西方的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弊病,同时也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表现了中下层资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不满情绪。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们在经历了许多毁灭性的灾难后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在新的社会结构体中,人的生活自由程度大大降低,异化程度则加深,战争破坏了人的生存稳定感,生发了人对于生命的漂泊和艰难意识。现实矛盾重重交织,人自身的困顿和焦灼不禁显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原则和审美需求,配合这样的时代精神,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表现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主义,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放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它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现实,而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对现代主义的作家来说,小说的兴趣中心是要揭示新的“心理材料”,或称心理要素。现代主义作家不重视现实的整体性,而强调它的碎裂,把微观世界绝对化,认为文学的任务就是描述人的心理要素,把文学归结为自我表现。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思想艺术特色。他们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的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作品中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作家常常普遍运用非常态的、变形的艺术假定性手段,并采用奇特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对象象征化,使作品表现超感觉的激情和难以捉摸的内在现实。下面简单的介绍现代主义文学的几个重要派别: 一、后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它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过分强调主观精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于走向过分抽象化,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它跳出了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的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揭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代表作家及作品:

论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论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文学思潮,不仅不同流派的作家在创作上相距甚远;即使是同一种文学思潮、流派的不同作家,也往往存在差异。但从其总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明显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的思想艺术特征。 1.彻底的反传统精神 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理性文化的价值规范,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带有鲜明的反传统精神和悲观色彩;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传统的反叛、对世界人生的悲观态度,比现代主义都更为彻底、决绝。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有什么责任感、使命感、拯救精神,也不再有什么英雄,不再表现什么理想、价值和意义。在艺术形式方面,现代主义文学既反对亚里士多德 以来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而且也反对现代主义文学所建立起的新的文学规范;主张无中心、无权威、多元化与多样性;甚至自我否定,主张“不受任何事先制定的规则的束缚,在没有规则约束的情况下从事写作”(弗·利奥塔德),对小说、戏剧体裁以及叙述行为本身进行解构,写出大量的所谓“反小说”、“反戏剧”等作品。 2.不确定性原则 如果现代主义毕竟还把世界看成是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干脆视世界为“碎片”,不但如此,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否定中心意义和为这种中心意义服务的结构的存在,还蓄意让作品在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倒。在后现代主义作家们看来,世界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纷纭复杂、不确定的,如果把它写得清晰、有条理、意义明确,则违反了生活真实,因此,“要从各个角度去写,把现实 的飘忽性、不可捉摸性表现出来”(罗布-格里耶)。 3.缺乏深度、平面化 与现代主义文学厌弃文学创作直白浅露、刻意追求深度模式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推崇所谓的“零度写作”,“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极力追求无深度的平面化、平淡化效果,写作消失了内容,只在形式上不断花样翻新,作家的创作和读者作为“创作”的阅读都是为了享受创作(阅读)带来的欢悦,是一种表演、操作。 4.创作方法多元化

美国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文学 1、豪威尔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诗《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 2、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贵妇人的画像》《美国人》 3、马克吐温 4、赫姆林加兰:加兰是“乡土文学作家”的重要代表,《大路》, 80年代美国的真实写照; 5、弗兰克诺里斯:开创自然主义的先河,代表作《章鱼》; 6、欧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7、杰克伦敦:自然主义,《马丁伊登》自传体小说 8、西奥多、德莱赛: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的作家;《嘉莉妹妹》,《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葛》; 9、艾米丽迪金森:现代英美诗歌的先驱 现代派文学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垄断资本进一步集中,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农运动规模越来越大。社会面貌与人的精神面貌,已非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手法与惠特曼式的风格所能准确反映。大战前的最初10年为孕育新的风格、新的流派作了准备。欧洲的现代派文艺不断介绍到美国。 19世纪下半期美国的诗歌处于过渡阶段,继惠特曼后只出现了一个重要诗人艾米莉·狄更生。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 1912年,《诗刊》在芝加哥创办,标志着现代派文艺的开始。《诗刊》的头3卷里,出现了庞德(1885-1973)、韦·林赛(1879- 1931)、艾·洛威尔(1874-1925)、威·卡·威廉斯(1883-1963)、桑德堡(1878-1967)、沃·斯蒂文斯(1879-1955)、艾·李·马斯特斯(1868-1950)、玛·莫尔(1887-1972)等人的作品。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美国有成就的诗人。其中有意象主义者,有接近劳动人民的芝加哥诗派,有20世纪的田园诗人,有新的乡土主义者,有抽象哲理派诗人。他们的共同点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人的异化,并或多或少流露出仿惶和悲观的情绪。即使是田园诗,弗罗斯特笔下的新英格兰风光也笼罩着疏远、陌生与死亡的阴影。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这首诗为西方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比喻。 现代主义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奥尼尔,他的剧作受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他对美国社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创造了美国现代的悲剧。在小说方面,格。斯泰因(1874-1946)与舍。安德森(1876-1941)开创了美国现代派小说的道路。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几年之后,对这次战争的厌恶情绪开始在文学上有所反映。“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大多参加过这次战争,他们普遍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受。他们不再相信虚伪的道德说教,而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消极抗议。“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1926)。有些作家没有赶上参加战争,如“爵士时代的歌手”菲茨杰拉尔德,他的情绪是和“迷惘的一代”相通的。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等作家唱出了幻灭的哀歌。稍晚的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在短短的10年间写出了好几百万字小说,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主题是不断寻求连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