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 教育学

自我决定理论  教育学
自我决定理论  教育学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安(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动机过程理论。他们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选择。”

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人类有机体一

直在争取自主性、自我决定感与归属感。我们在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时,每个人都需要感到我们是有能力的、有选择的,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并且我们有归属感,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员。这种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有益于能力发展,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是自主需要。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到行为

是由自我决定的,是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外界的奖励或压力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在教育中只有由学生自我决定的学习和自主性的学习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对其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

自我决定论包含着四个分支理论,即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基

本心理需要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主要探讨了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根据该理论,所有的事件都有控制和信

息两个方面。当一个事件是高控制的,也就是它强迫学生必须以某种方式行动时,学生体验到较少的自我控制感,从而削弱内部动机;例如,老师在表扬学生时说“你之所以得A,是因为你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指导去做了。”这种高控制性的语言暗示的是,成功归因于老师。这样就破坏了学生的自我决定感和内部动机。

如果该事件是信息性的事件,它提供给学生信息以增加其胜任感,其内在动机就会增强。

有机整合理论主要探讨了外在动机的类型和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

有机整合理论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

先天倾向,高度自主,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并非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Separable Outcome)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

自我决定行为源自于自我高度整合的动机,包括内在动机以及高度内化的外在动机。该

理论强调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在动机的内化。同时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从外在动机到内部动机经历了外在动机、内摄性动机、认同性动机和内在动机这一连续的发展轨迹。

外在动机: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完全遵循外部规则,其行为是为了满足外在要求或获得

附加报酬,体验到冷漠或被控制。自主程度最小。

内摄性动机: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虽然吸收了外部规则,但并没有完全内化为自我的一

部分,相对受到控制,其行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或避免失败),维持价值感。

认同性动机: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对行为目标或规则进行有意识评价,如果发现该行为

重要,就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自我决定成分较高。

内在动机: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行为与其价值观和需要相一致,与自我充分同化。其行

为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自我决定成分最高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促进学生的外在动机的内化过程,将学习与个体的自我加以整合,

达成将学习作为人生信仰的终极目标,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自主支持、能力支持、关系支持加以实现。

因果定向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对有利于自我决定的环境进行定向发展的倾向。德西认为个

体身上存在着三种水平的因果定向,即自主定向、控制定向和非个人定向。不同因果定向水平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点:高自主定向的个体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寻求有趣的和有挑战性的活动;高控制定向的个体注重财富、荣誉和其它一些外界的因素;非个人定向的个体认为满意的结果是运气的产物,自己无法控制,所以他们从来不进行规划,并且墨守陈规,随波逐流。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解释了基本心理需要的涵义以及心理需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决定论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自我决定论中动机内化和基本心理需要的关系尤为密切,其核心认为动机内化的程度是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函数。基本心理需要的观点已经成为自我决定论许多重要假设建立的基础。

教育启示

教育要关注学生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自我决定感,培养学生高自主定向的倾向。

努力创造高自主定向的学习环境。

既要注重外部动机,又要注重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关注学生的基本需要,将内部需要与外在目标结合起来。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由DECI等提出[1],该理论认为人是具有主动性的有机体,个体具有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能够指引个体从事感兴趣的,并且能够对其发展产生益处的活动。除此之外,个体的活动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外界因素对个体活动产生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而这些影响的来源则是个体固有的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外界环境的如果能够满足这些心理需求,个体执行活动的可能性和成功性就会提高,反之则降低[2]。 自我决定理论的分支 1.基本心理需求:可以从自主需要、归属需要、胜任需要三个层面来分析个体的行为动机。心理需求是个体执行特定行为的源动力,不同类别的心理需求的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程则会使个体在执行行为时产生不同强度的执行动力,从而行为结果的也是有差异的。自主需求反映了个体能够依据自我意识进行选择和执行特定的活动,这种自主决定的感觉越强,个体的自主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就越高。有自主需求的个体不希望受到来自外界阻碍或者不利因素的影响,个体希望的是”想做就做”或者“我的行为我做主”的状态。换言之,当外界环境能够促进个体进行自主活动时,个体的自主需求就得到了满足。自主需求表达了个体对自我层面的要求,归属需求则描述了个体对人际关系之间的要求。个体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管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社区中,个体都渴望得到来自他人或群体的关注,进而获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的情感上的亲密感,这

种对亲密感的渴望实际上就是个体的归属需求。个体对亲密感的测量主要是通过主观的感知。当个体感知到的其他人或者团体对个体的关注程度越高、亲密关系的程度越深、获得的支持力度越大时,个体的归属需求的满足程度也会越高,获得的归属感也就越强。 注意:围绕归属需求,除了本意(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以外,可以使用社会规范的相关概念,社会规范描述个体感知到的来自他人或者团体的支持所带来的压力。别人对个体的期待越强,个体执行活动的动机也会越强。 能力需求描述了个体希望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的活动。能力需求的满足程度能够用自我效能感来测量。自我效能感指个体感知到的其能够有效完成特定活动的能力,它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个体感知到的自我能力越强,个体的能力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 2.认识评价理论:外界环境会影响个体内部的行为动机,从而影响行为的执行状况。外界的环境因素包括三种类型:信息性因素、控制性因素、去动机性因素。 3.有机整合理论:把个体的行为动机分为内在、外在、无动机三种类型。 内在动机通常指个体的特征方面:对挑战的偏好、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不断地外界环境进行探索学习、热衷于追求自我的发展进步。外在动机则突出了外界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外在动机通常不是指活动本身具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而是个体为了得到某种特殊结果“被迫”采取特定的行为,比如,工人努力的工作,可能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

自我决定动机研究综述 摘要: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文章综述了自我决定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具体内容,归纳了典型领域研究成果,分析了未来研究的走向,并对该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与评价。关键词:自我决定动机;测量;应用领域 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它涉及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 而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 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准确理解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动机的理解,并为动机问题研究的前景指明道路。一、自我决定动机 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和Ryan提出的,它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和自我决定的。自我决定理论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动机理论,它假设人是积极的有机体,人天生就具有追求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倾向,努力去应对持续的挑战,并把外部经验与自我感进行整合。根据个体自我决定的程度不同,自我决定理论把人的动机分为:缺乏动机、控制动机和内在动机。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包括四个小型理论:有机整合理论主要阐述外部动机发展为内部动机的过程经历了哪些不同类型的动机;基本需要理论主要归纳了人类先天存在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以及它们与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关系;认知评价理论主要解社会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于内部动机的影响;因果定向理论主要描述人们的先天倾向中的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怎样影响个体对于环境的选择和适应。上述四个小型理论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多数的研究主要围绕前三个小型的理论展开,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动机对行为的影响,考查了社会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影响,研究了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又是怎样影响到自主动机的。 二、自我决定动机的测量 随着人们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相继编制了一些量表,用于研究不同人群的自我决定动机。目前国内使用的量表主要是对国外量表的修订。唐本钰、张承芬对 sheldon 等人编制的自我决定量表(SDS)进行了翻译并用我国大学生样本进行验证,发现同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有两个分问卷组成,共有十个题目,每个分问卷五个,既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合起来

2016考研312心理学真题考点解析

2016考研312心理学真题考点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的视敏度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A、有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D、有无研究假设 考点解析:考察额外变量的控制 2、1967年《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该书的作者是() A、斯滕伯格(R . Sternbeng)B.布鲁纳(J. Bruner) C.奈塞尔(U. Neisser) D.西蒙(H. Simon) 考点解析: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 考点解析:脑区功能划分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如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他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B、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C、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D、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考点解析:考察裂脑人的研究,及左右脑半球功能的差别 5、若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A、3-4个 B、4-5个 C、6-7个 D、8-9个 考点解析:考察注意广度,注意与短时记忆广度区别开来 6、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A、增加 B、消失 C、减少 D、没有变化

考点解析:考察快速眼动睡眠所对应的心理和行为状态 7、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 A、柯蒂氏器 B、正圆窗 C、卵圆窗 D、前庭器官 考点解析:考察人耳生理结构和功能 8、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误以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A、运动后效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动景运动 考点解析:主要考察几种主要的运动知觉,注意区分每种运动知觉的现象 9、右图所示的向日葵近疏远密,它所反映的距离知觉线索是() A、空气透视 B、线条透视 C、纹理梯度 D、对象重垒 考点解析:考察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线索 10、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是 A社会比较实验B监狱模拟实验C从众实验D社会助长实验 考点解析:社会心理学的实验,需要识记 11、小明嚼口香糖玩耍时,不慎将10元纸币调到狭缝里,几经尝试,自己无法用手将其取出,最后在别人建议下,他用口香糖将其粘出。小明在开始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动机D知识的表征 考点解析:主要理解功能固着的概念 12、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例如,"有些哲学家是诗人,有些诗人是画家,所以有些哲学家是画家"。伍德沃斯 (R.S.Woodworth)对这种错误推理的解释是 A前提逻辑量词产生的气愤影响人们的结论 B没有根据前提简历更多的心里模型 C在推理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力 D个体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考点解析:考察三段论推理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言特征的是 A具有社会性

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终稿】

组织行为学学报26, 331-362 (2005) 收稿日期 2005年1月8日 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动机 Marylene Gagne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肯考迪亚大学约翰莫尔森商学院管理系 Edward L. Deci 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临床和社科心理学系 摘要:阐释外在动机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的认知评价理论在组织行为学文献中受到了初步的关注。然而,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简单地一分为二的划分方法,使得该理论难以直接应用到工作环境中。我们要依据自主程度的不同来区分外在动机,因而有了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医疗保健和体育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描述了一种工作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并阐释了它与其他组织行为学理论之间的联系。 引言 在Vroom(1964)的期望价值动机理论的基础之上,Porter和Lawler(1968年)提出了一个有关内在和外在工作动机的模型。内在动机意味着,人们因为发现一件事情很有趣而去做这件事情,并且人们从这件事情本身获得一种自发的满足感。相反地,外在动机则需要一种手段,例如物质奖励或者口头表扬,这使活动和结果可以分离,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满足感来自于这件事情导致的外在结果而不是事情本身。 Porter和Lawler(1968年)提倡对工作环境进行建设,使得有效表现可以同时得到内在和外在的报酬,这样的结果转而也可以产生一种完全的工作满足感。这可以通过拓展工作的趣味性来达到,从而使工作本身的内在报酬更高,也可以通过依工作绩效而定的加薪、提拔等外在报酬手段达到。该模型中暗含了这样一种假设——内在和外在报酬是可叠加的,都能够增加工作满足感。 Porter和Lawler的模型,Vroom的理论,以及其他的期望价值理论都只是一种公式化的构成,其中许多确定和精炼的因素来自于详细设计的调查研究(见Michelle,1974年)。然而,调查中的一个关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可加性的分支仍存在问题和争议的。明确地说,早期的可加性假说研究发现,有形的外在报酬会降低内在动机,而口头赞扬却能强化内在动机(Deci,1971年)。这就暗示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同时积极地或者消极的互相作用,而不是互相叠加。基于几个早期的实验,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Deci,1975年;Deci和Ryan,1980年)旨在解释外在动机因子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认知评价理论

2016年考研心理学试题+答案+解析下载

2016年考研心理学试题+答案+解析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的视敏度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A.有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D.有无研究假设 答案:C 解析:张明用的是实验室实验法,李亮用的是自然实验法,两种研究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室试验时对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而自然试验控制额外变量不够严格。 2.1967年《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该书的作者是() A.斯滕伯格(R . Sternbeng) B.布鲁纳(J. Bruner) C.奈塞尔(U. Neisser) D.西蒙(H. Simon) 答案:C 解析: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 答案:A 解析:脑区功能划分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如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他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B.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C.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D.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答案:A 解析:考察裂脑人的研究,及左右脑半球功能的差别。题目中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投射在脑的右侧,被试用左手很容易从屏幕后选出苹果,但是语言是左半球控制的,所以被试不能口头报告苹果。 5.若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A.3-4个 B.4-5个 C.6-7个 D.8-9个 答案:D 解析:考察注意广度,注意与短时记忆广度区别开来 6.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A.增加 B.消失 C.减少 D.没有变化 答案:A 解析:考察快速眼动睡眠所对应的心理和行为状态

自我决定论3

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2013-04-18 08:48:04)转载▼ 标签:自我决定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转化文化分类:心理学 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其相关的分支理论如下: 一、基本心理需要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theory): 基本心理需要是指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的一种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可以跨文化、跨情境地广泛存在着。人类最基本的三种心理需要分别为: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一系列研究表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和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呈正相关。 二、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主要探讨了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社会环境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首先,这一理论认为凡是能满足人们能力需要的即让人产生成就感的社会事件如报酬、反馈、交流、免于受到贬低性评价等,都能够增强行为的内在动机。其次,可以满足人们自主需要的环境也能促进行为的内在动机。根据认知评价理论,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到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地对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第三,归属需要也与内在动机有关系。当个体处于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里时,会出现更多的内在动机行为。 三、有机整合理论(Organismic integration theory): 主要探讨了外在动机的类型和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该理论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三种类型。内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先天倾向,它是高度自主的,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外在动机是指人们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而去从事一项活动的倾向。 影响外在动机内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1)能力知觉;2)自主性体验;3)归属感。四、因果定向理论(Causality orientation theory): 认为个体具有对有利于自我决定的环境进行定向的发展倾向。 参考文献: 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进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26(6):1115-1116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当操作行为主义依然是心理学界的主流时,有一些 学者开始探索内在动机的概念(Deci,1971,1972a,1972b;Kruglanski,Riedman,& zeevi,1971:玩pper,Greene,&Nisbett,1973)。由内在动机引发的行为被界定为个 体从事某种活动仅仅是出于自身兴趣而不是受外在的操作性强化物所驱使的行 为。根据White(1959)的内在动机定义,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仅仅是出于为了获 得效能感或胜任感;而Deei(1975)则认为,内在动机驱使的行为是基于人追 求能力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决定需要的满足基础之上的行为。自此,Deei和Ryan 等人开始了对他们所界定的内在动机的研究。到20世纪so年代,美国心理学家DeciEdwardL.和RyanRichardM.等人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 机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 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 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为所做出的自由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构成了人类行为的 内在动机。”如今,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自我决定理论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 的关于人类动机的理论体系,并被广泛应用于管理、教育、咨询等各大实践领域。 自我决定理论可分为四个分支理论,分别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Basic psychologiealneedtheory)、认知评价理论(Co罗itiveevaluationtheory)、有机 整合理论(organismieintegationtheory)和因果定向理论(eausalityorientation theroy)。国内研究者刘海燕、闰荣双、郭德俊(2003)对这四个分支理论做了 详细的介绍。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是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够给个体带来相当多 的适应上的优势。 个体行为越具有自主性则个体将在自由的方式中表现出越多的适应性行为并获得越多的个人需要的满足。 自主性对个体而言具有适应上的有利性,因为它是个体有效调节行为的基础,具有跨情 境、跨发展阶段的特点。 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能促进动机的内化,同时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 有着密切联系,一些研究证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此外,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 程度还可以用来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 自我决定理论同样强调自主需要的普遍性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是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够给个体带来相当多 的适应上的优势

锻炼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

填空7,20x1判断10x1 单选10x2 概念5x3 简答5x5 论述1x10 一、 1、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自我矛盾,学习,环境变化。 2、合理行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理性的,在决定是否参加某行为之前,会思考这些行为的含义——故而,称为“合理行为理论” 3、社会适应:又称社会健康,是指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4、锻炼成瘾:是通过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行为成瘾;与其他成瘾行为有相似的成瘾特征;是由多种诱因所产生的。。 5、通常也将消极锻炼成瘾或锻炼过度称为“锻炼依赖” 6、青年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7、个体锻炼指导的心理原则:①锻炼计划的针对性②尊重和保护锻炼者的隐私③和锻炼者建立恰当的人际关系 团体锻炼指导的心理原则:①锻炼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②锻炼团体的组成③锻炼团体凝聚力的培养途径 8、健康幸福感:也称心理自我良好感或感觉良好现象,是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健康幸福感与长期的身体锻炼有正相关关系。 9、情绪效益的测量方法:《心境测量量表》POMS,《积极—消极情感进程表》PANAS ,《锻炼诱发感受量表》FEI ,《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 10、身体残疾: 精神残疾: 11、影响残疾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前五位因素:没有时间,缺乏指导帮助,缺乏场地器材,行动不方便,对体育没有兴趣。 12、锻炼频率:通常以锻炼者一周内锻炼的天数来表示。 13、锻炼处方:是指导体育锻炼者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锻炼的一种方式。又称运动处方。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锻炼目的,锻炼形式,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等五个部分。 二、概念 1、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重要品质所做的合理评价和整体感受,表现为一般的或具体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自我价值感、重要感和接受感的情绪体验。 2、应激:也称为压力,指有机体遇到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或扰乱自己平衡状态的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形态。 3、锻炼成瘾:是指个体对有规律锻炼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4、残疾人:指身体器官组织功能失调的人。 5、社会自我:指个人认为他人对自己秉性或行为特征的看法。 6、流畅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忘我的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活动当中,从活动过程本身体验到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动作过程的控制感。 7、社会健康:又称社会适应,是指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8、运动处方:是指导体育锻炼者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锻炼的一种方式。 9、锻炼强度:是指锻炼负荷强度,较为抽象的说法是负荷对身体刺激的深刻程度,通俗的说法是完成某一练习时身体的用力程度。 10、心境:是指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 1、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第一,认知。即一个人智力是否正常。第二,情绪。即一个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否积极乐观。第三,人格。即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上有无不良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第四,社会适应。即一个人是否对自己与周边世界的关系有适切的认识,如能否适应生活环境。 2、长期锻炼的情绪效益:①、提高健康幸福感。②、辅助治疗焦虑和抑郁。③、有助于产生“流畅状态”和“跑步者高潮”等美妙的情绪体验。 3、短期锻炼的即刻情绪效益:①、改善心境状态。②、降低焦虑水平。③、减少应激和紧张。

自我决定理论 教育学

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安(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动机过程理论。他们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选择。” 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人类有机体一 直在争取自主性、自我决定感与归属感。我们在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时,每个人都需要感到我们是有能力的、有选择的,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并且我们有归属感,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员。这种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有益于能力发展,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是自主需要。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到行为 是由自我决定的,是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外界的奖励或压力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在教育中只有由学生自我决定的学习和自主性的学习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对其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 自我决定论包含着四个分支理论,即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基 本心理需要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主要探讨了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根据该理论,所有的事件都有控制和信 息两个方面。当一个事件是高控制的,也就是它强迫学生必须以某种方式行动时,学生体验到较少的自我控制感,从而削弱内部动机;例如,老师在表扬学生时说“你之所以得A,是因为你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指导去做了。”这种高控制性的语言暗示的是,成功归因于老师。这样就破坏了学生的自我决定感和内部动机。 如果该事件是信息性的事件,它提供给学生信息以增加其胜任感,其内在动机就会增强。 有机整合理论主要探讨了外在动机的类型和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 有机整合理论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 先天倾向,高度自主,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并非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Separable Outcome)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 自我决定行为源自于自我高度整合的动机,包括内在动机以及高度内化的外在动机。该 理论强调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在动机的内化。同时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从外在动机到内部动机经历了外在动机、内摄性动机、认同性动机和内在动机这一连续的发展轨迹。 外在动机: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完全遵循外部规则,其行为是为了满足外在要求或获得 附加报酬,体验到冷漠或被控制。自主程度最小。 内摄性动机: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虽然吸收了外部规则,但并没有完全内化为自我的一 部分,相对受到控制,其行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或避免失败),维持价值感。 认同性动机:这种动机类型的个体对行为目标或规则进行有意识评价,如果发现该行为 重要,就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自我决定成分较高。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1 引言 自我决定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产生,由美国两位心理学家Deci和Ryan一起创立,之后又取得一系列进步与发展。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建构的理论,现在还具有强大生命力。 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四大“子理论”为:因果定向理论、有机整合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目前,自我决定理论依然在不断发展,Deci和Ryan也在继续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以求更全面地阐述和解释自我决定理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假设都很多,本文试图从自我决定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研究、应用和评价对自我决定理论的诸多研究和理论进行整理。从而更好地为后续研究服务。 2 自我决定理论的产生背景 自我决定理论在研究主题上具有某些人文科学的特点,如研究价值观、幸福感、自由等主题;而其研究方法又是实证的方法,具有科学实证主义传统,强调用实证的方法对一些主观性比较强的课题进行研究。。 2.1 哲学背景 自我决定理论在哲学上受到现象学、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的影响。 2.1.1 现象学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 首先,现象学中的意向性学说强调人的意识能构造“对象”,启示自我决定理论要重视自我的主体性;其次,现象学中“生活世界”学说有关自我世界的观点被自我决定理论吸收,自我决定理论以自我为研究对象,关注“整合”,注重对个人内在需要的研究;最后,现象学认为本质即现象,受其影响,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过程重视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2.1.2 存在主义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 存在主义将“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重视和强调人的意志、责任心等(林烨,2008),受其影响,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要研究人的内在及其个人特征。表现为:自我决定理论关注人的价值观问题、同一性和辩证性问题、自由问题。

自我决定

有关自我决定理论的最新研究 摘要: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综述,讨论自我决定理论的最新研究 关键词:自我决定 一、自我决定理论的提出 20世纪中期,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被主流心理学一度排斥于心理学视界之外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人性、价值、自由、尊严、动机、自我实现等纳入心理学研究中来,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掀起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然而,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尚未发展出与人的独特性相适应的成熟的研究方法,未能以客观实证的方法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价值等问题,因此,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未能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等的研究,并试图以客观实证的方法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价值、目标等问题"自我决定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自我决定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Deei和Ryan共同创立,在他们的主持下,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取得丰硕的进展"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建构的理论。 二、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自我决定论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关于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并广泛应用于管理、教育、咨询等各实践领域。自我决定理论吸收了存在主义!现象学哲学的思想,以及机体论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这使得自我决定理论在研究主题上具有某种人文科学的特征"但是,自我决定理论根植于科学实证主义传统,因而在对这些具有人文特征的主题如价值!目标追求!幸福感!自我实现等进行研究时,采用的是实证的方法,力图科学的!客观的进行验证和检验" 三、自我决定理论应用 主要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将自我决定理论应用于儿童或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研究的问题集中在教师、家长的自主支持与学生的自主决定动机两个方面。 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主支持环境比非自主支持环境更能促进学生的胜任感与积极情绪,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自我决定理论对体育与运动科学领域的指导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胜任动机与运动变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外部动机相比,内部动机能够使个体在运动中坚持得更久,获得更高的运动分数。 在健康领域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需求满足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体通过对自主、胜任、关系三种需求的满足可以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进而表现出积极的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在医疗保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戒酒、戒烟、体重控制、糖尿病治疗、药物依赖性治疗与心脏病治疗等方面,多年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医生提供自主支持与病人自主因果定向的交互作用影响下,病人能够产生自主调节行为,并且对治疗过程产生强胜任感,进而促进个体继续保持健康的行为,增强身体健康。自我决定理论在精神病理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病理的诱因、发展及治疗研究方面。例如Claes 采用自我决定理论的方法对饮食失调患者和非自杀性的自我伤害患者进行了干预性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在组织管理领域的应用体现在员工的因果定向以及组织环境与领导者的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114785.html,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作者:闫磊闫文昊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首先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识评价理论和有机整合理论三个子理论以及其延伸理论对自我决定理论进行了综述。其次,本文站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讨论了自我决定理论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包括不同动机类型对职业成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和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的局限以及其在职业生涯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职业生涯 一、引言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e Theory)是由心理学家Deci和Ryan共同创建的一种动机 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自我决定的,或是出于自主性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是积极主动的,天生就会追求发展、心理健康和幸福,而追求这些的动机是源于个体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被满足时,他们的绩效、健康和幸福感会比不满足时要高。自我决定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目前已经应用于心理健康、组织管理、医疗保健、体育运动等多个研究领域,并得到了大量的实证验证。个体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也是在不断谋求绩效、发展和成功,所以本文认为自我决定理论在个体的职业生涯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自我决定理论的子理论对其进行梳理,同时,从个体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讨论自我决定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二、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的核心是人的动机,影响动机的条件或者产生动机的原因是基本的心理需要,自我决定理论的子理论之一——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从胜任、自主和关系三方面阐述了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二者的关系以及影响二者的因素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比如,归因理论认为外部动机(如金钱奖励)会使个体的归因焦点转移到外部奖励上,从而降低了个体行动的内在动机。而行为理论则认为,外部奖励会增加个体的自我决定感,因为外部奖励会降低个体对努力的厌恶情绪,从而增强其内部动机。可见,不同理论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解释存在矛盾,自我决定理论的另一个子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则系统地解释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矛盾,并从基本心理需求的角度具体阐释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进一步,自我决定理论的第三个子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又将动机整合成了一个从外在控制到内在自主的动态连续体,并根据自主性对动机的类型和调节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同时,探讨了基本心理需要对外部动机内在化过程的影响。最后,自我决定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上的延伸。理论结构如图1所示。

Vallerand自我决定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自我决定论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关于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并广泛应用于管理、教育、咨询等各实践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自我决定论对动机类型的探讨及其在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是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它涵盖了较多的动机类型,动态地观察各种动机类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动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国内的外语研究者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利用这一理论研究中国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一理论对中国的外语学习者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作为一种新的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将动机按自我决定程度的高低视作一个连续体.其基础是有机辩证元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人类健康成长.自我决定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体现了动机研究的趋向,为众多的动机理论的整合提供了基础. [编辑本段] 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的分类 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外部动机(Extrin sic motivation)和无动机(Amotivation)三种类型。 1. 内部动机的类型 内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Deci 和Ryan,1985)。它与个体的内部因素如兴趣、满足感等密切相关,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Vallerand(1997)把内部动机分为三种类型: (1)了解刺激型(IM-Knowledge)。它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新的知识,了解周围的事物,探索世界,满足个人好奇心或兴趣的动机类型。如:喜欢了解说英语的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方式。 (2)取得成就型(IM-Achievement)。它是与个体试图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相关的动机类型,在这种动机的调节下,个体遵循内在需要迎接挑战,超越自我。与了解刺激型动机比较,它具有更多的自我决定的成分。如:在英语课上表现良好会感到很高兴。 (3)体验刺激型(IM-Stimulation)。它是最具有自主性的内部动机形式,个体把行为完全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从事某种活动是为了行为本身内在的快乐。在这种动机驱动下的外语学习者通常认为英语是一种美丽的语言,因此在听或者说英语时感到很愉快。

2015年心理学考研真题

2015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完整版) 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大纲免费资料心理学辅导 2015年心理学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A、认识需要 B、审美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爱与归属需要 2、远处行驶的汽车看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 A、恒常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 A、布洛卡区 B、威尼尔克区 C、艾克斯区 D、运动区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 A、脑桥 B、中脑 C、延脑 D、间脑 5、“马赫带”反映的感觉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补偿 C、感觉融合 D、感觉对比 6、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B、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具有较高敏感性 C、锥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 D、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具有较高敏感性 7、下列选项中,能够吸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是() A、刺激物的新颖性 B、刺激物的强度 C.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 对任意人物的依从性 8. 下列选项中,将明暗和阴影作作为重要线索的知觉是()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深度知觉 D. 颜色知觉 9. 在下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注视一根点燃的熏香,开始你会看见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了一会儿,你会觉得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 A. 动景运动 B. 诱发运动 C. 自主运动 D. 运动后效 10. 格列高星(R. L. Gregory)认为,人民除了依靠网像运动系统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之外,还依靠() A. 特征觉察系统 B. 头-眼运动系统 C. 外周神经系统 D. 自主神经系统 11. “小赵比小王聪明。小王比小李聪明”据此得出“小赵最聪明”的结论,该推理属于() A. 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 C. 类比推理 D. 概率推理 12. 下列关于语言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语言是人际交流中使用的符号系统 B. 音位是语言中可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C. 有限的词语和规则可以产生无限的语句 D. 因为能组合成语素,语素能被组合成词语 13. “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沃尔夫(B. Wholf)提出的这题假设被称为() A. 语言相对假设 B. 语言生成性假设 C. 语言概括性假设 D. 语言交互假设 14. 右图所示的是两条长度相同的线段,但b线段显得比a线段长,这种现象是() A. 缪斯-莱耶错觉 B贾斯特夫错觉 C波根多夫错觉 D多尔波夫错觉 15.小王开车行驶在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转

自我决定理论的理论进展、测量评估及其在教 育中的应用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2), 1955-1961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114785.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712114785.html,/10.12677/ass.2018.712291 Theoretical Progress,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Gaili Ma1, Yongzhi Jiang2,3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2Zhou Enlai Government School of Manage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Dec. 5th, 2018; accepted: Dec. 19th, 2018; published: Dec. 26th, 2018 Abstract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researchers since its introduction, especially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and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its sub-theories. It also explains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related variable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broad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Theoretical Progres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自我决定理论的理论进展、测量评估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马改丽1,姜永志2,3 1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

2012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及个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不属于心理状态的是:D 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2、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D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3、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C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 D、胞体 4、大部分色盲不能区分:D 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某生学业成绩好,但其他表现一般,根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其在校表现优异智力是:A A、分析性智力 B、创造性智力 C、实践智力 D、综合性智力 14、下列属于晶体智力的是:B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 C、理解词汇能力 D、知觉的速度 15、最具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点是: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16、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B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根源特质 D、共同特质 17、根据人对问题思考的速度的差异,卡根等将认真风格类型划分为:B

A、场独立性与依存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同时性与继时性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 18、让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接受治疗,之后他戒了烟。其戒烟起作用因素是:C A、相似性 B、可说服性 C、卷入 D、心意 19、自我服务偏差的主要成因:C A、利用认真捷径 B、团体极化 C、维持和保护自尊 D、可得性启发 20、下列不正确的是:D 24. 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排序D A.翻身、坐、抬头、站、走 B.抬头、坐、翻身、站、走 C.翻身、抬头、坐、站、走 D.抬头、翻身、坐、站、走 25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成长外层系统的是:A A.父母工作单位 B.家长与学校关系 C.社会文化 D.家庭 26. 奥苏泊尔认为当学习者是高同化有逻辑一样的材料所必须的背景知识是,则该材料具备了:B A.心理意义 B.潜在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