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

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
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

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2008-11-2312:16:33)

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唇、颊、舌等

炎症→中医可介入;外伤、畸形、肿瘤→西医

(1)口腔黏膜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成药锡类散

-扁平性口腔溃疡(苔癣)-好发成口腔癌-(白色网纹状丘疹)

金匮(狐惑病)-白塞氏病(口、眼、外生殖器溃疡)、多系统炎症(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2)牙周组织炎症-牙周病、牙龈炎

(3)舌觉异常、口味异常

经方思路:(1)专病专方(辨病)

(2)整体治疗(口腔为局部病变,亦可能机体表症)

一、甘草泻心汤(比较半夏泻心汤→当甘草用量大(4升)时,由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经方:甘草4两黄连1两黄芩3两人参3两干姜3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

黄煌:生甘草6~20g黄连3~6g黄芩6~20g党参10~20g干姜6~12g姜制半夏6~12g

大枣15~30g

1.消化道黏膜修复剂,口腔溃疡专方,由口腔→肛门之粘膜溃疡

均可用

2.上述之三大口腔黏膜病均可用(日本古方派常用)→愈合快、发作周期延长

药理:

(1)黄连、甘草、杏仁(甘草丸)→可治口鼻生疮(宋时医案)

黄连、甘草、蜂蜜、猪油→胶状

(2)口腔溃疡多伴有烦燥、失眠→黄连专治症

(3)舌疮,舌为心之苗,心火旺→黄连专治症

(4)口疮多伴有消化症状→本方组(半夏泻心汤)为消化道炎症主

(5)黄连+黄芩→心下痞、下痢(葛根芩连汤)→(各式泻心汤) 3.方中甘草用量多在6g以上,也有到30g(甘草副作用:反酸、腹胀、浮肿)

4.加减:

(1)舌红、唇红、月经有血块者→重用黄芩到20~30g

(2)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20~30g

(3)便秘、口臭、溃疡局部红肿、色黄→加大黄3~10g

二、炙甘草汤

原方: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黄煌方:炙甘草3~15g干姜5~10g人参或党参10~20g生地

10~20g肉桂6~12g

阿胶6~12g火麻仁6~12g大枣15~30g

1.本方是肿瘤患者恶液质,极度消瘦、贫血时之营养方,以食道、

胃、肝、肺癌居多

(体质极度虚弱、大出血后循环衰竭)→推测用于当时战争伤员

为古代的止血强方,又称复脉汤

大剂量生地、阿胶→止血

人参、桂枝、炙甘草、麦门冬→强心定悸

本方含19种胺基酸,9种为人类必须胺基酸

2.本方式用羸瘦、面色憔悴、皮肤干之口腔溃疡、肿瘤、干燥、牙龈出血(晚期口腔癌)等

羸瘦、贫血、大便干结者(方内有许多滋阴药)最有效

病理性口干燥-阴虚、津脱→化疗,无苔

3.为方便长时期服用,可加入鹿角胶、蜂蜜做成膏剂

三、(三黄)泻心汤(金匮16、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原方: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

黄煌:大黄6~12g黄连3~6g黄芩10~20g

1.古代之泻火止血方,仲景用于吐血、衄血患者

2.本方可用于牙周炎、牙龈炎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之牙龈出血--多伴有唇红、舌红、口臭、便秘、失眠、焦虑

3.市面上作用类似之成药:三黄片、清胶囊、黄连上清丸(尚有石膏、连翘、栀子,大黄量较大,可能会腹泻)

中老年人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合适

四、葛根汤

经方:葛根4两麻黄3两桂枝2两芍药2两甘草3两生姜3两大枣12枚

黄煌:葛根12~30g生麻黄5~12g肉桂6~12g/桂枝10~20g白芍/赤芍10~15g

生甘草3~10g生姜10~20g/干姜5~10g大枣15~30g 1.本方适用于风寒型(疲劳,受风寒,肌肉酸痛)的牙周脓肿、牙

髓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

2.体质:面黝黑、黄暗、粗糙、壮实、嗜睡、咽喉不红

→体力劳动或身壮之青年

3.本方为发汗解表剂,发汗力轻微,服药后避风寒

若大便干结,苔厚者可加大黄

4.医案:用葛根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面瘫,有效

五、附子理中汤(成药有附子理中丸→主腹胀、肠鸣)

黄煌方:制附子6~12g党参10~20g/红参6~12g干姜10~20g 白朮10~20g

炙/干甘草6~20g

1.本方为温热性强壮药,可用于虚寒型牙周炎、脓肿等,可消散

炎症、消散脓液、破溃愈合

2.其人多见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小便清长、脉象无力等、局部牙周紫暗漫肿、疼痛不休

→服药后,腹部舒适,精神好

3.临床经验:加黄连、肉桂效果更好

六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

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陈皮5~10g生甘草3~6g竹茹6~12g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传统化无形之痰方可用于神经症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

口腔科治舌觉味觉异常(须先排除脑梗脑瘤)

2.适用患者常有下列症状:

胆怯惊恐虚烦恍惚失眠多恶梦头昏头痛胸闷自汗恶心4.加减法:

烦躁脸油光+黄连

胸闷焦虑加山栀

腹胀加厚朴

齿痕舌明显重用符苓

5.除烦汤:半夏厚朴汤加山栀枳实黄芩连翘主治舌体异觉有效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 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 +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 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 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6肝病_0

---------------------------------------------------------------最新资料推荐------------------------------------------------------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6肝病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6 肝病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 . 等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 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 (效用無) 一、茵陳蒿湯【傷寒 260: 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 ,腹微滿者】原方: 茵陳蒿 6 兩山梔子 14 枚大黃 2 兩黃煌: 茵陳蒿 10~30g 山梔子 10~15g 制大黃 6~12g (茵陳蒿退黃專藥) 1. 本方適用於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 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 ,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 患者體質: 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 (陰黃: 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 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ICP) 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 茵陳 8g、梔子 4g、大黃 3g,水煎 40ml,每次服10ml,一日四次) 4. 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 1 / 10

「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與 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 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 ,大黃主退黃、除腹滿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 感染均可用) 黃煌方: 柴胡 5~10g 黃芩 5~10g 薑制半夏 5~10g 黨參 6~12g 生甘草 3~6g 乾薑 3~6g 紅棗 3~10g (小柴胡湯治療肝炎藥量要小) 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 ,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 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 、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 2. 小劑量,長期服用(因 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沒有改善或肝功 能反異常即停 3. 體質: 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 正常(GOT/GPT 高可) ,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 遺症) 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 ) 中醫可治調代 謝補虛三、小建中湯經方: 桂枝 3 兩芍藥 6 兩甘草 2 兩生薑 3 兩大棗 12 枚飴糖(麥芽糖) 1 升黃煌方: 桂枝 10~20g/肉桂 5~10g 白芍 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 3~6g 生薑 3~6 片/乾薑 5~10g 紅棗 15~30g 糖 15~30g(可用蜂 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 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得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 (1) 高枕无忧散〈古今医鉴〉,即本方+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 2。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就是心理障碍)可用 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5。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9.半夏泻心汤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用法: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10.猪苓汤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比八正散疗效稳定用法: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11.黄连阿胶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12.小柴胡汤治小柴胡汤综合征治疗感冒。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皮肤科:过敏性皮炎;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内分泌科:桥本氏病;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13.大柴胡汤治大柴胡汤综合 征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

我的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我的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本文陆续发表在经方医学论坛,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先生自述学医的经历,真实感人,发人深省,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中医小学徒是如何成为当代经方学术带 头人历程,我读后深受感染和启迪。全部转帖至此,强烈推荐大家一读我的大学(一) 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 1973年,回城不久的我被当地政府分配去当中医学徒。我 拿着卫生局给的介绍信,跨进了一家当地有名的医院。医院在县城的中心,是座深宅大院,紧贴着石板大街:石库门,青砖厅堂,落地花格长窗,天井,厢房??,可能原来有好几进,但仅剩三进,都成了挂号室、诊室、药房、化验室、注射室、供应室等,最里面是一栋别致的两层小洋楼,那是住院部。我在这个医院中度过了六年的时光。老师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叶秉仁先生。他当时六十多岁,肤白,头发胡子花白,对人特别客气,经常点头微笑,是大家所说的“大好人”。先生与我是同乡,且与我父母是世交,一口县城东乡话,听来十分亲切。所以,与先生交往,我从未有过半点的隔生。叶先生的医术很好。据说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长期在农村行医,在调到城里之前,是东南乡知名的好医生。他既能打针背药箱,又能开方子,是在临床上打拼过来的。叶先生最善于辨病,常常能在一般的腹痛腹泻病人中发现肝

癌、胃癌、肠癌等病。那时医院有个工友,恰好在唐山大地震期间,每天脓血便,按痢疾治疗未效,叶先生一看,说是肠癌,后来果然死于此病。他对疾病的转归非常清楚。他管的病人,绝对不会死在他手里。发现蛛丝马迹,他早就作出处理,或转院,或会诊,或向病人家属说清道明。所以,就是病人死了,家属还是千恩万谢。叶先生还有一手过硬的临床诊疗技术。他不仅能熟练进行胸腹腔穿刺,那些连护士都打不进的小儿头皮静脉针,老人竟然能一针见血~这都是当年在农村卫生院练出来的。后来因为手抖,也就不摸针筒了。叶先生的医德更是感人。跟他抄方多年,从未看到他与病人红过脸。那年,先生负责创建中医病房。他不仅每天查房,晚饭后还要去病房转一转,和病人聊聊天。冬天查房,他听诊时常常先用手焐热听诊器,然后轻轻放到病人的胸口。有次,病房收住了一位老工人,大便几天不通,用药无效,先生竟然毫不犹豫,戴上手套,亲手为病人掏大便。其情其景,至今历历在目~我跟叶先生学医的第一天,就是坐在他旁边抄方。所谓抄方,就是先生口述配方,我抄录在处方笺上。中药药名虽多,但经常抄,也就慢慢记住了。那个时候,诊室里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很多都是大病重病。这些病人都是我学中医的“教材”。先生看病时,常让我触摸病人的肝脏,那时常常发现肝脏边缘不整的肝癌患者。遇到心脏病人,先生1/73页会教我听心音。然后在纸上画一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2008-09-02 18:49:25)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黄煌教授儿科经方

黄煌教授儿科经方 绪言 小儿体质的特点:多变,易愈。 小儿诊断的重点: 1、望诊——精神状态、心理行为特征、体型体貌特征、舌诊、咽喉诊; 2、切诊——腹诊。 服药问题: 1、用量:小儿用量是成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2、疗程:小儿服中药,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药,特别是那些味苦、具有清热泻下发汗作用的药物; 3、慎用的药物:麻黄、大黄、黄连、黄芩、人参、附子等。 较多见的儿科疾病:1.过敏,2.精神性疾病,3.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者,用抗生素无效), 4.功能性疾病(类固醇及抗生素无效,且用错了药会造成易感,将来更易发病。因为破坏了免疫系统). 经方为何有效? 1. 历代相传的经验。适应证明确,方证明确,所以有效。>1800years 2. 注重整体,个别差异。中医治病的人。西医治人的病。病皆与人体结合。中医重视”人”。人就是一个整体,如胖瘦,精神状态…..等等。重视精神状态,心里特征,感觉。调体质,调精神,心里,将内在平衡调好,病就好了。例如,半夏厚朴汤. 3. 天然植物药材,甚至是食物,如生姜,大枣,山药。相对的安全,可长时间使用。 4. 以口服为主,不打针。甘草泻心汤治口疮,可服许多年,味道好,不必加减。 儿科经方 一、半夏厚朴汤古代治疗咽中异物感的专方,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功效,适用于以咽喉异物感乃至躯体感觉异常、腹胀、恶心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二十二) 【体质要求】 1、营养状况较好; 2、易于精神紧张,目睛大而明亮,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起伏较大; 3、食欲不佳,受情绪影响较大。 适用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鼻衄; 2、厌食症、消化不良; 3、神经性皮炎、湿疹; 4、过敏性紫癜; 5、儿童睡眠障碍、儿童焦虑症与抑郁症、自闭症。 适应症:小儿发烧咽痛,伴上消化道症状:腹胀,呕吐,食欲不振 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生姜,紫苏(葉)梗15克,7à4碗,分4碗。日四服。 (加黄芩10克,栀子10克,连翘15克,枳实15克为八味除烦汤) 原用于妇人,感觉,呼吸,与消化道疾病有关。功效: 1. 消除咽喉异物感,咽痒,疼痛,不适,恶心。也可消除全身其它器官异样感觉。 2.缓解心理压力,使人觉得舒服。例如,小孩哭后不适,可服此。 3.促进胃肠蠕动。因使全身放鬆。心理变化大,会影响到消化道。Monday morning syndrome: 因未放鬆。星期日晚紧张后,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所以开始出现喉痒等感冒症状。 先伤气(情绪)emotional upset 后伤食(消化不良)digestive trouble 再伤寒(喉痛,发烧,扁桃体肿大swollen gland.苔厚等食积症状之感冒)coldfever 。苔厚,腹诊较硬,有气。敲有咚咚声。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1.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

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 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热,黄芩所主为“烦热”,如三物黄芩汤主“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又如《伤寒论》333条“而反与黄芩彻其热”;配半夏生姜以止呕。配人参以助正驱邪;配姜枣以调理消化功能,即“和胃”。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

黄煌经方体质学说

“桂枝体质”:患者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两腹直肌拘急。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患者。桂枝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桂枝以及桂枝汤类方的一种患者体质类型。代表方为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这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心肾阳气的不足,或肝胃阴液的不足,易于表虚,易于阳越,易于气脱,易于气阴两虚。 “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四肢冷。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患者。柴胡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以及柴胡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气机的郁滞或逆乱,或外邪郁于半表半里不易透发,或肝胆胃的气机易于逆乱,或气滞,或血瘀。 “麻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咽喉多不红,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力劳动者。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痛、寒冷、疲劳等常是这种体质患者患病的主要诱因。麻黄体质是适合较大剂量服用麻黄以及安全使用麻黄以及麻黄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寒气郁表,或肺气郁闭,或寒湿滞留经络之间,或表里俱实。 “大黄体质”: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但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红或暗红,舌苔多厚。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粘度偏高。精神状态饱满,易烦躁,易激动。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病、感染性疾病等多见这种体质。这种患者长期使用大黄比较有效而且安全。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代表方为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黄连上清丸、防风通圣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积滞伤食,或腑气不通,或瘀热于内,或积热上冲,或积热逆于营卫之间。 “黄芪体质”: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精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咽喉多不红,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体质的形成,除与遗传有关外,尚与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等有关。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的中老年人多见黄芪体质。黄芪体质是适用长期服用黄芪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肺脾气虚,或表气不固,或气虚血瘀,或气虚湿阻,或中虚等。 “防已黄芪汤证,妇女比男子多,特别是所谓的贵妇人最为常见,一般皆呈皮肤白嫩的虚胖状。这些人大都希望再瘦一点。她们身体沉重,动作迟钝,浑身倦懒、连扫地做饭都懒得干,外出也是坐汽车,长期不活 动身体,于是便越来越肥胖。饭量也很小,即使有一次两次不吃饭也没关系。多数人好喝茶。大便基本上 每天一次,很少便秘。亦有月经量少不调者。因为胖,大都好出汗,夏季则汗流浃背。这类妇女一超过50岁,便有相当多的人诉关节痛,到晚上双足肿胀,自觉鞋袜紧箍。尿检查亦不见蛋白。腹部整体柔软而膨 满,但无抵抗压痛。”

(2)黄煌经方讲解(全集四)

(2)[转载]黄煌经方讲解(全集四)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之十三---------高血压 →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 用中药治疗或预防高血压的优势: 1. 可以调整体质(中风患者大多是热性体) 2. 可以改善症状(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 3. 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发展 正常人血压:90~140 高血压患者:95~160 一、黄连解毒汤(唐朝药方,外台秘要) 原方:黄连3两黄芩2两黄柏2两栀子14枚 黄煌方:黄连5~10g 黄芩10~20g 黄柏5~10g 栀子6~12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加入干姜、红枣,会比较顾胃,而且比较好吃) 1. 本方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见以下症状: 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红口干者 (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须特别关注)

在张仲景眼中的黄连是“除烦药”,例如: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中,用黄连的药是最多的约60g (此烦例如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烦) 而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连为上品,功效为久服令人不忘 此要方为温病学派当年的主打方 没有把此方当作降压药 2. 临床效果: (1) 有降压作用 (2) 抗焦虑(心中烦不得卧),能改善情绪、睡眠;例如朱砂安神丸也是用黄连 (3) 减缓心律 (4) 对脑血管疾病不错,对出血性脑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效果3. 具体的体质特征: 体格较强建、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多梦、皮肤长有疮癠、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 4. 本方用量较小,可采用胶囊内服

黄煌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附98例病案分析 作者:吕永斌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6 【关键词】五苓散;《伤寒论》;《金匮要略》;名医经验 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5味药组成,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主治烦渴、水逆、霍乱等病证。《伤寒论》涉及原文共计11条,其中描述的症状主要有消渴、小便不利、呕吐、多汗、脉浮、发热等。历代医家皆有应用五苓散的经验记载,且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用经方,对五苓散的应用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良多。现将黄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通过门诊收集的98个病例介绍如下。 1 资料统计及分析 本组98例均为黄教授门诊患者,资料为电脑实时记录。时间从2004-04-10—2007-02-27。 1.1 发病特点98例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5岁,平均50.17岁,主要年龄段为:31~40岁(13例)、41~50岁(27例)、51~60岁(24例)、61~70岁(17例),共81例,占病例总数的8 2.65%。本组疾病按照中医病因分类,以内伤为主,没有单纯的外感病;按照病程分类,多为慢性病。致病因素中,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为多。 1.2 病种分布见表1。 表1 病种分布病种分类(略) 由表1可见,本组98例患者,涉及疾病60种。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以内科为主。按系统分类,涉及循环、消化、呼吸、血液、内分泌、神经、皮肤、生殖等各个系统,其中又以消化(24例)及内分泌和代谢(21例)系统为主。按照是否肿瘤划分,肿瘤共有37例。可见五苓散的应用广泛。 1.3 症状、舌脉特点及分析 1.3.1 症状特点本组98 例,出现症状80个,出现总频次257次。根据症状出现的频次高低排列如下。 1.3.1.1 主要症状指在98例中出现次数>20次者:腹泻或大便不成形(35次)、水肿(34次)、口干渴(27次)。 1.3.1.2 次要症状指98例中出现次数在10次以上,20次以下者:多汗(18次)、疲乏(14次)。 1.3.2 舌脉特点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按语:黄煌教授讲授经方紧扣临床,充满实践智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我们搜集了黄老师有关五苓散的几篇论述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正可以结合目前在学的有关条文。感恩黄老师一直以来为传播经方学术所做出的努力!第一篇:五苓散,真灵原按:这是黄煌教授于2009年9月12日发表于经方医学论坛的一篇文章,现摘发于此,以飨读者。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但他说感到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五剂煎服。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

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Z 老就是这样情况,我开始没有注意鉴别。方证识别不易啊。另外,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这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有“多饮暖水,汗出愈”的记载。当然,服五苓散后,也不能吃西瓜、冰茶,就是那些诱人的哈根达斯冰淇淋、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docx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1、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原文点睛]

黄煌经方体质说

黄煌经方体质说 一、我的体质观的形成 1973 年,我开始跟家乡江苏省江阴市的名老中医叶秉仁学医,其间又向夏奕钧、邢鹂江等先生问业。夏、邢两先生均是苏南名医朱莘农先生的弟子。朱莘农先生幼承家学,壮年以擅治伤寒大症而享盛名,平生对《伤寒论》钻研甚勤,临床重视验体辨证。他有句名言:“医道之难也,难于辨证,辨证之难也,难于验体,体质验明矣,阴阳可别,虚实可分,病症之或浅或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悉,而后可以施治,此医家不易之准绳也”。其辨体质,多从 望诊和切诊入手,尤其是擅长使用“咽诊”与“脐诊”。我虽无缘亲睹朱莘农先生诊病的风 采,但从夏奕钧、邢鹂江先生的用药来看,他们非常重视强调客观指征,常常或凝神直视,或按压腹部,或察看咽喉,临床思忖良久,而当机立断,说“此人要吃桂枝!”“此人要吃黄连!”“此人是桂甘龙牡汤证!”这种以药—人相应、方—人相应的思路,对我的临床思路的 形成影响很大。我曾一遍遍地翻阅苏南医家推崇的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从医案中归纳总结叶天士体质辨症的思想和经验,当时对体质的认识尚是零碎的经验和想法。 1979 年,我考入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攻读中医各家学说,有机会深 入研读了柯韵伯先生的《伤寒来苏集》,其以方类证的思路深深吸引了我。其后,又翻阅到日本一贯堂医学的体质论,其简便易用的思路让我耳目一新。80 年代中后期,我已经开始注意到不同体型不同体貌患者在辨证用药上的不同点,将临床诊疗的思路从单纯的症状辨别以及对病论治转向辨体质论治。 1989 年我受中国政府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进修,期间我细细阅读了细野史郎先生的《汉方医学十讲》,并有机会向细野诊疗所的坂口弘先生以及中田敬吾先生学习日本汉方,对日本汉方求实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细野诊疗所每周一次的读书会上,为求易记和实用,我大胆地用药物名来命名体质,由此而形成了“药人”的概念。回国以后,我又 将此“药人”概念为基础,将在日本讲学的讲稿整理成书,名《中医十大类方》。此时,我 的体质论基本形成。以后,在临床上不断补充,成为本人临床处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二、我所认识的“药人” 所谓“药人”,就是适合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这种体质,服用这种 药及其类方,往往起效快,而且相对安全。我在《中医十大类方》中提出了五种“药人”, 即“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黄芪体质”“大黄体质”。后来,在临床上又发现 了“半夏体质”等“药人”。遵循药人的经验识别,可以大致了解该体质患者可以考虑哪一 类方。这些“药人”,虽然以单味的药名命名,但就其内涵来说,应该冠之以“某某类方体 质”可能更合适。不过,就如《伤寒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的提法一样,这种简约 的提法,可能更便于记忆。下面,是我在临床常见的几种药人。 “桂枝体质”:患者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 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经验经方药证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经验经方药证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经验每年的夏至时节,在山坡溪边、桑田等阴湿处,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翠绿的小草,长而细的叶柄,开始是一片叶子,以后变为3片,花苞特别长,开白色的小花。这种小草就叫半夏。“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半夏就是根据其生长时节而命名的。 半夏的药用部分是它的根茎,圆圆的,犹如小芋头,所以,江南一带的老百姓又叫它野芋头、老和尚头等。 半夏味辛辣,粉嗅之呛鼻,嚼之发黏。 生半夏有毒,中毒症状为口舌麻木,胃部不适,口腔咽喉及舌部烧灼疼痛,肿胀、流涎、恶心及胸前压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所以,民间又称半夏为蝎子草。中医认为生姜、蛋清、白蜜、甘草等可解半夏毒。据说,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曾治疗一位天童寺的小和尚,忽然声哑来诊,以手指喉抚胸,作无可奈何状。陪同来诊的和尚说他在山上看笋,见山中鲜草鲜果必欲食。范文虎断为生半夏中毒,以生姜3钱、白蜜2匙煎汤服之,3服而瘥。所以,药房使用的半夏,都为经过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加工过的半夏,处方名制半夏、法半夏等。 半夏入药的历史悠久,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汉代半夏已经作为重要药物应用于临床,《伤寒论》、《金匮要略》中

使用半夏达42方。 1 药证 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 古时候呕吐分论,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半夏所主治的就是那些呕恶有声的恶心与呕吐。半夏为中医称为治呕的圣药。《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及大半夏汤(半夏、人参、蜜),均用于呕吐。许多加减法也提示半夏止呕。如厚朴七物汤条下有“眍者加半夏五合”,竹叶汤条下有“呕者,加半夏半升”,白术散条下有“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以上加减均可见半夏主治呕吐。 但是,按照张仲景的经验,并非所有呕吐均使用半夏,仲景提出必须是呕而不渴。如小半夏汤主治“呕家……不渴”。所谓的不渴,为口腔无明显干燥感,也没有明显的口渴感,甚至经常泛吐清稀的唾液或胃内水液,其舌面也可见湿润的黏腻的舌苔。相反,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无津,虽然有呕吐,也不宜使用半夏。例如,《伤寒论》中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柴胡、甘草、人参、黄芩、生姜、大枣、栝楼根)治“疟病发渴者”,因为病人口渴,而去半夏。这是张仲景使用半夏的原则。 半夏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等症。 《伤寒论》有半夏散及汤(半夏、甘草、桂枝)治“少阴病,咽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黄煌:所谓名中医,往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附黄煌26条经典语录)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

黄煌教授经方治口腔病(2008-11-2312:16:33) 牙齿、牙周、口腔黏膜、唇、颊、舌等 炎症→中医可介入;外伤、畸形、肿瘤→西医 (1)口腔黏膜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成药锡类散 -扁平性口腔溃疡(苔癣)-好发成口腔癌-(白色网纹状丘疹) 金匮(狐惑病)-白塞氏病(口、眼、外生殖器溃疡)、多系统炎症(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2)牙周组织炎症-牙周病、牙龈炎 (3)舌觉异常、口味异常 经方思路:(1)专病专方(辨病) (2)整体治疗(口腔为局部病变,亦可能机体表症) 一、甘草泻心汤(比较半夏泻心汤→当甘草用量大(4升)时,由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经方:甘草4两黄连1两黄芩3两人参3两干姜3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 黄煌:生甘草6~20g黄连3~6g黄芩6~20g党参10~20g干姜6~12g姜制半夏6~12g 大枣15~30g

1.消化道黏膜修复剂,口腔溃疡专方,由口腔→肛门之粘膜溃疡 均可用 2.上述之三大口腔黏膜病均可用(日本古方派常用)→愈合快、发作周期延长 药理: (1)黄连、甘草、杏仁(甘草丸)→可治口鼻生疮(宋时医案) 黄连、甘草、蜂蜜、猪油→胶状 (2)口腔溃疡多伴有烦燥、失眠→黄连专治症 (3)舌疮,舌为心之苗,心火旺→黄连专治症 (4)口疮多伴有消化症状→本方组(半夏泻心汤)为消化道炎症主 方 (5)黄连+黄芩→心下痞、下痢(葛根芩连汤)→(各式泻心汤) 3.方中甘草用量多在6g以上,也有到30g(甘草副作用:反酸、腹胀、浮肿) 4.加减: (1)舌红、唇红、月经有血块者→重用黄芩到20~30g (2)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20~30g (3)便秘、口臭、溃疡局部红肿、色黄→加大黄3~10g 二、炙甘草汤 原方: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黄煌方:炙甘草3~15g干姜5~10g人参或党参10~20g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