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抗菌药物选择

肺炎的抗菌药物选择
肺炎的抗菌药物选择

肺炎概述

肺炎概述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抗菌药物应用以前,细菌性肺炎对儿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极大,抗菌药物的出现及发展曾一度使肺炎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尽管应用强力的抗菌药物和有效的疫苗,肺炎总的病死率不再降低,甚至有所上升。 【流行病学】 2O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年发病率分别约为12/1000人口和5-10/1000住院患者,近年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肺炎病死率门诊肺炎患者<1%-5%,住院患者平均为12%,人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者约40%。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原因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伴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肿瘤、糖尿病、尿毒症、神经疾病、药瘾、嗜酒、艾滋病、久病体衰、大型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等。此外,亦与病原体变迁、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加、病原学诊断困难、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等有关。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正常的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支气管内黏液一纤毛运载系统、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防御的完整性等)使气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和(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病原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引起肺炎:①¢ù空气吸人;

②¢ú血行播散;③¢?邻近感染部位蔓延;④¢ü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肺炎还可通过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反流)和通过人工气道吸人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病原体直接抵达下呼吸道后,孳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可引起肺组织的坏死性病变易形成空洞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肺的结构与功能均可恢复。 【分类】 肺炎可按解剖、病因或患病环境加以分类。 (一)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Cohn孔)向其他肺泡扩散,致使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肺叶发生炎症改变。典型者表现为肺实质炎症,通常并不累及支气管。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X线胸片显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阴影。 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人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其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军团菌等。支气管腔内有分泌物,故常可闻及湿性啰音,无实变的体征。X线显示为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无实变征象,肺下叶常受累。3.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肺孢子菌

肺炎治疗的主要药物

肺炎治疗的主要药物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G类氨基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广谱青霉素(指绿脓杆菌青霉素) 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羧苄青霉素 青霉素V 羟氢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替卡西林 氧哌嗪青霉素 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第一代(1962年)奈啶酸仅用于尿路感染。 第二代(1970年)吡哌酸可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第三代(1980年)氟喹诺酮类可用于各系统感染的治疗。 新氟喹诺酮类,可用于厌氧菌治疗。 临床如何选择抗菌药物主要根据 1、病变部位 2、病原菌的药敏 3、病情的轻重 (一)横隔以上的感染: 主要为G+球菌,首选青霉素G,严重感染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金葡菌首选苯唑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美唑MRSA:首选万古霉素 (二)横隔以下的感染: “ 可选哌拉西林,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加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腹腔感染:要考虑厌氧菌感染,加用甲硝唑 胆道感染:可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 泌尿道感染: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消化道感染: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1) 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 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 抗菌药物选择: - 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第1或2代头孢菌素,新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2) 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 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需氧G-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抗菌药物选择: - 第2代头孢菌素-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 新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3) 需要住院患者: 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复合菌(包括厌氧菌),需氧G-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 抗菌药物选择: (1)第2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2)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 (3)新喹诺酮类或新大环内酯类; (4)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

老年肺炎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特点与合理选用

老年肺炎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特点与合理选用 发表时间:2016-10-27T14:30:46.717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周湘华 [导读] 老年肺炎患者抗生素用药基本合理,提示医师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病原菌诊断、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用药物。 湖南环境生物执业技术学院湖南 421005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特点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患者单一用药98例(81.7%),联合用药22例(18.3%);用药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23.3%)、阿奇霉素(20.8%)、头孢他啶(20.0%)、鱼腥草(16.7%)等;治愈44例、好转76例,总有效率为100%。单一用药中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的DUI值大于DDD值,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余药物DUI值均小于DDD值。结论:老年肺炎患者抗生素用药基本合理,提示医师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病原菌诊断、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肺炎;抗生素;用药特点;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36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377-02 肺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老年肺炎患者由于自身体质差、各项器官功能减退,因此预后效果不理想。相关研究显示,细菌性肺炎在老年患者中占比80%以上,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使病死率有所提升[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抗生素的应用种类和效果,总结临床用药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肺炎病例,共计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8例(56.7%),女性52例(43.3%);年龄位于61—88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7 2.4±1.5)岁;病程2—15天,平均(6.6±0.4)天。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依据《实用内科学》[2],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细菌性肺炎,符合抗生素使用指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无法正常沟通患者等。 1.3 方法 1.3.1 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治疗时间、用药种类和方式等。抗生素用药剂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日使用量(DDD),并计算患者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计算方式为DUI=用药频度(DDDs)/用药天数(d)。DUI 值>1,说明日处方剂量>DDD,用药不合理;DUI值≤1,说明日处方剂量≤DDD,用药合理。 1.3.2 疗效标准患者肺炎治疗标准如下[3]: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胸片复查显示肺部炎症吸收;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胸片复查显示肺部炎症缩小;无效: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症状依然存在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用药种类和疗效分析 120例患者中,单一用药98例,占比81.7%;联合用药22例,占比18.3%。用药种类前10名包括左氧氟沙星28例(2 3.3%)、阿奇霉素25例(20.8%)、头孢他啶24例(20.0%)、鱼腥草20例(16.7%)、克林霉素16例(13.3%)、青霉素14例(11.7%)、头孢曲松12例(10.0%)、清开灵12例(10.0%)、美洛西林8例(6.7%)、甲硝唑5例( 4.2%)。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平均(14.3±2.2)d,其中治愈44例(36.7%)、好转76例(63.3%),总有效率为100%。 2.2 单一用药使用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单一用药中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的DUI值大于DDD值,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余药物DUI 值均小于DDD值。详细数据见表1。 2.3 联合用药使用情况分析结果显示,2药联合应用患者15例;3药联合应用患者7例,其中头孢他啶+阿奇霉素+鱼腥草3例、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鱼腥草2例、其它2例。 3 讨论 肺炎是老年群体常见疾病,合并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更高。数据调查显示,在医院内,老年人肺炎的发生率是一般成人的10倍以上,病死率达到50%左右[4]。因此,及时确诊并科学用药,能够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治疗和预后效果,从而降低死亡率。 抗生素的应用能够抑制细菌增殖,减少细菌数量,减轻对肺部的损害,最终实现治疗目标。但是,由于抗生素种类繁多,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出现,提高了细菌的耐药性,导致临床功效降低;而超剂量用药虽然在短期内疗效增强,但容易产生药物积聚效应,增加了不良反应[5]。本次研究中,120例患者单一用药98例(81.7%),联合用药22例(18.3%),其中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的DUI值为1.166、

肺炎与合理选择抗菌素

第一讲肺炎和合理选择抗菌素江其敏 肺炎概述:肺炎是指肺实质的炎症,病因以感染最常见,其它尚有理化因子、免疫损伤等。肺炎凡未曾表明特定病因者均指感染性的。内容:社区获得性肺炎及抗生素选择;医院…下呼吸道病原体诊断 1、痰液检查 痰是最方便无创性病原学诊断标本,合格痰要求清水漱口,深咯;痰量:普通细菌1ml,真菌和寄生虫3~5ml,分枝杆菌5~10ml;送检: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小时。 (1)痰涂片 对于CAP痰涂片镜检见到G+柳叶状双球菌,如果每个油镜视野中见到10个,就可确定肺炎链球菌肺炎。而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脑膜炎双球菌不能确定诊断,属上呼吸道正常菌群,需侵入性手段获取无污染的下呼吸道标本确诊。相差显微镜是诊断部分真菌、曲霉菌肺炎重要手段。 (2)痰细菌培养 ①合格的痰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并最终确定致病菌 ②不合格痰: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可能上呼吸道) ③提示可能来自下呼吸道: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见到纤毛柱状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 2、咽拭子和鼻咽吸出物检查 适用呼吸道病毒检测及进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军团菌PCR检测 3.体液检查:血、胸腔积液、尿、血清 ①血培养:CAP及HAP患者,如怀疑急性细菌感染均应在使用抗菌素前行血培养,体温升高38℃才抽血培养,缺乏科学性。 ②胸腔积液:取胸水行常规及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细菌、真菌、厌氧菌、结核菌培养。 ③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双份血清抗体4倍或以上增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及病毒感染有帮助。 4.气管内吸引物 采集下呼吸道标本,行细菌涂片和培养,无法保证标本采集到感染部位;经人工气管插管无法保证采集的标本不受污染。 5.支气管镜技术使用:保护性毛刷插入、支气管肺泡灌洗 用套管保护性毛刷直接插入感染部位收集分泌物的办法,可最大限度保护标本不受污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89%。 支气管肺泡灌洗: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79%。 6.经皮针吸肺活检和开胸肺活检 避免了经口咽污染,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肺炎诊断的金标准。但有创。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机体受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肺炎,包括在社区感染,尚在潜伏期,因其他原因住院后而发病的肺炎;排除在医院内感染而于出院后发病的肺炎。 一、病原学: 1、细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MRSA 2、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1/2~1/3合并肺炎链球菌 3、新出现病原体:汗坦病毒、SARS病毒、H1N1病毒、禽流感病毒 4、酒精中毒、免疫抑制和结构性肺病(囊性肺纤维化、支扩)G-菌,铜绿多见 二、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胸膜性胸痛 老年人症状不特异。可能表现为“虚弱”或精神症状,但不发热。

呼吸系统感染抗菌药物治疗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一、呼吸系统感染的种类和病原微生物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及胸膜腔等。呼吸系统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感染,气管以上部位的感染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及其以下部位的感染可统称为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习惯上也称为肺部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感染途径可分为流行性、吸入性和血源性;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炎又可进一步分为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按获得感染的场所又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细菌是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也是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真菌等。 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刘又宁教授等对665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作调查。共7个城市,12个中心。病原体检测阳性率53.1%(324例),其中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肺双)占10.7%(69株),流感嗜血杆菌9.2%(59株)。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31.3%,其中肺炎支原体为20.7%(126例),肺炎衣原体6.6%(40例),嗜肺军团菌5.1%(31例)。有否抗生素应用对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有显著影响,曾用抗生素为17.2%,无用抗生素仅2.9%。但对肺双检出则无影响。69株肺双对阿奇霉素耐药达75.4%(52株)。耐青霉素肺双(PRP)为20.3%。对新喹诺酮类(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在4.3%~5.8%。2种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11.6%。 2003年由中国呼吸学会感染学组进行为期14个月的成人CAP病原谱和预后流调,共有22个城市36所医院参加。致病菌分离阳性率为52.1%(327例),最常见的细菌为肺双27.5%(90株),流感嗜血杆菌22.9%(7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14.1%(4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肺克)10.4%(34例)。非典型病原体:肺支38.9%,肺衣11.3%,军团菌4.0%。PRP30.7%。耐红霉素占64.8%。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率≥80%。CAP病死率1.1%(6例)。

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选择

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选择 2014年10月30日17:06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作者曲久鑫曹彬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由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应合理选择抗菌治疗药物。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分离培养、血清学和PCR。其中,较长的实验周期(2-4周)限制了培养法的应用;同时,虽然间隔2-3周的双份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G抗体的4倍以上升高可做为诊断感染的金标准,但也主要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目前,临床上最优实验室诊断主要是结合急性期IgM抗体测定和PCR法。在我国,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于秋冬季节,且50岁以下的成年人相对中老年患者的感染率更高。 临床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报道了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支原体。最近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日本和美国,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到40%和8.3%,在多数欧洲国家,耐药率均低于10%。而在我国,儿童患者中的耐药率已超过90%,2009-2010年北京朝阳医院的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成人CAP患者中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69%。同时,多项研究均证实,肺炎支原体基因组序列中23S rRNA结构域点突变是导致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由于肺炎支原体23S rRNA结构域V区发生点突变,使得细菌核糖体和药物亲和力下降,进而产生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较为常见的点突变为A2063G和A2064G,其中,A2063G可导致高水平耐药,在我国的检出率可达95%~100%。 2013年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了一项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的多中心调查,目的为了解北京地区成人CAP患者中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等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希望为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按照“2011年CLSI肺炎支原体药敏实验操作指南”,进行了标准化的肺炎支原体体外培养和药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从321例成人CAP患者分离出的53株肺炎支原体中,红霉素耐药38株(71.7%),阿奇霉素耐药32株(60.4%),耐药的分子机制均为23SrRNA基因的A2063G点突变;未发现对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菌株。 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较敏感株感染患者差,且医疗负担更重。该团队对6例采用大环内酯联合头孢菌素方案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 4例耐药支原体感染患者中2例更换了抗菌药物,另2例延用原方案,退热时间明显延长。另外,北京朝阳医院2010年单中心研究也发现感染耐药肺炎支原体患者的退热及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长、抗菌药物更换比例增加及治疗费用增加。 体外和体内研究发现,低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且长期足量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过程中也可诱导耐药性产生。该多中心研究中,76%患者在入组前72h内曾应

肺炎常用抗菌药物

肺炎常用抗菌药物 药物种类名称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肾功能严重损害需调整剂量: CrCI10~30mI/min,0.25~0.5g,q12h, CrCI<10ml/min,0.25~0.5g q24h; 过敏反应 氨苄西林CrCI<50ml/min需延长给药间隔过敏反应 青霉素G CrCI<50ml/min需延长给药间隔过敏反应、青霉素脑病 青霉素V钾CrCI<10ml/min需延长给药间隔过敏反应 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 哌拉西林CrCI<40ml/min 时减量过敏、注射局部疼痛、静脉炎 单酰胺环类抗生素 氨曲南口服不吸收;CrCI<30ml/min时减量注射局部疼痛、静脉炎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厄他培南CrCI<30ml/min减量,静滴>30min 消化道反应、静脉炎、头疼、癫痫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CrCI<70ml/min减量 胃肠道反应、伪膜性肠炎、白细胞减少、 癫痫 美罗培南CrCI<50ml/min减量、延长给药间隔,与氨基糖苷类有 协同作用 过敏、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出 血 青霉素/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CrCI<30ml/min 延长给药间隔, q12h或qd 过敏 氨苄西林/舒巴坦CrCI<30ml/min 延长给药间隔 注射部位疼痛、过敏 抗假单胞菌的青霉素/酶抑制剂 哌拉西林/他巴唑坦CrCI<40ml/min, 减量,延长给药间隔 过敏反应、贫血、出血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羟 氨苄 CrCI<50ml/min减量,延长给药间隔胃肠道反应 头孢唑林CrCI<50ml/min减量,延长给药间隔;原型肾排出,对泌 尿系统感染效果好 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肾功能减退应用高 剂量时可出现脑病 头孢氨 苄 CrCI<40ml/min减量,可出现coombs试验阳性过敏、罕见溶血性贫血头孢拉对肾功能影响轻,CrCI<20ml/min 减量、延长给药间隔胃肠道反应

肺炎教案、讲稿doc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学 院部系临床一系 教研室内科教研室 教师姓名淦鑫 职称副教授 授课时间2017年2月14日至2017年2月15日南昌大学医学院教务办

说明 一、教案基本内容 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 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 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 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 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第 1 页总 3 页(首页)

第 2 页总3 页(续页)

第 3 页总 3 页(尾页)

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 第一节肺炎概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学: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等。 2.感染途径:①空气吸入;②血行播散;③临近部位感染蔓延;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3.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缺陷、劳累、淋雨、受凉等。 二、分类 1.解剖分类:①大叶性肺炎;②小叶性肺炎;③间质性肺炎。 2.病因分类(1)感染性肺炎:①细菌性肺炎:最常见;②病毒性肺炎;③支原体肺炎; ④真菌性肺炎;⑤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2)物理性肺炎。(3)化学性肺炎。(4)过敏性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2)医院获得性肺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决定于病原体和宿主状态,常表现为咳嗽咳痰,伴或不伴胸痛。 2.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典型的体征表现为肺实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确定肺炎诊断: ②肺炎与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 ②肺炎与其他肺病鉴别。如肺结核、肺癌、急性肺脓肿、肺血栓栓塞症及非感染性肺部浸润。2.评估严重程度; 3.确定病原体:常用方法包括:①痰涂片或痰培养;②经纤支镜或人工气道吸引;③防污染样本毛刷;④支气管肺泡灌洗;⑤经皮细针抽吸;⑥血或胸腔积液培养。 第二节细菌性肺炎 一、基本概念 1.肺炎(pneumi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它尚可由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肺炎球菌肺炎(Pneumococal Pneumonia):由肺炎球菌所引起,肺段或肺叶呈急性实变,临床上出现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症状和肺实变体征。 3.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