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是按社会职业的划分与归类而进行的职业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教育,是通过具体的专业教育形式体现出来的。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专业设置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实施职业教育的起始环节。因此,研究专业设置,对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专业及专业设置概述

一、专业

(一)定义

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通常也泛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

专业既是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职业活动做准备的依据。(《职业教育学》)

专业: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高等学校据此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分配等项工作;学生按此进行学习,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专长,为未来职业活动作准备。(《教育大辞典》)

(二)职业教育专业的历史演变:

早期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

中国东汉时设立的与太学并立的鸿都门学(专习文学、艺术)。

南北朝时开设的四学馆(儒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

隋唐时期所设的律学、书学、算学、医学等,类似于后来的单科专门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设置的文、法、神、医等学院,可以认为是按专业进行教学的萌芽。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便对增设专业提出了要求。于是近代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出现了专业分类。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专学校是学习苏联的结果,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设置专业。技工学校长期不按专业设置,只按工种设置,如设置车、钳、铆、电、焊等工种,近些年来也改称为专业。

职业高中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办起来的,普遍都设置专业。当今不论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按照专业进行教育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属于专业教育。

(三)职业教育专业与普通教育专业的不同: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高等教育的专业是有区别的。高等教育的专业主要依据学科分类、社会发展和工作领域而划分,侧重于学术性,且趋向于拓宽专业面,向综合性发展;职业学校的专业主要是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置,强调职业性,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意基础性和就业的适应性。

二、专业设置

(一)定义

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

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

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学校办学能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的基本要素。”

专业目录

定义:专业目录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分类目录。专业目录规定专业的划分、专业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就业方向,是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与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信息处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进行行政管理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文件。

科类结构

科类,是指学科和专业所属的类别。它既是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分类的一种方法,也是专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构成和相互关联的方式。

科类结构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的各科类专门人才的比例。

(二)专业设置步骤:

1.开展专业调查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对地区人才需求的针对性。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社会调查,弄清楚本地区的产业政策、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了解、掌握与所开专业相应行业的现有规模、发展趋势、技术状况、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等情况,以便为专业论证、专业设置提供可靠的依据。

2.设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指专业教育的目的和培养要求。是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的前提。

专业培养目标是特指专业的具体业务目标,而并非指人才素质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总目标。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即或专业名称相同,由于设置的层次与类型不同,其培养目标也有区别。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层次、类型设计好专业培养目标。

3.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亦称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生产劳动、军事训练、课外活动等内容及其顺序、时数安排的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既是反映国家或地区对某一类人才要求的基本规格,也是体现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教学计划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基本的依据。

4.确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指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课程设置取决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技能的针对性和有用性,要否定普通高校“学科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思想。要从职业分析入手,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职责、职业任务的分析,找出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再对每一专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工具与设备等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最终再确定设置哪些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

(三)专业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1.专业设置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

专业设置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以党和国家及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

以我国发展经济、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以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

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为着眼点;

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依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适应需求原则

适应需求,就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1.专业设置必须改以往的“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需求驱动是根本的驱动,是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客观的分析与科学的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供给驱动是“以我为中心”,主观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什么人”。需求驱动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什么人”。专业设置如同企业生产一样,不能“我生产什么,社会就用什么”,而应该是“社会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2.专业设置还须兼顾受教育者

个人的需要

社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和依据,但只有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需要,才能构成对职业教育的切实需求。学生或家长在决定本人或子女接受某种专业或教育时,必然要考虑自己的投入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回报(如工资待遇、就业机会、社会地位等)。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就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就业是人们求得生存的重要手段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几乎都是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选择专业和学校的。

条件可能原则

1.要有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

2 要有完善的专业教学设施

3.要有完备的专业教学资料

4.要有必要的专业教学经费

科学规范原则

科学规范原则是指专业设置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内在规律,而且还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

1.专业设置要科学布局

2.专业划分要科学。按产品结构、生产过程、工艺特征、职业岗位群要求来划分、来设置。

3.专业名称要规范。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

效益最大化原则

效益最大化,是指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求得专业教育的高效益。

1.要拓宽专业的服务面。专业既要为企业、行业培养人才,又要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尽量扩大专业的服务范围,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

2.要增强专业的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仅要发挥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用,而且也应使其成为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的综合实体。

3.要扩大专业规模。专业一旦设置,就要努力扩大招生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尽量提高师资、设备、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加快人才培养。

2.专业设置的要求

要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1.要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

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是教育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所要求的。

一个专业从设计、筹办,到办成规模、办出特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队伍的形成、质量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的影响,绝非一日之功。

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会趋于相对的稳定。要求专业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以确保所需人才的培养。

2.要使专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灵活则是绝对的、经常的。

专业设置多年一贯制,是教育落后于经济、停滞不前的表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职业岗位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及时更新,旧中求新,稳中求活。

灵活性不等于随意、草率、盲动,不能只根据零散的信息或凭着感觉,频繁地、摇摆地变换专业。

保持专业的灵活性,有利于适应经济发展的急需,保持职业教育的活力;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与技术,形成一支专业面宽、素质高、迁移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校吸引生源,保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专业变动要有根据,要讲条件,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如果专业年年变化,频繁更替,既表现出对社会需求心中无数,缺乏远见,也反映了对“适应市场需求理解的简单化、表面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办学无明确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主干专业、拳头专业。

要处理好战略性与战术性的关系

所谓战略性和战术性,是指专业设置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将“现实”与“未来”两个时空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两者的统一。 21世纪,虽然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数字化、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等现代化特征,但我国仍将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也呈多层次存在,既有现代化技术,又有传统技术。专业设置既不能脱离现实的技术状况,从要从当前社会的急需出发,重视现实设计,又要瞄准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放眼未来,进行前瞻性、超前性的谋划,用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弥补教育培养人才的滞后性。

要处理好宽广性与窄专性的关系

所谓宽广性,是指所设置的专业,专业面宽,口径大,覆盖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点。所谓的窄专性,是指专业范围较窄,一般按行业、产品、岗位设置专业,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强、技术专深、上手快的特点。

宽广性与窄专性是专业设置中的一对矛盾。强调专业的宽广性,主要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强调专业的窄专性,为的是增强其针对性。

要处理好长线型与短线型的关系

社会需求既有长期需求,又有短期需求。因此,长线型专业与短线型专业在职业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无长不稳,无短不活”,就是指这个道理。

要处理好行业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为本地区、本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处理好行业性和地方性的关系,就成为专业设置中须格外重视的问题。

1.要重视设置地方需要的专业.地方所需要的大量的操作性人才,既不可能靠国家办的普通高校来输送,也不可能从外地、外国去引进,而只能依靠自己培养。

2.要继续重视设置为行业服务专业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行业办学,尤其是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大多数由行业办、行业管或企业办、企业管,这类学校的办学方向的专业设置带有明显的行业性,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是为行业服务的(卫生、艺术)。应以“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辐射外地”的办学思路,来确定专业设置的方向和学校的服务方向。

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

(四)专业设置的程序

1)专业设计

1.进行社会调查

2.组织专家论证

3.进行专业设计

1.进行社会调查

进行社会调查就是要弄清楚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当地的产业政策,搞清楚哪些是主要产业,哪些是支柱产业,哪些是新兴产业;还要进行人力资源调查,弄清楚当地人才分布的现状与需求隋况,作好人才预测。

进行社会调查,既要学校亲自实施,又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有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设置专门机构进行人才预测,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信息保证和工作方便。

2.组织专家论证

组织专家论证。就是要对所拟设置的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集体讨论。专业论证要在专业设置委员会或专业设置领导小组会议或扩大会议上进行。专业设置委员会或专业设置领导小组成员要由经济界、企业界和教育界的专家组成。

要对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各种材料、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反复论证,力争得出真实的结论和科学的意见,形成明确的专业设置方向。

3.进行专业设计

(1)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进行职业分析,就是针对职业领域里的工作岗位,首先从职业分析人手,将所有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责,每一职责又划分为若干任务,并确定对应于各项职责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项任务的专项能力;然后在对每一项专项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工具与设备等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形成教学单元,或称谓一个教学模块;最后对这些教学模块进行排序和组合,构成预备课程、基础课程和职业专门课程。

(2)专业设计

专业设计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确定专业名称。按照《专业目录》要求规范命名。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规定修业年限。

界定业务范围。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指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课程名称。

提出专业的专门化或专业方向。

2)专业审批程序

专业设置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其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兴衰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宏观管理,履行审批手续,防止专业设置的无序化和无政府主义。

1.学校上报

2.专家评审

3.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学校上报

学校经调查、论证后而设计的专业设置方案,须上报主办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其目的就是使只在一个学校小范围内考虑设置的专业放在县市一级更大的视角范围内去权衡,去审视,防止“热门专业”过“热”,“冷门专业”过“冷”,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专业的社会效益和“寿命”。

学校上报的材料要齐全,其中包括社会调研报告、专家论证意见、专业设计方案和已有的人财物方面的条件及拟采取的措施。

2.专家评审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职业学校上报的专业设置进行评审。既要审查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看社会是否真有需要,宏观布局是不是合理;同时还要审查专业设置的可行性,看学校有没有条件、有没有能力承担、完成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评审专业时,对专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均须同等考虑。

3.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专家评审的基础上,要依据专家的意见,对学校上报的专业进行审核,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要正式通知学校。

坚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制度,是加强专业设置宏观管理的一项措施,是教育部门对职业学校和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得到提高,专业设置与调整主要由学校决定

(三)专业设置的意义

(一)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教育与经济的“服务”与“依靠”关系最集中、最突出的就是体现在专业设置上。

合理的专业设置,能保证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使人才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改善与升级,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未能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需求出发,而只是或凭主观臆断,或为了迎合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意愿需求,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就必然造成人才培养的失衡,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1.专业设置影响劳动力结构

劳动力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劳动者的比重及其构成状况。它往往表现为高、中、初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以及其他熟练劳动者所占比重及其构成状态。

劳动力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形成合理的劳动力结构,始终是经济界追逐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

2.专业设置影响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及其构成状况。产业结构的发展顺序一般表现为“一、二、三”,“二、一、三”,“三、二、一”三个发展阶段

专业设置是以产业结构的需要为前提的,反过来又对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3.专业设置影响技术结构

技术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经济建设中所运用的不同层次生产操作技术的比重及其构成状况。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生产工具、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

生产技术状况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成正相关。先进的设备必须有相应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去操纵、运用时,才能高效运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只有通过专业设置,培养大批与地区技术水平相适应的人才,才能推动技术进步,使技术结构不断地由低向高转变。(二)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

1.专业设置关系着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社会职业千差万别,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各式各样的。而不同的专门人才只能由不同的专业来确定、培养和实现;不同的人才规格由不同的业务范围去体现、实施和落实。

2.专业设置关系着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是按照专业进行配备的,其中除了文化基础课教师外,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均须依据专业性质、特点进行配备或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一旦脱离开专业设置,就不可能形成合理的结构,也就无从谈起专业人才的培养。

3.专业设置关系着教学设施设备购置与配备

不同的专业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学设备的配备、实验仪器的购置、专业教室的设置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等,完全取决于专业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学校的专业设置,才能有针对性地配备和购置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和不同数量的仪器设备。

4.专业设置关系着教学文件制定

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学的重要文件。而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必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去设计、制定和编写。其中教材的选定与编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安排等,也都因专业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

问题一:专业名称不规范

1、专业内涵相同,命名五花八门

2、专业命名相同,专业内涵相差甚远

3、用词不确切、概念不清楚

问题二:专业设置定位不准确

1、层次高

2、层次低

问题三:专业面向窄,再就业难

问题四:专业设置缺乏宏观统筹

1、专业设置重复现象严重

2、一窝蜂,争设热门专业

原因:没有科学、严谨的专业审批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指导不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如家长的期望,白领阶层的诱惑等;开设新专业时,市场调查不充分,自身调研方面有欠缺;专业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专业设置标准,摸着石头过河;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

中等职业学校应协调发展: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校和成人中专

四类校在专业设置、布局调整、专业调整、课程调整上应尽可能实行统一标准,协调发展。

2、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管理

⑴瞄准市场,找准位置

⑵横向联合,优势互补

⑶骨干专业与骨干辐射专业协调发展

⑷通才教育

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学校间的行业界限和系统界限被打破,各种变化因素靠市场调节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快,专业知识更新快,产业间、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专才教育”已不利于人才的就业,以及就业后的再转岗。

通才教育:指文化基础牢固,专业基础知识宽泛,专业技术技能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

⑸发挥专业互补的优势,设置复合型专业

⑹完善专业内涵,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因素: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毕业生的质量如何(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

生源就业

⑺设立升学班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定义:

课程设置是课程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确立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课程行政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中央或地方)对学校课程管理的行为方式,即对课程的制定、选择、组织、评价及教科书的编、印、发的行政管理模式。它是教育行政的组成部分。

课程行政有五要素。

第一,课程设置标准(即对课程设置方式、设计、组织、评价提出的总原则、具体标准和要求),课程设置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及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是学校校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遵循的总则。

第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对学科、学科范围、课程、课程名称及性质、课程种类的划分、课程学分等做出规定的课程文件,它是地方或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一般课程计划所设课程范围要大于教学计划,以便使学校有选择余地。

第三,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按学年和学期范围划定的课程开设计划,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执行的文件。

第四,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它是对教学内容、范围做出具体规定的文件。

第五,教科书管理,即对教科书的编写权、审查权、发行权等做出规定并进行相应管理的行政。

●课程设置的要求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各级各类

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在进行学时分配和各门课程编排过程中要考虑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科学习的性质、各科学习的难度以及地区差异造成的对各科需求的差异等因素。

●(五)课程设置的原则

●根据课程理论,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有:辨证适度原则;适合身心发展(循序渐进)原则;社会生活发展需要

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原则;课时分配比例合理原则;开放性原则;超前性原则;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六)课程设置的方法

●课程的编排包括两方面内容:(1)纵向上,各门类课程在各学年如何安排;(2)横向上,各年级应当和可能

设置多少科目。

●(七)课程设置的研究

●主要是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的制定过程,所产生的主要教学指导文件是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特征

● 1.国家主导

●大部分课程、主要课程都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课程一般由普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构成。课程

设置模式主要有:(1)学科中心课程模式;(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中间型课程模式。(介于学科中心模式与专业实践活动中心模式之间的课程模式)

● 2.知识导向

●(1)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2)理论知识重于实践操作;

●(3)传授知识重于技能训练。

● 3.校本课程开发薄弱

●(1)主要课程学校无权开发;

●(2)次要课程学校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花垣县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花垣县中等职业教育教育基础能力建 设规划

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 - 教育 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职教中心基础能力,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及湘发改社会[ ]528号文件精神,综合考虑到我县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特制定《花垣县职业教育- 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以期更快更科学地指导我县近期职教中心基础能力的建设工作。 一、我县职业教育中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中心现状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与黔、渝接壤,自古有湘楚“西南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1108.69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88个村,1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05万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

民族聚居县(苗族人口占76.8%),是国务院扶贫工作重点,是革命老区县。我县有“东方锰都”之称。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百强县之一,排名第27位。被国家认定为最具投资潜力的县城。 我县职教中心辖各类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1502人,其中县政府主办的职业学校2所,部门办职业学校3所,民办职业学校1所。各类职业学校共设8个专业,有计算机、化工、饭店服务与管理、中医学、药学、电工电子、汽车维修、汽车驾驶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我县经济发展所需的长线专业,部分属紧缺人才培养的短线专业,各类职业学校可向社会输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450人。,中共花垣县委、县人民政府,看准方向,抓住机遇,将县内的教师进修学校、县电大工作站、花垣县卫生学校、花垣县树亿星电脑职业学校、县劳动局技术学校、花垣县泰安驾校、畅安驾校及各部门职业技术培训职能 3

进行整合,组建“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整合职教资源,为构建花垣大职教,迈出了关键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到当前为止,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部门和民办职业学校及各类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格局。 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由县人民政府主办,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县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主要基地。学校先后荣获“省级示范校”和“省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占地309亩,建筑面积8848平方米。该校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大胆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路子。学校设立了“实习就业处”,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建立了稳定的境内外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4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推广方案

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 院校推广实施方案 概述: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把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要求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进一步拓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依据国家政策要求积极开展院校双认证工作依据如下: 中央、省等部门对高职教育双证制的规定和通知: 1、《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证书后才能到技术工程岗位就业。”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工作”。同时《决定》还指出:“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中优先录用。”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6、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把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要求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进一步拓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7、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教育,要求学生上岗前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毕业证书”。 8、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通知,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要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说明: 建设行业职业资格岗位证书:

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探析

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探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质量并没有完全跟上其规模扩大和数量增长的步伐,而作为影响其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专业建设,更是令很多高职院校困惑。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现状和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对策探析 在世纪之交,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段调整之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2004年、2005年,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专门出台了两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许多原因,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并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而作为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建设,更是令教育部门、教育专家和高职院校所关心和头痛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研究员也说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所谓的不管是学校好还是学生好,归根结底还是专业好。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概况 一般而言,专业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划分的。根据《辞海》释文,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

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不同,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它的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都必须以专业为基础、为基点、甚至是唯一单位。据2009年统计,高等职业教育备案招生专业涉及19个专业大类,80个专业二级类,750种专业,36297个专业点,覆盖全国第一、二、三产业所以领域。其中第一产业有90种专业,占专业总数的12﹪,有3758个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10.4﹪,;第二产业有150种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0﹪,有5450个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15﹪;第三产业有510种专业,占专业总数的68﹪,有27089个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74.6﹪。据2008年对不同类型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设置的院校数统计来看,理工类院校数量最多,为480所,其次是综合类285所和财经类的125所,其中排后三位的是语文类27所、体育类13所和民族类4所;其它的师X、农林、医药、政法和艺术类都是50所左右。然后从2008年对不同类型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设置个数的院校比例来看,普遍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大类都是5个到11个左右。这些就是高职教育专业类设置的大概现状。 二、高职教育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应该说,仅仅30年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将会投入到专业建设的工程中去,但是,我们必须正视高职专业建设现在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 (不定项选择) 1、高等职业教育提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A )。 A敬业、诚信教育B求实、创新教育 C责任、奉献教育D诚信、创新教育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职业针对性B大众性 C产业性D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 3、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ABCD )。 A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 B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半学格局。 C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半学水平和质量。 D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4、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C )。 A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B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D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5、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B )。 A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予以配合的两级管理格局。 B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C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进行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D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省级政府进行质量监控的三级管理格局。 6、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BCDE )。 A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B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C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D以学生“双证书” 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E产学结合、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7、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是(ABD )。 A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性、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B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 C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 D普通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层次,而高职教育则更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 8、高职教育特色的内涵包括(ABCD )

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保障公平、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紧密结合,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证规模,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科学管理,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加快构建支撑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确保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大高中阶段招生统筹力度,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促使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切

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保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可靠保障。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规模,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提高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实现科学布局,促进区域之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结构更紧密的结合。 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和培养水平,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做大做强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培育一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使绝大多数职业院校达到规范化要求。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重点推进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分级投入机制和改革激励机制,落实现有职业教育支持政策,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为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的深度对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拓宽职业教育的服务面向,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发展目标与具体任务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适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全面提高,保障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知识问答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息式的综合性评估。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在2003年评估试点工作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第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试点工作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4、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有重点的考察,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5、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不向评估学校收取评估费用。 6、评估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7、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高等职业院校自有毕业生起至有3届毕业生前必须参加一次人才培养评估,但须符合以下条件: (1)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并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 (2)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专兼教师之比无限制; (3)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达到下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最新】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 为全面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使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制定本实施办法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校主要工作之中。 1、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高起点、严要求。 2、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负责、落实专业建设的各项工

作;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计划,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校共同推进的新局面,逐步掌握专业建设的整套经验。 3、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充分依靠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双赢机制,形成企业支持专业建设、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的社会氛围。 4、市教育局将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三重项目对认定的重点专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二、严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管理,科学设置开发专业 1、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指导性文件,适应于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须按《目录》和《原则意见》开设专业和招生,确需增设新专业的,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报请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审批。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综论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综论 含山县职教中心 内容提要:中职学校办学始终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办学规模;三是办学质量;四是办学面向。而办学条件也就是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通常是指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师资;二是校园校舍;三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四是课程和教材建设。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办学实际,就如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问题,笔者认为主要解决三个方面10个子问题,即:比较研究方面、问题研究方面和模式研究方面。 关键词: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外部性内部性 一般来说,中职学校办学始终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办学规模;三是办学质量;四是办学面向(即学校与社会和行业产业的结合度)。而在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体现出不同的着力点。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就放在了办学规模和办学面向方面,实现了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工学结合成为了基本的职业教育制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都已下大力气扩大招生规模,成效显著。XX市2009年是实

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攻坚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已超过普通高中规模,全面实现了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平衡发展。在办学面向方面,中职学校普遍重视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产学结合度越来越紧密,这也促使中职学校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XX市中职学校近年来的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总体来讲,中职学校面临的四个方面基本问题中,XX市基本实现了“招生入口扩大了”、“就业出口畅顺了”。 显而易见的是,在巩固以上两个方面成果的基础上,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是另外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办学质量,一个是办学条件。这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职学校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同时它也直接决定了中职教育能否适应社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产业已经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已经参与到了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之中,而中职教育是否具备适应产业全球化的条件、如何具备服务全球化产业链条,这确实是一个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显然,不论采用什么锦囊妙计、灵丹妙药,都离不开提升办学质量和完善基础条件这两条,这是中职教育实现适应产业全球化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抓好招生和就业的同时,中职学校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办学基础能力建设,这必定是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其基本内容通常是指四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二是校园校舍;三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四是课程和教材建设。在这四个方面中,目前政府政策导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不仅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专门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清楚地认识公共基础课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找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公共基础课必须成为专业课的基石。因而,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学科教育模式,过分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

的培养,造成了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新理念。 我部承担了全院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十几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学院运动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协办工作。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素质教育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教学科研相结合,同时坚持为专业教育服务、为素质教育奠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我部非常重视开展公共基础课教研活动,在公共教学部的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并强化“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意识,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念,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 1、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我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作风严谨务实,积极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公共基础课要

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管理办法

附件一 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提高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行业开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是根据建设行业的特点,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 第三条建设行业开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的范围是建设行业中从事基层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可取得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是证书持有人职业能力的凭证,是应聘从事相应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为保证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全国建设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由中

国建设教育协会、相关行业协会、地方建设教育协会、中高等职业院校代表和行业专家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该指导委员会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第二章职业资格培训 第六条职业资格培训向社会开放,为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机构必须经过各省市建设教育协会或相应机构认定,报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后,方可开展培训。 第七条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负责组织制定培训机构培训资格认定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教育协会或相应机构负责组织对申报培训资格的机构进行认定。 第八条为保证培训质量,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根据考试大纲统一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各地在选用该培训教材时,可补充有地方特色的部分教材,但严禁使用盗版教材。 第九条为保证考试的公正性、严肃性,坚持考培分离的原则,凡组织考试的机构不能直接参与培训办班,违者应严肃处理,所发证书作废。 第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教育协会或相应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认定的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并向社会公布检查、评估结果。 第十一条对培训质量较差,经批评整顿仍无明显改进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刘涛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培训总结 机械电子工程系刘涛 一、培训班情况简介 主办:全国高职高专教师培训联盟、北京校企联合管理咨询中心; 地点:上海; 形式:以“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答疑”等形式。 二、培训日程安排 三、培训主要内容 1. 专业群建设的改革创新及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1)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与新要求

(2)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突破办学资源不足 (3)强化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系统建设 (4)如何有效快速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5)专业群建设的创新策略 2.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1)如何改造传统专业,打造升级版专业 (2)明确专业定位,整体规划专业群建设 (3)专业建设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卓越氛围的建立 (4)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5)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制度设计方案 (6)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调研内容与调查方法 (7)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的撰写 3.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如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 (3)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专业课程开发 (4)如何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5)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步骤及案例分享 (6)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及工作任务 (7)专业群建设运行的三大支撑保障系统 (8)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后期建设成效评价 三、培训收获与体会 为期3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充实,紧凑,收益斐然。专家教授们敏锐的思想,结合当面职业教育发展和自身经验、体会出发、畅谈对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的独特见解,并给予精辟分析,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感受到巨大地震撼。通过与参会老师的交流,使我启发很大。 首先是刘显泽教授从什么是专业群、如何构建专业群以及如何建设专业群等三个方面讲解了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接着马树超教授,给我们讲授高职教育质量观与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马教授分别从高职教育质量观与2016年高职质量年报、高职院校评估框架设计背景与内涵要求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 一.集合: 1.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练: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A={1,3,5,9},集B={2,5,7,9} 求A ∩B, C U (B ∪A) 答案:{5,9},{0,4,6,8} 2.弄清集合的关系符号:???∈ ,,,以及常见数集:R 、Q 、Z ,N 练: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___Φ, 0___{0}, a___{a,b,c}, {a}___{a,b,c}, 2____Z, {0}___N, 0___Q, {-2,3}___[-2,3], 0 {x<5}, 0 {x/x<5}, 0 (-2,5), 0 [-1,5]. 答案:∈∈∈??∈?∈?∈∈?;;;;;;;;;;; 3.充分与必要条件:q p ?则p 是q 的 条件;q p ?则p 是q 的 条件。 练:1、“集合A ∩B=A ”是“集合A 是B 的子集”的 条件。 2、“x 2 -4=0”是“x=2”的 条件。 答案(充要,必要) 二.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c a c b b a >?>>, ;c b c a b a ±>±?> ; d b c a d c b a +>+?>>{;0{0{>>?>>c bc ac c b a ;0{0{<c bc ac c b a bd ac d c b a >?>>>>0 { ;n n b a b a >?>>0 2.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不等式1432 2411{->--+ <--x x x x x 的解集为 答案:)54,1(- 一元二次不等式:变正(二次项系数化正);求根(求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写解(不等式是大于0,解集为两根之外;不等式是小于0,解集为两根之间) 绝对值不等式:) 结果是两不等式的或并(m b ax m b ax m b ax -<+>+?>+ )(交结果是两不等式的m b ax m m b ax <+<-?<+(m 〉0) 练:求下列不等式的解: 022<-x x ; 092≤-x ; 0432>+-x x ;答案:)4,1(];3,3[);,2()0,(--+∞-∞Y 25≥-x ; 412<+x ; 0)23)(2≥+-x x (;答案:]2,2 3 [);23,25();,7[]3,(--+∞-∞Y 三.函数: 1.函数定义域(一看分母:分母不为零,二看根号,开偶次方被开方数非负,三看对数: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底数不等于1) 2.求函数值:已知223)(x x x f --=,则=-)1(f 答案: 4 3.函数奇偶性:)()(x f x f =-则函数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x f x f -=-则函数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练: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x x f x x x f x x f x x f 2)(;531)(;)(;2)(2 2 =-==-= 答案:偶、非奇偶、奇、非奇偶 4.函数单调性:图象上升,函数在对应x 区间上是增函数,x 、y 的大小关系一致。 图象下降,函数在对应x 区间上是减函数,x 、y 的大小关系相反。 5.二次函数:一般式:c bx ax y ++=2 ,其中顶点)44, 2(2 a b a c a b -- 顶点式:k h x a y +-=2)(,其中),(k h 为顶点坐标。 交点式:))((21x x x x a y --=,其中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为)0,(),0,(21x x 附: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根的判别式ac b 42-=?(0>?方程有二个不等实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0

建设行业业培训协议书(2020版)

建设行业业培训协议书(2020版) Construction industry training agreement (2020 Edition) 合同编号:XX-2020-0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 ____ 月 ____ 日

建设行业业培训协议书(2020版)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甲方: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 为了做好建设行业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建设行业一线生 产操作人员从业素质,确保培训质量,促进稳定就业,经双方协商, 协议如下: 1、甲方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培训方针政策,指导盟市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合理为乙方安排培训任务,协调实施企业组织学员,安排学习时间,在施工现场提供教学场地,为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乙方按照实施企业的需求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详细的 教学计划,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加强教学管理,派出骨干教师,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组织教学,完成甲方规定的培训内容和培训任务,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配合行业鉴定机构开展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帮助实施企业建立就业台帐,自觉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否则甲方不予办理申领就业培训补贴经费手续,发生的培训费用由乙方承担。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协议如发生争议,提交自治区建设行业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解决。 甲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着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3)树立先进 1/ 16

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 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