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导语: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隔缺损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因为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而且患病的几率主要是遗传因素,所以我

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隔缺损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因为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而且患病的几率主要是遗传因素,所以我们禁止近亲结婚。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这种情况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在生活中是通过手术修复的方法来治疗它的。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3.5mm,自然闭合几率极高,即使不能自然闭合也不需要任何治疗,对身体没有影响,建议2岁时复查心脏超声看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如果缺损小于5mm,对身体影响非常小,但不排除矛盾性栓塞可能。如果缺损小于5mm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在四岁前孩子发育、体质没有明显受心脏病影响,建议四岁时手术。因为孩子四岁后对事情有所记忆。四岁时成功率近100%。四岁时手术总费用约1万5,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有所不同。。如果孩子发育、体质明显受限、经常感冒或肺炎、肺动脉重度高压等,2岁前也可以手术治疗。建议到开展婴幼儿心脏病手术的医院手术。如果手术,建议到开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医院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外科修补手术和外科封堵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已经很成熟,凡有封堵治疗适应症的房间隔缺损,首先应当选择封堵治疗.理想手术年龄阶段为2--6岁.巨大房缺,应不受年龄的限制及早手术,如缺损大,分流量大,肺充血严重,经常伴有心衰,肺炎等并症者,应及早手术,手术可在婴儿期(1岁以内)进行.年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最详细版.doc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一、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SD)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 【病理解剖及分型】 根据房间隔缺损发生的部位,分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常伴有二尖瓣前瓣叶的裂缺,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少数有三尖瓣隔瓣叶的裂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性房间隔发育障碍,导致左右房间隔存在通道所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4型:①中央型,②下腔型,③上腔型,④混合型。 【病理生理】 左向右分流→右房、右室扩大→肺循环血量增多、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从动力性变为阻力性→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右向左分流(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时)——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bmenger 综合征)。

二、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VSD)是胚胎期心室间隔发育不全造成的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通道,并在心室水平出现左向右血液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病理解剖及分型】 (一)分类: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及肌部缺损。 (二)缺损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病理生理】 小型缺损:缺损口直径0.2~0.7cm; 中等缺损:缺损口直径0.7~1.5cm; 大型缺损:缺损口直径1.5~3.0cm。 三、动脉导管未闭 胎儿的动脉导管从第六主动脉鳃弓背部发育而来,构成胎儿血循环主动脉、肺动脉间的生理性通道。胎儿期肺小泡全部萎陷,不含有空气,且无呼吸活动,因而肺血管阻力很大,故右心室排出的静脉血,大都不能进入肺内循环进行氧合。由于肺动脉压力高于主动脉,因此进入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再经脐动脉而达胎盘,在胚盘内与母体血液进行代谢交换,然后纳入脐静脉回流入胎儿血循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常规器械用物: 先心基础包、先心器械包、管道钳包、胸锯、腹包、衣服包(2 包6 件)、专单包、治疗巾包、盐水垫包、灯把手(2 个)、干缸。 一次性用物: 各型号手套、大纱布(2 包)、小纱布(2 包)、手术贴膜、手术清洁袋(2个)、吸引器管(头2个)、骨蜡(1-2包)、鲁米尔(4-6个)、棉绳2-3根、一次性电刀柄、一次性电刀清洁片、一次性刀片22#或23#、11#、15#各一个、爱惜康丝线(小儿:2-0#线1个、0#线1个,成人:0#线2个、1#线1个)、涤纶编制线(小儿:3-0#线4-5个、4-0#线1个,成人:2-0#线4-5个、4-0#线1个)、戊二醛和20ml注射器1支、冲洗器、胸腔引流管(小儿:16#或18# 2根,成人:28#2 根)、钢丝。 备用物品: 普理灵线各型号(根据医嘱开启)、涤纶修补片(大、小)、可吸收线2-0#、3-0#、4-0#、中号胸腔撑开器、除颤器、备用器械包、炒冰仪器。 手术体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步骤: 1 、铺套好手术托盘,整理手术用物(器械定位放置)、涤纶编织荷包线去单头针、涤纶编织牵引线中分1/2剪断、准备针器收集贴膜、骨蜡揉搓成小球状、配制心包浸泡液备用、整理体外循环管路、插管及接头,中弯钳带7#丝线4?5根、 中弯钳带棉绳备用。清点用物。 2、术野消毒:2 把卵圆钳各夹持2 块小纱布。 3、铺无菌巾:患者左右侧各一单层中单、切口上下各一双层中单、 4 小单、1 小单擦拭碘伏、贴手术贴膜、患者下肢处放一中单、铺腹单、将手术托盘移置手术床尾就位。 4、切皮:递丝线1 根定位。递纱布及有齿镊,电刀柄、甲状腺拉钩。协助一助固定整理体外循环管道,递管道钳、直剪刀和碗断管。 5、开胸骨:递长/大剪刀游离剑突、电锯、骨蜡止血。盐水垫保护切口,递甲 状腺拉钩、胸撑牵开暴露胸腔

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

关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5-07-08T11:11:40.9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谭琳琳[导读]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肾、肺、脑等器官继发性损伤[2]。谭琳琳(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护师2144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从我院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8 例当作研究对象,将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把无并发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本组有6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存活,存活率为88.46%。不同体重阶段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观察组的术后住院和主 动脉阻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把握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间能够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70-0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低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1]。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肾、肺、脑等器官继发性损伤[2]。为了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我院随机抽取了78 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 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8 例当作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0 例,年龄为0.5~8 岁,平均年龄为(3.4±0.6)岁;有38 例患者的体重超过10 千克,40 例的体重低于10 千克。 1.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口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采用心脏畸形矫正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将患者右侧抬高(70±10)度左右,并将右上肢置于头架之上。在右侧腋前线和第6 根肋骨的交点部位到腋后线和第3 根肋骨的交点部位行右腋下皮肤弧形切口,切口长度约为8 厘米。进胸部位为胸大肌和胸小肌的深面到第4 根肋骨的上缘,在操作过程中随时需要对乳内动脉进行保护。随后采用湿纱布将右肺轻轻向后侧推,让心脏充分暴露。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建立体循环,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 经主动脉根部灌注改良液行保护心肌。体外循环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需要采用全血预充,还要加入适量清蛋来增强胶体的渗透压[3]。将磷酸肌酸加入到心肌保护液中可以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手术完成后,采用笔式针法缝合切口。由于小儿患者的心肌组织非常娇嫩,应尽量避免心室切口,如无法避免也应适当缩小切口长度,以免对患者的心肌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对于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切口可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这样可以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生存率、不同体重患者的死亡率和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PASS17.0 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 检验,计量资料用± 标准差( ±s)表示,进行t 检验。 当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存活率经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有69 例存活,存活率为88.46%。 2.2 不同体重患者的死亡率对比超过10 千克的38 例患者中有3 例死亡,死亡率为7.89%。40 例体重低于10 千克的患者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1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体重超过10 千克患者显著低于体重不超过10 千克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情况在本组78 例患者中,有32 例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出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但没有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作为观察组;剩余46 例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分钟)(x±s) 3 讨论先天性心脏病不仅对患儿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随着外科手术和心肌保护技术提高及体外循环设备的更新,低体重小儿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逐步提高并在国内广泛开展。常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手术干预,但是由于手术治疗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患儿耐受性极差,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康复进程。 早期手术可减轻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如脑、肺、肾的继发性损害。有研究表明,小儿先心病手术死亡与年龄、体重和畸形的复杂程度具有密切关系。在本组研究中,不同体重阶段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所以应严格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对危重先心病致患儿低氧血症、酸碱失衡进行性恶化、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内科治疗难以见效者应早期手术[4]。 同时在本组研究中,经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有69 例存活,存活率为88.46%。表明早期的手术治疗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是有一定疗效的。证实了上述观点。有研究还发现,对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只采用药物治疗就能够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动脉压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发育情况良好的患者也需要进行随访,延迟1 年进行外科手术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另外,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术后并发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可在术后采取优质护理干预,降低患儿术后感染情况的出现率,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1] 徐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8(23):1591-1593. [2] 林春旺,翁晓阳,曾祥林,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血浆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截断点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2(11):3595-3597.[3] 时胜利,陈志平,冯东曚.64 排CTA 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3,08(25):1288-1290.[4] 秦雅莉,杨敏,胡可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11(09):1471-1472.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情况。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标准,选择继发孔型ASD患者148人,其中介入治疗组82例,外科手术组66例。应用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并症和费用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5.1%和100% (P=0.018) ,术后残分流率分别为3.5%和3.0% (P=0.833 )。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并发症,介入组低于外科组(14.6% ∶31.8%,P<0.05 );介入组中无1 例患者需要输血,外科组中全部患者需要输血(P<0.001 );介入组和外科组操作时间分别为(48±12.2)min和(158±16.4)min(P<0.001 );介入组住院天数短于外科组[(6.0±2.0)d∶(13.0 ±3.0)d,P<0.01]。介入组和外科组治疗费用分别为(26729±1675)元和(22393±1739)元(P<0.05)。结论:外科手术较经导管封堵术成功率稍高、适应症广,但经导管封堵术却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外科手术房间隔缺损 Contrast analysis between transcatheter and surgical closure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WU Guang|wei, LIN Ying|zhong, W ANG Meng|jie,LU Zhi|hong,ZHAO Yi|lan, HU Chang|xing//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afety ,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cost between transcatheter and surgical closure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on 148 patients with seco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s: 66 case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82 cases were treated by transcatheter closure.The safety ,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cos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instant procedural success rate was 95.1% for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100% for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P=0.018 ).Total complication rates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ere 18.3% and 34.8 % respectively (P<0.05), Blood products were administered to 36 patients in the surgical group and no patient in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P<0.01).Mean operation time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as(48±12.2) min and (158±16.4) min(P<0.001 );days of stay in hospital were (6.0±2.0) days in transcatheter occlude group,(13.0 ±3.0) days in surgery group respectively.Cost both of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osure group were RMB (26729±1675) and RMB (22393±1739) respectively (P<0.05).Conclusion: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secondum ASD with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is an efficient, non|surgical,and safe method although its success rate is lower.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Nanning,Guangxi,530021,China Key words:Heart catheterization;Surgery;Atrial septal defect 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已经十分成熟,死亡率很低。但外科手术需正中劈开胸骨或侧切截断肋骨,需体外循环,手术本身有时会产生心包积液、胸骨疼痛、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住院时间长,患者留有永久疤痕,影响美观。自从1974 年King 及1977 年Rashkind分别采用不同器械成功地实施介入性封堵术以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研制和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三种治疗方法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三种治疗方法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活产新生儿的7‰~8‰,每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万余例,其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约占20%。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指法乐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左室发育不良、右室发育不良、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弓中断等心血管畸形复杂的疾病。 复杂先心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对患儿生命健康危害大,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如性大动脉转位,出生后就必须手术,否则孩子会突然发生夭折,或丧失矫治手术的机会。治疗复杂先心病有几种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杂交手术等。 1、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X线或超声心动图的指引下,通过穿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将导管及特制器材(球囊导管或金属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微创方法。 2、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姑息手术、解剖纠治手术、生理纠治手术以及解剖生理双纠治手术等。 姑息性手术可延缓病情的发展,如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肺动脉环扎术等; 解剖纠治术使异常心脏结构恢复正常,如法乐四联症根治术、主肺动脉窗修补术、主动脉缩窄成形术等; 生理纠治术对于解剖上难以纠正的心脏畸形,可建立肺循环或体循环通道恢复生理功能,如三尖瓣闭锁的Fontan手术,右室双出口的内隧道修补术,性大动脉转位的Senning、Switch或Rastalli手术等; 解剖生理双纠治手术不但要恢复正常的心血管结构,而且还要恢复正常的生理或生长功能,如改良ROSS手术、Nikaidoh手术、Lemcompte手术等,在解剖矫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组织使心血管重建,由于自体组织具有一定的生长性,可避免人工移植物远期出现的不良反应。 3、杂交手术治疗 又称复合技术,是把原本对心脏病"分而治之"的心外科搭桥术、先心病矫治术和主动脉替换术等与心内科介入治疗和影像学诊断等集纳

房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房间隔缺损 ﹙一﹚定义 房间隔缺损指因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而导致的、存在于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 ﹙二﹚临床表现: 1、原发孔缺损症状主要为轻度劳累后气急、心悸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的患者症状出现早而重,常发生在婴儿和儿童期,病程进展快,早期就出现明显的心脏扩大和严重的肺部充血等现象。 2、继发孔缺损在儿童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到青年期症状才开始表现,包括劳力性气促、心悸、乏力、心房颤动,肺循环血量增多时易发生右心衰竭和呼吸道感染。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活动无耐力与心脏疾病有关。 (2)有呼吸道感染的危险与肺部充血有关。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肺功能不全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遵医嘱吸氧。 (5)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维护左心功能,防止发生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 (3)房间隔缺损大者,左心发育较差,易出现急性左心衰,术后左心功能维护更突出。 (4)循环维持满意情况下:CVP小于8mmHg,LAP小于5mmHg,切忌输液过多,严格控制单位时间内液体入量。 (5)术前有肺动脉高压或反复肺感染者: ①增加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初期高浓度吸氧,适度过度通气。 ②有效镇静,吸痰操作轻柔。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3)根据病情指导适量运动。

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护理观察

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实施精心式护理措施,对比并观察患者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与临床观察的所有患者在实施精心式护理措施之后,都已康复并出院,治愈率为100.00%,没有患者产生感染。但是有3例患者在术前合并了肺动脉高血压,且心脏的彩超检查显示在术后获得了显著性改善。同时,存在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一定的观察意义。结论针对临床上需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而言,在术后实施精心式护理的措施具有较好效果,故在临床术后可进行有力的推广。 标签: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观察 ASD(房间隔缺损)在临床上主要是由于在胚胎期其左右心房间隔相关组织构成不健全的发育,因遗留缺损形成先天性的畸形,这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病变,它在先天性心脏病之中约占15%。临床上传统式手术的治疗方式,就是在患者胸部的前正中切口心内予以直视的修补。然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传统式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在术后减轻了疼痛。因此,本院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補术临床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精心式护理措施,且获取了较好的效果,其临床报告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患者作为观察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行右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且实施精心式护理措施。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在1~35岁,平均年龄约为(6.23±0.95)岁。依照心脏彩超检查已经将其确诊是房间隔缺损,缺口的规格为:2 mm×4 mm~30 mm×35 mm。在40例患者之中没有临床表现的共有14例,自幼极易感冒的有26例,其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呼吸道的感染。 1.2方法 1.2.1手术令患者予以左侧卧位,在有外侧相应切口经过第三、第四肋间进入至胸内,并在膈神经的前房进行切開同时将心包悬吊,对全身实施肝素化,以此实施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相应插管与排气和接机以及转流,进而构建体外的循环和降温以及阻断其升主动脉。在根部予以灌注冷停搏液,并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切开其右房,对房间隔出现缺损的类型予以探查,依照缺口规格的大小实施直接的缝合以及补片的修补。在修补完之后进行复温,对升主动脉予以开放,而心脏自动的进行复跳,再一次对房缺没有残余分流予以观察。运用“5/0 Prolene”线连续性将右房切口缝合,对上、下腔静脉实施开放,同时予以循环。而后继续的进行复温,温度为37 ℃、稳定的循环、正常的心电图,随后停机,逐次将插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您的位置:首页>>手术指南>>心脏外科学 >>心脏大血管手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 房间隔缺损的类型 显露房间隔缺损

2-2 直接缝合法 2-3 补片修补法 图2 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1 向上腔延伸右房切口

3-2 显露静脉窦型房缺及左房内的部分肺静脉口 3-3 从右房与上腔交界处开始连续缝合 3-4 分别在前、后缘缝合补片 3-5 完成修补 图3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图4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5-1 大缺损直接缝合 5-2 小缺损扩大后再缝合 图5 房间隔缺损伴右肺静脉异位连接修补术 6-1 通过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看到二尖瓣前瓣裂 6-2 间断缝合二尖瓣裂隙

[适应证] 1.房间隔缺损诊断明确,不管有无症状,都应施行手术。 2.肺动脉高压仍以左向右分流为主者,应争取手术。 3.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术前应积极控制心力衰竭,为手术创造条件,争取时间积极手术。 4.合并心律紊乱者,应在药物治疗及控制心律条件下进行手术。 5.任何年龄均应手术,但应尽早手术,以学龄前儿童期为最适宜。 [禁忌证] 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发生逆向分流(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紫绀者为手术禁忌。 [术前准备] 1.如有心力衰竭,应强心、利尿治疗,心衰控制后3个月手术。 2.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前应用血管扩张剂,以利降低肺动脉压。 6-3 从二尖瓣与三尖瓣交界处开始连续或间断缝合补片 6-4 在传导束危险区作心内膜下浅缝合 6-5 完成缝合,隔开左右心房 图6 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前瓣裂修补术 图7 缝合右心房切口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房间隔缺损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房间隔缺损 (一)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1﹒病理生理 由于左心房压力通常高于右心房,因此房间隔缺损的分流一般系由左至右,分流量的大小随缺损的大小及两侧心房压力差而不同。如缺损极大且两侧心房的压力相等,此时分流的方向将取决于两侧心室的阻力,亦即取决于肺循环与周围循环的阻力,由于右心室的阻力通常较低,因此分流仍是由左至右。因右心室除接受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血液外,还接受由左心房流入右心房的血液,故肺循环血流量增加,严重者可达体循环血量的4倍。由于肺循环血流量增加,故可引起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升高,甚至可出现相对性的肺动脉瓣狭窄,造成肺动脉和右心室之间存在压力差。在晚期病例肺动脉压显著升高、肺动脉口显著狭窄或右心衰竭使右心压力高于左心时,可出现右至左的分流而引起发绀。 妊娠分娩后由于肺血管阻力升高,可发生逆向分流,在极少数产妇,由于产后失血过多,全身静脉血回流不足而发生血管收缩,使大部分肺静脉血经过房间隔缺损处进入右心房,未进入左心室,导致排血量不足,甚至可发生心脏骤停。故育龄妇女的房间隔缺损应于妊娠前修补,以防加重病情。 2﹒临床表现 (1)症状:本病症状随缺损的大小而轻重不一,轻者可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本病。重者劳累后出现心悸、气喘、乏力、咳嗽与咯血。 本病后期可出现右心衰竭,有静脉充盈、肝大、水肿、发绀等表现。本病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偶有由于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音嘶哑,但并发感性心内膜炎者少见。 (2)体征:缺损较大者发育较差,皮肤苍白,体格瘦小,而左侧前胸由于长期受增大的右心室向前推压而隆起,有些患者甚至有胸椎后凸或侧弯。望诊与触诊时,可发现心前区有抬举性而弥散的心尖搏动。叩诊时心浊音界扩大。听诊时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听到Ⅱ~Ⅲ级的收缩期吹风样喷射性杂音,此杂音大都不伴有震颤,但在第一及第三肋间胸骨左缘往往亦有同样响度的杂音,此杂音系由于循环血流量的增多和相对性肺动脉瓣狭窄所致。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多数增强,并有明显分裂。 并发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左至右分流量减少以致消失,并可出现右至左分流,患者有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分裂此时可不显著。当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胸骨左缘可有高调的吹风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

全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全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的经验。方法:32例患者均经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CHD ASD,分为A组(全胸腔镜)和B组(常规手术)。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A组经股动、静脉建立CPB;B组按常规方法建立CPB,均在CPB,主动脉阻断下完成ASD修补术。结果:手术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24 h胸腔引流量、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除A组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室颤,均及时治愈外,无其他严重之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在门诊随访1~20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漏、无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可以获得与常规手术一样的疗效,但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完全胸腔镜手术切口更小、更隐蔽,符合目前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是一种先进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初,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蓬勃开展,而最为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就是经胸腔镜心脏手术,因其伤口小、美观、疼痛轻的优点而成为微创心脏外科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1-2]。本科于2012年3月-2013年12月经全胸腔镜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CHD ASD)修补术16例,现将其基本手术情况与同期常规手术进行ASD修补术比较,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胸腔镜手术)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33.8±13.3)岁;体重40~66 kg,平均(43.3±2 2.3)kg。 B组(常规手术)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5~45岁,平均(28.7±11.6)岁;体重50~72 kg,平均(44.8±22.4)kg。所有病例均经心脏超声诊断为CHD ASD,除有几例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术前判断不影响手术。只有A组1例患者有心悸、乏力,1例曾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史,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的症状。另外,A组病例须符合如下条件:(1)15岁以上,体重40 kg以上;(2)UCG评估肺动脉收缩压小于60 mm Hg;(3)无肺部手术史或右侧胸膜病史;(4)无其他严重心脏病史和慢性病史。 1.2 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成功后,消毒、铺单,A组病例右侧胸部抬高30°~45°。先于右侧腹股沟处作一3.0 cm左右纵切口,解剖股动、静脉,插入专用的股动脉插管和股静脉双极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CPB),然后在右腋中线第7肋间作第一切口,约1.0 cm,置电视胸腔镜;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作第二切口,约 2.0 cm,置下腔静脉阻断带和手术器械;右侧腋中线第4肋间作第三切口[3],约2.0 cm,置上腔静脉阻断带、冷灌针、主动脉阻断钳和手术器械。全胸腔镜下,切开心包,开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根部缝一荷包,插入冷灌针,套带阻闭上下腔静脉;以长阻闭钳经胸部第三孔,于心包横窦阻闭升主动脉,以冷血顺行灌注保护心肌。B组则按常规正中开胸,建立CPB,进行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导语: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隔缺损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因为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而且患病的几率主要是遗传因素,所以我 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先天性心脏病隔缺损这种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因为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而且患病的几率主要是遗传因素,所以我们禁止近亲结婚。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这种情况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在生活中是通过手术修复的方法来治疗它的。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3.5mm,自然闭合几率极高,即使不能自然闭合也不需要任何治疗,对身体没有影响,建议2岁时复查心脏超声看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如果缺损小于5mm,对身体影响非常小,但不排除矛盾性栓塞可能。如果缺损小于5mm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在四岁前孩子发育、体质没有明显受心脏病影响,建议四岁时手术。因为孩子四岁后对事情有所记忆。四岁时成功率近100%。四岁时手术总费用约1万5,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有所不同。。如果孩子发育、体质明显受限、经常感冒或肺炎、肺动脉重度高压等,2岁前也可以手术治疗。建议到开展婴幼儿心脏病手术的医院手术。如果手术,建议到开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医院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外科修补手术和外科封堵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已经很成熟,凡有封堵治疗适应症的房间隔缺损,首先应当选择封堵治疗.理想手术年龄阶段为2--6岁.巨大房缺,应不受年龄的限制及早手术,如缺损大,分流量大,肺充血严重,经常伴有心衰,肺炎等并症者,应及早手术,手术可在婴儿期(1岁以内)进行.年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治疗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原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原则 导语:心脏房间隔缺损,对于患者的损伤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一些婴幼儿患者,由于心脏的发育不是特别的好,那么得了这种疾病,会对孩子的身体构成 心脏房间隔缺损,对于患者的损伤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一些婴幼儿患者,由于心脏的发育不是特别的好,那么得了这种疾病,会对孩子的身体构成严重伤害,所以很多家长想了解一下治疗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原则,为了你们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解答。 1、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的自然闭合率整体上为87%;在3个月以前诊断的缺损<3mm的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在1岁半内可100%的自然闭合;缺损在3-8mm的房间隔缺损在1岁半内有80%以上的可自然闭合;缺损在8mm以上者很少有自然闭合者。一般ASD早期很少出现症状,小的ASD可终生不手术。 到成人时期如有反复性脑梗塞,其静脉系统的小栓子,通过房缺进入左心,到脑部小动脉而致脑梗塞。近年来,通过儿内科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替代外科手术治疗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部分继发孔型的房间隔缺损已经可以用介入法治疗。 2、原发孔缺损在婴儿期症状轻,儿童期易发生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手术一般在学龄前(2-4岁)。合并二尖瓣返流药物处理无效的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患儿,应进行手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通道也属心内膜垫缺损范围,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患儿常有呼吸道感染、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可在1岁内手术修补。 3、继发孔缺损分流量很小又无肺动脉高压者,无手术指征。少数缺损分流量大或发生心力衰竭者,应及时手术。 4、心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关闭术:自1972年开始试用经导管介入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探讨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术式,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8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行传统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观察组行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8.25±2.31)d、(71.53±10.82)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28±2.50)d、(209.00±22.07)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为(54.68±41.26)ml,少于对照组的(568.10±85.80)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30882±3318)元,对照组为(30084±5246)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5%,少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术后疗效均良好且具有并发症低等优势,但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恢复较慢,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壁微创封堵术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及创伤小。但两种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而且部分患者因特殊情况只能依靠体外循环直视下修补完成,直视修补术后残余漏也可行封堵治疗,封堵治疗需要体外循环作为根本保障。 关键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直视修补术;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壁微创封堵术;疗效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7‰~8‰,即每年有15~20万冠心病(CHD)患儿出生[1],近年来“杂交”技术和理念逐渐被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壁微创封堵术逐渐成为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的方法[2]。本文采用传统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方式及经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心脏病患者情况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08例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胸壁心脏超声确诊;②符合心脏手术指征[3]。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105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在传统常规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下经胸部正中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直接缝合修补,自体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缺损,经右房修补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经肺动脉修补部分室间隔缺损。出院前对患者进行体查、胸片、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室间隔缺损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室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按国内统计,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本病仅次于房间隔缺损占第二位,近年来国内儿科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开展较普遍,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相应减少。室间隔缺损可作为单独畸形,亦可作为法洛四联症或艾森门格综合征的一部分存在,也常见于主动脉干永存、大血管错位、肺动脉闭锁等中。一般所称室间隔缺损是指单纯的室间隔缺损。 1﹒病理生理 室间隔缺损必然导致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为:①肺循环血量增多; ②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大;③体循环血量下降。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早期肺血管阻力呈功能性增高,随着时间推移,肺血管发生组织学改变,形成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可使右心压力逐步升高超过左心压力,而转变为右向左分流,形成艾森门格综合征。 2﹒临床表现 一般根据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的程度,症状轻重等,临床上分为大、中、小型室间隔缺损。 (1)小型室间隔缺损:在收缩期左右心室之间存在明显压力阶差,但左向右分流量不大,Qp/Qs<1.5,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力正常。缺损面积一般<0.5cm2/m2(体表面积),有称之为Roger病。此类患者通常无症状,沿胸骨左缘第三、第四肋间可闻及Ⅳ~Ⅵ级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可有轻度分裂,无明显亢进。 (2)中型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分流量较大,Qp/Qs为1.5~2.0,但右心室收缩期压力仍低于左心室,缺损面积一般为0.5~1.0cm2/m2(体表面积)。听诊除在胸骨左缘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外,并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期反流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可轻度亢进。部分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3)大型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收缩期已不存在压力差,左向右分流量大,Qp/Qs>2.0.因血流动力学影响严重,存活至成人期者较少见,且常已有继发性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导致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并有呼吸困难及负荷能力下降;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常减弱至Ⅲ级左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有时可闻及因继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而致的舒张期杂音。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成人小室间隔缺损X线片上可无异常征象;中等大室间隔缺损可见肺血增加,心影略向左增大;大室间隔缺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明显扩张,但在肺野外1/3血管影突然减少,心影大小不一,表现为左心房、左心室大,或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增大或以右心室增大为主,心尖向上抬举提示右心室肥厚。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SD介入封堵术全部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SD介入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简称先心病,是指出生时已存在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1]。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房间隔缺损(ASD)更多见,ASD的发病率为0.7%~0.8%[2]。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技术在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大量儿童期ASD未能得到及早的矫正而进入成年,因此成人ASD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以往ASD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应用封堵器封堵治疗ASD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崛起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使非开胸手术治疗此类先天性心脏病成为可能。本文对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其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患者,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2~58岁。术前均经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PHTLTPS IE33)检查证实诊断,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左向右分流ASD,均为中央型单一缺损,多切面测量ASD缺损大小及房间隔长径,了解ASD 与二尖瓣、肺静脉瓣及冠状静脉窦的比邻关系。符合先心病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指征[3]。 1.2封堵器选择选择国产封堵器,由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般根据造影及彩超的结果选择相应类型的封堵器。一般ASD封堵器腰部比球囊测量的直径大1~2 mm。 1.3ASD封堵方法8例患者在导管室(室内配备PHILIPS Allura Xper FD平板大C血管造影机)平卧于床,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经皮seldinger,s法穿刺右侧股静脉成功后置入鞘管,静脉内推注肝素100 U/kg,先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获取血流动力学资料,测定肺动脉压,必要时行肺动脉造影。将0.035英寸加硬钢丝置入左上肺静脉内,采用国产输送长鞘管置入左房内,将选择适宜的伞形封堵器安装于输送器内芯的头端,通过相应直径的输送鞘管将封堵器送入左房,在透视下,左心房先释放左侧伞面,回拉使其紧贴残余,固定钢丝,回撤整个封堵器系统,再完全释放右心房面伞,使封堵器卡于ASD处,观察伞型良好、轻轻推拉封堵器无脱落、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流消失和封堵器位置及形态满意后,且无残余分流时(ASD根据多普勒左向右分流信号判定,无左向右分流信号为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指南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指南 一、房间隔缺损 【概述与分型】 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简称房缺,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根据房间隔缺损发生的部位,分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位于心房间隔下部,其下缘缺乏心房间隔组织,而由心室间隔的上部和.共尖瓣与二尖瓣组成;常伴有二尖瓣前瓣叶的裂缺,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少数有三尖瓣隔瓣叶的裂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性房间隔发育障碍导致左右房间隔存在通道所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发生的部位,通常可分为4型: 1.中央型:又称卵圆孔型,最常见,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为单发性的,呈椭圆形,长1-3cm,

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相当于卵圆窝的部位,周围有良好的边缘。缺损距离传导系统较远,术后良好。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 2.下腔型:缺损位于房间隔的后下方,位置较低,呈椭圆形,下缘缺如,与下腔静脉入口相延续,左心房的后壁构成缺损的后缘,有时伴有下腔静脉瓣,手术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3.上腔型:又称静脉窦型,位于房间隔的后上方,紧靠上腔静脉的入口,缺损下缘为明显的新月型房间隔,上界缺如,常和上腔静脉连通,常合并有部分性右肺静脉异位引流。 4.混合型:即同时兼有上述2种以上的房隔缺损。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一)临床表现:根据缺损的大小及分流量的多少不同,症状轻重不一。缺损较小者,可长期没有症状,一直潜伏到老年。缺损较大者,症状出现较早,婴儿期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反复发作性肺炎。一般。房间隔缺损儿童易疲劳,活动后气促。心悸,可有劳力性呼吸困难。患儿容易发育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