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1.认真填空

(1)运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出_________,判断哪两个量________________。

(2)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50 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3)一幅地图,图上A、B距离3厘米,地面上A、B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如果x÷y = 71×5,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比例。

(5)如果甲÷乙=丙,那么,甲一定时,乙和丙成()比例;乙一定时,甲和丙成()比例;丙一定时,甲和乙成()比例。

(6)在比例尺为1:8的图纸上,甲、乙两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

(7)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个数和加工时间();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零件数和剩下零件个数();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的齿数与转数();购买各种学习用品的总价与数量();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2.先把题补充完整,使它成为正比例或反比例问题,再在横线上列出相应的方程

(1).一列客车5小时行驶300km。照这样计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一条长3250m的公路,3天挖了280m。照这样计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列客车从甲到乙,每小时行驶70km,6小时到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一条公路,每天70m,18天可挖完;如果要15天完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问题

(1) 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设计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甲乙两城在这幅地图上相距18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的地面距离是6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3)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做1200个,8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加工1500个,几天可以完成?[用比例解]

(4)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用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用比例解]

(5) 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①用600kg水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②用药粉3.6kg配制这种农药,需加入水多少千克?

(6)一个榨油厂榨26kg豆油,用了黄豆200kg。照这样计算,用5吨黄豆可榨出豆油多少吨?[用比例解]

(7)机器上有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50个齿,每分钟转90转;从动轮有3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用比例解]

(9)一幅地图,图上3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50千米;A、B两地实际距离600千米,在图上为多少厘米?[用比例解]

(10)一间空房间的地面,如果用边长4dm的方砖铺,需要400块;如果用边长5dm的方砖铺,最少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11)小李买来同样数量的方砖,边长4dm的可以铺设地面4000dm2,边长5dm的可以铺设地面多少dm2?[用比例解]

(12)加工1500个零件,3小时完成了20%。照这样计算,完成余下的任务还要多少小时?[用算术法和比例法解]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送货,去时每小时行驶44km,用6小时到达;返回时缩短了半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算术法和比例法解]

(NEW)[答案]关于正反比例应用题各十道带答案

各10道是不是太多了,我就说几道吧 1、5吨水需要水费15元,7吨需要多少钱?正比例 5:15=7:X X=21 2、买10本书要30元钱,买3本书要多少钱?正比例 10:30=3:x X=9 3、一辆车3小时行驶9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正比例 3:90=5:X X=150 做正比例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前面一个比,比的前项为水的吨数,后项为钱的金额;那么后面那个比也要做到比的前项为水的吨数,后项为钱的金额. 4、一段路,每小时行驶30千米,需要4小时;那么每小时行驶6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反 比例 30*4=60*X X=2 5、小明身上有些钱准备去玩具,每个玩具10元,可以买3个玩具;如果买6元一个的玩具,可以买多少个?反比例 10*3=6*X X=5 6、一堆沙,载重5吨的车,6次可以运完,那么用载重10吨的车需要多少次运完?反比例 5*6=10*X X=3 反比例关系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乘积一定.

一。小明带一些钱去买练习本,如果0.6元一本,可以买8本,如果0.4元一本,可以买 几本? 设可以买x本。 0.4x=0.6乘8 x=12 二。亮亮看一本192页的书,前三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还要多少天?设看完这本书还要x天。 192-24:x=24 :3 x=21 正反比例练习题一、判断。 1、方砖的边长一定,要铺地面积和用砖块数成正比例 2、用瓷砖铺地,要用的砖数一定,要铺地的平方米数和每平方米用砖的数量成正比例() 3、要铺地的总面积一定,每块方砖的边长与需要的块数成正比例()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5和0.4,它的两个外项的积一定是10。() 5、梯形的面积一定,高和上下底的和成反比例 6、圆的半径一定,圆的面积和兀不成比例() 7、加工时间一定,加工零件个数和加工每个零件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8、南京到北京,所行驶的路程和速度不成比例 9、出盐率一定,盐的重量和海水重量成正比例。 10、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二、填空。(38分) 1、3:()=():20=0.6=()% 2、甲乙两数的比是4:5,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

按比例分配和解决问题练习

班级:姓名:命题人:苏立新 1、学校饲养了84只兔子,白兔和黑兔的只数比是3∶4,白兔和黑兔分别有多少只? 2、五(1)班48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5只大船,6只小船。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乘3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能坐几人? 3、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4∶3,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4、配置一种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5。 (1)25克盐需要加水多少克? (2)1000克水需要加盐多少克? (3)520克盐水里含盐多少克? 5、李东和王强共同投资办了一个工厂,李东投资20万元,王强投资30万元。工厂投产后,第一年获得利润9.5万元。如果按两人投资额分配利润,李东和王强各应获得利润多少万元? 6、一袋薯片比1盒巧克力便宜3元。妈妈买了8袋薯片和15盒巧克力,一共花了91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7、自行车和三轮车一共20辆,总共有49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班级:姓名:命题人:苏立新 一、填空 1.34 ∶25 的前项是(),后项是(),比值是(),化简后的比是()。 2.39∶( )= 13 =( )∶15=26∶( ) 3.把25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水的比是(),比值是();糖与糖水的比是(),比值是()。4.白羊和黑羊的只数比是4∶5,白羊只数是黑羊的(),黑羊只数比白羊多()。 5.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底面积的比的比值是()。 二、解决问题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的比是1∶2,这两个锐角各多少度? 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70,甲、乙两数的比是2∶5。甲数是多少? 3.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5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4. 12张乒乓球桌上一共有34个同学在比赛。单打和双打的乒乓球桌各有几张?

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把1.2∶0.9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 2、比的前项是0.5,比值是2,比的后项是()。 3、在一张图上,用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这张图的比例尺是()。 4、减数相当于被减数的,差与减数的比是()。 5、x+y=4,x和y成()比例。 6、已知a×b=c(c不是0),a一定时,b与c成()比例,c一定时,a 和b成()比例。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 2、圆的周长公式中,当c一定时,π和x成正比例。 3、y∶8=x(x≠0),y和x成正比例。 4、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1、判断下列各题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吗,底和高 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3)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砖的块数 (4)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个数 2、说一说 ①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探讨式的练习

解答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 (1)有一批纸,可以装订每本24页的练习本216本,如果要装订成每本18页的练习本,可以装订几本? (2)装订一种练习本,装订200本要用4800页纸,有12000页的纸可以装订多少本? 三、自我检测 1、完成书本相应习题 2、解决问题 (1)5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120吨的海水中含盐多少吨? (2)体积是40立方分米的钢材重312千克,重1248千克的这种钢材,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20页,可以装订600本。 ①如果每本12页,可以装订多少本? ②如果装订成500本,每本可装订多少页? ①如果每本多装订10页,只能装订多少本? 三,用比例知识解答 小红8分钟走了5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到学校用了14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大约多少米? 2、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42千米,5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到达甲城? 3、学校买来161米塑料绳,先剪下21米,做12根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还可以做几根跳绳?(用多种方法解) 4、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每小时行50千米,7小时到达,实际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行完全程要几小时?(用正反比例解答)

六年级正反比例课时练习及单元测试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一课时:正比例的意义 一、填空。 1、先完成下表再填空。 (1)表中()和()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是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也随着扩大;()缩小,()也随着缩小。相对应用的()和()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2)路程:时间=速度(),即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关系。 2、总价:数量=(),()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3、工作总量:工作时间=(),()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4、y:x=k, ()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5、5a=b,()和()成正比例。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如果成正比例,在括号里打“√”,如果不成正比例,在括号里打“×”。 1、生产时间一定,每小时生产的个数和总个数。() 2、天数一定,每天烧煤量和煤的总量。() 3、小明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4、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5、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6、圆的周长和直径。() 7、绳子和长度一定,剪去的和余下的。() 8、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三、你能写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一组数量的例子吗? 四、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五、有60个皮球,分给两个班使用,甲班分到的1/3与乙班分到的1/2相等。求甲、乙两个班各分到多少个皮球?

第二课时:认识正比例图像 制图并回答: 一种水笔每支售价3元,购买2支、3支……各需要多少元? 1、把下表填写完整。 数量/支 1 2 3 4 5 总价/元 3 2、购买水笔的支数和需要的钱数成正比例吗?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数量和总价所对应的点, 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数量和总价所对应的点, 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购买水笔的支数和需要的钱数 成正比例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5、根据图像判断,购买7支水笔需要多少元? 第三课时:反比例的意义 一、填空。1、先完成下表再填空。 某电视机厂装配一批彩电,每天装配的台数与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装配的台数60 90 120 180 720 …… 需要的天数60 40 30 10 …… (1)表中()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是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装配的台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在();每天装配的台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在()。相对应的()和()的积总是一定的。 (2)在每天装配的台数、需要的天数、一共生产的台数三者之间存在着下面的数量关系。()×()=()即()一定时,()和()成()比例关系。 2、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3、速度×时间=(),()时一定,()和()成反比例。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5、X×Y=K,()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二、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反比例。如果成反比例,在括号里打“√”,如果不成反比例,在括号里打“×”。

小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详解

小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详解 按比例分配问题【含义】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这类题的已知条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比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数。 【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前后项分别作分子),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解总份数为47+48+45=140 一班植树560×47/140=188(棵) 二班植树560×48/140=192(棵) 三班植树560×45/140=180(棵) 答:一、二、三班分别植树188棵、192棵、180棵。 例2 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

比是3∶4∶5。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解3+4+5=12 60×3/12=15(厘米) 60×4/12=20(厘米) 60×5/12=25(厘米) 答: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15厘米、20厘米、25厘米。例3 从前有个牧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总数的1/2,二儿子分总数的1/3,三儿子分总数的1/9,并规定不许把羊宰割分,求三个儿子各分多少只羊。 解如果用总数乘以分率的方法解答,显然得不到符合题意的整数解。如果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则很容易得到 1/2∶1/3∶1/9=9∶6∶2 9+6+2=17 17×9/17=9 17×6/17=6 17×2/17=2 答:大儿子分得9只羊,二儿子分得6只羊,三儿子分得2只羊。 例4 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例题汇编

正、反比例应用题 ☆知识要点: <1>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以正、反比例的意义为依据. <2>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先确定题中三种数量关系中的定量,然后分析两个变量是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从而确定两个变量间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 ②设未知数x . ③根据题意列出等式,正比例列成比例式,反比例列成乘积相等的等式. ④解答并检验. <3>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什么比例,判断的方法是 例1. 一个车间装配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装50台,6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用40天完成任务,每天应装多少台? 分析:根据条件和问题,可知这道题,一批电视机是一定的,每天装的台数和完成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次每天生产的台数和完成的天数的乘积是相等的. 解:设每天应装x台. 答:每天应装75台. 例2. 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分析:每天生产个数×天数=零件总数(一定),已知零件总数一定,每天生产个数与生产天数成反比例. 此题可先求实际用多少天,然后再求提前几天完成. 方法<1> 解:设实际用x天完成.(间接设)

答:提前5天完成. 方法<2> 解:设可以提前x天完成.(直接设) 例3. 用4台拖拉机每天可耕地32公顷,如果用9台同样的拖拉机,每天可耕地多少公顷? 已知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拖拉机台数成正比例 解:设每天耕地x公顷. 答:每天可耕地72公顷. <4>会应用比例等知识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在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沟通,这样就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专题-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

八年级数学 反比例函数面积基本模型: 如图1,过双曲线()0k y k x =≠上的任一点(),P x y ,作x 轴(或y 轴)的垂线,则1 22 AOP k S x y ?=?=. 如图2,过双曲线()0k y k x = ≠上的 任一点(),P x y ,作x 轴、y 轴的垂线, 则AOBP S x y k =?=矩形. 以上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重要性质, ,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以上结论我们可以解决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例1】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象上,AC ∥y 轴,BD ∥x 轴,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 是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 可得(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例2】如图4,点A 、B 是双曲线()0k y k x = >上的点,过点 A 作AC 垂直于x 轴,垂足为C ,过点B 作BD 垂直于x 轴, 垂足为D ,设△AOE 和四边形ECDB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 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图反比例函数与面积问题

【例3】如图5,函数()0y mx m =≠与()0k y k x = ≠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C 垂直于x 轴,垂足为C ,则 ABC △的面积为 . 【例4】如图6-1,函数()0y mx m =≠ 与()0k y k x = ≠垂直y 轴(亦可向x 轴作垂线图6-2)于点C 、D ,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 . 【例5】如图7,函数()0 y mx m =≠与()0k y k 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AC 、BD 分别垂 直x 与y 轴于点C 、D ,连结CD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 . 【例6】如图8,函数()0y mx m =≠与()0k y k x =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AC 、BF 分别垂直x 于点C 、F , AE 、BD 分别垂直y 于点E 、D , 连结CD ,则六边形AEFBDC 的面积为 . 【例7】如图9,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1 2y x =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是1,点B 的纵坐标是-1 , 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AOB 的面积. (图6-1) (图6-2) (图7) (图8)

六年级数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评课稿 听了靳老师讲的这节解决问题的课,我感觉最大的亮点是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环环相扣的课堂,能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首先,在课堂设计上,以练习为主,在练习中提升知识的运用。教学中,靳老师从刚开始的温故互查环节,就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6个步骤,然后让学生以这6个步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从出示的例题,以至于后面的练习题,都是围绕这一思路完成。每道题都分析了题目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们成什么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讨论,并尝试列示。解答完后提出还需要检验。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熟练运用解题步骤:整个教学环节都贯穿在这一环境中,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学生倍感亲切,兴趣盎然;同时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其次,靳老师紧紧围绕教研主题主题“重点导学、疑点导练”,教学目标明确,在导学时言简意赅。例如:每一道题目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们成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去共同交流,然后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疑惑中解决问题,成就了高效的课堂。 最后,我觉得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较好。课上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知识。在教学中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将课堂的主动权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独立尝试、同桌交流、概括小结、拓展延伸中轻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建议:1、引导学生说出检验的方法。2、有些题可以适当的计算一下。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 【含义】 A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 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比例等知 识的综合运用。 B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 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 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 的性质去解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 【例题精讲】 例1 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

解由条件知,公路总长不变。 原已修长度∶总长度=1∶(1+3)=1∶4=3∶12 现已修长度∶总长度=1∶(1+2)=1∶3=4∶12 比较以上两式可知,把总长度当作12份,则300米相当于(4-3)份,从而知公路总长为 300÷(4-3)×12=3600(米) 答:这条公路总长3600米。 例2 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 解做题效率一定,做题数量与做题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设91分钟可以做X应用题则有 28∶4=91∶X 28X=91×4 X=91×4÷28 X=13 答:91分钟可以做13道应用题。 例3 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解书的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设X天可以看完,就有 24∶36=X∶15 36X=24×15 X=10 答:10天就可以看完。

反比例函数中K与面积(一)

反比例函数中与K 有关的面积问题 (经典题组训练 学案+林建华微课视频) 【知识梳理】 1.如图(1),点P (m,n )在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上,过点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垂足分别是点A 、B ,则矩形OAPB 的面积是. 2.如图(2),点P (m,n )在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上,过点P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点A ,则△APO 的面积是. 3.如图(3),这些矩形的面积相等吗? 4.如图(4),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 【熟练运用】 1.如图(5),点P 在反比例函数x y 3-= 的图象上,过点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则矩形PMON 的面积为. 2.如图(6),点P 在反比例函数x y 2= 的图象上,过点P 向x 轴作垂线,则△DPO 的面积为. 3.如图(7),双曲线x y 2-=和x y 1=在x 轴上方的图像,作一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则△AOB 的面积为.

【拓展提升】 1.如图(8),过反比例函数x y 2= (x >0)图像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设AC 与OB 的交点为E ,△AOE 与梯形ECD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S 1与S 2 的大小不确定 2.如图(9),A 、B 是函数x y 1= 图像上的点,且A 、B 关于原点O 对称,AC 垂直x 轴于点C ,BD 垂直x 轴于点D ,如果四边形ADBC 的面积分别为S ,则( ) A. S =1 B. 1<S <2 C. S >2 D. S =2 【知识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一、 填空。 1.甲数÷乙数=,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乙数是甲数的( )倍。 2.在“每个足球60元,买了5个足球”中,包含的量有( )和( ),隐含的量是( )。 3.在“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km ”中,包含的量有( )和( ),隐含的量是( )。 二.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一定,每小时所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 ) 2.每米铁丝的质量一定,铁丝的长度和总质量。 ( ) 3.同圆中的半径和它的周长。 ( ) 4.全班总人数一定,列队时每行的人数和行数。 ( ) 5.同时同地杆高和影长。(中午12点时除外) ( ) 6.铺地的面积一定,砖的面积和砖的块数。 ( ) 7.书的总页数一定,看过的页数与未看过的页数。 ( ) 8.每天修路200m ,修路的天数与修完的路的长度。 ( ) 三、用比例解决问题 1.从仁怀到贵阳,每小时行60千米,2小时到达,那么从贵阳到达仁怀行了1.5小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一个长4cm ,宽3cm 的长方形。再改围成一个面积和它相等的长方形,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cm ,那么宽是多少厘米? 3. 一个客厅,用边长3dm 的方砖铺地,需要112块,如果用边长4dm 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5 4

4.有一项工作,原计划40个人工作18天正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现在增加5个人,实际几天能完成任务? 5.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50个,20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5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6. 一座大楼,每层的高度相同,量得下面3层楼的高度是8.4m ,上面还有7层,这座楼共有多少米? 7.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4.2小时行了全程的 ,照这样的速度,火车行完剩下的路程还需几小时? 四、奥数天地 1.某班缺席人数是出席人数的91,后来又有一个同学去开会,这样缺席人数占出席人数的22 3,已知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12 1,这个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9 7

正反比例应用题测试题

正反比例应用题测试题 一、选择、填空: 1、如果 3a=4b,那么a∶b=()。A、3∶4B、4∶3C、3a∶4b 2、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队要10天,乙队要8天,甲乙两队工效比是 ( )。 A、10:8 B、5:4 C、8:10 D、4:5 3、比例尺1:800000 表示().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800000倍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4、在比例尺是1 :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 A、1 :8 B 、4 :9 C、2 :3 5、下面不成比例的是( )。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C、圆的体积和表面积 6、下列各式中(a、b均不为0),a和b成反比例的是()。 A 、a×8=b5 B 、9a=6b C 、a×13 -1÷b= 0 D、 a+710 =b 7、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5.6厘米,一辆汽车按3:2的比例分两天行完全程,两天行的路程差是()千米。 A 、672 B 、1008 C 、 336 D、 1680 8、根据3A=5B可以写成() A、3:A=5:B B、A:B=5:3 C、A:B=3:5 9、如果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毫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1:20 B、1:2 C、20:1 10、如果a×8=b×1/8,那么a:b=( ):( ) 11、如果y=15x, x和y成( )比例;如果y=15/x, x和y成( )比例 12、甲数是乙数的2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乙数与甲乙两数之和的比是()。 13、要配制石灰水320千克,石灰与水的比是1:7,石灰要用()千克,水要用()千克。 14、12÷15=()∶5=16/()=()%。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它把比与分数结合到一块,一般要求学生能通过数量的比找出数量间的分数关系,再按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所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包含了比与分数两个知识点。 一、分析条件,抓住特点 条件是应用题的最基本的因素。分析条件是解答应用题的根本途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都很简单,在这类应用题的条件中都会告诉学生分配的是什么,要按照什么来分配。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研究,我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已知几个部分的和与几个部分之间的比,求各个部分是多少;二是已知几个部分之间的比和其中一个部分是多少,求另外的部分是多少;三是已知几个部分之间的比和部分之间的的差,求各个部分是多少。例如: (1)、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棵数比为5:3,已知梨树和桃树共80棵,梨树与桃树各有多少棵? (2)、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棵数比为5:3,已知梨树棵树是80棵,桃树有多少棵?(3)、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棵数比为5:3,已知桃树比梨树少80棵,梨树与桃树各有多少棵? 这类应用题先明确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但是有些题目在告诉我们按照什么来分配时,并不以比的形式出现在条件里。如例3:东岗小学把524本图书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2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4人。三个班各应分得图书多少本?这道题告诉我们东岗小学要把524本图书分给六年级三个班,但按照什么来分配是此题的关键,因为此题并没有出现几个数的比。所以,在分析条件时应着重使学生明确这道题是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的。因此,这道题也是符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二、明确解法,概括步骤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有三种: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整数、小数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 第二种解题方法一般是把几个数的比转化成几个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几个数。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种类型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以总结为(1)求平均分得的总份数;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团体操排队情境,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中,运用迁移类推,正确用反比例关系分析解答问题,提高探究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2.对正反比例解决问题进行沟通和比较,总结方法,会用比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这类问题。 3.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充分经历和体会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问题解决经验迁移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用比例解决问题。 学校要选一些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选300人参加,能站20列,如果每列人数一样多,选225人参加能站多少列? 解:设选225人参加能站x列。 300:20=225:x,x=15。 答:选225人参加能站15列。 2.回忆: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和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三列(设未知数x,根据判断列出正比例式子),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3.师:看来同学们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反比例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前复习,回忆旧知,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 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 千瓦时。原来5 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原来5 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我们能算一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原来5 天的总电量,再求来5 天的总电量现在可以用几天。)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 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

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分析,弄清楚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两种量在相关联变化的,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2.根据三种量的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比值(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即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的比例。 3.然后根据正、的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求解。 例题1 一辆汽车3小时行135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6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题2 “六一”儿童节,育才小学表演大型团体操。原来站36行,正好每行站24人。后来改站32行,每行能站多少人? 例题3 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80千米,用这样的速度再行2.4小时到达乙城。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题4东风机械厂有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15吨,可烧80天。实际每天比原计划节约20%,这批煤可烧多少天? 例题5 一根竹竿长3米,直立在地面上,量得它的影长是1.25米,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量得一棵大树的影长6.25米,这棵大树高多少米?

例题6 一间房子要用瓷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瓷砖需3200块,用边长4分米的瓷砖需多少块? 例题7 把一根长3米的圆钢锯成60厘米的一段,共需要20分钟。如果改锯成50厘米的一段,共需要几分钟? 例题8 甲、乙两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6天后,乙因事离开,再由甲单独工作10天完成。已知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比是3:4,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几天? 例题9 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08支,甲种铅笔每支3角,乙种铅笔每支5角,两种铅笔用去的钱数相同。问;甲种铅笔买了几支? 例题10 甲、乙两人的钱数之比是7:5,如果甲给乙1.8元,则两人的钱数之比变为4:3,甲、乙两人现在各有多少元?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方法

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方法 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能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同时渗透了一定的函数思想,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初中各门知识的基础。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是在学习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基础上进行,同学们只要利用好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的知识要点就能学习好正、反比例应用题。 例如:一列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7小时行多少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是归一问题的典型标志。这里的每小时平均速度就是这道题里的“单一量”。照这样的速度,就是以“单一量”为标准,再求出7小时所行的路程是60×7=420(千米)。因为4小时行240千米,所以,每小时平均速度是240÷4=60(千米)。 再例如:一项工程8个人22天可以完工,如果11个人做几天完工?这是一道归总问题,“8个人22天可以完工”依据这句话可以把整个工程看成8×22份,这个总份数是不变的,根据这个不变的总数,我们用8×22的积除以11,就得出了要求的问题。 我们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正是利用这个不变的量来解决问题的。 同学们要正确理解并紧紧抓住正、反比例的意义,首先要找出应用题中哪两种数量是相关联的量,“谁”是一定的量。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后等于一定的量,即y/x=k(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即归一问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后等于一定的量,即x·y=k(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的关系,即归总问题。 例1:一列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7小时行多少千米?题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是一定的量,(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是一定的)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说明例题是用正比例解答的应用题。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要3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题中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一定的量(就是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一定的),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说明例题是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 接下来就要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结合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任何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是相等的,使用未知数x列出两个相等的比;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反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任何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是相等的,使用未知数x列出两个相等的乘法,当然。用比例来解答有关应用题了,先写“解”,后设未知量为x,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在检验时,一是要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二是要检验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 例1的解法: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千米,列方程:240:4=x:7,解方程得:x=420,检验(略),答: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420千米。 例2的解法: 解:设每小时需行驶x千米,列方程:4x=70×5解方程得x=87.5,检验(略),答:每小时需行87.5千米。 所以说,联系以前的学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学习中,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准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是解题的基础,寻找等量关系和找准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两组相对应的数是关键,应用方程来解答这类应用题是它的重要途径。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及解题思路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及解题思路 一、基本题。 已知几个分量的和,与几个分量间的比,求各分量。 方法一:(1)求总份数(比的前后项的和); (2)求一份量(总量(几个数的和)÷总份数); (3)求出各分量(一份量×份数) 方法二:(1)求总份数(比的前后项的和); (2)求出各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求出各分量(总量×几分之几) 例1、六(1)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这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变式题 1、只知道几个分量间的比,求各分量。 (1)隐含总量。 方法:根据题的特点找出隐含的总量,再按基本题的方法解答。例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 (2)隐含分量所占的份数。 方法: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找出隐含的分量所占的份数,再按基本题的方法解答。 例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8厘米,腰与底的比是3:1,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 2、已知两个分量的差,与几个分量间的比,求各分量(或总量)。 方法:两个分量的差÷两个分量所占份数的差=1份数,再求各分量(或总量) 例4、饲养场鸡的只数比鸭少1200只,鸡与鸭只数的比是3:5,鸭有多少只? 3、已知几个分量的比,求各分量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宽的比,求长方形的面积方法:先用周长÷2求出长与宽的和(即总量),再按基本题的方法求出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例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9.长方形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和长、宽、高的比,求长方体的体积

方法:先用棱长总和÷4求出长、宽、高的和(即总量),再按基本题的方法求出长、宽、高,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 例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已知几个分量的平均数和几个分量的比,求各分量 方法:根据平均数×份数=总数,计算出总量,再按基本题的方法解答。 例7、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36人,如果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5:7,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5、已知一个分量和几个分量的比,求其他分量(或总量) 方法:已知分量÷它所占的份数,计算出1份数,再求出其他分量(或总量)。 例8、第二小学有140个男生,男生与女生的比7:8,第二小学有女生多少人? 6、重新分配问题。 方法:(1)把原来分配的结果加起来,算出总量,再按重新分配的比例,算出重新分配的结果。(2)一个人(或物)两次分配的差就是得到(或给出)的数。 例9、甲仓库存粮50吨,乙仓库存粮70吨,从甲仓库运给乙仓库多少吨粮食,才能使甲、乙两仓库的存粮比是1:2?

初二下反比例函数与面积和动点问题小综合

1、如图所示,Rt△ABC在第一象限,∠BAC=90°,AB=AC=2,点A在直线y=x 上,其中点A的横坐标为1,且AB∥x轴,AC∥y轴,若双曲线y=k/x(k≠0)与△ABC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如图,已知△ABO的顶点A和AB边的中点C都在双曲线y= 4/x(x>0) 的一个分支上,点B在x轴上,CD⊥OB于D,则△AOC的面积为()A、2 B、3 C、4 D、32 3、已知点A、B是反比例函数y=2x(x>0)的图象上任两点,过A、B两 点分别作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连接AB,AO,BO, 则S四边形ABCD:S△AOB等于()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反比例函数y= 1x与y=- 1x的图象和正方形ABCD,原点O与对角线AC、BD的交点重叠,且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面积为8,则 AB=__________ 5、反比例函数y=- 5x的图象如图所示,P是图象上的任意点,过点P分 别做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矩形OAPB,点D是对角线OP上的 动点,连接DA、D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6、如图,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3x(x<0)的图象上,B,D在x轴 上,△OAB,△BCD均为正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P1(x1,y1)、P2(x2,y2),…P n(x n,y n)在函数 y= 9x(x>0)的图象上,△OP1A1,△P2A1A2,△P3A2A3…△P n A n-1A 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OA1,A1A2…A n-1A n,都在x轴上,则 y1+y2+…y n=________ 8、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函数y=mx(x>0,m是常数)的图象经过A(1,4),B(a,b),其中a>1.过点A作x轴垂线,垂足为C,过点B作y轴垂线,垂足为D,连接AD,DC,CB. (1)若△ABD的面积为4,求点B的坐标; (2)求证:DC∥AB; (3)当AD=BC时,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第八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同时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 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 程的认识。 3.经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准确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法与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复习铺垫 出示: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提问:每道题中各有哪三种量?其中哪种量是不变的?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如何

变化?成什么比例?学生讨论后回答。 2.引入新课 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应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课堂导学 (一)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1.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例5主题图,学生汇报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指名学生完整叙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5的问 题。算术方法:28÷8×10 正比例知识解答:(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水费与用水吨数的比值不变,可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28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月的水费是35元。 拓展: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解:设上个月用了xt水。 28/8=42/x 28x=42×8 x=12 答:上个月用了12吨水。 2.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例6主题图,读题,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例6。 算术方法:100×5÷25 反比例知识解答:(每天的用电量和用电天数是相关联的两种量,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也就是总用电量是不变的,所以可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