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药性歌括四百味(明·龚延贤):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良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1.人参

人参性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予。

8.赤芍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附:鲜生地

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髄填精,乌须黑发。

11.麦门冬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冬

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咳,喘热有功。13.黄连(川连)

黄连味哭,泻心除(疒言hu),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4.黄苓

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附:连翘心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18.石膏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19.滑石

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20.贝母附:川贝母、象贝母

贝母微寒,止咳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川军、锦纹)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

22.柴胡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

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附:苏叶、苏梗

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附:麻黄根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8.葛根附:葛花

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9.薄荷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30.防风

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31.荆芥

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

32.细辛

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33.羌活

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热,舒筋活络。

34.独活

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5.知母

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能舒。

36.白芷

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7.藁本

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8.香附

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9.乌药

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40.枳实

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41.枳壳

枳壳微寒,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42.白蔻附:白豆蔻花、白豆蔻壳

白蔻辛温,能祛瘴翳,温中行气,止呕和胃。

43.青皮

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4.陈皮附:橘白、橘红

陈皮辛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5.苍术

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去瘴翳。

46.厚朴

厚朴苦温,消胀泻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47.南星附:胆星

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风搐自安。

48.半夏

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49.藿香

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50.槟榔

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51.腹皮(大腹皮)

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52.香薷

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53.扁豆附:扁豆衣、扁豆花

扁豆微温,转筋吐泻,下气和中,酒毒能化。

54.猪苓

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除湿,多服损肾。

55.泽泻

泽泻甘寒,消肿止渴,除湿通淋,阴汗自遏。

56.木通

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7.车前子附:车前草

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实。

58.地骨皮

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59.木瓜

木瓜味酸,湿肿脚气,霍乱转筋,足膝无力。

60.威灵仙

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明·龚延贤):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良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1.人参 人参性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予。 8.赤芍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附:鲜生地 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髄填精,乌须黑发。 11.麦门冬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冬 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咳,喘热有功。13.黄连(川连) 黄连味哭,泻心除(疒言hu),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4.黄苓 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附:连翘心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18.石膏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19.滑石 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20.贝母附:川贝母、象贝母 贝母微寒,止咳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川军、锦纹)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 22.柴胡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 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附:苏叶、苏梗 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附:麻黄根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8.葛根附:葛花 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9.薄荷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30.防风 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31.荆芥 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 32.细辛

巧记中药性

巧记中药性 中药记忆困难,这是初学中医药者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历代医家编写了《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等,虽然有益,但对初学者来说,往往需要死记硬背,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参考学习了《神农本草经百种》中“凡药之用,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成取其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五脏六腑”之说,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中药记忆的八种方法,对初学中医药者记忆、定的帮助。 1、五行配属法. 虽然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理解中药药性有一五行配属法,是按照五行配属关系(五色五味人五胜五体,如色赤味苦入心入血脉),将五行学说具体应用在中药学中。 举例如下: 1. 色:五色入五脏治五脏之病。 色白入肺(气),多治肺经疾患。如咳嗽多痰,肺虚气弱,寒邪束肺等证。如:白友、白前、白芥子、桑白皮、白果、石膏、贝母、桔梗、杏仁、百合、蓬白、海浮石、白芷、葱白等均色白人肺,能疗肺经之病证。 色青人肝(筋),具有清泄肝火,平肝潜阳,疏肝利胆等功效,多治肝经疾患。如,青黛、青皮、青篙、青朦石、青箱子、柴胡、青梅、茵陈、橘叶等均色青入肝,能疗肝经之病证。 色赤入心(血),多治心经疾患。如心悸怔忡,夜寐不宁,血虚,血热、血疲、出血等证。如:红花、丹参,赤芍、朱砂、鸡血藤、丹皮,苏木、生山植、血竭等均色赤入心,能疗心经之病证。 色黄入脾(肌肉),多治脾经疾患。如脾虚失运,脾气下陷,中气不足等证。如:黄精、黄茂、陈皮、妙谷芽、鸡内金、妙白术、伏龙肝、熟玉竹均色黄入脾,能疗脾经之病证。 色黑入肾(骨髓),多治肾经疾患。如肾虚气喘,肾虚腰痛,阳萎,遗泄,女子宫寒不育等证。如:熟地、玄参、黑芝麻、女贞子、山芙肉、阿胶、首乌、血余、五味子等均色黑人肾,能疗肾经之病证。 2.味:五味人五脏治五脏之病。 辛入肺,主治肺卫表证。如解表药中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生姜、薄荷,石胡姿等均有发散解表之功。 酸入肝,主治肝肾病变及滑泄之证。如白芍、木瓜、山英肉、五味子、复盆子等均味酸收涩能涩精止遗。 甘入脾,主治脾胃之病变。如甘草、大枣、治糖、党参、黄茂、黄精、玉竹、蜂蜜、谷芽、麦芽等均为味甘补中之品。 苦入心,主抬心经病变。如黄连、莲心、牛黄、焦山桅、黄琴等均有苦寒泻火之功。 咸入肾,主治肾经病变。如咸从蓉、盐水炒杜仲、昆布、海藻等。 2、异部拉长法 异部拉长法,就是根据药用部分所特有的功效来记忆药性。 如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籽、仁,动物的内脏器官等都具有其不同功效。在《本草诗解药性注》中说:“质轻上行入心肺,质重下行入肝肾,中空发汗内攻实,枝达四肢皮行皮,为心为干走脏腑,枯燥人卫润入营,上下内外以此分,气血亦以类相从。”说明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亦异。 举例如下: 中空发汗:麻黄、木贼、紫苏梗、荷梗、葱白、蝉衣、茬梗、升麻等。 以枝达肢(以尖达尖):桂枝、桑枝、笋尖、桂枝尖、甘草梢。 以皮行皮:大腹皮、桑白皮、地骨皮、获芬皮、姜皮、黄茂皮、冬瓜皮等均能行肌表之水气。 以心清心:莲子心、连翘心、竹叶心、麦冬心等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功。 以仁润肠:柏子仁、火麻仁、郁李仁、瓜萎仁、松子仁、桃仁、杏仁、振子仁等。 以膝通络.海风藤、络右藤、鸡血藤、夭仙藤、常青藤、忍冬藤等。 以子明目:决明子、青箱子、覆盆子、构祀子、车前子、冤丝子、女贞子等。 梗能理气,苏梗、荷梗、薄荷梗、霍香梗、青篙梗、香蒲梗等。 叶能发散:苏叶、桑叶、荷叶、荆芥、薄荷叶、霍香叶、香需等。 以脏补脏(以腑补腑):鸡肝、羊肝能养肝明目,猪肠合黄连制成脏连丸治肠风下血,猪腰合杜仲抬肾虚腰痛,狗胃治胃寒等。 3、顾名思义法. 顾名思义法,是通过药名来记忆药性的方法。 古人和近人往往为了便于记忆而多以功效命名。如《本草备要》说:“药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因此有部分药物知其药名,即可明其药性。 举例如下: 1辛芙:辛能散入肺,肺开窍于鼻;“芙”,古之“淡`’,即鼻涕,故辛黄主宣通鼻窍。 2.木贼:《医宗必读》说:“木贼多服伤肝”,肝属木,木贼久服多服可劫伤肝阴。

药性歌诀四百味

药性歌诀四百味 诸药之性,各有奇功,温凉寒热,补泻宣通。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相恶,立见吉凶。麻黄温散,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桂枝辛甘,解肌散寒,温经通阳,诸痹可痊。紫苏味辛,风寒可屏,安胎宽中,又使气行。生姜发表,止咳温中,痰嗽呕吐,开胃极灵。香薷味辛,化湿解暑,和脾散水,消肿止吐。荆芥祛风,入肺肝经,透疹利咽,止血炭用。防风甘温,止痉祛风,胜湿止痛,痹症可通。羌活辛温,胜湿祛风,风寒湿痹,止痛如神。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除湿止带,消肿排脓。藁本辛温,除痛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苍耳子苦,辛温有毒,杀虫止痒,善治鼻渊。葱白通阳,逐寒内外,捣烂调敷,疮毒自败。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咽透疹,舒肝和络。牛蒡子寒,风热多选,咽痛疮疹,肿消毒散。蝉蜕疏风,治疹不齐,凉肝止痉,明目退翳。豆豉辛寒,解表除烦,外感表证,懊不眠。桑叶苦寒,归经肺肝,疏风清热,明目平肝。菊花解毒,疏风明目,风热初客,肝阳亢入。蔓荆子苦,善清头目,风热炎上,头目痛楚。葛根解肌,生津升阳,消渴疹痢,外感项强。柴胡味苦,能泻肝火,退热疏肝,举陷升阳。升麻辛甘,清胃解毒,透疹发斑,升阳举陷。浮萍辛寒,解表发汗,透疹止痒,利水功擅。木贼退翳,善治目疾,赤昏翳障,便血亦医。 石膏大寒,泻火除烦,肺胃两清,敛疮宜锻。知母寒品,泻火滋阴,痰咳骨蒸,消渴引饮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利尿排脓,止呕缓咳。天花粉寒,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疗痈引产。竹叶甘寒,清热除烦,热淋溲赤,烦热口疮。栀子苦寒,泻火除烦,吐衄黄疸,痈肿扭伤。夏枯草寒,降压泄肝,头目可清,瘿瘰可痊。寒水石咸,气分热燔,丹毒烫伤,喉肿火眼。谷精草平,入肝胃经,疏散风热,翳消目明。蒙花入肝,甘而微寒,清肝明目,赤涩昏暗。青葙子苦,清肝明目,肿痛目赤,翳膜障目。黄芩寒苦,湿热得除,止血安胎,泻火解毒。黄连泻火,燥湿清热,厚肠止痢,痈疮肿毒。黄柏苦寒,降火滋阴,热毒疮肿,虚热要药。龙胆泻肝,其性苦寒,燥湿清热,目赤黄疸。苦参清热,泻痢带黄,利尿杀虫,淋涩肤痒。犀角咸寒,凉血消斑,安神定惊,抽搐昏谵。生地凉营,养阴生津,热入营血,余热未清。玄参寒苦,养阴解毒,营热阴伤,疮肿可服。丹皮苦辛,凉化斑疹,散瘀消癥,退热阴分。赤芍入肝,凉血化斑,祛瘀通经,肿痛自安。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发斑疹,便溏忌服。银花甘寒,清解功专,热在卫气,痈疮皆验。连翘微寒,清宣上焦,温病初起,疮家圣药。公英解毒,疮痈可瘥,更疗黄疸,小便涩灼。紫花地丁,解毒力宏,消痈散结,蛇毒可用。大青叶苦,善解温毒,时疫发斑,喉痹痛楚。青黛咸寒,衄血发斑,热咳痈疮,小儿惊痫。穿心莲寒,清热功擅,温病热咳,淋痢皆痊。牛黄苦凉,解毒为上,豁痰开窍,息风止强。蚤休寒苦,消肿解毒,息风定惊,止痫缓搐。半边莲寒,利水解毒,蛇咬蜂蛰,水肿大腹。土茯苓平,梅毒克星,利节除湿,疮痈淋病。

药性歌诀四百味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退热疏肝,举陷升阳。 药性歌诀四百味 诸药之性,各有奇功,温凉寒热,补泻宣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相恶,立见吉凶。 麻黄温散,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桂枝辛甘,解肌散寒,温经通阳,诸痹可痊。 紫苏味辛,风寒可屏,安胎宽中,又使气行。 生姜发表,止咳温中,痰嗽呕吐,开胃极灵。 香薷味辛,化湿解暑,和脾散水,消肿止吐。 荆芥祛风,入肺肝经,透疹利咽,止血炭用。 防风甘温,止痉祛风,胜湿止痛,痹症可通。 羌活辛温,胜湿祛风,风寒湿痹,止痛如神。 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除湿止带,消肿排脓。 藁本辛温,除痛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苍耳子苦,辛温有毒,杀虫止痒,善治鼻渊。 葱白通阳,逐寒内外,捣烂调敷,疮毒自败。 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咽透疹,舒肝和络。 牛蒡子寒,风热多选,咽痛疮疹,肿消毒散。 蝉蜕疏风,治疹不齐,凉肝止痉,明目退翳。 豆豉辛寒,解表除烦,外感表证,懊不眠。 桑叶苦寒,归经肺肝,疏风清热,明目平肝。 菊花解毒,疏风明目,风热初客,肝阳亢入。 蔓荆子苦,善清头目,风热炎上,头目痛楚。 葛根解肌,生津升阳,消渴疹痢,外感项强。

丹皮苦辛,凉化斑疹,散瘀消癥,退热阴分。升麻辛甘,清胃解毒,透疹发斑,升阳举陷。 浮萍辛寒,解表发汗,透疹止痒,利水功擅。 木贼退翳,善治目疾,赤昏翳障,便血亦医。 石膏大寒,泻火除烦,肺胃两清,敛疮宜锻。 知母寒品,泻火滋阴,痰咳骨蒸,消渴引饮 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利尿排脓,止呕缓咳。 天花粉寒,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疗痈引产。 竹叶甘寒,清热除烦,热淋溲赤,烦热口疮。 栀子苦寒,泻火除烦,吐衄黄疸,痈肿扭伤。 夏枯草寒,降压泄肝,头目可清,瘿瘰可痊。 寒水石咸,气分热燔,丹毒烫伤,喉肿火眼。 谷精草平,入肝胃经,疏散风热,翳消目明。 蒙花入肝,甘而微寒,清肝明目,赤涩昏暗。 青葙子苦,清肝明目,肿痛目赤,翳膜障目。 黄芩寒苦,湿热得除,止血安胎,泻火解毒。 黄连泻火,燥湿清热,厚肠止痢,痈疮肿毒。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热毒疮肿,虚热要药。 龙胆泻肝,其性苦寒,燥湿清热,目赤黄疸。 苦参清热,泻痢带黄,利尿杀虫,淋涩肤痒。 犀角咸寒,凉血消斑,安神定惊,抽搐昏谵。 生地凉营,养阴生津,热入营血,余热未清。 玄参寒苦,养阴解毒,营热阴伤,疮肿可服。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 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 ☆☆☆) 1.☆☆☆☆☆黄帝内经 2.☆☆☆☆类经明·张介宾 3.☆☆内经知要明·李中梓 4.☆☆☆☆☆濒湖脉学明·李时珍 5.☆☆☆☆☆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 6.☆☆☆三指禅清·周学霆 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 8.☆☆望诊遵经清·汪宏 9.☆☆辨舌指南曹炳章 10.☆☆☆☆☆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李杲 11.☆☆☆☆本草备要清·汪昂 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 1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14.☆☆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 16.☆☆☆☆☆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 17.☆☆☆医方考6卷明·吴崑 18.☆☆☆医方论清·费伯雄 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 20.☆验方新编清·鲍相璈 21.☆☆☆☆☆伤寒论汉·张仲景 22.☆☆☆☆☆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 23.☆☆☆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 24.☆☆☆伤寒来苏集八卷清·柯韵伯 25.☆☆☆☆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 26.☆☆☆☆☆金匮要略方论汉·张仲景 27.☆☆☆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 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 29.☆☆☆☆☆瘟疫论明·吴有性 30.☆☆☆☆温热论清·叶桂 31.☆☆☆☆温热经纬清·王孟英 32.☆☆☆☆温病条辨清·吴瑭 33.☆☆☆湿热条辩清·薛雪 34.☆☆☆时病论清·雷丰 35.☆☆☆☆☆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吴谦 36.☆☆☆☆☆杂病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赤芍、生地、熟地、麦门冬、天门冬、黄连、黄芩、黄柏、连翘、石膏、滑石、 贝母、大黄、(川军、锦纹)、柴胡、前胡、升麻、桔梗、紫苏、麻黄、葛根、防风、荆芥、细辛、羌活、独活、知母、白芷、藁本 、香附、乌药、枳实、枳壳、白寇、青皮、陈皮、苍术、厚朴、南星、半夏、藿香、槟榔、腹皮、扁豆、栀子、香薷、猪苓、泽泻、 木通、车前子、地骨皮、木瓜、威灵仙、杜丹皮、玄参、沙参、丹参、苦参、龙胆草、五加皮、防己、地榆、茯神、远志、酸枣仁、 菖蒲、益智仁、甘松、小茴香、大茴香、干姜、附子、川乌、木香、沉香、丁香、砂仁、荜澄茄、肉桂、桂枝、吴茱萸、延胡索、薏 苡仁、肉豆寇、草豆寇、河子、草果、常山、良姜、山楂、神曲、麦芽、苏子、白芥子、甘遂、大戟、芫花、商陆、海藻、牵牛子、 葶苈、瞿麦、荆三棱、五灵脂、莪术、干漆、蒲黄、苏木、桃仁、姜黄、郁金、金银花、漏芦、白蒺藜、白芨、蛇床子、天麻、白附 子、全蝎、蝉蜕、僵蚕、蜈蚣、木鳖子、蜂房、白花蛇、蛇蜕、槐花、鼠粘子、茵陈蒿、红花、蔓荆子、马兜铃、百合、秦艽、紫菀 、款冬花、金沸草、桑皮、杏仁、乌梅、天花粉、瓜蒌仁、密蒙花、菊花、木贼、决明子、犀角、羚羊角、龟甲、鳖甲桑寄生、火麻 仁、山豆根、益母草、紫草、紫葳、地肤子、楝根皮、樗根白皮、泽兰、牙皂、芜荑、雷丸、胡麻仁、苍耳子、蕤仁、青葙子、谷精 草、白薇、白敛、青蒿、茅根、大小蓟、枇杷叶、射干、鬼箭羽、夏枯草、卷柏、马鞭草、鹤虱、白头翁、旱莲草、慈菰、榆白皮、 钩藤、唏莶草、辛夷、续随子、海桐皮、石楠叶、大青叶、侧柏叶、槐实、瓦楞子、棕榈子、冬葵子、淫羊藿、松脂、覆盆子、合欢 皮、金樱子、楮实、郁李仁、密陀僧、伏龙肝、石灰、穿山甲、蚯蚓蟾蜍、刺猬皮、蛤蚧、蝼蛄、桑螵蛸、田螺、水蛭、贝子、海螵 蛸、青礞石、磁石、花蕊石、代赭石、黑铅、狗脊、骨碎补、茜草、王不留行、狼毒、藜芦、蓖麻子、荜拨、百部、京墨、女贞子、 瓜蒂、粟壳、巴豆、夜明砂、斑蝥、蚕砂、胡黄连、使君子、赤石脂、青黛、阿胶、白矾、五倍子、玄明粉、通草、枸杞、黄精、何 首乌、五味子、山茱萸、石斛、破故纸、薯蓣、苁蓉、菟丝子、牛膝、巴戟天、仙茅、牡蛎、川楝子、萆廨、续断、龙骨、人发、鹿 茸、鹿角胶、腽肭脐、紫河车、枫香脂、檀香、安息香、苏合香、熊胆、硇砂、硼砂、朱砂、硫磺、龙脑、芦荟、天竺黄、麝香、乳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1) 人参:[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褐生津,调营养卫。 黄芪:[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歌诀]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歌诀]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歌诀]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当归:[歌诀]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白芍:[歌诀]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勺:[歌诀]赤勺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歌诀]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熟地:[歌诀]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麦门冬:[歌诀]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天门冬:[歌诀]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黄连:[歌诀]黄连味苦,泻心除言,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黄芩:[歌诀]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黄柏:[歌诀]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栀子:[歌诀]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nu胃痛,火降小便。 连翘:[歌诀]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石膏:[歌诀]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滑石:[歌诀]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贝母:[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大黄:[歌诀]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 柴胡:[歌诀]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前胡:[歌诀]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升麻:[升麻]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桔梗:[歌诀]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紫苏:[歌诀]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麻黄:[歌诀]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葛根:[歌诀]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薄荷:[歌诀]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防风:[歌诀]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荆芥:[歌诀]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细辛:[歌诀]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痛关,风湿皆用。 羌活:[歌诀]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络。 独活:[歌诀]独活昕哭,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知母:[歌诀]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白芷:[歌诀]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派脓通用。 藁本:[歌诀]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香附:[歌诀]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乌药:[歌诀]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枳实:[歌诀]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白蔻:[歌诀]白蔻辛温,能祛瘴翳,温中行气,止呕和胃。 青皮:[歌诀]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药性歌括四百味之九十六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之九十六味 解表药 麻黄味辛,解表初寒;身热头痛,风寒发散。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痹。 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络。 桑叶性寒,善散风热;明目清肝,又兼凉血。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 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泻下药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清热药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玄参苦寒,清无根火;消肿骨蒸,补肾亦可。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连翘苦寒,能消痈毒;

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板蓝根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头瘟毒。青蒿气寒,童便热膏;虚汗盗汗,除骨蒸劳。 芳香化湿药 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苍术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趋瘴疫。 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利水渗湿药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实。 茵陈味苦,退疸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金钱草咸,利尿软坚;通淋消肿,结石可痊。 祛风湿药 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五加皮寒,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花蛇温毒,瘫痪蜗斜;大风疥癞,诸毒称佳。 防已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温里药 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吴萸辛热,能调疝气;脐腹寒疼,酸水能治。

药性歌括四百味 繁体版

《藥性歌括四百味》歌括輯錄 諸藥之性,各有其功,溫涼寒熱,補瀉宜通。 君臣佐使,運用於衷,相反畏惡,立見吉凶。 1.人參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 2.黃芪 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虛莫少。 3.白術 白術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 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 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6.當歸 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 7.白芍 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8.赤芍 赤芍酸寒,能瀉能散,破血通經,產後勿犯。 9.生地附:鮮生地 生地微寒,能消溫熱,骨蒸煩勞,養陰涼血。 10.熟地 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烏頇黑髮。 11.麥門冬 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 12.天門冬 天門甘寒,肺痿肺癰,消痰止嗽,喘熱有功。 13.黃連(川連) 黃連味苦,瀉心除(疒言(hū)),清熱明眸,厚腸止痢。 14.黃芩 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濕熱皆可。 15.黃柏 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 16.梔子 梔子性寒,解鬱除煩,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連翹附:連翹心 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溫熱堪逐。 18.石膏 石膏大寒,能瀉胃火,發渴頭疵,解肌立妥。 19.滑石 滑石沉寒,滑能利竅,解渴除煩,濕熱可療。 20.貝母附:川貝母、象貝母 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鬱除煩。 21.大黃(川軍、錦紋) 大黃苦寒,實熱積聚,蠲(juān)痰逐水,疏通便閉。 22.柴胡 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 23.前胡 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 24.升麻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 桔梗味苦,療咽腫痛,載藥上升,開胸利壅。 26.紫蘇附:蘇葉、蘇梗 紫蘇葉辛,風寒發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 27.麻黃附:麻黃根 麻黃味辛,解表出汗,身熱頭痛,風寒發散。 28.葛根附:葛花 葛根味甘,祛風發散,溫瘧往來,止渴解酒。 29.薄荷 薄荷味辛,最清頭目,祛風散熱,骨蒸宜服。 30.防風 防風甘溫,能除頭暈,骨節痹疵,諸風口噤。 31.荊芥 荊芥味辛,能清頭目,表汗祛風,治瘡消瘀。 32.細辛 細辛辛溫,少陰頭痛,利竅通關,風濕皆用。 33.羌活 羌活微溫,祛風除濕,身痛頭疵,舒筋活絡。 34.獨活 獨活辛苦,頸項難舒,兩足濕痹,諸風能除。 35.知母 知母味苦,熱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能舒。 36.白芷 白芷辛溫,陽明頭痛,風熱瘙癢,排膿通用。 37.槁本 槁本氣溫,除頭巔頂,寒濕可祛,風邪可屏。 38.香附 香附味甘,快氣開鬱,止痛調經,更消宿食。 39.烏藥 烏藥辛溫,心腹脹痛,小便滑數,順氣通用。 40.枳實 枳實味苦,消食除痞,破積化痰,沖牆倒壁。 41.枳殼 枳殼微寒,快氣寬腸,胸中氣結,脹滿堪嘗。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鱼腥草

鱼腥草 目录 鱼腥草的药性 适宜人群 食疗作用 每100克鱼腥草的营养成分 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拉丁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英文名】chameleon 【类别】全草类 【故事】唐本草说江左人好生食,我闻过揉碎的鱼腥草叶子,有刺激的鱼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会稽赋说凶年民断其根食之,会稽志也说越王曾采蕺于蕺山。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当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没有的时候,就只好将就吃啰。越王不止卧薪尝胆,还亲自采集没有人要吃的菜来吃,宣示作用吧。 【别名】岑草,紫背鱼腥草,紫蕺,臭猪巢,折耳根,猪鼻拱,九节莲,重药,狗贴耳,肺形草,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臭草,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腥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草摄,红桔朝,臭蕺【性味归经】 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

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本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 【用法用量】 15~3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记忆歌诀】

中医书籍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着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着,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着,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着。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家着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着《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 (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引子 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老先生跟一个小徒弟。老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这个小村子,本来大家都不知道他会点医术的,只是偶尔一两次街坊邻居得伤风感冒或各类疑难杂病,老是缠缠绵绵治不好时,老先生总会建议他们去吃点什么药,或者自己上山去采些草药下来,往往药到病除,柳暗花明。让村民不可思议的是,这老先生脾气很怪,从来不主动看病,病人找上他的门,他总是摇摇首,叫大家到镇上去找郎中。而一旦这些村民们在镇上百治乏效时,确实没有办法,老先生总会飘然而至,给点建议,把令人皱眉的疾病,像扫灰尘那样扫到外面去了。这老先生也带了一个小徒弟,小徒弟据说也是村里的孤儿,没有人要,老先生就把他养下来,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你想要读书根本不大可能,但不知什么时候,老先生的竹篱茅舍里经常传出阵阵的读书声。什么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什么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 什么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刚开始大家并不懂得,因为大家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得到最疑难的病,屡治不效,大家才会敲开老先生的竹篱茅舍,不然你要是随便去敲开,

必然会被这老先生棒喝一顿。所以村民对这古怪的老头子,既敬又畏,敬是因为敬重他能在村民危急的时候,出手相救,却从来不图回报,畏是畏他从来不给村民们面子,村民如果随意和上门来打搅老先生的清静,老先生必定勃然大怒。所以竹篱茅舍里头,就只有朗朗的清秀童子读书的声音,当然还有风声雨声,以及鸟雀在枝头上啼叫的声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杂音。后来村里一位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跟大伙儿说,竹篱茅舍里传出来背书的声音,背的正是中医基础《药性赋》、《医学三字经》、还有《药性歌括四百味》...... 大家才恍然大悟,这老先生要把自己医道的衣钵传给小徒弟了。直到有一天,小徒弟兴高采烈地对老先生说,爷爷,你要我背的第一百本书,我背完了,你说等我一背完,你就会跟我讲这书里头的故事,是不是啊? 老先生捋着胡须,微笑地点点头说,是这么说过,好,从明天开始,我就跟你讲这些书里头的故事,也难得你在这几年短短时间,就背下这么多东西,爷爷当年也比不上你啊,呵呵...... 1、麻黄 像伞一样把风寒挡出去的麻黄竹篱茅舍在一片阵 雨过后,显得格外清新。茅舍外面传来敲门声,小指月兴奋地放下手头的书本,从椅子上跳下来,小跑上去开门。原来小指月想听爷爷讲故事,讲的是爷爷治病救人的故事,而且不单讲陈年旧事,还有当场号脉用药,把病人治好后,

【免费下载】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赤芍、生地、熟地、麦门冬、天门冬、黄连、黄芩、黄柏、连翘、石膏、滑石、 贝母、大黄、(川军、锦纹)、柴胡、前胡、升麻、桔梗、紫苏、麻黄、葛根、防风、荆芥、细辛、羌活、独活、知母、白芷、藁本 、香附、乌药、枳实、枳壳、白寇、青皮、陈皮、苍术、厚朴、南星、半夏、藿香、槟榔、腹皮、扁豆、栀子、香薷、猪苓、泽泻、 木通、车前子、地骨皮、木瓜、威灵仙、杜丹皮、玄参、沙参、丹参、苦参、龙胆草、五加皮、防己、地榆、茯神、远志、酸枣仁、 菖蒲、益智仁、甘松、小茴香、大茴香、干姜、附子、川乌、木香、沉香、丁香、砂仁、荜澄茄、肉桂、桂枝、吴茱萸、延胡索、薏 苡仁、肉豆寇、草豆寇、河子、草果、常山、良姜、山楂、神曲、麦芽、苏子、白芥子、甘遂、大戟、芫花、商陆、海藻、牵牛子、 葶苈、瞿麦、荆三棱、五灵脂、莪术、干漆、蒲黄、苏木、桃仁、姜黄、郁金、金银花、漏芦、白蒺藜、白芨、蛇床子、天麻、白附 子、全蝎、蝉蜕、僵蚕、蜈蚣、木鳖子、蜂房、白花蛇、蛇蜕、槐花、鼠粘子、茵陈蒿、红花、蔓荆子、马兜铃、百合、秦艽、紫菀 、款冬花、金沸草、桑皮、杏仁、乌梅、天花粉、瓜蒌仁、密蒙花、菊花、木贼、决明子、犀角、羚羊角、龟甲、鳖甲桑寄生、火麻 仁、山豆根、益母草、紫草、紫葳、地肤子、楝根皮、樗根白皮、泽兰、牙皂、芜荑、雷丸、胡麻仁、苍耳子、蕤仁、青葙子、谷精 草、白薇、白敛、青蒿、茅根、大小蓟、枇杷叶、射干、鬼箭羽、夏枯草、卷柏、马鞭草、鹤虱、白头翁、旱莲草、慈菰、榆白皮、 钩藤、唏莶草、辛夷、续随子、海桐皮、石楠叶、大青叶、侧柏叶、槐实、瓦楞子、棕榈子、冬葵子、淫羊藿、松脂、覆盆子、合欢 皮、金樱子、楮实、郁李仁、密陀僧、伏龙肝、石灰、穿山甲、蚯蚓蟾蜍、刺猬皮、蛤蚧、蝼蛄、桑螵蛸、田螺、水蛭、贝子、海螵 蛸、青礞石、磁石、花蕊石、代赭石、黑铅、狗脊、骨碎补、茜草、王不留行、狼毒、藜芦、蓖麻子、荜拨、百部、京墨、女贞子、 瓜蒂、粟壳、巴豆、夜明砂、斑蝥、蚕砂、胡黄连、使君子、赤石脂、青黛、阿胶、白矾、五倍子、玄明粉、通草、枸杞、黄精、何 首乌、五味子、山茱萸、石斛、破故纸、薯蓣、苁蓉、菟丝子、牛膝、巴戟天、仙茅、牡蛎、川楝子、萆廨、续断、龙骨、人发、鹿 茸、鹿角胶、腽肭脐、紫河车、枫香脂、檀香、安息香、苏合香、熊胆、硇砂、硼砂、朱砂、硫磺、龙脑、芦荟、天竺黄、麝香、乳、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熊继柏医生和彭坚医生的学徒生涯

熊继柏谈中医读书(一):苦抄与背诵 丹道养生中医书友会公众号熊继柏2015-05-20 10:16 文/熊继柏 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出身。 我记得二十年前,我校的彭坚教授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湖南中医应该研究熊继柏现象。”确实是学徒出身,我倒不在乎什么研究我的现象,也没有谁研究过我的现象,我一直在考虑的是中医的教育问题,我不讲规律,我就讲讲我是怎么读书的。 苦抄与背诵:打好中医基础 《医学三字经》成为熊继柏学医的启蒙 学中医之初,虽然有着师傅的指导,但是打好基础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我用的方法是苦抄与背诵。 第一本书——《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我四个早上把它背完,一个早晨背一个药性,寒、热、温、平,就四个早上背完了,白天我就玩,没事干。 背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当时背了,但现在我不一定还记得。四大药性赋我还能背,要我写我还能写下来。《药性歌括四百味》我就写不下来了,连接不起来了。这就是第二本书。 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要说明的是,我读的书都是抄来的,不是原版的。第一,没有书买;第二,买不起。都是抄师傅的,抄了有错别字,师傅给你改正,改过来后再教一遍,让你去读,就这样的。

《四大药性赋》师傅没讲,《药性歌括四百味》也没讲,《医学三字经》讲了,讲得似懂非懂。“医之始,本岐黄”,岐伯和黄帝,就这么讲,那时我哪知道岐伯、黄帝是谁啊?“灵枢作,素问详”,灵枢是什么,素问又是什么,那时全不知道。“难经出,更洋洋”,“难经”是什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那时《医学三字经》全背。现在如果谁要我抄,我可以一个晚上给抄出来,不仅不要书本,而且绝对没错。这是第三本书。 第四本书是《脉诀》,包括《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诀》两本脉诀,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诊断学。这是第四本书。 第五本书是《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讲的是诊断学。 归纳起来,我当初苦抄和背诵下的中医基础分为中药学、三字经、诊断学三类。 师傅领进门:学习方剂与内科学 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 打下这三类书的基础后,我开始学方剂。首先是《局方》。《汤头歌诀》读完了,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这两本书的方剂歌括我全能背,比如藿香正气汤:“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陈半茯苓大腹草,厚朴桔梗引枣姜。”这是《金鉴》的。“藿香正气白芷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岚障并能驱。”这是《时方歌括》的。这两本方剂书我都能背。

药性歌括四百味讲解学习

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明·龚延贤): 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良寒热,补泻宜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1.人参 人参性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附:茯苓皮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予。 8.赤芍 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附:鲜生地 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10.熟地

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髄填精,乌须黑发。 11.麦门冬 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冬 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咳,喘热有功。13.黄连(川连) 黄连味哭,泻心除(疒言hu),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4.黄苓 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 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 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附:连翘心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18.石膏 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19.滑石 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20.贝母附:川贝母、象贝母 贝母微寒,止咳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川军、锦纹)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 22.柴胡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 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附:苏叶、苏梗 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附:麻黄根 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8.葛根附:葛花 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9.薄荷 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30.防风 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31.荆芥 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 32.细辛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1) 人参: [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褐生津,调营养卫。黄芪: [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白术: [歌诀]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茯苓: [歌诀]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甘草: [歌诀]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当归: [歌诀]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白芍: [歌诀]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赤勺: [歌诀]赤勺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生地: [歌诀]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熟地:

[歌诀]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xx: [歌诀]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xx: [歌诀]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xx: [歌诀]黄连味苦,泻心除言,清热明眸,厚肠止痢。xx: [歌诀]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xx: [歌诀]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栀子: [歌诀]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nu胃痛,火降小便。xx: [歌诀]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石膏: [歌诀]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xx: [歌诀]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xx: [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大黄: [歌诀]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xx: [歌诀]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前xx: [歌诀]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升麻: [升麻]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桔梗: [歌诀]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xx: [歌诀]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xx: [歌诀]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xx: [歌诀]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薄荷: [歌诀]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防风: [歌诀]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