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实验报告(防碰撞试验)

RFID实验报告(防碰撞试验)
RFID实验报告(防碰撞试验)

实验八:防碰撞功能

一、实验目的:

1、理解M1卡的状态转换;理解rf_request用IDLE或ALL模式寻卡的区别;理解rf_halt函数的功能。

2、理解RFID技术的防碰撞处理。

3、设计一个能够同时读取多张M1卡的程序。

二、实验准备:

1、M1卡的状态转换图

2、rf_request函数

intrf_request(HANDLE icdev,unsigned char _Mode,unsigned __int16 *TagType); 功能:寻卡请求

参数:icdev:rf_usbinit()返回的设备描述符

_Mode:U寻卡模式

0 IDLE mode, 只有处在IDLE 状态的卡片才响应读写器的命令。

1 ALL mode, 处在IDLE 状态和HALT 状态的卡片都将响应读写器的命令。

Tagtype:卡类型值,(Mifare std. 1k: 0x0004, UltraLight: 0x0044, FM005:

0x0005,Mifare std. 4k: 0x0002, SHC1122: 0x3300)

返回值: = 0: 成功 <>0: 失败

例:#define IDLE 0x00

intst;

unsignedint *tagtype;

st=rf_request(icdev,IDLE,tagtype);

3、rf_halt函数

int rf_halt(HANDLE icdev);

功能:中止对该卡操作,执行这个指令后,在重新复位之前,不能再对卡进行通讯,除非rf_request()的寻卡模式为ALL。

参数:icdev:rf_usbinit()返回的设备描述符

返回值: =0: 成功<>0: 失败

例: st=rf_halt(icdev);

三、设计要求:

能够同时读取多个M1卡中某块的内容,并将其显示出来。

四、实验内容:

1、用Microsoft Visual C++新建一个工程(MFC AppWizard[exe]),应用程序类型是基本对话框,应用程序向导创建完成之后,系统进入到对话框编译页面的主页面,用控件设计对话框,对话框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2、编写程序。

(1)、由于本次试验只有一个退出按钮,没有其它按钮,所以需要让定时器在程序启动时就开始工作,我把启动定时器、连接设备和装载密码的代码放在了初始

化程序里面了,代码如下:

BOOL CFpzDlg::OnInitDialog()

{

CDialog::OnInitDialog();

// Add "About..." menu item to system menu.

SetTimer(1,1000,NULL);//定义时钟1,时间间隔为1s

SetTimer(2,5000,NULL);//定义时钟2,时间间隔为5s

icdev=rf_usbinit();//返回的设备描述符

if (icdev>0) //如果设备连接成功。

{

m_list.AddString("设备连接成功!");//在列表框中显示设备连接成功

rf_beep(icdev,50);//控制蜂鸣器,蜂鸣时间50毫秒

unsigned char status[19];

st=rf_get_status(icdev,status);//返回读写器版本信息,长度为18字节

if (st==0) //如果设备连接成功。

{

m_list.AddString((char*)status);//在列表框中显示版本号

}

else

{

m_list.AddString("获取版本号失败!");//在列表框中显示"获取版本号失败!"

}

unsigned char key[6]={0xff,0xff,0xff,0xff,0xff,0xff};

st=rf_load_key(icdev,0,sector,key);/*向读写器装载指定扇区的新密码(不与卡片进行通讯),密码类型为 KEY A */

if(st==0)

{

m_list.AddString("load key right!");//在列表框中显示"load key right!"

}

else

{

m_list.AddString("load key fail!");//在列表框中显示"load key fail!"

}

}

else

{

m_list.AddString("连接失败!");//在列表框中显示"连接失败!"

}

(2)、定时器执行的代码如下:

voidCFpzDlg::OnTimer(UINT nIDEvent)

{

switch(nIDEvent)

{

case 1: //1号定时器应该处理的事情

{

unsigned char size;

unsigned long snr;

unsigned __int16 tagtype;

rf_request(icdev,0,&tagtype);//发送寻卡命令

rf_anticoll(icdev,0,&snr);//激活读写器的防冲突队列。

st=rf_select(icdev,snr,&size);//用指定的序列号选择卡片,将卡片的容量返回给PC机。

if (st==0)

{

m_list.AddString("读卡成功!");//在列表框中显示"读卡成功!"

}

else

{

m_list.AddString("读卡失败");//在列表框中显示"读卡失败"

}

st=rf_authentication(icdev,0,sector);//验证1号扇区密码

if (st!=0)

{

m_list.AddString("验证密码失败!");//在列表框中显示"验证密码失败!"

}

else

m_list.AddString("验证密码成功!");//在列表框中显示"验证密码成功!"

unsigned char databuff[17];

ZeroMemory(databuff,17);

st=rf_read(icdev,sector*4,databuff);/*从1扇区0块中读出数据*/

if(st==0)

{

m_list.AddString((char*)databuff);//把读出的数据显示在列表框中

}

rf_halt(icdev);//将读过数据的卡片设为“Halt”模式。

CDialog::OnTimer(nIDEvent);

}

break;

case 2: //2号定时器应该处理的事情

{

m_list.ResetContent();//每隔5s清理一下列表框

}

break;

}

}

五、实验效果.

(1)不放卡时,运行程序显示如下:(2)放四张卡时,运行程序显示如下: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读写器的防碰撞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明白了读写器“同时”读多个卡片的原理。同时,我明白了rf_card()函数和rf_request()、anticoll()、 select()三个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白了使用rf_card()函数时,如果模式选择为 0则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完毕后,就会执行rf_halt(),且只能当该卡离开并再次进入操作区域时,读写器才能够再次操作它。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解析

《汽车构造》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目录 (1) 实验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2) 实验二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认识 (4) 实验三汽车传动系认识 (9)

实验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一、实验目的 汽车构造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对汽车总体及各总成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1、掌握解汽车基本组成及各组成功用; 2、了解发动机总体结构和作用; 3、了解底盘的总体结构和作用; 4、了解车身的总体结构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各种汽车的整体结构及组成。掌握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各主要总成的名称和安装位置,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三、实验步骤 学生在实验指导人员讲解下,对于不同型号的汽车和发动机进行动态的现场学习。 1.观察各种汽车的整体结构及组成; 2.观察、了解各主要汽车总成的名称、安装位置和功用; 3.根据实物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四.分析讨论题 1、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是什么?请就你分析的汽车来说 明。 汽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及电器设备 1)、发动机:汽车的核心,动力的提供者 2)、底盘:作为汽车的基体,发动机、车身、电器设备都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

底盘上,是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 3)、车身:车身是驾驶员工作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4)、电器与电子设备:是使汽车行驶安全及驾驶员操纵方便以及其他方面所必要的。 2、观察各汽车的总布置形式。 1)、前置前驱:优点是动力流失小,传输快,容易驾驶,制造成本地,缺点是操控性跟不上,极限低,比如奥迪A8L 3.0。 2)、前置后驱:优点是平稳,操控直接,驾驶极限高,缺点是动力流失比较大,因为要经过传动轴把发动机的动力传到后轮需要时间,所以对发动机的动力要求大,比如宝马的7系。 3)、前置四驱:优点是动力响应快,极限状态下车的稳定性好,弯道平稳,缺点是油耗大,操控不直接,比如奥迪的A8L 6.0 W12。 4)、中置后驱:动力响应快,驾驶感受很直接,缺点是车辆难控制,对驾驶技术要求高,比如保时捷的波尔斯特。 5)、后置后驱:优点是动力响应极好,弯道提速快,终极操控,缺点是最难驾驶,一般的技术很难驾驭,比如保时捷911系列。 3、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和工作过程分析(以汽油机为例)。 汽油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机构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1)吸气冲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进气门开启,排 气门关闭,曲轴转动180°。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汽缸容积逐渐增大,汽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汽缸,并在汽

RFID实训报告

RFID与传感器技术实训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班级:XXX 姓名:XXX

2017年1月3日

项目一,,,,,,,,,,, 丿、 1项目二,,,,,,,,,,, 4 项目三,,,,,,,,,,, 丿、1__16 项目四,,,,,,,,,,, 7 项目五,,,,,,,,,,, 丿、* '10 项目六,,,,,,,,,,, 丿、1__1 / 13 项目七,,,,,,,,,,, 14项目八,,,,,,,,,,, 14

项目一: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及报告撰写 (一)RFID 概述 RFID技术是众多自动识别技术中的一种,也是当今第三次信息浪潮,即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也有人称其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 RFID是一种非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的自动识别。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 接近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一个简单的RFID系统由 读写器、应答器或电子标签组成,其原理是由读写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应答器,用以驱动应答器电路,从而读取应答器内部的ID码。应答器的 形式包括卡、纽扣和电子标签等多种类型,其中,电子标签具有免用电池、免接触、不怕脏污,且芯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寿命长等特点。因此,RFID标签可以贴在或安装在不同的物品上,然后有安装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读写器读取存储于标签中的数据,从而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RFID的应用 非产广泛,目前典型的应用包括动物芯片、汽车芯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和校园一^通等。 (二)RFID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RFID应用列表

汽车安全系统实验报告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安全气囊系统综述 院系自动化系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XXXXXXX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

引言 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上的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当汽车发生意外碰撞事故时,可尽最大可能减少汽车驾驶员、乘员于方向盘、仪表盘和风窗玻璃之间的二次碰撞所造成的伤害。由于它在汽车碰撞事故中能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减少伤亡,近20年来,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现在的新车上基本都安装有安全气囊,且安全气囊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主流轿车的标准配件。它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颈部安全起着明显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汽车正面碰撞和前侧碰撞时,其保护作用尤为明显,而座椅安全带对人体胸部以上的保护作用十分有限。安全统计结果表明,汽车发生事故时,人体胸部以上受伤的几率高达75%以上。而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对乘员直接起保护作用的是安全气囊中的气袋,因此安全气袋是汽车安全气囊中至关重要的零部件之一。

一·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以驾驶员气囊(DAB)为例由中央控制器(ECU)、指示灯(Pilot lamp)、时钟弹簧(Clock spring)、气囊模块(Module)和线束(Wire harness)组成,工作电路由汽车电源供电。每当汽车发动后装在中央控制器(ECU)中的传感器就开始工作,采集汽车行驶时加速度、速度、位移的变化,当行驶中的汽车突遇车祸时,其加速度、速度、位移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央控制器(ECU)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并按设计的程序边界条件进行判断确认是否发生碰撞 车祸并发出点火指令,点火信号经过线束→时钟弹簧传至气囊模块中气体发生器,先点爆气体发生器中的电点火具→点燃传火药→点燃产气药,产气药迅速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气体充入气袋,充气的气袋从气囊模块中弹出在乘员和即将与之碰撞的车身刚性构件之间成 一个柔性气垫,来吸收车内乘员在车祸中仍然保持碰撞前车速的惯性运动机械能量,避免或显著减轻车内乘员在车祸后的二次碰撞中(车内乘员与车身刚性构件的碰撞)所受到的伤害,努力做到“车毁人不亡”或“车伤人不伤”。 二·影响气袋保护效果的因素及分类 气袋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密封袋,它接受来自于气体发生器总成的气体,用以保护乘员避免与车内部件相撞。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车内的ECU检测出碰撞信号并点燃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给气袋充气,气袋从饰盖中展开保护乘员,一定时间后,气袋的气体逐渐释放,保护过程完成。

汽车电器实验报告分析解析

(一)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实验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 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系统实验是车辆、交运专业课程教学实验,本实验指导书是根 据《汽车电器》教学计划制定的,为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电源、起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的结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结构原理 二、实验工具、材料及工件: (专用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示教板、汽车万能实验台。 、写出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作用及原理概述

二、实验数据与处理 发电机空载特性、输出特性、外特性画出特性曲线

(二)汽车点火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实验 实验学时:1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汽车点火系统实验是车辆、交运专业课程教学实验,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汽车电器》 教学计划制定的,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汽车汽车点火系统的结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结构原理 二、实验内容: 1.了解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2.了解点火系统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各种点火系统的特点及目前使用情况加以概括。 2.1按点火系统的电源不同分 2.1.1磁电机点火系统 2.1.2蓄电池点火系统 2.2按点火系统储存的点火能量的方式不同分 2.2.1电感储能式 2.2.2 电容储能式 2.2.3按点火系统结构和发展过程分 触点式点火系统:目前在一些载货汽车上还有少量使用。 晶体管辅助点火系统:现基本上已不使用。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感应式、光电式、振荡式、霍尔效应式等不同的形式,其中振荡式目前使用很少。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随着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普及,由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也 越来越多。 3.了解各种形式的点火系统 3.1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RFID 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15级物联网4班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7年11月12日 实验一125KHz RFI D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125kHz 只读卡、 125kHz 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学习125kHz 只读卡协议、125kHz 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 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 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 125K低频RFID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 ,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

置为 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 RFID 实训系统 .exe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 ,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并显示在ListView控件中,16进制数据listview控件显示的是16进制标签ID , 10 进制数据 listview控件显示的是10进制标签ID ,实验结果如下图; 思考题 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 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 : 当卡和阅读器的距离超过 5cm后,读卡结果并不理想,几乎读不到数据。 属薄片(如几张纸、塑料板)时,读卡结果正常;而放置金属障碍物时,读卡结果就不正常 了 五、小结 通过本实验,初步熟悉了 RFID 寻卡的步骤,还尝试了多卡一起时的系统响应,结果发现不能多 卡一起识别。识别距离不能太远,否则无法识别。

汽车检测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指导教师: 20 12 ——20 13 学年第一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检测实验学时: 2 实验地点:汽车维修实验室 实验日期: 2012.11.5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认识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性。 2、掌握检测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雪佛兰乐风汽车一辆,马自达2汽车一辆。 2、NHA-500型废气分析仪一台,FGA4100型废气分析仪一台。 3、常用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 为控制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12月28日发布了GB18285-2000《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该标准规定对“装配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进行怠速试验、双怠速试验和加速模拟工况(ASM)试验。国家标准GB18285-2000《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中规定,怠速试验按国家标准GB/T3845-19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的规定进行。双怠速试验按国家标准GB/T3845-19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附录C的规定进行。汽油车怠速污染物的检测应在怠速工况下,采用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型监测仪,按规定程序检测CO和HC 的浓度值。怠速工况是指发动机运转,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油门踏板与手油门处于松开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档位置,采用化油器的供油系统的阻风门处于全开位置。 四、实验过程 双怠速测量程序: 1.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点火正时仪、冷却水和润滑油侧温计等测试仪器。 2.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0.7额定转速,维持60s后降至高怠速(即0.5额定转速)。

RFID实验心得体会报告

RFID实验心得体会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智能识别技术概念、特点、原理和优势。 掌握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各自优缺点、技术特征和应用优势。了解条码自动识别系统和RFID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 解指纹、视频、语音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二、实验原理 1、条码技术实验 (1)一维条码识别原理 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能反 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1后,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时,反射光经凸透镜2聚焦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电路。在放大电路后需加一整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以便计算机系统能准确判读。整形电路的脉冲数字信号经译码器译成数字、字符信息。 (2)二维条码识别原理 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在矩阵元素位置上,出现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点表示二进制“1”,不出现点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码所代表的意义。

行排式二维码(又称:堆积式二维码或层排式二维码),其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码基础之上,按需要堆积成二行或多行。 两者的识别原理,通过图像的采集设备,得到含有条码的图像,此后经过条码定位、分割和解码三步骤实现条码的识别。 2、RFID技术实验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受电磁场激励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改变电子标签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可将电子标签储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到RFID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本实验中RFID系统是由RFID 信息处理机(带相关软件的PC机)、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卡、超高频读写器,RFID天线一起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搭建好RFID识别系统后,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无源高频电子标签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受激励电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然后将储存的信息通过改变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卡反射回来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将电子标签储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给RFID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 3、

汽车实验报告

汽车实验报告工程学院车辆四班何满龙201030480408

离合器自由行程篇 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是指离合器膜片弹簧内端与分离轴承之间的间隙在踏板上的反映。如:东风EQ1090E型汽车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设计值为30~40mm;桑塔纳轿车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为15-25mm。 设计离合器自由行程的原因: 1、从动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会变薄,从而使得压盘和从动盘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向飞轮方向移动,此时就要要求分离杠杆也必须要向相反方向移动。才能保证离合器有足够的压紧力去工作。为了让分离杠杆向后移动一定的距离,需要在分离杠杆与分离轴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如果膜片弹簧收到分离轴承的推压,在传送发动机转矩时,将会使得离合器产生打滑现象,这不仅降低了离合器传扭效率,同时我们驾驶汽车也非常危险。所以在离合器脱离时,必须留出一定的间隙,保证摩擦片在正常磨损后离合器仍能完全接合,正常传递扭矩。,即为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2、假如踏板没有自由行程,即在放松离合器踏板的时候,离合器仍会保持在结合状态,分离轴承仍与膜片弹簧内端保持接触。这样,将会加速分离轴承的损坏。 离合器自由行程的影响: 1、踏板自由行程过大,则使分离轴承推动膜片弹簧前移的行程缩短,压盘向后移动的距离也随之缩短,不能完全解除压盘对从动盘的压力,从而不能使离合器彻底分离,造成换档困难,并造成加快离合片磨损,在检查中发现有烧焦味; 2、踏板自由行程过小,则离合器压盘处于半分离状态,汽车起动后放松离合器踏板,车辆不能行走.;就是能走了也会加速磨损的。 离合器自由行程的测量:

1、简易测量法是用手向下轻压离合器踏板,直到感觉有新的阻力时为止,这段距离就是自由行程,约为30mm。 2、通过钢直尺测量并且计算,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及检查如图所示。 自由行程的调整方法: 拧动分离拉杆上的调整螺母,通过调整拉杆有效长度,以调整间隙,从而使自由行程恢复到标准值。在调整踏板自由行程之前,必须先将4个分离杠杆内端的后端面调整到处于与飞轮端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否则在离合器分离和结合过程中,压盘位置会歪斜,致使分离不彻底,并且在汽车起步时会发生颤抖现象。调整的方法是拧动支承柱上的调整螺母。如:桑塔纳轿车离合器采用钢索操作机构,在软轴外套上装有调整螺母,用以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机械传递式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如图: 案例: (1)富康轿车的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为5-15mm,有效行程不少于140mm。检查时,先测出离合器踏板在完全放松时的高度,再测量踩下踏板到分离杠杆被分离

RFID设备实验报告

RFID实验记录 一、实验目得: 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 RFID)得不断发展与传统得道路信息采集方法得效率低成本高,所以此次实验得目得就是将RFID技术运用到改善道路信息收集上、在设计RFID道路系统中,将携带有道路信息得RFID标签铺设在道路或路边单元上、配备有RFID读写器得车辆可以从标签中获取事先存储得道路信息(如,路面信息、沿线设施与沿线环境等),从而快速地掌握道路信息。RFID电子标签主要有两种,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带有电源, 其特点就是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但就是工作距离短;有源电子标签通过自身带有得电池供电,特点就是识别距离长,但价格较高且寿命短。为了达到道路信息采集得高效性、准确性与经济性。 2016年12月9日在茨坝镇得x003水团段分别对选购得有源RFID设备与无源RFID 设备在车速、识别距离、有无遮挡物得不同变量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选出最合适得运用RFID技术改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得RFID设备。测试得有源RFID设备为深圳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得SAAT-F527全向性读写器与SAAT-T505主动式电子标签,无源得RFID设备为深圳深圳捷通科技有限公司得JT-9292读写器与JT-15532抗金属标签,下面就是本次实验得记录: 二、实验设备参数 1、有源RFID设备参数 SAAT—F527全向读写器 该型号就是工作在2.45GHz频段得有源RFID读写器,该 产品采用外置天线安装方式,可灵活配置各类全向、定向天线,具 有覆盖范围广、识别率高、扩展性强等特点,读取距离在0到2 00米,范围可调、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工矿灯单位得人员区 域定位等集成应用领域。 技术指标: 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2.4-2.48GHz 输出功率+15dBm (软件可调) 接收灵敏度-95 dBm 天线类型全向天线 通信接口RS—232接口,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RFID通讯技术实验报告

RFID通讯技术试验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物流1201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RFID相关知识,了解RFID模块读写IC卡数据的原理与方法(电子钱包试验); 2. 模拟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料跟踪情况,掌握RFID的应用(企业物流采集跟踪系统演示)。 三.实验原理 1. 利用RFID模块完成自动识别、读取IC卡信息,实现RFID电子钱包的

功能,给IC卡充值、扣款(电子钱包试验); 2.利用4个RFID模块代替4个工位,并与软件系统绑定(添加,删除),由IC卡模拟物料的移动,并对物料在生产线上所经过的工位的记录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物料的当前工位定位。 四.实验设备 《仓库状态数据检测开发系统》试验箱、IC卡、、锂电池、ZigBee通讯模块、RFID阅读器,ID卡、条码扫描器。 五.实验过程 电子钱包试验 (1)先用电源线将试验箱连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ontex-A8电源开关,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a)(b) 图 1 连上电源 (2)将RFID模块下方的开关拨至ON位置,给RFID模块上电,LED5灯会红色常亮。 (3)将RFID模块下方的4位拨码开关1234 在编号1、2、3中选择一个拨到上侧,同时保证该选择的编号在ZigBee、IPV6、 Bluetooth下方的拨码开关中没有拨到拨到上侧,否则会起冲突(例 如,RFID模块下方的拨码开关选择1拨到上侧,那么ZigBee、IPV6、

汽车专业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汽车构造》实验报告 2012年11月12 日 目录 目录.............................................................................. .. (1) 实验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 (2) 实验二 实验三 .................................................................... 4 汽车 传动系认识.............................................................................. .......... 11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认识 实验一汽车总体构造认识 一、实验目的 汽车构造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对汽车总体及各 总成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1、掌握解汽车基本组成及各组成功用; 2、了解发动机总体结构和作用; 3、了解底盘的总体结构和作用; 4、了解车身的总体结构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各种汽车的整体结构及组成。掌握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各主要总 成的名称和安装位置,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三、实验步骤 学生在实验指导人员讲解下,对于不同型号的汽车和发动机进行动态的现场学习。 1.观察各种汽车的整体结构及组成; 2.观察、了解各主要汽车总成的名称、安装位置和功用; 3.根据实物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成。 四.分析讨论题 1、汽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是什么?请就你分析的汽车来说 明。 汽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及电器设备 1)、发动机:汽车的核心,动力的提供者 2)、底盘:作为汽车的基体,发动机、车身、电器设备都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 底盘上,是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 3)、车身:车身是驾驶员工作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4)、电器与电子设备:是使汽车行驶安全及驾驶员操纵方便以及其他方面所必要的。 2、观察各汽车的总布置形式。 1)、前置前驱:优点是动力流失小,传输快,容易驾驶,制造成本地,缺点是操控 性跟不上,极限低,比如奥迪a8l 3.0。

RFID通讯技术实验报告

· RFID通讯技术试验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物流1201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RFID相关知识,了解RFID模块读写IC卡数据的原理与方法(电子钱包试验);

2. 模拟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料跟踪情况,掌握RFID的应用(企业物流采集跟踪系统演示)。 三.实验原理 1. 利用RFID模块完成自动识别、读取IC卡信息,实现RFID电子钱包的功能,给IC卡充值、扣款(电子钱包试验); 2.利用4个RFID模块代替4个工位,并与软件系统绑定(添加,删除),由IC卡模拟物料的移动,并对物料在生产线上所经过的工位的记录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物料的当前工位定位。 四.实验设备 《仓库状态数据检测开发系统》试验箱、IC卡、、锂电池、ZigBee通讯模块、RFID阅读器,ID卡、条码扫描器。 五.实验过程 5.1电子钱包试验 (1)先用电源线将试验箱连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ontex-A8电源开关,如图1所示。

汽车四轮定位实验报告.docx

谢谢观赏项目四汽车四轮定位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本实验所用仪器以及测量原理; 2.掌握测试方法。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器材 德国博世FWA515四轮定位仪一台,剪式举升机一台,奥迪汽车一辆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在转向轮定位角度测试前检查汽车轮胎气压和轮毂轴承预紧度应正常。 2.将汽车平稳开至剪式举升机上,并将前轮停在转向盘上。 3.打开电脑,进入四轮定位角度检测界面,与所测车型适配。 针对audi100打开制造商资料库,选择欧洲,在车系中找到audi进入后匹配,与生产年份、发动机排量适应,选择适配车别 4.将传感器定位卡盘安装在车轮上,卡盘轴线应与轮胎中心重合;将四个传感器安装在卡盘上(注意保险绳),连接传感器电源(如需要)并打开各自机头电源,调整其水平(三个绿灯同时点亮)并锁紧。 为了消除轮胎钢圈端面不平对外倾测量数值的影响,需要对轮辋进行失圆补偿(视情进行轮胎偏差补偿 1.进入轮胎偏差补偿界面,用专用工具锁止汽车方向2.利用剪式举升机的二次举升将车辆举起,四轮悬空。3.调整车轮上的机头(传感器)到水平,依次按动图片中的1“启动、完成补偿键”、2“补偿键”按钮,等到出现4所示,转动车轮180度,再调传感器水平后,依次按动3、1按钮,完成补偿,将车落下) 5.拔取出转向盘上的锁止销,用专用工具将汽车制动锁止,将转向盘转动向右100,车轮回正后再左转100。 6.转向轮回正,读取各转向定位角度数值。 7.不正常数值(显示为红色)需进行调整。 利用剪式举升机将汽车调到合适高度,按照相应得部位调整转向参数,直至进入正常数据范围。 8.打印测试结果。 本试验后可用侧滑试验台测试转向轮的侧滑量,以检验前束与车轮外倾角的配合。 五、注意事项 1.在转向轮定位角进行测试前应对汽车轮胎气压和轮段轴承紧度进行检查。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2.该项实验重复三次进行,记录测试结果,计算平均值。 3.车辆行驶、举升过程应注意安全。 谢谢观赏

汽车模型制作实验报告作业

实验汽车模型制作 说明: 该实验是课程设计性质的实验课。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汽车模型制作的程序与方法。 2.认识汽车油泥模型制作常规用的材料与工具。 3.熟悉油泥的加工特性与工具的使用。 4.掌握根据视图确定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工序。 5.掌握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表面处理方法。 6.通过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环节的学习学会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和分析汽车形 态,逐步建立对汽车形态的记忆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制作汽车油泥模型。 三、主要知识点 1.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程序与方法。 2.油泥的工艺特性与加工方法。 3.油泥制作工具的使用。 4.汽车油泥模型表面处理。 5.汽车车身的曲线、曲面连接的过渡与关系。 四、制作过程 1.准备材料,在做油泥模 型前,要先选好工具,油泥材 料,木板型芯,泡沫,以及找 好自己的油泥模型台。 2.根据老师的介绍,熟悉每 个工具的用法,金属箱子里装 着17个铁片,他们的用法是让 油泥模型的表面更加的细腻, 另外的刮刀,他们的用法是进 行第一道的初刮,和不很精确地修改,油泥模型台是给油泥模型提供一个平整

的台面,还有提供一些修改参数,木板是支撑油泥模型的地方,泡沫是给油泥提供一个载体,让油泥附在上面,减少重量,省材料。 3.准备图纸,至 少需要顶面、侧面、 正面和后面四个正投 影视图。更具老师的 要求,我准备的是自 己设计的汽车的四个 面的图纸。 4.由于用的是以前的油泥,所 以我们要将油泥融化,油泥融化的 温度一般在58度,所以提前把有你 放进烤箱里,等一段时间,油泥软 化后方可用。 5.模型初步的制作,制作内 胚,用刀把泡沫切成自己想要的 形状,避免一些比较锋利的形状, 内心也不要太小,基本上保证要 小于车体的外形约3cm(预留上泥 的厚度),然后用双面胶把泡沫沾 到木板上固定好。 6.涂油泥,在烤箱里取出油 泥,用力往模型上推,先薄薄的推一次,然后按照面的关系在用力推,这样可以油泥里的空气挤出来,压的比较紧,有利于后面的刮的程序。以及确定油泥模型的强度 7.做模板,模版的尺寸要比较 的精确,这样做出的模型也比较的 精确,模板大型主要有一个中轴线

汽车检测实训报告

汽车检测实训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汽车检测实训报告 经过一周的实训,我们学到了不少。我们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我们能够操作相关的仪器并对相关的项目进行检测。我们的实训项目有汽车车轮侧滑检测、四轮定位、汽车前照灯的检测、汽车底盘测功和汽油机烟度计的使用等。不同型号的侧滑台,其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应根据使用说明书制定操作规程。检测前的准备:第一,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检查仪表指针是否指在零位上;接通电源,晃动滑动板,待滑动板稳定后,查看指针是否仍在零位或数据显示仪表上的侧滑量是否为零。如发现失准,对仪表进行校准。第二,检查侧滑台及周围场地有无机油、石子、泥污等杂物,并清除干净。第三,检查各导线有无因损伤而造成接触不良的地方,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第四,待检测车轮胎气压应符合各自的标准值(出厂标准)。第五,检查并清除轮胎上的油污、水渍主嵌入的石子、杂物等。 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就松开滑动板的锁止螺钉,接通电源。汽车以3-5㎞/h 低速垂直地使被检测车轮通过滑动板。当被测车轮完全通过时,察看指示仪表,读取是最大值,注意记下滑动板的滑动方向,即是区别滑动板是向内还是向外滑动。进行纪录时,应遵循如下约定:滑动板向外滑动时,侧滑量应为负值,表示车轮向内侧滑动:滑动板向内侧滑动时,侧滑量应为正值,表示车轮向外侧滑动。检测结束后,切断电源,锁止滑动板。四轮定位一般就是前轮定位,前轮定位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值。确定良好前轮定位的原则是:直线行驶稳定不发生摇摆或闪动;转变不侧滑且方向盘能自动回正;轮胎磨损最小,操纵力小且有一定的路感,灵敏度适宜,保证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在检测之前要做的是确保前轮轴承不松旷,轮胎气压正常,轮胎不偏磨,车轮无摆动且静平衡符合要求;转向节及其主销不松旷转向柱拉杆系不松旷。车辆处在水平面上,车高符合要求。之后就是打开电脑,装上传感器,输入相关的修正参数,选择制造厂和车型,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调整。 汽车前照灯的检测是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前仪器的准备:第一,检测各指示计的机械零点;第二,检查各镜面有无污垢;第三,检查水准器上有无气泡或气泡的位置;第四,检查支柱、升降台和导轨,看工作是否自如或有无污物。车辆的准备:第一,清除前照灯镜面的污垢;第二,检查并调整轮胎气压;第三,蓄电池应处于充足电状态。 准备完后,将车辆垂直对准仪器的光接收箱。在计算机板上的抜码开关拔到所需要测的单灯或测双灯位置,从左边进入或从右边进入测定.设置好后,将仪器移到导轨相对应的一端.然后按下仪器的进入键,即可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结果可由检测线上的计算机通过串行口读取. 滚筒式底盘测工机可以实现对车辆动力性如加速性能、汽车底盘输出功率、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力、滑行性能、车速表校验、里程表校验等项目的检测。测功机使用前车辆的准备,第一,车辆外部要干净;第二,清除车轮花纹中夹有的石粒;第三,轮胎气压符合标准。第四,机油油面正常,压力正常,冷却系统工作正常。车辆准备好后开到测功机上,放下升降台,引车员按照显示牌的指示进行操作即可。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学了很多,也知道实际与理论的差别所在,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RFID实验报告6623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射频识别实验 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14级物联网2班 学号 91 学生姓名卢阳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6 年 11 月 20 日

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2、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 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 125K 低频 RFID 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 置为 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 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 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 125K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 COMx,设置波特率为 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 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 ID 并显示在 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 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 16 进制标签 ID,10 进制数据 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 10 进制标签 ID,实验结果如下图;

汽车碰撞试验

细说乘用车碰撞试验 文/图景升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要。 而在所有汽车事故当中,与碰撞有关的事故占90%以上。汽车碰撞是不 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减少碰撞时对人员的伤害?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定 日趋严格的碰撞试验方法和标准。 相信大多数的读者都没有见过车辆的碰撞试验,对国内目前乘用车 所做的碰撞试验种类以及试验方法也缺乏了解。为了能让大家全面、细 致、直观地了解关于乘用车碰撞试验方面的知识,笔者深入碰撞试验的 第一线,在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碰撞实验室同事的帮助下,将目 前国内所做的所有乘用车碰撞试验总结整理出来,与大家共赏。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是目前国内在汽车碰撞方面惟一强制实施的标准,所有车辆都必须通过此项试验。自2006年7月1日开始又有两项碰撞标准将实施,分别是:“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另外,还有一项推荐性标准是“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3、5年后很可能也会被纳入国标当中。除此之外,还有四项碰撞试验偶尔也会做,不过都是厂方的行为,主要是作为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匹配试验和车辆研发阶段的性能试验。 对于以上八项碰撞试验,本文都将从国内外情况、试验方法和考核指标三方面进行详细地介绍。100%重叠正面碰撞 美国和日本都比较注重100%重叠刚性固定壁障的碰撞试验,美国的碰撞速度是56km/h,日本的碰撞速度是55km/h,两者相差不多,并且都采用了40%的偏置碰撞作为补充。我国目前惟一施行的强制性检验项目便是100%重叠刚性固定壁障的碰撞试验,试验速度为48~50km/h。欧洲在碰撞试验方面比较注重对事故形态的模拟,而完全发生正面100%重叠的碰撞事故并不多见,所以欧洲并没有强制实施100%重叠的正面碰撞试验,相反,对40%重叠的偏置碰撞要求相当严格。 试验方法看起来比较简单,只要保证试验车辆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壁障便可以了(厂方可以要求以高于国标的速度撞击,只要检测指标满足要求,同样认为该车合格;厂方也可以要求以更低的速度撞击,不过只能作为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匹配试验),不过对试验场地和设施的要求非常严格,试验车辆的准备工作也非常严谨复杂。首先,试验场地应足够大,以容纳跑道、壁障等试验设施,并且必须保证壁障前至少5m 的跑道水平光滑。其次,作为主要试验设施的刚性碰撞壁障,其实就是一个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水泥墩子,其长、宽、高和总质量都有明确规定:前部宽度不小于3m,高度不小于1.5m,厚度应保证其质量不低于70吨。刚性壁障的前表面必须平整并且与地面垂直,就像一面墙一样, 并要覆以2cm厚的胶合板。其它设施如灯光、高速摄像机等也有相当 严格的要求。 车辆准备是一项非常细腻并且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试验车辆应 能反映出该系列产品的特征,应包括正常安装的所有装备,并处于正 常运行状态,一些零部件可以被等质量代替,但不得对测量结果造成 影响。其次,试验车辆质量应是整备质量,燃油箱应注入90%油箱容 积的水,所有其它系统(制动系、冷却系等)应排空,排除液体的质量应予以补偿。最后,对乘员舱进行相当严格的调整:转向盘应处于中间位置,在加速过程结束时,转向盘处于自由状态,且处于制造厂规定的车辆直线行驶时的位置;车窗玻璃应处于关闭位置,为便于测量,经厂商同意,车窗玻璃也可以打开,

汽车工程实验报告

汽车见习报告 ——10018106 付洋这周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汽车工程实习,在这期间通过在实验室的老师的讲解以及课下自己查的资料,现在对汽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1)汽车的分类 按照新的国标,汽车分为八大类,即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和半挂车。 2)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 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是发动机,汽车底盘,电气电子设备和汽车车身。 3)汽车的发动机及其作用 汽车的发动机就相当于人的心脏,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燃料燃烧的化学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装置。它发出动力,经传动机构驱动车轮,汽车发动机应用得最广的是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燃料是汽油、柴油或燃气。它一般是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采用)、起动系等部分组成。 周二下午我在实验室里,老师让我们观看汽车发动机设备,其中丰田和奥迪的汽车发动机模型观察的最为仔细。丰田汽车发动机模型是个四缸发动机,更够非常清晰的看到气缸的四个冲程。其实我很想拆卸一个发动机,更为清晰地了解发动机的组成,但是由于时间原因和我自身对待、发动机的了解不深,最后还是未能拆卸发动机。 4)汽车底盘的作用及组成 底盘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控而正常行驶的部件。它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个组成部分。 ①汽车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称为汽车的传动系。它应保证汽车具有在各种行驶条件下所必需的牵引力、车速,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变化等功能,使汽车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还应保证汽车能倒车,以及左、右驱动车轮能适应差速要求,并使动力传递能根据需要而平稳地接合或彻底、迅速地分离。传动系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半轴等部分。 ②汽车行驶系的功用是接受发动机经传动系传来的扭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汽车的牵引力,以保证整车正常行驶;此外,它应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并且与汽车转向系很好地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系包括: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等部分。 ③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还要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互相转换。转向系包括:转向盘、转向传动轴,转向器,转向直拉杆,转向梯形,转向节等部分。 ④制动系是汽车装设的全部制动和减速系统的总称,其功能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低速度或停止行驶,或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制动系包括:前后制动器,控制装置,供能装置和传动装置。 汽车底盘是我在实验室第一个接触的,老师详细的讲解了汽车的变速设备和传动设备。在实验室里我和两个同学吧一个汽车底盘拆开重装,在自己的动手的同时也更深刻的了解了汽车的传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