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协议与标准(上)

发表日期:2008-1-23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它们是承载计算机通信的实体。然而它们是怎样有序地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任务的呢?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它们是承载计算机通信的实体。然而它们是怎样有序地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任务的呢?

具体地说,共享计算机网络的资源,以及在网中交换信息,就需要实现不同系统中的实体的通信。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送包、数据库治理系统、电子设备以及终端等,系统包括计算机、终端和各种设备等。一般说来,实体是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而系统是物理上明显的物体,它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两个实体要想成功地通信,它们必须具有相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从有关实体间某种互相都能接受以一些规则,这些规则的集合称为协议,它可以定义为两实体间控制数据交换的规则的集合。

上面洋洋洒洒地一大通话,可能早已让读者晕头转向了。简单地说,所谓的协议,就象人与人交流的语言一样,它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实体之间语言。不同的网络结构可能使用不同的网络协议;而同样的,不同的网络协议设计也就造就了不同的网络结构。下面将从计算机网络协议参考模型开始,逐一介绍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6.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自从计算机网络面世以来,它不断地促进着社会的发展,而且人类对计算机网络的依靠与需求都愈演愈烈,所以许许多多的计算机厂商都建立了自己一套与众不同的网络协议体系,然后配套一系列相对应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来完成计算机的连网需求,而且它们之间并不能通用。这样造成了假如你选择了一个厂商的网络产品,就被捆绑在这个厂商上,不得不“从一而终”,这显然降低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甚至妨碍了计算机网络的更一步发展。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分委员会来研究和制定一种开放的、公开的、标准化了的网络结构模型,以期用它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之间相互联接与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后,ISO组织提出了一套称为“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它定义了一套用于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框架。由于ISO组织的权威性,加上人们需要一个相互兼容、共同发展的,新的网络体系,所以OSI参考模型成为了各大厂商努力遵循的标准。到了今天,虽然网络协议并不是完全与它一致的,但却都是根据它来制定的,所以确保了它们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OSI参考模型已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协议的“金科玉律”。

OSI参考模型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将功能逻辑上划分开来,以使整个结构具

有较高的灵活性。OSI参考模型共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物理层(Physical Layer)。

7. 应用层(Application)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5. 会话层(Session)

4. 传输层(Transport)

3.网络层(Network)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1. 物理层(Physical)

表6-1 OSI七层结构

有一句英文短句可以帮助你来记住它们的顺序:All people seem need to data process.每个单词的最前一个字母与每一个层相对应。下面我们就逐层作一相对简单的介绍:

6.1.1 物理层

物理层,它通过一系列协议定义了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规程的特征。

机械特征:规定线缆与网络接口卡的连接头的外形、几何尺寸、引脚线数、引线排列方式、锁定装置等一系列外形特征;

电气特征:规定了在传输过程中多少伏特的电压代表“1”,多少伏特代表“0”;

功能特征:规定了连接双方每个连接线的作用: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线、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线、用于协调通信的定时线、用于接地的地线;

过程特征:具体规定了通信双方的通信步骤。

一句话,物理层的所有协议就是人为规定了不同种类传输设备、传输媒介如何将数字信号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而不管传送的是什么数据。从这里我们可以判定出中继器和非交换技术的集线器是一种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设备,因为它们都不关心它们传送的是什么设备,也不负责数据的正确到达目的地。

6.1.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已能将信号发送到通信链路中的基础上,完成保证相邻结点之间有效地传送数据的任务。正在通信的两个站在某一特定时刻,一个发送数据,一个接收数据。数据链路层通过一系列协议将实现以下功能:

1)封装成帧:把数据组成一定大小的数据块,我们称之为帧。然后以帧为单位发送、接收、校验数据;

2)流量控制:对发送数据的一方,根据接收站的接收情况,实时地进行传输速率控制,以免出现发送数据过快,接收方来不及处理而丢失数据;

3)差错控制:对接收数据的一方,当接收到数据帧后对其进行检验,假如发现错误,则通知发送方重传;

4)传输治理:在发送端与接收端通过某种特定形式的对话来建立、维护和终止一批数据的传输过程,以此对数据链路进行治理。

就发送端而言,数据链路层将来自上层的数据按一定规则就成比特流送到物理层处理;就接收端而言,它通过数据链路层将来自物理层的比特流合并成完整的数据帧供上层使用。

根据数据链路层的需要,必须唯一的标识出每个站点。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网络接口卡(网卡)编上一个唯一的编号。习惯上,这个编号称为MAC地址。

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由网卡来完成的,网卡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网桥需要将物理层的比特流合并成完整的数据帧,以得知其接收站点的地址,所以也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一种网络设备。

6.1.3 网络层

网络层,用于从发送端向接收端传送分组。

也许读者会觉得不可思议,不是数据链路层已经保证了相邻节点之间无差错传送数据帧了吗?那么网络层到底有什么用呢?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以下问题:

1)通信双方并不相邻: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可能是相互邻接的,但也可能并不是邻接的,这样当一个数据分组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过程中,就可能在这个中间要经过多个其它网络结点,这些结点暂时存储“路过”的数据分组,再根据网络的“交通状况”选择下一个结点将数据分组发出去,直到发送到接收方为止。

2)正如前面所阐述的一样,由于OSI参考模型是出现在许多网络协议之后的,它就必须为使用这些已经存在的网络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作出贡献。事实上,网络层的一些协议解决了这样的异构网络的互联问题。

另外,上一章所提到的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都是用于实现根据网络的“交通状况”

选择下一个站点将数据分组发出去的功能,所以它们都是网络层的设备。

6.1.4 传输层

传输层,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端口到端口的数据分组传送。

传输层的出现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将一个较长的数据分成几个小数据报发送:由于实际在网络上传递的每个数据帧都是有一定大小限制的。假设假如我们要传送一个字串“123456789”,它太长了,网络服务程序一次只能传送一个数字(当然在实际中不可能这么小,这里仅是为了方便讲解作的假设),因此,网络就需要将其分成9次来传递。就发送端而言当然是从1传到9的,但是由于每个数据分组传输的路径不会完全相同(因为它是要根据当时的网络“交通状况”而选择路径的嘛),先传送出去的包,不一定会先被收到,因此接收端所收到的数据的排列顺序是与发送的顺序不同的。而传输层的协议就给每一个数据组加入排列组合的记号,以便接收端能根据这些记号将它们“重组”成原来的顺序。

2) 解决通信双方不只有一个数据连接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字面上可能不轻易理解,实际上就是指,比如我用电脑与另一台电脑连接拷贝数据是同时,又通过一些交谈程序进行对话。这个时候,拷贝的数据与对话的内容是同时到达的,传输的协议还负责将它们分开,分别传给相应的程序端口。这也就是端到端的通信。

6.1.5 会话层

相对于其它层来说,会话层比较简单,它主要的服务是治理对话控制。比如说,在传输的数据中加入检查点来使通信双方同步。

6.1.6 表示层

表示层以下的各层只关心从这里到那里可靠地传输数据,而表示层则关心的是所传送的信息的语义与语法。它负责将收到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或特定的程序的表示方法。也就说,它负责通信协议的转换、数据的翻译、数据的加密、字符的转换等工作。

6.1.7 应用层

应用层,就是直接提供服务给使用者的应用软件。比如电子邮件、在线交谈程序都属于应用层的范畴。

6.1.8 OSI参考模型工作模式

上面一大段的文字也许让大家都感到晕头转向了,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个思路。

图6-1 OSI参考模型工作模式示意图

首先发送端由应用层的软件产生通信数据,然后各个层均对这些数据作相应的处理,最后将将它就成比特流,通过物理上的传输介质来传送到接收端。到了接收端,接收端从物理层获得比特流,然后逐层分析,最后获得发给相应程序的数据,传给相应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有过十分大的变化,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6-2 用OSI参考模型来传送数据的过程

6.2 局域网协议

局域网技术由于具有其规模小、组网灵活和结构规整的特点,所以极易形成标准。事实在,局域网技术也是在所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标准化程序最高的一部分。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议IEEE早在70年代就制定了三个局域网标准:IEEE 802.3 (CSMA/CD。以太网),IEEE 802.4 (Token Bus,令牌总线),IEEE 802.5 (Token Ring,令牌环)。由于它已被市场广泛接受,所以IEEE 802系列标准已被ISO采纳为国际标准。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象IEEE 802.7 (FDDI),IEEE 802.3u (快速以太网),IEEE 802.12 (100VG-AnyLAN),IEEE 802.3z (千兆以太网)等新一代网络标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典型的局域网协议。

不同的局域网协议最重要的区别是它们具有不同的数据在电缆上的“存取方法”,所谓的存取方法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如何将数据放在电缆上传输以及如何从电缆上取得数据的一组规则。

6.2.1 以太网/IEEE 802.3

以太网技术可以说是局域网技术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它Xerox(施乐)公司在七十年代为解决网络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开发的。它采用的是“存取方法”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技术。以太网一词泛指所有采用这个协议实现的局域网。

现在以太网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向前发展:

1) IEEE 802.3中所定义的标准局域网,速度为10Mbps,传输介质为细同轴电缆;

2) IEEE 802.3u中所定义的快速以太网,速度为100Mbps,传输介质为双绞线;

3) IEEE 802.3z中所定义的千兆以太网,速度为1000Mbps,传输介质为光纤或双绞线。

由于灵活性高且易于理解与实现,以太网成了最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尽管其它有些技术被吹捧得可以完全代替以太网,但是网络治理者最终还是选择以太网及其衍生技术作为实施小型网络的有效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太网的局限性,专家们正在逐步扩大以太网的范畴。评论家们不喜欢以太网,把它当为一种难以评价的技术,但这阻止不了以太网技术的继续风行于网络世界。

1.存取方法

虽然以太网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它们所采用的“存取方法”都是基于CSMA/CD发展而来的。所以在介绍具体的不同的以太网技术之前,我们先具体地阐述CSMA/CD。

CSMA/CD(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侦听多路传送碰撞检测技术。它让整个网络上的电脑都以竞争的方式来抢夺传送数据的权力,它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1)每当网络上的电脑将数据送上电缆时,都事先监听电缆上是否有数据正在传输,假如没有,就将数据包送出去;

2)假如侦测到电缆上正好有数据在传输,则继续监听网络,直到电缆上的传输结束,再将自己在传送的数据传送出去;

3)还有一种情况是,网络上有两台电脑同时要开始传输数据,而同时开始监听,这时电缆刚好是闲着的,而同时通过电缆传输数据。这时就发生了“碰撞”。当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两台电脑同时中止传送,然后继续监听电缆。(要注重的是,只要一个节点停止传输,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假如是这样的话,则又要设计一下谁退让,反而增加了复杂性。)

举个例子来说吧,假设有这样的一层楼,两旁住了几十户人,中间只有一条仅供一

人通行的走道。我们看看,情况会是怎样:

1)当这些住户要经过走道出来是,首先探出头来看看走道上有人走吗?假如没有,就通过走道走出来;

2)假如走道上有人走,那么就一直盯着走道,直到走道上没人时再走出来;

3)假如是有两个人同时看到走道上没有人行走,而同时走向走道时,则两个人发现时就马上回到自己屋里。(要注重的是,只要一个人退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假如是这样的话,则又要设计一下谁退让的判定依据,反而使得更复杂)通过上面的介绍,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当网络上的电脑越来越多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常发生“碰撞”的情况,过度的碰撞将引起网络效率的急剧下降。虽然看上去这种技术并不能提供很高的传输速度,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在以太网一出现的时候,就提供了当时的高传输率——10Mbps,虽然有人曾经认为以太网技术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出局。但千兆以太网的出现也再次证实了以太网仍正值英年。

事实上,以太网在全世界的局域网建设中仍是最主要的一种。

2.IEEE 802.3——10Mbps以太网

这个标准是由IEEE802.3委员会根据以太网技术总结出来的一个标准。它定义出了一系列面向不同的传输媒介的,传输速率为10Mbps的以太网规范。用以下表示法来区别:

<用Mbps计的传输速率><信号发式><用百米计的最大段的长度/线缆类型>

其中定义过10BASE5、10BASE2、10BASE-T、10BASE-F等几种(需要注明的是,其中10BASE-T与10BASE-F的最后一项就是以线缆类型进行命名的,其中T代表双绞线,F代表光纤)。下面我们将对它们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0BASE-F

传输媒体同轴粗缆同轴细缆非屏蔽双绞线850nm光纤对

编码技术基带技术基带技术基带技术

拓扑结构总线型总线型星型星型

最大段长度500米185米100米500米

每段节点数100 30 -- 33

表6-2 IEEE802.3规范一览表

1) 10BASE5标准

这是最早的媒体规范,它使用的是阻抗为50W的同轴粗缆。但由于同轴粗缆的缆线直径大,所以比较粗笨,不易铺设。

2) 10BASE2标准

为了建立一个比10BASE5更廉价的人人电脑的局域网,又制定了基于一种称为同轴细缆的。同轴细缆的阻抗也是50W,采用的编码技术也一样,达到的传输速率也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它使得每两个节点间的距离限制从500米降为185米。

3) 10BASE-T标准

为了使得它能适应更多种不同的线缆类型,又制定了一个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标准。事实证实,这种标准是成功的,它不公占据了这个领域,而且从后面还能看到,它有力地促进了这个领域的向前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10BASE-T所要用到的非屏蔽双绞线只需3类线标准即可满足要求。

4)10BASE-F标准

1993年制定的这个标准,它充分利用了新兴媒体光纤的距离长、传输性能号的优点,大大改进了以太网技术。

3.IEEE 802.3u——10Ombps快速以太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10Mbps的网络传输速度实在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需求。

这时就人们就开始了不懈的研究,寻求更高的网络传输速度。但是由于IEEE 802.3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际中去,为了能够在它的基础上进行轻松升级,IEEE 802.3u充分考虑到了向下兼容性:它采用了非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采用与IEEE 802.3一样的介质访问控制层——CSMA/CD。IEEE 802.3u常称为快速以太网。

根据实现的介质不同,快速以太网可以分为100BaseTX、100BaseFX和100BaseT4三种:

电缆类型线束数最大网段长度网络最大直径

100BaseTx 5类非屏蔽双绞线/1、2类STP 2对100米200米

100BaseFx 62.5/125多模光纤2束400米400米

100BaseT4 3类非屏蔽双绞线4对100米200米

表6-3 IEEE 802.3u标准一览表

1) 100BaseTX

它用2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或者1类、2类屏蔽双绞线(STP)作为传输媒介,来实现传输速度100Mbps的网络。要注重的是,若要使用非屏蔽双绞线,则一定要使用规格较高的5类线,而不能使用一般的3类线。

100BaseTX的网络标准IEEE 802.2最多支持两个中继器,而关于网段最大长度为100米,网络最大直径为200米的限制如下图所示:

图6-3 100BaseTx的链路长度限制示意图

2) 100BaseFX

100BaseFX是将运行在2束多模光纤上的标准。在没有中继设备的网络中最大距离为400米,假如有中继器,则最大距离为300米。

3) 100BaseT4

在10BAST-T中,虽然它只需要2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来传输数据,然而双绞线却常是4对一束出现的,所以原来的10Mbps的网络中使用的3类线有2对是空着没有利用的。而100BaseT4正是基于利用这剩下的2对线而推出的。它使得能用4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上提供传输速度为100Mbps网络。

4.IEEE 802.3z——1000Mbps千兆以太网

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各种新的网络技术的推出,仅有100Mbps传偷速度的以太网似乎已经发展到了极限,“以太网被淘汰了”的说法让以太网技术一度低糜。许多对网络速度要求更高的计算机网络不得不采用一些新的网络技术(如ATM技术)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然而,1000Mbps的千兆以太网的推出,给以太网技术一针“强心针”,以太网技术迅速重新崛起,收复失地。

它在780纳米光纤上或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上运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千兆以太网提供更好的传输媒介,非屏蔽双绞线也推陈出新,不断地发展。首先是在5类双绞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适应千兆以太网的需要。接着,是紧锣密鼓地进行6类线的标准制定工作,预计1999年底或2000年初,关于6类线的标准将面市。

IEEE 802.3z的出现向世人证实了以太网的“青春仍在”,而研究以太网技术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进一步研究,而是大胆地推进了万兆以太网的研究工作,我们拭目以待,相信以太网的奇迹仍然会出现。

6.2.2 令牌环网/IEEE 802.5

令牌环网是业界老大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于七十年代开发出来的,至今仍然沿用于IBM内部局域网的一种局域网技术。它在局域网中的流行性仅次于以太网。它还有一种变形,就是令牌总线/IEEE 802.4。

它的传输介质虽然没有明确定义,但主要基于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两种。

它的拓扑结构可以有多种:环型(最典型,是原意)、星型(实际上采用得最多)、总线型(一种变形)。

实际上,IEEE 802.5的定义是在IBM令牌环网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于统一的结果,可以这样理解,IBM令牌环网是具体应用的一种方案,实际上几乎是唯一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案,而IEEE 802.5则是一种抽象的群体,它们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IBM令牌环网IEEE 802.5

数据速率4.16Mbps 4.16Mbps

最大网段长度260米(STP)/72米(UTP)250米

拓扑结构星型没有指定

传输介质双绞线没有指定

信号机制基带基带

访问控制令牌传递令牌传递

编码方法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编码

表6-4 令牌环网对照表

1.存取方法——令牌环控制

1)首先,令牌环网在网络中传递一个很小的帧,称为“令牌”,只有拥有令牌环的工作站才有权力发送信息;

2)令牌在网络上依次顺序传递;

3)当工作站要发送数据时,等待捕捉一个空令牌,然后将要发送的信息附加到后边,发往下一站,如此直到目标站。然后将令牌释放;

4)假如工作站要发送数据时,经过的令牌不是空的,则等待令牌释放。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存取方法,我们在此构造一个例子:

1)假设有10个人围成一圈,他们无法交谈,只能通过写字来交谈。然而为了他们能够有序地交谈,给他们一个空信封;

2)这个空信封在他们之间依次顺序传递;

3)当有人要说话时,先等这个空信封传在面前,然后将写好话的纸放入信封,在信封上写上接收人的号数,然后往下传,当接收人看到后,从中取出低,擦去信封外的号数。这样还原成一个空的信封,继续依次顺序向下传递;

4)假如有人要说话时,信封没到面前或信封不是空的,那么就得等待。

2.与以太网的比较

从上面的介绍上中,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它的缺点,那就是协议过于复杂,所以造成了不必要的带宽开支,使得令牌环网的速度比以太网慢得多。

当然,令牌环网也有它的优点,它可以定制每个站持有令牌的时间,使得整个网络是“确定性”的。

我们一起来对以太网,令牌环网以及它的变形令牌总线进行一个综合的比较,以便积各位读者比较、选择。

IEEE 802.3以太网IEEE 802.5令牌环IEEE 802.4令牌总线

协议复杂性碰撞解决较复杂令牌和环维护复杂最复杂

访问确定性不确定确定确定

支持优先级不支持支持支持

模拟技术碰撞检测使用完全数字化大量使用

数据速率10-1000Mbps 4.16Mbps 1,5,10Mbps

通信介质均可均可宽带同轴电缆

可靠性好较好不好

轻负载时网络性能无延迟有延迟有延迟

重负载时网络性能急剧下降好

安装简单较复杂复杂

使用广泛性广泛一般不常用

适用场合中等负载情况下重负载,要求实时实时性要求极高

表6-5 三种局域网的比较

6.2.3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Fiber De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它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X3T9.5委员会制定的光纤环网标准。它采用了类似令牌环网的协议,它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数据传速可达到100Mbps,环路长度可扩展到200公里,连接的站点数可以达到1000个。

FDDI网络在过去的10年中有了迅速的发展,主要的网络产品制造商有DEC、AT&T 等,正如下图所示,绝大部分的FDDI都是用于LAN的骨干网。

图6-4 FDDI环作为连接LAN的骨干网

FDDI采用双环体系结构,两环上的信息反方向流动。双环中的一环称为主环,另一环称为次环。在正常情况下,主环传输数据,次环处于空闲状态。双环设计的目的是提供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5 FDDI环结构示意图

1) FDDI的传输介质

FDDI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介质,它定义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

“模“是以一定角度进入光纤的束光。多模光纤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而单棋光纤采用激光作为光源。

答应多“模”光在光纤中传播,因为每一“模”光进入光纤的角度不同,它们到达光纤另一端的时间也不同。这种特性称为模分散。模分散技术限定了多模光纤的带宽和距离。

则只答应一束光传播。由于只使用一束光,单模光纤没有模分散的特性,因此,单模有能力提供更高的传输性能和更远的距离。

2) FDDI的站点连接

FDDI的一大特点是其设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连接。FDDI定义了单连接站点(SAS)、双连接站点(DAS)和集线器三种类型的设备。

单连接站点只能通过集线器连接到主环上,这种连接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当单连接站

点与主环的连接中断后,对环路没有影响。它是一个单纯的利用FDDI环通信的设备。

双连接站点有两个端口,它们反DAS连接到FDDI的双环上,而且每个端口都能分别与主环和次环连接。当然,假如采用双站点连接的设备与主环或次环的连接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FDDI的环路结构。连接如下图所示:

图6-6 FDDI的双连接站点连接示意图

3)FDDI的双环结构

FDDI的主要容错特性是双环结构。当双环上的一个站点失效时,双环自动回绕成单环。

图6-7 FDDI的站点失效后环路变化示意图

4)铜缆分布式数据接口CDDI

为了使得FDDI能够更加有用,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铜缆分布式数据接口CDDI标准。

铜缆分布式数据接口是FDDI协议在铜轴双绞线上的实现。与FDDI一样,它的速率为100Mbps,也采用了双环体系结构提供冗余特性。CDDI支持的工作站与集线器间的最大距离为100米。进入讨论组讨论。

摘要:在地域分布很远、很分散,以致于无法用直接连接来接入局域网的场合,广域网(WAN)通过专用的或交换式的连接把计算机连接起来。这种广域连接可以是通过公众网建立的,也可以是通过服务于某个专门部门的专用网建立起来。

6.3 广域网协议

在地域分布很远、很分散,以致于无法用直接连接来接入局域网的场合,广域网(WAN)通过专用的或交换式的连接把计算机连接起来。这种广域连接可以是通过公众网建立的,也可以是通过服务于某个专门部门的专用网建立起来。

相对来说,广域网显得比较错综复杂,主要用于广域传输的协议比较多:PPP(点对点协议)、DDN、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X.25、FR(帧中继)、ATM(异步传输模式)、等。下面就逐一作个简要的叙述,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广域网协议。

6.3.1 PPP点对点协议

PPP点对点协议主要用于“拔号上网”这种广域连接模式。一般来说,一些无法使用专门的网络线连接的双方(比如说家庭用户、移动用户)需要广域相连接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分布最广的公用交换电话网来实现。

图6-8 “拔号上网”示意图

正如图所示,终端通过调制解调器的调制,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模拟的PSTN线路传输到目的地。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笔记本电脑虽然没有画出调制解调器,但并不是说它就不需要。而是考虑到现在市场上的笔记本一般是内置了调制解调器的原因而故意作的调整。

让我们来想想,平时我们要浏览互联网上的网页的时候,首先就是通过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电话线上,然后将在远方服务器的内容通过电话线传送到自己的计算机中来。或者,当大家要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候,就将写好的电子邮件从电话线中传送出去。

另外,两个不同城市的两台计算机要互相传送数据,也可以通过装在两台计算机上调制解调器,让其中一台呼叫另一台(拔打它的电话号码)而建立点对点的连接而实现。

迄今为止,拔号上网还是绝大多数的家庭用户和小型办公室用户广域连接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但是因为通过的是模拟线路,所以传输速度较慢。

6.3.2 DDN数字专线

我国邮电部于1ArrayArray4年10月完成了全国数字数据骨干网的一期建议。这个网络是利用光纤、数字微波或卫星数字数字交驻连接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业务网。这些数字线路用于出租给最终用户。

由于当我们使用PPP协议拔号上网的时候,发送、接收数据所通过的电话线路是不明确的,根据当时线路的拥塞情况不同而不同。所以它的传输是低速且不稳定的。

而某些用户需要更高的传输速度和质量,就可以租用DDN线路来实现。租用了DDN线路,就等于在用户与电信局端直接用一条定制带宽的专用电话线路相连,显然这能大大提高整个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这项业务开通后,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并且广泛的采用。

在DDN的客户端需要一个称为DDN MODEM的CSU/DSU设备,以及一个路由器,它的价格与DDN线路的带宽相关,一般来说开通一个DDN客户端的费用在1.5万元左右。

6.3.3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进化”过程。如果你常看一些网络界的时报,你一定不会在10年之前就对它有所耳闻。在它出现的时候,远程通信界的专家们都声称它是未来的公共电话、电信接口。但是它的不够经济却严重的阻碍了它的广泛应用。

在这个世纪弥留之际,ISDN终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电信用了一个形象的名字“一线通”描述出了它的特点:ISDN将数据、声音、视频信号集成进一根数字电话线路,提供了有效经济的途径,将用户与高带宽数字服务相连。

ISDN可分为N-ISDN(窄带ISDN)和B-ISDN(宽带ISDN)两种。

其中常用于家庭及小型办公室的是N-ISDN,它提供的基本速率接口(BRI)服务由2个

B信道和1个D信道组成(2B+D),其中B信道为64Kbps,D信道为16Kbps。

而B-ISDN提供的主要速率接口(PRI)则根据不同的国家而有尽相同。在北美、日本为23个速率为64Kbps的B信道和1个速率也为64Kbps的D信道,总速率为1.544Mbps,即23B+D。而在欧洲、澳洲及其它国家,一般则是由30个速率为64Kbps的B信道和1个速率也为64Kbps的D信道构成,总的接口速率可达到2.048Mbps,也就是30B+D。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N-ISDN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以及其连接方式。

图6-Array 使用NT1连接

NT1是一种ISDN的网络终端设备,一般是ISDN的服务提供商来安装,它有三个端口,一个是电话线路的接入端口,用它与服务提供商的局端连接。另一边,它对用户提供了两个数字接口,由于普通电话无法直接使用数据信号,所以无法直接与它连接,而只有数字电话才能直接连接到NT1上。而计算机要与NT1相连,还必须在计算机上插上一个ISDN适配卡(它与MODEM相似),然后用一根双绞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如果用户需要直接将模拟设备连接在ISDN线路上,则需要另一个设备??TA。下图阐述了使用TA连接ISDN的方法。

图6-10 使用TA连接

如图所示,首先用双绞线将TA连接到NT1上。计算机则是通过串口电缆与TA连接的,而TA提供了许多模拟接口,所以传真机、普通电话(模拟电话)可以直接连接到TA上。

ISDN逐渐成为替代“拔号上网”的新的一种广域连接的方式。但虽然ISDN在速度上毫不逊色于DDN专线,但是ISDN也与拔号上网一样,它的传输信道不是专有的,所以它没有DDN专线那样稳定。另外,ISDN对电话线路的要求也要高于拔号上网,所以在某些地方,ISDN的发展速度缓慢。

6.3.4 X.25

X.25是历史最悠久的广域数据传输协议。尽管它是所有广域数据传输协议的鼻祖,而且也曾经为广域传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现在它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X.25的应用越来越少见了。但由于许多新的协议是从它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以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早先的协议。

X.25是一个基于分组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在X.25网络中,要传送的数据首先被分割成为许多小的可以各自寻址的数据分组,然后将它们传送到目标站。到了目标站,分组再重新组装成为原始的数据。这个用来分割、寻址和重新组装分组的设备称作PDA(分组组装/拆装器),如图所示:X.25网络中的站点由它来连接。

图6-11 X.25网络连接示意图

由于历史原因,X.25在设计时,网络的传输出错率较高。所以整个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X.25网络通过一个复杂的数据分组确认和差错校验过程来实现。它要求每个分组通过的每个节点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

下图说明了它的慢条斯理的分组转发过程。它是将整个分组全部收完后,再转发。

图6-12 X.25网络分组转发示意图

正是由于它将一大部分的带宽用在了这样的差错校验,所以它成为了一个相对低速的协议,而且现在网络的传输质量越来越好,在差错校验上花太大的力量将是得不偿失的,所以X.25也就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网络环境。人们开始朝着更新的协议迈进。

但请一定不要忘记,X.25协议可以在网络传输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提供较好的传输质量,这就是它的要点。

6.3.5 FR帧中继

作为X.25网络协议的发展,帧中继是一种高性能的广域网协议。它是X.25的一个简化版本,它省去了X.25的一些强健的功能,如提供窗口技术和数据重发功能,这是因为帧中继的设计是基于网络的传输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的前提下。

1ArrayArray0年,Cisco、Digital Equipment、Northern Telecom和StartaCom等公司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开发了帧中继技术。此后,帧中继技术有了迅猛发展。

从整个连接上,帧中继与X.25相当类似。但它在数据分组确认和差错校验方法作了很大的简化,而且分组的转发也有了改变。帧中继只要接到分组头,就开始转发,这样进一步提高了速度。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帧中继在网络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将无法象X.25那样提供较好的传输质量,而且可能会使用传输质量急剧下降。

6.3.6 ATM异步传输模式

ATM,是这几年兴起的一种宽带网络技术。许多业界人士都认为ATM技术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巨大的革新。甚至有些商家认为它是这10年来最有意义的网络技术。

1.ATM技术的优缺点

虽然我们在这里将ATM技术划在广域网部分来介绍,但ATM却是一种可以将局域网功能、广域网功能、语音、视频和数据集成进一个统一的协议设计。正是它的高度统一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给计算机网络技术掀开了新的一页。它具有以下特点:

1)速度:ATM支持高达622Mbps的传输率;

2)可扩展性:ATM允许在现存结构中增加带宽和端口密度;

3)高传输质量QoS:它保证了传输服务的QoS,这也是一般网络技术所不具备的;

4)一体化安装:ATM提供了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潜力,这意昧着它的应用可以从桌面到局域网,一直延伸到广域网。

但是ATM绝不能统治未来的网络世界!

1)随着时间的推移,ATM的速度已不再是神

网络管理员协议书范文.doc

网络管理员协议书范文 【协议书】 网络管理员承诺书篇一:网络维护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方因业务上需要,自愿将电脑及网络委托给乙方维护。按照“平等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守执行。 一、总则 1、甲方将__________台电脑及周边设备交给乙方负责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 2、每台电脑的维护费_______元(人民币)/月,合计每月维护费_________元(人民币)。该费用不包括更换零件的费用,如需更换零件,乙方应征得甲方的同意,并且按照市场价收费,乙方不另外加价。 3、甲方的电脑如出现问题,乙方应在标准响应时间内随时上门解决;如果没有问题,乙方也应该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对所有电脑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测,以保证电脑的正常使用。 本协议服务费总金额为:(大写)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二、服务条款 1、乙方实施上门服务地点为协议规定电脑使用所在地。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周期:每月定期上门服务一次,如有特殊情况需随时响应。 3、标准服务时间: 19:00-17:00(北京时间)为乙方执行本协议的标准时间,乙方在接到甲方维修要求电话后四小时之内为本协议的标准响应时间。 2如甲方需要乙方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进行维修工作,甲方必须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内提前通知乙方,否则,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要求。 3、标准响应时间: 从乙方确认并接受了甲方的现场服务请求至乙方服务人员到达服务地点所需的最长时间为4小时,标准响应时间为2小时。 4、甲方在本协议所包括的服务设备出现故障后要及时通知乙方,并将出现故障的情况如实告知乙方,以协助乙方维修人员做出正确判断,因故障现象未如实告知乙方所产生的后果由甲方承担。

Modbus标准通讯协议格式

Modbus通讯协议 Modbus协议 Modbus协议最初由Modicon公司开发出来,在1979年末该公司成为施耐德自动化(Schneider Automation)部门的一部分,现在Modbus已经是工业领域全球最流行的协议。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当在网络上通信时,Modbus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应答并使用Modbus 协议发送给询问方。 Modbus协议包括ASCII、RTU、TCP等,并没有规定物理层。此协议定义了控制器能够认识和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标准的Modicon控制器使用RS232C实现串行的Modbus。Modbus的ASCII、RTU协议规定了消息、数据的结构、命令和就答的方式,数据通讯采用Maser/Slave方式,Master端发出数据请求消息,Slave 端接收到正确消息后就可以发送数据到Master端以响应请求;Master端也可以直接发消息修改Slave端的数据,实现双向读写。 Modbus协议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串行协议中除有奇偶校验外,ASCII模式采用LRC校验,RTU模式采用16位CRC校验,但TCP模式没有额外规定校验,因为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另外,Modbus采用主从方式定时收发数据,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某Slave站点断开后(如故障或关机),Master端可以诊断出来,而当故障修复后,网络又可自动接通。因此,Modbus协议的可靠性较好。 下面我来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Modbus的ASCII、RTU和TCP协议来说,其中TCP和RTU协议非常类似,我们只要把RTU协议的两个字节的校验码去掉,然后在RTU协议的开始加上5个0和一个6并通过TCP/IP网络协议发送出去即可。所以在这里我仅介绍一下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设备及通信协议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计算机网络设备 及 通信协议 2010/10/25

前言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服务器之间能传输数据,源于协议的存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同的开发商开发了不同的网络通信方式。为了使通信成功可靠,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必须使用同一语言,不能带有方言。因而必须开发严格的标准定义主机之间的每个包中每个字中的每一位。这些标准来自于多个组织的努力,约定好通用的通信方式,即协议。这些都使通信更容易。一个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应该包含各种硬件设备及他们之间的通信协议。

一计算机网络设备 1 网络互联设备 网络互联是指LAN-LAN WAN-WAN LAN-WAN之间的连通和互操作能力这种互操作指的是互联网上一个网络的用户和另一个网络的用户可以透明的交换信息而不管这两个网络上的硬件软件差异。 2 中继器 网络连接最简单的设备就是中继器其作用是对弱信号再生并将再生信号发送到网络的其它分支上提供电流以实现长距离传输中继器工作在OSI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只能用来连接具有相同物理层协议的LAN 中继器主要用于扩充LAN电缆段的距离限制比如10BASE 5粗以太网由于收发器只能提供500米的驱动能力而MAC协议允许粗以太网电缆最长为2.5公里这样每500米之间就可以利用中继器来连接但是中继器不具备检错和纠错的功能因此错误的数据经中继器后仍被复制到另一电缆段另外中继器还会引入延时。 3 集线器 集线器(HUB)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它可以转接多个网络电缆把多个网络段连接起来随着10BASE T标准的推出以及集线器的使用使得总线网络拓扑结构逐渐向星型网络拓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模式转化该模式的核心就是集线器它连接网络的各个节点其优点是当网络上的某

网络协议大全

网络协议大全 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它是定义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规则,接收方的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以这种规则规定双方完成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的传送过程。下面就对网络协议规范作个概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用于映射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临时指定的网络地址。启动时它选择一个协议(网络层)地址,并检查这个地址是否已经有别的计算机使用,如果没有被使用,此结点被使用这个地址,如果此地址已经被别的计算机使用,正在使用此地址的计算机会通告这一信息,只有再选另一个地址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 它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份,它为本地和远端的网络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协议) 它是Apple机上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计算机从服务器上请求服务或者和服务器交换文件。AppleShare可以在TCP/IP协议或其它网络协议如IPX、AppleTalk上进行工作。使用它时,用户可以访问文件,应用程序,打印机和其它远程服务器上的资源。它可以和配置了AppleShare协议的任何服务器进行通信,Macintosh、Mac OS、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都支持AppleShare协议。 AppleTalk协议 它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器有专门为Macintosh服务,也能支持该协议。其允许Macintosh的用户共享存储在Windows NT文件夹的Mac-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和Windows NT连接的打印机。Windows NT共享文件夹以传统的Mac文件夹形式出现在Mac用户面前。Mac 文件名按需要被转换为FAT(8.3)格式和NTFS文件标准。支持MAc文件格式的DOS和Windows客户端能与Mac用户共享这些文件。 BGP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tion 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它是用于在自治网络中网关主机(每个主机有自己的路由)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使管理

网站安全管理协议范本.DOC

网站安全管理协议范本.DOC 甲方:_______现代教育发展中心(_______教育网)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教育网是_________省教育厅直接领导的全省公共教育计算机网络,其目的是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网间计算机连网、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教育与社会双向交互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我省的教育、科研机构和全社会教育需求。_______教育网的所有接入、使用单位必须签署本项协议,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一条总则 (一)_______教育网接入、使用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 (二)_______教育网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有伤风化的信息。 (三)在_______教育网上不允许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四)_______教育网的单位用户应设立网络安全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 (五)_______教育网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 (六)_______教育网责成各接入、使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于上网信

息进行审查。凡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严禁上网。 (七)_______教育网的所有用户有义务向网络安全员和有关部门报告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 (八)_______教育网的有关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二条接入管理 (一)接入_______教育网的连网、使用单位和用户必须遵守_______教育网制定的规定和制度,按时缴纳有关费用。 (二)_______教育网的接入、使用单位和用户不允许在网页上刊载与己无关的广告资讯。 (三)与_______教育网中止连网接入、使用的单位和用户必须把相应的IP 地址、专用电子邮箱和互联网址退还。 (四)_______教育网的接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_______教育网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允许发展授权范围以外的任何用户。 (五)_______教育网的接入、使用单位必须设立管理人员对网络进行严格管理;必须设立网络安全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保存网络运行的有关记录。网络安全员要指导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对于各自负责的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上网资源进行管理。 第三条信息管理 (一)_______教育网的接入、使用单位必须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检查和教育。

通信协议

常用通信协议汇总 一、有线连接 1.1RS-232 优点: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kΩ~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缺点:(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最高速率为20Kbps。 (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而发送电平与接收 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 1.2RS-485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朴结构,传输距离一般在1~2km以下为最佳,如果超过距离加"中继"可以保证信号不丢失,而且结点数有限制,结点越多调试起来稍复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抄表方式,后期维护比较简单。常见用于串行方式,经济实用。 1.3CAN 最高速度可达1Mbps,在传输速率50Kbps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公里。在10Kbps速率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公里。一般常用在汽车总线上,可靠性高。 1.4TCP/IP 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1.5ADSL 基于TCP/IP 或UDP协议,将抄表数据发送到固定ip,利用电信/网通现有的布线方式,速度快,性能比较可以,缺点是不适合在野外,设备费用投入较大,对仪表通讯要求高。 1.6FSK 可靠通信速率为1200波特,可以连接树状总线;对线路性能要求低,通信距离远,一般可达30公里,线路绝缘电阻大于30欧姆,串联电阻高达数百欧姆都可以工作,适合用于大型矿井监控系统。主要缺点是:系统造价略高,通信线路要求使用屏蔽电缆;抗干扰性能一般,误码率略高于基带。 1.7光纤方式 传输速率高,可达百兆以上;通信可靠无干扰;抗雷击性能好,缺点:系统造价高;光纤断线后熔接受井下防爆环境制约,不宜直达分站,一般只用于通信干线。 1.8电力载波 1.9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由于使用坚固可靠的电力线作 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因此具有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路由合理、可同时复用远动信号等特点,不需要线路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但是开发费用高,调试难度大,易受用电环境影响,通讯状况用户的用电质量关系紧密。 二、无线连接 2.1Bluetooth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发表时间:2009-02-23T16:25:14.15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李雨冯迪[导读]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摘要: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台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约定好本次通信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怎样通信,什么时间通信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0 引言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网络通信协议 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NetBEUI协议、IPX/SPX兼容协议和TCP/IP协议。 1.1 NetBEUI协议①NetBEUI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在Windows和Windows 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②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NetBIOS是IBM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的标准,是一种在小型局域网上使用的通信规范。该网络由PC组成,最大用户数不超过30个。 1.2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①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②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 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③NWLink通信协议。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Windows NT网络和Windows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从Novell环境转向微软平台,或两种平台共存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1.3 TCP/IP协议 TCP/IP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①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这使得它很容易确定并找到网上的用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当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的服务器(如Windows NT服务器)还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与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协议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它经常出现广播包堵塞,所以无法获得最佳的网络带宽。②Windows中的TCP/IP协议。Windows的用户不但可以使用TCP/IP组建对等网,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服务器。如果Windows工作站只安装了TCP/IP协议,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 NT域的。虽然该工作站可通过运行在Windows NT服务器上的代理服务器(如Proxy Server)来访问Internet,但却不能通过它登录Windows NT服务器的域。要让只安装TCP/IP协议的Windows用户加入到Windows NT域,还必须在Windows上安装NetBEUI协议。③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配置。只要掌握了一些有关TCP/IP方面的知识,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④IP地址。TCP/IP协议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来识别在网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样由“网络ID”和“节点ID”(或称HOST ID,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进制数组成,每8位(1个字节)为一个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与段之间用“,”号隔开。为了便于应用,IP地址在实际使用时并不直接用二进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进制数表示,如19 2.168.0.1等。在选用IP地址时,总的原则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IP地址必须唯一,在不同的设备上不允许出现相同的IP地址。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于对子网的管理,主要是在多网段环境中对IP地址中的“网络ID”进行扩展。例如某个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0.1,它是一个C类网。其中前面三段共24位用来表示“网络ID”;而最后一段共8位可以作为“节点ID”自由分配。⑥网关。网关(Gateway)是用来连接异种网络的设置。它充当了一个翻译的身份,负责对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翻译,使运行不同协议的两种网络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如运行TCP/IP协议的Windows NT用户要访问运行IPX/SPX协议的Novell网络资源时,则必须由网关作为中介。如果两个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联,则可以使用Windows NT所提供的“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来完成。⑦主机名。网络中唯一能够代表用户或设备身份的只有IP地址。但一般情况下,众多的IP地址不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给予每个用户或设备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如“HAOYUN”。 2 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2.1 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你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 2.2 除特殊情况外,一个网络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选择多个协议,或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

第三章 网络管理协议

第3章SNMP网络管理技术 3.1 SNMP概述 3.2 SNMP的组织模型 3.3 SNMP的信息模型 3.4 SNMP功能模型 3.5 SNMP的通信模型 3.6 SNMPv2 3.7 SNMPv3 3.8 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SNMP概述 3.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1.2 SNMP体系结构 3.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是最早提出的网络管理协议之一,它一推出便得到了数百家厂商的支持,其中包括IBM、HP、SUN等大公司和厂商。众多网络硬件厂商把SNMP加入到设备中。 今天,各种网络设备上都可以看到默认启用的SNMP服务,从交换机到路由器,从防火墙到网络打印机,无一例外。目前SNMP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中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大多数网络管理系统和平台都是基于SNMP的。 3.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的特点如下: 1、SNMP是目前最常用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事实上指一系列网络 管理规范的集合,包括协议本身,数据结构的定义和一些相关概念。 2、SNMP被设计成与协议无关,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 OSI以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议上被使用。 3、SNMP提供了一种从网络上的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 SNMP也为设备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 3.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4、通过将SNMP嵌入数据通信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中,就可以从一个 中心站管理这些设备,并以图形方式查看信息。 5、目前可获取的很多管理应用程序通常可在大多数当前使用的操作系 统下运行,如Windows系列和不同版本的UNIX等。 3.1 SNMP概述 3.1.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1.2 SNMP体系结构 3.1.2 SNMP体系结构 1、SNMP的体系结构设计的特点: 保持管理代理(agent)的软件成本尽可能低; 最大限度地保持远程管理的功能,以便充分利用Internet的网络资源;

计算机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各种信息交换的场所,所有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物理连接设备进行信息的交换。但是,单纯依靠这些物理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这就好像计算机只有硬件系统是无法使用的,它得需要软件系统来支配。 因此,计算机网络需要通过协议,来支配数据的传输,才能发挥网络通信的作用。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协议中的双方都必须了解协议,并且事先要知道所要完成任务的所有步骤; ●协议中的双方都必须同意并遵从它; ●协议必须是清楚的,每一步都要明确定义,保证不会引起误解。 1.什么是通信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被称为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它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等功能的基础。例如,一次通信具体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如何建立连接?如何相互识别?在什么时间进行通信等。只有遵从这个约定计算机间才能够实现相互通信和交流。 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的TCP/IP协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任何计算机在接入Internet 后,只要运行TCP/IP协议才能够访问和使用Internet上的资源,若其不支持TCP/IP协议,那么它将是被孤立的一台计算机,无法实现与其它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 通常,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Protocol)有3个基本要素构成 ●语法(Syntax)即控制信息或数据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Semantics)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作出何种应答 ●时序(Timing)即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先后顺序及速率匹配和排序等 2.常见的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遍及OSI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如大家熟悉的TCP/IP、HTTP、FTP 等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 目前,在局域网中常见的3个网络通信协议分别是TCP/IP协议、IPX/SPX协议和NetBEUI 协议。除了在局域网外,还有广域网中,如X.25协议、HDLC协议、PPP协议等。 另外,由于网络节点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制定协议时,通常将其简单化,即将复杂成分分解成一些简单成分,最终复合起来。其层次结构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结构中的每一层都规定有明确的任务及接口标准; ●将物理通信线路作为最底层,它使用从高层传输的参数,也是为高层提供服务的基 础 ●将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最高层 ●除了最高层之外,中间的每一层都要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又是下一层的用户

通讯协议大全

T C P/I P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IPX/SPX(多用于局域网) 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 (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 NetBEUI 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网络通信协议: RS-232-C、RS-449、V.35、X.21、HDLC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点到点协议PPP 3G标准: WCDMA(欧洲版)、CDMA2000(美国版)和TD-SCDMA(中国版) Modbus协议 Modbus就是工业控制器的网络协议中的一种 包括ASCII、RTU和TCP

现在Modbus已经是工业领域全球最流行的协议。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网络协议大全 1、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2、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是TCP/IP的一部分 3、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 协议) 4、AppleTalk 协议 5?、BOOTP协议(Bootstrap?Protocol)?应用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协议,该协议主要用于有无盘工作站的局域网 6、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通用管理信息协议,它是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上的网络管理协议。相关的通用管理信息服务(CMIS)定义了访问和控制网络对象,设备和从对象设备接收状态信息的方法。 7、 DHCP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应用:在Windows中要启用DHCP协议,只要将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即可 9、Connection-oriented Protocol/Connectionless Protocol面向连接的协议/无连接协议 10 、Discard Protocol抛弃协议它的作用就是接收到什么抛弃什么,它对调试网络状态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工具

第六章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工具 本章重点仍是一些网络工具,它们可用于管理系统及其它的网络设备,例如交换器、路由器、集线器和其它支持SNMP的设备等。这部分介绍的网络工具很有用,对于你已经掌握的软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本章中介绍的工具有: ·UCD的SNMP命令 ·Snmpconf命令 总的来看,这些工具提供了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它们可用于以下方面: ·确定SNMP 的系统节奏(system heartbeat) ·确定系统开/关消息 ·获得协议统计信息 ·获得接口性能数据 ·监控系统进程活动性 ·监控路由 ·配置网络设备 6.1 监控/管理功能 1. 系统节奏 系统节奏(system heartbeat)是一条SNMP的get-request请求,管理员使用该请求来确定管理代理和系统的一般可连接性。举例说明,网络管理员可以查询管理代理的系统时钟MIB变量,可以确定每次连续的查询都比前一次查询晚一些。各次连续查询应该表明时间在向前移动。可用于这方面的MIB变量是数据对象unitTime ,它是Sun系统管理代理的sunSystem组的一部分。此外,MIB-II的system组中的数据对象sysUpTime也可用于这个方面,所有的SNMP管理代理应该都可以使用这个数据对象。 2. 系统开/关消息 如果一个系统因某种原因被关闭或重启,此时系统应该以trap形式向指定的网络管理系统发送一条报文。我们说过,trap是一种由管理代理主动发送的报文,它表明某些特定条件或事件。例如,接收这些报文后,管理员得知发生系统中断,于是采取适当的操作。UCD 管理代理的配置文件和其它工具可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网络管理系统续传trap报文。 3. 协议统计信息 因为许多SNMP管理代理支持MIB-II标准,所以有可能实现协议性能监控和系统监控。这包括IP、ICMP、TCP、SNMP协议,网络接口计数器,及一些Sun系统性能数据对象。 4. 系统进程活动性 Sun MIB扩展和UCD管理代理的应用,使得实现系统进程的监控成为可能。通过监控 143

几大通信协议区别

I2C和SPI,UART的区别 2009-12-07 21:55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通讯方式,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I2C--INTER-IC(INTER IC BUS:意为IC之间总线)串行总线的缩写,是PHILIPS 公司推出的芯片间串行传输总线。它以1根串行数据线(SDA)和1根串行时钟线(SCL)实现了双工的同步数据传输。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化,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在主从通信中,可以有多个I2C总线器件同时接到I2C总线上,通过地址来识别通信对象。 能用于替代标准的并行总线,能连接的各种集成电路和功能模块。I2C是多主控总线,所以任何一个设备都能像主控器一样工作,并控制总线。总线上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址,根据设备它们自己的能力,它们可以作为发射器或接收器工作。多路微控制器能在同一个I2C总线上共存。 最主要的优点是其简单性和有效性。它支持多主控(multimastering),其中任何能够进行发送和接收的设备都可以成为主总线。一个主控能够控制信号的传输和时钟频率。当然,在任何时间点上只能有一个主控。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单端,远距离传输。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区别在电气信号线上: SPI总线由三条信号线组成:串行时钟(SCLK)、串行数据输出(SDO)、串行数据输入(SDI)。SPI总线可以实现多个SPI设备互相连接。提供SPI串行时钟的SPI设备为SPI主机或主设备(Master),其他设备为SPI从机或从设备(Slave)。主从设备间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当有多个从设备时,还可以增加一条从设备选择线。 如果用通用IO口模拟SPI总线,必须要有一个输出口(SDO),一个输入口(SDI),另一个口则视实现的设备类型而定,如果要实现主从设备,则需输入输出口,若只实现主设备,则需输出口即可,若只实现从设备,则只需输入口即可。

通讯协议标准

编号: 密级:内部 页数:__________基于RS485接口的DGL通信协议(修改)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华美特科贸有限公司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

1.前言 在常见的数字式磁致伸缩液位计中,多采用RS485通信方式。但RS485标准仅对物理层接口进行了明确定义,并没有制定通信协议标准。因此,在RS485的基础上,派生出很多不同的协议,不同公司均可根据自身需要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通信协议。并且,RS485允许单总线多机通信,如果通信协议设计不好,就会造成相互干扰和总线闭锁等现象。如果在一条总线上挂接不同类型的产品,由于协议不一样,很容易造成误触发,造成总线阻塞,使得不同产品对总线的兼容性很差。 随着RS485的发展,Modicon公司提出的MODBUS协议逐步得到广泛认可,已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MODBUS的协议规范比较烦琐,并且每字节数据仅用低4位(范围:0~15),在信息量相同时,对总线占用时间较长。 DGL协议是根据以上问题提出的一种通信协议。在制定该协议时已充分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a.兼容于MODBUS 。也就是说,符合该协议的从机均可挂接到同一总线上。 b.要适应大数据量的通信。如:满足产品在线程序更新的需要(未来功能)。 c.数据传输需稳定可靠。对不确定因素应加入必要的冗错措施。 d.降低总线的占用率,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 2.协议描述 为了兼容其它协议,现做以下定义: 通信数据均用1字节的16进制数表示。从机的地址范围为:0x80~0xFD,即:MSB=1; 命令和数据的数值范围均应控制在0~0x7F之间。即:MSB=0,以区别地址和其它数据。 液位计的编码地址为:0x82~0x9F。其初始地址(出厂默认值)为:0x81。 罐旁表的编织地址为:0xA2~0xBF。其初始地址(出厂默认值)为:0xA1。 其它地址用于连接其它类型的设备,也可用于液位计、罐区表地址不够时的扩充。 液位计的命令范围为:0x01~0x2F,共47条,将分别用于参数设定、实时测量、诊断测试、在线编程等。 通信的基本参数为:4800波特率,1个起始位,1个结束位。字节校验为奇校验。 本协议的数据包是参照MODBUS RTU 通信格式编写,并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另外,还部分参照了HART协议。其具体格式如下: 表中,数据的最大字节数为16个。也就是说,整个数据包最长为20个字节。 “校验和”是其前面所有数据异或得到的数值,然后将该数值MSB位清零,使其满足0~7F 的要求。在验证接收数据包的“校验和”是否正确时,可将所有接收数据(包括“校验和”)进行异或操作,得到的数据应=0x80。这是因为,只有“地址”的MSB=1,所以异或结果的MSB也必然等于1。 本协议不支持MODBUS中所规定的广播模式。 3.时序安排 在上电后,液位计将先延迟10秒,等待电源稳定。然后,用5秒的时间进行自检和测试数据。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标准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网络协议分析、 总学时数:36(理论课学时数:18 实践课学时数:18) 学分数:2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学习TCP/IP协议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分析各个协议的设计思想、流程及其所解决的问题。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为网络管理员的技能水平。学生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业的网络维护的日常工作。学生应先修《计算机网络基础》一课,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后,方可修此门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调查研究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课程整体结构按照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所涉及到的工作任务,维护中小型局域网正常运作、检测网络故障等工作技能的培养安排课程项目。在学时分配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各占一半,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TCP/I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2)知道PP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3)知道Internet地址及地址解析; (4)知道I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5)知道ICM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6)知道UD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7)知道TCP协议以及工作原理; (8)知道Internet地址扩展技术。 2、职业技能目标: (1)能分析PPP协议; (2)能分析ARP协议; (3)能分析IP协议; (4)能分析ICMP协议; (5)能分析UDP协议; (6)能分析TCP协议; (7)能分析HTTP协议。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网络组建 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的概念

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即网络中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 但是两个实体间仅发送二进制位数据就指望对方能理解所传输的信息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为了进行通信,实体之间一定要达成一个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一组规则)。一个协议定义了通信内容是什么,通信如何进行以及何时进行。协议的关键是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 语法是指数据的结构或格式,指数据表示的顺序。例如,一个简单的协议可以定义数据的头部(前八个比特)是发送者的地址,中部(第二组八个比特)是接收者地址,而尾部就是消息本身。 ●语义 语义指比特流每一部分的含义。一个特定的比特模式该如何理解?基于这样的理解该采取何种动作?例如,一个地址指的是要经过的路由器还是消息的目的地址?这些都建立在语义的定义之上。 ●时序 时序包括两方面的特征:数据何时发送以及以多快的速率发送。例如,如果发送方以100Mbps(兆位每秒)速率发送数据而接收方仅能处理1Mbps速率的数据,这样的传输会使接收者负载过重,并导致大量数据流失。 一个协议是一整套规则,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也可以作为多个结构化实施。协议是复合的,可以比较方便地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执行。因此,协议是指作为约束整个通信过程的整套规则,它可以由层次协议构成。 作为一整套规范数据交换的规则,协议都会定义下述一些功能: ●分割将较大的数据单元分成较小的数据包(相反的过程则称为重新组合) ●寻址设备的彼此识别、路径选择 ●封装在数据单元(数据包)的始端增加控制信息 ●排序报文发送与接收顺序 ●信息流控制收、发双方在信息流过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同步保持收发双方对数据传输单元的一致性认同。 ●干路传输多个用户信息共同干路 ●连接控制通信实体之间建立和终止链路的过程 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IOS协议等等。在互联网上被广泛采用的是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

网络协议大全 VTP、RGMP

网络协议大全 VTP、RGMP VTP:思科VLAN中继协议(VTP:CiscoVLANTrunkingProtocol) VLAN中继协议(VTP)是思科第2层信息传送协议主要控制网络 范围内VLANs的添加、删除和重命名VTP减少了交换网络中的管理事务当用户要为VTP服务器配置新VLAN时可以通过域内所有交换机分配VLAN这样可以避免到处配置相同的VLANVTP是思科私有协议它支持大多数的CiscoCatalyst系列产品 通过VTP其域内的所有交换机都清楚所有的VLANs情况但当VTP 可以建立多余流量时情况例外这时所有未知的单播(Unicasts)和广 播在整个VLAN内进行扩散使得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接收到所有广播即使VLAN中没有连接用户情况也不例外而VTPPruning技术正可以消除该多余流量 缺省方式下所有CiscoCatalyst交换机都被配置为VTP服务器这种情形适用于VLAN信息量小且易存储于任意交换机(NVRAM)上的 小型网络对于大型网络由于每台交换机都会进行NVRAM存储操作但 该操作对于某些点是多余的所以在这些点必须设置一个“判决呼叫(JudgmentCall)基于此网络管理员所使用的VTP服务器应该采用配 置较好的交换机其它交换机则作为客户机使用此外需要有某些VTP 服务器能提供网络所需的一定量的冗余 到目前为止VTP具有三种版本其中VTPv2与VTPv1区别不大主要不同在于:VTPv2支持令牌环VLANs而VTPv1不支持通常只有在使

用TokenRingVLANs时才会使用到VTPv2否则一般情况下并不使用VTPv2 VTPv3不能直接处理VLANs事务它只负责管理域(AdministrativeDomain)内不透明数据库的分配任务与前两版相比VTPv3具有以下改进: 支持扩展VLANs 支持专用VLANs的创建和广告 提供服务器认证性能 避免“错误数据库进入VTP域 与VTPv1和VTPv2交互作用 支持每端口(OnaPerPortBasis)配置 支持传播VLAN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类型 RGMP:思科路由器端口组管理协议(RGMP:CiscoRouterPortGroupManagementProtocol) 思科路由器端口组管理协议(RGMP)弥补了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在Snooping技术机制上所存在的不足RGMP协议作用于组播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通过RGMP 可以将交换机中转发的组播数据包固定在所需要的路由器中RGMP的设计目标是应用于具有多种路由器相连的骨干交换网(BackboneSwitchedNetworks) IGMPSnooping技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该技术只能将组播流量固定在接收机间经过其它交换机直接或间接相连的交换端口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