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人品”与“文品”就一直被各种文人学者关注研究,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品与人品一直是被统一在一起的,似乎是文品高者人品也是优者。不可完全否认这一观点,相传了几千年的观点必定是有其事实和依据的。

要探讨“人品”与“文品”问题,就是意味着要探讨“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问题。“人品”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的品行思想,也有个性,文化教育在其中;“文品”大概就是文章的品位风格,与“文风”相似。这样一来,结合中国古代将“人品”与“文品”统一的观点,人品与文品的关系,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如其人”。“文如其人”出自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意思就是他的为人藏很深不愿让人知道,其实从他的文章中就能看出他的道德品行。

当然历史上认为“文品”与“人品”间存在着不可分割关系的远远不止苏轼一人。许多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文论作品中,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早在西汉学者扬雄就在其《法言·问神》中这样写道:“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简单地说,就是声画者,都是人内心情感的表现,因此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能从中分辨。这与《毛诗大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文”又是由“言辞”组成,因而“文品”与“言”,“书”挂钩,那么“心”,“情”与“人品”挂钩,不难看出“文品”是由“人品”所影响决定的,“文品”表现着“人品”。

曹丕就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在这里曹丕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创作的重要意义。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多人研究才能与禀性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才能和禀性”与“文品和人品”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从曹丕的思想出发,他主张“才性一致”,并且是性决定其才。而“才性一致”又与“文如其人”相一致。他在《典论·论文》中写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曹丕强调文气的不同是因人的天赋禀性不同,是无法以人力改变的。显然这种观点是太过绝对的,至少我觉得有时候后天学习是不可忽视的,文气什么的也是能通过后天的熏陶学习而有所改变和进步的。但即有些片面,曹丕所提倡的“文以气为主”,要求文章要有鲜明的创作个性。他在《典论·论文》中说:“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等,对一些文人作品进行了评价,从作品中也能推出他们的一些品性。例如:“齐气”是指齐国人那种舒缓的习性在文章之中体现。那么,可以推测徐干身上是否也有舒缓这一习性。所以在我看来曹

丕的“文以气为主”就是作家在禀性,感情,思想,观念等各方面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现。这之中不乏也表现了“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文品体现人品,人品影响,甚至决定文品。

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也有类似于“人品”与“文品”之间密切联系的论述。他在《体性》篇中这样写道:“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其中的“因内而符外”即若“文如其人也”,因此刘勰所说的“体”与“性”之间有着必然的某种联系。刘勰在《体性》篇中所要表现的就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体”不仅包含作品体裁类别,还包含了作品的风格特点。“性”则是指作家的个性和才能。这里“体”与“性”的关系又回归到了“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惰性。”其中“气以实志,志以定言”的观点与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较为接近,但在对后天学习的观点上,两人还是各持观点的。刘勰认为“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砾,陶染所凝。”他认为作家的才力气质由先天性情决定的,同时也有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这比曹丕只强调先天决定,无法以人力改变的观点是有很大的进步的。除了在《体性》篇中有谈到“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外,在其《风骨》篇中写道:“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总的来说就是指作品与志气一致。他提出的“风清骨峻”除了有一种艺术美外,还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一种清高廉洁,刚正不屈的人格之美。刘勰在《风骨》中还引入了曹丕的观点。其实刘勰和曹丕在“人品”与“文品”的认识上还是有其共通之处的。“辞为肌肤,志实骨髓”,可见“人品”藏于内,“文品”表于外,“文品”表现着“人品”。

唐朝李华也说过:“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从字面意思上解读有德之人的文章是好文章,反之则是差文章。虽然李华当时在《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中大多提出的都是为文宗经的主张,并且觉得好的文章应当能够适应抑或改变社会。即使不是很明显地在阐释“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但在“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中还是很简洁明了地表现出“人品”影响并决定着“文品”,“文品”中承载着“人品”。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诗概》中提出过“诗品出于人品”的论断,他十分强调作家的思想情感以及个人为人处世的品格在作品中的影响及其作用。因而“诗品出于人品”这个论断也成了他在文艺品评时的重要原则。刘熙载认为“诗品”反映“人品”,反映的是诗中的人品。当然刘熙载并不认为“人品”只反映在“诗品”上,他在《词曲概》中这样写

道:“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于温柔敦厚。”不难看出刘熙载的“诗品”因对象不同也可以说是“词品”。暂且将这些都归为“文品”,那么“文品”就是“人品”的反映。在文艺创作上刘熙载强调“作诗不必多,所谓肝胆真。”可见他对作家的自身要求是很高的。这从他的《艺概》中很容易就发现,他对品格高尚的作家的作品评价很高,而对于品行不端的作家的作品常有微词。

在我个人看来“人品”对于“文品”确实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决定性作用,但这种决定性并不是绝对的。“文品”能反映“人品”,但这种反映也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有时候“文品”所表现出来的与作家真实的“人品”是有偏差的。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有这样一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首诗中的“安仁”就是指西晋的美男潘安,潘安不仅貌美,而且文采极高。二十岁时就以文美晋武帝躬耕之事,由于辞藻华美,洋洋洒洒,遭众人妒忌而十年未得升迁。潘安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之一,他就排在首位。他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附不已,他虽然在口头受教,事实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还出现“拜路尘”事件。他在《闲居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脱世俗,鄙夷功名利禄的形象与其本人的真实形象着实无法让人接受。最终死在了一场政斗中,还被“夷三族”。

唐朝诗人元稹更是一个典型的“人品”与“文品”不统一的代表。他曾在《诲侄等书》这样写道:“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知之乎?”可是又在《寄吴士矩五十韵》中这样写道:“······将军频下城,佳人尽倾国。媚语娇不闻,纤腰软无力。歌辞妙宛转,舞态能剜刻。筝弦玉指调,粉汗红绡拭。予时最年少,专务酒中职······”他一边对后辈们说,自己朋友虽多,但从不去烟花喧闹之地;一边又用诗歌书写着他的年少轻狂迷恋红尘。这样的人前背后的教育让人看得觉得很是可笑。元稹的妻子韦从在他三十一岁时去世了,他写了《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来悼念亡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他一边用着这世间至大至美的事物来悼念亡妻,表示任何人都不能取代她;一边又很快娶了新娇妻,还纳了妾。虽然很不耻他的行为,却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诗作确实是佳作,不仅辞藻华美,意象灵动丰富。

其实历史上“人品”与“文品”不完全统一的文人大有人在,所以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就认为“人品”决定“文品”,“文品”反映“人品”。有时候“文品”会超越“人品”,或是“人品”落后于“文品”。但“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是十分密切的,我们要去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不能片面地,不变地去看待。因为我觉得影响“文品”的因

素远远不止“人品”。时代精神,社会背景,作家的身世背景,个人经历,接受的教育等等。无论是哪个因素对作家文品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当然一些古代的先进学者也是有提到这些方面的,像刘勰就提到了后天教育的影响;李华则是将其与社会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刘熙载提到了要注重个人的修养等等。古人尚已有如此的认识,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就该更冷静客观地去分析对待“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高尚”,“低俗”来简单地对作家的“人品”,“人品”下定论,而是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理性看待,客观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古代文论中真正的“人品”与“文品”之间微妙而又强烈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资料选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 孙英:《古典文学理论之最》花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出版,2004年版

枚乘的人品与文品(随笔)

[原创]随笔枚乘的人品与文品 枚乘的人品与文品 燕山飘雪 2005-1-10 0:17:27 大家看央视一台《汉武大帝》,不知注意到这样一个情节了么?汉景帝得了肺结核病,到骊山汤泉宫疗养。十皇儿刘彘去看他,并给他背诵了枚乘的赋《七发》,说它能治病。枚乘是何许人也?《七发》真的能治病吗? 枚乘,字叔,淮阴人,汉代著名辞赋家。世人皆知汉代写赋大家是司马相如,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再加上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浪漫故事,好象司马相如的名气大于枚乘。但是,在汉代,在当时,名气最大的还不是司马相如,而是枚乘。《汉书、贾邹枚路传》记载:“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写《汉书》的是东汉人班固,这说明一直到东汉人们都认为枚乘的名气大,赋写的最好。枚乘的赋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三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七发》。 枚乘的文章好,首先得益于他的人品好。俗话说“文如其人”,真是一点不错!他为人真诚、细腻、沉思、多谋。汉文帝时,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任郎中。所谓郎中,就是现在的秘书或秘书长之类。大家看《汉武大帝》都看到吴王刘濞造反的情节。的确,刘濞的刚愎自用是有名的。他凭借在吴国经营多年积聚的财富,就想与朝廷分庭抗礼,开始谋反。枚乘极力劝谏,阻止他这样做,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吴王刘濞根本不听,有点利令智昏。枚乘知道非失败不可,就悄悄地离开,到梁孝王那里躲藏起来。等到御史大夫晁错宣旨颁布《削藩令》时,刘濞再也忍无可忍,决心造反叛乱,并联合了其他六国,一时气势汹汹,非要打到长安不可。枚乘这时又写信劝刘濞悬崖勒马,赶快罢兵。但刘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件事传到朝廷,汉景帝大为感动,朝廷上下官员都知枚乘是忠于朝廷的,不希望天下大乱。一时间,枚乘的人品为人们称道。刘彘小时侯就听窦婴讲过枚乘的《七发》,他背得滚瓜烂熟,特别欣赏“观涛”那一节。后来刘彘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汉武帝。他派人去迎接枚乘到朝廷任职,结果在半路上,枚乘就生病死了。汉武帝自然是痛心不已。

书品与人品

书品与人品 近日仍须奔走,九月五日要在上海参加民间书院高峰论坛,六日会在交大海外国学与西方经典研修班讲〈〈知行: 从xx学谈起》。 接着要准备九月十八日在浙江美术馆的墨家: 龚鹏程书法展”了。因贴书论一则,以广其意。 xx我情性: 书品与人品 xx鹏程 一、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第^一首注: 「唐人楷书手写本,莫不结体精严,点画飞动,有血有肉,转侧照人。校以著名唐碑,虞、欧、褚、薛乃至王知敬、敬客诸名家,并无逊色。 所不及者,官耳。官位愈高,则书名愈大」。 第十二首论宋四家苏黄米蔡,则说蔡不应是蔡襄,只能是蔡京蔡卞。而古人所以以蔡襄代之,当是受「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传统儒家观念之影响。所以启功先生痛批: 「古之所谓德成者,率以其官高耳」。其论书绝句白书本更有白序说: 「又见古之得书名者,并不尽根于能。官大者奴仆视家人、名高者生徒视侪辈,其势其地既优,其迹其声易播」。 先生反对以心术德行人品论书,论蔡京蔡卞如此,论王铎亦如此。举倪云林题王黄鹤画之语以夸王铎曰: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评价可谓极高矣。而在理论上,先生更直接驳斥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说,认为「笔下之美恶与心中之邪正,初无干涉」。

我有一篇文章论〈书法真精神〉,曾反驳过先生,认为先生胡涂了,白相矛盾,往往前言对不上后语。例如他说书法史上得名者多半是因官大,则蔡京蔡卞不更是大官吗?为什么大家一般并不推崇他们,竟要劳先生来翻案?「德成而上」之德,又能解释成官吗?先生名高,恐遂放肆而言矣! 至于「心正笔正」,本为柳公权劝谏之言,先生借题发挥,将人品与书迹分开,益可见先生宗旨只在书迹层面。从前,刘勰品藻群言,题其书曰: 「文心雕龙」。先生论书,却是仅及其迹,不肯谈心的,令人有点莫名所以。 考〈〈西京杂记》曾载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曰: 「,,赋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赋有赋之迹,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是也。然而赋不只有赋之迹,还有赋之心。此理连司马相如都懂,可惜启功先生不知,以为论心即是论道德,于中国艺术传统真是太隔阂了! 苏黄米蔡四家之说,始于元人。然王芝〈跋蔡襄沸河石砚铭〉即已以蔡襄为四家冠冕。认为苏黄米蔡四家之蔡应该改为蔡京蔡卞,要晚到明人王绒,而清叶昌炽〈〈语石》提倡尤力,赏其狂狷。启功先生不过拾其余浦而不知其非也。考宋人书论,大抵皆只言蔡襄,齿及京卞者甚少。如倪思〈〈经锄堂杂志》云: 「本朝字书惟东坡、鲁直、元章。然东坡多卧笔,鲁直多纵笔,元章多曳笔。若行草尚可,使作小楷则不能矣。,,独蔡君谟为冠,余子不及」,朱子亦曰: 「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可见一时公论如此,非只东坡一人推其为本朝第一也。蔡京蔡卞哪里有此地位?赵孟俯〈评宋十一家书〉,只说蔡端明如周南后妃,容德兼备,而略不及京卞。益可知宋元人论四家,必不以京卞为是。叶缘督有取于京卞之狂之狷,遂不知古人本以中和为高也。 以上是旧作中不同意启功先生的论点,现在就还要接着谈下去。 启功先生字好名高,但见识浅俗,一如其诗。说古来书家擅名者都只因官大,正像许多人

论艺品与人品

论艺品与人品 对于人品,著名艺术家毕加索认为:道德良心上的问题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毫无关系。我不赞成毕加索的这种观点。首先这种观点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他否认了失误之间的俄普通联系。朱光潜曾说:一切艺术都是生活和自认的返照,艺术的美丽在于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快感,使主体的生命质量因艺术的关照而得以提升。人作为一中社会性的动物,当他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日起就已经注定了他要和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和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是你一个小小的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别人的人生,更何况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改变世界能力的人了。而毕加索当时就已已经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名气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怎么可以说他自己的道德问题与别人无关呢? 对于人品和艺品,中国传统的观点是人品和艺品成比的,人品好,艺品自然就好,人如其名。我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对的一致性。有人说:“人品好,艺术不一定好,人品不好,也有高明的艺术。”确实,历史上有人的尽力证明人品与艺品不成正比,例如童其昌人品很坏,画确不错。还有就是,在贵阳有一个长期吸毒的画家,他的动物小鸟意可谓堪称一绝,售价也不低。并没有人因为他是一个毒鬼而不买他的画,但他的画资在高也只能勉强支付自己的毒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有人知道国画大师张大

千一生造就过多少假画?骗过多少人的钱财?连他的本家艺术眼光并不低的张学良将军也难逃欺骗。曾有“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大吾之悟的国画大家李苦禅先生人品极好,同时他以“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品无格,下笔无方”称誉于世,他还举例说:“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指引人格恶劣,逐令百代是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入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详,会招祸殃,实则曾恶其人,自然不会美其作品了。“我们无不感动与一个老画家将人格提升到如此高度!但据说他的得意养子,当今名振中外的的某人物画家曾高价卖了一批画到台湾,而后又自食其言的登明是一批假画,并说不是他卖出去的,如果以李苦禅先生的理论俩规范这位画家,会有什么样的解释呢?无言!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发现很所艺术大师尽管有很好的人品,但他们从来不把人品的高低与艺品的优劣联系起来,人品与艺品同高,但来源于不同的修为,前者在乎教养而后者在于学问的情深,二者直接按无论如何是没有逻辑联系的。 当然,不管是艺品还是人品都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讲,二者是可以相互因果或相互影响的。我们呼唤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但德艺之间并没有必然性,这是经历史证明了的事情。在被郑板桥以书画方式“整治”过的官僚看来,他的人品极差,但老百姓却喜欢这样的人品;秦桧的人品世所憎之,但我不相信如果现在他的作品惊现世间,竟不会是无价之宝;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作为国名元老级人物,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与大陆的政治主

细节之处看人品作文750字

细节之处看人品作文750字 细节之处看人品作文750字 常言道:“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人亦可在一点一滴中反映出他的人品。书房里,父亲正捧着一本书,安静的看着,整个房间只听的到沙沙的翻书声。少年悄悄的进入房间,打破了这安静的屋子,少年看着父亲:“父亲,我以为我最近的努力学习可以超过他,可我还是输了。” 父亲抬起头,看着少年:“输了就输了吧。陪我下盘棋吧。”说着就从抽屉里摸出一副围棋。少年坐在父亲对面,选择了黑棋,和父亲下了起来。 “父亲,该你了。”少年看着父亲,父亲思索了一会才将棋落下,父亲的棋刚落下,少年的棋就跟着父亲的棋落在了棋盘上。父亲看了一眼少年,仍是思索了一会才开始下,少年也是一如既往。不一会后,少年的速度慢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少年却是再也下不下去了。少年惭愧的看着父亲,:“父亲,我输了。”“你知道你是怎么输的吗。”父亲看着少年。“我实力不如你,当然会输了。”少年回答。 “没错,孩子,实力确实是你输我的原因,可是仅仅如此

吗?你只看到你输我的结果,可是你却没看到你为何而输。我看到你下棋的时候速度很快,我从中看到了你的急躁,不冷静,遇事不加思考。在你被我逼入绝境是便认输,我看到了你对困难的`畏惧。你看,若是刚才你下这里,不是还有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吗,你没有一颗求胜的心,畏惧困难。在你输了后我问你为何而输,你只认为我实力比你强,输我理所当然,没有反思输掉的原因,没有想过加以改正。你认为你会有赢过我的机会吗。孩子,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啊。”父亲看着少年。 “细节,细节。。父亲,我明白了。”少年恍然大悟。 父亲微笑的看着少年,再次捧起了书。少年退出了书房,回到了房间。打开窗户,阳光射入房间,房间立刻明朗了起来。少年看着窗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喃喃自语:“细节么,呵呵。你可要准备好了,下次我可不会再输给你了呢。”做人切不可忽视细节,哪怕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在哪一点一滴中足可窥探出我们的人品。莫要小看那一点一滴,它足可决定你的成败。就像在冬天里,一缕阳光可给无数人带来温暖;在荒漠中,一杯水足可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做文学家也罢,做普通人也罢,人品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终其一身,无非是在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下面是整理的文品和人品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

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吧作文】 文品和人品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大学蒙曼教授做客央视,和外国朋友谈中国诗歌。当说到岳飞的《满江红》时,蒙曼教授补充了一句:根据有关史料,岳飞的《满江红》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换言之,这首词很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之作;再说,岳飞一生戎马倥偬,且又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来支撑,《满江红》很有可能不是岳飞的作品。 在场的外国留学生大惑不解: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坚持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呢? 蒙曼教授因势利导,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中国老百姓从心底里认定,如此壮怀激烈、气干云霄的词句,只有岳飞才能写的出来,如此洒脱豪迈、气势恢宏的书法,也才能配得上岳飞! 现场一片掌声。

三个细节告诉你,身边的人谁最靠谱

三个细节告诉你,身边的人谁最靠谱 有人说事事有回应的人,有人说重情重义的人,有人说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还有人说做事沉稳厚道的人……所有这些说到底,无非就是两个字:靠谱。 人生在世,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相交? 股神巴菲特说过: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而一个人靠不靠谱,看这三个细节。 01事有交代 交代沟通,是一种人生品质。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 你交代给他一件事,但好几天都杳无音讯;约好了时间见面,结果人不到也没有任何解释;搭档合作,他负责的部分却迟迟没有结果;…… 罗振宇在《奇葩说》里讲过: “最没前途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凡事无交代,做事不沟通的人。” 一个真正靠谱的人,都会做到事必有交,凡事做到尽善尽美。 《资治通鉴》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魏文侯和大臣们在一起饮酒,尽兴之时,天却下起了雨。 随后,魏文侯命人准备车驾,打算去郊外。 于是大臣们纷纷劝阻:下这么大的雨,此时出去可能感染风寒,为何执意如此? 魏文侯回答道:我和掌管山林的官员预约了今天要去打猎,得跟他见一面,不能失约。 于是魏文侯冒着雨,乘着车来到郊外,找到管理山林的官员,亲口告诉他,下雨了,之前和你预约打猎的事,取消了吧。 正是魏文侯事有交代的行事原则,才决定了他之后人生的道路能走多远。 正所谓,大事见水平,细节见人品。 能做到事事有回音,时时能交代,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人品,更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 与这样的人相处,做事踏实、心里有底。 有人说过: 所谓靠谱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事有交代,就是靠谱。 02守时重诺 守时重诺,是一条人生准则。 《荀子不苟》有言:“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自古以来,君子常常以守时重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不但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 正所谓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信用,守诺言。唯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古时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所以,鲁哀公对他很不满。 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 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么长得越来越胖了?” 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 此言一出,众人皆懂这是在暗指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人存于世,若像孟武伯这样常常失诺于人,便会把他人的信任,一点点消耗殆尽。 正如作家池田大作说过的一句话: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我国古代文论中历来就有"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的说法,《艺概·诗概》中也有“诗品出于人品”之说。世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从中得出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何为人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从含义上来看,人品与文品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主张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之美的集中反映。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子强调“诗教”,认为诗与乐可以对培养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论语》中体现,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正是因为孔子自身对“仁”与“礼”的追求,对“诗教”的追求,他的《论语》,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钟嵘,出生贫寒,“位末名卑”,做过一些小官,在门阀世族统治下很不得志,这儿主要要提的是《诗品》的创作。《诗品》之作正值中国文学艺术理论批评的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对文艺家进行品评,是一种时行的社会风气,《诗品》之作的主要原因是钟嵘对当时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现状的不满,为了树立正确的诗歌创作风气和提倡科学的文学批评标准,所以他在《诗品序》中尖锐地批评当时滥用典故、排比声律之弊。钟嵘在《评阮籍诗钟中》说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在此,钟嵘着重强调了诗歌是体现人的性灵的,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而提到性灵,与之联系密切的是明清的“性灵说”。其中袁宏道在给张幼于的信中说道:“至于诗,则不肖聊戏笔耳。信心而出,信口而谈。世人喜唐,仆则曰唐无诗;世人喜秦、汉,仆则曰秦、汉无文;世人卑宋黜元,仆则曰诗文在宋、元诸大家。昔老子欲死圣人,庄生讥毁孔子,然至今其书不废;荀卿言性恶,亦得与孟子同传。何者?见从已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今人虽讥讪得,却是废他不得。不然,粪里嚼查,顺口接屁,倚势欺良,如今苏州投靠家人一般。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见成字眼,亦曰骚人。计骗杜工部,囤扎李空同,一个八寸三分子,人人戴得,以是言诗,安在而不诗哉?不肖恶之深,所以立言亦自有矫枉之过。”对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的剽窃模拟文风,袁宏道确是深恶痛绝之极,对他们给予了剑客的讽刺与嘲笑。此时的性灵说提出的真、善、变、趣、奇,和钟嵘的《诗品》可以说是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在文章或是个中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事件的看法,对各自时代的进行了批评。这些在我看来,达到了文品的要求,也体现了各自的人品。 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文学批评原则,韩愈曾作了集中地、全面的、深入的讨论。韩愈在散文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明道,注重实用的思想。“道”的具体内容,是指孔孟儒加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它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有益于群体、社会的伦理道德修养,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由此看来,韩愈特别重视人品与文品的一致,认为作家要写好文章,关键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在《答李诩书》中,曾称赞李诩说: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他谆谆告诫李诩,“立言”即写文章之事,并向学生谈了自己学习写作的体会:“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同时,他还提出“气盛宜言”之论,这是继孟子“养气”论以后又一理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里所谓的“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

浅谈人品与人才重要

浅谈人品比人才重要 孩童时,老师常对我们说:要讲文明、讲品德;那时并不在意,只是觉得学习好,有本事了才历害。而今再思考时发现,人品远比人才重要。 人才无人品闯祸甚於庸才 人才是可以后天训练的,但人才若缺乏人品,闯的祸反而比庸才更大,因此公司选才,才华再高,没有人品宁可不要. 前美国德州仪器总裁兼执行长佛瑞德.布希,在[我们如何甑选高层主管]一文中指出,德义在甑选高层主管时有十项必要条件,例如冒险意愿、获利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不过,诚信绝对名列榜首。 佛瑞德.布希指出,经理人员即使很聪明、有创意有很会替公司赚钱,但如果他不诚实,则他不仅一文不值,对公司反而是相当危险的人物。他对诚实所下的定义是,当经理人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而无法达成承诺时,他必须尽可能通知对方,解释未能达成的原因,并竭尽所能去减少对方的损失。 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一旦用人不当,人才也会变成企业最大的负债。因此,人才的品德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因为人品攸关企业的永续竞争力。 无论企业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雇用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人品攸关企业永续竞争力 西谚云,[好的理论为经营之道]。企业竞争,不只是策略、技术和创新的竞争,最后决胜负的关键,往往掌握在品德手上。 跨国企业IBM转型为服务导向的高科技公司后,发现尤其在提供无形服务的业务竞争时,影响客户最后采购决策的因素,往往是口碑和信赖度,而IBM人长期累积的品牌形象成为临门一脚。 IBM订定的九项用人标准中,有五项跟品德相关:具备[勇于负责、工作热忱、自我驱策、值得信赖和团队协力]的能力。IBM人力资源部有不成文的规定:绝

不任用带兵集体跳槽的主管,因为有道德瑕疵;也绝不任用带着前一家公司资源前来投靠的人才,因为今天你偷了老东家的东西过来,难保明天不会偷IBM的东西出去。 企业品德是一种无法量化的竞争力,企业如果不重视诚信,不但影响企业形象,也绝对影响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棵大树,则品格有如树根,若树根开始腐烂,不管树多大多茂盛,已可预见这棵树终将枯萎。 部门领导要以身作则 近来倡导[企业理论新意义]的中华民国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许士军指出,过去企业为追求效率、降低成本,订定许多规范,但进入知识社会时代,企业经营需要的是[创新],必须让员工自主,不能再层层节制每个员工的行为,就在[捏太紧怕死掉,放太松怕飞掉]之间,管理科学的精神和制度除了要更加尊重个人,伦理更是不可或缺。 [现代企业的典章制度必须建立在信任上,而信任就是一种伦理关系],许士军说。 企业伦理的推动与落实,最好的方法是让企业伦理的观念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塑造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意识形态,而中层领导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中层领导的品德相当重要,因为他是企业的领导核心,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更是直接管理部门的员工,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这个团队的每个人。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有样学样。反之如果这些中层领导说到做到,凡事讲诚信,自然这个团队也将是一个讲诚信、讲品德的团队。员工的人品很难通过品格教育来改变,只有让员工自我感到骄傲,对企业产生认同,这样就会主动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就是任何人在孩童时期曾经受到过老师、父母的教导----不撒谎、不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等。正是这些做人的基本品德指导他成就了今天的事业。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商业工程师,更不要忘了我们孩童时老师和父母对我们最基本教导----要讲品德。做一名讲品德的人远比你成为一个才子更为重要!

教你三分钟看穿一个人的人品

1.牙齿不好的,脾气一般都好。反之,一口利牙的人,脾气不小。张飞是一例。 2.求人办事,一口答应者,一般都办不成事。更要防备这种人可能是骗子。例如,高考之后,大学门口为家长承诺包上学的人。刚入官场的青年人,宜选老诚执重者为师。“凌霄羽毛轻无力,掷地金石自有声。”3.在逆境中,不断说些劝你的话的“好心人”,一定小心。如《水浒》中的林冲好友陆迁。 4.学英语中,口语好的,一般语法差些。近视者,听力都好。5.对当领导的人,所谓专业与学问的标榜切不可全信。有领导才能的人,不太可能同时献身学术。 6.不吸烟饮酒的人,大都是对自已严格要求的人。一般可托终生。凡迷恋“酒色财气烟”者,一定要小心。 7.对你吹拍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百分之七十的凶杀案发生于熟人之间。“生虎犹可近,熟人不可亲。”9.左撇子中的大学生比其它人多一倍,比其它人的平均寿命少6岁。10.家中父母最喜欢的一个子女,一般都不成器。 11.农村的青年一般爱做官,城市的孩子大都爱玩。大官贪污的,岀身乡村的比例高些。北京的go-vern-ment机关与高校中,外地人比例高些。 12.一个班级人人都穿羽绒衣,有一个穿棉袄的,一般是学习第一名。富不过三代,逆境出人才也。“寒门出孝子,国破识忠臣。” 13.胆小的男孩一般能成大事。打仗前思后想的,才是帅才。流泪的男

人一定有爱心。举棋不定是一种美德。 14.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长角的动物都不是食肉动物。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动如火掠,不动如山。” 15.小个子的能人,当心遗传大病。父母早死的人,中年后一定要全力保养! 16.背叛你的女孩,再侮辱你,一生命薄。恶有恶报。早年的“班花、校花”,有几个会有晚年的幸福?“猛虎别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17.重情之人,难有爱情之幸福。当你说岀爱字,你就处于被动。爱情的真谛是“欲擒故纵”,鲜花大都插在牛粪上。“骏马常驮痴汉走,巧女常伴愚夫眠。” 18.一生设计者,一生受累,少有善终。“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19.盖楼的工人,许多人没房子住;造汽车的工人,许多人无车开。“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0.老看病的,一般都无大病。医王孙思藐活了一百一十岁,少年多病。作家谢冰心,刚会吐奶,就会吐血,活了九十多岁。自吹爹妈给个好身体的人,往往活不长。“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疲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奉献者寿。 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2.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 3.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

细节见人品的作文

细节见人品的作文 导语: 一个人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细节之处看出 一个人的人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细节见人品的作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 细节见人品的作文 1 常言道: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个人亦可在一点一滴中反映 出他的人品。书房里,爸爸正捧着一本书,安静的看着,整个房间只听的到沙沙 的翻书声。 少年悄悄的进入房间, 打破了这安静的屋子, 少年看着爸爸: “爸爸, 我以为我最近的努力学习可以超过他,可我还是输了。” 爸爸抬起头,看着少年:“输了就输了吧。陪我下盘棋吧。”说着就从抽屉 里摸出一副围棋。少年坐在爸爸对面,选择了黑棋,和爸爸下了起来。 “爸爸,该你了。”少年看着爸爸,爸爸思索了一会才将棋落下,爸爸的棋 刚落下,少年的棋就跟着爸爸的棋落在了棋盘上。爸爸看了一眼少年,仍是思索 了一会才开始下,少年也是一如既往。不一会后,少年的速度慢了下来,又过了 一会, 少年却是再也下不下去了。 少年惭愧的看着爸爸, : “爸爸, 我输了。 ”“你 知道你是怎么输的吗。”爸爸看着少年。“我实力不如你,当然会输了。”少年 回答。 “没错,孩子,实力确实是你输我的原因,可是仅仅如此吗?你只看到你输 我的结果,可是你却没看到你为何而输。我看到你下棋的时候速度很快,我从中 看到了你的急躁,不冷静,遇事不加思考。在你被我逼入绝境是便认输,我看到 了你对困难的畏惧。 你看, 若是刚才你下这里, 不是还有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吗, 你没有一颗求胜的心,畏惧困难。在你输了后我问你为何而输,你只认为我实力 比你强,输我理所当然,没有反思输掉的原因,没有想过加以改正。你认为你会 有赢过我的机会吗。孩子,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啊。”爸爸看着少年。 “细节,细节。。爸爸,我明白了。”少年恍然大悟。 爸爸微笑的看着少年,再次捧起了书。少年退出了书房,回到了房间。打开 窗户, 阳光射入房间, 房间立刻明朗了起来。 少年看着窗外,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喃喃自语:“细节么,呵呵。你可要准备好了,下次我可不会再输给你了呢。” 做人切不可忽视细节, 哪怕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 在哪一点一滴中足 可窥探出我们的人品。莫要小看那一点一滴,它足可决定你的成败。就像在冬天 里,一缕阳光可给无数人带来温暖;在荒漠中,一杯水足可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细节见人品的作文 2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

浅谈品格修养与国画

浅谈品格修养与国画 穆彦青 【摘要】:推崇人品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这是在国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画家的品格修养与其绘画品味、风格、最终成就有着莫大的关系。人品高尚则品味不俗,气韵生动;画品高者学养深厚,品节优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品格修养;国画;画品 中国画作为一种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鲜明的个性,以及独特的魅力。而“画品”与“人品”的关系则是中国美术史上从古至今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画的文化性不仅存在于题材和内容上,更具有内在的意境追求、清雅闲逸的书卷气息和从容温文的书法意蕴,宾虹老人称之为“内美”。而中国的文化注重人格和艺品的同一性,中国画与画家的品格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古就有“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的说法,清代松年在他的《颐年论画》中写道:“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从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唐、宋、元、明以及国朝诸贤,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前贤已往,而片纸只字皆以饼金购求。书画以人重,信不诬也。历代工书画者,宋之蔡京、秦桧,明之严嵩,爵位尊崇,书法文学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吐弃之,湮没不传?实因其人大节已云,其余技更一钱不值矣。吾辈学书画,第一先讲人品,如在仕途亦当留心吏治,讲求物理人情,当读有用书,多交有益友。”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中国画强调自由表现,这就使得其作品能表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品,人品在绘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与画品有着内在的联系。 注重人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品一方面是要求画家有高尚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包括较高的文化学养及品味。人格品质是立身之本,品格高尚之人必定在其作品中渗透高尚的思想;而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文化学养则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提升其品味。例如“四君子”向来是中国画不衰的题材,其主要原因是“四君子”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一个人人品的精华:梅花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兰花空谷幽香,孤芳自赏,“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竹子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菊花凌霜自行,不趋炎势,“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可见中国画之所以特别钟情于梅、兰、竹、菊、山水等题材,是因为这些事物的某些特征与人之间有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象征了人的某些品质,喜爱这些事物的人必然对这些事物所隐寓的品质持肯定态度,并以这些品质为目标,努力去拥有这些品质。纵观中国书画史,凡受人尊崇的书画大家,无一不是品艺同高者。郑板桥画竹形神兼备,堪称一绝,正是寓情于景,画中竹子如板桥本人一样刚正不阿,高风亮节,正所谓“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正因为他具有高尚的人品,精湛的的技艺,深厚的修养,所以,才赢得人们的赞誉;潘天寿先生把其恩师李叔同作为一生的人格典范,他曾说“艺术品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泛之见闻、刻苦之经验,决难得有不凡之贡献”;近代山水国画大师傅抱石同样认为中国绘画基本思想的三大要素是“人品”、“学问”、“天才”;清代华翼纶在《画说》中写道:“子久、云林、梅道人辈,其品高出一世,故其笔墨足为后世师。而物以人重,知立品不可不先也。” 文人画家写字作画,往往是遣情写性的一种活动。文艺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

从书品看人品

从“书品”看“人品” ——例谈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入眼、入心、入笔、入格”是写字教学的四个基本过程。这四个过程,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写字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入眼、入心、入笔、入格”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学习写字的方法技巧,挖掘汉字特有的美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做人的道理渗透其中,塑造端正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小学写字教学德育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熟练、易认。”这句话不但道出了写字教学的目的,而且也包含着对写字习惯的要求:规范、端正、易认。 写好字从表面上看是学会一种技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素质,本质上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承袭。我们的写字教学应充分发挥其陶冶性情之功,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心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大力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写字对小学生的教育功能。俗话说:字如其人。在写字教学中,深切地感悟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一、巧用资源,创设情境,让字“激趣” 汉字不是无情物,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一个汉字一幅画。如象形字“日”、“月”就很像一轮红日和一弯新月高挂在空中;“山”字中间一峰突起,周围群山环抱,神形兼备。汉字发展演变至今,很多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都可以让人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如“乒乓”二字,不但象声,而且象形;“甩”字很像一只手用力往外扔东西……汉字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背后还有故事:学生可以从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变“墨池”的故事中学到勤奋;从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学到对书法的痴迷;从怀素写穿木板的故事中学到持之以恒等。因此,写字不单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还具有审美的价值。

论文品与人品(2015浙江高考作文分析)

论文品与人品 论调1:首先做艺术的人应该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人不成功一切都不必谈,而做人的关键是人品,人品极差的人他搞出的艺术的品位与艺术境界也不会是很高的,古人讲: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真的假不了,假的永远真不了,艺术如此。真金不怕火炼,作品的境界与层次其实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好作品应经得住别人的评说的。还有写诗的人如果思想境界不高,会误导众生,罪过很大的,所以作品不可轻易示人,但可自娱,不可愚弄青少年的心灵,破坏人性中的真善美。 论调2:其实,这种调子是老生常谈了,认同的人的确也很多。但这又怎么样,一样不妨碍那些所谓“人品”不好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被欣赏,甚至被模仿、学习,一代代流传下来。倒是有一些“人品”好得没话说的艺术家,因作品本身的原因,湮没在历史的大潮里。所以我认为,艺术是艺术,人品是人品,不能混为一谈。窃以为,艺术作品水平的高下,应以作品本身的立意、技法等多方面来考量,而不是简单的以一句“人品不好”,否认或抹杀艺术家的成就,那才是真正的“误导众生,罪过很大”! 例1:文学界——徐志摩、顾城 从徐志摩的经历来看,当年他去国外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糟粕的部分,不顾道德随着自己的感觉走,对共同生活了五、六年的结发妻子一点恩情不讲,遗弃原

配夫人张幼仪及自己的孩子,见异思迁去追求林徽因,可是一见钟情的林徽因凭直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是不足以信赖的,便悄然离他而去。 另外,徐志摩也忘记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训,去追求朋友之妻陆小曼,造成了另一个家庭的破碎,更伤透了父母的心,致使公婆坚持不见陆小曼。他随会写诗文,但对爱情轻率并违背人伦道德,对父母不孝,对子女不慈,对妻子不忠贞,对朋友无信义。身为人师带坏社会风气,结局是不幸的。那是在一九三一年的第二段新婚生活,死时才三十五岁。而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却宽恕了徐志摩,且自己抚养儿子长大,仍孝敬徐家二老并送终,还每月寄钱接济徐志摩的遗孀,自强自立事业兴隆。 我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对徐志摩的人以及他的诗的看法已经稍有了些改变。也就是说当你在没有真正由表及里的进行全面理智的了解一件事或一个人之前你是没有发言权的,即便你有了了解之后,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个人的偏见也会产生不同或不正确的看法。心态改变了一切都会改变,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沙里淘金”的洗礼才能辨清真伪。” 我本人就很喜欢《再别康桥》。对写诗我是外行,这种喜欢凭的只是感觉。可是我们看看《再别康桥》流传之广,喜欢的人之多,还用的着多说什么吗?难不成说喜欢徐志摩作品的人,都是“人品”有问题?亦或是智商有问题?还是说,大家的欣赏水平都出了问题? 我们再谈谈另一位诗人顾城。顾城是中国现代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那首《黑眼睛》脍炙人口,风靡一时。可是顾城后来却在新西兰的一个小岛上涉嫌杀死妻子。按该文的观点来说,顾城的“人品”肯定是不行了。但就凭这点,你能抹杀顾城在现代诗坛上的地位和成就吗?答案很简单,不行!

“作品与人品”材料作文解读例析

“作品与人品”材料作文解读例析 “作品与人品”材料作文解读例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行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2015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 【真题解读】 这是文艺气质类考题,材料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是“作品”和“人品”。人品决定文品,文品体现人品,文品来源于人品,而又高于人品。考生可以选择“统一”或“背离”行文,也可以选择中间路线入笔。行文时,可从文品谈起,再落到人品,亦可从人品入笔,再说到文品。不主张延伸到真与假、

字品、球品等其他品格上。但只谈或泛泛而谈“人品”或“文品”,也没有说服力,必须有材料,会思考,能亮出自己的人生观。 【备考提示】 有关“作品与人品”的关系,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立意,也可以综合两种观点进行议论,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备考时,可以从文学、写作这类基础角度出发积累素材;多问自己“为什么”,提高思考的深度与广读,以精妙绝伦的说理赢得阅卷者青睐。 【高分作文一】且以作品论英雄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人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之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细节处看人品

细节处看人品 常言道: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 个人亦可在一点一滴中反映出他的人品。书房里,父亲正捧着一本书,安静的看着,整个房间只听 的到沙沙的翻书声。少年悄悄的进入房间,打破 了这安静的屋子,少年看着父亲:父亲,我以为 我最近的努力学习可以超过他,可我还是输了。 父亲抬起头,看着少年:输了就输了吧。陪 我下盘棋吧。说着就从抽屉里摸出一副围棋。少 年坐在父亲对面,选择了黑棋,和父亲下了起来。 父亲,该你了。少年看着父亲,父亲思索了 一会才将棋落下,父亲的棋刚落下,少年的棋就 跟着父亲的棋落在了棋盘上。父亲看了一眼少年,仍是思索了一会才开始下,少年也是一如既往。 不一会后,少年的速度慢了下来,又过了一会, 少年却是再也下不下去了。少年惭愧的看着父亲,:父亲,我输了。你知道你是怎么输的吗。 父亲看着少年。我实力不如你,当然会输了。少 年回答。 没错,孩子,实力确实是你输我的原因,可 是仅仅如此吗?你只看到你输我的结果,可是你

却没看到你为何而输。我看到你下棋的时候速度 很快,我从中看到了你的急躁,不冷静,遇事不 加思考。在你被我逼入绝境是便认输,我看到了 你对困难的畏惧。你看,若是刚才你下这里,不 是还有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吗,你没有一颗求胜 的心,畏惧困难。在你输了后我问你为何而输, 你只认为我实力比你强,输我理所当然,没有反 思输掉的原因,没有想过加以改正。你认为你会 有赢过我的机会吗。孩子,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啊。父亲看着少年。 细节,细节。。父亲,我明白了。少年恍然 大悟。 父亲微笑的看着少年,再次捧起了书。少年 退出了书房,回到了房间。打开窗户,阳光射入 房间,房间立刻明朗了起来。少年看着窗外,呼 吸着新鲜的空气,喃喃自语:细节么,呵呵。你 可要准备好了,下次我可不会再输给你了呢。做 人切不可忽视细节,哪怕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 一点一滴,在哪一点一滴中足可窥探出我们的人品。莫要小看那一点一滴,它足可决定你的成败。就像在冬天里,一缕阳光可给无数人带来温暖; 在荒漠中,一杯水足可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浅论书法艺术与人道德品质的关系

浅论书法艺术与人道德品质的关系 书法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祖国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学书首须人品高”,从学书者的生命成长角度来看,人格的塑造和发展要重于学书技能的积累和提高。因此,要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探索和挖掘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做到自娱自乐,充实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一、书法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缩影 汉字,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书法伴随着汉字产生和发展,已成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在经过历代书法家的熔炼和创新,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从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草书、行书、楷书,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景仰的书法大家,有钟繇、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如果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比作一部交响曲,那书法就是它的华彩乐章。中国汉字从简单的符号开始,一路发展、演变、创造,形成篆、隶、草、行、楷等五种书体,成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二、书法艺术是展示人格魅力的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家群星灿烂,每个书家都有动人的故事。我们知道,颜真卿是唐朝名将,虽官拜平国公,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斗争,不怕丢官弃爵,甚至献出生命,他是忠义之士、殉节之臣,他的字之所以千古流伟,为人们所喜爱,就是因为他那博大的胸怀、刚强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坚实的功力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民族气节鼓舞着人们。练字炼人,学书先学做人。练字的过程就是炼人的过程。只有学问高,人品好,肯下工夫,字才能写好,才能流传千古。 从书史上看,书法审美特别讲究作者的品格,重视人品。书法作品虽美,但人品卑污,则因其品下而被鄙视者历代不乏其人。如宋代的蔡京、明清时的王铎等。相反,品格高洁,书艺卓越,则因其人品而更看重其书艺。如王羲之、颜真卿、岳飞等人,他们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尚,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后世敬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也曾对皇帝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之“心正则笔正”的典故,不但是笔谏之隐语,也是书法之真谛。 历代书法家,无不勤学苦练、历经艰辛才终有所成。王羲之七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等书法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终成一体;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在碑前看了三天才肯离去;怀素和尚,为了学习书法,他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他还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不远万里到京城去向大师请教;还有王献之的“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