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经济环境分析.doc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doc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doc

一、青海省资源优势分析

1、水能资源

2、盐湖资源

3、石油天然气资源

4、有色金属和黄金资源

5、非金属矿产资源

6、畜牧业资源

7、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

8、旅游资源

9、特产

10、冰川

二、青海省地域环境与区域经济分析

三、青海省经济数据分析

1、相关经济数据

2、青海省进驻银行简介

一、青海资源优势分析

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州、1地、1市、51个县级行政单位,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万人,有汉、藏、回、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

青海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已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单是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具有贮藏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的特点。大部分可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

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青海省先后设立了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格尔木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西宁桥头经济开发区和民和民族经济改革试验区,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羊毛、羊绒、牛毛绒、驼毛绒、牛奶等,工业主要产品有电力、原油、原盐、原煤、钢及钢材、铝锭、电解镁、纯硅、石棉、钾肥、金属切割机床、水泥、石棉制品、纱、乳制品、布、呢绒、毛线、毛毯、皮革等。青海交通非常便利,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前瞻二十一世纪,西部大开发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响应着“十二五”青海经济也将驶入加快发展的轨道。

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青海的资源优势:

1.水能资源

全省有270多条较大的河流,水量丰沛,水能储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108条,流经之处,山大沟深,落差集中,有水电站坝址178处,总装机容量2166万千瓦,在国内居第5位,居西北之首。尤其是黄河上游从龙羊峡至寺沟峡的276公里河段上,水流落差大,地质条件好,淹没损失小,投资省,造价低,水电站单位造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40%,初步规划可建设6座大型电站和7座中型电站,

总装机1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带。

青海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2537万千瓦,列全国第五位。其中黄河龙羊峡至寺沟峡段可修建大中型水电站13座,装机1302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装机128万千瓦的龙羊峡水电站和装机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已建成发电;还有尼那等水电站都将相继开始发电。在电源结构上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水火电比为84:16。截止2000年底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95.37万千瓦;变电容量434.48万千伏安,35千伏安及以上输(配)电线路6628.76公里。2000年全省发电量138.80亿千瓦时,供电量104.73亿千瓦时,用电量98.67亿千瓦时。2002年全省水电发电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1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001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91553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298万元。目前青海形成的电力格局有力的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盐湖资源

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万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锂等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溴储量18万吨、硼矿1157万吨,居全国第2位。盐湖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3.石油天然气资源

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目前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量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青海石油天然气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到目前已发现地面构造140个,潜伏构造94个,探明油气田2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备1574.96亿立方米,建成了年加工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的格尔木炼油厂;涩北至格尔木、涩北至敦煌、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已投入使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353万吨,现生产原油200万吨,天然气4.5亿立方米,形成固定资产原值76.35亿元,净值45.45亿元。作为青海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天燃气,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油气产量以10%的速度持续增长,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547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9987万元,实现固定资产原值118053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62790万元,实现利税114915万元,油气产量突破300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

4.有色金属和黄金资源

储量较大的有铅115万吨、锌153万吨、铬23万吨。此外,镍、钴、钼、钨、锡、汞也有相当大的储量。岩金和砂金分布广泛,很有勘探和开发前途。

5.非金属矿产资源

全省共发现矿种36种,有5种列全国第1位。主要有石棉、石膏、石英、石灰岩、石墨等,其中石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6.畜牧业资源

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有5亿亩可利用草场,有各类牲畜2300多万头,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的牦牛有500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绵羊1400多万只,藏系羊所产“西宁毛”是上好的地毯原料。

在“十二五”规划中,大力提倡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也是青海省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现实选择。坚持培育发展、壮大提升多策并举,深化资源转换战略,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战场,构建产业间融合、产业链延伸、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产品由产业链的低端向产业链的高端提升,促进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方向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加快发展以三硅(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三箔(铜箔、电子铝箔、化成箔)、三锂(氯化锂、碳酸锂、金属锂)、三镁(氯

化镁、金属镁、镁合金)、三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锂合金)为重点的新材料。按推进能源强省建设,多能并举,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加强省际间能源合作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的跨越和绿色发展。

7.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

全省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270余种,经济兽类110种,鸟类294种,鱼类40余种;野生植物群落中已发现经济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著名中药50多种。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是属于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对象。

8.旅游资源

青海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别具一格,极富情趣。全省已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区,旅游设施日渐配套,可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多种有效旅游措施。

“十二五”规划提倡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构建“三区十带”农业和“三大区域”畜牧业发展战略格局。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和信息服务业,全面拓展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技术服务业,支持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市场调查等咨询服务业和会展业。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服务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

位建设、高水平经营,努力把青海省建设成为全国高原生态旅游名省。青海省近年来大型的国际赛事的举办,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可观,这就要求对新型服务业的大力支持,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这样的环境,是金融业发展的良好前景,也是金融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标志。

9.特产

青海省的特产有:旱赖皮,黑紫羔皮,藏刀,冬虫夏草,贝母,鹿茸,沙果,雪莲,柴杞(柴达木枸杞),青稞酒等。

10.冰川

省内冰川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冰川总面积4621平方公里,总储量3988亿立方米。冰川面积以唐古拉山脉最大,其次是东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

二、青海省地域环境与区域经济分析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幅员辽阔,全省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是一个面积大省。并且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汉、藏,回、撒拉,土、蒙古等民族,人口543万人。青海自然条件艰苦,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其中青南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寒冷、干旱、缺氧,自然灾害频繁;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遍布全省的有色金属;青海属后发展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水平和人均受教育程度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面较大;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很落后,公路运输是全省最基本、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青海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从地域面积上看,牧区6州地域最为辽阔,占全省的90%以上,西宁和海东地区最小,只占全省的不到10%。

(2)从人口规模和密度上看,西宁和海东地区人口最多,最为集中,海西州人口最稀少。

(3)从经济总量上看,西宁地区经济总量最大,海西州次之,玉树、果洛两州最小。

(4)从经济结构上看,除西宁和海西地区以外,第一产业在其余地区仍居于首要地位,尤其是玉树、果洛两州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最大;西宁、海东地区和海西州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

(5)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西宁是青海最大的市场,海东地区和海西州次之。从居民购买能力来看,城镇居民购买能力以西宁和海西州最强;农村居民购买能力也以海西州和西宁地区最强,这两个地区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生活质量和条件来看,西宁地区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条件都好于省内其他地区。

三、青海省经济环境简介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及玉树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省经济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1、相关经济数据

(1)、经济总量: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35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是近三十年来最高增速。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4.9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744.63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470.88亿元,增长12.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4%、65.8%和30.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5、10.1和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9.9:53.2:36.9转变为2010年的10.0:55.1:34.9。

(2)、财政:全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21亿元,增长25.6%;中央一般预算收入94.75亿元,增长20.4%。实现增值税73.26亿元,企业所得税30.67亿元,个人所得税8.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7%、14.8%和10.9%。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43.40亿元,增长52.7%。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89.71亿元,增长1.5倍;教育支出82.39亿元,增长33.3%;医疗卫生支出38.86亿元,增长23.4%;环境保护支出36.44亿元,增长25.7%;农业支出28.85亿元,增长2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51亿元,增长20.2%;科学技术支出4.09亿元,增长47.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29亿

元,增长31.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20亿元,增长18.9%。

(3)、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分城乡看,城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 3.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8%。西宁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6%,其中,新建住宅上涨8.0%,二手住宅上涨6.3%。西宁市房屋租赁价格上涨6.7%。

(4)、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19.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9%,其中,企业存款644.54亿元,储蓄存款868.22亿元,分别增长12.1%和22.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22.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97.0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44.38亿元,分别增长7.2%和37.9%。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3.4亿元,增长52.7%;财产险保费收入10.4亿元,增长30.4%。全年保险赔付额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寿险赔付额1.7亿元,增长8.1%;财产险赔付额4.4亿元,增长10.8%。(5)、人民生活水平: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4.99元,比上年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年总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10061.58元,增长7.7%;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943.96元,增长13.0%;人均财产性收入73.9元,增长61.7%;人均转移性收入4401.37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13.79元,比

上年增长9.4%,恩格尔系数为39.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87平方米。

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62.68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95.26元,增长10.9%;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991.71元,增长16.4%;人均转移和财产性收入575.71元,增长23.4%。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58.50元,比上年增长19.0%,恩格尔系数为39.6%。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1.44平方米。

2、青海省进驻银行简介

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区,相对于内地城市具有信息不对称,经济欠发达等弱势,在这种状况下,青海省进驻的银行只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交通银行青海省分行、邮政储蓄银行和青海银行。而伴随着“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引入省外股份制(外资)银行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推进创新,拓展业务,活跃市场。到“十二五”末,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上市公司发展到18家,融资额度达到200亿元以上,使金融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这些措施的提出,将对青海省金融业得发展起到助推的作用。

华谊兄弟财务分析报告

华谊兄弟财务分析报告 一、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发行4200万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约为16800万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2.22元。 二、行业分析 华谊兄弟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07171.40万元,毛利率为47.23%,净利润为14920.54,销售净利率为13.92%。而对比同期华策影视相关数据,主营业务收入为28183.74万元,仅为华谊兄弟的三成不到,毛利率为56.81%,净利润为9617.76万元,销售净利率高达34.13%,是华谊兄弟的二倍多。 首先导致净利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费用问题,华谊兄弟期间费用近3亿,占主营收入约三成,而华策影视期间费用仅为3000万元,约占主营收入一成多,由此导致净利率差异过大。其次,从华策影视的财务数据分析,电视剧制作及代理进口看来收益是相当高的,而华谊兄弟的业绩主要是由几部大片贡献的,而完全忽视了电视剧的贡献,实际上可能电视剧的收入更稳定,不象电影那样太依赖票房。第三,2011年华谊兄弟的业绩主要将依靠电视剧板块作贡献,从华策影视的业绩看,目前电视剧产业无论是售价、收入还是盈利水平都越来越高,华谊在电视剧上取得的收获可能将不亚于电影。 另外,华谊即使上市了也并非内地第一,早在08年7月,橙天娱乐就已经成为首家上市的娱乐公司,并成功收购了38岁“高龄”的嘉禾,直接接手香港电影市场。而此次华谊将成为橙天最大的竞争对手。 中国电影衍业在过去六年实现复合增长35%,在经济转型与民众对影视内容需求还在快速释放态势下,中国电影还将保持持续繁荣。这将成就公司中长期的投资价值。由于我国的娱乐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快,在立法和监督上还不能完全跟上,这就给许多娱乐公司和艺人以“可乘之机”。如果中国娱乐产业想做出一番成绩,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国际化的竞争。就拿中国电影业为例,每年能占据票房前几名的几乎都是进口大片,虽然国产影片中也不乏号称大片的电影,可上映过后总免不了口水成河,板砖成堆的下场。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外公司与本土公司竞争。 三、战略分析 优势(S):华谊兄弟财务状况良好,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人才优势明显,其出品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影展中均有获奖。另外产业链、营运体系、海外发行方面都具有优势。 劣势(W):华谊兄弟发行方式不具多样化,电影周边产业发展能力弱,影片拍摄技术及后期制作技术低,电影年产量低。另外核心专业人才少,对冯小刚团队具有依赖性。 机会(O):较高的政策壁垒,融资多元化,商业大片的成功运作,国内电影市场对高质量大片的需求旺盛,经济增长刺激居民的娱乐消费,技术革新带来的机会等威胁(T):首先外资企业及进口电影电视剧的强烈冲击,其次是侵权盗版的猖獗,另外行业整体竞争加剧,最重要的是行业整体应收账款余额太大,造成资金不能及时回流。四、会计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

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人口青海人口总量少,是全国人口密度极低的省份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每平方公里仅为7.9人,人口密度仅相当于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5.7%,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高于西藏,位列第30位。但省内地区间人口分布差异很大,呈明显的东稠西疏的特点。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土地面积仅占青海省面积的2.89%,却集中了青海省64.1%的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174.75人,比全国人口平均密度高34.75人;6个民族自治州土地面积占青海省面积的97.11%,而人口只占青海省总人口的35.9%,平均每平方公里仅2.91人。 2011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568.17万人。其中:城镇262.6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6.2%,乡村305.55万人,占53.8%; 民族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青海省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青海省总面积98%。居住有汉、藏、回、蒙古、土、撒拉族等全国所有56个民族中的54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青海省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98%,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低于西藏和新疆,位列第3位,高于广西、宁夏、内蒙古等自治区。2011年末,少数民族人口266.9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0%。 文化程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青海省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3年,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

的6.15年增加了1.48年。接受小学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66.3%上升到2010年的79.7%,提高了13.4个百分点。 综合经济 2011年,青海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39.1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540.18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0︰55.1︰34.9调整为2011年的9.5︰57.5︰33.0。 全年青海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0.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1.79亿元,增长37.7%;中央一般预算收入118.60亿元,增长25.2%。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67.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教育支出102.89亿元,增长24.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00亿元,增长30.3%;医疗卫生支出50.47亿元,增长29.9%;节能保护支出41.84亿元,增长14.8%;农林水事务支出104.91亿元,增长50.8%;交通运输支出148.62亿元,增长2.2倍;住房保障支出112.92亿元,增长84.8%。 农牧业 2011年青海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0.05万亩,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12万亩,增长1.7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6.32万亩,增长5.23%;蔬菜播种面积63.06万亩,增长4.89%。全年粮食产量103.36万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36.07万吨,下降2.3%;蔬菜产量143.6万吨,增长6.8%;豆类产量7.27万吨;药材产量2.13万吨;核桃产量43.61万吨。粮

青海省都兰县经济发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5171257.html, 青海省都兰县经济发展分析 作者:鲍发军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7期 摘要: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铜矿、煤矿等。其中铁矿资源储藏量丰富,具有十分可观的开采价值。同时,海西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农牧业生产,其中铁矿资源作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海西都兰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依托铁矿资源发展的各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海西都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铁矿资源开采主要是以小型矿业开采为主,存在许多问题。如小型矿业开采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受限,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农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以资源开采影响海西都兰地区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资源开采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都兰县经济发展合理开采铁矿资源 1.海西都兰县铁矿资源开采现状 1.1海西都兰县铁矿资源主要分布特点 铁矿资源在海西都兰县境内零星分布,海西州境内各矿产开采点都储藏数量不同的铁矿资源。因此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中存在很多技术难题,作为铁矿资源开采者需要雄厚的资金技术能力才能够做到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但是海西都兰县境内铁矿资源分布分散,各个矿点铁矿资源储藏量各不相同对开采铁矿资源者铁矿勘探和开采带来了技术上的难题。所以在当地境内铁矿资源开采出现了一些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给资源开采的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海西都兰县铁矿资源开采以小型矿业开采为主,在资源开采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开采资金有限小型铁矿资源开采主要以自己的资金衡量对资源的开采,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是不可避免。也是因为在开采中各个环节需要资金但不能及时到位造成资源浪费量大资源没有形成集约化发展。铁矿资源开采技术也是小型矿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小型矿业由于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在技术设备更新方面受资金影响资源开采中经常出现资源的乱采乱挖现象。 1.2铁矿资源开采者思想观念落后 在资源开采中存在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够清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铁矿资源开采中存在一些对资源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开采过程中将一些废弃物不能有效的处理,随便丢弃在附近导致大面积土地沙漠化。废弃物中存在放射性元素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存健康产生不利因素。海西州都兰县经济发展主要依托资源开采和农牧业发展,铁矿资源开采存在的

华谊兄弟2020年一季度财务状况报告

华谊兄弟2020年一季度财务状况报告 一、资产构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华谊兄弟2020年一季度资产总额为1,066,568.8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97,007.2万元,主要分布在预付款项、存货、货币资金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51.81%、26.32%和9.02%。非流动资产为769,561.63万元,主要分布在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57.81%、11.47%。 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20年一季度2019年一季度2018年一季度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总资产1,066,568.8 3 100.00 1,766,613.5 9 100.00 2,015,466.2 7 100.00 流动资产297,007.2 27.85 667,940.34 37.81 919,382.03 45.62 长期投资444,863.49 41.71 518,237.53 29.34 712,047.05 35.33 固定资产88,297.97 8.28 96,567.44 5.47 88,283.71 4.38 其他236,400.16 22.16 483,868.28 27.39 295,753.49 14.67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营业环节占用的资金数额较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26.32%,说明市场销售情况的变化会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带来较大影响,要密切关注企业产品的销售前景和增值能力。

流动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20年一季度2019年一季度2018年一季度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流动资产297,007.2 100.00 667,940.34 100.00 919,382.03 100.00 存货78,160.55 26.32 124,089.55 18.58 101,617.37 11.05 应收账款21,181.93 7.13 108,076.83 16.18 161,087.02 17.52 其他应收款0 0.00 0 0.00 21,399.99 2.33 交易性金融资产2,000 0.67 0 0.00 0 0.00 应收票据55 0.02 1,454.74 0.22 1,650.86 0.18 货币资金26,779.25 9.02 181,718.67 27.21 462,053.5 50.26 其他168,830.46 56.84 252,600.56 37.82 171,573.29 18.66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20年一季度总资产为1,066,568.83万元,与2019年一季度的 1,766,613.59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39.63%。 4、资产的增减变化原因 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2,000万元,应收股利增加318.83万元,共计增加2,318.83万元;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减少: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少50.89万元,无形资产减少1,361.08万元,应收票据减少1,399.74万元,长期待摊费用减少2,846.32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减少4,673.56万元,固定资产减少8,269.47万元,其他流

华谊兄弟2019年上半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华谊兄弟2019年上半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一、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华谊兄弟2019年上半年资产总额为1,781,194.17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673,168.32万元,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预付款项、存货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31.04%、26.72%和20.11%。非流动资产为 1,108,025.85万元,主要分布在长期投资和商誉,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48.28%、18.92%。 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9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总资产1,781,194.1 7 100.00 2,015,404.1 1 100.00 1,937,063.3 2 100.00 流动资产673,168.32 37.79 854,720.23 42.41 814,146.44 42.03 长期投资534,954.29 30.03 723,831.16 35.91 693,899.17 35.82 固定资产94,641.71 5.31 88,798.91 4.41 81,443.77 4.20 其他478,429.84 26.86 348,053.8 17.27 347,573.94 17.94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31.37%,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不过,企业的货币性资产主要来自于短期借款及应付票据,应当对偿债风险给予关注。 流动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9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流动资产673,168.32 100.00 854,720.23 100.00 814,146.44 100.00 存货135,372.24 20.11 123,470.09 14.45 107,761.82 13.24 应收账款102,160.51 15.18 134,574.71 15.74 130,995.66 16.09 其他应收款21,077.29 3.13 20,905.53 2.45 40,741.37 5.00 交易性金融资产0 0.00 0 0.00 0 0.00 应收票据2,271.27 0.34 1,083.52 0.13 357.15 0.04 货币资金208,929.14 31.04 345,738.58 40.45 423,926.06 52.07 其他203,357.87 30.21 228,947.8 26.79 110,364.37 13.56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19年上半年总资产为1,781,194.17万元,与2018年上半年的 2,015,404.11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1.62%。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论文关键词]青海特色经济思考 [论文摘要]特色经济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作者就青海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和分析。 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工作部署,青海省确定了“ 加强两个建设,发展四大特色经济” 的基本思路。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特色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 一、特色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色经济中的特色是针对区域而言的,特色经济是指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且较高竞争优势的经济。特色经济的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指只有本区域才有条件、才能发展的经济,即“人无我有”的经济,也就是具有明显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专利制度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指本区域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经济,即“人有我廉”的经济,也就是具有明显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经济,这主要是由于管理、历史等因素形成的。特色经济一般具有可持续、外向性、名牌性等特点。首先,特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兴也忽、其亡也忽”的产业和不是特色经济。其次,特色经济具有外向性。即其销售主要是面向区外市场,而不是仅仅面向地方市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销售范围越广、销售量越大、创造的效益越好,其经济就越有特色。第三,特色经济具有名牌性。品牌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产品一旦成为名牌产品,身价就会大幅度提高,它就有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它就会成为区域经济的象征,有了特殊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名牌产品,产品都是大路货,区域经济就没有特色。 二、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自然、人文资源独特,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具体为: (一)青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青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高原牦牛、藏羚羊等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野生动植物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中以沙棘等为代表,中藏药材、牛羊肉及副产品等颇具竞争优势。青海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日渐突出,石油、天然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开发潜力巨大。这些都是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此外,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

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资本市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王丽芳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青海省有"中华水塔”之称,但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经破坏,很难恢复。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不仅对青海,对全国都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对青海省上市12家公司招股说明书以及近2年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整理,通过分析发现,当前青海省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面不容乐观,定性信息披露比例大,量化信息不足、信息披露内容分散、内容随意、信息关联性差、实用性差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青海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1F810.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1X-2019(1)-0011-04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搜集 截至2018年6月,青海省一共有12家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的数量有限,所以本文选择所有1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12家上市公司2016年一2017年的公开信息、定期报告、以及招股说明书等作为数据来源进行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如表1: 表12018年青海省上市公司名单 序号公司代码上市公司简称所属行业上市板块上市时间1600869智慧能源电气机械制造业上海主板1994年5月2600381青海春天医疗保健业上海主板2001年5月3600714金瑞矿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海主板1997年11月4603843正平股份土木工程建筑业沪市主板201阵5月5000606神州易桥企业服务业深圳主板1996年10月6600243青海华鼎通用设备制造业上海主板2000年11月7000408藏格控股化学制品制造业深圳主板1996年6月8600771广誉远医药制造业上海主板1996年11月9601168西部矿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上海主板2007年7月序号公司代码上市公司简称所属行业上市板块上市时间10600117西宁特钢黑色金属冶炼上海主板1997年10月11000792盐湖股份化学制品制造业深圳主板1997年8月12002646青青棵酒酒、饮料深圳中小板2011年12月数据来源:根据巨潮资讯网整理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由于经济不发达导致青海的上市公司数量比较少,并且大部分是在2000年以前上市(7家),之后上市公司增加的速度非常缓慢。根据近期的市场交易价格来看,只有广誉远的交易价格超过了30元,其余的交易价格都在10元以下,基本属于低价股。12家上市公司中属于釆矿业的有3家,制造业的有2家,化学制药的有3家,酿酒1家,其他三家分别是服务板块和建筑板块。根据国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对重污染行业的划分,样本公司中属于重污染的企业有8家,占比为67.6%o 二、青海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2019.1彳侈仏11

华谊兄弟2018年财务分析结论报告-智泽华

华谊兄弟2018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 第 1 页 共 3 页 华谊兄弟2018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2018年实现利润为负80,052.77万元,与2017年的107,528.97万元相比,2018年出现亏损,亏损80,052.77万元。 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经营业务,应当加强经营业务的管理。在营业收入下降的同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经营亏损,企业经营形势迅速恶化,应尽快调整经营战略。 二、成本费用分析 2018年营业成本为214,724.28万元,与2017年的215,261.61万元相比变化不大,变化幅度为0.25%。2018年销售费用为65,126.7万元,与2017年的72,548.15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0.23%。2018年在销售费用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营业收入也有所下降,企业控制销售费用支出的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效。2018年管理费用为52,832.53万元,与2017年的 55,803.42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5.32%。2018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58%,与2017年的14.14%相比有所降低,降低0.56个百分点。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应当关注管理费用控制的合理性和其他成本费用支出的过快增长。2018年财务费用为32,888.42万元,与2017年的29,010.79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3.37%。 三、资产结构分析 与2017年相比,2018年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下降。预付货款增长过快。其他应收款增长过快。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流动资产下降快于营业收入下降,与2017年相比,资产结构趋于改善。 四、偿债能力分析 从支付能力来看,华谊兄弟2018年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企业净利润为负,负债经营是否可行,取决于能否扭亏为盈。 五、盈利能力分析 华谊兄弟2018年的营业利润率为-22.10%,总资产报酬率为-2.44%,净资产收益率为-9.03%,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1.81%。企业实际投入到企业自

华谊兄弟商业模式分析

《华谊兄弟》的商业模式 一、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目前集团涉及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时尚产业等多个领域,并于2009年登陆创业板;公司主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业务板块。现已成为中国娱乐文化领军企业。 2.娱乐产业的资金投资时间长,每个企业的资金有限,想要合理的利用资源就要形成完善的系统来管理这个摊子。 二、管理模式 1.事业部+工作室:导演工作室和制片部、发行部、宣传部、海外部共同构成一个制作团队,高度专业化,分工细致化。 设立导演工作室,最突出的作用,是使公司拥有了一个核心创作团队。这个团队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公司注入导演们的新思想。反之,公司有了好的项目也可以交给导演们讨论和运作,这样一来,导演与公司之间就形成一个互动的合力。投资公司与签约导演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2.艺人持股:目前华谊股权结构主要都是个人持股,该公司旗下签约的诸多导演、艺人也持有部分股权,可以解决投资者担心最多的问题一一艺人的流动性,利于其长远稳定发展。比如:原来的黄晓明在其名下的时候就购买了540万华谊的股份。光股票就让他身价上亿。 2.建立公司产业链

(1)最先把电影商品化:华谊兄弟的贡献,是他们先于国内的诸多同行们,认识到了电影的商业价值、电影的产业化价值,更具体地说,认识到了电影的品牌价值、资本的价值,并开始挖掘、利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价值,来为自己的企业盈利。他们率先找到了一条将电影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子——把文化变为一种消费品奉献给观众。华谊是投资冯小刚拍的贺岁剧而被大家熟知的。 (2)发展自己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为了规避风险,建立发展自己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导演工作室—演员经纪公司—广告公司—发行公司,从制作到辅助发行,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为整体。需要聚则聚,需要散则各自为战。 3营销模式 (1)营销与创作紧密结合:做好创作前的市场调研。导演看中题材后,部门经过市场调查为导演提供大众所需要的题材的方案。 首先是做好创作前的市场调研,导演自己看中的题材,市场有关的部门将给导演们设计一个经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之后的方案,使其题材为大众所需要;另一方面,把创作引入营销中,在营销中加入创作元素,吸引观众。 (2)品牌效应:华谊兄弟已经走过了其原始积累时期,在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品牌就是通行证。电影品牌,要靠形象来支撑,专家指出,电影产业的核心是版权交易,版权交易的中心是有品牌的形象。 (3)严格资金控制:为规避发行和应收账款风险,华谊成立自己

青海省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青海概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全省面积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州、1地、1市、51个县级行政单位。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青海省境内多山多水。主要山脉的主峰一般都在4500米以上。昆仑山是青海山脉的主体,平均海拔5500米;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西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位于青海西北部;此外,还有巴额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着名山脉。青海河流众多,境内大小湖泊2043个,水体总面积13665平方公里。 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3种居全国前10位,11种居全国首位。 建国以来,青海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以科技、教育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建成。 青海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兰青、青藏铁路贯通全省东西,有8对客运列车通往北京、上海、西安、青岛、兰州、格尔木等大中城市。公路运输已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运输网。民航已开通西宁至北京、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广州、成都、上海、沈阳、武汉、拉萨、格尔木等地的航班。邮电、通信设备比较先进,西宁及大部分州、县的程控电话可直接通全国各地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青海的研究、教育、医疗、城市建设及环保事业等发展速度较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教育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科教兴青”战略正在全面实施,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姓名:李胜海 班级:信息工程101 专业:信息工程 北方民族大学 2011.9.23.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青海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成为青海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 (一)经济实力得以提升,经济结构得到调整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超过了两位数,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全省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239.38亿元飞跃到2009年1081.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1倍,年均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由4728元提高到19454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10.9%。与西部开发之前的十年相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4.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3.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3.0个百分点。

和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逐步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17.5:39.3:43.2调整为2009年的9.9:53.2:36.9。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成为带动全省增长的主导力量。 政府财力不断增强。1999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3.04亿元。2009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66.46亿元,比1999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1.9%,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年均增速高7.9百分点,比西部开发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高8.7个百分点。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26.9%,居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 (二)高原特色农牧业成效喜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动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使农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实现了主要农畜产品自给,农业稳步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2009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07.4亿元,比1999年增长41.9%,年均增长3.6%,比西部开发之前的十年年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 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牧业共同发展,农牧区经济结构由以农牧业为主转向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协调发展。2009年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39.0%,比1999年下降10.7个百分点;牧业占57.3%,提高9.5个百分点。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99年的571.02千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514.06千公顷。种植结构由以粮油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换。2009年,粮食和油料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比1999年下降6.8和0.2个百分点,蔬菜和粮食作物中的薯类所占比重分别提高4.5和9.2个百分点。虽然播种面积减少,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作物单产提高,从而保持了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同时,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畜群、畜种结构,大力发展以牛羊贩运、育肥为主的“西繁东育”工程,农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农村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比1999年下降0.9%,油料产量增长28.4%,蔬菜产量增长1.1倍;肉类、牛奶、禽蛋产量分别比1999年增长33.5%、32.9%和12.3%;草食畜和猪的出栏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10.8和44.3个百分点,商品率分别提高11.1和39.9个百分点。 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近年来,我们立足高原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优势农牧业和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带。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湟水、黄河谷地和脑山地区为主的优质蚕豆、果品、马铃薯、蔬菜、油料等5大农产品生产基地。2009年,全省薯、豆、油、菜、药、花等六类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已达到65.6%。 加强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十年来,全省加大农牧业主要产品和重点产品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力度,通过种植业基地、养殖业基地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建设,有效地降低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重点扶持建设了一批以农畜产品加工转化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奶业、牛羊肉、绒毛、马铃薯、油菜、中藏药材等产业,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鼓励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扶持建立了一批优质高效的生态农牧业基地。 (三)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支柱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华谊兄弟2019年一季度财务分析结论报告

华谊兄弟2019年一季度财务分析综合报告华谊兄弟2019年一季度财务分析综合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2019年一季度实现利润为负14,255.81万元,与2018年一季度的45,399.99万元相比,2019年一季度出现亏损,亏损14,255.81万元。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经营业务,应当加强经营业务的管理。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企业出现经营亏损,企业经营形势恶化,应迅速调整经营战略。 二、成本费用分析 2019年一季度营业成本为49,961.05万元,与2018年一季度的 59,633.61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6.22%。2019年一季度销售费用为9,071.74万元,与2018年一季度的17,949.47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49.46%。2019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营业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收入下降快于投入下降,经营业务开展得不太理想。2019年一季度管理费用为11,479.52万元,与2018年一季度的12,402.64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7.44%。2019年一季度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39%,与2018年一季度的8.76%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10.64个百分点。在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致使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要严密关注管理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2019年一季度财务费用为7,211.29万元,与2018年一季度的6,800.93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6.03%。 三、资产结构分析 与2018年一季度相比,2019年一季度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出现不合理增长。预付货款增长过快。其他应收款占收入的比例下降。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流动资产下降慢于营业收入下降,资产的盈利能力下降,与2018年一季度相比,资产结构趋于恶化。 四、偿债能力分析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第1 页共3 页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

一、青海省资源优势分析 1、水能资源 2、盐湖资源 3、石油天然气资源 4、有色金属和黄金资源 5、非金属矿产资源 6、畜牧业资源 7、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 8、旅游资源 9、特产 10、冰川 二、青海省地域环境与区域经济分析 三、青海省经济数据分析 1、相关经济数据 2、青海省进驻银行简介 一、青海资源优势分析 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州、1地、1市、51个县级行政单位,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万人,有汉、藏、回、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 青海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已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单是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具有贮藏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的特点。大部分可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

华谊兄弟财务报告分析

华谊兄弟 财务分析报告 目录 公司简介 (3)

偿债能力分析 (4) 营运能力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 (11) 发展能力分析 (12) 发展趋势分析 (14)

公司简介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兄弟),英文名称为 HUAYI BROTHERS MEDIA CORPORATION,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 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 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发行4200万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约为16800万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2.22元。发行价格为28.58元/股。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7。公司规模迅速地扩大主要是通过股权融资和股权回购的资本运作方式实现的。2000年3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当时的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将公司变更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2001年,王氏兄弟从太合控股手中回购了5%的股权,以55%的比例拥有绝对控股权。2004年底华谊引进了TOM集团1000万美元的投资,并且同时引进了一家风投机构,使得王氏兄弟股权比例降至70%。尔后华谊兄弟又成功游说马云回购了当时业绩大幅下滑的TOM集团所持有的华谊股份。针对电影电视行业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弹性较大等特点,华谊兄弟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影视娱乐业工业化运作体系”,包括“收益评估+预算控制+资金回笼”为主线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块,强调专业分工的“事业部+工作室”的弹性运营管理模块以及强调“营销与创作紧密结合”的创作与营销管理模块,也正是运用了这种比较先进的市场化管理方式,使得华谊从2007年开始经营业绩大幅度提高。

华谊兄弟股份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2016年年报分析 2 华 谊 兄 弟

目录 一、公司简介......................................... 二、华谊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 (一)、........................................ 资产负债表分析 1、.......................................... 资产结构分析 2、.......................................... 负债结构分析 3、........................................ 所有者权益分析 (二)、............................................. 利润表分析(三)、........................................ 现金流量表分析三、华谊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 (一)、.......................................... 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1、.......................... 存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天数 2、................ 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华谊兄弟2019年上半年财务指标报告

华谊兄弟2019年上半年财务指标报告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 第 1 页 共 4 页 华谊兄弟2019年上半年财务指标报告 一、实现利润分析 实现利润增减变化表 项目名称 2019年上半年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数值 增长率(%) 营业收入 107,680.9 -49.26 212,210.89 44.77 146,586.38 0 实现利润 -40,610.82 -170.14 57,897.35 -8.59 63,338.15 0 营业利润 -39,565.01 -168.63 57,647.46 -6.91 61,929.24 0 投资收益 -4,563.57 -192.41 4,938.51 -90.88 54,147.9 0 营业外利润 -1,045.81 -518.51 249.89 -82.26 1,408.91 2019年上半年实现利润为负40,610.82万元,与2018年上半年的57,897.35万元相比,2019年上半年出现亏损,亏损40,610.82万元。 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经营业务,应当加强经营业务的管理。 成本构成变动情况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项目名称 2019年上半年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数值 百分比(%) 数值 百分比(%) 数值 百分比(%) 营业收入 107,680.9 100.00 212,210.89 100.00 146,586.38 100.00 营业成本 85,544.78 79.44 95,509.44 45.01 67,930.81 46.34 营业税金及附加 655.75 0.61 816.24 0.38 8,003.32 5.46 销售费用 18,156.43 16.86 28,332.36 13.35 26,114.9 17.82 管理费用 24,164.93 22.44 27,310.72 12.87 25,700.51 17.53 财务费用 14,908.51 13.85 15,107.42 7.12 13,220.29 9.02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指标表(%) 项目名称 2019年上半年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营业毛利率 19.95 54.61 48.2 营业利润率 -36.74 27.17 42.25 成本费用利润率 -28.85 35.59 45.63 总资产报酬率 -2.84 7.24 7.81 净资产收益率 -9.4 7.69 10.39

青海区域经济分析

青海区域经济分析 说起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很多人都会想到青海。 虽然行政面积全国第四,但它的人口只有不到600万,相当于一座三线小城市的容量。2017年GDP是2642.80亿,与兰州和呼和浩特的经济体量旗鼓相当。 它的地理位置很尴尬,远离中东部人民,但又不是边陲省份,只有一条青藏铁路贯穿,以至于在政经层面受到的照顾要少很多,知名度跟新疆、西藏也差一大截。 青海低调,西宁更低调,像一个坐在教室后排的后进生,与世无争,比南宁还要佛系。以至于除了西宁和玉树之外,多数人可能很难叫得出第三个青海城市的名字。 青海基本上跟热点不沾边,区域经济分析也很少会以它为案例。反倒是像东三省,经济表现好是新闻,经济表现不好也是新闻;广州、天津、重庆降速,反响更不用说。 但事实上呢?就2018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青海其实也挺艰难的: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9%。分产业

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7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89.22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07亿元,增长3.6%。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一向领跑全国,青海上半年却只有5.9%,低于全国6.8%的水平,在全国倒数。不过这种低迷的状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讨论。 1. 经济低迷,进出口严重萎缩 青海存在感低,最直接的因素是发展不起来。这里山脉众多,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加上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工业发展严重受限制。 别说与发达地区比,接壤的四个省份,都对青海形成了包围的势态。青海的面积相当于快两个甘肃和四川,但人口只有甘肃的四分之一,不到四川的十分之一。 2017年的经济表现,亮点也很少。增速仅仅高于失速的甘肃,但体量只有甘肃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不到新疆和四川的零头。唯一有优势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这跟人口基数小,财政转移支付平均贫富的效果显著不无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青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5%,为近12年来最低。物价稳定,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经济缺少活力。比如,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火热的前提下,当年青海的商品住宅投资总额却下降了6.2%。 作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青海还面临着一个很致命的困局——进出口持续萎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