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程考察报告

(专项实训)

( 2010/11-上学期)

课程:结构选型

题目:西方古典柱式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班级:环艺081

学号:200811214126 学生姓名:张东林

指导教师:程秩婷

设计时数:

成绩:

2010年12 月16 日

目录

一、古希腊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人像柱

二、古罗马柱式

●罗马多立克柱式

●罗马爱奥尼克柱式

●罗马科林斯柱式

●塔司干柱式

●混合柱式

三、各种柱式对比及参考文献

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建造比例通常为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帕提农神庙:

爱奥尼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爱奥尼克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

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

神庙(Erechtheum)。

胜利女神神庙:

非曲直伊瑞克提翁神庙:

科林斯柱式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

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宙斯神庙:

人像柱

希腊雅典的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南立面的西端有个著名的少女门廊,建筑师别出心裁地用6尊2.1米高的少女雕像作为承重柱,她们长裙束胸,亭亭玉立,乃是全庙最引人注目的所在。不过由于人像柱加工难度高、艺术性强原因,它并没有成为古希腊的一种主要柱式,通常只是出现在个别建筑的局部装饰中。

伊瑞克提翁神庙

南立面的西端:

二、古罗马柱式

古希腊建筑神庙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把天然石材柱子及柱式的广泛的应用起来。但真正把西方石材柱式发扬广大的集大成者是古罗马人,他们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并且随着罗马大军的脚步,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带到了所到之处。

古罗马时代的建筑艺术相比古希腊要更丰富多彩,他们在古希腊三大柱式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两种新柱式,并制定出了柱式的比例关系,形成了成熟的五种柱式,分别是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克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混合柱式。

罗马多立克柱式

外观跟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头下端添上一圈环状装饰;柱身下添加了圆环形柱础。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8:1,整个柱身显得比较粗壮。

●罗马爱奥尼克柱式

柱式与古希腊爱奥尼克柱式相同,只是把柱头上两个涡卷间的连接曲线改为水平直线。

●罗马科林斯柱式

样子与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高大;柱身上有24条凹槽;柱头部分由两层毛茛叶和涡卷图案组成,涡卷图案成对出现。

●塔司干柱式

塔司干柱式其实就是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壮。

●混合柱式

这种柱式是将科林斯柱式的顶端与爱奥尼克柱式的涡卷相结合,使形状显得更为复杂、华丽。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秀美。

三、各种柱式对比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建筑初步(第二版)》————清华大学田学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世界建筑史——古希腊卷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西方古典柱式》————王文卿东南大学出版社

一、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人建筑神庙的灵感来源于古埃及人,他们将埃及神庙的内部翻转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由于柱子外显于建筑外面,爱美的希腊人便发展出了体系完备的柱式结构,并且形成了多样的风格。

四种主流的古希腊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人像柱。其实古希腊主要是只有三大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不过人像柱一开始也是出现在希腊,而且非常的有特色,同时目前也是有不少西方的高档建筑使用该柱式所以就将其并入主流柱式的行列。

外国古代建筑史整理

一、古埃及 金字塔演变:马斯塔巴(仿上埃及住宅)——昭赛尔金字塔(第一座石头金字塔)——锥形金字塔的过渡形式——吉萨金字塔群(最成熟的代表) 矛盾:旧的形式和风格vs新的材料和结构技术 崖墓建筑主要特点:祭祀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题,扩展成为规模宏大的祀庙,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时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墓室开凿在更深的地方,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太阳神庙的基本特点:规模庞大,其实是皇帝庙,到处都是皇帝的雕像和壁画,有些神庙与宫殿结合。外部: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内部: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达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门前有方尖碑,大殿中塞满柱子。 古埃及建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由尼罗河狭长的河谷构成,气候优越 沙漠(红土地)盛产石材 河谷(黑土地)土壤肥沃,植物丰富 法老统治,神权之上,重视墓葬,奴隶制帝国,劳动力丰富,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卓越,二、古代西亚建筑

粘土技术和彩色饰面的运用:陶钉——沥青+贝壳、石片——石板或砖(墙裙)——琉璃砖西亚地区古代就爱你住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基础:两河流域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建筑石材主要是粘土,多民族轮流主宰,宗教基本上是原始拜物教,没有古埃及的神秘的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世俗力量强大,因此在建筑物里,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装饰手法,对山岳的信仰促使人民常筑高台。 乌尔山岳台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波斯帕赛波利斯宫殿 三、古希腊 三种柱式: 多立克:沉重,粗笨,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柱头是倒立的圆锥台,没有柱础,收分卷杀分明 爱奥尼: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应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有复杂的柱础,线脚复杂 科林斯:柱头宛如一颗旺盛的忍冬草 古典时期 1 雅典成就最高a 位于地中海几条航道的交叉点,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B 打败波斯的主力,成为希腊各城 邦的领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高涨 C 有大量钱财,优秀工匠和知识分 子,继承全希腊的文化成就 D 氏族制破坏得最彻底 卫城 山门多立克式摆脱了前一时期多立克柱式的沉重 感首创在多立克建筑中采用了艾奥尼式柱子屋顶 断开,基本形制是从爱琴文化宫殿建筑群的工字型平 面的大门来的。 胜利神庙爱奥尼柱子比较粗壮浮雕取自反波斯侵略战争的场面 帕提农神庙古希腊多立克柱式道德最高成就a卫城最高处 b 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c 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d 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4:9

古希腊建筑经典柱式

古希腊人建筑神庙的灵感来源于古埃及人,他们将埃及神庙的内部翻转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由于柱子外显于建筑外面,爱美的希腊人便发展出了体系完备的柱式结构,并且形成了多样的风格。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爱奥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爱奥尼克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相传古时候在科林斯这个地方有个美丽的少女,正当她快要出嫁时,突然生急病去世了。家里人都很悲伤,与她日夜相处的一个保姆更为伤心,于是把少女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其它心爱之物搜集起来,装在一个花篮里,放在那少女的坟墓上。第二年春天,坟上长出了一棵毛茛花,茎叶越长越多,竟把这只小花篮环绕起来,形成一个十分美丽的形态。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故事设计了一种柱式,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便是毛茛花的茎叶图案。 4.人像柱 希腊雅典的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南立面的西端有个著名的少女门廊,建筑师别出心裁地用6尊2.1米高的少女雕像作为承重柱,她们长裙束胸,亭亭玉立,乃是全庙最引人注目的所在。这种柱子并不是古希腊的一种主要柱式,它只出现在个别建筑的局部。 据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中记载,古希腊在与波斯的战争中,伯罗奔撒半岛上的一个城邦――卡利亚邦曾帮助过波斯。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为报复卡利亚邦,就对其宣战,希腊人大肆杀戮卡利亚邦的男子,焚毁城堡,并把妇女都押解到凯旋庆典的行列中,还将她们用永受凌辱的奴隶形象雕刻成柱子,象征着让她们顶着屋檐,承受负重之苦。作为建筑艺术来表达这个故事时还颇用一番心机:柱子应当是垂直的,但女性形象应当是曲线的。古希腊艺术家将这六根女像柱以一腿直立,另一腿微曲的姿态来表现,结果两全其美,可见古希腊艺术之高超。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范文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城规122 洪强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 成为1: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厅 堂,大殿,周围是柱 子,可统称为环柱式 建筑。这样的造型结 构,使得古希腊建筑 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

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浅析中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摘要:无论是西方建筑还是中国建筑,柱式都是极具特征的构件。柱式主要有柱头、柱身和柱础这三个基本要素。对于中国古典柱式来说,人们最为熟悉的还是斗栱。而对于西方古典柱式来说,它是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一份子,它代表着西方人的生活、需求、审美和寓意。然而具体而言,中西方古典建筑的主要区别是来自材料的区别:西方古典建筑一直石头为主体;东方古典建筑主要是以木头做构架。因此,中西方古典建筑艺术也由此具有了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在中西方建筑文化背景的差异下所带来的柱式体系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柱式;中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文化背景;柱式体系 1、中国传统建筑的柱式 中国传统建筑建设中主要使用的是木柱和石柱,其中应用最广泛当属木柱。根据西方古典建筑中对柱式的解释,我们也引进了“柱式”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体系。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 ,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 ,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 ,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 ,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 ,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 ,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 ,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 ,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1.1、中国古典柱式的特征 1.1.1、建筑材料 在选材上,斗栱与柱身的材料主要还是木质材料,柱础则是以石质为主,它们是中国古典建筑营造工艺中的石作制度与大木作制度。利用木质材料的优点是施工效率较高、速度较快,并且比较节省成本,石料的主要特点是坚固且耐久性长,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古典建筑文化的发展。

2021年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艾奥尼亚柱式、多立克柱式、科林斯柱式的异同 欧阳光明(2021.03.07)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是典型的希腊时期古典柱式: 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子高度为底径的4-6倍。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爱奥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 多立克式 多立克式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犷、刚劲,基座有三层石阶,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构成,呈底宽上窄渐收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构成,无饰纹。爱奥尼克柱式整体造型风格坚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个柱础,纵向有凹槽24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最具特征的是它的柱头,左右各有一对华丽、精巧、柔美的卷

涡式装饰。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式柱头,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风格的三种柱式常用于客厅的隔断中。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另外2种柱式是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们都源于古希腊。在希腊,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 源于古希腊,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um)。 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爱奥尼柱式在前5世纪传入希腊大陆。第一个爱奥尼风格的大神庙,是在被地震摧毁前仅仅存在10年,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间建于萨摩斯岛的赫拉神

中外建筑史 整理

中国古代七大帝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安阳 一般京城有哪三个城墙:宫城(大内,紫金城)皇城(内城)外城(郭) 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什么是”三朝五门”:”三朝”作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五门”(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 五岳,五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铜版错银炎域图:在铜版上用镀银法画的陵区平面图。 云南”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民形式.它由正房,耳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形如印观,俗称”一颗印“。 四大佛山:山西王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开间: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向定位墙体间的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任见与江南民间建筑。 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个槫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起,其目的是借助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测.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所在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举折: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条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槽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木构架: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头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都料:为古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专业技术非常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的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的工匠,唐时称“都料匠”。 《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工程质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影响,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李诫:中国宋代土木建筑家,长期在将作监任职,在任期间曾先后主持王府、辟雍、尚书省署,太庙、龙德宫等,他的突出贡献是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建筑做法共3272条,都是可以操作的实际经验总结,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管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 宇文凯:中国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官至工部尚书。主持兴建了隋东西两大都,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蒯祥:明代建筑师,随其父为木匠,永乐时参与宫殿、长陵的兴建,后又负责宫中的前三殿、献陵、裕陵、隆福寺等。玛斯塔巴:孟菲斯一带的早期帝王陵墓.其形式可能源于对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从此发展起来的。 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大下小,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以知最高者达50余米.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神庙:在古埃及是仅次于陵墓的重要性建筑类型之一.其布局轴线对称,沿着纵深方向顺序布置着牌楼门,内院,底层次次的神殿及僧侣用房.围墙高而且厚,庙前常有两房排着斯芬克斯的神道.神殿内部石柱粗大密集,天棚越往里间越低,

西方古典柱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程考察报告 (专项实训) ( 2010/11-上学期) 课程:结构选型 题目:西方古典柱式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班级:环艺081 学号:200811214126 学生姓名:张东林 指导教师:程秩婷 设计时数: 成绩: 2010年12 月16 日

目录 一、古希腊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人像柱 二、古罗马柱式 ●罗马多立克柱式 ●罗马爱奥尼克柱式 ●罗马科林斯柱式 ●塔司干柱式 ●混合柱式 三、各种柱式对比及参考文献

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建造比例通常为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帕提农神庙:

爱奥尼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爱奥尼克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 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 神庙(Erechtheum)。 胜利女神神庙: 非曲直伊瑞克提翁神庙:

古希腊柱式结构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摘要: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态为主,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古埃及石柱粗壮,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式及塔司干式。从结构上看,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10以下,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2/3开始,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1/3开始。总之,柱式的艺术造型与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关键词:古典建筑柱式造型结构建筑艺术 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人们常常为用何种材料作柱的饰面而绞尽脑汁,并搬出各种古典柱式作对比,却忽略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性。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表明,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它的发展变迁在引导和伴随着整个建筑艺术的发展。 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柱式造型 1.1 中国柱式 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1 ,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柱身像树干,斗拱像树枝,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柱式的比例:以斗口为基数,如斗口为3寸,则六份18寸为柱圆。 表1中国古典柱式的造型结构 柱式斗拱斗拱 昂咀.菊花头 蚂蚱头.麻叶头 柱卷杀(从2/3柱高开始内收) 柱基木质覆盆 直径,柱高则为六十份(柱圆直径 1 0倍),即1 .80寸为柱高。卷杀从 2 / 3柱高(1 .2 0寸)开始向上收分,柱子形成下大上小,其上的大斗底四周出四分紧杀,使柱斗与大斗相合,柱下加柱础的盘托显得安定有力。从中国柱式的线脚形态看:“斗”看是以直线为主,“拱”是由直线转到曲线,“昂”是斜线与弧线的组合,“菊花头”是圆线与S线相结合,

外国建筑史全整理(从马斯塔巴到现代建筑)

古代埃及 Mastaba原是埃及贵族阶层的陵墓(阿拉伯人叫他凳子(发音就是马斯 塔巴),因为陵墓样式比较像)(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zoserBC2778金字塔对法老平台形房屋的模仿,加几层显得伟大,一直加到成为金字塔)(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这里有个故事说是埃及法老Zosar昭赛尔认为四棱台形状的马斯塔巴已经无法显示自己的功绩。想造一座与众不同名垂千史的陵墓。这个想法被伊姆霍普特(一个精通数学的大臣)的情报网给知道。于是伊姆霍普特为了帮国王完成愿望,先造了一个尺寸超大的马斯塔巴,甚是壮观。但只是按比例扩大原来的马斯塔巴。Zosar看了之后不甚满意,主子的不满意让伊姆霍普特的工程需要另辟蹊径。于是想到 了这样一种方式将几个马斯塔巴像叠面包一样叠起来,这样一来, 法老的脸上的笑容果然像尼罗河水一样泛滥开来。这种形制对埃及后面的建筑样式有很大影响,是后面金字塔的初始状态。 -------→DahshurBC2723金字塔(因为设计失误斜面倾斜的角度太大,可能会坍塌,所以上部收拢的比下部快)并非外星人建造(埃及是山谷中的冲积平原建筑一开始就是砖石混用,到现在为止对石头的加工也远远难于制作砖,所以在古王国时期,法老或者平民的住宅都是用砖的,到现在极少。所以法老陵墓用石头)------→建造大金字塔的第四王朝(吉萨金字塔群)石块是碎石石灰岩贝壳人工合成的混凝土,表面用白色花岗岩。(胡夫最大,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底边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 方尖碑(obelisk)(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截面正方形上细下粗。高宽比约10,整块花岗岩雕成,高50余米,20层楼高。是法老的记功柱,象形文字西方每次征服埃及就拉一块方尖碑炫耀比如拿破仑和罗马人。华盛顿纪念碑就是在模仿方尖碑。

希腊古典柱式图解

古希腊柱式 柱式 facts and information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柱式包括古希腊的三个柱式和古罗马的五个柱式。 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介绍了有关古希腊柱式的传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教育家塞利奥出版一系列关于古典建筑样式的书,在第四册书中,首次出现了对古罗马的五种柱式划分等级的说法。随后著名的建筑大师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1508—1580)在威尼斯发表的论文《建筑四书》中明确将柱式系统规范化,形成了被建筑界广为接受的建筑立面设计规范。他设计的维琴察圆厅别墅(Rotonda in Villa Capra,1550)就是采用此规范的典范。 历史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材建造。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型制是围廊式。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抗拉,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 古希腊三柱式 多立克柱式 希腊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建筑史——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宋代柱式与古罗马爱奥尼柱式的比较 【摘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是最具特征的构件之一。本文主要从造型、材料和做法方面对着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背景下柱式体系之间 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传统柱式西方古典柱式差异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柱子都是作为重要的承重结构起到支撑作用,是建筑物内不可缺少的构件之一,后来人们越来越关心柱子的装饰功能。在中国,柱子最后发展成了集结构与装饰于一体的构件,但是西方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用了很多拱券结构来突出柱子的装饰功能。 这些我们可以从从柱子外观造型的比较上看出来,中国的柱子上一般没有太多的装饰,都是简单的几何形态,这样既提高了建造的效率,也更好与大自然中的形态结合起来。比如说宋代柱子,它的柱身断面一般都是圆形的,即保持树木原来的形状。但是古罗马的爱奥尼柱式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强调细节的塑造,喜欢运用多种加工手法来达到他们心理上追求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柱头通常都装饰的很漂亮。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从爱奥尼柱式的柱头形态来判断它装饰的好不好。 另外,中西方在选择的材料上也有所不同,虽然说中西方最早期的柱子都是用木构架的,但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人越来越认同石材坚固耐久的特性以及石作工艺技术的不断成熟导致他们抛弃木材开始大量使用砖石结构。但是中国人不一样,中国古代很重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再加上木材加工速度快,效率高,导致中国人坚持使用木材作为柱子的主材。 柱子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柱子一般包括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组成要素,其中中国的柱头就是众所周知的斗栱(如图1所示)。宋代的斗栱外形上一般都很庞大,实用功能较强,斗栱的各个部分都是根据严格的力学原理进行分布的,可谓是木构架建筑的精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高深莫测的智慧。柱身部分大多为圆形,外观上看起来比较粗犷雄健,像一个男人一样,内柱部分却和外观上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一般都较为细长。柱础部分一般都会雕刻花纹,上半部分的花纹一般为横向雕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分顺着纹理蔓延上来;下半部分的雕刻就不一样了,一般都是师傅们精心雕刻的比较复杂的花纹,从这些花纹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爱奥尼柱头不像我们一样,他们更偏向于装饰性,他们的柱头部分是不起支撑作用的,他们只关注它是不是能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至于柱身部分,它的比例是根据柱子间距的不同进行调节来达到整体比例的和谐。柱础是由很多圆盘堆叠组成的 , 其尺寸有严格的要求,按照比例进行精确的划分,看起来很美观。 以上对中西方传统柱式进行了大概的比较,不难发现中西方柱式的差别实则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古代西方国家,经常被外来民族所毁灭,因此他们文化的发展是断断续续的的,他们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社会的进化而发生改变。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从古代发展到现在,是直线性的发展,就算是有外来文化入侵,也绝不动摇主流文化的地位,往往是在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并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坚

(整理)外国古代建筑史课程提纲.

外国建筑史课程导论学习内容: 1、时间范畴 2、地域范畴 ?广义范围: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的建筑历史 ?狭义范围:西方、特别是以欧美建筑史为核心 1、整体性好,历史悠久,阶段多 2、各阶段发展充分,特征鲜明 3、各阶段有占主导地位的型制、风格水平高 4、理论基础丰富、思想活跃 5、孕育现代建筑、对世界影响大 外国古代建筑史 西方古典建筑体系: 世界其他地区建筑发展: 原始建筑 一、原始建筑类型 (一) 旧石器时代 1.巢居

2. 穴居 作为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原始人为自身生存与自然界斗争,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创造了原始人的建筑。 由于这种建筑处于“功利性”的目的,所以形态上具有相似性。 (二) 新石器时代 1. 定居、群居——“聚落”形成 2. 原始宗教建筑 Eg.(法)布列塔尼整石柱 (英)索尔兹伯里石环 二、原始建筑空间观念 1. 占有性 2. 向心性 古埃及建筑 一、古埃及建筑的历史分期 (一) 古王国时期 最重要的建筑类型——金字塔 玛斯塔巴 阶梯金字塔 金字塔 建筑特点: 尺度超大,形态简洁,建筑外部形象强烈。 Eg. 吉萨金字塔群 (二) 中王国时期

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峡谷里的陵墓(巉岩崇拜) 建筑特点: 强化纵深轴线布局的序列感,内部空间作用加强,外部形象作用减小。 Eg. 女皇哈什帕苏陵墓 (三)新王国时期 最重要的建筑类型——神庙建筑(皇权崇拜) 建筑特点: 纵深轴线的序列感进一步加强,建筑处理从外部形象转向内部空间,由原来的高大雄伟转向神秘压抑,实现了由原始拜物教向皇权新神权的转变。 Eg. 卡纳克阿蒙神庙卢克索神庙 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 一、古代两河流域建筑的历史分期 其它:略 西方古典建筑体系-古代希腊建筑 一、背景 1、古希腊及其古希腊建筑: 2、历史分期: a. 古拙时期(BC.11C —8C) b. 古风时期(BC.8C —5C) c. 古典时期(BC.5C —4C) d. 希腊化时期(BC.4C —2C) 3、区域文化背景: a. 自然地域特征 b. 社会文化特征 c. 艺术特征 二、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雅典卫城 1、背景 2、总体布局及设计特点 a. 因地制宜、自由布局 b. 用仪典流线组织建筑群 c. 对比统一原则运用 3、主要建筑物:略

浅谈西方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浅谈西方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古典建筑,希腊,罗马,柱式 摘要:在研究西方建筑发展史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它们的柱式艺术。它是欧洲建筑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柱式艺术装饰风格展示了西方古典建筑中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及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对研究西方建筑的整个演变历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柱式是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分为柱基、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和山花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纵观整个世界建筑发展史会发现,西方古典建筑曾作为世界建筑的主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古代建筑从古埃及、古西亚时期开始,发展到希腊、罗马时期已基本成熟。到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形成了以严谨、规范的柱式为主要特色的建筑形式。此后,柱式的运用在早期的古典主义时期建筑中,仍继承着文艺复兴晚期的风貌。而在新古典主义建筑中,对柱式的运用则留有最后余波。 那么对于西方建筑中柱式的研究应该从哪个时段开始着手呢?对于西方建筑艺术史的叙述,如果是以时间轴作为线索,古今中外几乎都会以古希腊建筑史作为开端。然而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古希腊文明是相对后期的文明,起码不能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古老文明相提并论。事实证明古希腊文明的源起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附近的更为古老文明的启蒙和影响,特别是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因此研究西方古典柱式的渊源,应该从古埃及和古西亚开始。 古埃及建筑中主要采用的是圆柱样式,包含纸莎草式、莲花式和棕榈式,这些柱式不仅担负着重量的支撑,同时也体现了极具装饰意味的艺术美感,柱上精美的雕刻表现了古埃及人不朽的艺术创造力。这三种柱式魅力的绽放集中体现在了卡拉克阿蒙神庙中,这些由巨柱构成的建筑显示了宗教与王权的庄严及威慑力量,反映了当时古埃及宗教等级制度的深严和权威的强大。古代西亚洲建筑包括两河流域的建筑、波斯建筑和叙利亚地区的建筑。由于西亚地区政治文化上的开放,军事及经济上的强大使得建筑的类型和装饰手法也更为多样,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在这时期艺术上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宏伟的宫殿和神庙建筑上。亚述在拱形构架的建筑上,采用拱形圆顶和柱式,还发明了女像式柱头,以及爱奥尼式柱头,这两种柱式盛行于波斯及希腊,并传至罗马,后来遍及欧美和世界各地。古代西亚波斯建筑将诸多外来文化融合,创造了一种新的波斯风格,最著名的数波斯波利斯城王宫。从柱式启蒙时期的历史可以看到柱式与建筑的发展紧密相连,外在因素(如政治、经济)和建筑内在需求共同作用推动着柱式的演变与发展。 浅述了西方古典柱式发展的萌芽阶段后,要开始谈到古希腊及古罗马这两个作为古典柱式真正成型和辉煌的时代。自希腊建筑诞生之日起,巨石一直被人类赋予神性内涵,在经过建筑师们反复权衡、精心推敲形式后,终于在古希腊时期走向规范化,确定了几种极具代表性的希腊古典柱式,对后来的古罗马及欧洲各国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希腊建筑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柱式,以及以柱式为基准模数并以此为基本元素来决定建筑形制与风格。其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以柱式为标志,展现人文色彩,以美为终极目标。希腊古典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还有一种女柱式。它们虽起源和形制不同,但在雅典卫城中,四种柱式通过自身在建筑中的特点向世人展现着它们的无限魅力,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古希腊美学中认为,人体是最美的东西,连神灵也不例外,所以他们把人优美的形体赋予给了神灵。从这时期柱式的形态中可以发现,它们都留有抽象的人体美,柱式的比例和规范

欧洲各种柱式

罗马柱 罗马柱,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柱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 历史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半岛处于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的时期。“古意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时代,他们 穿越北部和东部的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并残暴地迫使许多 当地土著部落迁徙他乡。他们起初过着游牧生活,但已经具有制 作铜器、使用马匹和带轮子的大车的技能。抵达意大利之后,他 们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随后几个 世纪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文明的衰落。“古意大利人” 是由几个的,包括、人和人。 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 民族:和人。古人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东方的,今天的一些考 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起源看,他们似乎不是古意大利人,正如他们的语言也并非印欧语系一样,他们的文明混合了来自东西方的各种因素。著名的维朗文明代表了埃特鲁斯坎人的最初发展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新领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进步。这片新领土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及山区和第勒尼安海之间的地区。埃特鲁斯坎人居住在独立的、强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间通常结成联盟。这些城邦最初由一个君主统治,后来变成通过议会和选举出的官员施行统治的寡头政治。埃特鲁斯坎人本来是农耕部 族,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用这些军队来统治周边民族, 同时他们也喜欢经营商业和从事手工业。和北部的拉丁姆地 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 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因此, 在鼎盛时期还只是村民的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的语言、 思想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埃特鲁斯坎人对罗马文化向文 明的转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迈锡 尼文明时期,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带纵横航行,随后停滞不前的时期才使得他们的航行告一段落。迫于在西方贸易线路上与腓尼基人的竞争,他们建立了新的贸易基地,

最新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柱式的比较

中国传统柱式与西方古典 柱式的比较 摘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是最具特征的构件之一。柱式一般包括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组成要素,其中中国的柱头就是人们熟知的斗栱。对于柱式的比较研究,本文选择了中国宋代的营造典籍《营造法式》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学著作《建筑十书》作为载体,把两本文献中有关柱式的内容提取出来,从造型、材料和做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背景下柱式体系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传统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 建筑文化; 比较; 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木构建筑体系,各个时代的印记也鲜明地烙在建筑上:秦汉时期的建筑从“秦砖汉瓦”中看出古拙朴素的风格;唐宋时期的建筑主要表现出宏大深远的“唐风宋韵”;元代的建筑

虽然保留了宋代的遗风,但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简化;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则偏向复杂琐碎……中国古代建筑几千年以来的一脉相承,形成传统,各个时期的建筑均是在这个“传统”的前提下有所变化。 西方古典建筑发展的主线源自爱琴海沿岸,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爱琴文明中的建筑,古希腊时期的古典建筑在公元前四到五世纪时达到了高峰,涌现出大量的建筑杰作,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上;而古罗马将古希腊的古典建筑的柱式、形制继承并发展下去,并且创造出拱券结构用于沉重,建筑的种类大大丰富了,出现了大量公共建筑。至此,西方古典建筑体系基本确立。古希腊、古罗马的众多古典柱式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成熟和完善起来。 本文将中国传统柱式和西方古典柱式进行比较,意在从造型、材料、功能等方面探寻它们之间的差异。 1中国传统建筑的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董学斌

西方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姓名:董学斌班级:10建筑本1学号:1015130333。 摘要:西方古典柱式发展经过希腊时期,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到文 艺复兴时期时,对古典柱式进行总结整理。柱式与雕刻,雕刻艺术是希腊文化 艺术中一个灿烂夺目的组成部分。希腊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泛神论的信仰以及 大量神话的轶事。为雕刻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加上他们高超的石作技术,这一切使希腊的建筑艺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关键字:西方古典柱式;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传承 作为西方建筑艺术发展的一种传承,柱式艺术是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极有价 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艺术装饰的形式,展示了不同时期柱式的审美情趣和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纵观西方古典建筑中柱 式的形成和发展 ,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建筑是一种艺术 ,古典柱式创造的美是结构美、技术美与雕塑美的共同体现 ,失去结构意义的形 式美对于建筑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充分展现建筑材料的特性 ,探索现代建筑 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与结构逻辑 ,这应该是人们从古典柱式研究中得到的基本启示。 希腊古典风格 神庙建筑体现了希腊古典风格单纯、典雅、和谐的风貌。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 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犷、刚劲,基座有三层石阶,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构成, 呈底宽上窄渐收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构成,无饰纹。爱奥尼克柱式整体造型 风格坚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个柱础,纵向有凹槽24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最具特征的是它的柱头,左右各有一对华丽、精巧、柔美的 卷涡式装饰。科林斯柱式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式柱头,规范 而细腻,充满生气,其柱高、柱径比例、凹槽都同于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风 格的三种柱式常用于客厅的隔断中。 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实、复兴古代的艺术形式为宗旨,特别是古 希腊、古罗马文明鼎盛期的作品,或庄严肃穆、或典雅优美,但不照抄古典主 义并以摒弃抽象、绝对的审美概念和贫乏的艺术形象而区别于16、17世纪传统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还将家具、石雕等带进了室内陈设和装饰之中,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整理版

外国建筑史资料 1.认真阅读教材P11-12论述建筑的形式、风格、艺术、材料、结构方式之间的 关系 2.吉萨金字塔群由哪三座金字塔组成,最高为多少米。P10,图P8 3.理解建筑艺术形象与建筑结构的关系p29 4.理解帕赛玻里宫是古代世界中宫殿结构最轻松的“百柱殿”(课件) 5.了解古希腊柱式的特点 6.掌握柱廊的功能及艺术性P40 7.掌握雅典卫城建筑、布局特点、并绘制雅典卫城总平面图P49 8.掌握帕提侬神庙的平面图、东立面图、建筑特点、并绘图P52-53 9.名词解释:叠柱式P63 10.掌握古罗马建筑特点与成就 11.名词解释:券、罗马券、叠柱式、巨柱式构图、复合柱式、复合线脚、罗马 柱式、肋架拱 12.绘制古罗马万神庙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并说明其建筑技术、建筑艺 术特点P85 13.掌握帆拱结构方式、解释帆拱并绘图P98 14.举例论述建筑艺术风格同结构技术的关系。P11+P29+P68+P86+P99+P122 15.论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6.掌握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形制,并绘图P109 17.名词解释: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式、希腊十字式、“罗马风”建筑 18.掌握法国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内部特征、外部特征P116、P119 19.掌握威尼斯的总督府(公爵府)西立面和南立面的构图艺术特点,并绘西立 面简图P133-134 20.了解审美意识、客观规律、艺术处理手法三者的关系P137 21.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及建筑特点 22.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建筑师及其代表性建筑特点 23.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特点 24.文艺复兴时期的三部著作:阿尔伯蒂《论建筑》、维尼奥拉《五中柱式规范》、

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

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中外古典建筑柱式的造型与结构态为主,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古埃及石柱粗壮,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中,人们常常为用何种材料作柱的饰面而绞尽脑汁,并搬出各种古典柱式作对比,却忽略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性。几千年的建筑发展史表明,柱在完成其功能作用的同时,作为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形式,它的发展变迁在引导和伴随着整个建筑艺术的发展。 本文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结构入手,系统论述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等作对应分析。 1、柱式造型 1.1中国柱式 中国古典建筑一直以宋式为依据,明清虽有发展,但未逾越宋式的轨范。在宋式建筑的结构、力学中,柱子担负着最重要的“角色”。室外的柱子,它总是立于正门前列最重要的部分,在室内也是空间最突出的部分,因而古代建筑工匠集中智慧精心设计——造型,装饰这个顶天立地的柱式。把整个建筑中最美的形式全部集中到柱式上,使它成为建筑中最典型、最美的,甚至是“不可超越”的规范。 中国古典柱式结构见表1,它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柱身像树干,斗拱像树枝,因之中国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如菊花头、麻叶头、三伏云、蚂蚱头,柱础也同样以自然形象命名,但它的形象已高度地概括为几何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柱式的比例:以斗口为基数,如斗口为3寸,则六份18寸为柱圆。 直径,柱高则为六十份(柱圆直径10倍),即1.80寸为柱高。卷杀从2/3柱高(1.20寸)开始向上收分,柱子形成下大上小,其上的大斗底四周出四分紧杀,使柱斗与大斗相合,柱下加柱础的盘托显得安定有力。从中国柱式的线脚形态看:“斗”看是以直线为主,“拱”是由直线转到曲线,“昂”是斜线与弧线的组合,“菊花头”是圆线与S线相结合,“麻顺头”旋卷涡状的规律类似贝螺形。木与覆盆是由直线、弧线、S线构成。 中国的古建筑中一般采用木柱,为了预防柱脚潮腐,要修筑台基,多用石或砖制。宽大的台子的边缘称台明,每根柱下铺放石柱础,用以立柱。柱子的顶端由枋子来相串联,纵横两个方向都有拉接、联系作用。再向上则是斗拱,斗拱这种特殊构件起到支撑、悬挑平衡屋檐及屋面部分构件重量的作用。在中国的木构架体系中,柱的底部柱础和顶部斗拱是赋予其民族文化特色的两大重点。到了明清时代,斗拱的截面尺寸相对减少,数量增多,使装饰的作用多于结构的作用,成为一种权势、等级、财富的象征。失去结构的美,也就走到了建筑体系发展的尽头。 对于木构架结构的中国古建筑,柱础的作用除了一般柱式中的稳定结构等外,防潮功能更为突出,同时,它也是柱式艺术中的重点部位。中国的柱础艺术与技术在与西方古建筑的柱式相比毫不逊色。在结构设计上,为了使柱础与台基面有一个合口平面,柱础多采用八角形式。柱础一般划分为两段或三段处理,上段多作石鼓形,下段为抹角方基。一般柱础高度都在30~40cm之间,但也有为更有效地提高防潮面而加高基尺度,使柱础增至80~120cm,变成了短石柱。在解决隔潮措施方面,也有在柱子底面,即与柱础接触处开出十字交叉的通风槽线,外面刻一如意纹的小缺口作柱内散潮的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