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

目录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1)

2.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2.1氧气 (1)

2.2乙炔 (4)

2.3天然气 (8)

2.4柴油 (9)

3.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0)

3.1火灾、爆炸 (10)

3.2机械伤害 (11)

3.3起重伤害 (13)

3.4触电 (14)

3.5高处坠落 (15)

3.6锅炉爆炸 (16)

3.7容器爆炸 (16)

3.8物体打击 (17)

3.9灼烫 (18)

3.10中毒与窒息 (18)

3.11车辆伤害 (19)

3.12坍塌 (19)

3.13职业健康危害 (20)

4.主要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2)

4.1机械设备设施 (22)

4.2特种设备 (22)

4.3电气设备设施 (26)

4.4消防设备设施 (28)

5.检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9)

6.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30)

6.1人的不安全行为 (30)

6.2安全管理的缺陷 (31)

7、环境因素分析 (32)

7.1 周边环境分析 (32)

7.2 自然环境条件 (32)

8.重大危险源辨识 (34)

9.作业过程安全对策措施 (36)

9.1防起重伤害安全对策措施 (36)

9.2防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37)

9.3防火灾、爆炸安全对策措施 (38)

9.4防物体打击对策措施 (39)

9.5防触电对策措施 (39)

9.6防高处坠落对策措施 (40)

9.7防车辆伤害对策措施 (41)

9.8防坍塌对策措施 (42)

9.9防粉尘、噪声对策措施 (42)

9.10防容器爆炸对策措施 (42)

10.消防安全对策措施 (43)

11.工艺、设备装置对策措施 (44)

12.防雷电对策措施 (44)

13.架空电力线安全对策措施 (45)

14.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对策措施 (46)

15.检修过程中的安全对策措施 (46)

16.特种设备对策措施 (47)

17.安全生产管理对策措施 (48)

四川宜**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及防控措施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以及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公司主要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以及《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结合行业的以往事故案例和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对项目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对项目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危害辨识与分析。

同时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对项目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2.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规定和分类,本项目使用的原辅材料有水泥、碎石、钢筋、聚笨板、天然气、柴油、氧气、乙炔等10多种原辅材料,成品是混凝土预制构件,属于危险化学品有天然气、柴油、乙炔、氧气。

2.1氧气

氧气的危险、危害特性、理化性能参数见下表3-1。

表2-1 氧气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技术表

2.2乙炔

乙炔的危险、危害特性、理化性能参数见下表3-2。

表2-2 乙炔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技术表

2.3天然气

天然气的危险、危害特性、理化性能参数见下表3-3。

表2-3 天然气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技术表

2.4柴油

柴油的危险、危害特性、理化性能参数见下表3-4。

3.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高处坠落、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物体打击、灼烫、中毒与窒息、车辆伤害、坍塌、淹溺等。

3.1火灾、爆炸

公司锅炉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属于甲类易燃、易爆物质,具有较高

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输气过程为密闭输送,天然气输气管道、焊缝、法兰、阀门、安全附件等受材料、制造工艺、安装、腐蚀、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运行或安全附件失效时,会出现管道穿孔、破裂、阀门关闭不严造成天然气泄漏,遇着火源可发生火灾,天然气泄漏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着火源会发生爆炸事故。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氧气和乙炔,其均以气瓶方式进行存储,存储设置专门的库房,如果乙炔气瓶发生泄漏,达到其爆炸极限可能发生爆炸,泄漏的氧气和乙炔气体遇到火星或明火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如果钢瓶缺陷、安全附件失效、气瓶混存、无防倒装置、安全距离不够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公司电气设备较多,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漏电、雷电、静电产生的高温、电火花和电弧等原因造成电气火灾,严重时可发展为爆炸事故。

变压器由于内部短路,产生电弧,使变压器油剧烈分解气化,油箱内部压力剧增,箱盖螺栓拉断,张开大口,喷油燃烧;由于没有储油设施,油火流出变压器室,沿地板缝流下,点燃下层电缆及其他可燃物,并沿电缆延烧,引燃其他设备设施及建构筑物。

雷电放电可产生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直接雷击可造成建筑物、设施的直接损坏,易燃易爆介质的火灾爆炸;感应雷放电可产生放电火花,也是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火源。

3.2机械伤害

公司生产线以机械设备为主,有翻转机、刮平机、清洗机、拉毛机、数控划线机、切断机、弯曲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在使用、检维修过程中运动

或静止部件间接或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造成夹挤、冲击、碰撞、碾压、绞、碾、剪切、拖带、切割、卷入、刺伤等机械伤害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均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有:(1)工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2)操作者不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作业场所的光线照明不良、通道不畅、地面湿滑、物品摆放杂乱等都可能会成为机械伤害事故的诱因。

(3)机械加工设备、工具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运行过程中,若超载,可能造成设备事故而引发机械伤害。

(4)机械设备外漏部分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局部通风机无消音系统、噪声大、未安装防止“跑车”的防撞柱或防撞栏可能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5)设备本身不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不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

(6)设备无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无紧急停车装置。

(7)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设备或开动、关停时未给信号。

(8)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在运动时人不小心碰着,或静止时用劲捏着,擦着可能造成人体伤害。

(9)设备之间安全间距不足;检维修时拆除了安全装置未及时恢复或安全装置失效等。

(10)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对设备的技术状

况心中无数。只重生产,忽视安全等。

(11)很多机械是以电能为动力的,所以电击伤也是一个危险因素;有的机械工作中会产生高温,会对人体造成烫、灼伤。

3.3起重伤害

公司现有起重设备8台,厂房内设有10t桥式起重机6台,成品堆场设有12.5t门式起重机2台。如果起重设备自身设计不合理;不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或安全附件失效;未进行定期检维修、保养不良带病运行;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等都可能发生起重伤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毁。造成起重伤害的原因有:

(1)起重机在运行中吊具或吊重对人体造成挤压或撞击;

(2)起重机吊钩、钢丝绳、吊索具超载断裂,或捆绑吊挂方法不当、吊索具有缺陷造成吊运时钢丝绳从吊钩中脱出;

(3)起重机主要零部件主梁塑性变形、制动器失效、吊钩和滑轮组破损、钢丝绳断裂等在吊运过程中重物坠落造成物体打击,或重物从空中落到地面又反弹伤人;

(4)起重机基础不牢、主要防护装置(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等)失效、运行时碰到建筑物、电缆线、其他机械设备等障碍物,导致冲顶、超载或起重机倾翻。

(5)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失效、裸导线未加屏蔽、吊具或钢丝绳与导电滑线意外接触等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6)起重机运输过程车速过快;没有进行定期检验、检维修和维护保养使安全装置及措施失灵。

(7)作业环境不良,如视线不清、烟雾太大、信号不明等;

(8)违章操作、违章指挥,指挥和操作人员配合不协调。

(9)机械传动部分未加防护,造成机械伤害。

(10)设备放置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撑架未能伸展,未能支撑于牢固的地面。

3.4触电

公司触电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用电设备处。触电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流过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时,即可能发生触电。触电事故没有预兆而且一旦触电,人的防卫能力迅速下降,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人致命或致残。

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生产中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接地不良,存在着触电危险。移动式电气设备未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碰壳发生触电事故。

2、电气装置外壳破损,线路及电源开关等老化、绝缘不好、短路,电气设备的屏护、接地保护、漏电保护等防护措施失效,不慎触及造成触电。

3、电工技术不熟练或非电工乱接线、不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造成作业人员触电;带电作业不慎可能触电。

4、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违章操作,可能导致作业人员发生触电事故。

5、防雷设施未定期检测,雷雨天气可能因防雷不好造成雷击触电事故。

6、选用的电气设备及线路绝缘不合格或腐蚀老化等引起绝缘性能降低,线

路敷设时绝缘不良或未设置接地装置,带电体外露或安全距离不足,电气设备无漏电保护装置,设备外壳漏电都会发生触电事故。

7、吊车在室外作业时离高压线安全距离不够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8、未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无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或属于淘汰产品。

3.5高处坠落

距坠落基准面2m以上的操作地点进行作业时,如果防护设施安装不规范或防护设施出现严重损坏、脱焊等,操作人员有高处坠落的危险。

本项目使用的翻转机、起重机等机械设备比较高大,使用和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楼梯、钢梯、离地面高于2m以上的高架平台或过道如果安全防护设施损坏或防护装备不合格;操作人员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有:

1、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存在漏洞。

2、不认真执行安全规程、两票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技术水平低。

3、安全防护设施不全,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配备不足或存在缺陷。

4、不扣安全带,安全带扣环未扣到位或所扣位置不当。

5、高处作业未戴安全帽或安全帽带子未扣牢。

6、脚手架有缺陷,梯子使用不符合规定。

7、楼板和地面的井、坑、孔洞、沟道等,若这些部位未设置防护栏杆、盖板、安全警示标志,或盖板、防护栏杆强度不够。

8、在暴雨、浓雾、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进行高处作业。

9、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10、睡眠不足,饮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11、工作场所照明不良或无良好的采光。

3.6锅炉爆炸

公司有一台油气两用蒸汽锅炉,主要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的蒸汽用于混凝土养护,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容器爆炸、高温烫伤等危险。

1.由于司炉工误操作,水位计或自动给水装置失灵,以及省煤器渗漏大量跑水或排污阀关闭不严、止回阀故障等原因造成缺水。严重缺水可导致受热面过热烧毁,降低受热面钢材的承载能力,金相发生劣化,炉管爆破,甚至造成锅炉爆炸。

2.司炉工失职、水位计故障、自动上水失灵会造成满水。蒸汽大量带水会降低蒸汽品质甚至发生水击,损坏管道,破坏用气设备。

3.水质不符合要求,锅炉水含盐量达到临界量,或超负荷运行,用汽量突然增加,压力降低过快可造成汽水共沸,破坏水循环,恶化蒸汽品质,水击振动,影响用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4.锅炉钢材或焊接质量低劣,角焊结构,水质不良严重腐蚀、结垢,水循环故障还可造成炉管爆破甚至爆炸等。运行压力超过锅炉最高允许工作压力,钢板(管)应力增高超过极限值,同时安全阀与超压连锁失灵也将造成超压爆炸。

5.点火不当或熄火后炉膛内可燃物(气体)未排除,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下限,再点火或在引爆能量的作用下,会发生炉膛爆炸。

6.锅炉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导致锅炉内超压或缺水而引起爆炸。

7.锅炉本身安全性能有缺陷、安全附件失效等可能发生锅炉爆炸事故。

3.7容器爆炸

公司在检维修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氧气和乙炔,其均以气瓶方式进行存储,如果钢瓶缺陷、安全附件失效、气瓶混存、无防倒装置、安全距离不够、未进行定期检验和报废、操作人员不安规程操作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空压机及储罐、蒸汽压力管道缺陷、安全阀损坏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当出现压力升高、设备安全设施发生故障、温度异常升高等情况时可能出现压力容器爆炸。这些压力容器存在的爆裂一般有:韧性爆裂、脆性爆裂、腐蚀爆裂,下面分别对这几种爆裂进行分析。

1)韧性爆裂是压力容器在内部压力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达到材料强度的极限而断裂的一种破坏形式。引起韧性爆裂的原因大多是:磨损、腐蚀、壁厚减薄、强度不足仍继续运行所致。

2)脆性爆裂时容器承受的压力并不高,负荷产生的应力远小于材料屈服极限及明显的变形而突然发生爆裂,其原因是由于温度、应力集中、冲击荷载作用等因素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下降、材料变脆不能抑制裂纹的结果。

3)腐蚀爆裂是容器壳体由于受到腐蚀介质如天然气中硫化物会使容器产生的均匀腐蚀、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疲劳腐蚀而引起的爆裂。

3.8物体打击

公司生产机械设备较多,由于防护设施不到位或工人违章作业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主要表现在:

1、在操作、检修过程中,有上下交叉作业时,易发生上部作业工序工具的高处掉落,对下部作业人员造成高空落物打击伤害;对压力系统进行带压操作时,存在工具、部件在压力作用下飞出打击人体的危险。

2、原料、成品的堆放场地,由于堆垛过高、基础不稳,也存在物品塌落打击人体的风险。

3、起重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误操作或工人的粗心大意可能会造成物件掉落以致对人体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4、作业人员在搬、举、推、拉及运送工具、焊装工件等重物过程中脱落,击中人体引发物体打击事故。

5、安装和检修大型设备时,由于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或违章操作,均可能使得检修工具或零件坠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6、生产过程中,由于物料受挤压、剪切的加工作用而发生工件崩飞事件,若安全防护设施不足或人员违规通行,也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3.9灼烫

公司锅炉、蒸汽管道、钢筋加工区材料焊接、检维修焊接时可能发生灼烫事故,锅炉和蒸汽管道温度较高,若未采取隔热措施、未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人员接触会造成烫伤。焊接过程产生高温焊渣飞溅到人体会造成人员灼伤事故。

3.10中毒与窒息

公司锅炉使用天然气加热,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为一种无色无臭的可燃性气体且含有轻微毒性,在日常工作中不易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若在有限空间内管道等发生泄漏,通风不畅,泄漏的物质在空气的浓度高时,人员大量吸入有可能发生窒息、中毒事故。

柴油的主要吸收途径是皮肤接触,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编号:SY-AQ-05861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 法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risk and hazard factors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

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1)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可以列举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表中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③能量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最新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反应活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职业安全健康网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一)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高处作业(或吊起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时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例如,作业场所中由于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与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员的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2631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

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风险和风险评价: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5.可容许风险与安全: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6.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二、危险源辨识的意义(一)、进行危险源辨识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1、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要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介如下。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为如下六类: 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所。 (1)坠落、滚落。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摔落、翻到。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到而碰撞了物体致伤。之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3)碰撞。指除上述两类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①有足够的强度。 ②密封安全可靠。 ③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 ④适用性强。 (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规程进行查对:①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②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③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④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⑤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⑥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⑦热水锅炉安全技术检查规定。 ⑧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 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有一个机械加工厂,现有一座戊类厂房,同时厂内还有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热水站、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因为需要,现拟上一个机械零件清洗车间,准备采用有机溶剂进行零件清洗。厂房大小为20*40米,高9.6米。设备为全封闭的清洗机,每台机器可装汽油200KG。为了操作方便,车间内设有2.6米高的操作平台,零件采用小车运输。车间人员为10人。车间内设计两台清洗机。汽油采用桶装,用汽车运输。车间内采用一个1吨的电动葫芦进行装卸。废油也采用桶装。车间内不存放汽油。 一、按照《职工伤亡分类办法》分析清洗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体打击各工具 2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3车辆伤害运输车辆 4机械伤害运动机械 5触电各用电设备 6火灾汽油、其他易燃物质 7爆炸汽油 8高处坠落落差超过2m的各处,如操作平台 9中毒汽油 10其他噪声危害运动设备;震动危害运动设备 二、针对以上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第 2 页共 4 页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①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 ②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 ③其他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三、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1物体打击安全帽 2起重伤害定期检测 3车辆伤害加强车辆检测维护、遵守厂内交通规则 4机械伤害防护罩等 5触电漏电保护器、屏护、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等 6火灾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7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8高处坠落栏杆 9中毒加强通风 10其他噪声危害减噪措施、耳塞等;震动危害减震措施 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第 3 页共 4 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试题A答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至少有1个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危害因素辨识可采用(ABCD)方式进行 A.询问与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安全检查表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 D )。 A.组织的所有区域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或由外界提供) D.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和区域 3.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 A )与事故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的乘积。 A.可能性 B.时机 C.频次 4.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是(BD) A.设备设施缺陷 B.自燃性物质 C.电磁辐射 D.腐蚀性物质 5.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ACD)。 A.事故发生机理 B.事故发生的原因 C.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 D.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信息 6.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B ) A.消除危害、个体防护、降低危险 B. 消除危害、降低危险、个体防护 C. 个体防护、消除危害、降低危险 D. 个体防护、降低危险、消除危害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 A )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A.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 B.曾经发生的事故 C.操作记录报表 8.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ABCDE) A.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B.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C.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D.落实员工的安环职防教育培训 E.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 2. 防护缺陷(防护不当) 3. 电危害(漏电) 4. 噪声危害 5. 振动危害 6. 电磁辐射(X射线) 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 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 11. 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 12. 作业环境不良(缺氧) 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 14. 标志缺陷(无标志)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质 2. 自燃性物质 3. 有毒物质 4. 腐蚀性物质 5.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 2. 传染病煤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 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 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 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 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 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 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 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 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 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 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 其他。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陛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臵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臵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知识危害因素与危险

安全知识:危害因素与危险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 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 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 ;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 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 ;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 ;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 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 (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 (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 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厂址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

附件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

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第3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分为三个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施工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投入使用后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1 勘察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1.1桥位选择危险性分析 桥位设计应在保证市政交通规划要求,同时保证桥梁结构本质安全和良好的营运安全状态,保证顺畅地通过设计洪水水位,满足通航要求。桥位选择极为重要,其不仅是城市交通的规划布局要素,同时也是关系到桥墩基础,墩台形式、桥梁结构、上下引道、航道通航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 本项目的桥梁位置,拟建简阳市射洪坝区东南方向,桥梁轴线位于绛溪口下游30米处,(右端连接简阳市老城区滨江路)链条滩上游100余米(左端与射洪坝片区拟建的滨江路相连),跨越沱江。沱江简阳段到达Ⅵ级航道尺度标准,渠化后规划达到Ⅴ级航道标准。 市政桥梁位置选择不当,会影响城市交通安全规划组织,降低桥梁本质安全度,影响行洪和通航安全,影响桥梁安全运营。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加强桥位的论证研究。 3.1.2 桥址的工程地质危险性分析 桥梁破坏及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薄弱和桥位存在不良地质问题。如果在桥位勘测设计中地质勘探工作不细,桥位规定范围内的不良地质问题如断层、塌陷、流沙、岩溶没有查清楚,基础设计又未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则桥梁建成后会出现基础下沉、滑动、倾覆等,使桥跨结构失效破坏,影响通车,严重的导致桥梁倒塌,造成人员伤害和国家财产损失。【2004年9月8日成都三渡水大桥垮塌,尽管表现为上下游过渡采砂造成,但同时表明基础地质的问题存在。】桥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结论是桥梁设计的基础,也是桥梁本质安全的保证,同时还是基坑开挖与桥墩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的依据。 3.1.3 桥梁建设规模、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的危险性分析

危险危害因素告知

危险有害因素告知书 xxx在xx公司从事储存物流工作,现将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告知如下: 危险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你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消防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发生事故或发现事故隐患时应及时报告、整改;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我公司的管理,避免安全环保、职业健康事故的发生。 特此告知。 甲方:xx公司乙方:xx装卸队

法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或签章):法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或签章):经办人: 经办人: 甲方联系电话:xxxxxxxxx 乙方联系电话: 签订日期:年月日 危险有害因素告知书 宣威市板桥镇吕庆东装卸队在云南金鼎云天化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储存物流工作,现将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告知如下:危险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你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安全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消防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发生事故或发现事故隐患时应及时报告、整改;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我

公司的管理,避免安全环保、职业健康事故的发生。 特此告知。 甲方:云南金鼎云天化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乙方:宣威市板桥镇吕庆东装卸队 法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或签章):法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或签章):经办人: 经办人: 甲方联系电话:7988266 乙方联系电话: 签订日期:年月日 危险有害因素告知书 宣威市盛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在云南金鼎云天化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储存物流工作,现将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告知如下:危险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 (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 (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 (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 (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 (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 (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 (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 (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 (10)酒后或疲劳驾驶; (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 (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 (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但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1.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跨越机械的部分,未设过桥或走台,行走路面不防滑; (2)作业场所光线不足; (3)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防护装置不合格或无防护装置; (4)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不停机检修设备或清理杂物,未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和设专人监护; (5)人员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 (6)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盘在帽内,穿裙子、高跟鞋、短裤、拖鞋、围巾或赤脚在现场作业; (7)设备安装检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1.2.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切割机、刨床等设备和安装检修等作业过程,其存在的地点即作业地点,其部位主要是以上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运转部位。 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2)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发生机械伤害的概率较高; (3)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机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淘者2019.6.5)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 一、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 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 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代码:31)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代码:32)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代码:33)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代码:39) 4.管理因素(代码:4):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代码:41)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代码:42)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代码:43)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代码:44)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一)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一)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一)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

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高处作业(或吊起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时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例如,作业场所中由于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与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员的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危害因素。 (二)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