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大断面巷道变形分析与控制

近断层大断面巷道变形分析与控制
近断层大断面巷道变形分析与控制

焊接变形的分析与控制

焊接变形的分析与控制 随着我国钢结构产业的高速发展,焊接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的应用,焊接工件尤其是厚板件的变形现象也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会严重影响制造过程、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焊接接头的抗脆断能力、疲惫强度、抗应力腐蚀开裂和高温蠕变开裂能力。焊接变形在制造过程中也会危及外形与公差尺寸、接头安装偏差且增加坡口间隙,使制造过程更加困难,当出现题目时还需采取一些费时耗资的附加工序来进行弥补,不仅增加本钱,还可能出现由此工序带来的其他不利因素。因此,要得到高质量的焊接结构必须对这些现象严格控制。焊接应力分析 熔化焊接时,被焊金属在热源作用下发生局部加热和熔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焊接热过程也直接决定了焊缝和热影响区焊后的显微组织、残余应力与变形大小,所以焊接热过程的正确计算和测定是焊接应力和变形分析的条件。因此在焊接过程的模拟研究中,只考虑温度场对应力场的影响,而忽略应力场对温度场的作用。同时,非线性、瞬时作用以及温度相关性效应等也会妨碍正确描述在各种情况下产生的残余应力,并使同一系统化的工作很难完成。为使其简单化,实际中常用焊接性的概念作为一种分类系统,将焊接分解为热力学、力学和显微结构等过程,从而降低了焊接性各种现象的复杂性。图1所示的工艺基础将焊接性分解为温度场、应力和变形场以及显微组织状态场。这种分解针对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的数值分析处理很有价值。 在狭义上,焊接性又可理解成所要求的强度性能。影响强度性能的主要因素又包括化学成分、相变显微组织、焊接温度循环、焊后热处理、构件外形、负载条件以及氢含量等。因此可将图1扩展成图2以夸大相变行为的影响。其中,图1和图2中的箭头表示相互影响,实箭头表示强烈的影响,虚箭头表示较弱的影响。显微组织的转变不仅决定于材料的化学成分,也决定于其受热过程(特别是与焊接有关的过程),特别是它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和熔化区的影响更加引人留意。

变形监测方案

绿园污水处理厂 顶管施工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概况 (2) 1.2监测项目 (2)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2) 2.2技术规程 (2) 3.监测实施程序 (3) 4.监测实施 (3) 4.1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3) 4.1.1水准控制网的设置 (3) 4.1.2监测点的埋设原则 (5) 4.1.3监测点的安设方法 (5) 4.1.4监测方法及精度控制 (6) 4.1.5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述 (7) 4.2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7) 4.2.1水位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7) 4.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布设原则 (8) 4.2.3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原则 (8) 4.2.4水平位移测点的埋设技术要求 (8) 4.2.5观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 (9) 4.2.6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概述 (12) 4.3基坑自身监测频率 (13) 5报警的处理方法 (14) 5.1报警值的设定 (15) 5.2报警的处理办法 (15) 6实施组织计划 (14) 7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15) 8人员组织实施 (16)

.项目概述 1.1概况 受0000000厂委托,00000000承担绿园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基坑沉降变形观测工程,管道位于:东湖大街、滏阳路、朝阳大街、长安路、和平路、等路段,管线总长度约12263米,共计92个深基坑,我公司在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成期间,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 1.2监测项目 本方案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在施工方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前提下,我方监测在对施工方监测进行校核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监测。 我方遵照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支护进行高精度监测,并从岩土工程专业的角度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向业主提供监测变形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提供建议,为施工安全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20021-2001,2009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变形分析与控制

(一)核心筒整体变形控制 在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中,由于框—筒竖向构件的材料不同、应力不同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施工安装的时间差、结构不同部位的温度差等影响, 将导致竖向构件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异, 其中钢构件的压缩大于混凝土构件的压缩。由于同一结构中不同竖向构件的材料特性及应力水平的差异,将导致这种混合体系产生显著的竖向变形差。根据国内外多个工程实测表明:若不包括温度变形,钢筋混凝土柱的弹性变形和徐变、收缩变形之和大约每400m高度可达100mm,徐变和收缩变形之和约为弹性变形的两倍。这些与时间和环境相关的变形将使结构随时间发生显著的内力重分布,也会给非结构构件带来不利影响,还可能影响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为了能尽可能的控制核心筒的整体变形,我们应对各种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1、混凝土结构徐变 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徐变变形,徐变的存在会使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降低,缩短其使用寿命。混凝土是一种主要用于承受压力的脆性材料,其抗压强度远远高于抗拉强度。混凝土生产徐变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水泥石中的凝胶体产生粘性流动,向毛细管内迁移,或者凝胶体中的吸附水或结晶水向内部毛细孔迁移渗透所致。从水泥凝结硬化过程可知,随着水泥的逐渐水化,新的凝胶体逐渐填充毛细孔,使毛细孔的相对体积逐渐减小。在荷载初期或硬化初期,由于未填满的毛细孔较多,凝胶体的迁移较容易,故徐变增长较快。以后由于内部移动和水化的进展,毛细孔逐渐减小,徐变速度愈来愈慢。 徐变是混凝土这种粘弹性材料的重要性质之一。通常对于混凝土结构会因为徐变而使得变形不断增大 ,或者带来预应力损失 ,人们十分熟悉。但是另一方面,徐变会使混凝土的温度或其他收缩变形受约束时产生的应力得到松弛。事实上 ,长期以来结构混凝土因为各种收缩变形受约束而并未引起广泛开裂的重要原因,是早期强度增长较缓慢的混凝土徐变松弛作用显著的结果。以一组数据来说明徐变的作用[1 ]:设混凝土达到温峰后下降幅度为 3 0℃ ,其弹性模为 3 0GPa,线胀系数 1 0× 1 0 -6,如果不存在徐变 ,则引起的拉应力可高达 9MPa ,显然任何普通混凝土都无法承受这样大的应力而产生开裂,由此可见徐变的影响之大。徐变与混凝土强度通常是反向发展的,使普通混凝土原来具备开裂后的自愈能力完全丧失 ,因此一旦混凝土开裂就无法再愈合 ,而且在外界荷载与环境条件 (包括干湿、冷热循环 )作用下继续收缩,使裂缝会进一步连通和扩展。 1.1、徐变产生的机理分析 徐变是指在固定应力或荷载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而继续不断发展的一种现象。它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将其主要机理分为: 1)在应力作用下、在吸附水层的润滑作用下,水泥胶凝体的滑动或剪切所产生的水泥石的粘稠变形。 2)在应力作用下,山于吸附水层的渗流或层间水转移而导致的紧缩。 3)由于水泥胶凝体对骨架(由骨料和胶体结晶组成)弹性变形的约束作用所引起的滞后弹性变形。 4)由于局部破裂(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微裂及结晶破坏)以及重新结晶与新的联结而产生的永久变形

巷道断面设计作业

兖州矿业集团济宁三号井为1998年投产的现代化大型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5Mt/年,服务年限为81年。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倾斜大巷条带开采。地面标高+38m,生产水平为-520m,属低沼气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井下最大涌水量为450m3/h,通过第一水平东运输大巷的流水量为,风量为;采用直流架线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内设压风管φ108×4.0一路和供水管φ76×3.0焊接钢管一路,另设动力、照明、通讯和信号电缆各一路。大巷穿过的岩层有砂岩、泥岩,主要以泥岩为主,实测围岩松动圈:砂岩为0.4~0.5m,泥岩为1.0~1.3 m。 试设计运输大巷直线段的断面,并计算单位工程掘进工程量和材料消耗量,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 试设计运输大巷直线段的断面(净断面和掘进断面),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作题目: 内蒙某矿为近年投产的现代化大型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0Mt/年,服务年限为81年。采用斜井开拓、单水平倾斜大巷带区式开采。地面标高+1138m,生产水平为+980m,属低瓦斯矿井。通风方式前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井下最大涌水量为450m3/h;通过第一水平东辅助运输大巷(主要负责材料和人员运送巷道)的流水量为,风量为;采用胶轮车辅助运输运输。内设压风管φ168×6.0一路和供水管φ108×4.0焊接钢管一路,另设动力、照明、通讯和信号电缆各一路。大巷穿过的岩层有砂岩、泥岩,主要以砂岩为主,围岩f值为3~5,为II类稳定性较好岩层,实测围岩松动圈:砂岩为0.4~0.5m,泥岩为1.0~1.3 m。 试设计运输大巷直线段的断面(净断面和掘进断面),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 1组:水量160m3/h,风量40 m3/s。 2组:水量200m3/h,风量50m3/s。 3组:水量240m3/h,风量60m3/s。

井巷巷道断面设计说明

工程技术学院采矿工程系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茹挺进 专业:采矿工程 学号:120411002 指导教师:有 二O一五年一月 设计成绩与评语

目录 第一部分巷道断面设计 (1) 一、选择巷道断面形状 (2) (一)、确定巷道净宽度B (2) (二)、确定巷道拱高h0 (2) (三)、确定巷道壁高h3 (2) (四)、确定巷道净断面积S和净周长P (3) (五)、用风速校核巷道净断面积 (3) 二、确定巷道设计掘进断面尺寸和计算断面尺寸 (3) (一)、选择支护参数 (3) (二)、选择道床参数 (4) (三)、确定巷道掘进断面尺寸 (4) (四)、布置水沟和管线 (4) (五)、计算巷道掘进工程量和材料消耗量 (4) (六)、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附图1 第二部分巷道凿岩爆破设计及作业规程编制 (6) 一、地质与水文情况 (7) (一)、地质构造 (7) (二)、巷道所经岩层特征及水文地质情况 (7) 二、巷道掘进 (7) (一)、炮眼布置 (8) (二)、炮眼的选择 (9)

(三)、爆破原始条件、炮眼布置图 (10) (四)、装岩工作 (11) (五)、掘进机械选择及说明 (12) 三、巷道通风 (13) (一)、掘进通风 (13) (二)、通风方式的选择 (14) 四、作业循环图表的编制 (14) (一)、掘进方式 (15) (二)、循环进尺及班循环次数 (15) (三)、各个部分循环时间 (16) 五、供电系统及要求 (16) 六、安全技术措施 (17) (一)、打眼安全技术措施 (17) (二)、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17) (三)、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17) (四)、出碴、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8) (五)、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8) (六)、避灾路线 (19) 七、参考资料 (20) 附图……………………………………………………附页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浅谈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2T11:49:43.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岳小勇[导读] 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 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西宁摘要:如今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山体、基坑塌陷等的灾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往往是允许的,但当其超出一定值时,就很可能会变成灾害,而要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就必须进行变形监测,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总结变形发展的规律。本文主要就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精度;分析引言 变形是自然界历来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发生变化。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仪器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在确定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1变形监测概述 1.1变形监测的概念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以及地铁等。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物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2变形网的特点 第一,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时,保证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至关重要,而变形监测网的布网目的是为了测定网点的变形,网点之间的相对精度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布网目的不同,影响网质量的因素也就不同,比如大气折光和系统误差对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影响很大,而对变形网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在变形观测中只要保证监测仪器和人员相对不变,计算过程中上述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使变形不会受这些误差的影响;第二,首级网的精度相对较高,基准点一般应建立在变形体以外的稳定区域,特别是网址的起算点一点要建立在基岩基础上,以便于发现其他点位移,工作基点可以布设在变形区;第三,变形网的网址应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具有发现监测点位移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看其指标能否满足变形监测要求;第四,变形网的边长一般较短,但精度高,一般情况下需要强制归心;变形网要求通视条件好,而不过于要求网形的构成;对变形网来说,多余观测冗余多。 2变形监测系统的组成 2.1自动监测系统 通常情况下,为实现项目监测的自动化,工作基点站应设在隧道侧壁,同时设置四个校核点以校核工作基点。安装于基点站的TCA2003全站仪与监测系统机房建立通讯联系,由机房控制全站仪对校核点和变形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逐点扫描、记录、计算及自校,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机房入库存储或并进行整编分析,实现了自动观测、记录、处理、储存、变形量报表编制和监测结果自动远程发送等功能。 2.2徕卡自动全站仪 徕卡TCA系列自动化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该仪器精度高,且性能稳定,其内置自动目标识别系统,可以自动搜索目标、精确照准目标、跟踪目标、自动测量、自动记录数据,在几秒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多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具有计算机远程控制等优异的性能。采用结构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及自动进行监测预报,即实现变形监测全自动化,它不仅便捷准确,而且可以减少传统意义上形变观测中的人为观测误差及资料整编分析中可能造成的数据差错。 2.3工作基站及校核点设置 为使各点误差均匀,并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工作基站布设于监测点中部,校核点布设在远离变形区以外,最外观测断面以外40m左右的隧道中,先制作全站仪托架,托架安装在隧道侧壁,离道床距离1.2m左右,以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监测基准点使用位于东山口站台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 2.4隧道监测断面布置及监测断面内监测点布置 变形监测点按照设计要求的断面布设,上下行隧道各布置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在轨道附近的道床上布设两个沉降监测点,中腰位置两侧各布设两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即每个监测断面布设6个监测点。各观测点用连接件(人字形钢架)配小规格反射棱镜,用膨胀螺丝及云石胶锚固于监测位置的侧壁及道床的混凝土中,棱镜反射面指向工作基点。布设监测点应严格注意避免设备侵入限界,可以将监测点布设在图中位置。 3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3.1监测网的建立 3.1.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应根据设计单位和用户对实施监测物的精度要求,结合施工单位的仪器设备,制定平面测量的等级,然后充分考虑工程各部施工放样需要,点位不与工程建筑物发生冲突,使用方便,点位便于长期保存等方面情况下交替进行图上和实地选点,构造网形,确定点位测量的实方案。在点位确定后,可以根据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情况构成网形,拟定图中的角度和边长观测量,可以用专有的软件进行精度的估算和观测量优化,通常是边角全测网开始优化计算,若计算结果的冗余过大,删掉一些通视条件不好的,边长过长,竖直角过大的边和相应的角度,再进行估算,直至点位精度满足要求,工作量又相对较小。 3.1.2高程控制网

巷道断面设计详细

巷道断面设计 一、选择巷道断面形状 本矿年产10Mt吨/年,且为现代化大型矿井,即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矿井的第一水平东辅助运输大巷,服务年限在81a以上,采用600毫米轨距双轨运输的巷道,其净宽大于3米,大巷穿过的岩层有砂岩、泥岩,主要以砂岩为主,围岩f值为3~5,为II类稳定性较好岩层,故选用钢筋砂浆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直墙半圆拱断面。 二、确定巷道断面尺寸 1、确定巷道净宽度B 本矿采用ZK7-6/250架线电机车,宽A1=1060mm、高h=1550mm; 1.5吨矿车宽A=1050mm、高h=1150mm。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并参照标准设计,取巷道人行道宽C=1m、非人行道一侧宽a=0.5 m,查表4-3知本巷双轨中心线b=1300mm,则两电机车之间的距离为t=240mm。故巷道净宽度为: B=a +2A1+c+t=500+2*1060+1000+240=3860 mm,按只进不舍的原则以0.1m近级,取B=3.9m。 2、确定巷道拱高h0 半圆拱巷道拱高h 0=B/2=3900/2=1950mm,半圆拱巷道半径R=h0 =1950mm。 3、确定巷道墙高h3

三、轨道参数选择 根据采用的运输设备,选用12kg/m的钢轨;采用木头轨枕。 四、确定巷道墙高h3 1、按架线电机车导电弓子要求确定h3 已知:r=576mm;A=1200/2+300=900mm 取K=400mm,则cosβ=r-A+K/r-250=576-900+400/576-250=0.233<0.554 表明导电子已进入大圆弧范围内,根据《安全规程》取H1=2000mm 故h3h3= H1+h6-√(R-250)2-(k+Z)2+R-f =2000+100-√(1522-250)2-(360+200)2+1522-733 =1747mm K——导电弓子宽度之半,查表取K=718/2=359,取K=360mm Z——巷道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的间距,Z=2200/2-(1200/2+300)=200mm 2、按行人要求确定墙高h3 h3= 1900+h5-√r2-(r-100)2=1900+100-√5762-(576-100) 2=1676mm n——导电弓子距拱壁安全间距,取n=300毫米; 3、按管道装设要求确定h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管道,只要满足《安全规程》即可。以上计算结果取大值,即从底板算起墙高为1747mm,取h3=1750mm。

变形监测知识点

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载荷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变形观测:对变形体在运动中的空间和时间域内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就称为变形观测。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三类: 1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具有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多种传感器、数字近景摄影、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和GPS的应用,将向实时、连续、高效率、自动化、动态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 2)变形监测的时空采样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变形监测自动化可为变形分析提供极为丰富的数据信息; 3)高度可靠、实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自动化系统,要求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4)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在大坝、桥梁、边坡体等工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网络监控是推进重大工程安全监控管理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监测网平差的基准,平差基准有哪三种类型? 固定基准位于变形体之外,在各观测周期中认为是不变的,以作为测定变形点绝 对位移的参考点。在监测网平差中,我们通常将变形参考系称为基准,监测网平 差时必须考虑网点位置及其位移的参考基准。如果基准不统一,形变量中就会混 入基准误差;如果基准定义不当,也会给形变分析带来困难。 监测网平差的基准固定基准—经典平差,重心基准—自由网平差,局部重心基准—拟稳平差监测点位布置:必须安全、可靠,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并能满足监测设计及精度要求,便于长期监测。 沉降观测工作点的布设:1)沉降监测工作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特征,建筑物内部应力分布状况等。2)工作点应与建筑物连接牢固,使工作点的高程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3)工作点的点位应便于观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 发表时间:2017-10-30T09:25:06.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汪英宏王守横 [导读] 摘要:地铁隧道结构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变形监测非常重要。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地铁216标段项目经理部辽宁大连 116037 摘要:地铁隧道结构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变形监测非常重要。本文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原因;措施 1.前言 对于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监测,不能采用传统的变形监测控制网布设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要求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为保证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进行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 2.地铁隧道变形原因 2.1轨道结构变形 地铁隧道变形包括轨道结构变形和隧道结构变形两种形式。其中轨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列车荷载长期对轨道产生反复作用,使轨道发生几何偏差进而影响轨道的平整性和顺畅性。除列车荷载作用外,隧道周边建设施工的卸载、负荷、加载也会引起道床的不均匀沉降。这种沉降同样会影响轨道的平整度及顺畅。对于铁路来说,地铁运行车辆重量较轻、速度低,轨道和车辆行走部分的变形一般不会引起地铁事故,但轨道变形造成的不平顺可能会导致列车发生不正常振动。这会降低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会加快轨道结构部件的损坏速度,从而间接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 2.2隧道结构变形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发生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在施工阶段,地铁暗挖隧道工程是在岩土体内部进行的。在开挖过程中对地下岩土的扰动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破坏了地下岩土体原有的平衡条件。隧道开挖时地层初期受到的影响较小,发生的也是微型形变,随着开挖的不断深入,变形会极剧增大然后又趋于缓慢。因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对隧道的拱顶下沉量和地表的下沉量进行监测,以便于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开挖工程的安全性提供分析依据。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无论是浅埋暗挖法还是盾构法在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整体下沉的现象,尤其是工程处于软土层中时下沉现象更加明显。 3.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技术 3.1传统监测技术 传统监测技术是利用水准测量仪的检测功能对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主要对隧道变形区域的断面进行监测。该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足: 首先,该法无法使用先进的远程测量技术。在监测过程中不得不打断监测区内的列车运行。 其次,地铁隧道内可视性差,空间受到限制,运行环境复杂,给监测的安全性和监测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监测点数量受限,若设置监测点过多,不仅会增大工作量还会延长监测周期的长度,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变形的真实情况;若设置监测点过少,无法根据有限的数据得到较为精准的变形趋势,这对后期的隧道结构的变形负荷分析是极为不利的。传统的监测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新型的监测技术急需被研发使用。 3.2高程监测控制网 在地铁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GPS 测高三种方法进行施测。 3.2.1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观测采用威特 N3 及配套的铟瓦水准尺,施测前仪器 i 角检校为+1.2s。跨河水准测量严格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选定与布设场地,使仪器及标尺点构成平行四边形。作业方法、视线距水面的高度、时间段数、测回数、组数及仪器检查等按规范要求执行。按二等跨河水准观测精度施测 8个测回,高差中数中误差为±1.48mm。 3.2.2 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采用徕卡 TCA2003 机器人完成,在 b1、b2 设置仪器,对向观测 12 个测回,测回间隔 5min。每测回量取 2 次仪高和棱镜高,量取至毫米。高差中数中误差为±1.00mm。 3.2.3 GPS 高程测量b1、b2大地四边形进行 GPS 联测,GPS 网解算的 b1、b2大地高的高差为-0.3403。 3.2.4 三种方法的成果比较高程监测控制网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测量机器人三角高程法测量、GPS 测高三种方法进行施测结果进行对比。 4.基于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 4.1灵敏度的概念及其目的 通常情况下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是在测量结束后的内业处理过程中,删除一些不稳定的点带来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在当今世界寻求的应是高效节能的方法,若是在观测现场测量人员或者测量机器人根据观测数据能感知到基准点的不稳定性,就可以给外业监测提供指导,提前对基准点进行筛选,甚至给基准网的布设提供意见,使得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网和后期数据处理得到优化。 然而对同一个点的多次观测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误差影响也可能是基准点不稳定引起,要是知道到底出现多大的变动时可以认为是基准点发生了移动,那进行现场监测时就能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判断,不需要等到进行完内业处理才能得到答案。当观测值出现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这种方法就能够有效的检测出结果。 4.2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灵敏度的探测 为模拟基准点的变动,对观测数据进行人为的改动。从众多基准点中任意选取3个,分别对方位角、天顶距和距离三个观测量进行测试,当角度偏差大于3秒小于6秒时对该点的稳定性应持怀疑态度,而大于6秒时该点稳定性就一定不可靠,当距离的测量偏差大于5mm时该点的稳定性同样不可靠。计算所得的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的灵敏度在实际工程实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比较参考值,通过比较监测数值间的差值,实现监测现场简单、快速判定基准点的稳定性。 5.隧道变形监控的系统建立 5.1系统数据库结构 变形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点属性、监测成果等数据信息,是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因此,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不仅是数据库设计的

弱刚度件加工变形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

!国家部委)十一五*预研项目’1-W0.0Z0.0W(

!..0/! 其次%由于弱刚度构件的加工一般都需要大量的材料除去%这样改变了工件毛坯在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残余应力的分布%为了达到新的应力平衡状态%工件在材料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必然发生变形%这就是将加工完成的工件取出后一段时间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这类变形对于复杂构件来说一般很不规则%一旦产生将很难校正" 另外%弱刚度构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也是影响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加工表面产生振纹%影响表面质量" 9典型弱刚度件加工变形规律分析 目前对于弱刚度件加工变形规律的分析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加工实验验证的方法"对于弱刚度复杂构件加工变形%由于结构的复杂性%不同结构的工件其变形的规律也不一样%这给变形规律的分析带来了困难"因此通过对特征弱刚度构件的加工变形分析来说明弱刚度复杂构件的一般变形规律"9R 3 薄壁件的加工变形分析 薄壁类工件在弱刚度构 件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典型结构特点如图-所示"薄壁的加工主要采用铣削加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薄壁的刚度小%在切削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沿壁面法向的变形%故而薄壁加工的形 状精度极难保证"文献#-b a $通过建立相应的切削力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薄壁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认为薄壁的最底端变形较小%工件的形状误差主要来自刀具的变 形%由底端向上%工件的倾斜变形成为影响形状误差的 主要因素" 为了深入了解薄壁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本文采用刚性建模法’忽略由刀具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只考虑薄壁的变形(%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L (8(.0c 0对薄壁腹板的加工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薄壁采用侧吃 刀量’$H (小的加工工艺%从而在数值计算时忽略模型加 工前后厚度的变化"在铣削过程中切削力的作用比较复杂%由于其大小方向都在不 断的变化%给数值模拟带来 很大的困难"本文将切削力的作用方式做了一定的简化%将其分解为进给方向’I 2 (和垂直于加工表面方向’I ^(的两个力%如图W 所示"按照上述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图]所示%薄 壁为高.0& &&厚.&&和长]0&&的铝合金’5 8.-(%采用(P 56f ]^单元%设置单元尺寸为0c ^&&j 0c ^&&j 0c ^&&"切削参数采用转速2000D e &*#%每齿进给量为0c .&&"进行计算时将薄壁的两端和底部固定’假设同薄壁两端连接处刚度足够强(%计算时在进给方向’,方向(上施加如图-所示的移动载荷%每次移动后计算腹板的变形规律%整个过程计算结束后保存计算结果" 图^"为薄壁距离底端腹板不同高度时沿,向的 相应变形曲线"由图可知在薄壁的底部’即靠近腹板的位置(%在加工过程中其’向的变形量较小%随着越靠近顶部其变形量越大"不同位置的变形曲线反映在,\-0&&’即,方向薄壁的中间位置(处变形最大%由中间到两边变形逐渐减小"因此薄壁加工时在中间部位会产生让刀%加工完成后薄壁的实际形状为两端薄中间厚"图^J 为加工到距离J 端在,向的不同位置时沿]向的变形曲线"由于在计算时薄壁两端的 约束条件一样%因此其变形关于,\ -0&&的位置对称"由图^J 可知在薄壁底部变形较小%到顶部逐渐增

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16页word

目录 1 绪论 (1) 1.1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0 1.2GP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0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 1.3.1 变形监测网参考系的选择 (1) 1.3.2 变形监测网点位稳定性分析 (1) 1.3.3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型 (2) 2 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 0 2.1监测网的优化设计 0 2.2监测网的质量分析 0 2.2.1 精度 (4) 2.2.2 可靠性 (1) 2.2.3 经济性 (1) 2.2.4 灵敏度 (1) 2.3监测网的参考系 (5) 2.3.1 监测网的分类 (5) 2.3.2 监测网的平差方法 (2) 3 GPS监测网数据处理的一般模型 0

3.1外业观测成果检核 0 3.1.1 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 0 3.1.2 同步环闭合差的检核 (1) 3.1.3 异步环闭合差的检核 (1) 3.2GPS监测网平差的基本模型 (1) 3.2.1 GPS基线向量网平差的方法分类 (1) 3.2.2 GPS网空间无约束平差模型 (1) 3.2.3 自由网平差成果的转换 (2) 3.3GPS监测网多期数据的基准统一 (2) 3.3.1 各期基线解算的基准分析 (2) 3.3.2 分期平差时基准的统一 (2) 4 总结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结论 0 4.2进一步工作的研究方向 0 参考文献 (13) 摘要 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但如果变形超过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因此,科学、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报自然物及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形监测首先要确定监测对象的相对或绝对位移量,即变形的几何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变形几何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1、系统归纳了变形监测网的经典平差、秩亏平差以及拟稳平差的理论和计算过程,以某一沉降监测网数据为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平差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平

骨架变形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客车车身骨架变形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客车车身骨架变形是客车生产厂所面临的一个共性的问题,他是提高客车车身质量和焊接装配生产效率的主要瓶颈之一。骨架变形直接导致客车工艺车身校正工作量加大,而且因校正造成车身骨架局部凸凹不平,直接影响骨架强度。 原因分析 1、由于客车车身结构限制,造成客车车身腰梁上侧焊接部位面积远大于下侧焊接部位面积。 2、侧围骨架在胎具上组合时,由于焊接变形等原因,造成按照图纸要求定位焊接后舱门洞口对角线尺寸超差。 3、侧围从胎具上取出后,在地面进行侧围骨架内侧焊接,加大了洞口对角线的超差。 4、由于调运的原因造成骨架在中间部位变形。 5、车身骨架合装后,在骨架附件焊接时因车身骨架自重等原因 造成工艺车身再次变形。 6、预防控制措施 1、反变形法。对组焊胎具进行重新调整,按照统计分 析出来的数据有意识的将变形部位反向调整,同时在腰梁、 仓门立柱焊接部位约60mm处安装卡具,以此减少变形。 2、对定位焊进行统一要求。首先将基准件进行定位焊, 对接面高度平齐,再在型材接头两个拐角处进行点固焊,然 后实施满焊焊接。

3、焊接顺序调整。针对腰梁处变形,采取按顺序进行 焊接的方式进行预防控制。首先将左右侧围骨架从前至后分 成五个区域,焊接时每人负责一个区域所有焊接部位的焊 接。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统一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顺序进行焊 接,在车身高度方向上,统一由上至下进行焊接。 4、三面焊接进行规范。对于同一根型材的焊接进行规 范,先焊角焊缝,再焊平焊缝,然后再焊侧围骨架附件。 5、加焊工艺支撑。对于关键部位或者容易因运转变形 之处在侧围骨架未从胎具中取出时加焊工艺型材支撑。 6、起吊方式的改变。组焊后的骨架从胎具中取出时, 由原中间部位两点受力改变为均布的4~5个点均匀受力。 同时改进吊具,变硬吊具为软吊具 7、左右侧围(先放大一点好放后台阶)----前轮罩----后台阶----- 左右侧围放回实际尺寸-----顶盖----前后围

中衡巷道断面【设计明细】-交叉点【设计明细】

目录 第一章设计资料 (2) 第二章巷道断面施工图设计 (2) 第一节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 (2) 第二节道床参数的选择 (3) 第三节巷道内管线布置 (3) 第四节巷道净断面尺寸的确定 (3) 第五节验算风速 (5) 第六节选择支护参数 (6) 第七节确定水沟参数 (6) 第八节确定巷道掘进断面尺寸 (6) 第九节编制巷道断面特征表和每米巷道材料消耗量表 (7) 第十节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 (8) 第三章交岔点设计 (9) 第一节选择基本数据 (9) 第二节平面交岔点尺寸计算 (9) 第三节交岔点的断面尺寸计算 (10) 第四节工程量及材料消耗 (12) 第五节绘制交岔点施工图 (15)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设计资料 某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Mt/年,服务年限为65年。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地面标高+38m,生产水平为-650m,属低沼气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井下最大涌水量为400m3/h,通过第一水平东运输大巷的流水量为180m3/h,风量为45m3/s。;采用ZK7-9/550电机车牵引1.5t矿车运输。内设φ108压风管和φ59供水管各一路,另设动力、照明、通讯和信号电缆各一路。大巷中间有一单轨分岔巷道与之相连(单轨巷道宽2860mm,其中b3为1330mm),并成60°交角,交岔点处在不稳定岩层中,试设计大巷断面及交岔点。 第二章巷道断面施工图设计 第一节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 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巷道用途及其服务年限、所处的位置(即作用在巷道上地压的大小和方向、围岩性质)、选用的支架材料和支护方式、掘进方法和采用的掘进设备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巷道的用途和服务年限是考虑选择断面形状的重要因素。服务年限长达几十年的开拓巷道,采用受力性能好的各种拱形断面较为有利;服务年限短的准备巷道或回采断面多采用断面利用率高的梯形或矩形断面。 作用在巷道上的地压大小和方向在选择断面形状时也起主要作用。当顶压较大、侧压较小时,则应选用直墙拱形断面(半圆拱、圆弧拱或三心拱);当顶压、侧压都很大且有严重底鼓时,就必须选用诸如马蹄形、椭圆形或圆形等封闭式断面。 矿区富有的支架材料和习惯使用的支护方式,往往也直接影响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金属支架和锚杆可用于任何形状的断面;喷射混凝土支护方式适用于拱形等曲线断面。 掘进方法和掘进设备对于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岩石平巷掘进仍是采用钻眼爆破方法占主导地位,它能适应任何形状的断面。未来在使用全断面掘进机组掘进的岩石平巷,选用圆形断面无疑是更为合适的。 上述选择巷道断面形状应考虑的诸因素,彼此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条件要求不同,影响因素的主次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应该综合分析,抓住主导因素兼顾次要因素,以便能选用较为合理的巷道断面形状此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Mt/年,服务年限为65年,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地面标高+38m,生产水平为-650m,巷道中等稳定,设计采用锚喷支护,选择半圆拱形断面。

变形监测总结(20200528080747)

第一章 变形的概念:指变形体(根据变形监测区域大小,可将变形监测对象分为三大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工程与局部性的,本文统称其为变形体)在各种致变因素 的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变化。 变形观测的概念:指为了解变形量大小,通过定期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 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了解变形随时间与空间的发展情况。这个过程即是变形观测。 产生变形原因:1.自然原因:地震、板块运动、日照、风震 2.人为的原因:(1)地下水的过量抽采(2)地下矿物的开采(3)建筑物的荷载(4)其它因素 变形的危害与控制:变形的危害:1)地面建(构)筑物裂缝、倒塌;2)交通、通讯设施损害管线损害;3)港口设施失效4)桥墩下沉,净空减小,水上交通 受阻5)滨海城市海水侵蚀 6)诱发地震 控制:(1)控制地下水开采;(2)进行地下水回灌,保持地下水位;(3)加固建筑物进行等。 变形观测的目的:确保工程安全运营进行变形分析,建立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倾斜观测、挠度监 测、滑坡监测等 变形观测的意义:实用上: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基础的稳定性,及时掌握变形情况,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研上:更好地理解变形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 壳运动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观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1.常规测量方法 2.GPS的应用3.摄影测量方法 4.特殊测量手段法 5.综合各种技术方法。 变形观测的特点:1.精度要求高 2.重复观测3.数据处理要求高 4.多学科的配合5.责任重大 变形的分类:一般情况,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根据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变形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变形体自身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 刚体位移包含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 变形观测的精度与观测周期:制定变形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允许变形的大小、仪器和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 一般而言,实用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 变形观测的周期:观测周期的概念:相邻两次变形观测的间隔时间 观测周期的确定 基本原则:根据建(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 及施工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 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建筑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特征、观测精度要求及

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网测量。 2 作业准备 2.1 资料准备 图纸审核、资料收集、建立沉降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2.2 现场核对 现场核对基准点、工作基点及线下工程构筑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过渡段等构筑物观测点里程。 2.3 仪器配置 2.3.1 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m的全站仪。 2.3.2 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 每4~5km设沉降变形监测网,测量小组一个,小组成员4人, 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工3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铁路建设测量工程师或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业务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1 3 主要技术要求号)3.1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及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3.2 铁建设[2009 条文说明《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 号文)3.3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3.4 GB/T12897-2006()3.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JGJ/T8-2007)3.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2007]8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3.7 号)。贵广铁路公司《贵广铁路无砟轨道线下工程变形观测技术交底会议纪3.8 期要》2010年第13贵广铁路设计文件3.9 3.10 铁道部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观测网布设观测网测量观测网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